无论是海报的构图还是电影的名字,都预示着也许这部电影是部无聊的三角恋题材。
确实是三角恋,不过不无聊。
因为三角的中心,是Joaquin Phoenix饰演的一个轻度精神分裂症患者Leonard,老大不小,与父母同住。
影片没开始多久,家人就给他介绍了生意伙伴的女儿,Vinessa Shaw饰演的Sandra,Leonard即不反感,也没有多大的心动,就像所有的相亲一样,他们商定了以后的约会日子。
然后Lennard在自家走廊遇到了自以为的真爱,Gwyneth Paltrow 饰演的Michelle,Michelle是一位已婚男子的情妇(就是现在流行说的小三),性格冲动浪漫,而不像Sandra那样,典型的贤妻良母,连送给Leonard礼物,都是实用性强的手套。
Leonard意识到Michelle心中已有爱人后,只好作为一个朋友在她身边给予各种帮助,但这样的关系怕是任何一个男人都不会满足的,于是多次他决定离开Michelle回到Sandra身边好好过日子却未果,终于,Michelle怀孕流产,而那位已婚男子却不能陪她去医院因为他要陪老婆,Michelle在Leonard的劝说下答应和他私奔,在平安夜的那个晚上,Leonard无视老妈伤心的神情(因为她知道儿子的计划),无视Sandra期待幸福的目光(她还不知道有Michelle这个人的存在),毅然离开了家,却等来Michelle放弃私奔的消息,因为已婚男子为Michelle离开了妻小决定娶她。
影片的最终,Leonard又回到了家里,Sandra依旧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问他去了哪里,他却掏出倾己所有原本是为Michelle买的戒指为Sandra戴上,什么都不知道的幸福女人此刻感动得热泪盈眶。
一个Happy Ending.但整部影片我是看得很压抑的,不是因为故发生在冬天大家都穿黑色,而是看着Michelle一次次易如反掌的把Leonard操控在手心,也许她是无意,只是单纯的希望自己有一个“姐妹”,但她的行为却把这个精神分裂患者的内心燃烧成粉末,因为虽然她每次对他提出的要求也许只有1,但是他都做到10,做到10需要的远比1要多得多,对于一个一无所有者更是难上加难。
最难忘的一个情节就是结尾,当他明白自己被Michelle彻底的甩了之后,Leonard狠狠地掷掉了那枚耗费巨大的戒指,但是没多久他又拾了回来,回到家里,当他拿出这枚戒指给Sandra戴上的时候,影片响起幸福的结片配乐。
这是一个老掉牙的结局,但是却是我乐于看到的,也许有人会愤懑,这算是坚持真爱的行为吗?
他本不爱Sandra的啊,这难道不是一种欺骗?
他是不爱,但也不讨厌是么?
对于这种大龄的有些许精神障碍的青年,娶一个爱己至深的女人,恐怕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于是问题又回到了那个古老的问题上:爱我的人or我爱的人?
聪明的人永远会选择前者,勇敢的人永远会选择后者。
记得有一首歌的歌词好像是“你喜欢享受刺激胜过温柔”,要刺激还是要温柔?
