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影片标题,你可能以为这是一部山寨《驯龙记》、借人家名气来赚一笔的无聊动画,实际上这只是国内一些译组的一厢情愿,电影内容跟前者一点关系都没,甚至没有龙的出现。
影片名字直译是《贾斯丁与英勇骑士》,讲述了一个贵族小伙子从小就向往声名在外的骑士爷爷,不想像爸爸那样做一个律师,最后离家出走,拜师学艺,立志要成为一个真正的骑士。
很明显这又是一个模板故事,类似的桥段看过太多次了,无非就是主角喜欢一个人,对方却不喜欢他,然后外面邂逅了真爱,反派也有一堆苦衷什么的。
那么除了故事之外,还有什么好看的呢?
个人觉得二号反派塑造得很不错,能力非常棒,个人风格强烈,就是被猪队友拖了后腿。
其次冒牌骑士的台词和动作也是蛮搞笑的,修道院训练桥段则是还算可以吧。
电影大概也没打算塑造一个真实的中世纪,所以各种现代的东西乱入,英雄旅馆卖快餐倒是用得不错,后来顺带还调侃了《碟中谍4》里的一个桥段,颇有喜感。
总体评分:3.2/5.0(老套的模板故事)娱乐指数:2.8/5.0(虽然有两大搞笑角色撑场,但整部看下来还是有点闷的,尤其是不少笑点已经见过的情况下)回味指数:0.5/5.0(实在没什么可以回忆的啊)票房表现:西班牙制作的这动画在画面方式其实还是不错的,成本2200万欧元,在2013年那个时候大概相当于2475万美元,不过不在米国本土上映的话,票房就不好统计了,维基百科显示为1941万美元,后面要靠DVD收回成本了吧
晚上跟妹子看电影,一进门就俩情侣坐后面,妹子还说哇哦包场……结果沉闷了90分钟……本片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高帅富叛逆少年离家出走练成骑士打败恶人抛弃白富美跟了酒吧女招待。
就这么点内容还使劲用力煽情幼稚了90分钟,我真不想多说什么了。
整个影片只有一个半两点,第一个是面包,第一个半是疯子魔法师。
如果你想有个完美的夜晚的话,最好别看这个。
另外问一句:律师和骑士之类的吐槽是不是在讽刺美国政治?
美国最近律师总统有点多,军人总统消声灭迹了。
由共青团中央影视中心、中舜影业有限公司及北京果然精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都市爱情电影《再爱一次好不好》即将在3月登陆大银幕,与广大观众见面。
《再爱一次好不好》是一部清新的爱情电影,以“爱的回归”为主题,用通俗诙谐的手法,描述了一对年轻人从相识到分离,数年后邂逅于故乡,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再爱》力求创新 资深主创团队打造纯爱精彩 影片《再爱一次好不好》的最大特点在于“创新”。
除了在剧情与拍摄手法上力求突破外,还大胆启用了实力与外表兼具的新人演员担当主演,并组建了一支屡获大奖的资深主创团队进行创作和拍摄,令这部影片的精彩程度有了质的飞跃,非常令人期待。
其中,出演男一号的贺刚以其主演的电视剧《梅艳芳菲》、《北京青年》等电视剧作品而被广大观众熟悉。
女一号刘冬曾饰演电影《80后》的女主角,并主演了中朝首部合拍电影《平壤之约》并担任2012朝鲜电影周形象大使。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在《中国好声音》第一季中有优秀表现的学员赵露更是首次触电出演影片的女二号。
几位青年演员此次在电影《再爱一次好不好》中均有可圈可点的精湛表现。
接轨国际电影市场 采用“制片人中心制”成亮点 该片的另一显著特点在于运营体制方面的创新:这部电影完全采用了“制片人中心制”,是电影创作运营方面的一次试水,更是一种主动跟国际电影市场接轨的尝试。
《再爱一次好不好》的制片人高杨因该片荣获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制片人奖”。
高杨表示,电影《再爱一次好不好》无论导演或是主演都是演艺新人,是中銮文化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立意为青年电影人创立的一个扶持项目,旨在为内地青年影人打开电影事业的窗口。
推出为拥有梦想的青年人打开一扇向梦想攀登的大门的文化界“开门运动”,才是影片从创作到完成的最终目的。
山东烟台成恋爱圣地 孙夜晓打造唯美爱情 《再爱一次好不好》全片在山东烟台取景拍摄,在拍摄期间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总编剧和艺术总监由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常委、民族外事侨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孙夜晓担当。
唯美的画面、出其不意的结局和妙趣横生的语言都令这部影片更具趣味性和观赏性。
