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传染病

Contagion,世纪战疫(港),全境扩散(台),传染

主演:玛丽昂·歌迪亚,马特·达蒙,劳伦斯·菲什伯恩,裘德·洛,格温妮斯·帕特洛,凯特·温斯莱特,布莱恩·克兰斯顿,詹妮弗·艾莉,埃利奥特·古尔德,黄经汉,约翰·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阿联酋语言:英语,汉语普通话,粤语年份:2011

《传染病》剧照

传染病 剧照 NO.1传染病 剧照 NO.2传染病 剧照 NO.3传染病 剧照 NO.4传染病 剧照 NO.5传染病 剧照 NO.6传染病 剧照 NO.13传染病 剧照 NO.14传染病 剧照 NO.15传染病 剧照 NO.16传染病 剧照 NO.17传染病 剧照 NO.18传染病 剧照 NO.19传染病 剧照 NO.20

《传染病》剧情介绍

传染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讲述了一种新型致命病毒在几天之内席卷全球的故事。贝丝(格温妮丝·帕特洛 Gwyneth Paltrow 饰)从香港出差回明尼阿波利斯的家后突发疾病死亡,丈夫托马斯 (马特·达蒙 Matt Damon 饰)协助Dr. Erin Mears (凯特·温斯莱特 Kate Winslet 饰)调查真相。可怕的是同样病症的患者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出现,病毒在不停蔓延。阴谋论记者阿伦(裘德·洛 Jude Law 饰)趁机散布对政府和医疗机构不利的舆论。Dr. Leonora Orantes (玛丽昂·歌迪亚 Marion Cotillard 饰)被派往香港调查病因,但却被本土医生(黄经汉 Chin Han 饰)扣留作为交换疫苗的人质。在Dr. Ellis Cheever (劳伦斯·菲什伯恩 Laurence Fishburne 饰)和年轻医生Ally Hext...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战友福星高照朱小八我的校花妹妹大鱼幽灵画像永不独行幸福里九号大神猴3情劫篇最初的我们今夜,就算这份爱恋从世界上消失单身初恋日记棋盘斩了不起的林千金战火中的花蕾时尚之王国王的权杖初恋毛驴县令之五官争功我想住火星不忠者青春之路悟空大战二郎神人到30又如何海胆煎饼冬去冬又来夜色人生寂静的王国清醒汉娜的睡犬油画南少林

《传染病》长篇影评

 1 ) 你原本只想回望八年前的非典,却无奈成了八年后新冠病毒的预言

影片公映于2011年,虽然取材于2003年中国的非典疫情,但这一年距非典结束已经八年,八年里经历过非典的那群人长大的长大、成家的成家、衰老的衰老……曾经的举国之痛在各自的喜怒哀乐面前似乎无足轻重,这样一部片子显然对众人不会有任何意义。

于是,又一个八年过去了。

时间来到了2019年的冬天…… 简单说一下故事(有剧透)起因是一只蝙蝠,而后病毒突然来袭,政府力求维稳,科学家想着第一时间发论文,医药公司想着赚钱,记者想着挖内幕抢头条……接下来病毒集聚扩散,越来越多的人被传染,政府下令限制出行,推行网上办公,号召国民居家隔离,民间抢购传说中的特效药,医院保障物资告急,疫苗紧缺需要摇号领取…… 以上是上映于2011年的好莱坞大片《传染病》的主要情节,该片明星云集,豆瓣评分不算高,风评认为情节太扯、导演想表达的太多、离现实太远。

值得一提的是,在影片中最早指出病毒危害性与政府官员据理力争的医生最后被感染去世,只不过这个由凯特温斯莱特扮演的医生没被训诫过…… 昨天看了该片,注册了豆瓣账号,谨以此评论纪念2020年2月7日凌晨离世的李文亮医生,愿多年之后,回望历史之时,不仅仅看到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李文亮医生千古!

 2 ) 写于正经历着“新冠肺炎”的2020年春节

最近宅家里,特意找了一些关于疾病的灾难片来看——《流感》《铁线虫入侵》《传染病》虽然都是艺术作品,但其实都是对于突发性严重传染疾病在某一地区甚至全球传播及扩散后,整个社会状态的一种猜想和演绎。

很多情节以前也许觉得不可思议,但今时今日看来,就觉得近在眼前。

比如:1.恐慌会比病毒传播的更快,这是所有政府的统一认知。

所以,没有任何政府会在传染性/致死率/易感人群/传播途径 等指标还不明确的时候公布疫情。

2.即使一旦政府掌握上述指标就公布所有信息,但只要传染性和致死率达到一定严重程度,而同时无药可治,恐慌和骚乱将必然发生。

人们的恐慌本质上来源于对死亡的恐惧而不是其他,但因为无力感无处发泄,大部分人会把责任归咎于政府办事不利,信息不透明等。

3.总会有人为了趁火打劫而吃“人血馒头”。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阴谋论四起,各种谣言满天飞。

由于没有解药和疫苗,人们会因为恐慌而变得轻信,相信各种未经科学验证的偏方与荒诞不经的阴谋论。

恐慌会进一步加剧,政府失去了公信力,即便所有已知的病情数据早已公布。

但关键的解药和疫苗问题并未解决。

所以很多人会本能地相信那些可以给他们希望的江湖偏方和“救世主”。

4.疫情如果依旧得不到控制,加上恐惧带来的助力,整个社会将陷入“无政府状态”。

病毒会蚕食人类的身体,而恐惧将摧毁社会的文明。

人们不再同情弱小,而变成弱肉强食;人们不再相互信任与合作,而变得猜忌和防备。

5.总有那么一部分人,无论何时都不曾放弃科学的精神与人类的良知。

最最重要的,他们从未放弃希望和努力。

所以,故事的最后,解药和疫苗总是奇迹般的被发现,解救了全人类。

现实中的病毒,大多都是没有“解药”的。

不过人类依旧可以靠着现代医学以及隔离的手段解决迄今为止的所有疫情。

但要记住,无论是故事里还是现实中,总是那些免疫力足够好的人熬到了最后。

Wish for the BestPrepare for the WorstAlways

 3 ) 将马特·达蒙解构再重塑的人,叫索德伯格

作者:蔷薇柠檬许多人并不知道,在马特·达蒙被称为“好莱坞金童”之前,这顶桂冠也曾戴在索德伯格的头上。

上世纪80年代最后一年,索德伯格横空出世。

这个高知家庭的“逆子”,尽管父亲曾任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从小热爱电影的他却在高中毕业后就逐梦电影圈,并凭借独立电影《性、谎言、录影带》摘下电影届公认的最高艺术荣誉的戛纳金棕榈。

