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期望值太高了,前半部分略失望,过多情况冲突出现了但只是出现了,部分甚至只用言语在冲突发生后把起因概括下,冲突的力度一下小了许多。
当然,也可能是时间线本身过长,导演没调节好具体冲突的选择,不温不火地让事情发生了,剩些无声的镜头才让人屏息,后半部分倒是快了许多,比如大嘴茱发飙,不得不倒回去多看几次。
可惜结尾只能戛然而止。
肯定片子的好意与努力,但还可以再给力些。
HBO从9pm开始连续播出两遍,我也就跟着连看了两遍,一直到凌晨一点半,被感动得稀里哗啦……三年前有在纽约看过这部的broadway show, 但是舞台剧和电视荧幕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百老汇的剧我也很喜欢,但是不记得当时有掉眼泪,所以电影版带给我更多的感动……上世纪80年代,gay这个群体还不能被社会接受,受到无数不公平待遇,他们向往自由、平等,他们在与疾病抗争的道路上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个中心酸谁人知…… 好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现在对gay的理解和包容越来越好,每一年的Pride Day大游行,以及美国一个又一个州陆续承认同性婚姻的合法,看到GLBT群体为此而庆祝,真的很欣慰。
希望海内外的朋友们都能有一个open heart!电影里面,绿巨人和孔雀的吻戏、床戏都很赞,孔雀有露出白花花的翘臀喔…他们两个后来有一段对话还蛮好笑的,孔雀略带严肃的对绿巨人说“我有话要跟你讲”,绿巨人说“你是怀孕了吗?
”,哈哈哈哈 House of Cards里面的Peter Russo也有出现,依然还是政府官员,感觉差不多定型了,一直在问绿巨人是不是“那种疾病”只会在gay之间传染,直男找hooker应该不会被染上疾病的吧……本片大牌云集,总有你喜欢的某一位。
导演把与疾病斗争的过程刻画的细腻真实感人,要看的童鞋请备好纸巾(应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太emotional吧 anyway有备无患啦)!
《The Normal Heart》将背景设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艾滋病刚出现的时期,以一个同性恋社群为切入点,展现他们的抗争和生活。
尽管是虚构的剧本,但仍然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相似的人物事件,电影改成这样也不容易,给我感觉用词要缓和很多,可能是为了让大众更易于接受。
从《Queer As Folk》、《The New Normal》到《The Normal Heart》,这些作品从标题上就想让人们意识到,同性恋不是什么会长翅膀还能喷火的恶魔,或者手指会发光的ET,而是普通人,主要的原因,是LGBT群体一直以来被边缘化,过着并不普通的生活。
大概四五岁,当我的眼睛总往男孩身上瞄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和别人有些不一样,也没那么不一样,爱玩游戏,不喜欢上的课就逃学、睡觉,偶尔打篮球,和几个玩得好的哥们都比较调皮,经常被老师点名批评,脾气有时候很爆,没人问过我是不是gay,我一直知道答案。
所以我还是一个演员...工作时间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全年无休。
有人觉得我话少,有人觉得我话多,有人觉得我很凶,有人觉得我很乖,除了有必要接触的人之外,我基本不理,他们觉得我很酷。
新手演员演技差是正常的,小学时电脑坏了,我爸找懂这个的表叔来修,结果发现我硬盘里的“你懂的”影片后,跟我说那是不对的,当然我肯定死活不认那是我下的,我装无辜说是电脑里本来就有的,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小时候智商堪忧)...虽然最终他也没多讲,不过从那以后我就切断了和他们一家人的往来。
我并不是羞耻我的性取向,也不是在意他人的看法,只是人都本能趋利避害,谁会想把自己的人生搞砸?
从那以后电脑上锁,房间上锁,心也上了锁,事情变得简单,也变得复杂。
所以我明白Ben为什么不为Ned出面,为什么Bruce不愿意上电视,为什么Felix会选择和女人结婚,我也明白Ned为什么对他们发火,怒其不争,他有个有钱又爱他的大哥,过着抽版税的生活,想买房随时可以买,他不在乎后果,因为压根没有后果,其他人可没那么幸运...当你有一个工作,你依赖于这个工作,这个工作又依赖于别人的决定的时候,在法律没保护你前,你最好老实演戏,这个时候我是Bruce。
当有人觉得网上几乎一边倒的政治正确,同性恋就该闭嘴了,好像突然间世界就大好了,说我们在搞“反向歧视”“弱势群体暴力”,说同性恋不该允许结婚,而没有人站出来反对,这个时候我是Ned。
随着十几年不间断地练习,我演得越来越好,外在并不需要改变什么,眼睛别乱瞄手别乱摸就行,主要是说的话要过一遍脑子,一开始会刻意回避,后来发现适当放开反而能以真乱假,为了观察观众的反应,以前同寝室的小哥说虽然不歧视,但不能理解同性恋,我说我就是,他不信说我不像,不可能的巴拉巴拉...我没接他这个话题,继续玩游戏。
工作后去了一个地方实习,被领导安排跟着一个大叔学,聊到私人生活,我问他结婚了没,他回答已结婚生孩子,我记得他回答的方式,那种规避的意图,如果是其他人可能就被蒙过去了...这个单位还有一位中层管理人物眼镜男,这位经常打小领结的要显眼的多,但这里的多数人应该不知情。
