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的阳光和风景使我想起了我的家,安静、美丽却又苍白,我不能不说怀念自己的故乡,却不可救药的在城市里飘荡,到底爱的是家乡还是城市,我给不出自己答案,就如同慧英不知道到底爱的是谁。
慧英所爱的只是记忆中的雏菊,她的初恋没有爱,无论是警察还是杀手,她爱的是自己的感觉。
这是一部嫁接的影片,让人觉得适应不过来,两个小时的片子,节奏不一,就如同韩国的爱情遇上了港版的警匪,据说《雏菊》在台湾还是香港上映的时候有人要改名为《无间爱》,这似乎更确切一些。
影片的原创剧本是韩国导演郭在容写的,后来陈嘉上和庄文强进行了修改。
前半段,节奏舒缓,表现惠英与郑宇在广场,因为画肖像而相识,双方的情感交流简单又精致,再加上后面惠英失声的设置,都是典型的韩国电影风格。
但当电影转为郑宇的独白,继而在广场上的枪战中达到高潮,则将之前的韩流一扫而光,这种一部电影中前后风格的大转变,有种港版枪战片的感觉。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这种嫁接是完全可能的,警察爱上一个画家,听起来是很平常的事情,都是阳光下的职业,虽然这个职业有点危险,但杀手呢,他生命中也有简单的开心和善良,他也会爱上一个女孩子,哪怕是十恶不赦的恶魔,也会做一个纯净的人,“过了今天你就会明白的”,这样的故事应该残忍的精彩,但导演没有把握好,显得有些生硬。
是不是考虑到惠瑛的爱情观实在幼稚所以特意找了个动画片的声音来配?关于这个声音造成的后果就不讨论了,总之在惠瑛终于失声之后我松了口气.惠瑛的幼稚幻想式爱情观,其实应非个案,相信至今仍有被琼瑶余毒缭绕的众多受害者,以为有着浪漫形式的就是真正的爱情.正宇其实也没有什么错,他只是碰巧被惠瑛安放在浪漫爱情的角色里,他的错,只是其实并不怎么爱却没有拒绝,他的错只是在惠瑛因他之故受伤失声的时候不闻不问,然后在发现朴义存在的时候恍然若失.是啊,即使是淡爱,在失去的时候也会有失落感的吧.让我不能容忍的是,他在接受诱杀朴义的任务时那种若无其事的态度,他难道不知道这会给惠瑛带来什么吗?然后呢,在车上又莫明其妙地决定不杀他,你告诉我,正宇到底在干嘛?让我不能容忍的另一件事是,惠瑛明明是不爱朴义的,他们之间只有朴义单方面的情感付出,惠瑛始终刻意保持着一种距离感.然后,在她终于知道朴义是个杀手的时候,仅仅因为他是送她雏菊的那个人,就扑上去挡子弹了.她的爱情来的好快啊,那个雏菊就像个按钮,一按就灵.就像我不相信不爱小动物的人会爱别人一样,我不相信能对陌生人冷静扣动扳机的人,会是个好爱人.原谅我太老了.
