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五月槐花香

五月槐花香

主演:张国立,王刚,苗圃,张少华,冯雷,邓婕,张铁林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4

《五月槐花香》剧照

五月槐花香 剧照 NO.1五月槐花香 剧照 NO.2五月槐花香 剧照 NO.3五月槐花香 剧照 NO.4五月槐花香 剧照 NO.5五月槐花香 剧照 NO.6五月槐花香 剧照 NO.13五月槐花香 剧照 NO.14五月槐花香 剧照 NO.15五月槐花香 剧照 NO.16五月槐花香 剧照 NO.17五月槐花香 剧照 NO.18五月槐花香 剧照 NO.19五月槐花香 剧照 NO.20

《五月槐花香》剧情介绍

五月槐花香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清末民初,乱世之秋,老北京的琉璃厂却还是一片繁荣。泛古堂掌柜佟奉全(张国立 饰)是一个有着一手做旧补旧的老古董商,但是这一行坑蒙拐骗、吃亏上当的事儿太多了,即便佟奉全这般精明之人也难逃被人设局、互相陷害的怪圈。因着一尊汝窑三足奁,致使两家古玩铺子倒掉,还闹出了人命,佟也沦为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命运的巨变,也驱使他和其他人有了交集:满清遗少范五爷(张铁林 饰)仗着早年的阅历,成天在古董行里干点儿倒买倒卖的勾当,他看中佟做旧的手艺,为拉其入伙甚至情愿把妹子莫荷(苗圃 饰)许配给佟;茹二奶奶(邓婕 饰)在老太爷死后被赶了出来,她靠变卖随身带出的古玩度日,由此跟佟的距离逐渐拉近;因一幅假画,佟与天和居掌柜蓝一贵(王刚 饰)结下仇怨。 在这个复生乱世,小人物们各自上演着自己的人生悲喜剧……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致命玩家发生什么了,布莱特妮·墨菲?缉毒风云寻根潜艇总动员4:章鱼奇遇记鬼手传奇之寒食帖村井之恋逆罪织物假装不正经女座头市克里斯托弗·罗宾萝莉的时间2异能第二季处刑人2斗法五湖镇灵异女仆第二季迷失非洲房子如何在网上卖迷幻药第三季花右京女侍队LaVerite灰与幻想的格林姆迦尔OVA桃花灿烂护宝天气预爆武神替嫁新娘女神们为了谁的炼金术师想当冒险者的女儿到首都当了等级S的冒险者

《五月槐花香》长篇影评

 1 ) 看了范五爷的死,想写点啥

近两年上豆瓣是越来越少,上B站倒是越来越多,之前一直关注的一个UP主“史君说剧”,关注源于《雍正王朝》之后是零星看着,他是不多的高质量日更,最近说着《五月槐花香》,不知怎么的突然勾起了我的兴趣。

我原先也是那个看着这部剧过来年代的人,当时没有什么感觉,同时期更喜欢的《我这一辈子》。

说来也是有意思,张铁林我一直都是觉得演技夸张,苗圃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怎么突然就来了好感呢。

