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想曾经是开一间书吧,然后坐在里面看时光流淌。
静静观望着太阳升起又落下。
从下午到夜晚,天空从浅蓝色变成黑色,偶尔窗外奔腾的车流的光束稀稀落落的打在书架上。
我坐在二层,整个身子陷进靠背的沙发里,音乐从右耳的侧面传来,隐隐约约的女声,回荡在安静的空间里 ,幸好还有人在不远的地方聊天,我喜欢这样既不孤独又可保持私密空间的场所。
在这里,我看完了一部叫做《公寓》的韩国悬疑恐怖片。
关于恐怖片为什么恐怖,造成恐怖的视听元素,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部分。
比如,把声音关掉,把阴影去掉,恐怖片就可能完全改观。
当然,故事本身的悬念也造成了一定的戏剧性效果。
重点是,好的恐怖片总有一种心理穿透力,让你在看完之后的一个礼拜内都不得安睡。
前一阵,在一个超市门口,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竟然买了一本《心理》杂志,创刊号,大概是被上面的一些标题所吸引。
有一些研究者发现,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
更多学校的心理学专业正在日益兴旺起来。
而电影故事里的恐怖元素也不再停留在单纯的视觉效果,更倾向于利用心理学的恐怖效应来吓人。
记得,几年前看过一部韩国电影名字叫做《蔷薇红莲》.姐妹两个人,姐姐精神有病,但是这个事实直到结尾才被澄清,而整个故事都是以姐姐的视角在讲述一个看似平静却充满反常和杀机的家庭,在姐姐的视野里,所有人除了这个姐姐外,都有病。
结尾事情才真相大白.同样,在公寓这样一部电影里,讲述了一个表面平静团结的社会景象背后的残虐和阴暗.反映了一种人性的反复,和人心的虚假性。
我们一面响应着社会提倡的互助精神,一面又发自内心的排斥我们的友邻。
看到苦难的,残疾的个体,同情是发自本性的,然而自私的欲望的膨胀,责任和道德的普遍缺乏,导致那短暂的本能的同情心很快变消失在无尽的职责和空洞的义务中,可是这些空许承诺的人又不愿被人看成是虚伪自私的,于是开始把这种无奈和后悔的愤恨发泄在被遗弃者身上,直到她忍无可忍自杀。
一个身患残疾的女孩,在父母不幸双亡后,得到了邻里小区众多热心人的帮助和照顾,可是这样的热情逐渐演化为一种无奈的责任和义务之后,疲惫的邻居门的逐渐开始变了.于是女孩开始被逼迫吃完过量的食物,喝各种奇怪的药品,在邻居的照顾下伤痕累累,还要满足邻居儿子的欲望发泄...圣诞节那天,她自杀了,鲜血漫上藤椅,整件白色的衣服逐渐变成了红色.在韩国电影里,我们总能看到人性的各种阴暗面,外表端庄,内心残暴的虐待狂。
而这样的压抑是社会性的集体无意识的一个侧面,这些说到根本源于韩国历史的分裂性。
过度的压抑必然滋生复仇,我们看到的故事里,恶与复仇的理由总是被挥发到极致。
无论是《老男孩》里的父女乱伦,还是本片中的毫无人性的虐待,故事本身都建构在一个超出常理的基础上,我注意到结尾,竟连唯一一个女主角,与后来证实是鬼的女孩有过唯一的正面接触,并真心想帮她的人,也遭遇到了同样的下场,死亡。
这的确另我有一些意外,因为以往来说,恐怖片里的女主角是不会死去的,她总是会想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像万能胶一样好用。
但是,故事这样处理,似乎是在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恶都会受到控制,正如一个被社会深深伤害过的人,未必都可以用普通人的眼光来相信这个世界还有好人的存在一样.环境可以塑造一个人,经历却可以改变一个人。
一个原本善良的女孩,居然变成一个杀人恶魔,即使最同情她的人都感到害怕,而那些把她变成这样的人们的相继死去却得到了无辜的叹息和谅解。
还有什么比死亡都无法消解的怨恨更可怕呢。
女主为什么最后会死?
