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了好几天,还是今天一次过写完这篇评论吧。
我分了两天将《麦兜的故事》和《麦兜之菠萝油王子》看完,始知自己初中时的智商和认识简直可以说是傻人所为。
记得当时我的女朋友跟我说,麦兜很好看,我一句话:“Hk的电影很多都是很无聊的搞笑,这个麦兜肯定也不好看,不看。
”回绝了她的邀请,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是自己对hk不了解罢了。
这几天看了这电影,才知道为什么当初她会选择分手了。
在两部电影中都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后悔。
麦兜后悔没有把烧鸡吃完,麦炳后悔没有回去抢回自己的王子……这些对往事的后悔,逐步逐步成了影片的主题,而所笑的全然是自己的愚蠢,这种愚蠢,谢先生用音乐和简化的故事让我们笑着来理解。
只是,我们不也是那样蠢着过来吗?
只是我们像谭玉莲那样,只告诉人开始和结局罢了,“从前有个菠萝油王子,他很傻,后来变成了个佬。
”当我们像谭玉莲那样讲故事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其实只有后悔。
以至于让别人怀疑自己一开始就是这样,而不是有一段经历,就像麦兜认为自己的母亲一开始就是一个姑一样。
到了最后,麦兜听了这个菠萝油王子,除了哭,还有什么呢?
这个麦兜,这个麦炳,不像你我,像谁呢?
与其说这是麦兜和麦炳的故事,不如说这个故事也是我们的困境?
我们不也是那样过来的吗?
我们试过当王子,拿着小时候的笔在纸上写上许多许多的属于王子的故事;我们试过像王子那样傻,傻到最后输给了现实……这些故事其实一点都不好笑,只是我们在自嘲罢了。
这两个故事还有一个主题叫怀念。
麦兜是在讲自己的故事,他最后虽然发现并没有去马尔代夫,但是他怀念那段日子,因为那是母亲竭尽全力为他而设计的旅游;他同时也怀念那只烧鸡,那只吃了半年还没吃完的烧鸡,当他出来社会后,他才明白为什么那烧鸡要吃半年,也才明白母亲当时的辛酸,然而影片却没有用任何苦闷的镜头来表现(其实我看了,有点酸鼻子,辛酸的镜头其实就像谭玉莲讲故事那样,一开始,一结束就够了。
);麦炳怀念当王子时的梦想,跑到那骗人的算命佬那里想回去过去;他同时也怀念情迷海龟pizza,一个劲的冲出去;谢先生和麦太太也怀念以前的香港,不断的用非常地道和草根的粤语词汇来放对白,还一直在画面里面播放着旧时hk的楼,hk的服装……这种怀念一步步地进入主题,到了最后,成了一栋没有被拆除的房子,那就是你我记忆中的某个地方。
-很多人说着片子很草根,我却觉得其实是对知识份子生活的莫大讽刺。
片中的音乐没有hk商业片一贯的流行歌曲,甚至在影片推出市场后,也没有在文化商品上制造偶像(此处指唱片偶像之类,不是动画人物)。
在片中不断播放的是古典音乐和香港的独立音乐,如果影片真的足够草根,何必用那样的音乐来讲故事呢?
普罗的大众会喜欢听古典和独立吗?
不断用重复的词语,重复的慢镜头配着古典音乐来渲染一种无助的气氛,这种艺术手法衬托出来的感觉和环境,就像每日必须面对的琐事,就像片尾最后那些重复的午餐晚餐和菜谱那样,也更像我们每天的生活,就像在哭诉着知识份子在社会的生活那样,苦闷,枯燥与无奈。
如果说这种手法是给草根们看的,何必这样去重复呢?
又何必用这种镜头呢?
我不是说草根们就不懂欣赏,只是,谢先生的黑色幽默应该是有侧重点的。
-一直以为hk的动画会没有自己的风格,会和我们大陆一样模仿日本,但看了麦兜后,才发现这画风,这手法是那样的独特而有个性。
麦兜的样子没有日本漫画那种细腻和精致,是一种粗线条;故事内的草地建筑等等,没有日本画风的柔美和美国的sharp,有的是蜡笔画似的童真和朴实的趣味;动画人物的动作设计,也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动作,没有日本那种细致……这种风格,算得上一种绝妙的独创。
如果国内也是如此,那大抵也算一件好事了。
-这动画的音乐很有特色,无论是歌词还是取材。
关于谢先生的歌词,豆瓣上已经有人评论过来,这里就不多说了。
-其实,麦兜一点都不好笑,你会笑你自己吗?