这被称为独立电影的里程碑事件,索德伯格打破了界限,也打通了独立电影的发展通道——而这一年,他才26岁。

索德伯格在《性、谎言、录影带》片场电影人一致认为,索德伯格与昆汀、罗德里格兹、林克莱特、阿伦诺夫斯基、诺兰……这些才华横溢的导演们,为90年代以来电影的发展注入了蓬勃活力。

索德伯格与克鲁尼从90年代后期开始了合作。

曾经有一段时间——可以称之为200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乔治·克鲁尼主演的电影几乎都是由他自己或科恩兄弟导演的,但更多的是由史蒂文·索德伯格导演的。

与其他导演相比,克鲁尼与索德伯格合作的电影更多(目前有六部,不过他自导自演的表演接近五部) ,这是有道理的。

索德伯格重新开始并推动了克鲁尼的大银幕生涯,在电影里放大了克鲁尼的个人魅力。

从长远来看,他把克鲁尼变成了明星。

克鲁尼与索德伯格2001年是索德伯格光芒绽放的一年。

2000年3月17日,索德伯格导演的剧情片《永不妥协》上映,该片由朱莉娅·罗伯茨、阿尔伯特·芬尼、艾伦·艾克哈特等主演,主题是揭露一桩环境丑闻,影片上映后受到好评。

索德伯格由此获得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第58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导演提名; 4月,他执导了反映贩毒人真实想法的剧情片《毒品网络》,该片由迈克尔·道格拉斯、唐·钱德尔、本尼西奥·德尔·托罗、丹尼斯·奎德和凯瑟琳·泽塔-琼斯主演,索德伯格亲自出任了影片的摄影师。

影片与2001年正式上映,获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索德伯格获最佳导演奖。

奥奖光环加持,大导索德伯格与明星克鲁尼联手,开始筹建属于他们的电影公司Section 8。

他们制作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巨星云集的《十一罗汉》,而索德伯格经此认识了比他小7岁的马特·达蒙。

在之后的许多年里,马特·达蒙取代克鲁尼,成了索德伯格合作最多的男演员。

《十二罗汉》片场,索德伯格与三位男主角:马特·达蒙、克鲁尼、皮特也许索德伯格终于明白了,他其实并不需要一张张明星面孔来维持自己的电影创造力,即使那样可以获得更高的票房。

可能在骨子里,他还是那个只凭一腔意气,靠高中玩过二手设备制作16毫米短片的经验,就敢勇闯好莱坞冲击金棕榈的文艺青年。

而当时已经是电影明星的马特·达蒙,一样的文青,一样的对电影艺术充满热情。

他们互相钦佩,不谋而合,享受与对方的合作——尽管他们在对方之外,有着大量的合作者,但两人仍有意无意地开始在一起打造一部部作品。

在这些作品里,有一个共通的特点:马特·达蒙作为电影明星的魅力被最大限度地消解了。

《告密者》片场,马特·达蒙与索德伯格克鲁尼和索德伯格的合作显然是相辅相成的: 索德伯格为克鲁尼展现了极大的性吸引力。

可到了达蒙呢?

达蒙在演艺生涯的初期,凭借《心灵捕手》在影迷心中塑造了一个天才、金发、英俊的问题少年形象。

不到一年后,他又在《赌王之王》中重复并加深了这一形象。

但之后的《谍影重重》系列,他从天才向特工转身,成长为一个著名的动作明星。

在这中间,间杂着他与索德伯格合作的罗汉三部曲,其中他往往作为喜剧形象出现。

《十一罗汉》中达蒙饰演的莱纳斯,其实一开始又是一个“好威尔”型角色。

天赋惊人的小扒手,被克鲁尼和皮特引领着参与“大计划”,扮演二者的小弟弟。

他被设计、定位为一个可爱的小呆瓜,尤其是最后一部,脸上戴了一个丑陋的假鼻子。

索德伯格从这一系列合作里,发现了达蒙的喜剧天分,并试图挖掘出他身上的这种特质。

而在此之前,几乎没有导演这样做,尽管达蒙在《心灵捕手》里表现得非常俏皮,在《我为喜剧狂》也有很精彩的客串。

可是,大家似乎都认为他是一个“严肃演员”,后来则变成了“冷酷特工”。

《十三罗汉》中达蒙的假鼻子索德伯格为达蒙拍摄了《告密者》。

达蒙饰演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公司高管马克•惠特克 ,他揭发了公司操纵价格的行为,但最终却被曝光为盗用公款者。

惠特克希望,一旦不当行为被曝光,他能在公司的职位上进一步提升。

故事的主题是现实的,索德伯格却希望达蒙用喜剧夸张的形式来表演,甚至不惜让本来外形英俊的达蒙增肥、贴胡子,变得很“可笑”。

似乎索德伯格认为,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达蒙,可以出演任何一部需要明星面孔的电影,但他却想让达蒙跳出这个“舒适圈”,出演更多的剧情片。

他没有停下“改造”达蒙的脚步,在接下来的《传染病》里,他让达蒙扮演了一个平凡的丈夫。

是的,没有染金发,没有健硕的身材,平平常常的打扮,更像一个“普通人”。

这个男人在影片开头就失去了妻子,而他当时并没有完全接受事情的发生的那一幕场景,演绎出了“真实的心碎”。

达蒙在这个简短的场景中表达悲伤的方式——震惊、无助——贯穿了整部电影,虽然他并没有成为全片的焦点。

导演试图用群像展现出这个遭受重创、摇摇欲坠的社会。

题外话,在2020年的今天,这部电影所展现的社会场景,显然具有更多的先锋意义。

或许达蒙的这个角色和表演,仍然没有太多的颠覆性,但是,索德伯格又一次让达蒙淡化了他的明星魅力。

他让达蒙的表演更令人信服。

从本质上讲,这是在训练达蒙完成一部没有任何伯恩式英雄主义的惊悚片,让达蒙体会如何表现角色之间的细微差别。

《传染病》剧照但是我们看看索德伯格在这之后拍摄的,另一些非马特·达蒙主演的电影,他似乎又回到了单纯的展现“美丽的身体”,《应召女友》也好,《魔力麦克》也好。

当然不包括他的纪录片《切·格瓦拉》,就在马特·达蒙来客串这部电影的时候,索德伯格给他看了《烛台背后》的原作。

直到几年后《烛台背后》上映,索德伯格才说,我在把原作交给达蒙的时候,就已经在想象我们拍摄时的情景。

他一手包办了《烛台背后》的导演、摄影与剪辑。

每一帧画面都由他亲手制作——这部达蒙从影以来最over的电影。

索德伯格形容这部电影,是迈克尔·道格拉斯与马特·达蒙“手拉手跳下悬崖”。

在《烛台背后》中,索德伯格再次精心设计了马特·达蒙的造型,假鼻子、假金发,昏黄灯光下的浓妆……他一次又一次把达蒙从“有魅力的电影明星”变成了“另一个人”。

《烛台背后》剧照在脱离于索德伯格的镜头之后,或者说,在索德伯格放弃了对达蒙的“电影实验”之后,在某种程度上,达蒙又回到了自己一只脚踏在严肃艺术领域,另一只脚踏在后伯恩时代明星领域的做法。

