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忠泽(抛开书本戛纳特约记者)开启末日世界的前作1979年,《疯狂的麦克斯》(以下简称麦克斯)第一部横空出世。
这部反乌托邦的澳大利亚电影讲述的是全球原油耗尽背景下,巡逻军警察麦克斯被迫以暴制暴,对抗杀害手下与妻小的飞车党,逐渐走向疯狂的故事。
这部预算仅有38万澳元的影片在全球狂揽一亿美元票房,这一利润成本比例的世界纪录维持了20年才被《女巫布莱尔》打破。
而自筹资金拍摄的乔治·米勒,陪朋友试镜才被选中的梅尔·吉布森,也都因本片声名鹊起,开启他们传奇的电影生涯。
系列的第二部与第三部影片极大完善了整个系列的世界观:被迫变为孤胆英雄的麦克斯在文明崩毁,资源枯竭的世界继续着自己的独行道路,对抗末日的邪恶势力。
它呼应了70年代的石油危机,甚至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
日本经典漫画《北斗神拳》的世界观设定、角色设定等都参考了《麦克斯》第二部的故事,而后来的名导大卫·芬奇,罗伯特·罗德里格兹等都表态引用过《麦克斯》系列的桥段。
全面炸裂的系列重启到了续集电影大行其道的二十一世纪一零时代,《麦克斯》系列也迎来了自己的续集,并且依然由乔治 · 米勒亲自执导。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30年后《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以下简称《狂暴之路》)的重启是颠覆性的,它甚至让前作系列的成功变得不值一提:这是一部殿堂级的,可以被列入时代最佳电影讨论范畴的影片。
它作为一个好莱坞动作片+续集电影,在电影艺术最高殿堂的戛纳电影节非竞赛单元进行首映,并迅速引爆了口碑。
甚至就在次年,电影节官方邀请毫无戛纳履历的好莱坞导演乔治 · 米勒空降主竞赛评审团主席!
这是极其罕见的,甚至是只针对《狂暴之路》单片的艺术成就极高而极迅速的表彰。
结合新世纪的特效技术,影片视觉实现与动作场面天马行空又完全自洽,表演、角色令人欲罢不能。
全片以1.5亿美元预算在全球报收3.78亿美元票房,并在当年奥斯卡斩获了10项提名并包揽几乎所有的技术奖项!
《卫报》的评论:“挥霍无度的肆意幻想,震耳欲聋的狂噪音,百分百超出预期,乔治·米勒复活了西部朋克经典《麦克斯》系列,使电影在末日荒漠中尽情驰骋”;《福布斯》的满分点评则称:“《狂暴之路》是一部出色和辉煌的电影,不只是我们这时代的伟大的动作片,更是一个伟大和适应时代的电影。
”
南辕北辙的《狂暴女神》顺理成章地,《狂暴之路》的续作,讲述片中令人印象极深刻的“芙莉欧莎”的成长前史的《狂暴女神》,在9年之后受邀在77届戛纳电影节进行首映。
影片既有好莱坞明星加持(锤哥克里斯 · 海姆斯沃斯,安雅 · 泰勒-乔依),是大IP续作,也因为前作炸裂的口碑而吸引了极大的关注。
同时,片方华纳此前不乏在电影节推广超级大片的成功先例;《沙丘》在威尼斯进行首映,而《小丑》则更进一步,一举摘下当年金狮奖,获得了票房奖项的双丰收。
此次,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华纳兄弟,对他们是否能利用欧洲顶级电影节,将工作室里最具挑战性的大片带向商业成功和评论界赞誉而拭目以待。
影片被安排在开幕后第一天晚上于电影宫首映,戛纳对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首映场一票难求,我只得参加次日早上8:30在电影宫的重映。
然而观影过程可谓煎熬,除了开场出片名时观众有鼓掌,整个观影过程反响寥寥,而且可以看到许多人手机屏幕的反光,到了后半场也有了提前退场的观众。
影片最大的败笔是其子供向的风格选择。
锤哥一行人幽默地表演,儿戏化的战斗逻辑看似是想增加娱乐性,却完全破坏了原本的世界观。
在整个《疯狂的麦克斯》系列中,残酷性一直是整个故事得以引人入胜的必要基础——而一旦锤哥像个逗小孩的圣诞老人一样表演,反派喽啰们小丑一样降智,女性角色的猎枪可以百步穿杨轻易击杀反派…故事变得再无危险可言,从少女落入魔窟艰难重生,变成了陆小凤在恶人谷反客为主甚至拜师学艺。
它更像一个《加勒比海盗》那样的童话航海故事,与整个系列的质感背道而驰,极其尴尬。
其次是节奏的拖沓:影片居然用了多个字幕卡分章节,事无巨细地讲述芙莉欧莎每一步的成长:母亲临终如何嘱托,自己如何藏匿在锤哥的部族,如何学习沙漠中求生的技艺,什么契机剃头…这些竟然占据了一小时的篇幅!
