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第三个人

第三个人,Unfinished Girl

主演:高圆圆,徐峥,陶虹,鄢钷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7

《第三个人》剧照

第三个人 剧照 NO.1第三个人 剧照 NO.2第三个人 剧照 NO.3第三个人 剧照 NO.4第三个人 剧照 NO.5第三个人 剧照 NO.6第三个人 剧照 NO.13第三个人 剧照 NO.14第三个人 剧照 NO.15第三个人 剧照 NO.16第三个人 剧照 NO.17第三个人 剧照 NO.18第三个人 剧照 NO.19第三个人 剧照 NO.20

《第三个人》剧情介绍

第三个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肖风(陶虹饰)与妹妹肖可(高园园饰)小时候父母被残忍杀害,相依为命地长大。肖风嫁给了保险评估员何伟(徐峥饰)——一个干净斯文认真努力的好男人,一家人平静地生活着。只有患了脑瘤的肖可被病魔折磨得对感觉不到人生任何乐趣,但是自从她认识了颓废的男人并发现了当年父母血案的新线索,她的人生目标就成为找出杀害父母的真凶。何伟成为了最大的嫌疑人。她把何伟绑起来,一字一句粉碎了何伟的谎言,而何伟爆发中强奸了肖可。这是一个起手无悔的棋局,所有人都是悲剧的棋子。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原力篮球魂芝加哥警署第十二季7级公务员抒情男高音开拓者一生倾情童年太太是魔法少女日本派雨过天晴的我们保镖脚斗士大明医圣李时珍一种谋杀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东京七姐妹:我们化作青空重回地狱药笑24小时黑暗深渊弹无虚发超级甜甜圈第一季处刑少女的生存之道我爱灰太狼好雨知时节这个大叔有点酷民国少年侦探社神偷奶爸3黄蜂第二季危机边缘第三季戏剧世界

《第三个人》长篇影评

 1 ) 分析剧情结局和第三人到底是谁?强力推荐

1,关于第三个人的一些想法个人认为林木完全是小可臆造出来的人物,也就是第三人,而且可以说是何伟的映射,肖可喜欢她姐夫何伟。。

第一:小可在姐夫修完书架,问为什么关心她。

小可认为姐夫也喜欢自己,随后自己臆造出来一个男朋友,也就是第三人。

晚上小可和林木的谈话说自己寂寞,也就是自己心里想和姐夫不绕弯子,对姐夫表白。。

第二,小可绑架姐夫的时候,问你不知道我想干什么,这时画面突然切到和林木对话,也是林木问你要干什么。

她精神分裂,以为姐夫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第三,小可问林木有没有杀她父母,突然画面又切到了逼问姐夫。

而且问题很谐接第四,在电影57分时,画面又切到和林木的对话,问林木有没有杀我父母,这显然应该问的是姐夫的话。

然后说了一句对不起,抱住林木,说明小可内心动摇了,开始相信姐夫的话了。

第五,审问期间姐夫一直问陌生人是谁,而肖可却不说是林木,按正常人的理论,肯定会提出林木是他小学同学说的,这样子就可以一下子揭穿姐夫,但是肖可一直没有说。

2,姐夫确实是凶手第一,在1小时15分姐夫说把东西都送人了除了手表和相框,所以相框不可能出现在林木家里,这里也印证了林木是虚构的,小可是从姐夫家里发现相框的。

第二,车门打不开完全是姐夫心灵的折射,他自己无法从内心走出来,只有肖可可以帮助他出心灵走出来,到最后说出一切真相,他才可以自己打开车门。

第三,在1小时02分时,姐夫说不希望她把这一切搞乱,说明他不希望肖可告诉她姐姐真相,在1小时21分姐夫又说你把一切都毁了,把他和她姐姐的平静打破了。。

3,电影中的几个漏洞第一,在31分钟时姐夫改的保单是自己的保单,上面写的出生年月是67年5月1日,他说自己杀人是在13岁,而那时候是80年,文化大革命早就结束了。

