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剧名所示,剧情围绕 “娱乐圈”,“女记者之死”,“后续” 这几个关键词展开。
娱乐记者刘知君和狗仔庄大海,因为同一目标,寻找林姵亭意外身亡的真相,而成为了“队友”。
随着调查工作的深入,他们发现林姵亭的死和深藏在娱乐圈内的性交易丑闻有关。
悬念从林姵亭坠楼当晚的毒品派对开始追溯,组局联络人Mina,在party现场萍水相逢的大明星高佑霖,大明星的经纪人姚于甄,Mina背后的主使人马姐,在这些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背后,碎片慢慢被拼凑,逐渐都交叉指向同一个人,电视台总裁梁辰汉。
从社会调查组转到娱乐组的刘知君,有着自己的做事原则。
她坚定“有多少证据写多少字”,不会为了流量去编造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
对于她而言,基于证据的实事求是是职业道德的操守。
看似坚不可摧的刘知君,其实也有着自己多年难以跨越的心结。
经历了婚姻失败的庄大海,为修补父女关系而努力着。
看似不太靠谱的性格,对刘知君颇有微词的初印象,但却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为了追查林姵亭的死而赴汤蹈火关于林姵亭人物的设定,根据制片人陈昱俐吐露,她身上那股追求正义的执着,同时映照了刘知君和庄大海。
正是因为刘知君和庄大海在林姵亭的身上领会、看到了部分自己的影子,使三人的连接变得紧密。
而后有了他们为追查林姵亭的死,而奋不顾身。
看似事业有成的姚于甄,心中自有自己的算盘。
在外地位高不可攀的她,在夫妻关系中却长期受到丈夫梁辰汉的暴力压制。
姚于甄的冷静、隐忍和智慧,给人一种在做一个大局的感觉。
因为有庄大海的加入,故事不完全是全体女性团结起来,抵抗男性霸权的的故事,虽然女性角色之间的互帮互助在情节上的推动不容小觑。
每一个角色都值得细细品味,期待第二季。
看完《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回想了《初步举证》,两个不同的故事、两种不同的表演形式,指向了相同的主题——女人被强奸后怎么办。
姵亭是普通女生做酒店招待又做了娱记,Tessa从利物浦工人阶级家庭进了剑桥做了刑辩律师,新环境新秩序,一切之于她们的来处是陌生的,想要立足不容易,所以姵亭铆足力气要写独家新闻,Tessa则开心于法庭的连胜记录。
当性侵发生后,姵亭给自己定下了揭发真相的使命,Tessa则开始怀疑自己的职业理想,法律的真相是坚不可摧的吗?
她们都选择站出来、伸张正义——不仅仅为了自己。
这就进入了metoo的议题。
Tessa做辩护律师时,原告/证人说“我站出来是为了其他女生不再受伤害”。
而后,Tessa走上了证人席,她想到了当初那场庭审,metoo的信念得以传递。
记者剧里一开始就有女生爆料,知君问姵亭,你有证据吗你就相信她?
当知君想要完成姵亭未完成的使命,危急时刻她没有放弃待宰羔羊般的女孩。
知君和她的上司有怀疑过自己的新闻理想吗?
新闻登出后,更多知情者主动发声,这是metoo精神。
讽刺的是,对性犯罪默许纵容的影视剧女大亨一面为了公关而鼓励受害女性站出来,一面受邀去市长夫人的私人宴会,system这一层有多大改变,要打个问号。
性是权力的表达,就像记者剧里说的,能进小包厢的只有有钱人(权力上位者)和女人(权力下位者)。
权力上位者不在乎“性同意”,因此家世显赫的男律师大胆地压住喝醉的女律师,男性权贵肆意迷奸女艺人。
当面对质问,男律师把这当成职场竞争的戏码,有钱人则反问对方要多少钱。
性侵者脱口而出:“女人最擅长的就是装受害者。
”这是父权的世界,女人对性没有自主权,被性侵后难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要以前途和生命为代价为自己讨一个说法,却大概率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初步举证》舞台上的计时从Day1到Day782,我在电影院的座位上无法动弹,只能用力呼吸,某种程度上,我觉得我的尊严也被践踏了。
我喜欢两部剧中平凡女性之间的惺惺相惜,法庭女警轻轻捏Tessa的手臂,知君对姵亭和其他女孩的保护,都是残酷世界中的温情碎片。