在我看来肯定不是女主自己自杀的,因为她自杀理由是不成立的。
那只能是被鬼害的,那这鬼太不是东西了。
女主太无辜了。
为什么是被鬼害的呢?
理由如下在我看来女主是个非常自信、独立、勇敢、心地善良、坚强、理性、健康(一个人跑步)的。
自信:圣诞橱窗的设计,男同事觉得圣诞应该和家人一起,橱窗设计应该很温馨,而女主橱窗设计的设计并不是这个感觉,女主并没有妥协修改方案,而是说如果销售额下滑她负责,凭此就看出她的自信和主见。
独立、理性、不怕孤单:自己一个人住,家里也收拾的井井有条,而且没有男友,原因是“到她这个年龄,已经厌恶狩猎和被狩猎”。
孤单感可能会有,但她不是个怕孤单的人。
勇敢、心地善良:1.电梯停电时,其中一个死者从电梯井掉下,死在她面前。
她当时是害怕的,但之后还是多次乘坐这栋楼的电梯啊。
2.之后她从望远镜看到“女鬼”做在轮椅上被邻居打,她马上跑到“女鬼”的那栋楼去找“女鬼”,碰巧遇到刚从电梯出来,遇到对女鬼扇耳光的邻居大妈,还质问“为什么要那样对她,我看到你对她做的事了”。
3.告诉那栋楼的邻居不要在10点前关灯。
4、知道“女鬼”在去年圣诞自杀的新闻后跑到对面楼并发现在冰箱边被撑死的大妈,自己拿了钥匙,自己一个人就冲到女鬼家,也不找个人陪,这得有多独立,胆量得有多大啊。
5.告诉“女鬼”,对跳轨那女的心怀愧疚,当初要是拉她一把,或者陪她说说话,也许那女的就不会死了。
有这种心思,就够善良的了。
而她身边不断出现的“跳轨女鬼”并不是真鬼,因为并没有害她,我的理解“跳轨女鬼”只是她内心的愧疚以及目睹人跳轨对她心理的冲击。
那她为什么会死呢?
理由1.因为她把一个要拖她一起死的跳轨女的手掰开了?
所以跳轨女死了,她愧疚到要自杀?
那女的摆明要自杀,还要托人下水,这让女主怎么办呢?
虽然女主性格独立,但我觉得她还是比较乐于助人的,就凭她几次三番去敲“女鬼”家门,以及告诉大家不要在10点前关灯。
如果能拉,她肯定会把跳轨女拉回来,但当时明显拉不回来嘛,那该怎么办?
本能反应就是,啊呀,你你别拉我呀,列车快来了,我会被你拉下去的,我不要死呀,那把跳轨女手掰开这是太正常不过了。
从她性格看来,因为愧疚而自杀是不成立的。
(所以理由1不成立)理由2.假设“跳轨女鬼”是真实存在的,是“跳轨女鬼”害死女主的,那这“跳轨女鬼”太不是东西了!
你自己觉得活着孤单,要是想找人倾诉,那你得好好说呀,你得正确表达你自己呀!
用跳轨引起关注,你就没想过这样会吓到其他人吗?
你还指望别人救你?
看到列车来了,你跳轨,你不会早点跳啊?
要是想要引起人注意,列车没来前,你跳到轨道里,我就不信了,按照女主的性格会不去劝你??
要是因为这个原因害女主,那这鬼也太自私了。
理由3.被“残疾女鬼”害的,人家女主对你也算很好了,很热心了,几次三番来找你,你还想让人家怎么样?
最后还说什么“你要是离开这个房间也会把我忘了”,这什么跟什么嘛,你想让人家一辈子陪着你?
又是个心理不健康的女鬼。
结论:女主不是因为自身性格原因自杀的,她是被鬼害死的。
女主真无辜。
女主太可怜了!