不恰当的说,这种好感类似刚刚看《神雕侠侣》实收的担心。

我原先是没系统的看过这局,并不知道后面的结局。

看到秋兰被揍佟奉全护着,莫荷误会离开的剧情,我是感叹了好久。

现实中喜欢的人能够走下去,性格使然,而后天意顺着,其实不易,真的是要珍惜现在。

回头看看我老婆那些小性子,想想还是算了吧,一切挺好。

杨过和小龙女那种每次离开还能相遇,也就和武侠中跳崖是一样的,正常剧中也许错过了就错过了。

看了之后的剧情,莫荷归来,五爷也不在了,莫荷嫁了别人,真的是挺难过的。

当初的恋人时过境迁,错过了终究是这辈子没了灵魂。

当真是离了白晶晶还有紫霞吗,现实没有吧,也许没有下辈子,遗憾是永恒。

看见莫荷走了,我跳过剧情看了后面,没想着五爷怎么了。

今天跟着史君的日更看了五爷的死,真的很唏嘘。

我原先一直对当时的八旗没有好感,对于常常负面新闻张铁林并感觉也并不好,可在这部剧里面,觉得走了莫荷,五爷就是这部剧的灵魂。

一个爷,生来是爷,富贵落魄都是爷,看着、活着、活着、看着,这就是五爷。

他倒下了,就像是一个好朋友倒下了,这部剧的朋友都没了,剩下的不想看了。

也许他是个棒槌,但是很真实,挺迷人,活的实在通透,总之吸引了我。

就像《非诚勿扰2》上追思会的那句话“少了他不好玩”。

说来好笑,佟奉全和《我这一辈子》电视剧里的福海一样,我不喜欢,很不喜欢,不知道编剧是和张国立有仇吗,刘方子死了后《我这一辈子》也没得看了。

能被日常的剧情人物吸引,这就是老剧的魅力,张铁林还是有点东西的,从他张口要卤虾油到他倒下,我是记住了这位爷,挺好的,还挺伤感。

最后附一个史君说这一集的连接,他说的好多了。

也谢谢他带着我看剧。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L411g7ib?spm_id_from=333.1007.top_right_bar_window_default_collection.content.click

 2 ) 年代是什么鬼

同期两部古董剧,一部《人生几度秋凉》,一部《五月槐花香》。

《人》年代很明确,1923-1924,那是个动乱的年代,是个今天张大帅打了李大帅,明天刘大帅又打了张大帅的年代,剧情设计简直太符合那个年代了。

《五》就不一样了,一开始年代不明朗,长袍马褂的看起来像民初,直到后来莫荷当了解放军,之后是解放北京城。

那么就应该是1948年底。

最后一集交代,佟奉全卖尊是1947年,而中间没有日本人什么事,那么开头就是1946年。

可是如果开头是1946,那么所有人的状态都不对了。

瑞家大家族不可能在1946年还像民初一样的宅门,范五爷1946年也不可能是遗老遗少的风范,包衣更不可能认主子什么账。

佟奉全又怎么会遇到个大帅?

总之呢,总觉得哪里不对,一群民初精神状态的人,却生生活在1946年,简直岂有此理!

编剧的年代感实在欠缺,大概他以为民国三十多年都是一个样?

居然还有人说这是个好编剧?

说点人物,一句话,好人受冤我会同情,可这上面哪一个不是自己作?

整部剧下来,唯一好的形象恐怕也只剩一个无奈的忠仆冯妈了。

《人》是两年内的故事,节奏紧凑,而《五》则拖拖拉拉,变成了糊里糊涂的年代剧,这一比较,高下立判。

 3 ) 五月是槐花香的季节

没见过槐花是什么样子,但知道五月是槐花香的季节。

由此想到了那部张国立主演的《五月槐花香》还记忆犹新,演员苗圃也因此剧一举成名。

《五月槐花香》以民国为背景,讲述了发生在北京琉璃厂古玩街上的恩恩怨怨,展示了老北京古玩业中的各色人等故事,同时还穿插了文物知识、人生哲理和对爱情的思考。

腕级歌星宋祖英更为此剧演唱了动情的主题歌,那悠远的音色,似乎在诉说那望穿的秋水,那真挚的情感、那无情的等待……苗圃的演技当然是有些稚嫩的,不过这恰恰能对应她当时在琉璃厂的身份。

而邓婕此次出演的如二奶奶,相比较那“宫廷戏”更有挑战性,有突破的难度;观众更对邓婕的演出有了一份期盼。

邓婕是演得成功的,而且是非她莫属的。

“如二奶奶”这个人物有些复杂,开始在贝子府受气,出来后要过好日子,扬眉吐气后想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后来又吸毒……人物命运非常波折。

对演员来说,这样复杂立体的人物特见功底,会不知不觉间挖掘着你周身的潜力和积淀,每一个举手投足都看似随意,其实却是用心良苦。

佟奉全(张国立)的配合更能衬出邓婕的出彩,佟奉全为什么会从本身对如二奶奶的同情、怜悯变成一种责任式的爱情,这个过程是不可磨灭的事实。

而最终的初恋情人也是青涩难忘的一份情感,孰重孰轻?

佟奉全最终将所有的情感寄托在古玩上,保护国家的文化遗产,修复、收藏古玩,才是他终生的事业。

 4 ) 片头曲

 半掩纱窗  半等情郎  半夜点起半炉香  半轮明月照半房  半掩纱窗  半等情郎  半幅红绫半新妆  半明半暗灯半亮  半是阴沉半天光  半是热火半边凉  半是蜜糖(噢)半是伤  半夜如同半生长  半是蜜糖(噢)半是伤  半夜如同半生长  半掩纱窗  半等情郎  半掩纱窗  半等情郎  半片乌云半遮月  半夜如同半生长