还有母女之间的情感,Tessa妈妈和姵亭妈妈的坚定,以及姵亭妈妈对知君的关心。
《初步举证》的剧本和表演太精彩,堪称伟大。
而记者剧将大量施暴镜头对准受害者,“受害者本身也有污点”和“英雄救美”的设置,我不喜欢。
或许环境限制了我们的表达,但表达胜过沉默,有些事情必须改变。
深夜街头,灯红酒绿。
人挤人的酒吧里,尽是暧昧的气息。
就在狂欢的夜晚即将来临时,街头突然有一不明物体从高处坠落。
是一位身着红色紧身裙的女性。
鲜血横流,当场死亡。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导演:梁秀红/吴旻炫编剧:陈昱俐/柯映安/林志涛/郭柏伸/梁秀红主演:林予晞/薛仕凌/王渝萱/李铭忠/柯淑勤首播:2025-02-08(中国台湾)集数:8
红衣死者的身份,是娱乐周刊的女记者林姵亭。
在成为记者之前,林姵亭也当过女公关,经常出入娱乐场所。
与此同时,警方在林姵亭的包里发现了毒品,在她的体内也查出了相关成分。
初步推断,林姵亭是因为吸毒过量导致神志不清,而失足坠楼。
作为带着林姵亭入行的“领路人”,调查记者出身的刘知君,并不愿意相信这一切。
而林姵亭的妈妈更是告诉刘知君,因为爸爸曾经染上毒瘾,欠下巨额债务,对此深恶痛绝的林姵亭是断不可能是碰毒品的。
她恳求刘知君,一定要想办法还女儿一个清白。
面对着漫天的报道和污蔑,她决定去寻找死亡背后的真相。
在林姵亭死之前,最后一通电话来自一位网红,米娜。
根据调查发现,米娜除了表面上的网红工作之外,还私下接局赚钱。
林姵亭很有可能就是收到米娜的邀请,去到了这个酒吧中。
而林姵亭生前还跟周刊负责摄影的同事透露过,自己很缺钱。
但林姵亭的妈妈却说,家中的欠债早已还清。
那到底林姵亭缺的是什么钱?
又是为什么要跟着米娜去这个局?
要解开这些谜团,那就要先找到米娜。
但米娜也并非等闲之辈,并没有那么好约出来。
为此,刘知君只好做了个局,让同事假扮外商,把米娜钓出来。
经过他们的一顿操作,米娜终于托出实情:当天是她邀约林姵亭入局,而且还有一段林姵亭与顶流男星相拥的视频。
刘知君随即公开了视频进行报道,顶流男星一夜沦为嫌疑人。
就在刘知君坐等检方解开真相时,突然接到了一通求救电话——“林姵亭的死根本不是意外!
”
是米娜打来的电话。
等到刘知君匆匆赶到现场,米娜已经成了一具死尸。
与此同时,摄影同事查出当天在现场追杀他们的车牌号,与电视台董事长有关。
这时刘知君突然意识到,林姵亭的死,势必牵扯到一桩隐秘的、肮脏的权钱交易。
而想要曝光这场大型丑闻,线索也全都藏在林姵亭身上。
剧集改编自同名小说,首播就冲上了收视第一的位置。
除了越挖越深的案情本身,其中描写的周刊狗仔与娱乐新闻现状,更是引发多加讨论。
大众对于“狗仔”、“娱记”的厌恶,可谓积怨深久。
暗中偷拍明星家事,为博眼球而不惜夸大陈词,是老鼠屎,更是搅屎棍。
但如果没有狗仔的存在,眼前的娱乐圈就只有欣欣向荣这一面吗?
在剧集一开始,刘知君全力追踪一起顶流女星婚变新闻。
飙车、偷拍、查车牌……所有卑劣的下三滥手法,该用的全都用上了。
好不容易拍到了女星与与昔日“情人”密会的照片,似乎证实了传闻中的婚变事实。
在调查“情人”身份时,刘知君才发现,原来女星并非传说中的抛家弃子,而是深陷于家暴的恐惧中。
而豪门丈夫却对此闭口不谈,联合舆论媒体炒作婚变,对女星进行攻击。
好不容易说服女星说出家暴真相,刘知君也承诺会保护女星,协同进行鉴伤。
报道还未见公,女星就反悔了。
因为经纪人的“善意”提醒,也让一桩所谓“家事”就此隐秘于圈内。
不仅家暴没有公之于众,甚至女星还站出来否认婚变,表示夫妻依旧恩爱。
到底哪一方才是道德的沦丧,哪一方才是事实的扭曲呢?
这样的困惑与思考,在剧中出现了很多次。
面对没有事实依据的新闻,刘知君即便知道不合理,也不会写出来。
对于猜测和推断,她教育林姵亭,没有证据的事情不能写。
而面对林姵亭是不是为了偷偷调查“放蛇”才丧命的说法,即便心中有疑惑,她也依然不会轻易下定义。
记者的职责,便是就事论事,报道真相。
但却有太多的人,为了头条与名利,无视这份职责本身的重量。
有收受贿赂而对性侵调查藏而不报的,有对着照片断章取义的,也有为了晋升而编造假新闻的……
在“娱乐至死”的当下,明星被称“戏子”,而报道娱乐新闻的娱乐记者们,也被踩在了食物链的最底端。
也就有了开篇林姵亭死了之后,公众单薄且冷漠的攻击。
我们总以“贵圈真乱”一言以蔽之,但乱的就仅仅是娱乐圈吗?
