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赎罪》一样,因为是Keira Knightley,所以即使电影是牵扯了战争,我还是会看。
对于影片中的诗人我并不了解,可他也许太文艺了,掉进了过去的甜腻中无法脱身。
爱情的成全是需要两个人的顺从的,因此即使我多么不喜欢这个飘渺糜烂的诗人,我都得承认若只是他一个人的不忠,是无法完成这段恋情的。
当我看到归来的大兵已经没有了之前的俊朗挺拔时,心里不禁酸涩,战争毁掉了我们的一切,他的大脑里被搪塞进太多残忍血腥的画面,它们抹去了他对妻子的信任,差点就忘记了自己还心怀爱恋,甚至不去触碰那个孩子,他以为,那是妻子和诗人所生。
也许是我没有看懂他们之间的纠结,我以为Vera为了自己的大兵丈夫留守,我以为诗人一直都是个混蛋。
我还以为大兵一直误会了他的妻子,孩子是他的,Vera也是爱着他的。
似乎无论在怎样的时代,团聚以及互相和谐,才是我们毕生的归宿。
有人见到据掉手臂的那一幕吗,这种场面要比任何恐怖片都恐怖。
自己在家看到某些场面还是觉得这里面的冲击矛盾还真是痛苦,而且这也是许久以来看完最想大说特说一番的电影。
在此总结了N点。
1.这几位主角,都绝对有演技。
话说我以前没看过ALFIE,不知道JUDE LAW前女友还能是个演技派,一直以为这姑娘是一个十足的花瓶来着,可是看完不得不说,真的还算是把人物演的丰满。
KEIRA KNIGHTLEY不用说,虽说这骨感的一直不是我偏好的型,但是对她我还是非常有感情,LOVE ACTUALLY,BEND IT LIKE BECKHAM,P&P,我都是一路看过来的,反而是加勒比海盗我没有追下来。
这种扮相ATONEMENT也演过,知道姑娘一定行,她招牌就是咬牙坚持的样演诗人的男的我看过他演的一美剧,里面演一GAY,演的还挺讨喜的。
这里只能说,忒有演技了,让我狠得牙痒痒军人也不错看得出来很用力2.类似于诗人之类的文艺青年,就是仗着自己的那么一点伎俩,骗财骗色,实际上就是孬货一枚。
可是他们引得多少女人竟折腰。
好吧我承认我一直还是迷恋有才华的男同胞,可是看完这电影之后的时下真的觉得我也该走出自己的怪圈,投靠踏实稳重的一方(虽说还没遇到)。
我记得之前看莫扎特传的时候年纪还小,就不明白,搞艺术的为什么都神经兮兮的,而且基本都好色现在明白文人为什么叫骚客了。
他们还真觉得自己独领风骚啊不满足于一个女人的爱,希望所有的人都爱他,还要跟他上床,内心脆弱的跟什么似的还要那儿装深沉说什么你们都不懂战争,不懂世界,只有我懂。
你好意思么?