某天,组织去吃烧烤,不知怎么的大家突然起哄俩直男亲吻,结果他们真亲了,女领导顺势表达了一下观点,说她不介意同性恋,觉得只要是真爱都很好。
我猜她对眼镜男心里有数,说给他听的,但包括我在场的三位专业演员,不约而同开启表演模式:我在演愣头青吃牛肉串顺带仰望星空,眼镜男在演微信飞机太好玩你们刚才说啥,结婚大叔在演尿频尿急你们先聊我上个厕所。
这就是异性恋看得到,却没意识到的同性恋日常生活。
在看不到的另一面,像影片里一样,同性恋有着复杂的性关系,但不是所有人。
在舞台剧里有一段台词,描述了这种性关系,当Emma想让Ned叫所有同性恋停止性生活,Ned觉得很荒谬,Emma:Are you saying you guys can't relate to each other in a nonsexual way?Ned:It's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at. For a lot of guys it's not easy to meet each other in any other way. It's a way of connecting — which becomes an addiction. And then they're caught in the web of peer pressure to perform and perform.从联系同类到成瘾,究其根源只有俩字:孤独。
我相信很多同性恋都感同身受,大部分人依然渴望爱情,即便不渴望,来了也不会拒绝,但在一个不能结婚的国家,一个官方谈同性恋还很敏感的国家,很难有什么结果。
朋友A作为我最早认识的一个,毕业就选择了和女同闺蜜形婚;朋友B觉得还可以再混几年,到时候再找个喜欢他的女人结婚;朋友C没什么计划,和男朋友先谈着,走一步算一步;至于我,谈过的都以对方要找或已经有女友而告终,所以出国会是我的选择。
Men do not naturally not love.They learn not to.Felix这个角色恐怕是和观众最有共鸣的一个,始终在生活中挣扎,对待感情认真,有过一段很长的感情,但因为对方想找个更年轻的把他甩了,曾妥协和女人结婚,离婚后连自己孩子也不能见,拥有令人羡慕的工作,纽约时报记者,在大家看不见的另一面,他也在用他的方式寻找爱。
他是喜欢Ned的,至少是喜欢他的外在,不然之前也不会跟着他进小房间,在接触后,发现Ned也喜欢自己,至少喜欢自己的外在,还和自己有共同的喜好,这才有了床上哭的那段,紧握的拳头终于松开,他决定在Ned身上赌一把,也许这会是他一直想要的。
影片一直在谈艾滋病,但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是借着与艾滋病的抗争谈性解放、歧视、漠视、平权、感情等方面,展现同性恋所生活的环境。
因为怕受伤,我们学会不去爱,可也希望有一天能够遇到对的人,享受平凡的浪漫。
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每天都在寻找明天的出路,一个人守着秘密坚强着,终究不过是颗平常的玻璃心,摔了也会碎一地。
从大二大三知道自己喜欢同性到现在,听到过很多种说法,遇到了很多问题,产生很多疑惑,有些我很坚定,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很困惑。
看完这部电影,忽然想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
老实讲,我现在都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可能根本就不需要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吧。。。
下面是问题和话题:是gay三分C(C代表娘娘腔)有些gay歧视娘娘腔的gay,嘲笑娘娘腔的top有些gay以【姐妹】相称有些gay的表演型人格很强,喜欢用语势很强的词,喜欢讲脏话并以此作为性格豪放的证明,喜欢言必及女性生殖器人们为什么不能讨厌甚至歧视同性恋?
为什么不能表达这种厌恶和歧视情绪?
为什么名人不能在公开场合表达?
只是因为这样不符合流行的【政治正确】?
gay是不是由基因决定的?
gay的父母携带了这种基因?
gay的基因有可能得到提纯吗?
有些gay不喜欢双性恋,觉得那是他们的狡辩,【他们一定更爱男(女)人!
】有些gay不喜欢他们以为是top的人却是vers或bottom,转而厌恶,觉得【不过如此】。
有些gay不接受为什么这个男人在上一段关系里做top,这段关系里做bottom。
有些gay歧视vers,觉得他们是想继续维护男性形象的bottom。
有些gay耻于说自己是bottom有些gay歧视人妖,女同有些gay并不喜欢肛交有些gay不接受有人不喜欢肛交这一事实有些gay确实无法从肛交中获得快感有些top,遇到size大的人,才愿意尝试做bottom有些gay视肛交为【作为一名真正的gay的证明】很多人没想过残疾的gay怎么解决性生活gay争取的权利,就是肉体愉悦的权利吗?
是群交的权利吗?
gay的一对一关系是最【政治正确】的关系吗?
【开放关系】是gay的关系里,最合理的出路吗?
结婚是gay的关系里,最合理的出路吗?
【异性恋世界】关于感情和关系的一切设定,gay都要推翻吗?
易装和异装癖是一码事吗?
喜欢易装的人为什么不去做变性手术?
【大家都是同志,为什么要互相歧视】【在我找到最爱的人之前,我会尽情纵欲】?
姐妹相称,会不会不太合适?
作为一个男人,被包养是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歧视男妓和男人发生过性关系,就有变成gay的趋势bottom年纪大了,就【没人要了】?
就要【转型】做top,才有【市场】?
为什么自称top的人被传出做过bottom的传言,就会格外【丢人】?