相信在影院轻轻松松地观看《再爱一次好不好》,会为3月的初春增添一抹暖色,也会给您留下无尽的回味和思考。
大概几年前看过烂片,我真是无话可说。
主角就像堂吉柯德一样,疯疯癫癫的去冒险,但结果却获得了认可,并且到后面还蹦出一位法师,这位法师可能是有精神分裂症,一口气分裂一大堆人格,最后以摇滚的方式人格恢复。
最后主人公封为骑士,至此烂尾。
这片子烂的,不能再烂,所谓的龙不过是鳄鱼,我也无话可说
文/衡Isabella不是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衡·Isabella 小感悟3月28日即将上映的西班牙3D动画片《驯龙骑士》(又名《天平与剑》/《渣斯汀大任务》港/《贾斯汀出任务》台)在大陆的名字翻译上,讨了个巧,混淆视听的作用不浅。
整个儿看下来,连个龙鳞片都没见到,宣传海报上就大摇大摆的把“驯龙”二字张贴出来了。
或许宣传公司是为了打擦边球,想误导大家这部片子跟《驯龙高手》有关,但这种方式会让原本抱有很高期望的观众,走出电影院之后,带回失望。
影片主要讲述了贾斯汀梦想继承爷爷的事业,不顾学法律出身的父亲的反对,离家追寻成为真正骑士之路的故事。
人物塑造部分,是影片繁冗症结所在,人物众多不是坏事,但是盘根交错放在一起来刻画的时候,没有主次轻重的一锅端,会给人一种讲述和接受上的双重沉重感。
人物脉络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贾斯汀家族一脉、皇室一脉、骑士一脉、之中穿插了一个餐吧里的各色人物,最坑的是一个拿着一根硬到足以打死人的法棍的老头儿,开场出来一下,贾斯汀第二次返回餐吧将大块头保安打出餐吧时又出场一下,两次都是打酱油,捎带添点儿搞笑的氛围。
用来搞笑的因素,如果是主角本身反复或连续抖包袱,不是什么问题,但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酱油党角色,两次出现仅为了搞笑,免不了有故意放来占片长的嫌疑。
再比如说,曾经背弃王国的反面骑士在集结反攻军队时,劫狱的部分花费了大量笔墨,甚至不惜在一个小狱卒的身上苦挖细节。
而作为主角的贾斯汀在骑士学院受训的部分,细节却被安排的寥寥草草,没什么出彩的地方,几度看到差点睡着。
还有就是关于“驯龙”二字的问题,从头到尾,唯一带鳞片的一个生物是一条肥胖的鳄鱼,被老骑士加了一个会喷火的设备在背上,就是所谓的“龙”?
除了人物塑造上的轻重不分,还有少顷抄袭《指环王》情节的嫌疑,贾斯汀、魔法师、塔利娅三个人组成对抗叛国骑士小分队,与指环王中Frodo、咕噜、园丁组成的销毁魔戒小分队十分相似,魔法师精神分裂能带路,咕噜也是这种角色设定,贾斯汀负责打头阵对抗叛国骑士夺回家族荣耀象征的宝剑,跟临危授命负责销毁舅舅当年私藏的魔戒的Frodo相像,而塔利娅则成了与园丁一样的护法角色。
或许欧洲的文化决定了这些角色性格和任务的相似,但是像的太明显了是不是说明了制片组真是没什么创新可言了?
其实电影为了突出骑士精神的主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甚至于结尾部分的加官进爵桥段堪称经典片段,但是,在整个故事叙述的过程中,有些不必要的细节完全可以砍掉,对于重点的贾斯汀是谁,他想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做了之后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多加描述就好了,这条线上为了突出他而搭进来的角色,言简意赅交代清楚即可,在每条线上蹦出来的角色偏偏又自成一体,真能让人看的云里雾里,搞不清你到底要讲谁。
最后要说的是片尾处的亮点,女王晋封贾斯汀为爵士的时候,那份神圣把之前繁冗的毁片效果,拉回了一些好印象:骑士应当是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牺牲、诚实、公正的,他代表了欧洲中世纪的一个阶层,最低的贵族阶层,他们手持兵人,身披盔甲,为了正义和荣誉英勇而战,为了国家和弱幼而战。
骑士精神在二十世纪的欧洲逐渐演化成了绅士风度,成为了有涵养有素质的男士的人格准则,风靡全世界,骑士精神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男人的一种风度。
所以你看,名字翻译的就不聪明,讲故事又啰哩啰嗦,只要你简单的讲清楚骑士精神到底是什么,怎么体现,什么行为是骑士该有的,或许又是一番境况。
减法不可怕,怕在不会还使劲儿加。
2014.3.27 23:54——衡·Isabella【导演,给我来份儿减法】
文/梦里诗书敢问龙在何方?
请不要说我肤浅,亦或是没能领悟电影的真谛,因为《驯龙骑士》这个名字本就是中国发行方擅加的圈钱噱头。
《驯龙骑士》是《驯龙记2》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当你看完这部电影,你甚至不经会问,“龙呢?