暗藏在娱乐圈混乱之下的生态,就如同剧集中所牵引出的一样,环环相扣。
顶流明星被指认参与毒趴之后,经纪公司紧急公关封锁所有消息,把谎话编撰成了真话。
董事长以“想红”、“当演员”作为诱饵,把初入演艺圈的女演员拉进深渊……
而在恢复的林姵亭云端记录里,留下了大量的未公开采访素材。
基本上都是网红、模特、演员们被邀请到聚会上被性侵、偷拍的口述记录。
其中的文字更是触目惊心——
那些尝试说出真话的,要么躲躲藏藏,要么自行决断,要么就是“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想要在贵圈活下去,唯有服从,或是成为同类人。
看似毛骨悚然的剧情,却也就正巧发生在现实的娱乐圈里。
像是之前引起热议的张紫妍案、胜利burinning sun案,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了报道真相,无数的记者被封杀与辞退,顶着压力调查并报道真相。
一个娱乐记者,到底可以改变什么?
抛开娱乐二字,他们依然还是记者,要做的依然是报道真相。
世界的认知并不应该只有非黑即白,对待娱乐圈与娱乐记者也同理。
我们始终要乐观地相信,阴暗之处会有一群坚守道义的人,正在努力;而那些龌龊的、肮脏的黑暗,有一天也一定会被揭开真相。
文章首发公号:分派电影,每日推荐告别剧荒!
说到「记者」这个职业,它似乎“变味”了。
不论什么形式的采访,只要表明记者的身份,就不受人待见。
记者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低。
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专业精神,新闻记者未经核实发布假消息,娱乐记者更是为流量不择手段,为博眼球做标 题 党,他们断章取义、滥用职权。
因此,公众对从事记者行业的相关人员产生了质疑。
记者究竟是为了还原事情真相,还是只为抢到独家首发的第一资源?
不可否认,有道德败坏的无良记者,也有坚持良知并追求真相的记者。
一位娱乐女记者用她的死,揭露了娱乐圈不为人知的xing丑闻——《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Tabloid
娱乐圈表面光鲜亮丽,背地里又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
知名女星被潜规则,顶流男星K 药、找小 姐。
明明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实力竞争得来的荣誉,却总是有小道消息造谣。
不过,人们也知道它「脏透了」。
(《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截影)有“圈内人”曾透露过,在这个娱乐圈里,每个人都有一个价码。
不管是金钱、权力、欲望,只要你愿意交换,就可以得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
你愿意付出多少代价?
01女星婚变,新男友知名女星吴凯莉深陷婚变丑闻。
甚至还有知情人士爆料吴凯莉出 轨、抛夫弃子。
外界所有消息都不利于吴凯莉。
周刊娱乐新人女记者林姵亭(王渝萱 饰)和她的领导刘知君(林予晞 饰)正在调查此事。
(《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截影)为抢独家新闻,刘知君找了她的线人,只要吴凯莉现身机场,她就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刘知君带着林姵亭跟踪上吴凯莉的车子,想不到真的被她们偷拍到了。
(《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截影)吴凯莉从机场出来后就与一男子在幽会。
(《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截影)林姵亭还发现男人想要拉吴凯莉的袖子,却被她条件反射性地躲开了。
对此,林姵亭断定,吴凯莉遭遇了家暴。
她立刻有了新想法,如果爆料出吴凯莉被家暴一事,想必这一定是个大新闻!
(《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截影)刘知君却反驳了她的提议。
家暴这种事情,除非当事人自己讲出来,否则很难成立。
再说如果每个记者都是“看图说话”,那记者还有什么用?
最重要的,凡事都得讲证据。
她们首先要做的是联系上吴凯莉,带她去验伤。
(《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截影)与吴凯莉幽会的男子也被刘知君调查清楚了。
他是美容院的医生。
吴凯莉和他交往过很多年,现在也深爱着彼此。
刘知君假借看病之事找了他。
男人听完只觉得她们和那些为了要封口费的记者一个样。
(《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截影)好在吴凯莉被说动了。
她愿意配合记者做采访。
外界传言不实,她却不能为自己辩解,她的先生还买通稿抹黑她。
(《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截影)刘知君表示,她可以和吴凯莉的律师讨论出一整套帮她打赢官司的策略。
还保证吴凯莉会在舆论上成为胜利的那方。
毕竟,记者在网络舆论的引导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网友如何看待新闻事件,就看记者怎么去写。
02被质疑的“娱乐记者”这边,林姵亭正在为刘知君的策略庆祝,她们距离报道独家新闻就差临门一脚。
那边,吴凯莉又反悔了。
她亲自声明婚变消息不实,更绝口不提她疑似被家暴的传闻。
(《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截影)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吴凯莉的前经纪人姚姐突然假惺惺地找上她,劝她为女儿忍耐。
“难道你要让她在没有母亲的环境之下长大吗?