雏菊花开,漫山遍野,潮湿温暖了我的心田。
直到现在,还深深感动于《雏菊》中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细节。
泪水是从慧英和郑宇的再次相见开始泛滥的。
我想,这一刻,他们双方一定等了许久,尤其是慧英,她被动地等待,等待在雏菊花前,再次为这个神秘但温暖的男人铺开画纸,可是,她再也没有到……当慧英打开门,看到那张让人心疼的脸颊时,她慌乱了,拿起小卡片问好的那一刹那,我和剧中人一起崩溃了,穿越生死的美丽与哀愁也开始奏响.其实于郑宇来说,死是最好的解脱,不用面对那活生生,血淋淋的同哭,不用让心爱的女孩来承担双份生死的枷锁,”我死了,我的生命停止在4.21,我的故事结束了,希望他们两个人的故事能继续下去.”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刻,他留下了自己对爱情坚贞的独白.可是这一切对于慧英来说,却是那样的残酷,人到痛苦,悲伤的极至是不会有眼泪的,因为眼泪同心泉一起干涸了,也是从此开始,生与死没有任何区别了,但仍可以带着一副空躯壳安静地活着的,如果之后的一切都不发生,那么这个故事也算是完美地结束了.可是,亿万人一生的变数都绽放在了他们的生命中……他再冷酷,都为她保留了一份温暖. 她再绝望,都为他留下了一束带着雏菊清香的光芒. 他的所有善良,所有温情都是为她保留的,一旦付出倾其所有,那样决绝,毫不犹豫. 其实大家都一直以为,无论是谁,只要能给她幸福,另一个人都会站在帷幕之后看他们华美,或喜或忧,这都没有关系,可是,大家都不曾想大到,最小的那朵雏菊都会有自己的信仰,何况她,一个等待绽放的女子,即使心中有两个同样分量的人,但是幸福的天平总会有归向的,喜欢和爱亦是海底山颠,永不交汇. 在弥留的那一刻,慧英想的是什么呢?生的折磨,死的别离,叫她该如何抉择?还好老天怜悯,在雏菊花开花落的间隙,她逝去了. 留下的他又会是怎样的呢? 雏菊花开,漫山遍野,一年一个宿命. 雏菊花开,漫山遍野,一年一个轮回. 他心中的那片芬芳,为谁绽放?
哀伤地浸入骨髓的音乐开始流淌,山野,木桥,流水,雏菊,片段开始回放。
他们的故事结束了,谁的故事还在继续?
电影拍的很散文。
因为有了郭在容,雏菊还是延续韩式电影肆无忌惮的美。
阿姆斯特丹的小镇,那里是爱情的天堂。
欧式的尖屋顶,碧蓝如天的运河,消遥自在的脚踏车,风中摇曳的白菊,感动中你已经走进17世纪欧洲的油画。
一段内敛的情感故事,偏偏是一段宿命般的悲剧?
人生一次次重逢,又一次次错过。
“我永远不存在了,他和她的故事还在继续……”既然注定是一个悲剧,你的故事结束了,他怎会有好的结局哪?
如果有一个人和你一样爱着如阳光耀着的女人,你和他一定有着惺惺相惜的思愁,也许心灵深处你们是朋友。
回忆里的爱情,比等待中的爱情,更令人痛苦。
脑海中浮现出很多人的面孔,那个男人的脸,被层层叠叠的覆盖着。
一定要见他一面吧!
——惠瑛。
用文學上的表達技巧來解析這部影片,雛菊是貫穿始終的線索。
雛菊,既是一種隱喻,象徵,更是影片的靈魂所在。
角色我更願意以警察,殺手,女畫家來稱呼他們。
不單單爲了使角色一目了然,還因為我喜歡這樣的組合。
喜歡這三人組與Haarlem廣場一起定格在腦海中的瞬間印象。
殺在愛情萌芽時便說:"Flowers can deliver love,but can also deliver death.I started planting the flowers she pained,hoping that they would help remove the smell of gunpowder on me.But the smell deep inside my soul doesn't disappear."他是黑色陰鬱的鬱金香,而女畫家則是那潔白單純的雛菊。
至於警察,我則會用他曾經送給女畫家的黃玫瑰來詮釋——包容並著通情達理的自私。
情節電影對於慢熱型的我來說總是有一個置身其外到難以自拔的突變。
開始貌似淩亂的片段與自述著實難以令我投入其中。
在冗長而寧靜的鋪墊與渲染中,第一場槍戰總算牽走了我的思緒。
女畫家曾對殺手說"Losing him is so much more painful than losing my vioce."可悲的是冷漠的我依然無法體會甚至理解他們之間執著的愛。
