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片教育我们两个道理:一,快去减肥一个胖女人,生前被当做动物怪物关在笼子里随马戏团展览,被砸烂番茄和臭鸡蛋。
死后还阴魂不散地附身在小屋里,被小朋友恐惧骚扰,最终被炸弹炸的尸骨无存。
身为一个胖女人,我不禁唏嘘:胖人就这么大的罪孽么?
她有什么错受到这等对待。
二,保有童心嗜酒邪恶欺负小孩的小混混骨头被怪屋吃了,不相信小朋友的话的敷衍工作的警察叔叔被怪屋吃了。
看吧,不相信小朋友的话的大人是要受到报应的。
最后,骨头拿着他童年心爱的风筝离开了,不再管女伴是不是又交了新的男朋友;两个警察叔叔一蹦一跳地在万圣节玩trick or treat去要糖吃了。
可能此片是为了万圣节专门制作的,身为成年人的我都感觉作为动画片有些惊悚过头了,米国小朋友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挺强的。
出人意料的一部动画,由于脑中还残留着这部影片当年上映前的CM印象及电视台对这部戏的宣传,所以总是以为这其实是一部温馨的合家欢恶搞动画,于是当年也就没有去戏院看它。
而且Zemeckis近年已经一反常态地快成为烂片之王了,SONY动画也向来不够给力,因此在看这部戏之前完全没有抱什么期望。
没想到这种不抱期望的态度,反而令我发现到了这样的一部好戏。
这是一个几乎摒弃了大人的世界,因为恰好是万圣节,大人们都会出外享受自己的一日假期,社区中只剩下留守的小孩子们,于是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有大人来闹场和搭救(那对废柴男女一个被吃一个完全不相信孩子们的说话,黑白双煞也不过是虚有其表的无能警察),这时无论孩子是胡闹或是玩大营救大逃亡,也不会有什么人来破坏气氛。
于是虽然恐怖气氛做足,却仍然不会令孩子们失声尖叫,因为这是属于孩子们自己的世界,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恐惧。
在那个年纪如果你kissed a girl, then there is nothing you dare not to do可惜我们已经过了那个年纪,现在别说敢做任何事了,就是kiss a girl 没准也是要“三思而后行”呢到底是我们更成熟稳重了,还是失去了冒险的勇气?
只有一点可以确定,我们已经不是年轻时候的我们了……
这片子的动画人物做得不是很好,但配音还行.片子要看到后面才看出味道来,还能觉得是部不错的片子.
这真是拍给孩子们看的吗??
倒像是借着童真的外壳,讲述成人式的恐怖。
不禁让我想起了同样另类的《僵尸新娘》唉还是把它当做一部有着典型动画式温情结局的家庭恐怖片来看吧。
至少画面特技效果还是很棒的。
这部电影其实不属于恐怖类,也不属于搞怪类。
故事中的人物设计形象大胆,而这部电影在几丝害怕中更添加了几分奇幻和搞怪。
我看完后有一种非常开心的感觉,因为我觉得故事中的种种情节都是那么的可爱。
总体来说很好!!!
整个电影讲述的也算是比较黑暗的故事。
在一座小镇里,一所房子总是散发着生人勿近的危险气息,里面住了一个怪老头静静守护着这所房子。
任何人靠近都会被他拿着工具发狂似地赶走。
嘴里还会不停吼道:“不要靠近我的房子!
你想死吗!
滚开!