要是我我也得冲你开枪。
其实我也是在警告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受“才华”的诱惑,否则后果3.女人真是最宽容的动物。
就凭米勒演的诗人妻身上,我真的是了解到这么一点,自己痛苦的就差吃摇头丸了,还是默许了丈夫的一切,为啥啊爱啊,她有占有欲极强的一面,但是面对困难和现实,此姑娘至少比男人强点最后的最后看见她跟凯拉笑的时候,真的觉得,这女人真棒,男人比得了么4.原来男人的妒火这么重。
瞧瞧诗人看见凯拉和军人亲热的那张脸,那拉下来不知道是几尺长了,这也间接造成他日后百般勾引人妇的间接原因吧。
再看看军人那失态的行为,当然可以理解为战后情绪紊乱,但是失控怎么着也是又嫉妒引起的吧5.战争真的可以摧毁一个人,军人走之前是多么自信风度啊回来变得神经质起来。
当然这不是他的错,只是,原来的风度多迷人。
可能真正了解了战争才算成长,只是人在成长了之后反而比较极端,还不如“难得糊涂”的过一辈子。
6.一时的意乱情迷它也是意乱情迷。
凯拉同学你一时的寂寞吧,干什么呢,虽说我真的能理解你所有的情感和行为吧,可是你看看惹了多大祸,差点出人命吧。
看完此片只能教育我理智理智,不要太随性,小心欲望的小火苗燎着你。
7.养什么也不能养一吃软饭的,你妈妈的,吃软饭吃习惯的人没有什么脸面可言,最后时刻还敢胡嘞,你不想想你要是没人家的钱你能活到今天么以前总觉得什么朋友之类的自己都大方点呗,现在发现,还真得回到原来算计的时候,要不人吃习惯了会不要脸。
8.要珍惜现在的幸福,不要太计较过去,当然在没有人要刻意隐瞒的前提下,不要多提旧事。
我发现了,这是真理,不过让我做到真不容易,要不有歌唱想回到过去呢可是你看啊珍惜现在的幸福的话,军人一家还是能过的不错啊是不是以上就是我看完本片的一点点看法,只是个人观点,不用大家都认同个人认为片子拍的不错,至少让我入了一会戏,最进我有点不能入戏老听说俩女孩因为拍戏真的变成了朋友,我们来一起见证伟大的友谊。
冲着他的美貌,我立志看完他所有参演的电影,所幸他选片把的挺严,没有烂片,只有不经典,让我欣赏到了以前很多没兴趣看的故事美妙的音乐,如画的场景,还是有值得欣赏的地方的2位美人,和一个英俊的美男,足以构成女士们花时间的理由了虽然对迪伦超不感冒,但我得说Mathew Rhys处理的很好,不然我就不仅仅只是不感冒而是厌恶了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在这里不得不佩服老外的阔达啊,所谓家丑不外扬,人家子孙把自己祖父母的轶事给拍成电影了,膜拜下开篇的音乐带着我们首先看到了一位美女,她如血的红唇,闪亮的牙齿,香艳的打扮,让我们飘然起舞,然后我们看到角落里隐隐轮廓的爱慕者——Cillian Murphy演的William,成熟,温柔、稳重、大度、英俊的William,成为了女主角在发现初恋已婚后的最佳避风港(泪,Cillian在戴珍珠耳环的少女里也是这么个角色,是我们旁观者清,还是女人天生不爱完美男??!!
),但战争分离了他们,在William夜以继日徘徊在生死边缘,浴血保命的18个月里,女主角由开始的思念、怨恨、到最后的心死,然后在最后一丝火苗即将扑灭时,接到了William即将回家的通知,但一切都变了,她和他,他带着战争的心理创伤而归,拒绝接触人群,害怕拥抱自己的家人,神经质,需要枪支防身,做着噩梦,然后忍受着镇上关于妻子出轨的绯闻,终于在发现自己18个月军饷被妻子情人挥霍一空时爆发了……Cillian Murphy的演技就出征前后对比气质就可见一斑了,与2位美女的搭配让人赏心悦目,虽然这是一部仅仅只是在讲故事,而且讲的还不怎样的电影,(William开枪后,心理突然恢复了,转变的也太硬了吧,而且有些剧情修饰的太美好,比如军饷并不是被情人花掉的,而是给情人老婆打胎花掉的……,维护一个女人的名誉不该以另一个女人的名誉为代价)但这并不会成为妨碍我们去观赏他的理由