也許因為殺手的存在,讓我不得不同情,無法對他的付出視而不見。
欣慰的是,殺手終於不再隱藏。
他的出現就算無法撫平女畫家的創傷,也是她不可忽視的陌生人。
………………瑕疵我不得不承認在我看來影片中女畫家的血流不止有點兒喜劇成份在裏面。
無論是第一次槍戰中善良的拯救還是最後槍戰中因愧疚引發的舉動,那鮮血如同自來水似的,直往外噴寫。
就算打中了動脈也沒這麼誇張吧。
那幅雛菊,卻也因為噴灑過多的鮮血而缺少了藝術價值。
背景選擇在鬱金香的國度拍攝是很巧妙的安排。
荷蘭的鄉野,並非普羅旺斯山區的濃烈,也非英國鄉村的精緻,它是清新而秀美的,並著有一股小提琴旋律般悠悠的抒情。
電影沒有採用多少人工佈景,更多地運用了自然光線,所以顯得格外唯美與浪漫。
這樣的印象派畫面,確定是“雛菊”式的。
生如雛菊,絢爛綻放。
J'aime, et rien ne le dit ; j'aime, et seul je le sais ;Et mon secret m'est cher, et chère ma souffrance ;Et j'ai fait le serment d'aimer sans espérance,Mais non pas sans bonheur ; je vous vois, c'est assez.我爱着,什么也不说;我爱着,只我心里知觉;我珍惜我的秘密,我也珍惜我的痛苦;我曾宣誓,我爱着,不怀抱任何希望,但并不是没有幸福;只要能看到你,我就感到满足。
雏菊有几种花语,第一种,永远的快乐。
第二种,隐瞒在心底的爱。
第三种,则是--离别。
我认为在这里应该是第二种意思。
朴义是爱惠瑛的,但是因为他的身份,所以他只可以悄悄的送她雏菊,他原以为他可以就这样静静地爱她一辈子的……当朴义知道他的爱会让惠瑛受到伤害时,他退出了“对不起,我对你隐瞒了太多,因为你知道的越多,危险就越大,我是活在死亡与暴力世界的人,本来就不应该接近你,我太傻了,以为隐瞒事实就可以保护你,没想到把你伤的更深。
”朴义想再次的把心底的爱隐藏起来,我才明白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的真谛。
惠瑛也是爱朴义的。
有人认为剧情太奇怪了,当惠瑛一直到雏菊不是警察送的就立马变心了。
但是我认为那是因为惠瑛一直都是爱着朴义的,只是因为这份爱隐藏的太深,连她自己也不知晓。
她放不下那个送她雏菊的人,当她知道心里的那个和爱的人是吻合 的,这份爱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即使枪声大作,鲜血横流,为了雏菊般的爱情她也要去问个明白。
惠瑛走了,肝肠寸断的朴义也如一缕轻烟般逝去。
我想这应该是最好的结局,这样他们就可以永存那份唯美的雏菊般的爱情,没有情侣间的分分合合,没有婚姻的柴米油盐,永远像童话故事中美好的画面。
今天看了雏菊,写了影评但看了大家写的影评后再感:这种垃圾“电影”,对不起 我给电影加了引号,因为我觉得它根本就不配是个电影,可能是用胶片这种载体拍摄的,但毫无电影语言的东西(我只能叫它东西,因为说它是片子,我都觉得是种侮辱),根本称不上电影。
看了大家写的影评,很是崩溃,我觉得能给这片两颗星以上的人都是青春期未能得到满足的未长开的“青年”。
我本以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即使不是雪亮也是睁开的,但看了大家写的影评,我栽了个大跟头——我站在人群中感到孤独和绝望
一部真正好的电影,是你看完以后,会回味很长很长时间,直到情境淡忘,才舍得拿出来再欣赏一遍。
这是真的,看完了《雏菊》,我曾经发誓以后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然对不起这么美丽的故事。
电影院为了宣传,在候影厅摆满了雏菊花。
仔细地闻,果然有一缕淳朴的香味——使人想起溪水、独木桥、皂荚树和篱笆上的葡萄藤。
而《雏菊》的韵味大抵如此,一股难以名状的清新。
朋友对这部电影有一个很独到的见解:“看悲剧,一般都是表情麻木地坐上半场,到了感人的情节,鼻子会变酸,眼泪在眼眶中打转,表情变得扭曲,嘴角开始抽搐,然后‘哇’的一声哭出来。