”“你不要让你们夫妻间的事情,变成别人茶余饭后的闲话。
”有影响力的明星父母离婚,孩子必然受外界舆论的影响。
(《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截影)更何况,前经纪人指出了是因为吴凯丽有新闻价值,才会有记者主动帮助她。
报道她的事件,对记者来说,利大于弊,给足了记者所想要的流量和热度。
值得担心的是,记者帮吴凯莉借助舆论的压力让其离婚后获取更大的利益,但谁又能保证记者就不会爆料她和医生幽会的这一猛料呢?
娱乐记者,又叫“狗仔”,他们哪有所谓的正义,都是为谋利益,为要封口费而已。
(《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截影)虽然很残忍,但娱乐记者在人们心中就是这样糟糕的形象。
为了流量和热度,故意制造假新闻和夸大事实。
03K药坠楼身亡尽管被误解,林姵亭心中惦记的却是吴凯莉的未来。
她被家暴是不争的事实,难道要眼睁睁看着事实被扭曲,看着吴凯莉被打死吗?
(《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截影)从事记者工作多年的刘知君,她并不这样认为。
做新闻不是做慈善,记者可怜别人,为了受害人去报道事实真相。
但等到身为记者的她们成为被告,谁又会可怜记者?
被家暴但不反抗、不争取,只是吴凯莉自己的选择罢了。
(《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截影)刘知君还强调,记者采访,不能只采访一方当事人。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记录的证据是有多少字写多少字,不要添油加醋。
(《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截影)当晚,林姵亭又接了一通电话。
她化好妆去夜店不久,竟坠楼身亡了。
警方介入调查后发现她身上藏有D品,入职周刊娱乐前还做过夜店女 公关。
林姵亭意外身亡一事导致周刊形象受挫,同事们也不再同情她。
(《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截影)刘知君的升职也受到了林姵亭事件的影响。
领导本打算在她们二人独家报道吴凯莉家暴事件后,给刘知君升职加薪。
谁曾想,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林姵亭的“丑闻”。
林姵亭母亲不相信女儿X毒,她恳求刘知君为女儿讨回公道,还原真相。
可是,刘知君秘密调查真相时又受到了许多阻拦和冷嘲热讽。
(《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截影)新闻是利器,还是她赎罪的工具?
同事们认为刘知君不是真的想替林姵亭伸冤,而是为了抹掉自己记者生涯中的污点。
她带的徒弟,绝不能是心怀不轨的夜 店 公 关 小 姐。
新闻真相的报道者又是否分高低贵贱?
一个娱乐记者,就不能改变什么吗?
(《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截影)故事发展到这里,不难看出接下来就是女主如何揭开徒弟之死的原因,除此之外她还意外揭露了娱乐圈不为人知的xing丑闻。
不过,娱乐圈权 色交易的丑闻还需要通过拍电视剧去揭露吗?
难道不是人尽皆知的吗……值得一提的是,女主有着记者的职业精神,她的冷静也到了冷漠的程度,这部剧还强调了一个观点——全媒体环境下,掌握舆论主导权,就是掌握下沉市场的制高点。
这种设定恰与当下网络生态形成互文:网友热衷追逐娱乐明星的八卦绯闻,正是舆情博弈中最具传播力的"瓜田"。
(《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截影)总之,这是一部以娱乐记者之死为切入点,用娱乐圈当背景板的悬疑剧,主题映射现实中的娱乐圈性 剥 削、媒 体 乱 象和后续剧情提到的司 法困境。
但目前来看所要展现的内容还不够深刻,剧情也比较空洞无趣,前期铺垫又多,希望不要像其他电视剧那样草草收尾。
图源于网络/ 图片腊月初八 / 作者
#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首先这部台剧是可以的。
正义和邪恶的矛盾冲突有了;男女角色比例分配比较均衡;算是群像戏,各类人物形象都在其中。
开头用了#绝望主妇 的开头桥段——死者向观众宣布了自己的死亡信息。
🎬简要情节:女记者林姵婷坠楼身亡,舆论一边倒称其因不检点导致身死。
只有她朋友同为记者的刘知君认为另有内情,坚持调查,最终起底黑幕,还死者清白。
🎬情节并非无懈可击,但总体OK。
演员吧,莫名不喜欢李铭忠,不造为啥,也可能他的每个角色正好都是我不喜欢的——btw他是范文芳的小叔子,跟他哥长得很像。
📚我认为原著更胜一筹。
『女』是作者想表达的中心思想,从标题就看得出来,不然何必非要强调女记者。
📚原著中基本只对多个女性角色进行描写,男性角色有,但着墨不多,主要起配角作用。
电视剧修改了部分情节,修改了部分人物背景,反正我更喜欢原著的设定。
📚电视剧中的刘知君仿佛是正义的化身,先是打救了混夜店的林姵亭让她成为记者,然后誓要为其鸣冤孤身犯险昭雪天下……原著中的刘知君其实是凡人一个,单亲家庭+被母亲抛弃虐待+尝尽贫寒艰辛+没有安全感,严格说性格是有缺陷的,即使知道自己已经遇到天底下最好的男人,但仍然不会珍惜不会爱不顾对方感受最终与之分手——对!