看完之后心里很难受....我失语了,好窒息当了真情实感的观众。
起初是在dy上看到这个电影剪辑片段——炮火连天的战争时代,歌唱的舞女,冷调的大尉,缠绵忧伤的音乐配上烟雾缭绕的烟还有一饮而尽的伏加特,我的心被这个片段拨动了。
但是却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美,女主童年的诗人像个苍蝇一样在女主身边飞来飞去的,两个可怜的女人带着孩子,女主带着大尉的孩子很孤独,另一个女人是诗人的妻子这个傻女人深爱着空有浪漫的诗人,心里充满对这个可怜女人的怜爱,这个女人原本可以过的非常好。
女主和诗人妻子像一对非常要好的闺中密友,实际上可能也是非常亲密的朋友,只不过这段友情是围绕着诗人...多么可恨,多么悲哀。
男主很爱女主,他被为壮士唱歌鼓气的女主深深吸引了,我仍然记得昏暗的灯光下他那一双温柔凝视着歌者的眼神,像个黑洞那么的深沉。
蹩脚的搭讪,跟着女主去酒吧,邀请女主去跳舞,飞速的求婚,甜蜜被定格在男主去希腊的那一天。
男主随着飞机飞远了,飞到遥远的他国,留给女主的只有一个还在孕育中的生命还有补助金。
女主跟着诗人和诗人妻子去到海边的房子生活。
一望无际的大海真是太清新了,海风狂妄的打着人们的头发和衣袖,想必非常的自由且快活。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疑惑,为什么女主还要继续跟着她们胡闹,但是一个带着孩子的妇女想要生存下去确实很困难,所以当男主回来后看到女主和诗人夫妇在一起,同时谣言四起都在传他的孩子是诗人的孩子,这种暴怒的心情让他失去控制。
作为看客,能理解他们每一个人,但是没有上帝视角的男主感到悲哀、羞耻,还听到养尊处优的阔太太高谈阔论,言说战争,他很愤怒,午夜梦回的英国少年的残肢,迸发的红色血液,无数的枪声,飞速的子弹,轰鸣的地雷,每个午夜都有可能闯进他的美梦。
他有个可爱的孩子,可是他不确定这是不是他的孩子;他有个美丽的妻子,可是他的妻子把他上战场的吃血肉的补助金给混蛋诗人买食物。
他刚从残酷的战场上走回来,身上有伤口,心上却早已是千疮百孔了,却无人知晓无人能体谅。
他是个当之无愧战功累累的大英雄,可是他保护的群众却挖苦他讥讽他,于是被酒精麻痹了的大尉拿起手榴弹和枪支往那些混蛋的家里走去,他的妻子被打晕了,他的妻子该有多难过,长得如此美丽却爱上了一个军人,还在交往的时候某天激情冷却后大尉对女主说tell you love me,大尉仍然觉得她的爱太虚无,感受不到,其实她已经用这段等待大尉的时间证明了她对他的爱是多么的深情,大尉的怀疑才是最讽刺的,嘲讽了她的一片真心,大尉不愿意听她的解释听她的真心话,甚至连他们的孩子都不想多看一眼,她昏过去的那一刻该有多么的害怕。
法庭上大尉的表情看得我很难过,他的辩解也是,一个军人受到这样的耻辱,我为他感到不平,还好最后无罪释放了,他终于释怀了紧紧抱住他的妻子犹如抱住珍宝一般。
在被送去法庭之前他终于愿意看孩子了,还夸孩子的睫毛像羽毛那样纤长,像她,灰蒙蒙的眼睛重新绽开了笑意,笑的很英俊。
结尾是诗人夫妇要去新的地方了,很圆满的结局,但是我又很难过,看完这个电影心里好痛苦,牵扯着我情绪是什么呢?