写啊写的就写长了,感觉有些写重复了,有些地方也没写到,将就着看吧。
.
跳轨的红衣女跟这个女主住的公寓应该是没啥关系的,属于单独的一条支线。
这个公寓每天到了晚上9:56就会集体不停闪灯。
然后就有人自杀。
原因跟一年前有个自杀的残疾女柔妍有关。
柔妍是个坐轮椅的残疾女孩,有天柔妍父母开车外出因车祸丧生。
《善良》的邻居们便复制了柔妍家的钥匙轮流来照顾她。
柔妍住704房间。
开始邻居还算照顾有加。
后来渐渐的厌烦了柔妍便虐待她。
直到有天圣诞夜柔妍割腕自杀了。
一年后便回来报仇了。
一个接一个除掉了以前虐待她的人。
而女主第一次见到柔妍时还以为她是活人呢,一直在跟柔妍的鬼魂讲话。
女主用望远镜观察柔妍家看到的也是柔妍生前回放罢了。
电影结尾女主也被柔妍给害死了。
这也太惨了。
女主可是一直很关心柔妍的。
结果遇到这种恶灵只有自认倒霉了
姜草《公寓》最近看了姜草的漫画《AGAIN》、《照明商店》、《魔女》、《公寓》,觉得超级好看。
这位漫画家讲故事的本领实在是一流的。
每一部漫画都是独立的一则故事,可是里面几个线索人物又互相把故事把串联起来了。
每一部漫画里,都是多条线路并行,互相穿插,有时倒叙,有时插叙。
然后,居然一点都不会乱!
逻辑超强的!
往往看到后面,都是在慨叹,厉害啊,原来是这个样子的,每一个每一个谜题都解开了,环环相扣。
故事往往一开始都好惊悚。
但是到后面,好温情,默默地就含泪了,特别是《照明商店》,不明就里的时候,真心觉得每一刻的画面都阴恻恻的,真相大白时,才发现那每一刻都是一种无言的守护。
有人评论他的漫画,“恐怖的外衣下,始终有颗温情的心。
亲情、友情、爱情,勇敢、坚持、责任,还有孤独,他总能在很细微的地方戳中我”。
前两天看了《公寓》,这部的主题是孤独。
《公寓》,一个无业男孩纸发现对面公寓楼的几栋住户在09:56都会同时熄灯,而隔天熄灯的住户会增加一户。
然后熄灯的这几户,都基本每天都有人在死去,或是心脏病发或是自杀。
这个男孩纸研究(每日的望远镜偷窥)发现了以后,就去派出所报警,显然被当成疯子了。
但他中二的行为,不被当成疯子也很难啊。
最后的最后,当然没有警察会相信他说的话啊。
于是这孩纸就去发传单,见人就跟大家说不要在晚上9点56分熄灯。
收效甚微。
人还在继续死。
他还特别特别关注一个女孩纸,特别特别想救她免于这悲惨的命运。
这是一个勇敢的有爱心的还莫名仰慕了一个女孩纸的中二少年。
当终于有人相信他,大家一起联手来解决这个事情的时候,才知道,那是一个太过孤寂的父母双亡下半身残疾的女孩纸(这个男孩纸莫名仰慕的)在一年前自杀身亡,然后她用她的愤恨去感染其他人,让他们感受她的绝望、愤恨与孤寂,承受不了的人就自杀或心脏病发了。
而这样自杀的人也好委屈,莫名其妙地就挂了,但是那种满满的负面情绪无法宣泄啊,于是就在楼里游荡啊游荡,重复着他们死去的过程,一遍又一遍,顺便吓吓别人。
这个善良的男孩纸对着这个愤恨爆棚的女孩纸鬼说,我很想很想帮助你,如果可以,请求上天能让我帮你分担痛苦。
于是,女孩纸鬼感受到了大家的暖意,感受到了女学生对警卫大叔鬼的歉意,抑郁症女人的谅解,阴差的感化,以及这个男孩纸对她生前渴求不到的满满关爱,然后悄悄地消失了,走向投胎路。
然而,要死的上天,听到了男孩纸的祈祷,然后就把女孩纸鬼的所有绝望、愤恨、孤寂都转移到了男孩纸身上。
这可怜的孩纸受不住这样的痛苦,就从楼上跳了上去。