形式婚姻是【政治不正确】的吗?
gay和les搭伙形婚,发生性关系,最后组成【真正的家庭】,是【政治不正确】的吗?
如果后来他们再找各自的同性性伴,是新的【政治不正确】吗?
出柜引起的青少年模仿,会引发潮流吗?
【真的直男】是不会对男人感兴趣,或者和男人发生性关系吗?
gay的一些政治口号,比如【有很多艺术家,很多演艺界人士,很多设计师都是gay】不会带来新的问题吗?
世界没有gay,不会怎样吧?
有人认为,性伴多的top是男性魅力所在,性伴多的bottom是下贱有人认为,经常群交的人,道德水平较低有人认为,SM关系内,主的一方是男性魅力所在,奴的一方是下贱两个top情投意合,却会为性烦恼。
做bottom是面子问题恋童是gay吗?
【同妻的悲剧,难道不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吗?
】【家庭压力太大,我要结婚】【三人关系其实是原来的couple各自无法继续,而想出的折中的办法】有人认为,与直女结婚,与拉拉形婚,是为了保护父母有人认为,极端的反同人士,是在隐瞒自己是gay的身份有人童年被男人猥亵,而变成了gay【喜欢同性,和同性发生性关系多年,现在想尝试一下与异性发生性关系】是【政治不正确】吗?
很多动物会发生同性性关系,人类的同性性关系为什么要加上【爱】的名义呢?
有些gay在感情失败后,曝光对方是gay,用这种【身败名裂】的报复来满足恨欲有些gay在消费gaygay消费gay文化,是【政治不正确】吗?
---类似的话,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想到了会在添加上来关于【政治正确】,wiki的解释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4%BF%E6%B2%BB%E6%AD%A3%E7%A1%AE
话不多说,这些对白温暖得带伤,让人流泪的同时又不禁泛起微笑。
-I asked what you did, and you said something like you tried a number of things and I asked if that had include love. That’s when you said, “I have to get up early in the morning.”Men do not naturally not love, they learn not to. I think you are a bluffer.孔雀说这段话时像个哲学家,眼神又纯净得像一个孩子,绝对完美不过的情人。
-Felix, let’s move somewhere far away, just two of us, together on a desert island.-Don’t you dare stop for one second what you are doing? I appreciate you are not yelling at me about what the Times isn’t doing. And my don’t be more political. Why don’t you?-It’s a relief of not having to have to talk about politics with someone, but that’s not the reason.-No?-It’s because you are too good to be true. Because I’ve been waiting for a lover like you my whole life, you haven’t showed up until now, and I’m scared shitless that I’m gonna do something to fuck it up. Am I crazy?-Of course. That’s why I’m here.Ned超深情的告白,穷尽一生我们都在找那个梦幻的模样与性格,命中注定,终于相见,不知道该怎样去更珍惜。
只能为你疯狂,生怕搞砸。
Felix的回答太让人振奋了。
-Imagine if we had this when we were young. No fear, no shame. All I was imagining all those years was with you.-I’m afraid to leave him alone now. I’m afraid a cure won’t come in time. I’m afraid of my anger.I AM AFRAID OF MY ANGER.-I have this tradition. It’s something I do now when a friend dies. I save his Rolodex card. What am I supposed to do? Throw it in the trash can? I won’t do that, no, I won’t. That’s too final. Last year, I have five cards, now I have 50. A collection of cardboard tombstones bound together with a rubber band. I hate there fucking funerals. I really do. And you know what else I hate? I hate the memorials, that’s our social life now.Jim洁癖的模样太适合念这段悼词,苍白恐慌的世界,暂时的安静。
-He is afraid I’ll leave him, I told him I wouldn’t leave him, that I never for one second would think of leaving him. But he doesn’t believe me. It’s hard to believe much in these days. But we must never stop believing in each other. I’m a mess, that’s what I am. You cry and you cry until you think can’t cry anymore, and then you cry some more. Not only for yourself or Felix, but for all the little boys who finally find their other little boys they have wanted all their lives now that we are men.我一直在等你,从男孩到男人,原来为你,眼泪是流不尽的。
-I want you to live so much, I’m not supposed to say that-MY GREAT TRUE LOVE看罢,才觉得每天国际上反复强调的医疗问题是如此的必要而迫切,平日里无限YY的群体在那时,或者说一直以来,此时此刻,走过了一条多么曲折艰难的路。
教育意义不必多说。
演员选的实在好,固有角色的认定在这部电影里,被深情、被挣扎冲的了无踪影,令人赞叹与尊敬。
怀着一颗平常心去深爱,“ I’ve been waiting for a lover like you my whole life, you haven’t showed up until now, and I’m scared shitless that I’m gonna do something to fuck it up.” 更去珍惜。
很少有电影能让我看完之后如此别扭。
虽然前两天才刚刚看完韩国的【回家的路】,但是对于不同题材的电影,表现相似感情基调后,我还是久久不能平复激动的心情。
以至于在关上电脑后,少有的靠在床头,在夜晚闷热的气息中发呆。
纵观现在主流电影市场,以好莱坞为主,个人主义的英雄电影似乎已经是票房的保证,各大电影公司靠着一众不愁吃穿,不缺妹子的肌肉型男在全球市场上大肆掠夺影迷日益空扁下去的腰包。
然后再让几个拧巴的导演拍几部文艺电影,捞上几个奖项,ok,一年就这样结束了。
所以当看到有normal heart这样的电影出现时,在拥有这样演员阵容时,我深深的猜到了,这是一部为了得奖而出现的电影。
对于这类电影来说,我们不能去强求影片剧情有多么的精彩,而往往就是这种过于写实的情节累计,随着观看的继续,那种难以言喻的心情变回不断的发酵,升温,直到影片片尾字幕出现时,达到的那种失望之情已经足够让我们眼眶发湿。
回到主题,当我看同志电影时,我在看什么?