他拍摄各种动作大片,《绿区》、《极乐世界》、《谍影重重5》,客串《星际探索》,然后出演了科幻电影《火星救援》。

《火星救援》票房大卖,并为达蒙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这是自《心灵捕手》之后的第一次。

在《火星救援》中,达蒙直率地展示了他的魅力ーー温暖、有趣、讨人喜欢,不耍花招。

也许很多人都能演好受困的宇航员沃特尼,可只有彻底放松下来的马特·达蒙能激起人们的共鸣。

也可能就是他被索德伯格一次次戳破了“电影明星的虚荣心”之后,返璞归真的完美表演。

电影明星的虚荣心会逐年累积,使得演员变得自大、傲慢,或者让演员害怕失去他们来之不易的观众缘。

因此,达蒙在《火星救援》中的杰出表演,部分原因可能是他与索德伯格的合作,使他不会过度迷恋自己的明星光环,也不会像失忆间谍一样把自己的人格剥离出来。

索德伯格没有像对待克鲁尼那样把马特 · 达蒙变成电影明星。

恰恰相反,在合作过程中,他都在与之抗争,而达蒙是他心甘情愿的共谋者,与自己潜在的黄金形象作对。

但也许达蒙花了足够多的时间来分解他的明星身份,在索德伯格的精妙尝试中表演出色,以此来获得足够的舒适感来演绎角色。

从某种意义上,索德伯格,也是重铸了马特·达蒙的演员生涯。

索德伯格作品一览

 4 ) 而他的区别和我和Roman的区别,大概就是电影意识!

如果说这部《Contagion》有什么特别让我耳目一新的,那就是,第一,这些美妙的大明星们聚集到了一起出演一些并不英雄、并不悲情、并不特别戏剧化的角色;第二,这是一部非常有社会意义的片子,我非常佩服电影工作者们经过长达18个月的研究来让电影中的每一个元素尽量做到真实,尽管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而根据导演所说的,坐剧本期间H1N1爆发了),而通过这种方式提醒人们危机随时会发生,而在危机之中所出现的这些人和事,都有其背后并非总是戏剧化的原因;第三,导演说这部全程用RED ONE拍摄完成的电影仅有5、6个镜头是打光拍摄完成的,其他全部没有特殊打光,而且是他自己掌机!

而他的区别和我和Roman的区别,大概就是电影意识!

第四,这个拍摄过《十一罗汉》系列影片、《女人当自强》、《The Girlfriend Experience》的导演非常的诚恳和低调。

大师班活动结束之后,我特意和那些向他所要签名的人围了上去,不是围了签名,而是想要近距离感受一下这个好莱坞不赖导演的气场如何。

我感受到的是他的谦虚,平静和沉稳,尽管今晚的这个法国主持人、cinelive杂志的编辑问问题的方式好像是在非常赶时间但还不忘炫耀一下自己。

今晚我从导演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两个东西是:如何让演员自如地试镜,以及,如何保持自己在片场的新鲜感——为什么不尝试一下脱离故事板?

而且,我不知道这个背着戛纳电影节书包的法国男生把自己的第一部短片DVD送给导演之后,他期待什么,而事实上有什么结果。

他说他之前是学商的,然后现在好想去哥伦比亚大学读电影哦。

在场座无虚席的所有年轻男女们又是怎样想的。

对于电影,他们想要什么?

我怎么和他们比拼?

直到我快要回到家的时候,我才想到我想要问什么问题,对于这样一个已经在好莱坞站稳脚跟的导演来说:通过这一次拍摄,你学到的新的东西是什么?

 5 ) 恐慌比病毒更可怕

如果以“灾难片”的心态去看这部影片,那么你会很失望:在病症扩散的时候,疫苗适时的出现,化解了“人道主义”危机。

这部影片的落脚点,在病症引发的恐慌、焦虑、不信任和相互利用,而药方是镇定、相信、乐观以及亲情。

当恐慌像瘟疫一样扩散蔓延,人类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助。

身边神色匆匆的行人,你无从知道他们的底细,无从察觉潜在的病原体,当病毒爆发的时候,大部分人本能的退后避让,本能的自我防护,这一点无从指责,本身就是我们的特性。

换句话说,最危险的敌人,不是敌人本身,而是他们制造的不安情绪。

二战中德军闪电战拿下波兰,法英等国立刻送上媾和条约,苏联也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作为护身符,并非是害怕德国,而是害怕战争。

战争带来的创伤,对精神的伤害远胜于物质:战争结束尚可重建家园,可是想恢复信心以及消除紧张感,至少要经历20年;一根紧绷的神经,很难松弛的下来,这也很好理解“冷战”的诞生,当一场持续多年的战争快速结束的时候,所有的参与者依然存有战争惯性,急刹车无法真正让车轮停下来,只会让它慢慢停止,只是这一停就是45年。

期间无数次的对峙和擦枪走火,伴随着相互之间的制衡和讨价还价,当所有人都渐渐平息下来的时候,战争的疑云才渐渐消散,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固步自封的国家还沉浸在“世界大战”的美梦之中。

上面谈到的这些,只是为了增强对一个概念的理解:恐慌比病毒更加可怕。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确实把视角对准了身陷病毒侵袭的人们,从家庭、政府、疫区、源头、流言者这几个方面,以类似纪录片的视角,描绘了病毒对社会的影响。