可以推断那时候不应该是姐夫杀的人。

(这应该是导演的漏洞)第二,在1小时13分时,他的车开到一个并不是停车的地点停车,可以看出车明显要撞到墙了,说明他其实想自杀。

后来演的是车停在的中间,拐角处。

(这是第二个漏洞)4,电影思路整理个人觉得,林木就是肖可臆造的姐夫,林木的割手腕自杀心理反映的是姐夫有自杀倾向(理由他给自己买了七年的保单,他以前就买好了而且一直在交钱,最后改成小女孩了)最后电影讲的是林木开车撞死姐夫,个人认为是姐夫开车撞车自杀了(理由就是上面说的他开车在快撞时却急刹车了,自杀倾向)以上都是个人分析,最后希望大家交流一下意见。。

请批评指正。

 2 ) 有点触动

徐峥的那段看牙经历,被转化的那一刻,挺打动人的。

罪犯扭曲的思想,被转化是可能的。

之前一直以为高圆圆是臆想出来的,觉得借姐夫杀了人,毕竟在徐峥亲口承认之前,他表现的很善良,帮助有肿瘤的女孩,帮助高圆圆,关系妻子,安慰妻子,完全一个暖男的形象。

没想到他真杀了高圆圆的父母。

难以想象那么极端的一个疯子居然也能被感化。

最后高圆圆没有追究徐峥,也是给他一个机会,否则徐峥没了奔头,大概思想再度扭曲吧,只有过得好,被人关心的人才会觉得世界是美好的,不需要被改变。

但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一个杀人犯必须是要受到惩罚的,徐峥最后被撞死挺好,姐姐会以为只是出了车祸。

林这个人,过得太痛苦,相比之下,徐峥过得很好,有爱自己的妻子,有着一份工作,但林失业,离婚,积善行德。

林应该也是当年杀害高圆圆父母的帮凶,内心长期备受煎熬,经常自杀,阴差阳错,尽然跟高圆圆成了朋友,高圆圆毫无保留的倾诉对林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慰藉,同时加剧了内心的罪孽感,最后选择了开车撞死徐峥,估计想着同归于尽,以死谢罪吧。

 3 ) 话剧化的电影不代表垃圾

第三个人,给的字幕是unfinish girl,不完全的女孩或者说不完整的女孩,不完整,意味着分裂,毫无疑问,肖可分裂了。

她用林木代替姐夫,这一点从三分半的自白就可以证实,另外姐夫一句也没提过林木,并且与林木的对话实际上也没有问题。

姐夫杀了父母,按时间顺序来说,第一是确实照片认得太快了,你会用心看你老婆妹妹父母的照片吗?

第二姐夫的自白很有力,没有人会把细节编的这么完整去撒一个谎。

从打开车门和哭泣可以证实,被自己的谎言感动到哭,我是不信的。

最后,就是年龄的问题,已经说了是在北方的一个小镇,小镇政策的落后或者说正是因为文革结束了姐夫杀人才能体现出他的恶。

让由恶到善的转变变得更明显。

最后姐夫是自杀,林木用一辆破车撞死了姐夫,而那辆车原来就是开着盖子在修理厂的,又怎么会有一辆车,什么也没修,从修理厂开出来。

另外,在已经证实林木是虚构的情况下,林木的自杀倾向也可以证实姐夫的自杀倾向。

个人觉得脉络还是比较清晰的,有漏洞的话可以讨论。

个人认为,话剧化的语言形式不能掩盖演员在这部影片的出色发挥,无论是徐峥还是高圆圆都做出了生涯中较好的一段表演,如果换成是一部英文片,用一种大家区分不了的语言模式,绝不会是现在的评分和热度。

 4 ) 《罗曼蒂克消亡史》导演的任性之作

先说说为什么突然找这部电影来看的。

首先是《罗曼蒂克消亡史》马上要上映了,短短的一个预告片展现出了数位性格迥异的人物,画面、节奏、台词都酷的让人好奇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故事,到底要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如何把这么多人的故事交代清楚?

这样一个色彩浓重故事悬疑的导演是谁?

每一个导演都有自己的风格,我确实没瞧出像谁的风格,妈妈正巧在电视上瞧到了《罗曼蒂克消亡史》的预告片,跟我说了一句冯小刚的新电影看上去不错。

啊?

冯导?

没记得冯导除了《我不是潘金莲》还有啥新作品要上映啊!

一查才得知这部电影的导演是程耳。

程耳?

一个略显陌生的名字,百度之后才想起他那部《边境风云》电影,很早之前看的,具体的故事忘了,唯一能跟电影名称联系到一起的记忆就是张默打开房门的某个镜头,只能说张默在那部电影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言归正传,在程耳导演的介绍里看到了《第三个人》的电影,据说是悬疑惊悚片,我爱悬疑片,却怕看惊悚片,而悬疑跟惊悚却常常捆绑在一起出现。

看?