必然不是像阿黛尔的生活那样,窥探女女之间的性交场面,相信每个直男在看到两人滚床单时,都会心生怨念。
介于本人看片前的习惯,坚决不到网上去搜索相关信息和评论,所以,在影片的前半段,始终云里雾里的猜测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疾病,直到艾玛对病人说你的免疫系统已经几乎崩溃了,才明白这就是艾滋病。
也就是到了影片的后半段,才从一个猎奇观看同志电影的心态转换到对于艾滋病历史的沉重心态。
其实说到这类题材,我们很容易的就想到了去年奥斯卡的大赢家,达拉斯买家加俱乐部,同样是讲述艾滋病的故事,前者是更加开放,激励的斗争,而这部则选择了在沉默中不断的呻吟。
前者发生在后艾滋时代,世人已经知道了艾滋病的可怕,但是在官方,还是采用着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对待。
而这部电影则发生在艾滋病发现的前期,无论是政府还是医疗机构,都在有意无意的回避这个问题,无论这是否与同性恋有关。
至此,影片的两大矛盾出现了,同性恋和艾滋病,两个如此让人忌讳的话题同时出现在了一起,足够在任何时候都去刺痛人们心底的暗角。
从断背山开始,同性题材的电影逐渐走出了小众,猎奇的心理,敢于用更加自信和开放的心态面对观众。
影片也都不再纠结同性是否正确,而是让同志们走出故事,回到每个人身边,去表演故事。
平常的心更是注重这个环节的描述。
每个人,无论是内德的哥哥,菲尼克斯,布鲁斯的退缩,汤米的帮助,都是因为背负着同性的自卑上。
而人物之间的争吵也常常归罪于自己是同性恋,而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和重视。
换言之,在那个时代,身为同性恋的自己都感到内疚好无耻。
也正是这种心态的存在,才让每个人都如此的生动。
当然,这其中不排除内德,这个在整部影片中不断呐喊和发飙的男子,更是在白宫里喊出了最脆弱的疾呼。
写到这里,我们不妨去看看演员阵容, 马克·鲁弗洛,曾经的绿巨人,以至于每次内德发怒时,都害怕他变身。
这次选择誓言这样一个颠覆性的角色,显然他是准备获奖的节奏啊。
马修·波莫,猫鼠游戏里的神偷,更重要的是,这货确实一名同志,更是为了这部电影,疯狂减肥,有点当年机械师里克里斯蒂安·贝尔的味道。
吉姆·帕森斯,不用多说了,伟大和可爱的谢耳朵,说实话,能在大荧幕上看到他,总是害怕他有说错哪句话,当然,谢耳朵是gay这一点大家都知道。
至于 朱莉娅·罗伯茨,有影后坐镇,各大电影节是不是要给点面子啊?
分析完演员阵容,发现,这是一部如此用心用力的电影,获奖的目标如此明确,获奖的实力更是如此的雄厚。
回到文章开头,我们在经历的大片,英雄们的轮番轰炸后,是否还能静下心来去欣赏和思考一步电影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用心去拍。
我们是否可以用敏感的话题去吸引观众呢,答案也是肯定的,但是前提是话题引用的得当。
再去讨论一下片中的一些细节。
内德的哥哥不愿意出面帮助自己的弟弟,甚至当内德问:你承认,你我是一样的。
哥哥也艰难的否定了。
市长虽然是同性恋,但是却不愿意出面声援。
白宫接待的参谋更是问出了是不是只有同性恋之间才传染,至于招妓,异性恋没事。
显然,对于外人来说,这是一种对于同性恋的惩罚,我们不用去管他,直到健康委员会的每个人都渐渐认同了这个看法之后,大家也逐渐出现了退缩的态势。
影片发生在1981年,有了开始,却没有结束,就算是在电影结尾,我们也只看到了汤米默默的接完电话,从自己的名片夹上拿下菲尼克斯的名片。
对于那个时代的那群人,他们能选择的也许跟汤米一样,默默承受,纵使身边有人在呐喊疾呼,但是,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明白,这只是徒劳。
对于这部电影,想说的很多,能说的却很少,也许只有真正打动人心灵的电影才有这样的功效吧。
写到结尾,想到了自己身边的一些同志朋友,也许在中国,2014年的今天又和1981年的那天有什么不同呢?