在冰冷的镜头下,社会关系被反复地衡量,而判断的标准则交给了观众。

虽然病毒最终得到了遏制,但是受伤的心灵如何去愈合,破损的人际关系如何弥补,这并不是一个真正让人开心的结局,最后留下的是一连串的省略号。

没有人希望感染病毒,尤其是未知的病毒。

当疫情爆发时,我们习惯于被隔离,习惯于从广播和电视中获取消息,希望自己的身边没有感染者;每个人都过的好,这个社会当然会更好,只是如果要让一部分人付出代价的时候,或许选择没有那么轻松。

这个问题太过沉重,我并不想做回答,只是我从来都没有那么乐观。

 6 ) 灾难片当做纪实片看

2020年的第一部影片居然是这部2011年的《传染病 Contagion》此片现在看,有着极强的现实性,影片讲述一种蝙蝠但猪再到人的病毒,极短的时间内,蔓延全球,摧毁几千万人类。

故事波澜不惊,没有英雄出现。

也没啥奇观,是一部非常严肃的影片,非传统意义的商业灾难片。

片中人物个个鲜活,故事虽虚构,但有很扎实的流行病学为依据,在当年非 典和现下武 汉 肺 炎的背景映衬下,如同纪实片,看得我虚汗直冒,如坐针毡。

影片有几点,值得思考:1传染病的爆发是指数级的,刚开始看不出来,等看出来了,已经不好控制了。

不防微杜渐,可能引发人类的大灾难。

2传染病必须追根溯源,源头的超级传播者最危险。

3人类并不是对所有的病症都有办法,真实的防疫和治疗,无奈感和无助感将如影相随。

4疫情无法控制时,人人自危,人性恶的一面尽显,人类会失去秩序。

5无良的媒体和无脑的人,让事态雪上加霜。

6靠XX加油,靠没谱的信念,一点儿鸟用没有。

 7 ) 美利坚的主旋律电影《开国大业》,呃,不对是Contagion

索德伯格啊索德伯格!

你就会把大明星堆在一起然后让美国各大政府部门露脸骗资金,编出个不痛不痒的故事,让我这种人犯嘀咕,变相地逼着我这种人写影评来吐槽,你真是个a-hole!!!!骂归骂,语文老师一直都在强调:写作文要点题。

Contagion星光灿烂,开国大业星光灿烂。

十一罗汉也星光灿烂,但是让Kate Winslet和Gwyneth Paltrow两个人跑龙套?

比起开国大业里面成龙和李连杰的龙套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Contagion大场景,开国大业也大场景。

动用伊利诺伊,加利福尼亚,以及佐治亚三个州的国民卫队,国防部和CDC,这排场难道还不够大么?

Contagion宣扬主流意识形态,开国大业也……说道这里就不得不提到Contagion的故事情节,Contagion大概可以分成下列几条线。

- Matt Damon线- Laurence Fishburne线- Jude Law线- 亚洲线Matt Damon线:Damon就是一美国好男人,正直,勇敢,警觉,爱老婆,爱家;女儿坚强,发小脾气,但是懂事理。

Paltrow戏份太少了……Laurence Fishburne线:Fishburne兢兢业业,爱老婆,爱下属。

下属一个Winslet另一个Ehle,两个人都是玩命的工作狂,一个直接病倒直到最后一口气还要把自己的大衣给临床的患者,另一个直接把给猴子的血清给了自己,然后去见她重病的爹,那自己命当小白鼠。

Jude Law线:Law本人不能说好还是坏,只能说这种人物非常具有争议性,说他误事也不对,说他是个自由卫士也不对,他从一个无人知晓的博客写手到一个拥有起一千两百万支持者的网络人物,靠推销小药赚钱,同时也对政府的各种保密政策提出尖锐的疑问。

政府把他扣了起来却也对他无可奈何,只好释放他,(瞧,美国政府多大度,lol)。

亚洲线:戏份看似少,但是非常有些微妙的东西非常有意思。

具体表现在东西方文化的冲撞上,东方官员对WHO的调查员的不信任,调查员认认真真地工作却对人们实际的遭遇表现出冷淡的态度,国人各种猜疑与不解,直到真正互相了解后,才显示出人性的高大。

在此我不得不说一说东西方交流这件事。

东西方交流最大的问题在于东方单方面的过度输出,西方人在大部分的情况下与其说是鄙视或者说赞赏不如说一种礼貌的表现。

说白了就是不在乎,这与东方人的各种小心眼简直是格格不入。

这时候就很容易出现,西方人出于礼貌说了什么,东方人就特别当真, 亚洲人说些什么,西方人以为是闲聊,没有放在心上,东方人就翻脸了。

中国有关部门耍无赖的的本领在此被精辟的描画了出来。

(抹黑潜在的竞争对手实在是用心险恶啊,lol)电影的最后其实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请保护大自然。

Paltrow的公司砍掉了热带雨林,蝙蝠含了块香蕉飞到了猪圈里,香蕉块掉到猪圈里被猪吃了,猪正好被赌场的大厨挑走了,大厨做完菜没洗手就和Paltrow握手了。

Paltrow这下成了第一个病人,真是验证了因果报应,如果您觉得这还不美利坚主旋律。

那么我可能就是得了妄想症了吧……P.S.呃……其实这片就是一科普片……

 8 ) 2020 年发生了类似的“传染病”

今天这个电影被医生小哥哥推荐时,我的第一反应时:我不看,会不会太 sad, 看完我怕我会很难过~还是医生小哥哥有耐心,他说:不要害怕,你就当科普电影看,你就会知道该注意什么,然后可能会发生预期情况心理会有数~果真,这个故事跟现在的情况,超级像🙊但是电影里的病毒差不多几天就会致命,而且是脑炎结束,而我们的肺炎病毒,可以花十四天潜伏(聪明奸诈),但是至少可以治好。

一号病人Beth, AIMM(Alderson)公司的高管,去香港参加新厂的开业典礼,带传染病回来,同时这个病毒迅速的全球范围内传开了~她和她儿子死了,而她老公竟然有天生的免疫,存活了~通过她传染的还有一个自家日本分公司的员工,伦敦的姑娘,还有香港的casino服务员(被车撞死了)。

CDC的人去minisoda调查起点寻找病因,牺牲了~minnesoda department of health故事线里面很明确的科普了,病因,传播途径,基数,感染媒介,第一时刻需要做什么等需要了解的概念。

(感觉mdh的人好像也没有多少传染病常识,跟我们地方机构的蠢货们很像)。

有意思的是,2003年的非典,这个电影“制造背景”里的2011年,还是今天2020 年,我们都还没找到真正的病源,和真正的传播途径及疫苗都没找出正确答案~好几个故事路线,看的时候需要细心理清楚故事线,不然容易搞混~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女调查员在香港,去找第一个病人的线索,和可能的传染方式和方向,最后竟然被当地一个小村庄的人绑架,这个村的人担心自己拿不到第一批的”疫苗“,最后也只是被骗了而已。