——然而《雏菊》,是人跟随着情节,全神贯注的看下去,到了片尾响起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已在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我没有注意她的话——那时,我正在那个葳蕤的雏菊田中伫立,手挡住微风拂乱遮住眼睛的碎发,看着绚丽的花田,花田中的桥,桥上的画,画中的花田,花田的绚丽……心里舍不得流眼泪,生怕这童话般的风景变得隐约,但还是哭得一塌糊涂,那花、那水、那桥、那人,却清晰的可以记得一辈子。
某个时刻的我们,就像慧英一样,等待着茫然的结局:“我还在等待我的初恋,当然这一刻不可能就出现我的初恋。
”——也许结局已经出现而我们却还不知晓。
慧英避雨的那个时刻,郑宇在她的左边,朴毅在她的右边。
两个男士相视而笑,此刻他们还都是陌路人。
我不知道该支持那个男主角,思忖良久,终于偏向那个选择阴影的杀手(朴毅)——甚至为了让他得到真爱,我从不看慧英身亡的结局——黑白的画面只有鲜血是殷红的。
慧英:“对不起……”朴毅:“不……我们重新开始好吗……求求你……别死……求求你……”——从他第一次看见慧英,就选择了沉默,他不止一次地叹息:“为什么我没有在第一次杀人以前遇见她呢?
”曾经或未来的某个时刻,我们像朴毅一样,躲在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地方:“我从没想过要得到什么,过去没有,现在也一样,但她给予了我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
我真希望日子象这样一天天过去,一直到永远……”像他一样浪漫:“flowers!”——他每天准时在4:15送慧英雏菊花。
像他一样努力:“抽象派主义特征是……”——慧英是个画家。
像他一样痛苦:“我无法预知想见她的冲动。
”——游客依稀的广场上,慧英背起画板向朋友告别;一个角落,朴毅也微微摆着手。
阳光灿烂的广场上,慧英举起咖啡杯像服务人员致意;那个角落,朴毅举起一杯散发着同样香气的咖啡,向他最爱的人致意……像他一样绝望:“代替我位置的人终于出现了,我唯一想亲近的人没有了。
现在我可以好好的活下去,但这一瞬间我为什么会感到绝望呢……我到底在干什么……”——窗外,郑宇第二次坐在慧英对面让她画肖像,向她微笑。
这次,他眼睛的焦点聚集在慧英身上。
像他一样保守着一个不能说的秘密:“为了生存在这个世上,所要遵守的原则是保守秘密,保守秘密就要说谎,由一个谎言不断引出其他谎言,秘密就是生命。
”——他被迫向慧英心目中送她雏菊的郑宇开出致命的一枪。
像他一样选择离开:“对不起,我对你隐瞒了太多,因为你知道的越多,危险就越大,我是活在死亡与暴力世界的人,本来就不应该接近你,我太傻了,以为隐瞒事实就可以保护你,没想到把你伤的更深,惠英,谢谢你让我留在你的身边,你给我带来的幸福时光,我会永远记住的,现在我把这幅画还给你,忘掉所有悲哀的回忆,去找一个有资格接受这幅画的人,值得你爱的人,幸福的活下去,我会过的很好的,再见……”——再见,朴毅。
据说,片尾的结局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两个枪声同时响起,所有的人都死了——也许这还是个不错的结局。
结局,是慧英躲在屋檐下避雨的场景第三次被播放。
这一次,不是个人的特写,是三个人共同创造的舞台。
朴毅手捧着将要放在慧英家门口的雏菊,郑宇和搭档环顾着雨中的行人,慧英急忙跑过来,手忙脚乱的整理画夹,抱怨地看了一眼雨景。
(画外音响起:“我还在等待我的初恋,当然这一刻不可能就出现我的初恋。
”)这时,慧英画板上的颜色淋了雨滴落下来——那代表雏菊花的颜色,与积起的雨水慢慢溶开,预示着雏菊的爱最终要逝去。
滴落的颜料顺着水流到了朴毅脚边——慧英的画为她选择了爱的真正的归属。
朴毅抬起头,看见了他身边的慧英,惊喜和幸福地灿烂一笑。
郑宇低头看着惠英的颜料流落,眼神跟朴毅碰撞,相视微笑。
郑宇在观望,郑宇很欣慰。
雨缓缓停住,郑宇的搭档走出屋檐,看到了广告牌上的话并大声读了出来:“Nomatterwhat,thefuturecanbechanged.”——无论如何,未来是可以改变的。
镜头变得明亮而单调,画面只有举向空中的雏菊花,伴着一句充满期待的“Flowers!