好委屈的男孩纸鬼,开始熄灭他那栋公寓的灯。
漫画相当精彩,极具感染力。
不论是恐怖的时刻,还是温情的时刻。
大概是在传唱“如果人人,都奉献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电影《公寓》这部漫画翻拍成电影了,于2006年。
我特地看了一下。
觉得完全没有达到漫画的感染力。
改编得比较多。
好几个角色的成分组合成了两三个角色。
男主角换成了女主角。
一些比较暖的设定,被改掉了。
而且也没有漫画里最让我觉得恐怖的那几个画面,都么有了。
完全撇开原著来看,这也是一部不错的恐怖电影。
女主是一个果敢独立的女性,非常有主见,也很善良。
女学生问她为啥没有男友时,她答复,“我已过了狩猎与被狩猎的年纪了”。
非常肯定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要什么。
看到那个下半身残疾的女孩纸时,毫不犹豫地想要去帮助她。
看到对面公寓陷入奇怪的诅咒时,毫不犹豫地在网上发布了出去。
她在地铁站台遇到一个浑身红衣的女人自杀,她险些被一同拖下地铁轨道被撞死,她一直悔恨自己在关键时刻拉不上来那个女人,还把那女人的手掰开了,悔恨自己没能早些帮助那个女人。
这悔恨如附骨之疽,化身成那个女人的鬼影,叩叩叩的高跟鞋音,时时来扰着她。
所以,她如同漫画男主一样的,在天台上对着那个早在一年多前已死去的女孩纸鬼说,我后悔没有早些来帮助你,我想要帮你的,我想要帮你分担你的痛苦。
于是她最后一脸绝望的样子从天台跳了下来。
然后,她又回到了自己的公寓,开始熄灭自己公寓的灯。
跟漫画不同,在这部电影里,人们一开始都那么关怀那个父母双亡下身残疾的女孩纸,让她真的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漫画是让那女孩纸由头到尾都孤零零的独自一个人,没有人理会,没有人关心,没有人来敲她的门。
电影里的允恩,一开始是被左邻右舍们深深关切着的。
后来,一切就慢慢变味了,她不知不觉间变成了邻居的负担,变成了他们发泄对家人不满的对象,变成了他们虐待的对象,变成了药物的试验品,变成了发泄性欲的对象。
即便这样,这个可怜的孩纸都默默忍受了,只为了有人能有那一丁点的关爱。
直到平安夜,家家户户都在家里欢乐地吃着团圆饭,过着团圆节,日日来虐待她的人们一个个都消失了,丢下这个孩纸在地板上爬行,绝望地哭泣呐喊着她的伤心和孤寂,直到她自杀,也没有人来瞧她一眼。
变成鬼的允恩最终一家家去报复,让他们死于对自己虐待的方式。
漫画的最终,是温情,是女学生对孤单的警卫大叔的歉意和谅解,是抑郁症女人走出了阴霾重新开始生活,是警察大叔接受了莫名其妙得来的阴差的差事(为了让每一个人都完整地过完属于他们的一生),是每一个不屈的阴魂都得到了救赎。
虽然有一个可怜的男孩纸挂了,并且开启新一轮诅咒。
电影的最终,就是死光了。
人性从一开始的温暖,到最后撕裂了假面,自私、暴虐、欲望,以及最后深深的绝望。
看完会沉默的。
虽然不怎么恐怖。
但主题很忧伤。
好了,影评,稀里哗啦地居然写了这么多,也是服了自己这啰嗦劲。
都剧透光了。
漫画还是很精彩的,推荐自己看。

好久没看什么鬼片了,唉居然感觉心理承受能力有一点点下降。
说实话,这部片子也不是非常恐怖,不过昨天晚上熄灯看这部电影,我还坚持不到两秒就撑不住了,啊退步了退步了!