不看?

是文艺片女神高圆圆和幽默帝徐峥一起演的。

突然开始感兴趣,却还是没有说服自己一定要找来看。

再接着看网友的评语,竟然几乎全是差评,大家直呼是烂片。

那就一定得看看了,好奇有多烂。

于是在优酷上找到了该片。

皱着眉头看了近半个小时,实在不太明白电影到底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一开始以为出车祸的小女孩会是主要的导火线,可是越看越发现不是那样的。

还有,电影名称跟电影又有什么关系呢?

终于看完后的第一感觉是导演闹着脾气拍了一部电影,而我压抑着脾气看完了这部电影。

其实这个故事不算太差劲,如果换一种方式阐述大概会真的悬疑。

至于惊悚,我就真的不得而知在哪儿了。

我甚至怀疑我自己看的是删减般的。

不过我并不会因为这部不太棒的电影而放弃程耳的新作品。

希望这一次导演是带着欢乐拍的。

不要再闹脾气啦。

 5 ) 第三个人 - 虚构的林先生

第三个人 - 肖可的命运 Unfinished Girl - 小女孩将来的命运,另一个肖可?

声明:一部悬疑片可以在最后给你一个明确结尾,也可以从头到尾只有悬疑。

而我个人比较喜欢第二类。

以下是我把电影里的信息构成我‘要’的内容。

林先生是肖可虚构出来的第三个人: - 肖可第一次出现在林某的家说的那一段对白(1...我寂寞...)(2...可能因为你[指林某]年龄跟我姐夫差不多...)(3...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直接一点[说明她很敏感,不能接受一点的隐瞒]) - 肖可第一次出现在林某家那一段:肖可说的话(以上的对白123,眼神,镜头,整体感觉都让人觉得她在自言自语。

- 肖可说完以上对白后没有林某回应的片段。

- 现实上不会有那么多的巧合(肖可遇到林某;肖可发现她家被偷的东西在林某家;林某认识肖可姐夫可伟;东西是可伟给林某的;那东西可以是一个人犯罪的证据)。

肖可的父母不是可伟杀的: - 地点:医院 可伟在得知肖可病情恶化后难过 - 可伟性侵肖可是欲念,还有饱受精神上的折磨以后所致。

(当然也因为有肖可的告白作为部分理由) - 可伟承认他杀死肖可父母(事实上他没有)的那一段对白的最后一句问道(你[肖可]得到你想象中的满足了么?

)注意,他是说‘想象’而不是‘想要’。

通常我们会问(你得到你想要的‘满足’,‘答案’ 了吗?

)但这里他用‘想象’来暗示我们他编造他杀死肖可父母的故事是为了配合肖可的‘想象’。

- 在肖可家停车场 ,可伟的车门开窗口打开不了(暗示不祥的遭遇)。

过后可伟也因此有了阴影(在他被撞之前打开车门那一幕)说明他不大可能会杀人。

 6 ) 同一个故事

首映那晚,导演和演员在电影放映之前到来,我没有发问。

这样的安排我没法发问,没有看过电影我不发问。

之后不到90分钟看罢全片,《第三个人》完全没有抄袭《妄想》,是真的。

但是,它的故事和《寄生人》是完全一样的。

对,不是抄袭,百分之九十九一致就已经说不上抄袭了。

它们是同一个故事。

想想,“寄生人”和“第三个人”的概念,完全是一样的。

我们猜想,这是几个人一起创作的剧本,三稿之前的情节完全是一样的,到了四稿就分道扬镳了。

然后还各自把这个剧本拍了出来,于是有了如今的局面。

疑惑《寄生人》为什么没有上映呢?

后来发现4月已经上映过,既然如此,《第三个人》怎么还能大摇大摆地宣传上映,请的也都是大牌明星?

记者都没看过么?

不会问么?