他们想到了,疫苗会有“优先鄙视链”,以为可以先拿到疫苗,没想到,最后还是被骗了~女调查员最后跑向了“村庄”,算是一个“内心愧疚”后的选择~WHO刚出现的第一幕有一个评论: 我们得到的消息是北京传来流行病,在香港菊花社区被控制住了~(what?怎么是谣言里北京先背了会儿黑锅;)CDC女调查员去了女病人所在城市,去调查死因,可能传染的范围并进行“危机控制”,最后自己染上了,因为隔离舱飞机需要让给“高级领导”, 没法转移她出去,就“牺牲”在那个城市了~另一个故事线是针对“病毒”培养和寻找治疗方案方向的故事线,这个过程中参与的机构(CDC,疾控中心, 国安局,中情局,食物监管局),利益冲突,每个个体的“底线”和一些偏心,各种阴谋轮,盈利机构可能通过这次事件”谋利“的途径和方法~芝加哥因为病情失控,被封了,尸体都需要当场烧掉了,抢药,抢食物,到处都是垃圾袋(没人收),各种暴动,到底真正死了多少人,god knows美国护士要求明确的standard就罢工了,病情更严重了.(what? 我这儿医疗人员累倒了,还没人罢工,我们国家的医疗人员是多爱牺牲?) 人家最后义工志愿者是“修女”,靠信仰来救人的一群人。

CDC的大叔说了: 我们让健康的人去照顾会传染病毒的人,还指望要求健康的人去救人而不被传染,这个已经不合理了~(确实有道理) CDC大叔因为通知了自己的爱人早离开,被公布出来,最后国安局的人说: 大众愤怒,需要一个替罪羊,而你make it easy了(sad 黑暗的政治)。

CDC大叔是有血有肉的人,还挺真实的。

女一号病人的故事路线当中,她老公遭遇老婆死了,老婆的儿子死了,之后发现妻子的出轨了,处理这一切情绪,还保持理性保护女儿到最后,最后的最后都没放开哭出来~(这一切太快,我觉得这个男人的坚强和理智,淡定处理危机的能力,也可以拍两小时电影;)当大家听说某一个药物有用时(san fransisco的那个blogger造谣说银翘可以预防),无知的韭菜们怎么去抢药店,抢食物,甚至抢劫别人的家~nothing spreads like fear 那个自由记者我刚开始以为是很有正义感的人,最后挺失望的他跟投资商合谋想赚无知人类的“智商税”(450万,sad)。

发布连翘治病毒有点像现在的双黄连口服液?人类害怕的时候,好容易被洗脑,上当~他最后被抓之前的对话: 一个人死,另一个卖棺材发财,一国剔除鸡肉,红肉需求就飙高,我不是第一个靠免疫系统有瑕疵捞钱的人,药厂每年都削钱~~~blabla说了很多,反正大概意思就是政府也跟药厂合作,疫苗现在有用,最后还有后遗症,各种会死人,没人在乎。

(最怕这样的狡辩: 反正你认定大家都在吃屎,所以你吃屎也合理了,什么逻辑?

)一个公众人物,利用大家的信任,卖了良心,赚了钱,还特别理所当然(so sad, 关键时刻大众到底相信谁呢?

) 被捕: 证券欺诈,阴谋及杀人嫌疑。

国内对危急时刻,造谣,间接杀人有没有这样的罪名?好想知道~ CDC研发疫苗过程: 先培养病毒,研究育苗:33号疫苗,57号疫苗,各种死病毒实验,活病毒实验(死了好多猴子),而同时病毒开始突变,基数变高,最后疫苗被研发出来,搞研究的小姐姐用在自己身上去看她爸爸,也是为医疗事业把自己贡献出去的爸爸(这个故事线本来可以拍个电影,引来很多泪水的,但是not in this movie;) MEN1育苗开始偷偷的生产,然后就是谁会先得到优享权~也是个考研人性的“讽刺”点~美国对外是抽签发放疫苗循序~美国拍电影,谁都敢讽刺,也是敢黑各种zf机构的。

最后的几秒算是交代了一个核心思想:贪婪愚蠢的人类总是以为自己是全世界的“上帝”,最后自己的贪婪害了自己,女一号病人的公司是半夜开着大车去砍森林的,蝙蝠吓着飞去吃了个香蕉,扔在猪圈,然后乳猪被带过去在高档餐厅,大厨不戴手套摸猪嘴巴,还不洗手就出去见客人并握手合影; 一个蝙蝠引起的“全球性大灾难”就是这么发生的~用CDC研究人员的话: somewhere in the world, wrong pig meet the wrong bat.(错误的猪遇到了错误的蝙蝠)。

其实是人类自己害了自己~这个电影分数低,大概是因为每一条故事线都可以单独拍成一个电影,更深的刻画人物和情感路线,但是编剧和导演决定用最短的时间,拍出更全面的故事了~所以没有“感动和代入感”而我这样人在北京,经历了一周的隔离和病情动态后,这个电影更像是在2011年用大牌明星拍了个纪录片,“预见”了今年的coronavirus或者说未来任何国家可能还会发生,这是一个很好的科普电影,天灾人祸是怎么发生的,面世界是怎么连在一起的,人性是怎么被考验的。

我觉得可以当公益片放给各地学生和社区,让大家提高意识,避免再一次发生灾难,或者发生了怎么可以更合理理智的方式来控制局面,减少伤亡。

但是毕竟贪婪自私无知的人是不会消失的,我们只能尽力去减少无知,跟理智有脑子的人争取更多健康reasonable社会运转模式。

感叹完了之后就果断给10分

 9 ) 每场传染病都是下一次的疫苗 ——含后记(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启示)

《 每场传染病都是下一次的疫苗》1.那个米尔斯博士去见第一个病死的同事时并没有处于谨慎而佩戴口罩,另外在当时没有任何数据的情况下不应该武断潜伏期和病毒体外生存时间,相关人员都应该立刻隔离检查。

2.还是米尔斯博士很快就在体育馆开始部署气密舱,这个很正确,并再寻找3个类似场所布置。

3.看到米尔斯博士在一线染病后还是很难过,想起了以前的非典和现在的新冠肺炎中很多在一线抗击病毒的医护人员。

4.影片提到了护士在没有公布安全规范的情况下进行了罢工。

2020年2月2日,根据加拿大National post报道,香港医院管理局员工联盟表示,(The Hospital Authority Employees Alliance)工会成员于本周六投下了99%的赞成票,支持进行罢工活动,从周一开始,他们将逐步进行罢工,参与这次罢工的人数超过9000名( 有80%是护士,医生占7%)。

他们首先会暂停市医院管理局提供的非紧急服务,然后扩展到只提供有限的紧急服务。

疫情如此严峻的当下,香港医护人员为何决定开始5天的大 罢 工呢?