原本冲着很喜欢迪伦•托马斯的诗词看这部电影,但其实电影的真正核心是托马斯生命中的两个女人之间这份难得的友谊。
凯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和 西耶娜·米勒(Sienna Miller)的表演很抓人,是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
当男儿们靠不住时,其实女人互相力挺才是王道。
这部电影的重要角色都是一些不完美的人物,努力的在战争中过稳他们的日子。
电影重心不在战争的丑陋性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相处之间的丑陋:有背叛、有谎言,但有友谊也有女人的自强。
看得出来编剧和导演都很讨厌Dylan Thomas了。
在得知这是他的传记电影前,我一直都将其视为制造矛盾与悲剧的搅屎棍工具人。
全片竟无一个镜头能让我get到这位浪荡诗人的魅力。
Dylan唯二讨喜的时刻,可能就是连人带椅摔在地上和被枪击吓得快撅过去的片段吧。
道德困境下的角色想要得人喜爱要么靠颜值气质,要么靠才华智慧。
Dylan一无所有(旁白串几首诗真的无从体现其才),还要让观众理解两个美女对他一往情深并做出一系列害人害己之事,实在是太为难我胖虎了。
把Murphy和Rhys的角色互换说不定会好很多。
背景放在二战,战争场景也占有不少篇幅,但是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战火与诗,生与死…多么丰富的要素,电影本来可以借题讨论一些更深刻的东西。
但看到最后战争的意义似乎也只局限于Williams冲Dylan家开的那几枪,以及衬托Dylan的卑劣。
结尾来一句for the lovers, their arms round the griefs of the ages,笑死,有片中Dylan这种人的存在,不管在哪个ages都会是悲剧的吧。
(芷宁写于2008年10月23日)一直不太想为影片《爱的边缘(The Edge Of Love)》写点什么,故而推拖了些时日,现在终于写了点字,大抵是因该片色彩旖旎的画面令人难忘,整体制作和服装设计也都达到了近来英国电影的一流水准,更主要的原因是演员的表演,特别是西耶娜·米勒和希里安·墨菲。
无疑,西耶娜·米勒越来越会演戏了,除在这部反映威尔士生活的片中口音有点怪之外,其他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对手戏的表现堪称精彩,丝毫不输于甚至常略微胜于演艺之家出生的凯拉·奈特利,尤其是对两个女人之间那份夹杂着诸如理解、同情、嫉妒、猜忌等复杂情绪的友情的拿捏和诠释;希里安·墨菲饰演的威廉·柯里克一角,风采俨然盖过了片中诗人迪伦·托马斯的扮演者马修·瑞斯,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露被释放得自然得当且令人信服,不论是对妻子薇拉的爱与怀疑,对战争的恶,还是对无耻情敌的怒,都表现得丝丝入扣,这两家人的后代在看过该片后均表示,十分赞赏希里安·墨菲的表演,认为“他赋予了威廉尊严与正直”。
喜欢传记片的人切莫别把该片当作是纯粹的传记片,它属于基于现实历史人物的新编故事,如《太阳报》所言:“假如托马斯还活着,他一定会对这样黑暗地描写自己感到强烈不满。
但是,这基本上不是一部迪伦的人物传记片,所以你也没有必要对《爱的边缘》感到不满。