那么,看恐怖片要怎样才能大胆到一定境界呢?
在我看来,^_^就是自认为已经不再那么惧怕死亡。
再者,要知道很多时候恐惧的不过是恐惧本身而已。
而且,我还坚持那种最原始的善良观念,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我还是满相信因果报应的。
也因为如此,我比较喜欢看韩国恐怖片,因为基本上他们的鬼片不会像日本的鬼片那样,死掉一大片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会死的人。
我感觉韩国的这类片子不管拍得怎样阴暗,结局怎样变态,影片深处还是会隐隐透出一丝温暖。
这部《公寓》自然也是走因果报应路线的。
有点衰的主人公世珍在地铁站差点被一名红衣女子一起拉下铁轨,从此红衣女子哀怨的身影一直在黑夜折磨着世珍。
之后是允恩的出现,一袭白裙的她是个父母双亡,下身残疾不能自理的女孩,一直由同一栋公寓里的邻居轮流照顾。
或许正是红衣女子和允恩同样那句诡异的“你不孤单吗?
”把世珍和允恩拉近。
世珍常常用望远镜偷偷观察对面允恩住的这栋公寓人们的生活,自然也看到了一些不该看的。
她还发现这栋公寓的人们每天晚上9:56左右都会不约而同把灯熄灭,而一旦灯全部熄灭后那公寓就会有人死掉。
之后便是像所有恐怖片一样,我们的主人公发扬了好奇加勇敢加同情的精神,努力去探寻这事件后的一切...... 怎么说呢,我不是很喜欢电影的结局,但却不得不承认这是顺理成章的。
我不是坚持善良人终会平安的么?
但世珍这个片子里少有的有观察力又有点良知的人却并没得到什么好结局啊。
其实世珍心里也是一直有阴影的,她后悔在地铁站放弃了那名孤单的红衣女子,如果不是因为害怕,如果多和那女子说说话,她认为那女子就不会死。
这也注定了她会在最后对怨灵说:“我想帮助你,真的,即使太迟”,注定了她最后的命运。
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自己看得很重的东西,与其说是鬼魂作祟不如说是心魔把人逼到了某种地步。
其他死去的人呢?
那绝对是因果报应。
邻居们说是照顾允恩,其实不过是为了满足心中各种变态的满足感。
人有的时候真是极为肤浅和庸俗的动物,摆出一副充满爱心的样子,其实他们爱的或许不是该受到关怀的人,他们爱的根本只是自己那充满爱心的样子。
当那些本应该被关怀的人沦为这些人的玩具时,这个世界上多出来的只是张张扭曲而恐怖的脸孔而已,何须高唱让世界充满爱呢?
真正的爱从来不需要刻意表现。
生命的大喜大悲不知会塑造多少人内心深处的意念,我们都需要意志来面对那些难以度过的。
意志的力量可以铸造一切,也可以摧毁一切。
那在衣柜里藏着的血衣,渗透了允恩的血。
允恩自杀前怨恨地叫着谁来救救我,这已经是一种流在血液里的极度怨恨,这已经是一种强烈的关于痛恨的意志。
有人说,贞子就是靠意志杀人的。
其实我并不相信世界上有鬼,或者人死后有什么所谓的灵魂,我相信意志。
那些微弱的意志终会被风吹散,而强大的意志会长久地留在这个世界,赋予新的躯体力量,对抗着它所要对抗的,直到另一种意志把它摧毁,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邪恶的......