随着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对过去14天内抵达过中国的外国人实施了临时入境禁令后,香港一些团体,也要求关闭所有内地入境口岸,香港政府延长了学校假期,暂停了中国湖北省的居民的进入,但并没有关闭所有口岸。

因此遭到了一些团体的严重抗议。

香港医院管理局就是其中之一,他们的主要诉求之一就是“关闭入境口岸!

”。

在这一片禁令下,加拿大这一次却表现的异常温暖。

1月31日,加拿大卫生部长Patty Hajdu表示:“加拿大不会跟随美国和澳洲限制中国人(或去过中国的外国人)入境。

我们认为禁止入境的做法现在没有支持的依据,并且也不合理。

”2月1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亲自出席多伦多世嘉堡的华人新春拜年活动。

和在场的华人握手,拥抱,为华人加油。

7日,该组织会员就是否延长罢工进行投票,投票结果显示不会延长罢工。

2月8日,香港强制隔离令正式生效。

自当日起,从内地入境人士,包括香港居民、内地居民和其他旅客,都需要强制接受检疫14日,不得离开香港。

而签证不足14日的自由行旅客将被拒入境。

5.当店员宣布当天的连翘配额只有50人的时候,发生了哄抢。

双黄连口服液,就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中药组成。

2020年1月31日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获悉,该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

消息一出,网友疯狂抢购,线上线下一时售罄。

除双黄连以外,藿香正气水、金银花、绿茶也被认为对防控新兴冠状病毒感染有效。

6.男主带着女儿去超市,发现超市已经是无人值守状态,酒坊着火,打砸抢,满街垃圾,乱成一团。

然后发现了感染者,马上让女儿扔掉手套,用免洗消毒液洗手。

现在国内的民众暂时很守秩序,倒是云南省大理市政府发生了“官抢”——私扣发往湖北的医用物资,真的是大开眼界。

大理以后还是改名一理好了,因为人都丢尽了。

以后大家最好少从大理经过,这缺啥就扣啥太吓人了,万一哪天说缺人,去了人都怕回不来呢。

7.那个开始准备报道疫情被拒的记者库维德转而渲染恐慌、利用宣称连翘是解药的骗局,大赚特赚(后面说赚了450万美元),在电视节目上公开怼奇佛博士。

就像他自己说的,一个人死,另一个人卖棺材赚钱。

他从疫情开始时候200万访客(可能是每天200万次访问量的意思)到疫情131天时候自己说是1200万访客了,也就在说这1200万访客之后,他被逮捕了。

之后也就三四天,就交保证金获释了,国内外都有水深的事儿。

8.疫情第21天,病毒开始出现变异,再生基数也不再是2了。

影片后面说可能是4。

9.第26天,宣布食品配额发放完毕时候,民众同样抢他人食物和哄抢卡车(但卡车里什么都没有)。

电视里播放着一些地区发生暴动,25%警员旷工的新闻。

10.影片中的疫情也是赶上12月,就是美国过年的那个月,跟这次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也挺像。

官员一方面担心影响经济(购物周、消费),另一方面也关心建立临时医疗点的费用由谁买单。

11.做猴子实验的女大夫在自己身上做了疫苗实验,然后新闻说已经死亡了2600万人,疫苗已经生产,但问题是谁先用?

疫情第133天,疫苗接种顺序问题用公开电视摇号的方式进行,出的号码为生日。

摇号对中国大城市的市民一点儿都不陌生,还应该很亲切。

12.对了,还忘记写了一件事:一开始疫情还不到10天时候,派到香港追查第一个死的女人的调查员欧兰提斯博士被香港对接工作人员绑架来换取解药,但是政府给的是安慰剂,幸好把人给换回来了。

博士听到后马上离开了,可能是去告诉绑架她的人吧。

13.原来这次疫情的起因就是AIMM公司伐木惊扰了蝙蝠,其中一只蝙蝠飞到了猪圈上面,猪误食了蝙蝠的粪便,然后接触过生猪嘴部的厨师,没洗手就直接跟第一个死者握手,这就是第一例传播。

后记(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启示): 1.需要细化季节性普通传染病和重大疫情如何区分的硬性指标和向上汇报阈值、流程;2.修改《治安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对涉及人民重大生命和财产问题的社会舆论和个人言论,如何界定谣言和关切,相关部门如何第一时间介入调查真相中而不是其他,不要让李文亮医生的事情重演;每一次重大法律的修改往往需要人祭的,还记得孙志刚吗?3.修改《突发事件应对法》,封城、封路、封校、封小区,工厂、商铺等其他企业开复工、上下班时间,以及由于突发事件导致的合同纠纷等等细节问题,通过本次疫情应该细致法律化、人性化、高效化。

明确长官负责制,不用另设部门和人马,但要明确责任与后果挂钩,规范行为和流程。

对于在海外的公民应该如何自处和援助均应详细规定,特别是留学生问题。

对云南大理政府“劫镖”(私扣救援物资)的这种行为,要严厉处罚!

4.改革开放后,法律条文比较像没有牙的老虎,像做假口罩等假医疗用品、哄抬物价、倒卖野生动物、借机诈骗、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种种不法行为的惩罚措施要再加重,难道拒绝戴口罩,不服从管制令,聚餐传染他人,殴打执法人员就是拘役10天,罚款200元?

而且这种新闻的后续惩戒往往新闻公开度不够,起不到震慑效果,中国是一个有死刑的国家,对于湖北红会人员难道就是撤职?

即使后续立案侦查,惩罚又能到什么程度呢?

这么大的疫情,这么大的损失,就没有人可以达到执行死刑的程度?