这又是一个问题,因为往往情人刺激浪漫,结婚对象温柔体贴,置入代换后,问题可以变为,要短暂或永恒。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是这位影帝的息影之作,尽管他常演一些不招人爱的角色,但这部片中的他,应该会令人爱恨交加。
这是一部很细腻的片子。
喜欢电影中淡淡的吉他声,衬托出了许多细腻的情感。
导演用灰暗的色调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纽约的爱情故事。
与以往所说的纽约不同,westside纽约充满了陈旧的老公寓,灰色调的公共设施。
年岁已久的路灯和地铁站。
人们在匆忙中擦肩而过。
空气中,掺杂着蒸汽和人们呼出的气体,白白的,朦朦胧胧的笼罩着这一个个孤单的灵魂。
故事发生在寒冷的冬季。
Leonardo不知为什么掉进了水里,湿透了全身。
这像是一个噩梦。
路人救起了他,从而让他有机会巧遇那两个改变他一生的two lovers。
Leonardo首先见到了来家里拜访的sandra一家。
Sandra的父亲和Leonardo的父亲决定将各自经营的干洗店合并起来,扩大生意。
同时,也希望撮合Sandra和Leonardo。
Sandra很漂亮。
她一眼就喜欢上了Leonardo。
不久,Leonardo在楼梯间偶遇了新邻居Michelle。
他对Michelle也是一见钟情。
这个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Leonardo对Michelle非常的痴迷,因为她太漂亮了。
他想尽办法的接近她,了解她。
并在Michelle孤单无助的时候陪伴她照顾她。
Michelle是一个律师的情妇。
Leonardo试图要劝她离开律师。
新年夜,Leonardo不仅怀揣了想要和Michelle私奔的机票,还有一枚戒指。
而此时,Michelle还是决定要跟律师在一起,因为律师为了她离婚了。
失去了Michelle的Leonardo非常绝望。
而此时,Sandra送给他的手套提醒了他,他不是一个人,他还有Sandra。
于是他飞奔回到Sandra的身边,把戒指送给了她。
这是一个很老调的故事。
但是人物细腻的描述,让人很容易被感动。
他们各自都在追逐爱,为了爱,不顾一切。
最让我感动的是,Leonardo的母亲。
她总是很精明很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她的家人。
她很耐心,很细心。
她希望儿子快乐,懂得在对的时候放手,并且她让儿子感觉到,家的温暖那么的强大,那么的充满希望。
她的爱的宽容真的让人好感动。
Sandra其实也是非常宽容的一个人。
她一直很耐心的默默等着Leonardo来向她敞开心扉。
Leonardo对Michelle的宽容是最最让人心痛的。
但是爱的力量即在于此,爱不应该是自私的。
人都应该宽容的去对待爱的人,只有这样,自己才会得到解脱。
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很有诚意的作品,才看完热热闹闹的《我们结婚吧》,骨子里的花痴劲儿才刚刚有点翻涌的症状,又接着看这部把现实赤裸裸的摔在你面前的骨干戏,确实让人清醒不少啊。
蓓蓓的电影世界:http://blog.sina.com.cn/u/1167336560我并不知道这是杰昆的息影作,我只觉得他面熟,但想不起来他演过什么作品,也许正是因为对他荧幕形象的模糊性,所以在观看此片时完全被他那敏感,多情,颓废和痛苦的演技折服,他真正演绎出了一个“纯屌丝”的形象。
当纯屌丝爱上女神,童话的结局就是《101次求婚》里黄渤追到林志玲,屌丝完美逆袭,现实发生概率1%。
现实的结局就是《两个情人》里杰昆在女神失意时偷袭,满足积压已久,急不可耐的欲望一次,而后便被女神永远抛弃。
值得庆幸的是,纯屌丝还有一个主动投怀送抱的女人,于是,纯屌丝把原本买给女神的戒指转送给她,皆大欢喜,两全其美。
之所以说《两个情人》很有诚意,就是因为这部电影基本不给我任何romantic幻想的空间,每一个情节设置都近乎骨干到极致。
首先,纯屌丝第一眼见到格温妮丝帕特洛就爱上她,我只想说,是个男人都会爱好不好?
如果国人无法理解,那么如果让林志玲,或者范冰冰,再或者舒淇当你的邻居,出现在你的面前,还那么愿意掏心掏肺的与你结交,你是男人你爱不爱?
你冲动不冲动?
能有机会你还不急不可耐的爬上她的床?
再次,当纯屌丝发现女神格温妮丝帕特洛是人家的小三,受挫至极时又有其他女人投怀送抱,于是可以马上说出“我喜欢你”然后直奔主题XXOO解忧。
男人的心灵和身体是可以分开的,心里爱不爱并不会影响身体做不做爱。
最后,纯屌丝会为了心中的女神不顾一切,从最开始就不会有好结果也不屈不饶,奋勇向前。
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爱他疯狂的女人呢,一个良好的事业起点,他全部都不要,任性的要跟女神飞去LA,直到女神出尔反尔还要给他报销机票钱,他痛苦得当场落泪,跑到海边扔掉买给女神的戒指。
我当时就想,不会吧,这戒指不便宜哟,纯屌丝也如此大气!?