 5 ) 给7.5

题材是我喜欢的,编剧写俗了,想立个匠人匠心的老实人,可剧情每个转折基本能猜的八九不离十。

铁三角演员里王刚演得最符合,张国立中规中矩,张铁林拿腔拿调的做作,满口故意找的北京腔听着变扭。

市井气觉着不够接地气,大爷范儿又没那个架子。

感情线更是为了制造冲突强行堆,似乎透着谁都明白又偏往套里钻。

看着都是本分人,其实心思都活分。

是聪明还是真傻瞧不明白。

还没全看完,行里的门道当消遣可以,没啥真东西。

 6 ) 半是热火半边儿凉

这两天,着魔似的一口气看完《五月槐花香》,又借来编剧邹静之先生的小说来看,发现电视剧和小说没有差太多,想来这小说改成剧本也并不费力。

看的时候,觉得这部电视剧可写的、必须要写的东西很多,可是临了,却不知从何处下笔。

第一次看《五月槐花香》是中央一套上午的电视剧档,我印象中应该是初二的那个暑假。

查了查央视的节目表,播放时间却是2005年9月,也就是我刚上初二的时候。

已经八年了。

那是在姥姥家,也就是11岁之前我自己的家。

十岁的时候,转学离开姥姥,十一岁和妈妈搬进了新家。

可能是因为妈妈出门了,我有机会回到姥姥那儿,重启我一到假期一起床就打开电视的模式。

姥姥家是高大敞亮的土房子,里面粉刷的亮亮堂堂,有高高大大的龟背竹,没搬家之前,这里是我最温暖的回忆,搬家之后再回来,只有姥姥一个人守着空空的房子。

堂屋的光线很好,尤其是晌午的阳光照进来,果真是金黄色的光,屋里暖暖的,伴着空气清新的味道,屋门打开,空气中的微尘正跳得欢乐。

我坐在沙发上,面前放着一个高板凳,把姥姥烧好的白面糊糊和炒好的菜和蒸好的白面馍馍搁在上头,边吃早饭边看《五月槐花香》。

节奏缓缓的,环境也是清净的,时间一点一点儿的流淌过去,却从没有过焦虑。

好像时光就此老去,而人却能永远的静卧在那老去的时光里。

进了大学,有一次和爱妃聊起从前喜欢的电视剧,奇怪的是除了《红楼梦》、《还珠格格》之外,就想起它了。

具体情节不记得,只记得是讲北京琉璃厂老古玩儿街的事儿,但宋祖英唱的片尾曲《五月槐花香》犹在耳畔:“槐花香,柳丝长,思念的人儿你在何方……”,绵长的曲调和故事本身都透着点儿诗意。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才让我记得这部并没有机会看完整的剧。

不知怎地,自从第一次提及,就对它念念不忘,直到再也忍不住了,便翻了出来。

《五月槐花香》是2004年的电视剧作品了,这一翻才发现,编剧是邹静之先生。

先前没看过他的戏,只是每每路过百讲垂涎新剧的时候,总能看见他的名字,想来是不错的编剧。

而导演是张国立。

他演的《康熙微服私访记》却是长的让人不太喜欢。

再加上他儿子张默被媒体曝光的种种,更给我添上他教子无方的印象,感觉不大好。

但这部戏国立大叔的演技还是让人赞叹。

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导演中最好的演员,是演员中最好的导演。

虽是自嘲,却也是事实。

而剧中的主要人物,除了张国立演主角儿佟奉全,“铁三角”的另外“两角”也加入进来,张铁林饰没落皇族范世荣范五爷,王刚饰骄傲狡猾的琉璃厂掌柜蓝一贵。

此外,还有邓婕饰贝子府里赶出来的寡妇茹二奶奶,苗圃饰演进城投靠五爷的懂事姑娘莫荷,“老太太专业户”张少华饰演的冯妈。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反面角色是冯雷饰演的坏蛋索巴。

整部戏以北京琉璃厂为背景,讲述了从民国到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间,这条街上人物命运的沉浮。

整个故事的大线索有两条:古玩儿与人情。

而这两条线索又是彼此交织,难舍难分。

以佟奉全为中心,周边辐射的点,莫荷和范五爷是一点,茹二奶奶和冯妈是一点,蓝一贵是一点,王财和索巴又是一点,罗先生是一点,何老也是一点。

这是以人物关系划分的。

而这周边辐射的点,彼此之间又是互相联系和牵绊的,茹二奶奶和莫荷牵着,莫荷和王财牵着,茹二奶奶和索巴牵着,王财和蓝一贵牵着,比较疏离的点是罗先生和何老,这两点随后再说。