”,朴毅勇敢地说出了他心中的爱,勇敢地追求着他的爱。
他,改变了命运中的未来。
此时的风景,只是一盆雏菊。
而它,是那一大片发生爱的雏菊花海的缩影。
阿尔弗莱·德·缪塞的诗《雏菊》我爱着,什么也不说,只看你在对面微笑; 我爱着,只要我心里知觉,不必知晓你心里对我的想法; 我珍惜我的秘密,也珍惜淡淡的忧伤,那不曾化作痛苦的忧伤; 我宣誓:我爱着放弃你,不怀抱任何希望,但不是没有幸福 --只要能够怀念,就足够幸福,即使不再能够看到对面微笑的你 I love thee,nothing to say,just smile facing thee.I love thee,only I know,no need to know what you feel about me.I cherish my secret,and the tiny depression,the depression which has not turn to sorrow.I have yet vowed,I am in love.though with no hope.But that doesn't mean there is no happiness at all.It is enough to see you,I am satisfied..
导演剪辑版真是一个全智贤发丝在风中飞舞的片段都不舍得删掉,而且发现发型和晚秋的汤唯好像哦。情绪、颜色、台词全部都是直给,太没意思了啊。结尾枪战拍得特别老派,最后竟然还有一支回忆慢镜MV……想她的时候我就给她送花,想他的时候就给他画一幅画,喂喂是王家卫吗。
做个杀手容易么,做个文艺杀手容易么,好不容易喜欢上个女孩儿,恋爱都没好好谈,还把人弄死了。。。这三人上辈子多大的爱恨情仇啊。。。
DVD
情节蠢得没话说。根本没拍出阿姆斯特丹的美。一星给姜大卫。
伤感的爱情,永远是主题
借尸还魂。
偶然间想起了假如爱有天意,想重温一下怀着一颗少女心看纯爱片的心情,谁知道看了这样一部乱七八糟东拼西凑四不像的片+_+
如果可以,请送我一只天堂鸟
香港导演和还过演员的奇妙混搭~~~~
导演是刘伟强。。。 郑雨盛长的有点坏帅, 全智贤演的好, 听到李成宰的旁白就想到娜塔莉。。。 韩国的主流爱情片, 可电影可电视,片尾曲怎么听着像more than love
未来是可以改变?
很久没有这样感动过了。无法言状的感动
有点莫名其妙 浪费了好演员啊啊
结尾我们都哭了。
这个女人,又该怎么说她呢?对爱怀着天真浪漫的幻想,为一个人的爱固执地坚持,幸运的是她最终明白了什么才是爱。一个内心纯洁的孩子和一个理性骄傲的成年男人,教女人懂得什么才是爱。就像那句广告语“爱一个人,就是要承受他生命的碎片”,他因为爱她选择承受距离,因为爱她选择承受面对,更因为爱她选择承受放弃,而她在懂得爱之后亦选择了承受一切不圆满。
全美人演的最好!!还有阿姆斯特丹的阳光.
故事很弱。
感觉本意想搞个浪漫的杀手,可却拙成了个四不像。就这还叫自己杀手呢啊,编剧你是傻逼吗,刘伟强出了香港就是个P啊
画面很美。
《卧底藏龙》D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