一共两小时三十分钟的影片,到了一小时左右,主演安雅才刚刚登场,而到了一半的位置影片才有了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动作戏,安雅和男主人公保卫油罐车的攻防战。
动作戏的设置也有所降级,保留原本设定的奇观噱头,但是讲述方式缺乏了前作的流畅度和紧张感。
“虽然这部电影包含了一些精彩的动作戏,但动作并没有像之前的系列电影一样,占据主导地位。
《狂暴女神》想要成为一部超越动作片的作品,但它的情节令人厌烦。
”《综艺》评价
“这部反乌托邦式的电影断断续续地进行着,并没有紧张感或流畅性。
它自命不凡的章节式结构更加凸显了其不成形的叙事。
这部电影的大部分内容都像男孩玩玩具一样,而导演似乎确信自己正在挖掘某种奇幻传说。
”《好莱坞报道》评价影片最后美其名曰的“反高潮”叙事,看似是要从女性角色的角度,寻找“复仇”叙事的新可能,殊不知前作中的塞隆正是因为世界不会为她让步才格外显露风采。
《狂暴女神》从风格上与整个系列背道而驰,而换来的表达无法让它与前作相媲美。
失去了“疯狂”,自然也无法造出“女神”。
(盘点稿,非影评)《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立项以来,热度就堪称疯狂,不料从戛纳亮相至北美上映,出现了叶公好龙的迹象,如今票房压力反倒大幅落到内地票仓。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但是尽管失灵,这部热门电影的出现,还是再度凸显了「前传电影」这个概念,关于IP的生命与价值,又一次摆在大众视野里。
美国著名电影网站IndieWire顺势评出「最佳前传电影」,共计十六部在榜,其中就包括了《狂暴女神》。
很多人都还记忆犹新,2015年,乔治·米勒在三部曲上映三十年后,赋予《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全新姿态,自此一路狂飙,大获成功,可以说重新,甚或是超绝地绽放这个尘封IP无与伦比的迷影魅力。
九年过去,续集除了敲定副标题「废土」和继续领衔主演的汤姆·哈迪,至今仍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插队的《狂暴女神》虽然全球票房竟然不如预期,筹措了1.68亿美元制作成本投入,还是面临跟《狂暴之路》一样回本困难的情状,但是至少在创作维度上,展现出向前挖掘的商业可能,或曰大势。
《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对前史的开发,确实有越来越频密的趋势。
这跟影视百年深耕后的创意枯竭有关,也跟全球商业抉择上的愈发保守有关,即便是好莱坞,也更想倚赖本身基础,达成以小博大乃至不劳而获。
再者,往前挖掘,也便于给新星造势,例如《狂暴女神》的女主,就是当红的安雅·泰勒-乔伊。
当一个IP已经提前体现足够价值,而它的主线故事已经实现闭环,那么,要想接续,往往有三个处理方式。
第一是通过个别角色,尤其是依然存活的配角,进行故事在时间线上的拓展。
比如《马达加斯加》系列衍生出剧集《马达加斯加企鹅》后,又有电影《马达加斯加的企鹅》,完全盖住主角团锋芒。
《马达加斯加的企鹅》通过剧集来实现的也有不少。
漫威的《旺达幻视》《鹰眼》等等一系列故事,都是如此。
或者在同一个设定之下,讲述另一群角色的全新故事。
脱胎于《叶问3》的《叶问外传:张天志》,就是一个例子。
深入采挖某个人气角色,继而建立前传,则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第三选择。
《神偷奶爸》系列人气高涨后,《小黄人大眼萌》的出现无可厚非。
又比如《黑寡妇》,可谓漫威功成名就后对这位人气初代角色的弥补,哪怕诚意欠奉,而这也是许多前传电影不如人意的常态。
《小黄人大眼萌》除了《狂暴女神》,IndieWire这番纵览影史精挑细选的另外十五部电影,其实也有部分这样的抉择。
忝列其中的《孤儿怨·首杀》可谓最差。
2009年的《孤儿怨》单用一个精妙的反转,就迅速推高整部电影本质里的惊心动魄,且让十二岁的天才演员伊莎贝拉·弗尔曼带动伊斯特这一角色,成为恐怖影史经典。
但是十三年后,让彼时已经长大的弗尔曼再度以反差年龄诠释这个角色,就再没有彼时惊艳的灵光。
而且,如此潦草的故事,丝毫没有当年娓娓道来的细致和伏笔遍布的巧思,水准大跌。
《孤儿怨·首杀》不过在IndieWire看来,《孤儿怨》能大致直捣黄龙地呈现其荒谬性,《孤儿怨·首杀》则转向表现愚妄,以求更为经济但仍能赏心悦目地实现身份挑明,最重要的则是,弗尔曼再度扮演经典角色,使之成为恐怖女王以及观众同情的投射,值得盛赞。
近年的反例倒是可以把高光打给《珀尔》。
正传《X》虽然糅合荷尔蒙与尖叫、血浆,不过只是相对中规中矩的恐怖片,但是,它照亮了一位惊艳的女演员米娅·高斯,她在里面分饰老少二角,颇有深度地让衰老以及无从满足这件事,成为凌越暴力、惊吓外的恐怖所在。
所以同年末立刻推出的前传电影《珀尔》,非常识时务地聚焦这个人物的前史,让高斯凭借高超演技展现成名途中的阵阵阴风,赶超相对单薄的前作,实现电影与演员的双向成就,更让人期待在年内上映的该系列新作《玛克辛》,她会如何诠释《X》的同名主角。
《珀尔》IndieWire的榜单不乏恐怖片,稍微远些的是2017年的《异形:契约》。
雷德利·斯科特执导1979年的《异形》后,三部续作延至上世纪末,几易其手,不乏大师参与,而他在2012年推出的《普罗米修斯》,把这个IP的前传推入大众视野,五年后又有了更被IndieWire赞赏的《异形:契约》。
理由是,《普罗米修斯》在叙述决策上具有争议性,不若《异形:契约》那般对齐《异形》,全面回归科幻恐怖,设若它未能完全复现《异形》的魅力,那么它很聪明的地方是,懂得运用不同方式带来惊吓。