”在现实中,曾活跃在二战时期的英国诗人迪伦·托马斯确也具备某些诗人特质,才华出众,酗酒妄为,私生活混乱,英国作家金斯利·艾米斯在1991年出版的迪伦·托马斯文集前写道:“托马斯是一个极其令人生厌的人,他欺骗和窃取了朋友,还在他们的地毯上撒尿。
”影片也将迪伦的那些令人嫌恶的特点做为剧情素材,但它依旧非传记,其对迪伦本人的生平着墨不多,主要聚焦于他生命中两个重要女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妻子凯特琳(西耶娜·米勒饰演)和情人维拉·菲利普(凯拉·奈特利饰演)。
或许,之前该片的某些海报剧照所散发出的暧昧色彩,给人以误解,以为这两个女人之间有同性情结,影片在创作时其实已抛除了彼时有关她们的传言,而是着力于战争背景下,两个女人的同甘共苦、相依为命和间歇的嫉妒——快人快语的凯特琳必须独自承担所有的家务,既要养育孩子,还得应付一个花心好色的丈夫,而这个丈夫还在不断地伤害她,不仅依旧垂涎青梅竹马的维拉,还从不拒绝随手可得的路边情;维拉的丈夫威廉奉命前往希腊与德军作战,维拉得独自面对孕育孩子的重任,而她本人还陷在对迪伦的青葱思慕中……在特定的环境下,两个女人从彼此妒忌、不喜欢到相互依靠着生活,在一同解决困境、分担彼此的烦恼中,在守约的前提下,互知冷暖,相互扶持,影片通过两人常常同抽一根烟,来表现这种难以说清道明的关系以及这种相依共生的现状。
既然这是一个虚构的反映情感纠葛的故事,那么在表演上就没必要非得遵循真人实录和历史痕迹,于是,在导演约翰·梅布瑞的掌控下,演员们并没有费力去复原真实人物的特征,而是依剧本做了适宜的发挥,从而赋予了角色更加生动的个性,如凯特琳的性格刻画。
顺便说一句,该片编剧就是奈特利的老妈、著名编剧莎曼·麦克唐纳,她本打算让女儿出演凯特琳一角,纵观全片发现还是她老妈眼光独到,凯特琳一角的心路历程和个中滋味的确要比维拉来的复杂,从而更有表演空间,也更富层次感。
而奈特利饰演的维拉,就像有人评价的那样“有误入此类角色之嫌”,好在凯拉身经百战、技术纯熟,还能驾驭这个角色。
此外,她还为该片献出了银幕处女唱,深情演绎了歌曲《Blue Tahitian Moon》,只是在唱歌时,她那两颗疑似虎牙越发的显眼,令人不免联想,倘若让她出演吸血鬼,一定不像凯特·贝金赛尔那样需要化装。
影片制片丽贝卡·吉尔伯特是片中威廉和维拉的孙女,她对该片的兴趣“不在于制作一部人物传记片或者是纪录片,而在于把这四个人物置身于世界大战的背景之下,去挖掘那些推动和羁绊他们的情感。
”如果这是该片的最高目标的话,那貌似已经做到了。
然而在观后,仍感觉不对劲,就像一副画,色彩构图、带入情绪固然重要,但所要表达的主旨更重要,或许真如《每日电讯报》所言:“一部还没有完全搞明白自己究竟想做什么想说什么的电影,但它依然赏心悦目、吸引无数眼球。
”http://nicolew.blog.hexun.com/24708831_d.html
想吐啊 那个迪伦什么鬼 两个姑娘围着他转 完全没感到魅力 毛线天才诗人 这个男演员太油腻了 只感受到渣男 没有感到才华 恶心 没想到不要温和的走进那个良夜是他写的 经常get不到凯特颜值 这里面有几个镜头还是漂亮的 有毒吧 国外再开放也不是这样把 当着老公的面跟别的男的搞暧昧亲嘴跳舞啥的 服了 我的三观啊 看了不少三人行的 这个真的恶心人 四个人里面只有墨菲的角色让人喜欢 想骂人 没有丹尼尔刘易斯的颜值气质演渣男真的太恶心了吧 这男主油腻到让我看不下去 两个女主也没有百合的感觉 这男主选角太失败了 长的丑气质猥琐怎么可能让两个美女爱的不行 导致主要人物迪伦根本立不住 woc 诗人原型也好丑 这个迪伦死渣男连个男人都不是 别的男的上战场保卫国家 这个sb诗人就会躲在后方勾引女人 我真的不行了。
这是我观影以来遇见的最恶心想吐的渣男了 到酒馆冲突这场戏 这个诗人真是恶心死了。