直到后来他回到家中,选择摆在他面前的事业和女人,把那枚戒指转赠给现实中的女人,简直不能再接地气呢。
出场的时候,纯屌丝就是一个为了爱情几次自杀的人,却每次死到临头又喊救命。
他住在父母家中,为父亲的洗衣店打工送衣,他觉得生活就像死了一样。
他本身就是一个懦弱却又多情的人,像他这样的男人是没有办法创造大事业的,而且他自己也不想。
他只需要像他父亲安排好的一切行走就会安稳,心中却让然有不甘心。
直到出现格温妮丝帕特洛,这个让他重新燃起生活激情的女人,虽然给了他当头一棒,但也让他醒悟不少,现实和理想有时候只能选一个。
果然是情节无关紧要的电影,所谓2 lovers完全是幌子,vinessa shaw确实只是配角.小凤凰五大三粗的粗人胚子眼神里居然有梁托尼的影子,这就是传说中的演技吗?gwen也是选角超级合适,换了别人,这么讨厌的角色还真没法让人不讨厌了.如果拍中文版,还用选角吗,当然是梁托尼+张玛姬了,一边看一边想,james gray到底把<花样年华>看了几遍?尤其是邻近结尾处的夜会,黄绿色的灯光,俯拍......纯粹玩情调来拍电影虽然不太高明(甚至有点cheap),不过我这种恶俗中产兼低级小资趣味,还满好这一口,歌剧倒罢了,最high的是前半段餐厅小聚那场,亨利曼西尼的配乐一出来,我不由得轻呼一声,哇......
一个有bipolar disorder病的中年怪叔叔,邋里邋遢,热爱黑白照片,看似内向,实则奔放。
爱上美丽的邻居小三,但是不敢表白,于是把喜欢自己的另一个女人当做替补队员。
突然发现门当户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是人们却喜欢狗血的攀龙附凤。
小三家道中落,爱上了公司老板,虽然他年纪大,就像爸爸,但是有成功的事业和妻儿。
中年怪叔叔知道自己仅仅是洗衣店老板的儿子,没法和人家比,于是选择当蓝颜知己。
Sandra有体面职业,是洗衣连锁老板大女儿,追求者众多,居然偏偏喜欢上中年怪叔叔。
琢磨一下,她们或多或少喜欢中年怪叔叔,好像都和他艺术气质有点关系。
虽然他固执地拍黑白照,而且不拍人物,穿得类似落魄艺术家,但是好像这点是她们喜欢的。
哦,还有就是怪叔叔似乎是一个good kisser,ms每个人都enjoy his lips。
不过,真心地觉得,中年怪叔叔确实是彻头彻尾地怪咖,虽然初期,你会觉得他很有吸引力,让你可以试图说服自己一个人真正重要的是内心,但是慢慢地,在他得到他想要的以后,你会发现他是一具行尸走肉,你只是他的一个猎物而已
三角情事,是讽刺也有同情。
绝望过后的Leonard还是悄然地回到家,这个孤注一掷的局外人再次及时获救。
当他拿出事先为另个女孩准备好的婚戒给眼前的她带上,我感觉到对世事的一种嘲讽和荒唐。
也许男人天生是惯于撒谎的动物,当他深情对你说"I LOVE YOU"时,你永远不知道他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唯一知晓秘密的母亲,意味深长的转然一眼。
人群中的Sandra只见欣慰,她便还并不知情。
戒指,求婚,一切于是顺理成章。
美中不足的只是眼泪。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脑子里一直在来回飘着这句话。
男主角叫Leonard,瞬间想到了生活大爆炸里那个衰仔,觉得轮廓上还真有些像,兀自觉得:原来叫Leonard的都长这样。
这是闲话。
这是一个劈来劈去你劈我我劈你的劈腿故事。
两个情人如果对于Leonard来说就是Michelle和Sandra,对于Michelle来说就是Leonard和Ronald。
这样的组合存在一个交集,就是Michelle和Leonard。
但大概就是因为在这个关于劈腿的故事中作为一个互劈行为的交集而存在,注定他们不可能修成正果。
L和M都有很严重的人格弱点。
L经历了一次无果的爱情,导致心理脆弱扭曲时常自我伤害,M依赖药物调节情绪,爱上有妇之夫生活在主流背面。
作为备胎,L算是姿态比较高的了,起码有一个为他crazy的S。
其实影片没有过多渲染每个人物的性格、条件等各方面,而是以“劈腿”的情感作为一以贯之的线索。