《异形:契约》鉴于《异形:契约》有不少智商处于平均线下的人物,这样的评价也是见仁见智。
像是前年的《铁血战士:狩猎》也能上榜,争议恐怕也不少。
IndieWire觉得它能够跳脱1987年《铁血战士》和施瓦辛格的光环,甚至撇开原作,只求成为一部精简的独立科幻电影,已经值得称善。
值不值得还真没那么明确,但比2018 年的《铁血战士》好,没有什么非议。
《铁血战士:狩猎》这次遴选,有不少电影是对上世纪作品的接续。
大如「星球大战」,前传三部曲同样缔造过诸多辉煌。
榜单最为认可的是2005年的《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反击》,认为它即便跟很多此后的星战电影一样,被僵硬模式拖后腿,但是对前两部作品而言,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而且存在不少名场面。
再说,它还有「时代红利」,因为《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验证了它本可能跟新三部曲那样烂尾。
《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反击》其实这一赛道,力推《X战警:第一战》更有说服力。
同样是商业大IP的前传,这部电影尽管CGI效果不佳、配角扁平、跟原版时间线接合有误,但是X教授、万磁王和魔形女找到了完美的年轻演员,并且共同构建出既有趣又悲戚的关系,为此,可以原谅所有缺点。
除却前两部,它确实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X战警电影。
《X战警:第一站》一直到现在还在延续的「猩球崛起」系列,源头可以追溯到1968年的《人猿星球》,IndieWire最为认可的是2011年的《猩球崛起》,认为它没有费力致敬,而是在强大的故事内核里,首次成就凯撒这个极富魅力的角色,并让后续作品具备情感冲击力。
剩下的八部电影,都没有跨过世纪的分界线。
比如2001的《怪兽电力公司》,已是皮克斯早期巅峰之一,并不需要前传开疆辟土,更不需要《怪兽上班》这些小剧延长故事线,但是本身富有魅力的角色能在十二年后,在《怪兽大学》回首往事,不带任务地轻松一回,也不是没有意思。
《怪兽大学》同样地,经典《妈妈咪呀》也不需要,但时隔十年推出的《妈妈咪呀2》借追溯女主唐娜的青春时光,来让新老演员重聚,并大唱经典曲目,这就足够盛大,足够荒谬,也足够扭转时空概念,趣味无穷,何乐不为。
本非歌舞片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或者说1971年的《欢乐糖果屋》),都能在十八年后推出歌舞版前传《旺卡》,就有在歌舞片相对不受待见的好莱坞,为其增添重要一席的价值。
IndieWire认为,这不仅是一个关于爱的力量的甜蜜起源故事,而且是一则警世寓言——当社会把集体想象交托给毫无想象力的人,会变成什么样子。
《旺卡》关乎黑暗权欲的还有去年的《饥饿游戏:鸣鸟与蛇之歌》。
当系列四部曲在2015年落幕,曾经的大反派斯诺总统被提升为前传电影的主角,压迫者取代了被压迫者的高光,但在戏剧化呈现饥饿游戏的兴起和帝国主义的毒性时,延续了正传对法西斯主义和腐败的强烈抨击。
于是,虽然饥饿游戏在初始阶段显得小儿科,女主角露西更是水到最后,但是斯诺必然的黑化还算控制得可以,走势也就有了难得的新意。
《饥饿游戏:鸣鸟与蛇之歌》不过相比之下,还是上世纪的几部,更能经受住时间考验。
最老的一部是1966年的《黄金三镖客》。
早两年的《荒野大镖客》和早一年的《黄昏双镖客》,被视为这部同样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的电影的「正传」,哪怕彼此各有独立情节。
而作为最伟大的西部片之一,《黄金三镖客》甚至要比前两部更为大名鼎鼎,这足以说明地位之高。
《教父2》也毋庸赘言,维托崛起,迈克尔陨落,父子双线交织,共同谱写一出层次分明且丰富的悲剧史诗,早已印证名垂千古。
《教父2》当《夺宝奇兵5:命运转盘》在去年失利,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IndieWire青睐的《夺宝奇兵2》。
编剧乔治·卢卡斯想写纳粹以外的反派,索性将时间线向前提拉,转向印度的邪教。
IndieWire觉得这部电影虽然是前三部里争议最大的——基调沉闷,对印度教和印度的刻画都很拙劣——但是成功地将自己塑造为另一部「印第安纳·琼斯」电影,而不是单纯的前传,并且创造了矿洞追车的难忘场面。
至于在电视领域影响非凡的《双峰》,两季过后便被取消,是很多人的遗憾。
大卫·林奇难得获取制作后续故事的资金,却决定转做前传《双峰:与火同行》,因此遗留问题一个没有解决。
但是这部电影却以其敏感性和情感性,成为林奇最好的电影之一,「反转」挺有意思。
《双峰:与火同行》十六部电影顺下来,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许多故事在这二十年的流行文化里得到延展或重生,而且越来越蓬勃、恣意。
而且电影与电视剧的界限进一步交错模糊,像是《小丑回魂》系列,日前也宣布主角比尔·斯卡斯加德将有前传剧集《欢迎来到德里镇》。
相信还有更多热门故事会迎来前传的探索,不知道有哪些已有的作品是你认可或拒绝承认的,又有哪些电影,你希望能够等来前传呢?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
当《疯狂的麦克斯:弗瑞奥萨》出现章回体时,心中便有种不妙的感觉:这说明叙事的连贯性,要让位于对世界观的拓展与细化。
基于这个目的,如果从系列的角度,看这部带有更多外传性质的前传作品,它并没有很好完成这一使命。
为什么?