单从人物关系来看,此剧之复杂即可见一斑。

这复杂的人物关系网,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让这个剧跌宕起伏。

如果说,古玩儿一行的特质就是大起大落,那么“情”字在中间儿,起到的就是调和作用。

然而也不全是,有时也正是这个“情”字,在本就是高潮的戏码上,稍稍一点,便能兴起排山倒海之势,考验这风暴中心之人,能否力挽狂澜了。

这故事惊心动魄,看得人也惊心动魄,浪涛过去,岸边总是能留下点儿新鲜的玩意儿,喜欢的人捡了去,相看两不厌,这也是编剧的高明之处。

喜欢这部戏,因为它的质地。

故事背景的设置,让它天然地京味儿十足,又因为古玩儿行当的特殊性,它的对白在北京话的机智、风趣上又添了文人的分寸雅致和商人的小心谨慎。

台词设计的凝练精妙,干净利落。

商人之间的客套,观众看来仿若戏中戏。

古玩儿的亦真亦假,让简练的对白通过揪心的方式水花四溅。

此外,此剧的情节设置是比较合理的。

那种擦肩而过的狗血剧情几乎没有,往往都是先扯一扯观众的心,再熨平了,再扯一扯。

而扯一扯的原动力非常有趣,在关系内部主要是人的需求,低的高的都有。

比如范世荣一方面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另一方面想拿出自尊重新立起来,便用妹妹来挟持王财和佟奉全。

而茹二奶奶为了满足自己长期缺失的爱和归属的需要,和孟小楼扯上关系,怀了孩子,让佟奉全牵扯进来并和莫荷关系破裂。

而佟奉全则跟从社会一般成见,认为只有有钱了才能和莫荷结婚,使得两个人缱绻的爱情终于幻灭。

与此同时,关系之外的变动,更是推动故事情节的重要因素,它们使得这部电视剧更富于戏剧性,也许这也是本剧宿命感过强的原因。

推动剧情的因素有这几个:欧洲人路德维希、心狠手辣的索巴、军官等等,这些外部因素有趣之处在于,它们归根结底是一个东西:权力。

不知道邹老师这里是不是埋下了一个隐喻,这些玩古玩儿的商人虽然足智多谋,平时手里把玩着几千几万的东西,但整整这一条街的商人也好文人也罢,连同铺子里装的文化,都是脆弱的,面对强权,不得不低头。

故事中有一处我特别喜欢,范五爷被做局撅了之后买了把火枪去找蓝一贵。

这个被西方炮火轰开大门的满清遗少最后不得不抄起这洋人用的玩意儿撑起自己最后的尊严,甭管一个人是什么玩意儿,拿起枪、刀、棒,乱世里,他就是爷,索巴就是典型,路德维希也是。

但是这种强权下的脆弱又不是绝对的,它还是有韧性,台词里有一句,“几千年的东西,它是活的”。

还有一处情节,我非常喜欢。

众生礼佛图被盗,佟奉全去找北京文物管理局的人,那人拿着书说:“小人物是什么?

小人物就是喝喝茶,看看报,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罗先生和几个掌柜的喝茶,背后墙上挂着幅“莫谈国事”。

是啊,佟奉全是乱世里一等一的小人物,本应该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是他偏要坚持圣人要求的仁义,因此惹祸上身也是必然得了。

文人和政治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难以把握的。

该怎么办,编剧没有给出答案,只是描绘。

邹静之先生的功夫是了得的。

看他的剧,知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先生看得很透,他借罗先生之口说出:“忘义取利是病,以智轻人也是病。

不取非分是药,怜孤恤寡也是药”。

莫荷挎着烟框子帮佟奉全向茹二奶奶传话,末了茹二奶奶看着她的背影说:“这丫头,凭着这股子倔劲,挺住了,佟奉全能有个人能破着脸为他传话,活着不也挺有意思?

”他写:“自古谈情说爱,有一大半时间其实是在谈误解,谈仇恨和怨气……要想两相好合,别的不说,先是要换脑、换心……把两个人的脑子搅在一起,然后再装回去,那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要么哪能有安生的一天!

”“佟奉全孤独伤感地走在街上,苦人啊……相似最苦……人生在世先是怕无情……英雄也难免为情而落泪,要么辛弃疾怎么会写,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呢!

人怕无情也怕有情,有情就有了惦记,那种惦记让人一天天的失魂落魄。

”故事里做的几桩局,几乎人人都败在贪和急上。

他还在剧里抛出一个问题,即“贫贱夫妻到底是不是百事哀?