那只是苦笑罢了。
待修改
一付叫人热泪盈眶的催泪剂,一份久违的无法抵挡的感动,一只触动现代人麻木已久的隐秘心灵的神奇探针,一个富含人生哲理的成人童话,一部叫我推崇备至的影片。
昨天晚上看了大名鼎鼎的《菠萝油王子》,虽然是五年以前拍摄的,但是那份亲近感叫我们觉得它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每一天每一天,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真的叫我抑制不住眼泪决堤而泄。
“男儿有泪不轻弹”,一个男人落泪本来是一件丢人的事,但是那一刻,我丝毫顾不得去压抑心中的情感,真的是泪流满面。
回忆同样的感动已经在记忆里寥寥而模糊了,也记不得上次流泪是什么时候了。
想想也许是中学时看到《大话西游》结尾悟空再也握不住紫霞的手看着爱人远去的时候,那已经是十年以前;或者是大学时读到《悟空传》里面变成猪的天蓬冲进火海拼命的破灭月身上的火焰的时候,那已经是六七年前;再或者是毕业以后看到的一些讲述亲情的故事;现在,生离死别的爱情场面早已失去了青春成长时期给我们的感动,唯一能催人泪下的也许只剩下偶尔看到的亲情故事。
也许是因为它的持久和永恒,爱情之后,爱人也许会对你说说“你别傻了我已经不想以前那样爱你了感情是会变的”,而父母眼里的你却永远是那个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宝宝。
也许是因为它的真实和实在,爱人在礼堂发誓永远爱你的时候你也能把握那是不是真的,能够把握的只有永远爱你的爱人,但是从来就不用专门费心地去把握心里就踏踏实实的知道父母永远会无条件的爱你。
当然,《菠萝油王子》讲述的不是亲情,而是人生,在这个过程中,有王子和批萨海龟的友情、有王子和少年麦太的爱情、有麦兜和父母的亲情、有王子忧郁的豪情。
感动我们的时刻,是批萨海龟给王子买橙送王子回家临别的那句“如果我没有被人一口吃掉,我会(去你的皇宫找你)的”和“你一定要做个快乐王子”;是玉莲(少年麦太)读到王子留给她的“菠萝油王子”时的嚎啕大哭;是王子深夜独自一人给自己擦完欧家全后风吹开笔压住的“菠萝油王子”的字样;是麦兜幻想的“爸爸教我如何去小便”……写这篇影评的时候,甚至需要强忍住不去再一次重温一遍的强烈冲动,才避免了再次感动得热泪盈眶,也许是我们已经习惯了逃避感动。
如果说《麦兜故事》讲述的是童年的快乐和对未来的美好幻想,与长大后初步入社会时遇到挫折的强烈反差,那么《菠萝油王子》讲述的无疑要更宽广和深厚的人生思考,从麦兜和麦柄(王子、麦兜老豆)快乐懵懂的童年、到麦柄失落皇宫和王位后的少年、到麦柄碌碌无为却遇到玉莲(少年麦太)的青年,以及麦柄一直仍放不下心中理想的中年,再到麦太辛苦一生幻想能有一方宁静的晒晒太阳对着大海抖抖腿的归宿(死后的墓地),人的一生就叫这一部电影凝练浓缩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里,并带给我们深深的触动和深深的内省。
影片最感动我的是王子沉默隐忍了几十年后情感的流露和爆发。
深夜无人时写就的那本自传,是对自己理想念念不能忘的怀念,而这一份隐藏和压抑在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其实正是几十年一直给王子的内心最深刻的刺痛,就像一个伤口,永远不能愈合,只有在深夜无人的时候,一个人包扎和舔舐,并忍受。
桌上的“实用魔法大全、齐眉棍七日通、鲁迅全集、海子诗选”也使我们看到王子平庸的外表下其实一直没有放弃追求心中的理想——“找回年轻时不小心失去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皇宫和王位)、那颗最小的小星星上为自己开放的最美丽的花朵”,当我们看到王子不再只会发呆、威风地带着批萨海龟和磨罗叉、王子昂首挺胸披风在风中猎猎招展、舞动手中的齐眉棍和魔法打倒历程中的一个个障碍时,想到桌上的那些书,心中泛起的竟是浓浓的伤感,或者,是畅快淋漓的伤感。
因为画舫要被拆掉了,所以玉莲迫不及待地去拍婚纱照,当王子因为这次看似偶然却是必然的机会再次穿上王子的铠甲、王冠和披风、在镜子里看看自己理想、街头巧合的出现当年的追随者磨罗叉和批萨海龟时,一切平静都打破了,王子再也忍受不住压抑在心中几十年的冲动,义无返顾地踏上了追寻理想的征途……那一刻,作为观众的我也迸发般的泪如泉涌……第二次是王子战胜了所有的敌人,在夕阳的辉映下,身边站着磨罗叉和当年的纯真伙伴如今已经是垂垂老矣的批萨海龟,眼前是无边际的大海,身后是狭长不归的来路,再次替王子泪如泉涌,或者,其实是为我们自己……一个角度上看,影片是讲述一个失去和得到的哲理——珍惜眼前已经拥有的,不要等到失去才追悔莫及,然而人生真正的痛苦在于往往无法清楚地知道到底自己现在拥有什么,所以往往不经意间失落,很多年以后,等你经历了失去的痛苦之后,明白了一切,往往已经来不及去找回了。
所以影片中的校长说“算了吧,不要再搞这么多花样了,够本了,别再想了,过去了就算了,没办法了”(“校长啊,不算怎么办啊?