因为大部分人对后启示录作品有一定心理预期,想看到一个凸显人性黑暗与生存绝望的作品。
然而弗瑞奥萨的生存,相比之下颇为顺遂。
其一,与“希望”画上等号的“家”,仅停留在象征层面,所以难以共情弗瑞奥萨与家人分别之痛。
都采用章回体叙事了,居然没能对母女感情有更多描摹,而是放在展现母亲的身手上;如果从性别角度分析,弗瑞奥萨与传统男性英雄,并没有本质区别。
我宁可没看过这部,这反倒让我对《狂暴之路》中的弗瑞奥萨,保留更多想象空间。
其二,反派军阀狄门特斯,矛盾又模糊不清。
这种矛盾,并非在说人物的复杂性,而是在创作层面,采用了太多缝合,致使其缺乏真正的个性。
按照创作初衷,狄门特斯应该是通过追求刺激来缓解麻木的人,可你很难捕捉到真正的“麻木”。
结尾狄门特斯的一大段独白,更像是一种找补,告诉观众自己是怎样的人,致使仅存的人物神秘感被驱散。
这很可惜,狄门特斯由一个壮年气盛的拾荒领袖,在时间的摧垮下,变得力不从心。
从人设而言,这本是个很适合去呈现“脆弱感”的人物。
更可惜的,还是他的随从“历史人”,仅有几笔零散的着墨。
当我们将他的身份,提炼为一个知识分子,很适合大做文章:当生存成为第一要义,“知识”被褪去崇高色彩,而是迅速被功利化,其阶级属性被放大,成为歌功颂德的存在。
如果在人物层面尚且称得上“勉强”,那么在其余世界观的拓展细化层面,更是收效甚微。
伊甸园的戏份仅限于开头;飞行员帮派的戏份,仅存在于视觉奇观的展现;三大要塞的社会模式缺乏展现……横向对比其他外传影视作品,《弗瑞奥萨》做得远远不够。
当然,这绝非一无是处的作品,只不过相较于《狂暴之路》而言,《弗瑞奥萨》显得拖泥带水,在风格上摇摆不定。
尤其是如果你看过《疯狂的麦克斯》全系列,更会感慨其早期所具备的朋克气质,基本上荡然无存。
感觉创作者想得还是挺清楚的:上一部在风格化上做到那种程度,这一部怕是很难超越,那就不费那个事了,好好地拍个复仇题材类型片就得了。
感官刺激方面既然也很难创新,就多来点R级镜头好了——不过有一点确实也是没想明白,既然断肢和腐肉生蛆都那么直愣愣地拍了,为什么五车分尸不能呈现一下?
那也不存在消费谁的问题吧。
确定过了,就是没拍,而非被内地剪了。
内地这次挺可以的了,让妥妥的R级就这么放了。
要说上面没有精神下来,我真的不信。
要说,应该就是3星的片子。
很难再多,毕竟有些地方的故事和物理逻辑都不是很清楚。
但也很难再少,整体对于一个复仇寓言故事的完成度还挺高的,甚至对于复仇这件事的哲理探讨也确实让人动脑子。
但既然豆瓣首批观众里有那么多打了2星,又没说出个所以然的人,我就来个4星平衡一下吧。
看完这片子,进入到一种最近常常升起的“恶土之上,不妨做个恶人”的情绪状态里。
有点沉重,但不难受。
现实那么残酷,想吃口圆白菜都得豁出命去,真的没法再有耐心在道德绸缎上雕花了。
不过,想做的(其实很多时候已经在做的),还是那个“恶人自有恶人磨”里面的后一种恶人。
对于既不是给我爱的人,也不是给我钱的人,如果对方敢主动打破我的忍耐限度,我好像越来越不会手软了,乃至越来越有屠戮的快感。
不与非善之人为善,是咱的社会责任感。
昨天和女儿去看了,记一笔。
1、影院周二有折扣,我们戏称为Super Tuesday,票价(税后)六刀整,六刀如今只够在华人超市吃半个盒饭。
买票时我抽出信用卡让她去付钱,她说她不能用我的卡。
我让她仔细看看,她发现上面是她的名字,笑了——我新给她办了张信用卡副卡。
2. 出门时外面大概30度,她穿了长裤,手里拿了一件套头长袖,因为去的次数多了,她知道空调开得很低。
我开玩笑说:你真是刻板印象亚裔女,这么怕冷。
但入场以后,穿短裤的我也是越坐越冷,两股凉凉。
怀疑是不是开到了20度,还没卖出几张票,能不能赚回电费都是个问题。
3. 去之前她担心前面四部没看过,能不能看懂。
我说没问题,前面三部是年代久远的B级片,第四部变成了大卡士大制作,也有点重启的味道,这一部是第四部的前传,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4. 谈到安雅,我说她长相看不出年龄,到底多大了。
她说二十多,大概近三十。
我说,是吗,也没有看过她几部片子,怎么就三十了。
她说安雅前两年结婚了,男的没什么名气,维基条目才五段文字。
我说hammer guy在这个片子演反派,她不解:你怎么老叫他hammer guy?
我说名字太长,她叹道:Chris Hemsworth,才三个音节,和我的名字一样!
我告诉她,中国影迷叫他锤哥,我只是翻译了一下。
5. 看完出来,我问这片子能算fantasy movie吗?