自己不上战场 把人老婆上了 还对墨菲那种嘲讽的态度 怎么会有这么恶心的人啊 一个臭比 就凭会写几句酸诗 就这样得瑟 真的吐了 战争年代人真正的文艺青年都是通过文艺爱国救亡 就这个死诗人写酸诗玩女人 这种格局 这种胆量 也有女人爱真的吐了 不知道真实故事 但这个电影故事恶心到我了 我现在心疼死墨菲了 演迪伦的这个男的恶心油腻到让我骂了这么多 我虽然是个文青 但我绝对不会爱上这样一个连人都不是的人渣诗人 再有才也爱不上 估计是个正常女的也爱不上 再吐槽下战时英国 都打仗了。
还一天天跳舞喝酒的 后方一点为战争担心的气氛都没有 服了 不是苏联 就这种态度根本打不过希特勒 就完全是战士上去卖命 后方照样歌舞升平 好一个商女不知亡国恨 女主也是脑子有病 你不爱墨菲你就不要结婚生孩子 都有了孩子了 还这么不检点 你对的起墨菲在战场上流的血吗 你控制不住自己就远离那个诗人啊 军人家属如果生活不检点在我国都是有罪的 这个女的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刚结婚后跟诗人搞暧昧 有了孩子丈夫上了战场更控制不住自己 服了 这女的也够渣 就算为了国家的士兵 你再不爱也不该出轨伤害墨菲 就这样吧 两星都给墨菲恶心坏了 墨菲扫射 迪伦人渣胆小的捂着脸流泪 哈哈 不是牛的很吗 惯会仗着自己一点破才华发表高见 戏弄别人 嘲讽别人 还开车故意刺激墨菲 怎么一见抢就不行了 连老婆孩子都没法保护 还得凯瑟琳劝说 这个男的我服了 这胆小懦弱的表情真的恶心 我靠 恶心无下限是吗 这个迪伦知道女主不会爱他了 他就恼羞成怒害墨菲 我彻底服了 真的人渣啊 又坏又胆小又好色又不负责任 史上最恶心男主 狗屁为了故事为了诗句 这就是个人品败坏的人渣罢了 何必为人渣找那么多理由说为了创造呢 要是诗人人品都这样 也写不出什么好诗要是真实的迪伦知道男演员把他演成这样油腻怯懦阴险的人渣 会不会气活过来 看完这个电影真的让人无比讨厌迪伦
吴克群有一首歌叫“为你写诗”,似乎全世界的女人都会为诗歌所打动。
只要写一些“你是我的星星”之类的话,然后对女人说“这是我为你写的”,然后女人立马会晕倒在你怀里。
而似乎全世界的诗人都不甘于只属于一个女人,酒和性是他们创作的源泉。
不幸的是,本片里的两个大美女,都爱上了这么一位自以为是的诗人。
一朵红玫瑰,一朵白玫瑰,诗人想两朵都要。
女人们却不这么想,她可以容忍你除了写诗一无是处,可以容忍你跟别的女人鬼混,但不能容忍你跟别的女人说我爱你。
玫瑰们逐渐看清了诗人的本质,不过是个只会说甜言蜜语的混蛋而已。
于是,红玫瑰和白玫瑰反而关系微妙,从情敌变成了朋友,爱上这么一个男人,她们能明白彼此心中的痛苦。
影片的最后,红玫瑰跟诗人走了,白玫瑰则留下来相夫教子,她们彼此互道:“Don’t be lonely”。
——好好过你的小日子吧,忘了他吧。
——你这辈子要受苦了,别亏了自己。
结局也是一首歌,“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威尔士海岸线风光无限。
迪伦.汤玛斯(Dylan.Thoams),1914年出生于英国威尔士的斯旺西,1953年的11月,他在一口气喝掉18杯威士忌后暴毙于纽约一家小酒馆里,年仅39岁。
乔布斯的传记里曾说过,他生前非常喜欢的一位英国诗人,就是迪伦汤玛斯。
鲍勃.迪伦原名叫罗伯特.艾伦.齐默曼,后改名为迪伦(Dylan)也是因为迪伦.汤马斯。
北岛的《时间的玫瑰》里,提到在某女演员的回忆录里,有关迪伦的的一个故事。
女明星问迪伦,你为什么来好莱坞。
迪伦说,一来他想摸摸金发小明星的乳头,再来他想见一见卓别林。