当时的心情只有一个:太可怕了。

这是正面的pk之战。

首先演员要面临pk,同样的角色和人物关系,《寄生人》发挥出色,范冰冰的硬朗是偏软的高圆圆所演绎不出的,张家辉的恐怖是喜感的徐铮把握不到的,黄秋生的帅气神秘是气质瑟缩的鄢颇掌握不住的;剧本也面临pk,同样的台词(丝毫不夸张),同样的发展安排,《第三个人》多么偷懒多么急切,前面还来不及铺垫,就开始揭露真相。

它企图把前史藏于真相中,形成拼贴效果。

可是前面交待的太少了,缺画面缺戏,于是只好大段大段英式翻译的用台词填补空白。

所有的苍白简陋都一览无余;导演和美术的pk逃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资金不够,《第三个人》处处捉肘见襟,严重缺戏,镜头也不多,人物正反打对话,场景也简陋。

而且,《第三个人》完全没有揭露事情的真相,“第三个人”的概念也没有强有力的揭示。

这是极度不认真到让人生气的制作,居然上院线?

《寄生人》前半部略显沉闷,但是看到最后你会知道那些铺垫必须存在,也许讲述的方式仍不太出色,但是起码诚恳地把故事的枝蔓梳理出来,才让真相的浮现有所依附。

为什么会有两个故事完全一样的电影在同一年内上映而没有记者去发问?

那一刻,我只想电影结束时导演才出场,我真的想问,真的想问。

 7 ) 第三个人 不得不看的地方

我是看了囧途后查找徐峥的电影才回过头来看这部电影的。

大多数人都说这片烂。

前面的情节我就不做过多表述了,高圆圆绑架徐峥以及被徐峥强奸之后的对白是这影片之精华。

不看这里就等于没看过这部电影,他们最后的对白是影片的重中之重,也是导演对这部电影想表达的思想所在,特别是高圆圆最后一句“你走吧”给了生活中我们深深的思考。

把影片推向 高潮的同时也给影片画上完美的句号。

没有一定的生活经历是体会不到那三个字深深的含义的.....

 8 ) 第三个人

(徐峥饰)干净斯文、气质儒雅,妻子肖风(陶虹)刚刚怀孕,生活平静而从容。

肖风的父母早年间死于非命,留下肖风和妹妹肖可(高圆圆饰)相依为命。

自幼年起,肖可一直被脑瘤折磨着,这个可怕的东西几乎和她一起在成长。

再一次的病理报告呈现,她的日子不多了。

二十岁的肖可希望能够在她有限的生命里感受一次轰轰烈烈的爱情。

她遇到了一个和她同样郁郁寡欢,行为怪异的林先生,他们的爱情开始升温。

突然间她发现了一个恐怖的线索,让她发誓要找到当年杀害自己父母的凶手,她把追踪目标锁定在自己的姐夫——当年只有十三岁的何伟身上!

 9 ) 需要静下来看

我不明白这部电影为什么在豆瓣只有5.1分,光是徐铮加高圆圆就值得再加两分了。

首先影片的名字,我有三种理解。

其一是从何伟(徐铮),肖风(高圆圆),林先生三个人的关系,对于何伟来说,另两人之间是恋人,对于肖风来说,另两个是小学同学,对于林先生来说,另两个是家人关系。

其二,在何伟心里爆发之后,他到底怎么想的,没准肖风就是他杀的第三个人。

其三,林某根本不存在,肖风幻想了他(杀手阿一)。

全片感觉很压抑,就快赶上“迷失东京”。

这部电影不是一下子就能全懂,但如果你认真看,可以发现很多东西。

1何伟一直都自己从里面打不开车门,当向肖风倾诉了一切后,门突然就能打开了,这是很明显的心理外化。

2有辆前灯掉下来了的车,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徐铮看到了用手去安上去,第二次是林某开着该车于何伟同归于尽了。

3何伟杀人的年代,和他仇富,把资产阶级变无产的所谓“伟大理想”,我想应该影射了文革吧(和谐。。。

)。

4有人说何伟为什么要死,他明明好像被肖风他姐同化成好人了,还拿钱给脑瘤的小女孩治病,把自己保险改成她的。

其实这是本片一大亮点,所以说是悬疑片。

5林某一个人在家不开灯(想起了让雷诺)。

一出场就是在阳台上孤独的背影,搞得我还以为他要跳了。

这样一内心藏着罪恶感(应该是他和何为一起杀了肖风父母)阴郁的人,碰上了同样孤独压抑,身患绝症的美女,竟然还是与他心结有关的,也许相遇的那一刻,悲剧,也许该说解脱的结局,就已经开始酝酿了。

6其实整个情节可以推翻。

肖风一直受着脑瘤的折磨,现在有知道了自己时日不多,每天看着自己喜欢的何伟和姐姐幸福的样子,终于崩溃了。

凭着自己的幻想,偏执地对何伟一次又一次疯狂地逼问,终于也将何伟整得抓狂。

于是何伟撒了一个连自己也可骗过得的慌,为了结束这一切,他不惜黑化自己,承认杀了她父母。

7何伟强奸了肖风。

很多人问这有没必要(徐峥高圆圆,这太刺激了,他么导演镜头切太快了,嘎嘎),这绝不是一时兴起,其中的小九九大家自己想吧?