她说不算,属于post-apocalyptic。
我说能不能算heroine movie (我对“大女主电影”的翻译),她说可以算。
正好走过异形新片(Alien: Romulus)的招贴广告,我说四部异形大概是最有名的heroine movie,我们下次看这个?
她说不看,绝不看恐怖片。
6. 回去的路上,她回味着片子,说最后的结局,跑回去救人,不是很有说服力。
我说这是为了衔接下一部(实际的上一部《狂暴之路》)。
她说知道这个,她指的是前面铺垫不足,她和这些女的相处不到十秒就逃跑了,连产生感情的时间都没有。
我说也可能因为末日之后,她从小生活的富饶之地演化成了母系社会,女性生产战斗,建造家园保卫家园。
7. 她又说妈妈拼舍了性命让她逃走,她却跑了回去,同时物质那么匮乏,她又一句话不说,大反派却养她那么长时间,都不太合理。
我说:你太rational了,而女主和大反派都是emotional。
8. 我说男女感情戏有点莫名其妙,她说可能是因为俩人同车共进,战后余生让他们产生了感情,而且在那个人人疯狂个个变态的地方,司机大哥是个难得的正常人。
9. 我问她是不是被这个电影inspired了,她反问: inspired for what?
我说:开车,工程与机械,吃饭不要那么挑剔,珍惜眼前的生活,多吃卷心菜……她摇摇头,说我想多了。
10. 我问她那想不想接着看《狂暴之路》,她答道:也许,但绝对不是回家以后,一天看两部这样的电影,受不了。
我说她有点弱,我二十来岁在北京时,有时周五在录像馆泡一晚上,连看四个片子,早上五点多散场出来,直接在街边吃刚出摊的豆腐脑大油条。
她笑道:你知足吧,我还陪你出来看电影,陪你坐三个小时,我的同学没有一个对电影有兴趣。
我问她同学都玩啥看啥,她说看日本动漫,玩电子游戏。
我们是不是正在进入post-cinema era,或者是已经身处其中?
第四部之所以好看,是因为男女主人公等于是全新塑造。
前三部里面对于血包啊,老乔啊,敢死队啊这些人和事儿没有讲的那么极端,这次利用这些全新的情节赋予了麦克斯更犀利的人物内涵,沉默寡言的汤老师算是全新人物。
女主,犀利、冷酷、断臂,和老乔的关系,第四部开始的时候不知道,结束的时候其实以及完全知道了。
第五部悬念不够,因为这个末世,女人在老乔的窝里,可不就是生产机器吗,来源一定是掳来的,她现在这么冷酷,当然是一路走来都这么冷酷。
所以第五部基本就是个潺潺,子弹农场,汽油镇,这个早就知道,乱世里面可不就是军头横行,就算没有锤哥也还是有其他的坏蛋,问题是他没有坏出特点来,和老乔的面具,呼吸机比起来,毫无神秘感。
其实真的不如直接去写女主妈妈那个什么部落是如何形成的,那还有的深挖深写。
为什么写影评?
因为幸灾乐祸啊,乔治米勒并不比一般人强太多,他憋了八年,有那么多预算,有那么优秀的编辑,依然没法搞出一个突破思维的本子来,不仅没有,还有点反高潮,其实我很感兴趣的是女主加入技术部门以后怎么搞出哪些蒸汽朋克的车和武器来的,以及40天的混战,真的只是两帮人正面硬刚了40天马,把这些略过不展示,避轻就重的搞种了棵人树,很无聊,而且反高潮,这种反高潮并不是奉俊昊那种反高潮,人家是走到了另一条哲理思维的路上了,乔治米勒这个简直算是苟延残喘。
#BFIIMAX 因为是前传电影,本来就失去太多的悬念,再加上可与“后作”做对照看,可以说从剧情,表达,角色,风格和叙事节奏都差了太多。
剧情上,超级多剧情反智,看着脑袋疼,全团伏击一车人被逃走看的我尴尬死。
结尾则是直接对接《疯狂的麦克斯4》,片中的很多设计也能接上《麦克斯4》,其中还有“汤老师”拿女主换食物的剧情算是一个呼应。
表达上,能明显感觉出是把重点放到了女主身上,更多的是对个体“痛苦”的阐述,成为了一个走出童年的电影,而母亲,灵魂伴侣和桃核的“意义”到结尾则完全的无力,归家的家也在这特效的追逐过程中失去了意义。
角色上,女主这个角色完全可以替换成男性,这感觉很差。
整体展现的还是末世下的生存,其实男女主这部分有很多发挥的空间,尤其是小孩到成人的过程,对于角色关系来说是可以复杂化和灰色化,不过即使在末世的环境中,关系的灰色人性化完全没有,一切都是正义与邪恶,到结尾只不过是强行处理成了又一对小丑和蝙蝠侠的组合。
最喜欢的可能是“书人”和“弄臣”这两个角色,书人感觉他与女主应该是与整个环境做对照的,但是存在感不高,感觉很可惜,而弄臣则是把讽刺这部分做的很好。
总体就是影片以角色出发,但如此的单薄和苍白无法撑起这样的世界。
风格上,最明显的感觉就是爆炸的场面多了,追逐多了,但是荒蛮和狂野的感觉少了,也感觉是因为回到了角色的内心造成的,而另一个败笔可能就是特效的大量使用,太生硬了。
叙事节奏上,章回体叙事,五个章节也是符合英雄之旅的节奏,但整体就是太照顾结构了,一切都很赶,仔细想想“后作”用了差不多的时间讲了一个目的故事,但本片则是照顾了女主两个大时期的多项目的的多次大战,节奏明显快了太多。
视觉上,特效是突出的生硬,很多场景很让人出戏,不过最让人不适的可能还是降格的处理。
我记得“后作”同样有很多的降格处理,是利用降格达成的人物的扭曲和疯狂和提高车的爆裂速度感,但是在这部作品中有不少降格是在大远景下进行的,有种人物着急赶下一个“任务点”的感觉。
还有几处降格还是不错,最喜欢的可能是“临时家园”成立时的桃树发芽的部分,还有造车的部分。