”)“不算都要算了,由它啦,不要再搞那么多了,算了吧”。
其实王子就是海龟说的那个住在天上最小的星星上的那个王子,他已经拥有了世上最美丽的花,但是当时他自己不知道,后来他离开,失去了那朵花,当他想再次看到那朵话而花再次出现在他面前,花已经枯萎,他已经认不出来,而是继续去远方寻找心中那朵最美丽的花,他不知道自己已经永远失去了,再也找不回来了,甚至忘记了自己就是那个王子。
但是他心中的希望却固执地存在,他对海龟说“如果我回到皇宫,我会去找那个守护着自己最爱的花的王子”,其实那就是他自己,原来没有守护,而失去,失去了皇宫、王位、忘记了回家的路,后来他想用半生的时间去找回,却时过境迁……另一个角度,是探讨幸福的真谛。
虽然《菠萝油王子》没有第一部票房火爆,也没有第三部《春田花花同学会》星光璀璨(刚刚才发现麦兜三部曲真正的第三部原来是正在筹备中的《麦兜武当》,不过算了,这里就以《春田花花同学会》暂时充当一下第三部吧,毕竟也是谢立文麦家碧夫妇的作品),但却是三部系列电影中我最喜欢的。
因为在我眼中,《菠萝油王子》这个故事比《麦兜故事》和《春田花花同学会》更加纯粹和深刻,另外,谢立文这次是专门为这部电影而写的剧本,因此我觉得更有诚意。
如果说《麦兜故事》里还有一部分是给孩子看的话,那《菠萝油王子》孩子们就一点都看不懂了,不要说孩子,我到现在也觉得没有完全看懂这部电影。
如果说《麦兜故事》是一个站在即将成长的孩子的视角看这个世界,那么《菠萝油王子》则是一个阅尽沧桑世故的成年人讲给我们听的故事,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谢立文自己。
和第一部一样,我也不觉得《菠萝油王子》是一部关于草根群体,关于香港本土文化的电影,抽去一些针砭时弊的旁枝(如讽刺香港官员装死撒赖),故事的主干是一个关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人生拷问。
过去时的麦炳说自己是一个王子,这并不是谢立文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自恋情结发作,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一个王子,我们曾拥有我们完美的王国。
那个时期或者有十几年,也或者只有短短几分钟,总之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面发展着,我们看到了前面的无穷无尽的希望。
然而突然由于一时的糊涂或者冲动,我们失去了本来属于我们的整个王国。
麦炳就在那次一时错误的勇气中刺了随行的大臣一剑,一切都变了,通往幸福的大门飞快关闭,他一路下滚,跌倒很深的地方,就像他的人生。
当他再爬起来的时候,他丢失了他的王冠,王位也不再属于他。
其实他没有走多远,还是在狮子山下,但一切都变得那么陌生。
他在一个小海龟羡慕的眼中看到了从前视而不见的幸福,不过由于笨,他始终没有能力回到王国。
于是他呆呆地留在一柜柜埠,被玉莲照顾着,很快就步入了中年。
就像麦太的其他故事一样,菠萝油王子的故事一样省略了中间的过程,只剩下开头和结尾。
“从前有一个王子,有一天,他变成了一个大叔。
”谢立文之所以一再省略中间的过程,是因为不敢去面对。
从一个高贵的王子到一个潦倒的大叔,中间除了命运的作弄外,更多的是自己的冲动,懒惰,蠢笨,得过且过。
这些劣根性不敢暴露给别人看,甚至自己也不愿回首,于是干脆省略掉。
但麦炳不甘心,他始终不能忘记曾经属于自己的荣耀,特别是听到算命术士的那一句“你出身帝王家!
”开始他一再逃避自己复国的欲望,想忍受着可爱的唠叨,做着伙夫,和玉莲本分地在市井生活下去。
但表面平静得近乎呆板的他,心里却疯狂地怀念着曾经的王子生活。
他偷偷写着《菠萝油王子》的故事,偷偷去算命术士那里想回到过去。
麦炳心里的激烈挣扎被校长的训话外化:“算了吧!
不要再搞这么多花样了!
够本了!
别再想了!
过去了就算了!
没办法了……”然而终于,在麦炳结婚那天,他戴着假皇冠,遇到了曾经的朋友小海龟和大臣。
我觉得小海龟和大臣根本没有出现,假皇冠就是全部刺激到他的信号。
因此我们在下一段中只看到麦炳一个人在夜里奔跑。
麦炳给麦太留下一封信,就回去寻找记忆中最美的一朵玫瑰花了。
看到这里,我以为谢立文是在鼓励我们去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在平庸的生活中日渐沉沦。
麦炳的故事也悬置着。
一直看到电影的最后,当麦炳三人站在悬崖的尽头,面对前方茫茫的大海,两边是高悬的瀑布,一种前所未有的绝望让麦炳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已往的王国就是过去的时光,到长大才去寻找,是永远永远到达不了的。
那怎么办呢?
谢立文在结尾处静静给我们看海子的诗: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不留恋过去,珍惜眼前,随遇而安,活在当下。
这是谢立文给我们的回答。
将来时的麦太麦太是一个很有目标性的人,心里装着的全是对将来的打算:儿子将来念什么大学,将来做什么工作。
在《菠萝油王子》里,麦太走到一个极端——心中的“将来”竟然是埋在哪里,什么方位,死后干些什么……麦太在现实中基本没有开心的时候,时时操心,诸事不顺,一个人背起整个家。
电影里她最开心的时候竟然是她幻想死了之后,不用再飘来飘去,躺在墓地里,每天对着大海抖脚。
麦太虽然是电影中塑造的最有质感的形象,但她的命运却始终是一条隐隐约约的暗线。
我们只能从电影的一些蛛丝马迹中去猜测她的生活,她的爱情,她的死亡。
麦太叫谭玉莲,生于社会底层,练过武功,做过车衣女工,后来不知怎么爱上了懵懵懂懂的麦炳,又不知怎么未婚先孕,在结婚那天麦炳离开了她,她一个人生下并不比麦炳聪明多少的麦兜,从此过上了艰辛劳碌的生活。
由于现实很糟糕,麦太将希望全部押在麦兜的身上。