地铁里红衣女子寂寞的高跟鞋敲打的声响呜咽的哭泣却得不到回音就像她为何自杀得不到解释一样 这个世界总是有那么多寂寞的人不是人寂寞的住在公寓里而是寂寞住在人的心里最吓人的是素研割腕时血在裙衫蔓延而上的视觉感黑发 白裙 绝望的眼神……我不知道为什么恐怖电影里总要有人爬着是因为贞子这样的出场吗《咒怨》是这样,《公寓》也有这样虽然素研无法行走的人……“我想帮助你,真的,即使太迟”鬼是没有心的……
韩国2006年上映了一部电影,叫做《公寓》,现在看来还是让人心里一紧。
在这个世界上鬼魂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肚皮之下的人心。
《公寓》讲述的是因为一场意外痛失双亲的残疾女孩柔研被邻里轮番照顾,但是日久见人心,一开始的热情相助变成了残忍的玩弄。
有人贪图柔研的美色,有人刚愎自用唯我独尊。
这个可怜的女孩受尽了折磨,终于在圣诞节那天割腕自杀,死后化为厉鬼,开启了自己的复仇之路。
同样孤独的还有世珍,她自己独自一人住在公寓之中,因为太过孤独从而用望远镜窥视公寓的住户,随着公寓房客接二连三的离奇死亡,善良的世珍被误认为凶手。
房客的死亡时间惊人的相似——9点56分,在一阵明暗之后,房间里的灯被关上,而此时世间也缺少了一条罪有应得的生命。
电影的过多细节也不一一赘述,避免剧透。
因为是韩国的片子,其中充满美国影片的影子,就如同女孩死于圣诞节之夜。
显而易见的西方符号也是为了影片渲染了色彩,大量的叠化和同主题转场也让人们看到了西方电影的样子。
影片的叙事结构十分精巧,前半部分几乎没有什么灵异事件发生,再加上女主的单场戏份过多让人们误以为是女主精分之后完成的杀人事故,再加上韩国影片独有的节奏把控,让观众心里上下起伏,这就是韩国电影的魅力,总会让你心头慢慢变紧后突然舒张,就如同溺水的人可以短暂的呼吸几口空气一般,总体气氛十分压抑,但也不乏让人心一暖的地方。
单影片总体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对于人性的思考与挖掘。
看完之后整个人心情变得很差,因为这个电影是自己在网上找的,百度输入“人性冷漠,孤独的治愈电影”然后在其中的一条搜索栏里面看到了它。
孤独,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还有站在热闹的人群里唯独觉得自己是孤独的。
这是一种无法抗拒不可否认的感觉。
刚大学毕业,同学朋友各奔前程,见面了也会谈论工作的问题,压力从每个人脸上都看的出来。
这个社会需要的人才,特别是拿高工资的人都是不简单的呐。
而我们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无社会经验,无背景后门,更没有一个有钱的老爸)刚好是平凡不过简单不过的人了。
大学毕业了之后,有一种很感觉,说不出来的感觉。
从我三岁半开始上幼儿园到21岁大学毕业,我人生中的21年将近有十八九年都是在读书,这是我活着的大半辈子。
突然一下子告别了这种枯燥确规律的生活,头顶的一个学生生涯的压力光环突然没有了。
身边的同学朋友各奔前程,各忙各的都忙不过来。
父母上班,自己回来都累得躺床上就能睡着,何况我还有一个不靠谱的爸爸。
当我一个人在家自己找工作的时候,我觉得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孤独了。
孤独是一种什么感觉。
在家里,看得出来他们都比较喜欢我弟弟,重男轻女嘛。
女儿迟早是要嫁出去的,儿子才是留在自己身边的。
以前包括现在很多很多的事我想省略一千字,两千字,有太多太多的事,我不想重提。
我尽量尽可能的安慰自己,女儿儿子都一样手心手背都是肉。
可是事实告诉我不是的,事实曾伤害了我一次又一次。
有时候我会问,为什么会这么不公平,没有人能自己选择自己的性别,难道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老来儿子要靠的住些,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会把儿子当做心头肉吗?!