剩下的大场面其实也差不多是“后作”的设定,这次直接看到了另两处基地的细节,写实的同时也失去了神秘感。
听觉上,感觉整体的音效效果还可以,汽车的引擎,爆炸等,但是有几处角色的台词还像是后配音,有一点儿滞后感。
看到男主座驾的一瞬间,我就再也走不出来了。
3-3.5星一句话总结,本身质量差强人意但前作珠玉在前显得对比格外惨烈。
比起前作以动作和画面奇观以及超快速推进一路压着观众脑袋走,这作文戏偏多,把前作模糊的furiosa成长史补全,从被掳走到如何摆脱繁育机器命运成为一个战士,并recall上一部中回到故乡的执念从何而来,整体性是好的。
但整体执行力度不行,在偏慢的节奏里,更容易深究情节。
然后发现人物和动机是立不住的。
安雅泰勒乔伊的小身板和一头长发和塞隆相距甚远,小鸡仔身板毫无说服力,比起将军更像智囊/侦查员,说服力不足(她妈妈的演员反而比较适合)。
影片想复刻上一部furiosa和max肝胆相照的情谊,这一部也整了个男搭档,但只能说chemistry效果很差,整体动机交代不足,显得颇为做作和媚俗。
演员本身魅力和汤姆哈迪和相距甚远。
反派设置也是完全败笔。
锤哥的角色比起反派boss,更像前菜的小丑杂鱼。
武力高,但整体观感很差,加上作者可能想保持furiosa的惜字如金把台词都给了他,废话连篇,演技很普通完全撑不起角色。
没有前作boss的压迫感和力量感。
其他杂鱼也没有什么性格让人有印象的配角设置,不如前作的尼古拉斯霍尔特。
整体看起来都很模糊。
最后的复仇显得有点可笑,不过最后对锤哥的处理方式很好很有新意,算是难忘的视觉奇观。
本作比起前作冗长太多,两个半小时塞进太多东西,显得每个都处理得有些仓促。
我甚至想说就质量不如再看一遍madmax4,不过在大荧幕能欣赏此等废土美学倒也是赏心悦目,几场追车战斗戏还是看的很爽。
大约还是能看,只是别抱着太高期待。
Furiosa,我永远的女神,帅的人想哭我操。。
我都不知道该从哪儿开始说了,她太帅了,这才是生于废土的史诗啊。
希望和绝望,爱和恨交织生长,她揣着来自家乡的一颗种子,默不作声,十多年了,最后种在了仇人的身上,这棵家乡出产的苹果树在她弑母仇人的身上长的枝繁叶茂,而下一秒就是她带着不死乔的老婆们逃离去已经消失的希望之地,我天呢这个场景太绝了,太绝了。。
Dementus,她不像你,你心死了,她没有,她的心像那颗种子,是开在废土之上的希望之花,她眼里的火是永远不会灭的。
妈的我又在听《Fab Tool》了,妈的她为什么那么帅啊,从小就开始的,那么聪明,那么冷静,除了同样帅的亲妈死在她眼前,和摸爬滚打十几年过后终于能制裁杀了他妈的仇人的时候。
差点被抓去当不死乔的老婆,她剃了头发偷偷跑了,跟他妈花木兰一样女扮男装当苦力,当哑巴,后面遇见了给了她希望的Jack,去子弹农场结果那地方被Dementus占领了,俩人想跑没跑掉,Jack被活活拖死了,她断了自己一条手逃跑了。
后面两边开战,她一个人过去自己给那比人抓了,真爽。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我真的服了,最炸裂废土设定系列影视作品最炸裂女主角,帅破天际,太喜欢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对,这一部比起上一部炸裂的废土世界设定奇观,更多是只是在讲Furiosa的故事,不如上一部牛逼,不过我还是很喜欢,中间公路上陆空打了一仗也挺精彩的。
2024年年度爽片《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6个电影彩蛋带你更深入的了解电影背后的故事:
1. 麦克斯其实有出现在这部《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中。
弗瑞奥萨被大反派狄门特斯抓住,于是自断手臂逃回去找不死老乔,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麦克斯在高处休息的画面。
而这里亮相的麦克斯其实是由《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中麦克斯饰演者汤姆·哈迪的替身来完成的。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导演乔治·米勒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 麦克斯这么多年的行动路线其实早就规划好了,至于麦克斯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点出现在这里或许会在续作中交代哦!
2. 小时候的弗瑞奥萨是AI电脑合成的。
电影中的弗瑞奥萨由安雅·泰勒-乔伊饰演,安雅因为《后翼弃兵》被大家熟知,还在《沙丘2》中饰演了男主保罗的妹妹。
而小时候的弗瑞奥萨虽然由澳洲童星艾莉拉·布朗饰演,但是通过AI电脑合成的方式,将小弗瑞奥萨变得更像安雅。
而且在电影中,仔细观察会发现,弗瑞奥萨从10岁到26岁的整个成长过程,通过AI电脑合成的方式其实是有一个渐变的过程,让小弗瑞奥萨的长相逐渐变得越来越像安雅!