一心只等麦兜成才之后,自己功成身退,躺在墓地里吹海风……麦太之所以选择活在将来,是因为她在现实中看到的是种种困境,重重艰难,她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将来,以致不知道当下自己需要什么。
她像很多母亲那样,总是遏制自己当下一切关于美好的欲望,而给麦兜制造美好:她没有和麦炳结成婚,而后来也没有再嫁;她身兼数职,为了供孩子读书;她费尽心思,为了让孩子以为真的去了马尔代夫;她为了孩子的平安夜,狠心买了一只明知道吃不完的火鸡;她想吃鸡腿,但还是让给孩子。
她很爱儿子麦兜,却丢失了自己。
到最后,麦太自己不知道当下需要,怎么才能快乐,只是一味赚钱,为着将来想当然的幸福而全力奔跑,却不懂去体味当前的幸福。
最后讲完菠萝油王子的那个黄昏,母子俩站在海边,麦太看着徐徐下落的夕阳,想到自己的“将来”,有点伤感。
麦兜看到妈妈的神情,带着妈妈跳起了伦巴,麦太看着儿子跳的优游自得,似乎明白了什么,她笑了,也在夕阳中跟着跳起来。
不只关注将来,善于快乐,随遇而安,活在当下。
这是谢立文给我们的回答。
进行时的麦兜《菠萝油王子》中的麦兜依旧很肥,依旧很笨,没有值得怀念的从前,也不想费脑子盘算缥缈的将来,他只是心安理得地活在了现在。
麦兜遗传了麦炳喜欢抖脚的习惯,但父子两个抖脚的动机却是迥异。
麦炳说他抖脚是为了让时间过得实在一点,这说明他总是活得惴惴不安,愤愤不平,因为他觉得当下的生活不属于他,他应该是一个王子。
而至于麦兜:“至于我抖脚这事,我也不知该怎样解释。
当我不太想走动,但又不想愣在那儿时,我就会抖脚。
就像蹲着那样,不想坐在那儿,但又不想呆站着,有的人就会蹲着……尽管在无风的日子,树上的叶子,地下的果子,枯叶、花瓣……蝴蝶翅膀上一粒粒阳光、一粒粒影子,大家都抖着,抖着,抖着…像跳舞一样,看见人家在抖,我也抖……其实,我没有哪儿想去,我只不过好喜欢现在这样子。
”可以看出来,麦兜的抖脚是一种随性,一种折中,一种对环境的适应,尽管麦太屡次纠正,甚至带他去看医生也不能使他戒掉抖脚。
从抖脚这一点就可以看到麦兜的人生哲学:随遇而安,活在当下。
麦兜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当前生活带给他的幸福,并善于带着充满希望的眼光去寻找每一处细小的美丽——树上的叶子,地下的果子,枯叶、花瓣……甚至蝴蝶翅膀上一粒粒阳光、一粒粒影子——这些东西无论是麦炳或麦太都永远发现不到的。
麦兜就是这样,由于简单,于是快乐,这就是香港人常说的“傻人有傻福”。
麦兜在这一部电影里充当着一个启蒙者和解救者,带着大家在苦难中翩翩起舞,以自己的愚笨去普度众生,是传说中的“大智若愚”。
其实无论是对于麦炳,麦太和麦兜来说,生活都是一样的艰难,但三个人却有三个不同的方向:“我爸爸想回到以前不知哪里,我妈妈只想着以后不知哪里,就只剩下我一个,留在现在。
” 谢立文也许像麦炳,把他一个曾经美丽的花园搞得一片荒芜;也许像麦太,正为将来的幸福苦苦奔忙着。
但无论如何,“随遇而安,善于快乐,活在当下”的思想从《麦兜故事》到《菠萝油王子》都一直没有改变。
只不过《麦兜故事》偏重于成长的感性体味,《菠萝油王子》则偏重于哲学的理性对比。
《菠萝油王子》为了阐述这一观点,调用了麦炳和麦太两种生活态度出来作为反衬,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故事也更加通透。
电影的最后,妈妈被麦兜感化,将预定的墓地顶让给了别人。
爸爸麦炳走到了悬崖的尽头。
麦兜被认为是恶习的抖脚在后来改写了音乐历史——麦兜成为第一个用脚指挥的音乐家,和马友友同台演绎巴赫。
尽管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美梦,但谢立文的价值取向已经呼之欲出——在《菠萝油王子》里,他只想做那只麦兜小猪。
看完全片,想到的一直是里面不断出现的一句话...虽然每次出现都有所不同,但总结来说就是...“从前有一个小孩,有一天,他变成了一个"佬"...”我刚才在看的时候突然想到,(但是我想应该可能是我过度诠释了...)这句话也许是有寓意的吧?
以前的我们,都是小孩,都是王子,但是突然有一天,我们就发现自己老了,成熟了...恩,重点应该是放在“突然有一天”上...也许成熟,就是不知不觉的在进行着,就像指甲,就像树木,就像天黑...直到我们有一天回头的时候突然发现,我们已经回不去了,我们已经老了,我们已经...变成一个"佬"了...就像时针...是不是青春期的小孩子都喜欢纠结成长这个话题?
想起五月天新cd《后青春期的诗》...五月天会老,阿信大神同学貌似已经三字头,团里有人结婚了,有人生子了...甚至连MC HOTDOG都作爸爸了...哈利波特会老,于是小说越来越黑暗,越来越紧凑...哈利学会了接吻,最后也结婚生子,还起了个邓布利多的名字...纳威。
侬巴顿会变老,但是我在最后发觉自己对这个人物充满好感,因为我清楚看到了他的成长成熟。
从当年阻止他们出去被变成石像,到勇敢得承担起责任并且无畏得去战斗...一个可爱的小胖子...哈哈...麦当劳叔叔会老,于是我们不再可以见到小飞飞、汉堡神偷、滑嘟嘟的身影出现在开心乐园餐里面...KFC会老,于是现在的我们只见到那个像圣诞老人一样的上校,而不见了奇奇...所以一切的一切都会变老...但是,就像我们没办法确切说出麦当劳是什么时候没有了小飞飞一样,我们也只会在一个特定的时刻,突然发现,原来我们真的已经老了...王家卫说连罐头都会过期,于是他开始怀疑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说,如果连菠萝油王子都会变老,那么还有什么是可以不老的么?
不过,这是不是一件值得悲哀的事情呢?
想起我当年在《悟空传》里面截出来的一段话,“我们都会长大的,那时我们就更漂亮了。
虽然那漫长的旅途中我们会变的衰老,但为了那生命中最绚丽的年华我们都会不后悔的奔向那一刻的。
是吗?