很多人的行为就是谋杀,区别就是故意和非故意。

5.制定中国的《 战略物资储备法》,不仅仅是粮食、特别通过本次应该增加医疗、防疫用品的国家储备,同时,应该要求每个家庭应该有法律义务存储一些必需品,国家可以考虑制定建议名录。

对战略物资生产能力进行法律化规划和执行,要有顶层设计。

6.纪委和监察局入驻,彻查湖北和全国红会,还全世界向中国红会捐款献爱心人民以公道,重塑慈善信心。

继续深入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从法律源头来规范,防止,同时要对打着慈善名义犯罪的处罚要有震慑性,从严从重!

7.文化部组织国家级纪录片拍摄,保留珍贵影像,供后世研究、展播、学习、反思。

还应该组织拍摄应对突发事件的公益科普宣传片(比如《浩劫求生》这类),但是内容要经过严格审定,具有可操作性和防护意义。

8.车站、机场等重大公共场所,测体温仪等设备常态化部署,日常对于体温异常的人,无论国籍应该要求佩戴口罩,防止任何疾病的传播,这应该成为一种法律义务,而不只是道德约束。

应该考虑制定《中国卫生义务法》。

法律中要明确在中国居住者(无论国籍)均有防止疾病传播的基本卫生义务(比如口罩,就近及时就医等),而且本法律还可以对雇主无视员工健康的行为予以约束;本法律还应该将治疗重大疫情过程中的相关费用来源、组成、使用等作出固定,对疫情病人的治疗费用如何有条件减免等法律化,高效化,对拒绝承担基本卫生义务的人,进行震慑式处罚。

9.继续深入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特别对发生医护人员、执法人员、重要产品生产运输等重点行业在特殊时期如果发生罢工等违背国家法令事件,如何处理,进行详细规定。

香港的部分医护人员被煽动罢工事件,应该有法可依,从严从重处罚,而不只是道德谴责。

10.继续深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对疫苗研发后,定价和接种顺序、接种途径等问题,广泛吸取国民意见,细致法律化11.全面推行医疗手术器具、防护器械、特别是口罩和医用防护服的核辐照化,包括生产原材料的全面适配核辐照、制造工艺适配、物流运输适配等。

快速、安全、有效消毒才能让医用防护器械尽快摆脱需求端紧缺、制造端成品无法快速投入使用的两难局面。

12.网上热传的视频发生在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

视频显示,疫情防控期间,一家三口人聚集在自己屋内打麻将,被村民举报。

多名工作人员冲进屋内劝阻,打麻将的年轻男子反抗,和工作人员发生了冲突。

随后,年轻男子被多名工作人员拉出房屋,遭连扇耳光,麻将机也被砸烂。

该男子最后反问:“难道一家人不可以一起吃饭吗?

事发后,孝昌县陡山乡乡长两次登门道歉。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期,个别地方出现任性执法的情况。

对此,公安部提出明确要求:严禁过度执法、粗暴执法。

(此段文字源于网络新闻摘录)这个事件关键问题是:这些宛如当代红卫兵的“红袖标”,道歉之外对于这些人的法律清算呢?

他们是否具有执法权限?

这些人被某些人成为“志愿者”,那么好吧,我提议:统合各地方志愿者管理条例和办法,着手编制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志愿者服务工作法》,这方面迫切需要顶层设计。

目前已有数十个国家先后为志愿者服务专门立法。

美国于1966年由时任总统肯尼迪签署《志愿服务美国法》。

加拿大有《志愿工作法》,德国有《奖励志愿社会年法》,西班牙有《志愿服务法》,澳大利亚有《志愿服务原则》,日本有《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等。

13.建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保护法案》,对于国境内和国境外的中国公民和华侨、侨眷,以及非中国籍人士,有反华、辱华、排华等言行的个人、组织和国家进行相应处罚和制裁。

包括但不限于责任人承担行政、民事和刑事责任,包括剥夺学籍、国籍,终身不得入境、不得从事与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往来等,力度一定要大。

特殊情况往往是照妖镜,人性暴露无遗,对于一些人包括外国政要的不当言论不应该只是口头上反对,声明中谴责和自发式抵制,应该依据法律来给予切实的打击!

我国《宪法》第5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本法律将是对《宪法》54条的有力补充,也应该被称为《54条法案》。

祖国历史和民族尊严,无论到何时,无论在何地,都不容侮辱和践踏,理应得到每一个人的尊重。

(未完待续)

 10 ) 看不见的主角

春节七天给自己列了许多片单没想到最后这个特别的假期自动为我筛选了灾难片。

看了许多大是大非,政治正确与不正确的电影后,最想写的是这部明星扎堆,被网友戏称为美版【建国大业】的【传染病】。

(本文含大量剧透如有雷同纯属故意)

故事分为六条线。

小辣椒最先出场,让我一度以为她是众星里的主角,然而这场传染病的始作俑者在开场十分钟就死了。

这种神操作大概只有熟练游走于【十一罗汉】系列,视明星如粪土的索德伯格才会有。

这条贯穿始终的线虽死犹生,无论是中场的重口味解剖,破案期间出现的照片,还是结尾揭示主题的day1,每一步的出现都是神来之笔。

达蒙这条绿色的线是最特别的一条线。

他在一天之内失去双亲,又在灾难之中侥幸逃脱。

可也是在这一天,听闻妻子死讯的同时得知她临终前的不忠。

怀揣着复杂的情感,到影片结束他才看着妻子的照片流下眼泪,那一刻我竟分不清是灾难让人悲痛,还是背叛更令人绝望。

凯特•温斯莱特饰演的预防科大夫这一条线,让人感到事情出现了转机,而电影却选择了让她在几经奔走,还未查到病原就染病死亡,和其他生命一样被装进裹尸袋,埋在一片肃静的万人冢里。

虽然残忍,却还原了生命的本质。

命运,本就鲜有奇迹。

玛丽昂.歌迪亚作为来自有关部门派出的专家,在和HK方对接时遭到对方绑架,后得知对方是为了利用她的身份,尽快获得疫苗以拯救被遗忘在救助底层的孩子们,遂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在得救后又义无反顾地回到小村落,为了良知,也为了拯救那些同等珍贵的生命。

裘德洛扮演的某社交网站大v,在影片的前一个半小时都扮演了一个公知的角色,抨击政府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欺骗民众,自己却同样利用民众的无知制造连翘可以治病的谣言,引起药价飞涨,怀有身孕被感染的妈妈在最后的时刻还把并不对症的药当作救命稻草。