很可笑的一次,我跟好朋友在外面看到一只挺可爱的小狗,在风里面瑟瑟发抖缩成一坨,于是我买了它。
而最后我爷爷说它是只母狗要扔掉它。
开始很欣然鼓舞着我妈说养狗可以,后来说母狗长大了也是跟着其它的狗跑掉,养了也是白养。
我当时听着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家里其实我爷爷的思想最为严重,曾经就狠狠地伤过我一次。
当着弟弟的面说,你姐以后是要嫁出去的,你才是我家的人,不要学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觉得自己天生就被性别明码标价低等了。
从前我一直以为自己像个公主一样,理应得到所有好的东西,因为自己不觉得比别人低等。
可是现在不得不承认,如果非要让他们选择最爱谁,无疑是我弟弟。
有时候知道吗,我很恨他。
虽然是我亲弟弟,恨他与我平分父母的爱甚至天平倾斜,恨他让我唤出内心一种低等感,而他总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每次他一回家,全家人吃饭的时候都围着他,问这问那,唯独我自己是多余的。
我常常对自己说,弟弟一个星期回家一趟吃饭,家里人想他关心他也是正常的,我要把心胸放的大度一点,他是弟弟比我小,我应该做好一个姐姐的责任关系他爱护他。
每次去学校还是出远门,回家我总要带好吃的贵的我自己有时候都舍不得买的东西给他。
在家里他做作业我尽量教育他要好好学习,带本子给他。
把自己好的一面标榜出来,不让他学坏。
我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心力,时时刻刻想着自己的责任,做一个合格的姐姐。
可是有时候当全家人的脸都偏向了他之后,我觉得这个世界好不公平。
为什么有的人一出生就理应得到所有人得爱,全家人都那么爱他,我也要疼爱他,那他这样疼爱过我吗?谁来疼爱我?
啊?
我不是圣人,我也是一个普通人,我尽量尽力说不在乎无所谓,我抹干眼泪说自己要坚强。
伪装的总有一天会崩溃,你总强迫自己要乐观要积极向上,就像琴弦崩到某一刻也是会断的。
本来想找个电影治愈下最近不是很好的心情,没想到彻底勾出了我内心所有的阴暗面,我才发现真实的自己心里有很多问题在现实中没有解决。
在社会中打拼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减压方式。
每个人在社会里闯荡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没有压力那就是成仙了。
压力会越积越多,若果不及时找到正当途径去宣泄,后果不容乐观甚至是杯具。
如我之前一样,并没有对这部片子完全看懂。
女一号的死。
我之前是这样理解的:剧情的第一幕,女主角见证了地铁里红衣女子自杀的一幕,而并没有出手相救。
红衣女死去时候的阴影一直在她心中,影射全片。
所以才会拼命想救公寓里的人。
怨念的允恩利用了女主角的这个心理弱点成功控制了女主角的意识,逼着女主角跳楼自杀。
每晚9点56分,对面公寓连续发生的死人事件,随着女主角的调查,种种真相缓慢地揭露,让人感到心寒。
对面楼房里有个下肢瘫痪的女孩子,她本来有个美满的家庭,一次车祸将父母和她的双腿夺去,楼房里的邻居们都热心轮流愿意照看她,她逐渐地开心起来,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和真实的本质,这群人也逐渐露出本来的面目对她漠视虐待羞辱欺凌殴打,非亲非故就真的要对你好么你以为,何其丑陋自私的人性嘴脸,打着关爱的旗号只是为了赢得社会的赞誉。
随着剧情推进揭露开来的是人性的私欲虚荣贪婪卑劣,何其不堪,残忍。