”所以或者应该这么说吧...每个时候都有每个时候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如果在那个时候没有经历到,那么就将永远没有机会经历了...没有什么年华是最绚丽的,因为每一个年华都是绚丽的。
就像如果你高中的时候没有追过潮流,你就永远不会理解为什么一个猩猩头可以卖这么贵还这么多人趋之若骛;就像如果你小学的时候没有调戏过女生,你就永远也不会再经历那种明明是想靠近却偏偏要激怒对方的可爱行为;就像如果你初中的时候不拍拖,你也就永远也无法再体会到“早恋”的可爱之处,那种什么都想尝试但却都不敢,逐渐接近却充满着小心翼翼,但是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什么...青涩的味道... 因为肯定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你已经变成了一个"佬"。
玉莲: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离开了。
关于我的身世,你看完桌上那本《菠萝油王子》自然就会明白。
我是一个没用的王子,没骑过白马,没斗过恶龙,没救过公主,没燕子,没花,没从自己身上挖出一颗宝石拯救过苦难的人。
上天赐给我一个花园,我把它弄得一片荒芜,后来,我已经自己已经接受了。
特别是遇到你,我以为我可以做一个踏踏实实、平平凡凡的快乐人。
我和自己说,眼前的东西已经是上天再给我的恩赐,是我又一次的机会去学会珍惜,但事实上我不甘心,也不能忘记,我不能无声无息地步入黑夜。
于是,玉莲,我走了,去找回我上半生失去的东西,玉莲,你是一个最好的女孩子,这几年,若不是你,我不可能熬得过来,但是玉莲,忘记我吧,去找一个更爱你,更懂得掌握自己生命的人。
我这次回国,凶吉未卜,如果再过几年,你还没有听到远方一个王子复国的消息的话,那么,我想我的故事也就完结了。
但你比我坚强一百倍,你要像没有认识我之前那样,快快乐乐的生活下去。
永远负你的 菠萝油王子
刚开始听,轻松幽默有具有香港本土风味,再细听其实听出一丝丝哀伤的对过去的缅怀和无奈;到后面,就是对未来的责任和父亲离开前的嘱咐,深具含义.爸爸带我去食叉饭食卤味 爸爸带我去"席爹席猪头肉"* (潮洲话) 爸爸带我去食次饭 然后带我去食牛治 仲叫了两个蛋挞 爸爸带我过大海食葡萄国鸡 爸爸带我远赴香禺食乳鸽 爸爸与我看着海浪 与我一起对浪小便 爸爸突然对我话 佢话唔系要系咁 不过就 不过就 不过就会总系咁 嗰啲嘢 过去就 经已没有嗰家嘢 经已没法不分开 你以后全部靠自己 一个人小便 爸爸带我去食拉面食咖喱 爸爸带我去食叉濑食炖奶 爸爸带我去小便 仲要教我怎样小便 如何靠自己拉链 佢话唔愿变成咁 不过就 不过就 不过就会总系咁 嗰啲嘢 过去就 经已没有嗰家嘢喇 所以没法不离开 以后全部靠自己 一个人小便 爸爸带我去带我去食叉饭食卤味 爸爸带我去 "席爹席猪头肉" 爸爸带我去小便 仲教我要怎样小便 如何咪滴湿笪地 爸爸带我去小便 仲教我要怎样小便 如何咪滴湿笪地
我不会欣赏电影,电影于我先是一种消遣,然后才是一种感悟。
之所以会去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敏敏。
前段时间和敏敏住在一起,两个人都那么单纯,听着手机里那段短短的“王子啊……”,笑得在床上打滚,乐不可支。
而且还要不停的重复听,在街道上、公车上都旁若无人地听,笑得花枝乱颤。
“你睇下果度粒星星,果粒咧,最细果咧~~我听人讲,天上有一粒好细好细既星星,上边净系住住一个小王子,距每日净系照顾住距最爱既一朵花——王子啊,你识唔识得距架?
” 这个单纯而又充满憧憬的声音深深感染了我和敏敏,周围虫鸣的声音令我回想起了家乡的夜晚,王子呆头呆脑的回答令我想起每个人尴尬的时候——说认识吧,事实又不认识;说不认识吧,又觉得没面子,还是不要讲比萨和王子咯。
“做菠萝油最紧要开心啊嘛!
”不过—— “你头先讲果D王子咧——吓?
——等我返到皇宫,我会试下稳距地个啦——哇,甘就梗啊!
” 情迷海龟比萨真是超级纯真可爱,在送外卖的路上遇到王子,偷偷撕蟹柳给王子吃,比萨乞乞到了钱给王子买塑胶的王冠和斗篷,给钱王子去租船,还买了一包橙给王子在船上吃。
“甘你唔同我走咩?
——傻咩,我仲要送比萨啊嘛——甘你送完会唔会来稳我架?
——如果我无俾人一啖嚼左我都会来既——咩话?
——总之你今日开始,要做个又梗又快乐既王子啊——咩话?
——快乐王子啊——咩话?
——快乐王子啊——” 王子变成了一个懵佬,但他还是在每天每天呆头呆脑的生活中惦记着他梦中的那朵花,为了它,他要回家。
麦兜说,爸爸要去不知道哪里的从前,妈妈要去不知道哪里的以后,只留下我一个,在现在。
我记住的是那个小小的比萨,那么善良,那么细腻,那么单纯。
萍水相逢,它却愿倾情以待。
为它配音的那个嗓子实在是清脆,实在是可爱动人,就和这只12寸的情迷海龟比萨一样。
我们要什么?