8这部电影据说是改编自池莉总的来说这不能说是一部烂片,情节还算凑合,徐铮演这种风格的电影算是一种自我挑战,高圆圆不够疯,不过也不算花瓶,能打三星半吧。

最后一段对话很经典,附上:肖可:何伟,你杀过人吗?

  何伟:是的,我杀过。

杀过两个人,确实是你父母。

  肖可:(扭头,泣不成声)   何伟:说出这句话的感觉真好。

我是故意不给你药的,因为我知道你在怀疑我,我早就知道了。

你第一次问我什么小学同学我就知道了,我活得比谁都警觉。

我担惊受怕了20多年了,我从来都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我洗车的时候都能睡着你知道吗?

那天在餐厅里,你的手表响了,我听见了。

所以我才故意不给你药,我在犹豫,我在想,如果你迟早要死的话,早一点也许对所有的人都好。

(转身问肖可)现在你还想知道什么?

  (闪回)   所有的材料我都已经准备齐了。

你放心这个文件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你按照上面写的时间,正常地先交几个月。

不要急着去取保险金,先正常交几个月,交得越多越好,等你什么时候没有钱了、真正需要的时候,再去取,懂了吗?

(对方点头)就这样。

(对方言谢)不要谢我,千万不要谢我。

你下车吧。

(对方下车)如果,如果你女儿能够度过这个难关,我希望她能够有顺利的一生。

再见。

  (闪回毕)   何伟:为什么要这样?

你是问我为什么要杀害你父母?

我怎么跟你解释呢……但我不是为了去偷东西,那手表恰巧就在桌上我顺手就拿了。

但我不是为了偷东西,我不是一个小偷小摸的人。

我从小就有理想,非常勇敢而且懂得自律。

后来我一直为偷东西的事情感到羞愧,我觉得这有损我的品格,对此我耿耿于怀。

所以我把它们随便就送了别人。

除了那块手表,还有这个银色的相框。

我怎么跟你解释呀?

这是一种仇恨的力量。

我讨厌你们,非常讨厌。

你们家的房子太大了,还有院子,院子里种了花,还装了大铁门。

你爸爸他整天戴着手表,你妈她擦粉,还穿睡衣。

那天晚上,你们家的铁门被砸烂了,我路过你们家院子的时候我就走了进去。

院子里的花被拔掉了,那是那天下午我们干的。

我们打他们,让他们跪在碎玻璃上。

我突然很想看看他们现在什么样子。

你爸爸他好像是把我认出来了,他看我满头大汗就问我要不要喝点水,就好像下午的事情从来都没有发生过。

我气坏了。

你妈她睡着了,她睡得那么安静,她居然还穿着那件睡衣。

我想也不想就多给她一刀。

临走的时候又每人补了一刀。

  肖可:你那个时候多大?

  何伟:十三岁,我在念小学。

  肖可:你认识我姐姐的时候知道她是谁吗?

  何伟:我当然知道。

要不然我为什么娶她。

你姐小时候永远穿的干干净净的,她走路的样子那么傲慢谁都不理,她深深地伤害了我。

我当时就想我一定要报复她。

现在她每天伺候我,还怀了我的孩子。

你懂吗?

这就是一种仇恨的力量。

这种力量与生俱来十分顽强。

(语气转柔)但是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个受害者。

现在所有人都这么说,觉得这么一来就客观、人性。

每一个坏事做尽的人在被揭发出来的时候,都说自己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可即便是在那个年代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选择去杀死别人的。

有些人宁可选择被别人打死,也没有能力去选择打死别人。

因为他们很善良。

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根本算不了什么。

杀人算得了什么?

我是有理想的,你懂吗?