”佟奉全和莫荷败在佟奉全太相信“贫贱夫妻百事哀”上,佟奉全和茹二奶奶却成在“贫贱”上,想来也算是回答了这个问题。

故事的最后,他说:“情这东西,只要真付出,就不会白费,倒不是求个回报……求个心换心吧,情之归属,或许不能尽如人意,天底下有情终成眷属的有,有情人未成眷属的也有,有情就好吧!

有坦荡的真情,已是十分可贵了,说句看开的话,您还求什么呢。

”剧里没有后现代的爱情观,爱情的点滴都融在人间的苦痛和烟火里。

不得不说,这部戏里的主要演员,演技都是十分了得的。

张国立演万事求全却又诸事不顺,小情小理纠缠,大是大非不辨的佟奉全,把这个男人的善良、谨慎、机巧、懦弱、无奈、坚强表现的恰到好处。

张铁林演的范五爷,一开始我是不太喜欢的,太夸张了。

但是最后,这位爷在心中立起来了。

从卖妹妹换吃食儿到义薄云天,这里是欲扬先抑了,也许人物本身是有一些矛盾和不合逻辑处的,但演绎出来,还是让人喜欢的。

邓婕演的茹二奶奶,在大宅门里生生憋了十几年,憋出些问题也在情理之中,邓婕把茹二奶奶的糊涂、放纵、跋扈、寂寞、伤痛表现得都很到位,茹二奶奶和王熙凤这个角色有一些相似,但总归是没有王熙凤的毒辣,邓婕把握的也很好。

据说苗圃演这部戏时还是新人,表演却很纯熟,确实很难得。

王刚自不必说了,蓝一贵的自私、自负、世故、圆滑连同他的原则都验出来了。

不过要说整部戏里,演的最好的,估计还是得数张少华老师演的冯妈。

老太太吃过苦,大宅门里跟着茹二奶奶,忠心耿耿,但也绝不是见识短浅。

茹二奶奶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心里有数,不忤逆主子,而是想方设法地护着她,不离不弃。

看到片子的最后,冯妈已经瞎了,养活着佟奉全和二奶奶的孩子,挎个篮子,佝偻着背,忍不住泪流。

这部片子,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是是非非仅限于琉璃厂内部;第二部分则到共和国成立前;第三部分就是共和国成立之后了。

第一部分大概是最好的,节奏不疾不徐,调定的很好。

第二部分随着情节的推进,几条线索交织在一起,难免有一些乱,节奏也有些快了,高潮太密集,很仓促;第三部分,虽然在情节上是必要的,但是和整部片子的氛围格格不入,处理地有些潦草。

一部经典的片子,恐怕是导演和编剧都能充分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又能给观众留白的。

而表达的方式,常常是通过塑造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有可能以此代表现实中的一类人,也有可能是塑造一个理想型。

我不敢说这部片子是否经典,但佟奉全、茹二奶奶、蓝一贵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确实是有的。

而范五爷和冯妈,恐怕编剧是将其视为理想型来塑造的。

一个是活明白了的,另一个是在泡在生活中游刃有余的。

佟奉全这个人,什么都想求全,但常常连累身边的至亲,有一次和女神聊起来一个人,女神的评价是:他什么都想求全,但这不可能啊,最后居然是什么事儿都能被他办砸。

很多事情早就该控制事态发展,他却迟迟不动。

佟奉全与之相比,个人在决策上还是要胜一筹,所以说编剧宿命论的意味太强。

茹二奶奶这个人跋扈也好骄纵也罢,恐怕是和在贝子府里受的欺负以及这十来年没人心疼有很大关系,“找补”的愿望太强,就走了极端。

片头和片尾两首歌儿也很好。

《半等情郎》是邹静之写的词,一半叙事,一半描绘这一半儿对一半儿,不好不坏的人生。

徐沛东先生作曲并演唱。

北京老爷们儿的沧桑感和这首歌的韵味儿经过他独特的嗓音和对字句的拿捏后呼之欲出。

加上河北的大鼓,却是好歌儿。

第一遍看,对北京还没有什么概念,因此对这首歌儿注意也有限。

倒是《五月槐花香》在脑海留存许久,好像歌词和旋律都洒满了那时窗外的阳光。

想来邹先生写这个本子时,是一边儿把自己放在这世事里,好好的呛了一呛,又将自己打捞出来,冷眼旁观,也算得“半边热火半边凉”了。

半夜点起半炉香,半轮明月照半房。

半掩纱窗,半等情郎。

半幅红绫半新妆,半明半暗灯半亮。

半是阴沉半天光,半是热火半边凉。

半是蜜糖半是伤,半夜如同半生长。

半掩纱窗,半等情郎。

半片乌云半遮月,半夜如同半生长。

 7 ) 佟奉全的悲剧命中注定

五月槐花香是个好片子,早些年的琉璃厂传奇让童年的我对琉璃厂,古玩这行当有很大的兴趣,那时候实在是不记事,剧情忘得一干二净了这个片子不论是选角,布景,对白,情节都很经典,几个关键人物在剧中都立得住,很值得咂摸1,范五爷,满清遗老遗少那德性演的那叫一个地道,真是应了剧中的话,驴倒架不倒。