天天说以后,天天说从前,不断憧憬,不断怀念,却忘了自己活在现在,只要现在活得好。
Wed Jan 05, 2005从前,有个小孩子,有一日,佢变作个佬(大叔)昨天晚上,麦兜的第二部《菠萝油王子》下载完了,躺在床上看。
这样的动画片,来自香港,很多无厘头,让人失笑,却又忧伤。
里面的人物,傻傻的,又无比清楚自己的命运如何,努力博命(一二三四五六七,多劳多得),又听天由命。
心里以为香港的升斗小民们就是这么想的。
我忽然想起《金鸡》,吴君如演的,那是我觉得最有香港特色的电影,那种嬉笑怒骂,悲凉却坚强地快乐着的电影,让我动容。
很多好笑的情节,比如麦兜去模拟面试,应聘“做官”,要会的是“装死”和“撒赖”。
比如春田花花幼稚园里教的三文两语和剪刀脚。
比如麦太的饶舌和刨根问底(和她的拼命和坚强一脉相承)。
我简直认定这是典型的香港女性角色,鸡毛蒜皮都能说上一天,快嘴无比却又热心善良,还在逆境下活得有滋有味——哈哈,我想起肥羊来了。
那天晚上她带我逛旺角,逛西洋菜街,逛数码电器店,一路奔波,兴致勃勃。
里面的男性呢,似乎都沉默寡言,傻傻的。
被麦太搀住胳膊的麦炳(麦兜的爸爸)总是一副茫然无知的样子,虽然他是王子,一个落魄和傻傻的王子。
其实每个人都是王子,来自心目中那个王国,有时候你觉得生活就这样平庸下去了,也很好,但有时候你还是会忍不住跑开,丢掉一切去寻找你梦想的家园。
几乎很少有这样的一部片子能让我忍不住大笑的时候心里充满悲伤,甚至要大哭一场。
麦太讲的故事很不好笑——虽然她也穷,也是单身母亲,和《哈利波特》的作者一样,所以她决心讲故事——“从前,有个懵懵个王子,有一日,佢变作个懵佬。
”一针见血。
我们都是这样懵懵懂懂从一个呆小孩过来,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个呆佬。
难怪麦兜仍然要妈妈讲《哈利波特》。
但她妈妈仍然坚持讲了这个菠萝油王子的故事。
因为,事实就是这样的。
哦,对了,给那个伙计配音的是黄秋生,给菠萝油王子变作的懵佬——麦炳配音的是刘德华,而麦太的配音,自然是吴君如啦——自从《金鸡》以来,我对她敬仰有加。
封面给人很Q的感觉,胖嘟嘟的麦兜,右边眼睛上的班圈让人想起了宫崎骏的《百变狸猫》,开头的字幕伴着冷冷的冷笑话,一半的冷笑话对着我冷冷地发笑,我对着另一半的冷笑话冷冷地发笑。
麦兜喜欢抖腿:在家做作业的时候会抖腿,麦太有些不耐烦了:“怎么又抖腿呢?
”;在学校听Miss 陈教两文三语时也会抖腿;麦太没有办法只好带着麦兜去看内外全包的医生,结果也不理想,不知道是这个医生不理想,还是有着这个不理想医生的医院不理想,还是麦太生活着的有着这个不理想医生的医院的城市不理想,还是麦太生活着的有着这个不理想医生的医院的城市所处在的耍赖、诈死和创意小便的这个时代不理想,反正麦兜的病没有治好。
麦太是个超级罗嗦的大妈,麦太的罗嗦功夫在和麦兜的老爸(麦炳)谈恋爱的时候就体现的淋漓尽致,麦太总是喋喋不休地喋喋不休地向麦炳传授着做事做人的道理,听着麦太布拉布拉个不停,我都有些发傻,真是佩服麦炳的耐心,其实也是难怪,从王子变为一个跑堂的伙计,这样大的人生落差麦炳都能够默默地承受,何况身边这位心底善良又有正义感的姑娘善意的教导呢。
麦太是个很坚强的女人,就算麦炳最终离开了她和可爱的麦兜,她仍然默默地爱着自己的老公,辛苦地挣钱培养着心爱的儿子。
在麦太看来将来是美好而又幸福的,所以麦太带着麦兜在那个面临大海的一块草地上早早选定了一块将来属于自己的地方,麦太说最惬意的时光就是死了以后能够躺在这里抖脚了。
麦炳是个憨厚的老实人,正是因为他港才会被她妈妈逼着跟着一个大叔出国去学点东西,正是因为他港才会在那位大叔:“你插呀,你插呀!
”的怂恿声下捅了大叔一刀,正是因为他港才即便是想回家也没有能够搭对船,正是因为他港才会乖乖的在那个店前等那位大叔一直等到他自己也变成了一位大叔,正是因为他港才吸引了麦太并和他恋爱结婚,正是因为他港才被那个算命的瞎子骗了钱……但是他港了这么多年突然有一天他将这种不甘心付诸于行动,他抛妻弃子去寻找他失去的东西,再也没有回来。
“从前有一个王子,有一天,他变成了一个大叔。
”初听这个故事的时候,大家都感到很懵,虽然这个故事的开头主谓宾甚至时间状语都有了,但是丝毫勾不起一点听下去的兴趣。
乍一想可能是因为麦太的文化知识水平有限,不能用美妙的语言组织出引人入胜的故事,但仔细想想其实她道出来是千千万万个小人物的宿命: “从前有个想当发明家的小孩,有一天,他变成了一个大叔”;“从前有个得了奥数第一名的小孩,有一天,他变成了大叔”;“从前有一个胸怀远大抱负和理想的毕业生,有一天,他变成了大叔”;“从前有一对最幸福的新人,有一天,他们变成了大叔和大妈”;“从前有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有一天,他死了……”过去的美好,无论多么美好;过去的抱负,无论多么抱负;过去的精彩,无论多么精彩,最终王子沦为了大叔,这个就是宿命。
无论有多么地不甘心,校长的话说出了生活的真谛:“算了吧!