可能你觉得我心眼坏、丑陋、残忍、缺少教养,但我也有梦想的。

我不是一个庸俗的人、不思考的人,我想要改造世界。

我只是生错了年代,你懂吗?

我生错了年代。

但是我也害怕,我非常害怕。

我晚上做噩梦,我觉得自己的行为可耻。

(叹气)有一段时间,我甚至觉得如果这一切,就这样被人发现也挺好的,至少我不用再担惊受怕了。

而现在,这所有的痛苦都结束了。

至少我不用再害怕了,不用害怕你、害怕你姐姐,不用担心你们在意什么,不用担心你们是不是怀疑我。

肖风她改变了我。

真的。

(点头)我们之间的生活很平静,她改变了我。

我记得在结婚之前,有一次她带我去绑牙。

(背景音乐起)那是一个很闷热的下午,我记得那个医院,我还记得那个医生,他一面给我拔牙一面抽着烟。

我躺在那里我一动都不能动,我张着嘴,我眼睁睁地看着那个烟灰掉到我嘴巴里,我张大了嘴巴,眼睛乱转,那个时候我惊恐极了。

我看到了你姐姐,她站在那里。

我看到她就像看到了救命稻草。

从此以后我全身心地依赖于她,我被她改变了。

我开始觉得善良很好,我开始觉得整齐的牙很好。

我不是在忏悔也不是在赎罪,我只是觉得善良很好。

我爱上了从前我憎恨的。

你懂吗?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躺在床上,那个时候我很想跟我小时候的自己谈一谈。

我和你姐姐的生活很平静,我们很幸福,我被改变了。

我变得庸俗化了。

而我爱上了这一切,我留恋这庸俗化了的一切,我依赖这庸俗化了的一切。

(语气转折)而现在这一切都被你毁了,你把这一切都给毁了。

你满足了吗?

你确实感受到你想像中的满足了吗?

  肖可:满足?

一点也不。

但是却让我彻底地解脱了,真是奇怪。

伤痛过去了。

过去我以为,自己是最可怜的人。

你杀了我父母,刚刚你甚至强奸了我。

可是我突然发现,其实强奸可能也算不了什么。

我就要死了,再多一段痛苦的回忆又有什么关系呢?

倒是你。

(向何伟侧过头)我不再想你非死不可了。

你有你扭曲的思想,我不赞同,但是我愿意试着去理解。

你杀害我的父母,这些年,痛苦已经淡去了。

你说你想和小时候的自己谈一谈,我把这看作是最真实的悔意。

(叹气)对于我,可能这样就已经够了。

你绑牙的故事打动了我。

只是你所谓的留恋、依赖、被改变的,这些并不是庸俗化的。

相信我,问题在于你。

我就要死了。

可是我看着自己,我觉得我比你健康多了。

(深呼吸,短暂沉默,流泪)何伟,你走吧。

姐姐就要回来了。

(直面前方,仰头闭眼,音乐起)

 10 ) 对于《第三个人》的一些感想

1 这部电影适合作为话剧上演,而不适合拍成电影。

因为导演显然要郑重地展现人物洪流汹涌而又被压抑着的内心世界。

尤其是影片中三个长镜头,主角大段的内心独白。

一是肖可在林先生家倾诉自己的寂寞,希望二人能互相安慰二是何伟解释自己少年时的杀人动机三是高圆圆最后的解脱陈述。

但这些都是意味深长、让人物形象复杂深刻起来的台词,只有话剧观众才有耐心对待它们的预期,而且放在电影里,一些观众可能感到造作。

另外,肖可绑架姐夫的疯狂,放到舞台上也许会像《恋爱的犀牛》里马路绑架明明一样震撼。

2 “第三个人”也许不止指一个人。

首先当然是指肖可。

电影的英译名“unfinished girl”是对她最初的写照。

她是一个受照顾的,只需要盯着自己痛苦过日子的孩子,因为有姐姐担任母亲角色为其担忧,有姐夫担任父亲角色为其张罗。

另外,她对于姐姐和姐夫来说是情感上的企图插足者——尽管现实中她勉强管住了自己,只是借修书架的时机撒撒娇。

她确实有点疯狂地爱上了自己的姐夫,陷在恋父情结里。

直到经过弑父与听了姐夫的隐秘内心,意识到他比她更可怜、更残缺后,她才得到了解脱,实质上也是原谅了一切。

我觉得此时,她已经斩断了对姐夫依恋,成为了一个的独立且懂得宽容的人,算是完成了成长使命的,尽管经历是残忍。

片尾若仍称她为“unfinished girl”,似乎不太公平。

其次,第三个人也可以指旁观他人幸福,进而妒忌和破坏美满的人,这不仅包括肖可,也包括少年时,因自卑与高傲而导致心理扭曲、杀害了肖可父母的何伟。

3 主题可作不同解读。

从肖可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从何伟与先生的角度说,这是一个关于人性善恶与个人奋斗、命运的偶然性等复杂关系的故事。