”这部电影除了一只插着人工飞行器的鳄鱼外,别说龙,连个龙影都没有,当然剧情上这也是一部无关“龙”的电影,因为这本就不是这部电影的主旨,电影的英文译名为《Justin and the Knights of Valour》,港台的译名也为《渣斯汀大任务》或《贾斯汀出任务》,而在中国内地上映的这部片名为了营造一个宣传效果,巧妙且混淆视听的将这部电影与即将上映的《驯龙记2》相关联,以及鲜明宣传上主打的好莱坞团队,这样的做法使得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被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但其实这就是一部与《极地大冒险2》《火鸡总动员》等类似平庸过气的小公司动画,这种电影一般很早就在在国外上映且反响平平,经过巧妙的包装引入内地,把握住了国内观众一个对欧美电影的较高期待来营造噱头,但这样的电影往往使之收获的更多是失望。
就电影《驯龙骑士》的成片来看,这是一部有着不愧于好莱坞团队制作的动画,但同样作为一部罕见的西班牙动画,电影不论是故事还是内涵显然还处于只能满足幼龄儿童的观影需求上,电影以渴望成为骑士的贾斯汀的成长冒险为剧情框架,这样老套的故事整体剧情上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对于剧情“度”上的拿捏,显然西班牙人还做得不尽人如意,最典型的例证在于一个号称法师神棍的自嗨上,这种插科打诨角色的设定,用于使整个故事更具趣味性,但《驯龙骑士》中的这个角色显然并不成功,笑料毫无喜感可言,观众同样反映平平,这样的一个角色还占用了电影很大的一段时间,我只能说国人与西班牙人的喜点并不在一个平行线上,或者导演的喜点太低了,诸如此类,一个老套平庸的冒险故事,还没能讲好,这便是《驯龙骑士》,西班牙对动画的创作,技术达标,但质并不牢靠。
《驯龙骑士》中肯的特效,却难掩剧情平庸的缺陷,华丽的“龙”外衣,只是又一出中国发行方上演的圈钱之局,龙在何方?
质问的不仅仅只是电影本身,更是某些发行方过”火“宣传的底线。
首先,大多数人都容易搞混驯龙高手和驯龙骑士,因此这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被拿来和驯龙高手作比较。
这部电影从主体上,剧情上可以说大体还是延续驯龙高手的思路,一个羸弱的小男孩成长为拯救世界的大英雄。
不同点很多,比如,驯龙骑士压根就没有龙。。。
当看到那个机械飞龙,啊不,机械飞鱼出来的时候,几个小伙伴都惊呆了,简直是恶搞啊,连驾驶飞鱼在天空翱翔的片段几乎都和前者如出一辙。
剧情简直毫无新意,没有太多可以称赞的亮点,节奏拖沓,3D特效也不突出,不像驯龙高手那样剧情新颖,而且层层推进,就连笑料都不如,所以,出这样一部电影,真的注定会被喷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像我一样愚蠢,上了翻译的当,本来是要看驯龙高手,结果错把冯京当马凉,看完了才发现原来我看的是驯龙骑士!
这片名翻译得真够鸡贼,为了借驯龙高手的东风,不惜将八竿子打不着的电影也冠上驯龙的名字,人家原来的名字里可是没有驯龙什么事的,因为本来电影也和龙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啊,人家说的是皇家骑士好伐,这驯龙纯属为了造成误会而生搬硬套的——好吧,还成功了,就有我这种蠢货上当!
这部西班牙的电影显然是给小朋友看的,故事情节传统,人物派系清晰,最好小勇士战胜了大坏蛋,又找到真爱,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完成了屌丝逆袭——好吧,不是屌丝,是骑士世家来的。
要说电影也是中规中矩,虽然不惊艳,也不算难看,作为儿童片还是很合格的。
但如果不是因为有这个让人误会的名字,我这一把年纪的人该是不会来看的。
既然我在发现误会之前都没停下,还一直看完了,看完才发现上当,说明影片还是可以用来打发时间的。
就酱,得去补驯龙高手了。
首先想说《驯龙骑士》在翻译上混淆视听之嫌。
整个儿看下来,连个龙鳞片都没见到,宣传海报上就大摇大摆的把“驯龙”二字张贴出来了,从头到尾,唯一带鳞片的一个生物是一条肥胖的鳄鱼,被老骑士加了一个会喷火的设备在背上,就是所谓的“龙”?