只有这种性格有缺陷的人,才能做出明知走进去就出不来的自杀式取证的事——这可比电视剧里的说服力强多了。
📚原著中的善恶其实没有电视剧中那么泾渭分明。
好听的是娱乐记者,不好听的就是狗🐶仔。
这份职业,良心太多善意太多正义感太多,是做不下去的,能做下来的人,大多数是没太多同情心的人。
原著里的每个人物,都不是那种脸上刻着『我即正义』的人,而是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人——良知尚存,只是良知是否苏醒取决于当下自身的生存状态——这才最接近真实吧……
因为林予晞去看了这部剧,昨天下午坐在图书馆看完了整部剧。
cc一如既往的旺盛、具有生命力、令人赞叹,但是故事情节可能不够深刻,在结尾部分甚至略显草率,总觉得不该是这样的结尾。
女主的人物刻画也不够丰满,说到刘知君曾经所谓的“职业污点”,有很好地被安置、对待吗?
经历了这些,她又是如何看待这个事件,对记者应处的角色又作何思考呢?
检察官前男友的作用在于?
看完整部剧,我的疑惑都未能得到解答。
到刘知君以身入局,亲自到R Hotel拍摄录像,全程都让人感到胆战心惊,难道知君是徒有一颗勇敢的心而毫无谋略吗?
她们的成功看起来是如此轻易、巧合,一切是那么的恰到好处水到渠成,让人不免想到如果不是有各种幸运因素的结合,刘知君将会是下一个林姵婷,在这场调查中,刘知君的角色似乎不那么重要了,她的作用显得黯淡。
总之,有太多太多刻画不到位的地方、逻辑未完成闭环、草率描画几笔的地方。
此外,这部剧有一处让我感到颇为不适,“市长夫人”,作为玫瑰妇女基金会的主席,带头争取性别平权,竟然被一而再,再而三地称呼为“市长夫人”,我连她的名字都没有记住,真是讽刺。
最后,我还是会支持林予晞的剧,希望她越来越好。
评分: 5.8 分,不及格。
也是我 2025 年开年第一部很失望的台剧。
第一集看完后我的期望是 7 分。
主要问题:主线混乱,演员演技不及格「演技像生锈的齿轮,卡在悬疑剧的精密零件里吱呀作响。
」这是我看完《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最直观的感受。
这部号称「台剧史上最大尺度」的作品,用娱乐圈性侵、权贵选妃、记者殉道等爆款元素堆砌出一座危楼,却在人物塑造和叙事逻辑上轰然坍塌。
林予晞饰演的女主刘知君,本该是揭开黑幕的利刃,却硬生生演成了AI机器人——她永远紧锁眉头、压低嗓音,连掀开酒店暗门时都像在念PPT台词。
当她冷眼旁观包厢内被性侵的女孩,只为「等待最佳拍摄时机」时,我甚至怀疑导演在拍《法治进行时》而非一部有血有肉的影视剧。
女二线:被权贵吞噬的叙事残渣更令人困惑的是反派老婆这条暗线。
作为掌控娱乐圈资本的大佬妻子,她的每次出场都像在玩「角色扮演游戏」:前一秒还在慈善晚宴上优雅举杯,下一秒突然化身暴戾打手威胁记者。
编剧试图用她来隐喻「女性共谋者的堕落」,却连基本动机都懒得交代。
当她举着红酒瓶砸向女主时,我甚至期待能听到一句「代表月亮消灭你」——毕竟这条支线的荒诞程度,早已超越悬疑剧应有的逻辑底线。
最后她的公开声明,缺乏动机,莫名其妙。
主线:一场失控的拼图游戏从女记者坠楼到权贵性侵链,本该环环相扣的线索,却被剪辑成支离破碎的短视频合集。
第三集花20分钟追踪网红Mina的直播动态,只为得到一张模糊的包厢照片;第五集女主乔装潜入淫窟,竟靠「临时背出台词」就骗过专业保镖——这些「神操作」让悬疑感沦为儿戏。