影片的最后,他才在口误中承认自己只是想发国难财才制造恐慌。

而也是这种恐慌里,全美防疫顾问劳伦斯利用电话偷偷地告诉妻子撤离,因为一句全天下最大的谎言“放心我绝不会告诉别人”,最终引发了全民恐慌。

劳伦斯的妻子说,如果我不是你的妻子,那我还要再等一年才能获得疫苗。

正面承认社会不公的客观事实,也正是影片最值得尊敬的地方。

随着剧情的发展,导演带着我们像剥洋葱那般,同时剥开病毒和人性的真相。

有些人看起来是一个冷漠的政府喉舌,面对家人也会变成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有些人被善良的人绑架,最后良知让她选择了回到危险之中;有些人带着英雄的假面出场,最终被发现卑鄙如小人。

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没有横空出世的英雄,没有鬼哭狼号的煽情,没有撕心裂肺的分离。

没有奇迹。

没有悲悯。

没有拯救与被拯救。

一切都按照次序进行,冷漠得像这场瘟疫,没有缘由的到来和离去,又像这漫长无情的岁月,不曾宽恕过芸芸众生中的任何。

情节随着时间的推移展开,又把最关键的第一天放在了最后,使影片展现出了纪录片的真实、紧张的氛围,同时又不同于纪录片的戏剧感。

女主的公司深夜伐树-惊飞了树上的蝙蝠-蝙蝠在飞行中将食物掉落到猪圈-猪感染了病毒被端上高级餐桌-厨师料理烤乳猪时被要求与食客拍照-食客中招传染给了全世界。

这看似偶然的一切,究竟是百因必有果的因果循环,还是来自食物链底端的呐喊,抑或是无巧不成书的荒谬,都留给你自己判断。

因为导演的视角,始终保持冷静而中立。

影片的结尾以研制出疫苗而告终,正如眼下的这场世纪灾难,在几个月后也会枯木逢春,否极泰来。

可在每一场灾难中,我们目光所及的那些贪婪、自私的人性,那些卑劣和冷漠,那些恶意与暴戾又有何药可解呢?

【传染病】讲述了一个社会各阶层面对生活中突然被某种未知疾病所击倒的种种无奈、慌乱和恐惧。

影片没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谴责任何一种行为,因为人性本身就是不完美的。

也许在这场劫难中,总有某些英勇和牺牲给我们带来些许微光,但渡过人生的一切苦厄,终需我们自己。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截至今天,非典已经过去17年。

愿下一个17年,我们不曾忘了今天。

岁月长,衣衫薄,大家各自珍重。

《传染病》短评

叙事很流畅,故事很完整,可惜,新意欠奉,普普通通。

3分钟前
  • 麦兜
  • 还行

重看,结合当下形势能看懂很多当年看不懂的东西,天灾面前,没有任何区别对待,处处受阻的科研人员、恐慌暴乱的民众、靠造谣发财的“自由人”都与当下切合。整体十分克制且全面,这片分数低于《流感》有点过分

8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推荐

改名叫大家都来打酱油吧。能把悬疑惊悚拍成纪录片的路数,也算是独树一帜了,一丁点高潮都没有。费那么大劲,找那么多明星,就是为了讲述一个大多数灾难片里都会讲到的事,和无数次被重现过的人群失控的画面。

12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很差

写实版“感染列岛”,卡司无敌强大,故事说的极端冷静,感觉像在看个纪录片。。。

15分钟前
  • annie妖
  • 推荐

从节奏到对大牌的角色运用都尽可能内敛~~但却很容易在这种波澜不惊的步调中完全被带入~导演非常克制地把一场传染病引发的周边连锁反应串联了起来~其中不乏令人深思的细节~影片中那种有序而略带紧张的鼓点也恰到好处的推进了病毒的扩散~人的焦躁和可能的新一轮恐慌~赞~

19分钟前
  • 积木
  • 力荐

多加一星给各大牌明星。另,不要出演这么没剧情的片子了。

24分钟前
  • MissWho小亚
  • 较差

因为有裘裘和凯特。是我最大的动力。但是故事真的完全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型。我都差点以为我得病了

28分钟前
  • ♨陶小醉
  • 力荐

挺有味道的,分数干嘛这么低?

29分钟前
  • 水夫兔
  • 推荐

结尾,要是那个打针女突然倒下、裘德洛出现病症,就老乱了。

31分钟前
  • 仁直
  • 还行

感觉挺真实的...这天说不定很快就会到来~

34分钟前
  • MK_真猛汉
  • 推荐

matt肿么肿成这样; !?还有那个马爹利你头发没了我也就不说啥了,牙怎么了?是化妆特效还是假牙啊我勒个去。。。还有里面的肥温和歌迪亚和格温,都不丑居然拍成这样造型,哎呦喂服了。。。真心看不下去

37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较差

有点无趣,实在是糟蹋了很多演技派,想说的太多,但也就是点到为止而已不够抓人。看着看着想起非典那年,所有怕死的人都回家了,在马路上横着骑车、公交车上打滚的感觉真好。其实并没有什么恐慌,只是北京原来应有的样子,再看看10年后的现在,真是他妈的一团糟。

39分钟前
  • CobraCB
  • 还行

好好看看为2012作好准备(很遗憾中间睡着了... 准备没作全面啊!!)

40分钟前
  • 海上飞来丘比特
  • 力荐

cast稀饭,配乐八错.

44分钟前
  • 我I我自己。
  • 推荐

话题挺好的,就是故事太无趣了

47分钟前
  • 大魔王
  • 很差

其实还是惊悚大片的路数,只是太平庸了,铺得这么大的多线索加全明星却没有与之对应的精彩效果,几条线直接也更多自说自话,更重要的是一种紧张感和彼此的互动,这应该是多线大片最该保持的东西。探讨了全球化的副作用,还强调了网络的重要性,又补了些人性和政府商人的阴谋论,应该更好一些。

5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让一堆明星演出大众气质且下手毫不留情是该片最讚之处。

54分钟前
  • yoyomygirl
  • 推荐

可怕的不是Contagion,是Anarchy

59分钟前
  • Jacqueline
  • 推荐

虽然剧情薄弱,结局狗尾,但胜在强大的演员阵容,各大巨头闪得我眼花缭乱、莫名亢奋。索德伯格的镜头,冷冽干净,是我喜欢的风,准备回头补习《毒品网络》了~

1小时前
  • 桃花岛傻姑
  • 还行

索德伯格用多线叙事的手法来展现一场由传染病引发的危机,表面上看似乎视角广阔,可实质上却缺乏一种人物互动上带来的紧张感,众大腕们也被诓来打了一回结结实实的酱油。

1小时前
  • 超cute侠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