2,莫荷,苗圃成名作,小 丫头性格鲜明,刚强硬气,这也注定不能和佟奉全终成眷属。

3,索巴和王财,好,没什么说的4,茹二奶奶,说好听的,大户人家的寡妇,耍过钱,不稀罕钱,守了10多年寡,如狼似虎的年纪,做什么都不出格。

所作所为说难听的,就是个骚浪贱的败家娘们,耍钱包养小白脸可以,可是撒撒火你也找个像样的不是,和侄子斗智斗勇的时候真机智,怎么碰见个戏子就迷糊了,真是老房子着火,噼里啪啦不烧干净,那是灭不了的。

5,最后说说这个佟奉全先综合评价一下:窝囊废+升斗小民+没有原则唯利是图+老实人+爱结仇,这种人应该当个吃软饭的,或者伙计比较合适,当掌柜,顶门立户,得死。

这人做事优柔寡断,娶个柴禾妞都琢磨要攒够几十万大洋才成,把人睡了都对外不说清楚两人的关系。

唯利是图,到军阀府上作死,一个瓷器丢了掌柜。

后来走了狗屎运,得了四羊方尊,教授拿房子抵定金求转让,佟奉全说有难处,要卖了娶媳妇,还二奶奶的债,呵呵,教授难道拿不出十万?

不够你还一万的债,娶柴禾妞,支个铺面吗,佟奉全宁可当婊子立牌坊卖洋人当汉奸也不转给教授。

再一个,寡妇门前是非多,一老爷们儿住寡妇家,还有原则吗,哪里找不到一万大洋反而被一个寡妇栓住了?

这种窝囊废怎么配当男人。

看闯关东,朱开山是老英雄,做的事一桩桩,一件件,那叫顶天立地,三个儿子除了老大围着锅台转是个厨子,但也不窝囊,做生意不吃亏有头脑。

老二老三都是和朱开山一样的人物。

佟奉全这样的窝囊废,看多了想吐,张国立,我这一辈子,五月槐花香,演窝囊废真是一绝。

男人如此,天大悲哀!

 8 ) 展示一幅旧北京古玩业的风俗画卷

《五月槐花香》以民国为背景,讲述发生在北京琉璃厂古玩街上三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一生的恩恩怨怨,展示了老北京古玩业中的各色人等和故事,同时还穿插了有趣的文物知识。

《五月槐花香》虽然展示了民国末年至解放初的社会风貌,但与翻炒历史“旧货”的操作完全不同,它展示了一幅旧北京古玩业的风俗画卷,以及古玩商们形形色色的经营之道。

可以说这是一部讲人物、讲性情、有味道的现实主义作品。

 9 ) 《五月槐花香》:花开花落谁家去

若不是这部《五月槐花香》,真不敢恭维邹静之那“天下第一神编”的名头。

偶然间得知他是位诗人,并不仅仅是只写逗闷子戏的剧作家。

也许他一直想表明他诗人的身份,所以在这部戏里,他开始为自己的剧目注入诗意和悲情。

表情达意总需凭借,于是槐花意象自然而然地出现在戏里。

读过他为《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插曲写的歌词,“婆婆丁在墙外面静静地黄”,“像家里的日子一年又一年”。

由此猜想他是爱写花的。

浪漫从花开时的绚烂和花败时的落寞中油然而生。

而花开花败不由人,对花儿的吟咏又多了一份宿命的悲情。

而这次为什么是槐花?