”传闻这个怪老头之前有个老婆,怪老头把他老婆养胖之后。
吃掉了。
孩子也有个人英雄情结,大人们通通派不上用场,一切还要我们搞定。
如果你也想要成为英雄,先从看完本片不尿炕开始。
动画恐怖片,以前还真没看过,虽然喜剧的成分也不少,但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动画,无论是题材还是色调都要dark的多。
先向希区柯克致敬,后向史蒂芬·金致敬,然后用一张张恐怖的脸庞宣告胆子小的留下你的tricycle,然后马上消失。
Nebbercracker的美丽爱情。
爱情美丽在无私的付出,既要保护爱人不受别人伤害,又要保护别人不受爱人伤害。
甘之如饴的做了45年夹缝中的人,非爱的真切难以维系。
一个怪老头却比谁都懂得爱情。
爱不是占有而是付出,从一见钟情共同生活,Constance长期被囚禁和欺压而形成的性格问题丝毫没有成为爱情变质的因素,而在意外发生后面对一个怪物还能长相厮守。
显然喜欢伤害别人的怪兽屋是恶的,但爱情无关善恶,明知是恶,而不离不弃,又不同流合污,既能与爱人长相厮守,又能时刻为别人着想,其爱情与人格一样可敬可佩。
片子的主线就是《后窗》卡通版,但延续了好莱坞卡通片一贯的水准,还算不错,再加上还有些许的爱情因素,虽然走恐怖路线,但还是有些温馨的成分,值得一看。
万圣节,南瓜灯,女巫,黑猫,以及怪兽在8年前的自己看来,是多么的神奇哦看了这片子后,感觉有点不适合12岁以下的孩子来看毕竟是带点恐怖色彩,对于怕黑的孩子来说
美国人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
和僵尸新娘差不多好咯,哈哈哈。
非常生活化的动画片。
青春期的孩子,向往长大却难舍孩童的乐趣。
当尘埃落定,管他成人孩童,每个人都在展示自己的童心。
【BJIFF】第四场,坚决下周来北京要提前保证充足睡眠。这部真的很喜欢,好喜欢结尾的音乐(有人能告诉我是什么吗?)。静态的诗歌。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北影节 保利天安门风光不算优美,女主不算惊艳,节奏不算紧张很舒缓的一部行走电影,表意引而不发,再拍出两个小时也很容易。
荒芜之地上失去母亲的青春期少女 面对的困境与成长 全片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BJIFF2024 auratic; 并存着近景眩晕(细部、微粒)与远景眩晕(气氛、涌动)
MSPIFF 43 | 裸男正面镜头好评
2024BIFF,6分,下班赶过去,困兮兮的路上在出租车上睡觉。在那一块迷路了不知道怎么走,好在群友及时指导我,男朋友又因为poopoo迟到了。片子就是剪成一个三分钟视频就能大致看完那种,一种风格而已,俄罗斯式美感,宏大粗粝壮阔。回到家都累死了。女主角长得好像[怪奇物语]的小11。
14thBJIFF丨十分克制的叙事,十分不克制的视听。在寒冷的北地寻找一片海,风车巨大的风叶挡住太阳吞噬阳光,萧瑟与肃杀的环境中默然的人物,孤独的个体离群索居,缓慢的移动长镜骤变为疾速的林间掠影,转折由此诞生。露天放映的巡回影院不失为一种元电影的小小嵌入。俄罗斯电影真是自成一派。
尽管经常跑电影节 但也觉得本片… 挺没意思的。两星给风景和故作深沉的长镜头。
北影又踩雷的一部。现在很多导演动不动学史上名导慢镜头空镜头长镜头固定镜头,但内核有吗?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懂取舍吗?在你还没拥有优秀的叙事能力和强大的节奏把控之前,麻烦不要玩大师的风格表象和皮毛。保利地下室观影,哎电影沉闷乏味剧中人全程哭丧脸,空气又是稀薄不流通,昏昏欲睡昏昏欲睡昏昏欲睡,很不愉快的一晚!
BIFF14。感觉导演在安哲、塔可夫斯基和特吕弗里腌了七天七夜。虽然只呈现了一种凝滞的状态,但胜在动作完整情绪饱满,还是很好看的。
#北影节2#保利天安门中间的座位都有按摩垫哟,我以后tmd遇一次投诉一次哟,你们电影市场什么时候能管管事😊此外这电影的配乐真的很盯,前面盯得我困死,颈椎难受死,我以后一定会让每个强制按摩垫影院和我一起难受
#北影节 每个人都像蓄势待发的火山,又像露出水面百分之一的冰山,冷峻的侧颜配上隽永的留白,打开车门的时候都会北边的寒冷。配乐也很喜欢,加上风景真的会打动我。可以理解所有人,理解一些细微的情感变化,但没有带入和共情,所以扣一星。其他感受1.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大屏幕,这种艺术品2.我真的晕由远推进的镜头,摇晃、追随、固定机位都没问题,一看推进镜头就头晕……
胶片颜色好好看,女生好好看,到最后一幕猛地想起开头那句“这里的水不干净”…啊…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话少,喜欢。
画面很美,车在树林里穿梭的那段很想录下来反复观看了
这个就很难评奔着看风景的心态选了这部不过中间确实是一度要睡着
沿着老塔的脚步走来,往凯鲁亚克的方向走去。
BJIFF 荒芜贫瘠的土地上依然跳动的心脏和暗流涌动的情绪 阳光雨雪 绿林海洋 只要活着就会感受就会爱恨 //很喜欢镜头语言 很美很梦核感
灰色的天空,沉默的父女,没有笑容的人们,真实的生活
偶尔停车,卖几张碟,加一次油,争吵又和好。没有目的地,只有不断延展的公路和一种笨拙的相依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