当最终Boss梁辰汉被揭露时,他的犯罪动机竟被草草归结为「失去初心」,这比八点档狗血剧的「为坏而坏」更令人窒息。
光鲜皮囊下的创作傲慢该剧最致命的问题,在于用「敢拍」掩饰叙事无能。
当镜头反复扫过会所里半裸的女体、放大受害者被凌辱的细节时,这种「剥削式拍摄」与其批判的娱乐圈黑幕形成微妙互文——都在消费女性的苦难。
而女主总能在千钧一发之际化险为夷的设定,更是暴露创作者的傲慢:他们既想塑造「孤胆女侠」,又不愿让角色真正沾染现实世界的污泥。
给出5.8分不是因为它不够「炸裂」,而是痛心主创把社会议题炖成一锅夹生饭。
当刘知君在结局迎着海风露出「胜利微笑」时,那个本该沉重的娱乐圈黑幕揭秘,已然沦为一场自嗨的行为艺术。
或许正如剧中那句被用烂的台词:「真相需要代价」——而这部剧付出的代价,就是让「现实主义」变成空洞的营销标签。
林予晞的脸真的太美了,看到评论说有点像英剧《普通人》的女主,真的好像😭原来我喜欢长这样的美女🥹但和薛仕凌饰演的大海相比,演技还稍逊一筹。
林给我一种“很努力在演”的感觉,而薛的形象更加浑然天成,“我就是大海、大海就是我”,毫无表演痕迹,这才是演员厉害的点(一搜才知道大海哥居然都四十多了!
IG上的写真还是特别帅)。
最后的反转好评,柯的姚姐角色当断则断毫不留情,并且能迅速判断出最有利的风向,尽管最后为高的失控流下了几滴眼泪,但也迅速擦掉了。
你有这样的特质,怎么都会成功的!
之前一直认为,只要人活着就有希望,自杀真的太令人心痛也太傻了。
但最后一集,林姵亭灵魂拷问“你真的以为这里不会有新闻流出去吗”,以身入局,用自己生命的代价,创造出了新闻。
这也是她对自己同伴的信任——她相信自己不会白白失去生命,一定会有人调查清楚。
高杀人的情节也出人意料,从自私懦弱到“勇敢”,这样的转变其实在剧中也有迹可循。
这部剧每个角色都有血有肉,情节紧凑,符合逻辑,镜头语言也非常好。
希望有第二部,希望看到予晞和仕凌再合作!
有多少证据就写多少字,这是我的原则。
高尔基曾经说过:没有太阳,花朵不会绽放;没有爱便没有幸福;没有妇女也就没有爱,没有母亲,既不会有诗人,也不会有英雄。
凡事要看远一点,想要成名,你就要学会等待。
每个人都有价码,不管梦想、身体、名誉,还有任何你想要的东西。
很多事情过了我这里,我就控制不了了。
记者就是记者,而记者要做的就是报道真相,尤其,……是那些见不得人的真相。
我们不因为害怕权势而选择沉默。
以前,我们都觉得可以改变这个世界,哪怕是一点点也好。
但结案是一时的,被掩盖的真相,现在没有结果,就代表还有翻案的机会。
我们都是公众人物,对社会有一定的责任,所以我选择了容忍。
这两天的新闻报道让我知道,良辰汉不仅是一个对婚姻不忠诚的丈夫,更是一个道德败坏、无视法律的性侵犯。
女人,最擅长的就是装受害者,你们姚姐今天演了一出好戏。
娱乐新闻表面上光鲜亮丽,但是真实的情况,比我们笔下残忍了一百倍。
我只是比大家最早认识了这个情况,所以,我选了一个比较适合我的位置而已。
三月是女性之月,这个月雨水温润,气温回升,花草生长,枝头开始热闹并绚烂起来。
女性就是如此,那么美丽、亲切,有生命力。
刚看完一部名字很长的台湾电视剧——《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
题目中特意将这个“女”字呈现出来,看完后,我思考了很久,这到底是在说女性的力量,还是单单在说这个女性个人的力量?