除了自欺欺人的自信和真实的自卑外,剩下的就是大众的漠视吧。
当我看同志电影时,我也许看的只是身边的他们吧
伟大的作品........现在它在我心中至少和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齐名😭后面一个小时基本泪流满面,其实看的时候想了很多看完了却反倒不知道说什么了,可以深度剖析的角度和主题太多了......对性少数群体的关怀是最明显的,但那仅仅是基础,伟大的作品在于基于这个题材折射出对社会的思考,真正的理想社会应该是一个巨大的鸡蛋孵化器,保证每一个鸡蛋的不受歧视地,自由地生长,所有鸡蛋都不同,但它们平等,不如说越多元的鸡蛋越反映出一个社会真正的文明程度,而这个所谓的文明社会是一个牺牲少部分格外不同的鸡蛋来维护所谓稳定的高墙。
Ned和Felix太好哭了😭😭从头到尾的情感层次丰富地让人心碎,我看过的lgbt电影里除了烧女没有能让我欣赏成这样的...太成功了,再加上电影所有光影、配乐、镜头,角色的歇斯底里等等等等所营造出来的让人窒息的氛围,生和死的对立命题像一尊高高伫立的墓碑一样以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方式浮现出来
最后的镜头给了Tommy(我的谢尔顿宝贝呜呜呜)他是除了Ned和Felix之外最让我感动的角色了,说死者长逝生者痛苦的太陈词滥调了,他们不止是痛苦,远比那糟,他们背负着所有死者的承诺和生者的希望在前行,那么多条生命,对于政府来说只是报表上的一串数字,对于他们来说......而Tommy每次都是那个在所有人承担的时候站出来拉住失控的人,在Ned被除名时唯一一个拥抱他的人,收藏了三叠逝者名片的人,也许Ned或者Bruce是领导者,但我觉得他才是最有力量的那个😢😢还有Emma,一个坚强的,独立的女性,她坐在轮椅上但比所有人都强大,我觉得影片里有浅浅的Emma对Ned单箭头的暗示,老实说我不喜欢那段,但这又是合理的,因为他们是一样的,永远在斗争的斗士,被人们惧怕,坚定不移,承受了太多死亡......比之我昨天看的不知道深刻了多少,而我更偏向这种现实森然的,虽然被刀狠狠捅倒在地但这种真实、痛苦、悲伤的东西更有力量,能引起人更深刻的共鸣,比起恋爱轻喜剧这种带来深刻反思的东西才是我的菜😌
距离那个恐慌的八十年代初已然三十载。
滑到现今,很多事态业已好转,然而疲惫困顿的号角仍在呜鸣。
女性,少数族裔,有色人种……似乎很多很多权益已经在漫长的鏖战中取得了燎原的硕果,这该是耀目的火炬,引着那些煎熬中的困兽嗅出一星半点的希冀。
让人看到,再荒谬的不公,总有消弭的那一刻,等到那时,回望,先行者的尸骨早已垒出了一码又一码的酷烈娟好。
退一万步的也许,中国的同志群体终究也会闻得到大环境的稀松空气,听得见身边啧啧的声音逐渐遁入空洞,遁入虚无,抑或只是遁入那街巷的边边角角,却也是耳根清净了三寸四分。
到底还是心虚,巴着眼睛寻觅着明光中的认可,以为所有人都必须仰赖那廉价的光热而活下去,而尊严下去,而板直下去。
同志文化中宣扬的骄傲,其实也是拉拢着种种堕入迷雾中的精气神。
毕竟,太急于需求认同,急于让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具备合法性,是不是暴露出某种剧烈的惧怕。
然而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种惧怕在此生中总是鬼魅般如影随形,明灭于这个阶段那个阶段,总是隐隐地削着神经。
嘿,下一秒,总该要着慌了。
慌了多少年月!
直到当下各种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开始亮闪闪地放射着美好的信号。
游行,公开,直到结婚,领养……这时候真会觉得,果然国外的月亮还是要圆些的。
一个又一个国家,触不可及地成为别处最美好的风景。
只是,那不包括中国。
我们所被依附的国籍。
有关于公义,以及开明,早已不期望从这片存活了将近三十年的土地上获取。
太多的不作为,太多的不闻不问,太多的歧视与漠视,让问题自个汹涌膨胀,亦或是任其妖魔化,直至覆水难收……然后,一切又回到最初那个抢答“地大物博”的莫名自豪上去。
是的,我对这个体制愈发没感觉。
谎言熔铸了整个大环境的万马齐喑。
国人被代表,被服务,然后该买的买不起,该用的用不好,该活的死了,该死的,还在各种场合涎着脸。
但是,这不代表我活得悲观黯淡,时时被内心的绝望呛得无法呼吸。
相反,我揣着自己的太阳,照射住那些容易崩塌的角落。
在中国待久了,不给自己些色彩养着,莫非等着所谓的救济,所谓的施舍,才能在裂缝中残喘?
于是,似乎无需争夺什么了。
自己一个人,或者一个小团体,互相暖着,就够了吧?
中国是否会恩慈地给予我们所谓合法性,也无所谓了吧?
能不能结婚,能不能领养,对于两个真心一起的人而言,还需要理会那一张薄纸的重量么?
我们的存活意义,总不能滋生于簇拥着所谓道德高度的土壤上吧?