槐花不是名贵之花,户家院里多有种植。

槐花的平民性还在于它可以食用,与其它品种的花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大相径庭。

故而槐花是平民自娱自乐的道具,是平民苦中作乐的生活的一部分,而“欲悲不能”是一种不可言说的莫大悲凉。

正如朱伟所说,槐花“寒气极重”,“夏夜因这槐香浸洇而变得悲伤”。

纵观全剧,槐花是意象,古玩是由头,民国是背景;情是核心,苦是滋味。

整个故事由古玩而起并围绕古玩展开(用古玩讲故事顺便普及古董知识,充盈了全剧的文化意味)。

若没有古玩,佟奉全不会结识范五爷,范五爷也不可能答应把莫荷许配给佟奉全;若没有古玩,佟奉全也不会认识茹二奶奶,陷入“债债相抱债债相欠”的漩涡。

古玩牵出一个个人物,人物出故事,故事再出人物,多条线索并行交汇,编织成一环扣一环的情节之网。

剧中几乎没有多余的情节和人物,笔笔生波澜,,每个人物都有其存在的深意,每一个情节都是后面故事的铺垫。

编剧过于强大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在作品可看性极强,雅俗共赏;坏在娴熟的编剧技巧变质为卖弄,“故事自以为是,细节往往就被忽略”。

剧中有颇多牵强附会、不合逻辑之处。

情节也冲淡了历史背景,战争在编剧需要的时候打响,不清楚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

精彩的剧本造成强编剧而弱导演之势,只见邹静之在台前尽情表演,张国立只能在一旁轻声附和。

作为导演张国立合格却不出色,尽管张国立、苗圃的表演可圈可点,拍摄技法和构图用光颇具匠心。

比如槐花意象的展示全赖导演,而导演在此一方面表现得较为无力,只于结尾处照应题目;再如剧本矛盾冲突太过密集,台词量太大,导演应做缓冲措施,使全剧有留白,有观众回味和想像的余地。

显然导演没有做到。

由此再说到邹静之,他用海量的台词,用蓝一贵、索巴这样的小丑让本剧雅俗交合、通俗易懂,使本剧更像一部戏剧而不像一首诗,而我更希望这部戏能再淡雅一些,再完美一些。

故事发生在民国。

新旧交替的年代,社会纷繁复杂,各色人等轮番登场。

有索巴这样的恶人,也有佟奉全这样的善人;有茹二奶奶这样在历史的阴影下追求新生活而不得的人,也有范五爷这样固守腐朽王朝无谓尊严的人。

主角是佟奉全。

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佟奉全。

佟奉全的悲剧既是时代悲剧,也是性格悲剧。

他的悲剧就在于在万恶的社会偏要做一个善人,身为草民偏要讲原则。

奉全奉全,凡事都想求个周全,总觉得对不起别人,其实最对不起的是他自己。

这便是善人的悲哀:往往归咎于自身,自怜自叹,却不能把眼光放开,看到这红尘中人人都在命运的捉弄下身不由己。

他岂不知乱世之中求生都难,想在情义上求得圆满怎会容易。

莫荷说他拘泥于小情小理,分不清大是大非。

所以他折腾了一辈子,情债依旧没有还清,还总丢了魂似的找人。

命运铸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佟奉全春风得意时也曾神采飞扬,后来坎坷的经历使其越发窝囊。