我倾向于后者,我觉得这个女记者是一颗种子,由她激发出了一群人的勇敢抗争,这群人里有男人,也有女人。
我们这个时代不那么美好,它泯灭很多原本顽强的灵魂,所以那一颗种子特别重要,也特别不容易。
这个记者是一个很年轻的女性,初入职场,充满热爱。
由于是莱鸟,她会犯错,可她愈挫愈勇,常常带着奶茶拜访前辈同事,处处求教。
当做好一件事后,她会开心地跳起来,发自内心的自豪与兴奋就像一个小太阳。
看到她,我会不由自主地感叹,这才是青春的力量,不知疲累,勇往直前。
(最近的职场上很少看到这样的年轻人了,大多都苦哈哈或者怕兮兮。
这才是令人羡慕的年轻的光芒!
)这个女孩坠楼而亡,死于夜店旁,死时衣着性感,死前服用过毒品。
于是,对于女性的黄谣接踵而至,人人唾弃她。
她生前明明是一个很努力的记者,死后却成了不洁身自好的荡妇。
还好,她这颗种子让其他的花朵发芽,要不然,她的奋不顾身就会成为一场虚空,但也许,她一直坚信,她的死亡一定能够撬动那些同她一样的勇敢灵魂,毕竟她一直都是个聪明又勇于相信的女孩。
l 她唤醒迷茫的人。
同一个公司的前辈记者正走在人生的岔路口上。
曾经,她也是一个像她一样的记者,认真努力,一住无前。
为了寻求一个真相,她不怕辛苦,也不怕报复。
直到有一次,那个爆料给她的当事人遭到迫害而死亡,她被死者家属劈头盖脸地指责。
她突然犹豫了。
为什么不走一条更易走的路呢?
她从社会新闻组转到娱乐新闻组。
追追明星,报报八卦多轻松,抓到大明星的丑面也可以升职。
那些所谓的“社会责任感”不仅会让人疲倦,也会让人心痛。
在职场里摸爬滚打得久了的人,有没有共感?
很多时候,周遭的一切,正在一寸一寸浇灭你心中的火。
我们斗不过的,只能自保。
可这次,面对这个一路跟着自己跑新闻的“菜鸟”之死,她无法袖手旁观,别人不了解,她还不了解吗?
这个女孩一定是为了查明某一个真相而失去生命,而这次,她要完成她未竟的目标。
一个因死亡而犹豫挣扎的灵魂再次因死亡而坚定了起来。
l 她唤起失败的人。
有一群人整天跟踪明星,让其不厌其烦,他们妄图不道德地窥探明星的隐私来获取报酬。
这种人被称为“狗仔”,名字里面全是蔑视。
他是一个“狗仔”,每天的工作内容没什么意义。
妻子看不起他,和他离了婚。
他每天待在车上盯人,车上乱七八糟,就和他的生活一样,没有未来。
他很少有时间陪女儿,女儿也觉得他很糟糕。
这样工作家庭双失意的人,就接近我们所说的loser吧。
够失败的,活得平凡到渺小。
可是,他也不认为死去的女孩是个荡妇,因为她经常很虚心地向他讨教追新闻的技术,将他当成厉害的老师,并不会看不起他们狗仔。
为了给她讨一个公道,他作卧底向证人套料,他和恶势力以命相搏。
其实他也可以是一个很有勇气的人,也可以做很有正义感的事。
l 她唤回沉郁的人。
顶流明星正在迎接事业上的挑战,在人前,他努力争取一个电影主演的角色,遂愿后,满心欢喜地准备接受再以飞升。
可人后,他非常忧伤与消沉,他被爱人之死苦苦折磨,经常通过酗酒与毒品来麻痹自己。
往日的二人那般美好,共同向着演员的梦想奔跑。
他用吉他轻轻弹着自己写的歌,他的爱人就是他的缪斯,可有一天,缪斯患病逃离,改做普通的服务员工作,在人前情绪失控,最后自杀。
他仿佛隐隐知道原因,可他又不敢去追寻。
他怕真相是他无法承受的,他怕自己会被真相拖累,可是他又放不开这个真相。
他真的,好难过呀。
直到,这个女记者的死。
她和他的爱人实在太相像了,她们的死也许拥在重叠的真相。
那么,他应该勇敢一回,因为他与真相其实很近。
l 她拯救很多受到伤害的人。
事件的真相很惨烈,女性在很多时候被物化,被迫害,被折磨,被威胁。
而她们只得默默吞下这份痛苦,因为人言可畏,因为不堪回首。
是她的奋不顾身,让越来越多收到侵犯的女性敢于站出来,直指恶魔。
因为她是春风呀,吹过荒芜的冬夜。
这个娱乐女记者是我近期看到的最勇敢的灵魂,她,太令人震撼。
为了哪怕一点点的可能性,她都敢于付出生命作为代价。
她明明可以走一条更好走的路:她又不是受害者,她的朋友是受害者,可朋友已死,朋友的家人、爱人都没有为真相拼命,她凭什么?