然而,“争取”这两个字还是有着无比厚重的价值。
我可以偏激,可以无畏,但是,正如电影当中的年代,性解放一路高歌凯旋,直到未知名的癌症席卷感官娱乐的高坡。
你可以坐视不理,任由群体名声埋葬在不负责任的淫乱当中,打着解放的旗号,直至一发不可收地全军覆没。
也可以像Ned那样,纠集一干人等,去呐喊,去相助,去扶持着走出这前所未有的泥淖。
我们抗争,当不再为自己正名的时候,其实也为着那些水深火热的同伙。
外人体察不出的高压,其实压垮了很多人迷茫脆弱的神经,或者说,纵然强韧,也不见得必定敌得过所谓亲情与世俗的夹击,更何况,你如何看待自己。
我庆幸有那么多斗士,从世界各个角落里发出声响,让所有误以为的孤立者稀释掉心中的慌乱迷失,让所有自视高人一等的民众能够发现另一簇族类的才能与良心。
诚然,为实现理想,总有那么多的路径分歧,我们殊途同归地为着同一个美好的愿景而咆哮,而呐喊,而撕心裂肺,而向死而生。
“僭越”的路上,你无法逼迫每个人都无所顾忌地撼天动地,然而每个醒觉了的人,其实未尝不在以或这或那的方式,祭着一场革命所需要的血肉。
我爱好和平。
但我知道,在所谓开明的世间,仍要为不开明而浴血奋战。
在这爿局促的人间上,要想撬动那些自以为是的残忍,要想为那些尚未足够成熟的同胞撑起一片天空,耗损与剧痛必不可少。
没错,我们都想赢一场战争,一场政府忽视民众冷眼的战争,到头来兴许只有Ned与Felix床头凄怆萧条的婚约,只有万人坑中又一具愚蠢尸首,然而,不前行又能怎样。
TO WIN A WAR, YOU HAVE TO START ONE.
“HBO出品,必属精品”已经是剧迷们公认的口号,而HBO每一年还会推出一款“精品中的精品”,那就是HBO Films这一分支出品的迷你剧和电视电影。
2014年,HBO祭出的杀手锏就是《平常心》。
早就把The Normal Heart的剧本啃完了,又因为实在强大的阵容,足足期待了有两个半月!
终于在这个礼拜六静下心来用了一下午细细品完,没有拿纸巾,电脑桌前果然是哭湿了一大片。
HBO不愧为业界良心,这部电影拍的是如此的深刻。
当结尾的片幕上来时。
那一瞬间,我就真的找不到自己的心脏了,好久都没缓过来。
也不知道为啥,现在真的承受能力真的越来越差了。
压抑绝望和愤怒心塞,如同海报上面,那个由碎玻璃拼凑起来的心。
作为一部有关同性以及政治题材的由戏剧改编的电视电影,可能由于是舞台剧剧本,更侧重表现大时代背景下的个人情感,剧情来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出彩。
对我来说吧,同性恋题材的电影看得不少,整部电影我的泪点是三个,一是他们两人的爱情,二就是那些恐同者的无动于衷,三就是夹在同伴与公众之间,众叛亲离,组织“内讧”!
一开始,就用一场堪称“酒池肉林”的海滩基趴阐明了时代背景。
这场一看就出自瑞恩·墨菲之手的豪华派对,极力渲染男同群体推翻弱势地位,极端追求情爱自由以获取身份认同,争取同性恋政治地位的生存法则。
有了这场派对的铺垫,观众就能顺利理解,对同性恋群里来说,因为预防艾滋病背叛同性恋自由精神,和身体的死亡一样致命。
愤怒的绿胖(好担心他分分钟变身啊)牵着爱犬扭过码头的风骚出场,是他精湛演技的最好注解。
NED WEEKS,作为一名上个世纪80年代的同性恋者,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爱人,为了和自己一样的人,勇敢的站了出来,去争取作为一名美国公民或者说作为一个人的正常权利。
这期间,他经历了自己的迷茫,他会因为认识到自己是一名同性恋者而痛苦不已,因为心理医生说那是不正常的;他经历了美好的爱情,认识了FELIX TURNER,找到了自己这辈子的爱人。
他也经历了痛苦,哥哥的不理解,爱人因为疾病的死亡...但是让人最感同身受的,也是电影里描写最好的就是他的孤独。
他孤独,因为异性恋者不理解他为什么是同性恋;他孤独,因为尚未宣布自己出柜的同性恋者不理解他为什么会把自己的性取向公之于众;他孤独,因为跟他一起为同性恋人群奋斗的人都不断的在向当局妥协,只有他一个人在斗争;他孤独,因为他曾经拥有美好,他以为自己找到了自己的爱人,可以和他共度余生,没想到疾病会将他爱人带走...影片最后,他爱的人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他能给他的只是一个迟来的婚礼,一个上帝的见证,这个婚礼不仅是NED欠FLIEX的,也是当时那个社会欠他们的,他们所想要的只是平常的生活,被平常的对待。
可以说,NED这个角色的存在,打破往常同性恋影视作品中,同性恋和异性恋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在同性恋群体内部卷起一股破坏力极强的龙卷风,撕裂了看似美好,象征无限自由的同性恋解放运动,为同性恋解放历史赋予了更多层次的深度。
磐石般的罗伯茨(排山倒海的暴怒赞)片子赞,很大一部分是要感谢演员。
每一个主演都有一段show自己演技的机会。
朱莉娅·罗伯茨饰演的医生Emma是NED背后稳如磐石的支撑。
这个因为小儿麻痹导致半身瘫痪的女医生,从平日近似冷酷的冷静,到面对卫生部不愿资助艾滋病研究时排山倒海的暴怒,展示出她影后级的情绪控制能力。
她的角色,将艾滋病危机的关注人群扩大到异性和异性恋的人群范畴,是作品中极为重要的平衡角色。
印象最深的就是茱莉亚罗伯茨说服上面资助自己对艾滋病的研究。
影后风范不减!