不要再搞这么多花样了!
够本了!
别再想了!
过去了就算了!
没办法了……”这就是这部剧作最大的悲剧点,触动着所有观看此片的小人物内心最深处的痛感神经。
所以看过之后心里积着淡淡的忧伤,因为有麦兜这份忧伤才不致于令人痛彻心肺。
但是足以让人们不经意地流下眼泪…….
请原谅我把这篇评论写的有点长,但是请你耐心的看下去,并且试着感觉这是一个用粤语诉说的心声。
---你看看那颗星星,那颗,最小的那颗,我听人家说,天空有一颗好小好小的星星,上面住着一个小王子,每天,他只照顾这他最爱的一朵花。
--你是否记得匹萨的这段话,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哭了。
我们说好周末一起看麦兜的。
可是每次说好看电影的时候,你就离开了。
一起看电影就是分手预兆吗?
那么我有无数次后悔,后悔在杭州你说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我们总是错过电影院。
早上微风肆起的时候,我走在去上课的路上,凉凉的,空空的。
我抱着书,忍住不要哭出来。
游离在图书馆之后,回到宿舍。
我决定自己看完麦兜。
我先看的菠萝油王子。
我想说,这是一个纯悲剧。
我哭的稀里哗啦。
--在小行星B543那里,开了一朵好特别的花。
蝴蝶从未见过这么美丽的花,他问:花,你叫什么名字?
花说:我只有一天大,还没有名字。
花微微地笑了笑,就在那天,花遇见小王子,小王子张大嘴巴只有一个洞,“你叫做玫瑰,”小王子终于说,“你就叫做玫瑰。
”之后大家都知道花已经有了她的名字,玫瑰。
但是大家亦发现,愈来愈少见到玫瑰笑。
她想念着一个···一个可能已经忘记了她的人。
啊,不可能不可能。
终于在一个夜晚,玫瑰说,我要离开。
我一定要离开,去找一个洞。
到花见到小王子的时候,小王子张大嘴巴只有一个洞。
他忽然想起,曾经见过一朵美丽十倍的花,曾经替她取过一个好特别的名字。
啊,玫瑰玫瑰。
于是小王子离开,去找回他记忆力最美丽的一朵花。
小王子一路走,走,走···有一天他变成一个大叔。
--接着校长就说:别再想了 算了 过去就算了 不算也得算没想到麦兜里面会讲到小王子的故事是的,很伤感。
被驯服的玫瑰,被你弄丢了。
--致玉莲玉莲:当你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离开,离开一个原本就不属于我的地方。
关于我的身世,你看完桌上那本《菠萝油王子》自然会明白。
我是一个没用的王子,没有骑过白马,没斗过恶龙,没救过公主,没燕子,没花,没从自己身上挖出一颗钻石拯救过苦难的人。
上天赐给我一个花园,我把它弄得一片荒芜。
后来,我以为我已经接受了,特别是遇见你,我以为我可以做一个踏踏实实平平凡凡的快乐的人。
我对自己说,眼前的东西已经是上天再给我的恩赐,是我又一次机会学会珍惜。
但事实上,我不甘心我也不能忘记,我不能无声无息的步入黑夜。
于是,玉莲,我走了。
去找回我前半生失去的东西。
玉莲,你是一个最好的女子,这些年,如果不是有你,我不可能熬得过来。
但是,玉莲,忘记我把。
去找一个更爱你更懂得把握自己生命的人。
我这次回国,凶吉未卜,再过几年,你还没听到远处一个王子复国的消息,我想我的故事也已经完结了。
但是你比我坚强一百倍,你要像未结识我以前那样,快快乐乐的生活下去。
永远负你的,菠萝油王子--亲爱的,看到这里的时候,除了汹涌的泪水,就是无端的想念。
对不起,我们明知道这是一个没尽头的圈圈,还是走进来了。
现在你找到出口离去,而我已经完全迷失了。
有一个人,他在赤道上的沙漠里孤独行走。
他没有彼得潘的透明翅膀,不能飞回他的星球。
也没有会飞的魔法扫帚,不能逃离世俗的萦绕。
偶尔他会想念他的玫瑰,那是一朵娇艳欲滴却骄傲不肯曲头的花 尽管如此,却是只是属于他一人,单单属于他而已。
他怀念和玫瑰斗嘴的时候,怀念她娇娇作态弱不经风的样子 同样怀念着她养优处尊对他源源不绝地呵责。
有一个人,他背着难过和对从前的向往, 在荒芜一人的地球举步维艰。
狐狸是他唯一的朋友。
驯服代表一种关系的确立,从此以后 谁就不能再缺少谁了。
他叫作小王子,是个孤独却温暖的人。
这个故事属于他,这是一篇关于爱与责任的童话。
小王子说:没错,一个过路人,会觉得我的玫瑰和你们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我的玫瑰却蕴涵着一种你们千万朵玫瑰所无法比拟的特质,因为她是我浇灌的,是我把她罩在玻璃罩里面,是我用屏风把她遮住;而且为了她我才会打死毛毛虫,(只留两三只变为蝴蝶),而且我会倾听她的一切声音,发牢骚也好,乱吹嘘也罢,甚至沉默不语,我都会倾听,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我永远对我所驯化的东西负有责任,我对我的玫瑰负有责任。
为那朵花付出的时间,使她在我的生命中变得重要起来。
其实只要每天细心照顾一朵玫瑰,每天浇一点点水,就可以找到想要的东西。
我什么都不懂,我应该根据她的行为,而不是根据她的言语来判断她,她香气四溢,让我的生活更加芬芳多彩,我真不该离开她的。
我早该猜到,在她那可笑的伎俩后面是绻绻柔情啊,花儿是如此天真无邪!