她有大好的前途:做好娱乐新闻,还清父亲的债,好好孝顺妈妈她美丽又年轻,聪明又努力。
她完全可以热爱她的工作,再好好谈个恋爱。
可是,她就是那么有勇气。
我一只直敬奉哈柏李的那句话,他说,真正的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知道会输,可却依然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到底。
你很少能赢,但有时也会。
那天,她坐上高楼阳台的栏杆,风从她的背面吹来,吹起她长长的头发。
她从容地望向她眼前的那个恶魔,坚定地说:“谁说没有一条新闻能从你这里传出去!
”话落即跃,她用生命为这个固若金汤的罪恶之堡撕开一道口,而她坚信,一定在人如她一般为受害的女性执著奔走,哪怕,是死。
电视剧的最后一集里有一个蒙太奇叠加镜头,“顶流明星”救起一个被害女性,抱起她逃跑;另一边,那个“狗仔”也抱起被打晕的女记者逃跑。
这就是“拯救”的传承。
不仅仅是男性拯救女性,而是一群人在拯牧另一群人。
希望,这不是一个童话故事。
类似的题材,我们拍出了《掌心》。
“你没有证据要怎么证明她被性侵?““会不会是她骗了你?”每一句话都好痛、想起那些为一些事情争吵的日子,想起没有被支持没有站在我这里的日子………
映射韩娱,但台娱港娱内娱估计都没差。正义女记者是乌托邦,坏事做绝的娱乐大亨继续逍遥法外才是现实!!!
3.5 节奏略慢 重复信息的闪回过多 镜头和叙事不够女本位 但女性角色的塑造都还算立体
细节幼稚了点,比如独闯虎穴全身而退
不觉得尺度有多大,剧情有点拖。
看得时候忍不住想到大s那个家暴欠债造谣前夫,吸毒黄谣出轨威逼利诱,真是熟悉手段。剧中女记者死了,现实中体面人也去世了,代价之大。有钱有曝光的女明星尚且如此,普通女性该多无助
发现台剧的光线和人像处理都很真实
林予晞才是全剧最帅的一位…这部和华灯初上有点像但节奏快很多而且不墨迹,不管是剧里有意无意提及的女性主义ghg或者新闻是最后一层遮羞布,女孩们都在以决绝危险的方式贴近自己的良心,正义记者vs腐败政商,媒体是社会良心在这部剧里又被重申了一次。看曹光砚他爸演变态笑死我了,弹幕说曹爸快出去出去卖卤味笑死我了…故事的真相是那个一腔孤勇的女孩比我们想象的更勇敢:“你真的认为这里不会有任何一条新闻流出去吗”,理想主义者要经历过多少次以身入局的牺牲才能让真相重见天日。有了先出发的林记者才有后续前赴后继的知君和娱乐组的各位女性,在充满暴力的男人社会,女性之间才会因为同一处境而产生的道义上的惺惺相惜,可以真的为了彼此拼命。
林予晞演得不错
硬拗出来的曲折情节,四星多了,三星少了,7分正好。
好像港台电视剧基本都是这个套路
前面六集有点无聊,最后两集救回来。虽然题材老套,但也算表达出了girls help girls 的主题,女性角色都有自己明确的行事动机和能力,男性角色成为辅助。这点点赞
最后两集解决得太仓促,主角光环、伸张正义,后面的回忆有点太多了,像在凑时长。大陆能不能不要总是恋爱恋爱恋爱了,什么时候再来点这种剧。蛮想找到小说来看看。
剧情甚是薄弱,八集都嫌多,最后一集全员好人就有点恶。我懂girls help girls,但一个个都愿意为了好朋友、好同事牺牲生命,我就不李姐了。女主超像贾静雯,但演技还差10个刘心悠。六月好像老了又没老。
整体还是挺不错的,题材也值得鼓励。虽然感觉有一些逻辑bug,结局也有一点讨巧。但换个角度想,就算再挖深一点又能怎样呢,有些事或许还是会发生。这样简单粗暴大快人心的结局也不错。受害者们也能多一些慰藉。
主题是好的,但是某些故事情节实在有点儿戏… 在今天我们似乎已经忘记新闻记者的初衷,所以更要感谢林姵婷、刘知君这样的存在。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这个世界,但我们可以坚持不被这个世界改变。
其实故事真的也没有啥新意,天下乌鸦一般黑。不少人物也很程式化。剧中几个反派演技都很给力。但是最让我疑惑的是姚于甄跟高佑霖的关系,看起来是在太像私生子了。以及马姐这个人物相比姚和市长夫人这种复杂感显得有点粗暴的坏了。有下一季吗?有的话想看几个女人之间的博弈。
虽然开始不久就猜到了结尾 但女记者真的很勇敢
尺度不代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