这种打擦边球,不仅误导了大家,同时这种方式会让原本抱有很高期望的观众,走出电影院之后,带回失望。
影片主要讲述了贾斯汀梦想继承爷爷的事业,不顾学法律出身的父亲的反对,离家追寻成为真正骑士之路的故事。
人物塑造部分感觉很欠缺,片子也没什么亮点很平淡。
人物脉络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贾斯汀家族一脉、皇室一脉、骑士一脉、之中穿插了一个餐吧里的各色人物,贾斯汀第二次返回餐吧将大块头保安打出餐吧时又出场一下,两次都是打酱油,捎带添点儿搞笑的氛围。
用来搞笑的因素,如果是主角本身反复或连续抖包袱,不是什么问题,但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酱油党角色,两次出现仅为了搞笑,免不了有故意放来占片长的嫌疑。
还有让人费解的是,女主角怎么就那么莫名其妙喜欢贾斯丁了。
而作为主角的贾斯汀在骑士学院受训的部分,细节却被安排的寥寥草草,没什么出彩的地方,几度看到差点睡着。
总结下来,名字翻译的就不聪明,讲故事又啰哩啰嗦,可能是和比较年纪偏小的孩子观看。
真心不推荐这个片子,从头到尾没有太亮眼的部分。
甚至部分情节还能看出来其他影片的影子。
不推荐理由如下:第一,整个片子从头到尾也没有驯龙,勉强驯了个鳄鱼,还是个安装了人工假肢的鳄鱼;第二,角色设置太弱化,尤其是主线的老魔法师,老骑士,新的250魔法师,男主也是个二货,但是是有着还算勇敢的心的二货;第三,对手太SB,从来没强大就被干掉了;第四、我以为只有中国的动画片来BALA,BALA不停地教育人,原来西班牙的也走这种风格,大段大段的说教,让人看起来很无趣。
最后,结局太琼瑶了,各种HAPPY ENDING,搞毛啊。。。。。
好吧,如果不是中奖去看了片子,我想是不会自己去看这个片子的。
不懂评论说的什么“故事”“叙事”,好震惊,这种弥漫出荧幕的张力与情绪竟然无法被感知。无言的隐隐对抗的相互厌弃又牵挂的父女关系,女儿反复追问的未来,被甩在时间外的村子与放电影的游牧民族,揍人也被人揍的男人,那么想去的海边原来是为了撒下妈妈的骨灰,一夜的放纵与回归……草原上飙车带起沙尘的镜头太酷了,那瞬间觉得幸好我有来看
有点安哲,走出影院有一种死了很久然后复活的感觉
画面很美,车在树林里穿梭的那段很想录下来反复观看了
很难不睡着啊,这片子看着就觉得冷、不想说话。
#76th Cannes# 导演双周
很独特的公路片,辽阔国土之下,父女关系的疏远,让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显得如此逼仄;两人仿佛在轮流争夺车的使用权一般的生活,父亲以父亲之名,始终对女儿颐指气使;万花筒小夜灯、形形色色的过客的拍立得,发圈,使女儿无声的抗争。冲动的导火索是父亲在女儿丢在一边,毫无顾忌地向过客宣泄欲望,既自轻父亲的形象,也无父亲的担当。太多镜头与调度都令人不明觉厉,开头的横摇,女儿的突兀入场;稳定的拧焦;场内场外的声音空间……女儿对背影的执着,否认了人直面彼此的可能性
BJIFF 240425 党史馆
抱着镭射灯让整间车厢不那么空旷,打开投影机让整座小镇不那么单调。卡车司机游走在寂寞的公路和泄欲的黄碟里,后面骑摩托车追上来同样孤独的灵魂。我跟父亲同在车厢里却无话可说,父亲和我都发生艳遇却都不快乐。前面鱼疫绕路,我们像风车园里的扇片。把母亲的骨灰撒向大海,也把自己的寂寞留在北方。
太喜欢了。用致敬大师的迷影场景编织出颇具作者性的故事,“海”的意象在荧幕-话语-现实中交错,宝丽来相纸又让现实重回画框。在群山之间,在群星之间,唯一得到宽慰的是消逝的灵魂。谢谢世界上有电影谢谢电影界有俄罗斯人——
这个就很难评奔着看风景的心态选了这部不过中间确实是一度要睡着
BIFF14。感觉导演在安哲、塔可夫斯基和特吕弗里腌了七天七夜。虽然只呈现了一种凝滞的状态,但胜在动作完整情绪饱满,还是很好看的。
荒芜之地上失去母亲的青春期少女 面对的困境与成长 全片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困而美,俄罗斯经年无夏的悒郁冬季,长长的国境线和苍青色的山。好睡。
最喜欢被村民追车那段,我果然还是个只能看到表面运动的肤浅观众( ´◡‿ゝ◡`)9.25 不断想到姑娘给路边遇到的女人摄影,直到女人不耐烦的回身查看女孩才按下快门,她要的不是面孔而是情绪
#2024北京 亚洲首映3.5
充满能量,或许导演也在躁动。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BJIFF 2024#❌就算让我边看边睡我都不愿意……
3.5
比较闷一些,主要是人物的情感转变略显突兀,意识流类。运镜很美,环境契合了整片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