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米的理发馆
Kapsalon Romy,時光发廊(台),罗米的沙龙,Romy's Salon
导演:米莎·坎普
主演:Vita Heijmen,Beppie Melissen,诺杰·赫拉尔,吉多·波勒曼斯,Jeroen Bohlken,Mustafa Duygulu,萨沙·亚历山大·吉尔萨克,Aus Greidanus,Markoesa Hamer,米哈·赫尔肖夫,Anna Keuning,比
类型:电影地区:荷兰,德国语言:荷兰语,丹麦语年份:2019
简介:罗米的妈妈因为每天忙着上班,所以罗米放学后都要去她外婆家,如果你觉得这样听起来很棒,那可就大错特错了。罗米的外婆丝婷每天忙于理发馆的大小事,⽽且还对罗米非常严格,但是⾃从罗米发现外婆的另⼀面之后,情况就有所不同了。详细 >
失去了记忆意味着什么?理发屋是外婆的在荷兰记忆的开始和结束,记忆的消退首先是从最晚近的时间开始,以罗米的视角展开,what's the matter? 女性的视角于这部有加分项,无论是外婆与外公的关系,还是罗米和爸爸的关系,很细腻地表达
阿尔兹海默症一言不发地偷走时间,童年的她带外婆回到外婆的童年。时间匆匆一瞥四十年,丹麦的海还是那样湛蓝,挂着一枚绛紫色小吹风机的钥匙串可以永远握在手里。
很有感染力,很治愈,但电影的每一步都能预判,缺少灵光一现的设计。
柔软的叙事将沉重的现实淡化,而悠扬的风景则将电影变得美好。
每一个失智的(女)老人,都要寻找回家的路,且在海边。
被要求非必要不流动 握着电影票在家看完了 很温情的故事 如果能在电影院看就更好了
遥远的故乡啊…明天我要吃hotdog。
温情的小语种电影
#2023重庆荷兰影展#万象城百丽宫0312.情感真挚,表达平庸,轻快活泼的小品电影。片子体量很小,从儿童视角出发温柔注视阿兹海默症,并无意于深入探讨被疾病扭曲打碎的生活以及各方遭受的复杂身心痛苦,仅是抽空生活细节,理想化呈现祖孙间的有爱互动。小女孩确实很灵,同类型唯美纯善向的小清新儿童电影,想到海蒂与爷爷,相较而言那部各方面表现力上还是要更极致一些。观影过程不时会心一笑,也被斯缇娜的哭泣无助真实打动,但回味除温暖慰藉外,确实没有任何深刻性。回归纯粹本初赤裸来去的意象给得太过明显,全片多处反复提及,最后也果然以此作结,将故地重游昨日重现真给做成了现实说走就走的安排,反而无趣,倒不如虚实之间半梦半醒。ps.荷兰小女孩会质问妈妈“学业重要还是姥姥重要”,到底是文化背景太不同了。另,翻译略有错漏。
人在幼年和年老时都无助。小时候觉得世界好小,等不及要变成大人,所以流连于橱窗里的手机,确信手机能和世界产生联结。最后绕了那么远的路,又重新做回小孩,然后不得不面对逐渐失能的身体。在记忆中过得最慢的两次时间,长大和变老,想要很多,往往无能为力。很高兴影片展现了这两种状态,并且说,你看,并不是什么都不能做,因为宝贝,这次你做得很棒。以及,看完更想我的北欧老家了。
聪明贴心的孙女,电发还学得似模似样。近年来越来越多电影大方谈及阿尔茨海默症、失智症等“老人病”,可见这类疾病是越来越普遍了,惜目前仍无解药。家有此症者,家人需要给予...
早慧,漂亮,健全,又懂得爱的小女孩,世界上哪里有啊。盯着她的脸一秒都没走神。
#2023荷兰电影展·昆明站本次影展强烈推荐的一部电影依然是是讲述阿兹海默症老人的故事,不过当中的一切都与孙女紧紧联系在一起,祖孙情让人动容,摄影很棒,画面富有美感,欧洲电影的那种细腻很配,果然隔代亲,这种时候最需要的就是陪伴而不是指责与嫌弃,奶奶对于自己挚爱的丈夫相信病情即便在慢慢恶化会忘记所有人甚至忘记自己但是也不会忘记他!还有那个丹麦的海边小屋以及两人充满回忆与邂逅的裸泳!
导演要是不懂电影不会写剧本可以不拍的,,,
#金鸡百花08#祖孙温情在之后理发店里互相找到需要和存在感尚且立住,为何而来却显出断层,试图把观众简单快速地拖入其中,聚焦祖孙把其他人放在角落的位置,唯一令人松一口气的处理是外婆大哭,罗米愣住了然后给妈妈打了电话。或许导演更多是想用儿童的视角来展现这份情感,我只能说没什么惊喜。
3.5。前面有些无聊,几乎都是功能性陈述,后面罗米带姥姥回到后者小时候的家故事变得动人。一些惊喜小设计:帮司机理发,买食物碰见闺蜜,游往大海。
之前只以为是祖孙两代人从不理解到相互依赖,可可爱爱的亲情片。没想到实际看了后,它还是一部关于家族女性三代传承与微妙纠葛的片子。果然是女导演拍的,里面男性角色都是一个符号,鲜活可爱的都是女性。外婆带着小孙女任性一回,瞒着妈妈偷偷去住高级酒店做spa那段很可爱,孙女带着逐渐痴呆的老人从荷兰搭车到德国再到丹麦,千里迢迢去寻找外婆的「根」也很动人。外婆是异乡人,因为符号化的「外公」而远嫁,外公离世自己也渐渐失去记忆,退化成了「我想要妈妈外婆」「我想回家」的婴儿形态。在丹麦已经人去楼空的老家,外婆的脆弱突然迸发,小孙女第一次慌乱然后打电话给自己妈妈,挂了电话后的那段对话“妈妈马上就来”“我妈妈吗?”“不,是我妈妈”。你的妈妈已经不在,而你的女儿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母亲,其中的微妙羁绊令人动容。
对主题的探讨并没有特别深入,好几次可以继续展开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要留白而戛然而止,但最后的片尾曲带入斯汀娜视角却很妙
浓郁的北欧色彩,总是让我想到宜家😂但是影片太一般了。很多地方根本说不通,最简单的就是一个小学生哪来那么多钱从荷兰去丹麦,而且竟然敢随随便便搭车(但是发生在荷兰也不是没有可能,至少国内不会)。还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叙事不够清晰,或者说是拍摄手法有问题。虽说题材是挺能打动我的亲情家庭类,但我对这部片子并不感冒……
百老汇2023荷兰电影展. 前部分明朗又欢快,但Mary老太太的出现埋下伏笔,后面果然藏着阿兹海默刀…小姑娘真棒啊,聪明美丽又有行动力,看到她真的带着姥姥回丹麦老家的小屋和海滩,心理和情感达到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