而最能体现命运与性格交互影响的是茹二奶奶。

多年的压抑注定了她挣脱束缚后的放纵,王府里形成的不健全的人格注定了她面对冷落时的消极。

她的沉沦虽说是咎由自取,但本质上还是在王府里种下的祸根。

就像佟奉全年老之际的顿悟,人生正如面前的一盘菜,酸甜苦辣,百味陈杂,而布菜的那双筷子又不知掌握在何人手中。

想到了这一层,我想他对于年轻时不想造假又不停造假的经历便释然了。

如果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的话,那么人至少可以控制自己的感情。

感情由心底生发,爱或恨,上天也无从干涉。

本剧表面上是写古玩,实质上是写人情,各种各样的人情,亲情、爱情、邻里情。

也正是情感把各色人物串联起来,绘出一幅民国风情画。

佟奉全欠了那么多债,说到底都是情债。

奉全和莫荷的感情最为缱绻也最令人感叹。

奉全和秋兰的感情全因机缘巧合,最终日久生情倒也成了生命中的一份温暖。

命运是苦的,感情开始也许有一点点甜,其后往往是尝不尽的悲苦。

这是一部从头苦到尾的戏,短暂的甜蜜不过是插曲。

而本剧最值得称道的,是用考究的光影含蓄地表达了人间的大悲大喜。

槐花开了,小院空了。

槐树下相聚的奉全和莫荷只能相看泪眼。

人生是荒谬而可悲的,等不到花开,止不住花败,被风吹散的花瓣又不知落到哪里去。

一年又一年的花开花落中,日子无情流逝,所幸还可以从感情中取暖。

无论是天作之合还是阴差阳错,“有情就好”。

命运无人知晓,而情感永不泯灭,就像邹静之在片尾曲中写的:花开花落谁家去,一片一片情意长。

2005-12-10

 10 ) 我永远的黑白台

家里老屋昏黄,爷爷总是搬个凳子,坐在那个小电视跟前,左拍右敲,好生扭着调出来个台。

看纪晓岚跟皇上演了个不是老戏也不是现代剧的电视。

我仰了炕上,就天天看老头子调电视的背影。

白炽灯又黑又黄,上面拉满了苍蝇屎。

躺一会闭上眼睛,眼皮底下全是小黄光。

有时候我东问西问,问你鬼子扛枪进村给你几颗糖,问你村头的烈士墓是谁的。

有时候爷孙俩就无声的互相陪伴。

可能我俩都是那个叫“爸爸妈妈”遗弃的人吧。

后来电视里的人开枪把自己打死了,还说了句这枪真有劲。

老头子也在我高考那年走了。

老屋的灯闪着也不亮了,我的世界已然阴了六年。

你出殡的时候我没哭,我一直以为是在你认不出我时淌光了。

那时候你给我拿瓜吃,跟我说你的孙子带着个小眼镜在街上窜。

我说我就是凡凡。

你呲着牙,说不会认不出我,用手比划着我小学的身高。

可是,忽然有一天你就开始经常出现在梦里。

忽然有一天眼泪就再也没有停下过。

忽然有一天,我就没了家。

《五月槐花香》短评

铁三角再续前缘,个人不感兴趣…

6分钟前
  • 小李探花
  • 较差

挺好的。但是佟奉权真的太,怎么说。最后去找茹秋兰,找到冯妈找到坟那里确实很感人。这剧拍的那种感觉很好,但是情节真的有点不太喜欢

9分钟前
  • 菠萝蜜也过敏吖
  • 还行

一般的,一个窝囊的好人。以前的剧有以前的特点。但不管哪个时代,为了增加戏剧性让主角没有任何立场的憋着不说,甚至兜圈子出来了偶像剧的套路,最后还弄个冤枉的曲折。这个毫无逻辑的点真是无聊,败笔。

11分钟前
  • crywhale
  • 还行

小学时候的南通电视台吧。看一个邓捷的帖子想起这部剧。才发现是铁三角的卡司。

16分钟前
  • 推荐

有点印象

20分钟前
  • lee
  • 还行

剧情硬伤太多,后面看不下去了。就说钱吧,让伙计卷走了一万多,我不知道民国哪儿这么多钱是不是就那么放心交给伙计的,但有了这件事以后得长个心眼吧,后面给茹家二太太卖了个大盘28000大洋,卖完了把钱带身上,硬是给抢了,你说是剧情需要可以设定在半路抢啊,到四羊尊这儿,到茹家门口了,说放这儿不合适,然后做个假的回来,居然把两个都这家了,走了十几天,也不想莫荷也不放她家了,,,,还有做个假尊到处给人说,,,唯恐别人不知道

23分钟前
  • 豆友203798945
  • 很差

剧本逻辑漏洞百出

24分钟前
  • 相逢何必曾相识
  • 很差

人这一辈子 都是命。

29分钟前
  • 推荐

前15集给5星,后15集只配1星。综合一下,就勉强给个三星吧

33分钟前
  • 江南
  • 还行

邹静之的本子,铁三角的架子,还是有趣的。

38分钟前
  • 秋天的黛西
  • 推荐

窝囊废的一生,还是闯关东看着提气,张国立演窝囊废那叫一绝!

42分钟前
  • 静听枫叶
  • 力荐

值得看

47分钟前
  • 吴佳禧
  • 力荐

记得最清楚的是茹夫人

48分钟前
  • 嵬名之名
  • 推荐

半夜如同半生长

53分钟前
  • 绵绵
  • 力荐

后半部啰哩啰嗦

55分钟前
  • 喜太狼
  • 还行

张铁林演的范五爷演的最好,虽是遗老做派但也硬气悲壮。唉看张国立两口子的戏多了,总是不喜欢他们两口子在戏中对台词讲大道理,可腻歪嫌啰嗦……

57分钟前
  • 乡间骑士
  • 推荐

看过,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59分钟前
  • 大小白白的幸福
  • 还行

自己导自己演,为什么把人物刻画的如此傻逼,因为自己导自己演,张应该同时代演员里演技最差的一个了,甭管什么戏就一个呆傻表情。

60分钟前
  • 梦里常开车
  • 还行

前少半不还凑合能看。后边简直是拼凑剧情,狗尾续貂。好好的题材拍成狗屎了

1小时前
  • kaol
  • 很差

张铁林演什么都是皇上范儿……

1小时前
  • 三宁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