按照我所能理解和想见的生活,Leonard是一个遭遇过爱情失败,外表轻佻内心悲戚的人物,他有着种种矛盾挣扎,但也不失为现代大都市生活中普通男人的一个代表型。
Michelle是那种妩媚浪漫,面容靓丽身材姣好,让无数男人倾慕但迟迟没有归属的女人,从事的大约也是公关之类的行业。
Sandra是那一类未来有望成为公认的贤妻良母的女人,对于情感和另一半,她们依着天生的隐忍顺从而处处懂得分寸,细水长流。
Leonard这样的男人一方面可以拥有平实温暖的家庭,前提是他选择Sandra这样的女性,另一方面他们内心渴望的是激情澎湃,冲动浪漫的生活体验,这让他们在平平淡淡了太久之后初见Michelle这样的女人就会轻易沦陷。
Michelle这样的女人永远不缺少一个心甘情愿的备胎,但是她奉之为主为神的那一个往往缺少和她结合的现实条件。
由于缺乏安全感,她们容易爱上有家庭的男人,因为这样的男人比单身男人多了一种潜移默化养成的照顾他人的习惯,并且也具备一种能让人依靠的幻象。
Sandra这样的女人大约对于突发状况时常无能为力,如果结尾处L和M私奔成功,其实Sandra大概什么也做不了。
但一旦这种意外没有发生,她们的耐力和持久性是M无法比拟的。
说了一车的废话,其实不管谁跟谁,谁背弃了谁,从过程来讲,Sandra爱Leonard,Leonard爱Michelle,Michelle爱Ronald。
爱情,不过就是一物降一物。
看似又是个很老套的剧情:是该和你爱的那个人在一起,还是与爱你的人厮守终生呢?
男主角有一个他爱的女人,也有一个爱他的女人。
他倒是没有纠结究竟该是选择谁,只是当他爱的女人前一秒要和他说没可能的话,后一秒,他就立即打电话约备胎女友出来。
男主角最终还是被他爱的女人抛弃了,只得无奈回到他的备胎女友那里。
看看身边的人,真正又有多少对眷侣是和自己最爱的那个人生活在一起,还不是演绎着雷同的感情戏码,凑合之作,退而求其次。
不过是再次验证亦舒的话:“我们爱的是一些人。
与之结婚的,是另一些人。
”影片没有给出多高明的解决方案,大抵还是想说,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劈腿吧。
他们的故事,埋藏在都市的每个角落,只是有些人不能认识到自己正处于一段三角恋情。
有的三角恋情是外露的,如火如荼;而有的三角恋情只有偷腥者自己心知肚明。
这部片子就是为小三而量身定制,必须当作功课一样来看,直至认识自己,认识对方,乃至情敌。
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没人不为自己着想,总想着给自己留一条光明的后路,情非得已,情有可原。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一样明白事理,看了片子,就会明白,你可以把自己当作观众,或者剧中的每一个人去看待这件事,每个角度的观点和看法都不一样,但大致的对于错一目了然。
爱与被爱,并不是那么简单。
爱,像火焰,但不长久,因为激情只是一刹那,不能带给安全感;被爱,也许有些枯燥,有些强求,但可以接受的话,也可以培养一下细水长流的感情,被呵护着总归是一间幸事。
还好,他被抛弃了,至少还有下一位。
我喜欢那顶楼,虽然风很大,但是两人相拥的画面出现于镜头,那是美丽的极致,浪漫的极致。
我喜欢那公寓,旧旧的,很温暖。
我喜欢那酒吧,音乐,灯光,制度,很特别。
我喜欢那餐厅,格调很别致。
我喜欢《两个情人》,很写实。
FIFIB有James Gray的回顾展,并在周日安排了他的master class。
主持人用法语提问,格雷用英语回答,有法语翻译。
根据他的英语回答和我的理解,尝试做了些记录,及一些与《两个情人》有关的问答。
首先格雷说他觉得这不是什么master class,就简称class好了,或者叫idiot class也行。
他是个健谈而幽默的人。
又声明不想成为一个品牌,如果说他有某种风格,并不是他多么有原创性,多么刻意为之,而是因为他所喜爱的东西构成了他,而他又呈现了出来。
说道原创性,他提到我们都从别人那儿偷师,他在拍《星际探索》的时候看了很多科幻电影,并举了一个偷师的例子,是库布里克套用了一部冗长、无趣而又年代久远的默片的一个片段,人在太空舱里倒立行走。