3. 大反派狄门特斯差点成了麦克斯。
电影中锤哥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饰演大反派狄门特斯,其实当年拍摄《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前,锤哥就有去试镜麦克斯,最终二选一,导演乔治·米勒选中了汤老师。
而如今锤哥饰演《狂暴女神》大反派也算是弥补了当年的遗憾。
锤哥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为了让观众在观影时不会看到他就联想到雷神 让人出戏,除了复杂的特效妆容,在声音以及说话方式上也做出了特别的改变。
4.“她在第三天就去世了。
”
弗瑞奥萨在《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中提到过自己的母亲,而关于弗瑞奥萨母亲之死的桥段就在这部《狂暴女神》中有完整讲述。
电影中,当小弗瑞奥萨被掳走,她的母亲和一名女战士一起骑马追击,而那名女战士其实就是《疯狂的麦克斯4》中弗瑞奥萨回到自己家乡后,见到的那个老婆婆。
而饰演女战士的其实是锤哥现实中的老婆,而且锤哥老婆还一饰两角,饰演了狄门特斯的手下,脸上有伤疤的女人。
值得一提的是弗瑞奥萨回到自己家乡见到的儿时好友其实是《狂暴女神》一开始和她一起摘水蜜桃的女孩。
5. 水蜜桃。
导演乔治·米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实比起水蜜桃,他更喜欢芒果。
但是最终在电影中选择了水蜜桃是因为,芒果的核太大了,只有水蜜桃的核刚刚好可以塞进弗瑞奥萨的嘴里。
其实在拍摄《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期间,因为执导动画电影《快乐的大脚》系列的缘故,导演乔治·米勒曾经计划过将《狂暴女神》用动画电影的方式呈现,而动画的名字就叫《The Peach》。
6. 疯狂的麦克斯系列的世界观补全。
论电影的爽度,这部《狂暴女神》肯定是略逊于《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的,但是《狂暴女神》在对世界观的补全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拥有水和食物的要塞,生产子弹和武器的农场,加上提炼石油的镇子,三大据点互相合作协同防御。
在《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中我们只看到了三大据点一起出动追击麦克斯和弗瑞奥萨他们,来到如今这部《狂暴女神》,我们才得以看到汽油镇和子弹农场的全貌!
在《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中不死老乔的扮演者休·基斯-拜恩 还饰演了疯狂的麦克斯第一部中暴走族大反派:断指老大托卡特。
但是如今这位演员已经去世,于是《狂暴女神》中的扮演者更换成了演员拉黑·休姆,而且这名演员在电影中还饰演了大反派狄门特斯手下的独眼龙哦!
好了,那么你还发现哪些《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中隐藏的彩蛋和细节呢?
可以在下面留言交流哦!
别跟前部比了,这部也很牛掰了,这种风格,在现今这个时代,还奢求啥。不拖泥带水,打得过瘾
有时候和朋友讨论到底什么是电影,我总会举例子,疯狂麦克斯就是我最喜欢举的例子之一,对我来说电影是一场诡谲的梦,你从里面可以感受出无论是阴暗还是伟大,只要有一股力量,能让你暂时忘却这个世界没有魔法没有奇迹,忘记我们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喜欢这样的电影,而且在这个套路中它仍然称的上精彩好看。
看睡着了不是因为我天生爱睡
安雅没镇住场,结果还是雷神这角色好玩
3.5。如果抱着《狂暴之路》的期望一定会失望,因为本片从各方面来说也就是一个DLC的水准:除了标题人物Furiosa的人物前史,还将之前一笔带过的汽油镇、子弹农场进行了大量正面展示。但前作的一大优点正是利用只言片语而非“人物小传”就能建立令人信服并与之共情的角色;而最大看点的动作场面在本片中尽管有一段完全不输前作的“陆空大战”,但整体上绝非前作从头到尾一刻不停。而片尾字幕甚至直接“两分钟看完《狂暴之路》”只能让人想赶紧再去看一遍前作
【C+】反期待的,反高潮的,甚至是反《狂暴之路》的。旁白插入的意义不明,如果只是为了串联起复仇故事的结局,那历史人的旁观应当更具分量。默剧风格意义不明,安雅的坚毅面孔确实可行,但锤哥临死前絮絮叨叨的哲学思辨又完全破坏了这层美丽。前传设定集式写作同样意义不明,虽然它有真正进入mm4未曾展现的石油镇和子弹农场,但最后一镜的情节补全和mm4的画面混剪却只能自找难堪,你不是星战,做不出《侠盗一号》的情怀效果。视觉效果更是意义不明,从几场大战的运镜中可以看出乔治米勒的功力不减,只是vfx的失真让废土世界彻底沦为不再可信的廉价cgi图像,正如标题mad max退居为saga一样,影像上的疯狂也不再:摄影机在车辆/轨道/摇臂上所感知到的震颤,以及后期精湛的加速处理,电影与物理世界共振的方式才是观众对前作顶礼膜拜的核心原因。
评论区里一派要求Furiosa“祛性魅力”。Furiosa 是女战士、女领袖、女英雄,所以在性方面的吸引力应该接近于零?另一派则不满 Fruiosa 是“女男人”。不懂这种女强人=男人的逻辑:坚毅、果敢、无惧、冷静、缜密、肌肉、力量、利落干脆的动作打斗,即出色的身体运用能力,对痛苦的耐受力…所有这些素质,难道必须是男性专属?不然你们两派人约个架吧,看看还有多少关于女性不能如何,or应该如何的八股。依旧是酣畅淋漓的女权热血佳作,在这片沉沦的末世废土上,无论主题是复仇,或希望、孕育、拯救,所有女性角色都展示了不屈不挠的生命力、领导力、包容力。童年Furiosa选角太灵了,小女孩简直像塞隆的复刻版。妈妈也是英姿飒爽、战力爆表的女战神啊。出了影院回到家立即把《狂暴之路》翻出来重温一遍!