她都一一的承受下来,她只想得到他们的哪怕一点点的关爱。
圣诞节那天,没有人会想到她,她只是众人手里玩弄的玩具,她心灰意冷,用刀割破自己的手腕,血缓慢地流在雪白的连衣裙上,她挣扎着还抱有最后一丝幻想,如果这时有人能过来看她能救回她的命,生命的意义也不至于全然幻灭。
但是一切无用,当她慢慢死去的时候,其他人正在房间里享受着幸福的时光。
怨恨最终形成强大的怨念,她选择了报复,让他们全死在虐待自己的方法之下。
影片实质是:最后的结局,所有的都真相大白,而女主角依然过不了自己的心魔,最终跳楼自杀。
这个心魔就是,她终于能够感受到允恩如同地铁红衣女子般的绝望。
最后的意念也无人救赎,尽管当时她就在身旁。
自己原本可以救那个在地铁寻死的女子,但是由于人性本能的自私念头,以为抓住自己的女子想拉她一起死,其实她错了,那女子只是想在寻死的最后一刻期望身旁有人能够救她,拉回她的绝望。
就那么一点点甚至带着最后乞讨般的求助啊,一丝温暖可惜都没有,女主角沉浸在极其害怕的意识下只有私心完全没有救助心理自私决绝将那女子的手指折断,红衣女子带着恨意跳下轨道。
等她明白那种绝望,一切都已经为时太晚。
很悲伤的片子。
人性深层次的孤独。
作为一个资深跑者,一个喜欢超级喜欢跑步的人,今天我不聊电影了,我聊聊这个美女的跑步吧。
这个美女长的确实够漂亮,可惜跑的不美,他要是跑出节奏感,再穿上紧身运动装,跑出优美的弧线,头上再微微出汗,感觉就更美了。
首先,她跑步装备不对。
无论是天冷还是天热,一般的人是不穿羽绒服跑步的,热身过后,一般直接就是贴身运动装开跑,而且会跑出一头汗。
这美女竟然穿着羽绒服,而且里面的衣服也不是运动服装,跑两天穿同一身衣裳,也足以证明她衣服多,同样的衣服有两套,不然跑过步第二天要洗洗的。
其次,她跑步姿势很不对。
跑步的起脚最起码脚要抬起来,上身要稳,她左右摇晃的,证明核心力量不足。
同时,穿着运动鞋脚下的声音还这么响,证明她下脚太重,这样跑下去脚踝,膝盖早晚报销。
本来想聊电影来,忍不住又说起了跑步,但愿这个美女以后跑的更加优美吧。
看了很久的恐怖片我也会记得剧情,然是这部却不记得了耶~
不恐怖。
因為他們都是壞人。
7.1/10。整体挺不错的,氛围营造的很好,有几处被吓到了,就是结局不太满意。每到9:56分,公寓楼会死去一个人,电影前半段是<后窗>式的窥视公寓楼,后半段揭开谜底,轮椅女车祸父母双亡独自一人,被邻居照顾后又被荡妇羞辱邻居虐待致死,怨念一直留下,最后女主也跳楼死亡,警察搬进公寓,怨念继续延续。白衣染红、红衣女、人性黑暗、伽椰子般的”咯吱“声、贞子般的披头散发造型、床下的脚、电梯井、<后窗>式公寓楼、表现主义光影。
拙劣的模仿《后窗》
没咋看懂,为啥世珍最后也死了?
丑恶的人性
漫画很炸
一群披着羊皮的好心邻居,一个怨恨而死的女孩,一个好奇害死猫的围观者
貌似很恐怖!
剧情还不错,看了不后悔,不过也不会后悔不看的感觉。但是……为什么住在那个公寓的人都有些BT呢?未免太巧合了。
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老师办公室看恐怖片睡着。
很不错!
老套 无聊
女主长得比较符合我的审美观点。
女主死前就有人被害了。。說不通啊。。這茬找的太沒技術含量了。
电梯针头床下神马的最吓人了!
说人性凉薄,可惜没说透。不过看到那些平常道貌岸然的人在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残疾女孩痛下虐手时,那个愤怒啊!
气氛挺吓人 忽略剧情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忘记剧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