他说尽管人们认为《2001太空漫游》多么地具有革命性和原创性,但库布里克还是会借鉴前人,只是从我们不知道的地方。
他认为真正的原创性是从个人内里生发出来的,inner of person。
并强调非常不喜欢fresh这个评价用语,fresh、 rotten,这些都是网络评论的用语,一部影片可能看上去形式上很fresh,但是故事和内在观念上可能rotten(老套)极了。
他认为形式没有那么(着重)重要(form is less important),而根据形式去评价作品往往是更容易的方式。
而他所看重的更多是个人的声音,电影的情感(personal voice, emotion of film)。
他又举了一个在形式上很简单却非常动人的例子,是卓别林的一部影片(他详细描述了场景,可惜我记不得了)。
他评价道,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镜头,完全没有炫技,so simple but so complex,so beautiful, so moving。
这个时候他还说道,如果用艺术(art)这个太大的词,他表现得有些”怯于“谈论艺术,艺术是来拥抱人的,我们用它来挖掘人的精神层面,并拓展我们的同情心(extention of our sympathy)(这儿我不确定自己完全理解了)。
中间有一段他谈到他来自一个可能不算快乐但依然联结在一起的家庭,父母、哥哥(or弟弟)及他四个人,但在他开始读大学的那年,他父亲有了些法务问题,他妈妈因为癌症去世,短短的两个月时间,这个family unit完全崩塌了,他当时没有处理这种创伤,但他最近发现,他将之都投射到了电影中。
这是种奇怪的感觉,convey yourself to others。
后来他提到拍有趣的电影当然也是好的,但是不能一直都处在浅层经验里,不能一直都是关于吃蛋糕或巧克力这种愉悦的味觉经验中,不然就太表面了,我们总要处理一些更深刻的个人经验。
但是市场是不允许个人存在的(market tries to destroy individual on everyday bases), 也让个人的声音消失,给人人带去同质化的东西。
主持人问了不少与他新片相关的问题,他说《星际探索》不是一个IP,而迪士尼给了他很多支持,几乎没有可以抱怨的,但他认为这个电影的一个缺点是他没有放入足够的愉悦(joy)在电影里,但生活中是有不少愉悦的。
谈到Two lovers的那场三人去高档饭店用餐的戏,格雷说Michelle问Leonard"Really?
You have a girlfriend?"的语气里是有愤怒的,其实他没有想到要在这句台词里加入愤怒,而是Gwyneth加入的,而他认为这种愤怒让他们的处境更复杂,说明Michelle是想利用他(use him)来”刺激“她男朋友,而这则让Leonard的处境更让人悲伤。
(我怎么把这段写得这么言情化)他提到美国电影的风格其实很多时候是由表演风格决定,Style of American film is mostly depended on the style of acting。
这儿他举了希区柯克的例子,讲了不少,没听懂啊。
他就表演讲了不少东西,其中一个细节是two lovers里的一场天台戏,他们拍了30多场,其实拍到14场的时候已经ok了,后面出来都很不错,但是他们就像做表演实验一样,又拍了好多场,惹得制片人不高兴了。
观众提问环节有个观众说去年和他在马拉喀什电影节上见过,他很喜欢two lovers,其中有很多向《后窗》致敬的地方。
问题问的是啥,没有听清。
格雷说,我确实喜欢希区柯克,也可以说有向《后窗》致敬之处,但是内核其实是受《爱情短篇》的启发,这是更密切的reference。
他发现关于欲望(desire),已经有很多浪漫喜剧型的影片,他想做不一样的,于是有了two lovers。
他认为欲望是一种幻想的投射,可以同时拥有肤浅和深刻两面。
还举了一个他和他夫人第一次在一个晚会上认识的例子,如果那天晚上她是穿着另一个风格的礼服,可能他就不会去搭讪,虽然仍然是同一个人,好像很肤浅,但事实往往就是这样。
没啥劲,不给力。都快想不起来当时看了个啥了。话说那男的真丑!