年度暑期档大片了,动作场面均用了较长的镜头,剪辑运镜都一气呵成,还从“上帝”(历史家老头)视角叙事试图塑造一股苍凉感,聪明有效的办法,毕竟真正的Furiosa在影片开始一个小时才出场,前一个小时是锤哥主场,从这个角度其实叫“前传”更为合适
《狂暴之路》当年给我的感觉,全程是懵逼的,嘴在某个节点张开后,就没有再合上。《狂暴女神》一样好看,但没有这样的体验。客观说,在动作片领域,很难再找到这么好的动作构想和执行了,也很难找回当年那么好的醉醺醺的体验了。
《狂暴之路》的反面。在文戏先行的前提下有意地对追车戏进行克制,甚至高潮也用了类似反高潮的处理,只为了显现弗瑞奥萨从小女孩成为“复仇女神”的人格魅力。但问题是文戏真的很一般,人物的描写根本构建不住成长的弧线,以至于感觉安雅那么多戏份还没有塞隆的几段有闪光点。更糟糕的是,前作带来的真实和自然的废土感在这一部也被削弱了很多
我不会再给无意义的空洞暴力男人电影打高分。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打女权牌可我这样的女的不买账,还算不算女权牌?感觉没有三十年吸毒史拍不出来这种东西😜 假肢安雅确实美到迷幻,但是胳膊细的不用砍就能掰断,还是男的拍的东西,2024年我已经不想看了,更别说还基本都是棚拍。没意思也不美,剧情立意就像安雅的眼白一样明晃晃又空洞。
今年看过最爽的一部,简单粗暴,横冲直撞,但也有章法。追车戏牛逼,也是这几年最牛的追车戏。血腥尺度也比以前的进口片大,感觉审核变了,放以前这种尺度肯定没法上。总之很牛逼很沉浸的观影体验。
锤神话太多了!不是furiosa 前传吗?给女主的文戏这么少?还有安雅不能为这个角色练点肌肉?细胳膊细腿在末日怎么生存?而且结尾出来就是和第四部衔接了吧,作为一个完成了成长和蜕变的女战士,她看起来战斗力真的太差了
好莱坞消费降级典例,货比货得扔。难以忘怀初看《狂暴之路》时的惊讶与震颤,高潮迭起热血激昂极尽癫狂,于末日废土下负隅顽抗积极寻找生的希望。哪想前传能拍成这副半死不活的温吞样,节奏全是尿点,文戏啰嗦拖沓,动作场面和视听也仅止于行活堆砌并无更多亮点。安雅的表演甚至不如小演员灵,其瘦弱体格留着长发跟反派交锋搏斗真的令人出戏,选角的偏颇让前后传复仇女神的形象变得断裂,撑不起弗瑞奥萨的强大内核同时削弱人物的绝对主体性。没有Mad,没有Max,更没有狂暴,塞隆才是该系列唯一的女神。
3.5。1.普通的废土元素复仇片,与第4部完全不能比,珠玉在前,落差巨大。2.安雅泰勒乔伊难以撑起大女主复仇戏,锤哥疯癫絮絮叨叨也与反派角色相去甚远。3.动作戏少狂少暴。
秦皇岛万达IMAX。远逊前作,文戏有点搞笑,武戏又长又无聊。没有一个立得住的人物,像一场原作者主导的高仿同人秀。
第三章之前的部分,观感确实是跟着结构走的,第三章本身会让人反复想起《小猪宝贝2》的舞池戏,叙事停滞,在一片杂耍之中感受到动作的逐步抽象,对后续充满期待。安雅现真身之后的部分,无论是叙事还是动作,力量感都逐渐削弱,作为观众,观感迷茫。
女主最后处决雷神有必要这么婆婆妈妈吗?那么长一段对话戏,我还以为是洛基跟他哥在打嘴炮呢!!
没想到乔治米勒和华纳会做这么一部完全和《狂暴之路》背对而驰的电影。仅有寥寥几场顶级动作戏作为点缀,整部片竟然放慢节奏,将重点放在复仇叙事和前传叙事上(甚至受制于后者)。纵然从“前传”角度看它或许是成功的,完成与前作一脉相承又彻底颠覆的不可能任务,但换来的代价是彻底破坏(舍弃?)了前作那股让人着迷的、纯粹又直接的疯劲(无论是节奏还是视听角度)。
⚠️如果是第4部的粉丝,请避雷!!!选角上,安雅和锤哥一个比一个不适合,一个瘦得只剩一双大蓝眼睛很缺乏说服力,女主母亲的角色都更显力量感;一个只会插科打诨还不好笑的失败反派,还那么多台词,文戏多到节奏严重拖沓,看得人坐立难安,;男配更是一脸忠厚老实,和女主张力全无!动作戏更不用说,大段的重复,无非就是开/炸摩托-汽车-油罐车,不仅毫无新意,反而产生审美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