整部电影,就两个女生。
主角的话就是只有她一个女的。
看着她独自一人为同性恋团体争取权益,简直心痛。
脱形的孔雀(谁不心疼美好肉体啊)最残忍的悲剧,就是把美丽的东西摧毁给人看。
FELIX 出场的回眸,希腊雕塑一样的轮廓和爱琴海一般的蓝眼睛,美得叫人倒抽一口冷气。
从惊艳出场到枯槁死去,用一场甜蜜的爱和一副毁灭的肉体,直观展示了艾滋病对同性恋的致命打击。
他和NED从甜到牙根的再续前缘,到虐得哭瞎的生死两隔。
FELIX算是最给人共鸣的角色了,多年来始终在生活中挣扎,会认真对待感情,曾尝试妥协和女人结婚,离婚后连自己孩子也见不着;有过一段很长的感情,但因为对方想找个更年轻的把他甩了;拥有令人羡慕的工作——纽约时报记者,在大家看不见的另一面,他一直在用他的方式寻找爱。
所以才有那场床戏上让人惊艳的两行泪!
看到孔雀染病开始日渐消瘦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曾经如此炫目的他,到最后还是给疾病折磨成了这样。
不得不佩服演员的敬业,听说他为了这戏减了差不多40斤,为了不让孩子担心,那段时间还不敢住在家里,这样的演员真是给32个赞!!
热汤般的谢耳朵(收名片实在太暖)戏份不多,除了满嘴俏皮话,性格略显中庸,因此角色并不出彩。
但正因为他的中庸,代表了大部分同性恋者在这场风暴中的立场。
而他收集死去同伴名片的细节,也从始至终为影片带来了温暖的人性关怀。
还有那个热汤一样的拥抱,真是叫人潸然泪下。
印象深的还有是飞机上那场戏,因为歧视艾滋病人飞行员甚至不愿意起飞?
人家都病成那样了,没人去想着帮忙?
看到飞机上其他乘客的表情,看到病人最后死了以后都不能有个好归宿,只能用垃圾袋装走,在停车场后面妈妈歇斯底里的哭泣,真的是绝望了。
还有就是FELIX患病后和NED在家里的那几场,以及FELIX独自去找NED的哥哥去立遗嘱那场。
都很精彩!
最后,看到NED 的哥哥终于认同他了,看到他们在病房里结婚,他一遍又一遍地说着 I do, I do, I do…看到他穿着FELIX曾穿过的外套去耶鲁大学的 gay week,一个人把自己2个月前的承诺兑现了,孤单的坐在光影闪烁的壁炉前,望着舞池微笑,这一幕真的又是只能哭成傻逼。
面对死亡,唯有抗争,可是抗争却不一定会有结果,可若是不抗争,那更是绝望。
以前的我也许会问,问了一时的欢愉,值得么?
真是个傻问题。
愤怒了那么多年,斗争了那么多年,求的也只不过是一句We are the same.只不过也就是一颗平常的心,也会深爱一个人,面临爱人的死亡时也会痛得不能自已也会情绪失控也会在看着他遭罪的时候默默背过身流下眼泪。
片中抛出的一些问题,可能直到现在都无法回答。。。
我觉得一个社会的气量有多大,就看它对待这个社会上的少数团体的态度和行为。
不管是谁,当他看到影片中那场婚礼时,都会为之动容,他都会看到不久的将来,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还是单身主义者,人人都会有一颗平常心。
其实感觉结尾有点弱,然后绿巨有点太用力,但是还是给五星。
一是因为毕竟真实不是童话,不需要一个虚伪的激昂终章,二来孔雀敬业到献出膝盖,瘦得太惨了路人如我都看不下去。
三是我对谢耳朵有莫名的私心(。
Felix真是个各方面都很美好的人,BE在一开始一定都过分美好,这一向是命运和作者共同的恶习。
即使绿巨和别人相比(…)明显有点直男演gay的刻意(…),但Ned和Felix第一次date时他忍不住突然亲了Felix那里还是让人会心一笑,想摇着扇子说,啊,爱情真美好呀明显这是部泪点遍布的电影,失去爱人的心塞就不用提了,世间的冷漠和愚蠢的歧视,还有屡战屡败也不用提了。
Ned替虚弱的Felix洗澡时,Bruce讲诉Albert死的前后的种种非人遭遇时,Ned情绪失控对Felix发火时,Felix去找Ned的哥哥立遗嘱,还有Ned的哥哥抱着他哭,以及Felix临死前两人在病房里简短又珍贵的婚礼。
每次面对这些残忍心碎,令人愤怒又无能为力的画面时,我真的无法理解,并且憎恨,人性里那些,可以称之为肮脏的东西。
嗯,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的,有意无意的。
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完全麻木,这是无关的题外话。
不过,尽管上述种种。
我还是最心疼Tommy…即使他分分钟让我穿越到谢耳朵以及谢耳朵居然不是个gay_(:з」∠)_谢耳朵当然是私心之一,但果然还是最心酸暗恋er。
Tommy看Ned的眼神啊,旁观Ned和Felix跳舞时,被质问有没有为心爱之人奋战时,冲出来拥抱Ned然后被打发一句GO时……啊啊啊绿巨你这个渣渣,不要虐我谢耳朵He’s fighting for you can't you see that you fool !!!