一点破事拍了俩小时。这片儿里有爱情吗?呸!
A / 着实化腐朽为神奇的情节剧写作。种族的、阶级的、性别的、家庭的,种种以微微怪异而阴冷的语调缓慢聚积的生活线条,在最后不到半小时高强度纽结,迸发出澄澈却又绝对混杂的情感力量。《世界末日》里缺乏的或是过于声张的,这部里都有了。
一个愿意为你付出一切的女人,一个你愿意付出一切的女人,你选哪个?
法国电影手册08十佳之一,最大的噱头还是杰奎的息影。
看到尾声,我以为他老先生楼下眼泪一摸,就握着戒指直接上楼了呢,没想到还要凹到海边~~~当然是常带人看歌剧准时付房租纵容小情人吸毒的老男人靠谱
从同情到恶心的过程,就是梦想屈服于现实的过程。所以......要学会麻木PS:给三星,因为这不是电影,电影是给人织梦的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两件事,第一是屌丝跟女神双宿双栖只能是幻想,第二是屌丝除了女神外一定要有备用胎候补保底...Gwyneth平白无事地露出小白乳是亮点...
毫无亮点可言。除了苍蓝色的屋顶平台。
移情无缝连接?滚你妈!儿子还长得那么老,要不是格温妮丝,哦不,是伊萨贝拉,给你一颗星!
詹姆斯格雷对色调的把控真是细腻,外景根据人物内心的变化而变化着,很多时候在为剧情的发展作了很大一部分的服务,故事比《移民》套路了很多,但是复古的场景设计,简单低调的配乐一起拯救了这个故事,可惜这个故事真是喜欢不起来。
教育片。混合亲身经历理解更深刻。谁是我的备胎我又是谁的备胎。你恰巧陪我流泪但我的眼泪并不为你而流。六月廿九于montreuil
本片很好的反映了爱情上的选择性情绪,优柔寡断,摇摆不定,替代效应,很有侯麦《面包房女孩》的感觉。
一个男人一脚踏两船的故事,最近看的电影怎么都有点闷闷的,没太有意思啊
太闷 看睡着了
Realism killed the romance. 前四十分钟三人的关系是流动的、开放的,充满无限可能,每个人都那么神秘而含蓄,每个人的情感都是单向的,只是给予不求回报的爱是最浪漫也是最强劲的——但却没盼来《重庆森林》:她有现实的困扰,有纠缠的情感往事,而他也有现实的选择,需要真正长大。为何不将浪漫贯彻到底,哪怕它只是一出梦幻?最残忍莫过于先给你看浪漫的极致,再跌入现实的谷底。“bipolar”的指称是多余的,因为爱人是无条件的。爱是病的良药,而非肇因。
好不容易看完,毫不犹豫删除。
7.0分 我是觉得编剧对男主人设的写作有点用力过猛了,但是杰昆诠释得还不错;只是所谓“躁狂症”既然不打算在影片的高潮爆发出来,就显得有点多余。 整体剧情都有点像yy出来的言情小说,而且男主到底有什么魅力叫女二魂绕梦牵(甚至说出“我想照顾你”这种话……yue……),格温这一扑上来的桃花劫也很老土。 最好的部分是基于基础设定之上的延展,女主其实是纯爱系小三…… 结尾的处理非常妙,直接添上一星。 格雷的导演技法很细腻。
一个备胎男被抛弃的故事,傻逼
电影绝壁是好电影,而且是我喜欢的风格,但是看得我无比郁闷。绿茶婊,男屌丝和好姑娘的故事天天都在上演。另,Paltrow演的这个贱女人的角色是本色演出吗?一看见她就巨特么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