林先生与何伟是小学同学,如今却截然相反。

林妻子离去,生活潦倒,企图割脉又试图跳楼。

何伟却婚姻美满,事业有成。

曾经杀人的何伟,后来却成为一个真诚地用自己手上的资源帮助别人的人。

而看起来人畜无害林先生,最后选择了杀人。

何伟的善具有偶然性,一次拔牙,让他与妻子之间产生了情感链接。

也许,事业的成功,挤身富裕阶层也让他不需要再靠征服他人来满足自尊心理吧。

林先生的恶也具有偶然性。

他本来只想自杀,肖可的电话,肖可恰好是受害者,都是意外。

《第三个人》短评

高园园真傻,

5分钟前
  • 还在等...
  • 还行

华语电影的异类。程耳醉心于营造一种华人世界罕见的肃穆感,像传教士穿梭于一个个不合时宜的场所,他既无意构思激流式的情节让真理成为水到渠成的答案,也不愿真的塑造一座神殿让问答成为固有的仪式。他如同在你耳边一遍遍轻诉:我想讲述一个故事,我想讲述一个故事,我想讲述一个故事。对于他而言,起跳前的预备动作才是最重要的,故事是什么取决于讲故事的人,取决于听故事的人。

6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全篇拖沓,镜头语言匮乏。看着导演貌似在省胶片的样子。剧情发展得非常缓慢,也没有亮点。我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

9分钟前
  • VOX XASTRIS
  • 较差

《硬糖》+《伤城》+《无间道》

12分钟前
  • 洛梦蝶
  • 还行

蛮搞笑的

15分钟前
  • paradise_dawn
  • 还行

纯是为了高圆圆

18分钟前
  • 乱步鱼
  • 较差

这部烂片到底在说什么

20分钟前
  • 流转的往事
  • 较差

就是说,程耳朵能不能多拍点,不够看啊!!!!

21分钟前
  • momo
  • 推荐

四星,大段的独白实在是太棒了。爱耳的文字。多给一星拉高评分

23分钟前
  • 想吃麦粒素
  • 力荐

哲学电影。杀人者的心理,改变世界想法的执拗,仇富嫉妒心理。

28分钟前
  • 中华小长风
  • 力荐

。。。我看不懂,求分析。

29分钟前
  • 洪多多想太多
  • 较差

演得都挺认真

34分钟前
  • Hushnore
  • 较差

………

36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较差

对这种集顺叙、倒叙、插叙于一体的叙事方法深恶痛绝,更恶心的是你得绞尽脑汁去猜它到底想表达些什么。

40分钟前
  • RecobaV5
  • 很差

评四颗星有些抬高这部片子,但是徐铮和高圆圆的演出值得这个评价;画面中出现了许多和我家一样的宜家家具

45分钟前
  • 6sea
  • 推荐

强奸戏不精彩,减一星。

50分钟前
  • 宅拾叁
  • 很差

一个追求认同的疯子,在婚姻中得到满足;一个追求真实的疯子,在一夜情中达成所愿。可是认同意味着面具和虚伪,真实意味着洞察和蔑视。命运把互为第三者的两人绑在一起,面对互相激发出的作为第三“者”的他我,只剩下混乱的无人理解的的交换与妥协,只让人唏嘘当初让人变疯的是什么。可惜故事还是单薄了些,不得不用支离破碎的叙事拖慢节奏

53分钟前
  • 秋奔客
  • 推荐

瞎扯 能评价负分么

54分钟前
  • 苏娃
  • 很差

2008/12/8凌晨CCTV-6。作为悬念片,很差(1星);作为情感片,一般(3星);平均,较差(2星)。

59分钟前
  • 鸟甲
  • 较差

170824重新看了一遍。二星改四星。觉得程耳真牛逼。

1小时前
  • Touma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