QAQ谢耳朵(并不是啊!
)在葬礼上的那段话也很心塞,特别是前面平静的讲诉自己会将逝者的名片收起来时。
(说实话那个名片架很棒诶(喂真希望Tommy和Ned后来能有点什么,不过就算在一起了也会一直活在前任的阴影里吧……好心塞啊T T想到Jimmy的性向就更心塞一点。
那个失去好友的les对他哭诉然后他不忍的安慰别人时就觉得他的表现好真实。
好在现实里和男友很甜,可以治愈一下TVT女医生的那个角色蛮喜欢的,她冲调查员发火的时候真想替她一拳揍死那个冷眼看戏的调查员。
尼玛他居然还在笑,好想打脸!!
不过说起来,Ned邀请她跳舞,然后她靠在Ned身上时是不是其实还是有某种情愫的所以才在Ned提起男友的事时脸色突变还恼羞成怒的把拐杖丢掉……(Ned真是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渣攻啊。。。。。
胶片的质感太美了
MSPIFF 43 | 裸男正面镜头好评
#76th Cannes 导演双周# 8.5/10 极其强大的情感洪流,萧瑟荒芜的广袤土地孕生若即若离的依连关系,在每一次凝视下冲发,刻印在孤独的内外隔阂间。@14th BJIFF
视听语言很棒,但总觉得没能和故事形成特别有机的互动(虽然故事本来就比较弱)
很难不睡着啊,这片子看着就觉得冷、不想说话。
3.5
11th@14th bjiff@北京坊。俄罗斯公路片。中间放电影认识骑摩托车男孩那段睡着了一会儿。颗粒度很高的真电影,像是我猜测的白内障患者眼中的世界,模模糊糊枯黄灰蓝的调子。风景美。海边气象观测站和退潮死鱼画面对我来说是种奇观了,盯着画面仔细地看想把它们深深印在脑中。出现的三个女人加摩托车男孩的背部都很美,薄薄的脂肪加标致的肩胛骨。中间看男主轮廓隐约跟普丁一个模子嘛,又走神想了一下欧亚大陆最标致的元长相在中心而中心是哪里这个问题,从中心往四周人们五官和轮廓脸型都开始逐渐变化。警察打人那段不喜欢,似乎在自我强化野蛮性和非文明性。男主好有魅力。为啥父女俩不多说点话呢。最后字幕出现了摩尔曼斯克,似乎是拍摄于那里。
北影节 保利天安门风光不算优美,女主不算惊艳,节奏不算紧张很舒缓的一部行走电影,表意引而不发,再拍出两个小时也很容易。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一开始不知道这片要干啥(没看过介绍),只是觉得给这掌机的话我可太high了。看明白这两人干啥之后更是…不就放个盗版露天电影,怎么酷得像2077里的游民+超梦黑客,就逛个大西伯利亚,怎么酷得像辐射荒原+极乐迪斯科😆要说这片有啥很高的艺术成就吗也没,但4月这俩电影节看的所有含迷影元素的电影里这部最酷了没有之一,可谓十分罕有地同时集齐我想看+我想拍+我想玩的内容,看得我全程内心不停敲碗大喊aaaa🥲
#BJIFF14 英嘉(🐳💗)
最喜欢被村民追车那段,我果然还是个只能看到表面运动的肤浅观众( ´◡‿ゝ◡`)9.25 不断想到姑娘给路边遇到的女人摄影,直到女人不耐烦的回身查看女孩才按下快门,她要的不是面孔而是情绪
困而美,俄罗斯经年无夏的悒郁冬季,长长的国境线和苍青色的山。好睡。
出町座。荒凉的土地,荒凉的内心。
车子来到海边停下,我在想,你最好不是来撒骨灰的
3.5
太喜欢了。用致敬大师的迷影场景编织出颇具作者性的故事,“海”的意象在荧幕-话语-现实中交错,宝丽来相纸又让现实重回画框。在群山之间,在群星之间,唯一得到宽慰的是消逝的灵魂。谢谢世界上有电影谢谢电影界有俄罗斯人——
余味很足的慢电影。调度稍许机械和刻板,一些灵光闪现的瞬间还是证明了作者的潜力。母题像苏联刚刚解体之后的,模仿痕迹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开头的两个旋转镜头就给我干晕了。中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背景音,我想到导师说我的论文:要用白话文把专业术语说清楚,让即使不做这个方向的人也可以看懂你写的论文。(´-ω-`)最后,我真的害怕看文艺片,漫长的铺垫,短暂的高潮。
镜头语言讲得很好氛围感也很不错,是个独特的公路电影,但是有点压抑了
广袤的大地上,一对父女开着一辆破旧的电影放映车似乎没有方向的前进着。单身父亲和女儿的对话不多,可是女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开始叛逆,她看到自己的生长 也发现了身体的成熟,也发觉父亲对野女人的性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声音(电影、电影院),大家静静的看着电影里的故事,好像有一世我们也是这样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