可是我毕竟太年轻了,不知道如何去爱她。
玫瑰说:是的,对我而言,你不过是个小男孩,就像其他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
对你来说,我也不过是朵花,就跟其他千万只花一样,然而,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将会彼此需要,对我而言,你将是宇宙中唯一的,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如果你爱上了一朵在一颗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间,你看着星空就会感到甜蜜愉快,所有星星上都好像开着花。
我就是住在其中的一颗星星上,我会在那里对你笑,当你夜晚看星星的时候,会觉得所有星星都在笑……有一天,当小王子离开的时候,我还有玫瑰的刺······最后的插曲想起的时候 崩溃···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她你要相信我的情意并不假只有你才是我的梦想只有你才叫我牵挂我的心里没有她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她你要相信我的情意并不假我的眼睛为了你看我的眉毛为了你画从来不是为了她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她你要相信我的情意并不假只有你才是我的梦想只有你才叫我牵挂我的心里没有她自从那日送走你回了家那一天不是我把自己恨自己骂只怪我当时没有把你留下对著你把心来挖让你看上一个明白看我的心里可有她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她你要相信我的情意并不假只有你才是我的梦想只有你才叫我牵挂我的心里没有她自从那日送走你回了家那一天不是我把自己恨自己骂只怪我当时没有把你留下对著你把心来挖让你看上一个明白看我的心里可有她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她你要相信我的情意并不假只有你才是我的梦想只有你才叫我牵挂我的心里没有她只有你才是我的梦想只有你才叫我牵挂我的心里没有她
-
#14thBJIFF No.6 @英嘉 无数的跟踪镜头和广角镜头轻轻地推进和拉远,提醒观众这对无名而孤独的父女所居住的土地是多么广阔,但同时两人又不得不被对方所牵绊拘泥于窄小的车厢内部,这或许映照着某种政治现实。
北影节英嘉
几个感悟:1、被夸奖像老塔、安哲等的片子要慎看,2、穿得太有时装杂志品味的人物大概率没有真实生活,3、剧本的孱弱并不是人物不说话、长镜头和胶片颗粒感能挽救的。4、没话说就请拍短点。#BJIFF2024
BJIFF 240425 党史馆
不闷,也想不到什么豆瓣缩写,叙事也没什么毛病,挺好的。
里面的俄罗斯真的很典啊,简直一个人口老龄化,乡村劳动力流失纪录片。俄罗斯本身多民族国家,能看到中间有几个小男孩在山上说想去巴黎用的阿语,并且难得的在俄罗斯电影里看到了蒙高丽亚血统的人(而且确实基本都是干餐饮的😂),小van里面的萨满教经幡元素,一路上语言风景的不同展现他们走过的路有多遥远。全程没有演员的名字,只有各种身份,讲的也是各个身份下的成长。但是说实话这个片子只能是及格的好看,不恰当的配乐很影响质量,能感到导演想通过持续对焦某个景观,把人们代入女儿视角或父亲视角,恍惚也好,愤怒也好,甚至于无奈的沉思,只是利用画幅的放大和聚焦来做这点就会生硬,少了逻辑和细节镜头的铺垫。
灰色的天空,沉默的父女,没有笑容的人们,真实的生活
#76th Cannes 导演双周# 8.5/10 极其强大的情感洪流,萧瑟荒芜的广袤土地孕生若即若离的依连关系,在每一次凝视下冲发,刻印在孤独的内外隔阂间。@14th BJIFF
#BJIFF 公路片中的安哲,流淌着塔可夫斯基的风声,只是这份旅途没有终点,绵延的情绪也不知因何生发,风霜雨雪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荒原上无所依从,父女的隔膜更无从着落…… 我总感觉胶片的质感增添了影片“大师之风”的气质,作为电影最本初的物质本体,它似乎总怀有某种原始的神秘和母性,令我安眠。
终究我还是不适合看这种过于平缓意识流虽充斥氛围意境但故事性缺失的片子,虽然vanlife是我很感兴趣的题材,但毕竟看无依之地的时候我也睡着了!
一路北上就像成长(问答环节有人问导演Is Lolita one of the inspirations? 导演火速接no no,笑死)
MSPIFF 43 | 裸男正面镜头好评
BJIFF 14|“It seems that the summer is going to be cancelled.” 有人带着女儿和投影仪四处流浪放电影,有人裹着大衣在荒原的路边卖冯内古特和卡夫卡。人与人之间都没什么话可说,一瓶烈酒、暴力的拳头、砸向玻璃的石块和裸体照片就是情绪的全部表达。内心和自然一样神秘而令人畏惧,非常俄罗斯。看的时候发现一些画面明显有胶片受损的痕迹,大概是刻意为之? P.S. 电影画面真的很像“从世纪金源(对不起 但那个商场真的好像)到瑞瓦肖”啊… 以及中文字幕又在胡乱翻译了,have enough fling都不能好好翻嘛…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
人物立不住,但胜在拍得好看,情绪贯穿,完成度高。
车子来到海边停下,我在想,你最好不是来撒骨灰的
片中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北影节 保利天安门风光不算优美,女主不算惊艳,节奏不算紧张很舒缓的一部行走电影,表意引而不发,再拍出两个小时也很容易。
C+/ 如此美丽的推拉摇移,把远处和近处的风景都收聚一体,自然形成了一种语境与物的关系。而面包车在蜿蜒的小路上穿行并逐渐成为镜头中心,就像是在一个传说里浮现一般。这种缓慢的“浮现”、逐渐被注目、被光照亮的过程成为一种灵韵的来源,让人物的目光透过拍立得、透过摄影机、透过电影放映变得坚实而致密。但局部的人物关系构建还是有些中空,导致结尾的几层转折都有些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