女演员当场掀开上衣满足了他第一个愿望,然后晚上带他与卓别林和玛丽莲梦露共进晚餐。
但是迪伦在晚饭前就喝得不省人事,卓别林非常生气,把迪伦给赶走了。
最后迪伦在卓别林家门口的大树前撒了泡尿。
迪伦.汤玛斯被称为20世纪40年代以来英国诗坛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受到现代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传统的双重影响,技巧圆熟,感情强烈,用词新奇,语言变异,充满魔幻色彩。
由于他的作品大胆和独特,他掀开了英国诗歌史上崭新的一页。
然而诗人的私生活却糜烂而混乱。
电影《爱的边缘》就是围绕迪伦的感情生活为蓝本拍摄的。
电影里的迪伦,恣意妄为,酗酒滥交,幼稚任性,伸手花女人的钱,骄傲狂妄,是这样不成器又让人失望。
但是他却是如此般才华横溢,他蓬勃的创造力,他超现实的想象力,他铿锵有力一气呵成的语言能力,都像是在十字路口和魔鬼做了场交易。
他过度的才华,他盲目的自恋,让他对周围的世界不屑一顾,他用他强大的蛊惑力,用他天真的理所当然的残酷,去伤害身边的人。
伤害爱他的妻子,伤害他的红颜知己。
他让所有现实中的感情都寸步难行,把所有人都推到边缘地带。
薇拉是诗人的初恋,在15岁的时候和诗人在沙滩上度过一夜后,这年少的爱情就一直没有熄灭,像冷风又吹燃的烟蒂,明明灭灭的火光,一地烟灰,闪躲着的不死心。
遇见的时候,诗人已经结婚了。
诗人的妻子,诗人的红颜,两个女人的暗涌,两个女人无声的对峙。
两个女人一个男人同处一室,薇拉深夜里看见狄兰和妻子在做爱。
早上她们两个簇拥着一个男人大笑着躺在一起。
看起来真美好啊,好朋友,好妻子,好危险的关系。
薇拉深爱迪伦,却不能再继续等他了,她嫁给了深爱她的军人,可嫉妒让军人发疯。
战争结束归来的军人,在深夜里,向迪伦的房子猛开枪。
在峭壁边缘行走的人,爱恨交织,脚下呼啸黑暗的深渊,耳边回旋恐怖的冷风,一个不小心,就会摔得尸骨全无。
迪伦这样一个男人,为什么能让人爱。
是他创造梦境的能力和描绘美好的巫术在蛊惑人心吗?
迪伦拉着薇拉手,说,薇拉,让我们回去好不好,回到过去,回到威尔士,像我们曾经那样,好不好。
人们都喜欢回头看,人们不愿意衰老,人们都不想忍着疼往前走。
迪兰泡在浴缸里,薇拉坐在浴缸边上,薇拉说,迪伦,你就是想让所有人都爱你。
迪伦说,嗯,都爱我。
我也会回报我的爱的。
15岁身陷沼泽的少女,薇拉压抑的爱情和呼之欲出的愤怒和妒忌。
薇拉说,好,我爱你,那你爱我,你爱我。
回应薇拉的,还是迪伦还是那一脸不负责任玩世不恭的坏笑,他一把拉住薇拉,把她拉进了浴缸里。
15岁的沙滩,长大后的浴缸。
这禁忌的爱恋,在边缘行走的游戏。
诗人的妻子深爱诗人,甘愿去做一个趴在地上擦洗地板的主妇,为他生儿育女,为他牺牲青春。
可诗人冷漠一如往常,他听见孩子哭喊,看见妻子崩溃,都无动于衷。
他随意和别的女人上床,酗酒成性。
妻子为了报复丈夫,像一个妓女一样,随便和路人上床,她的报复行为却更加让自己痛苦和煎熬,她不停抽烟,她用手用力撕扯着额头的伤疤。
她走进冰冷的海水里,和薇拉说,薇拉我怀孕了,你有没有钱,孩子不是迪伦的。
西耶那.米勒扮演的妻子,演的太好了。
那种陷入畸恋里,呼吸困难的痛苦,溺水般的挣扎,像把自己摧毁一样。
在电影最后,薇拉面对深爱这么多年的迪伦说,迪伦你看我,你看着我,我们都已经成人了,你眼里的我,是十五岁的我对不对,你从来都没有仔细看过现实中的我对不对,迪伦你醒一醒,你的生活里难道除了那些诗句除了写作,看不见其它了的吗。
威尔士深灰苍茫的海面,让故事越发压抑和凄凉,薇拉艳丽的妆容和妻子从不熄灭光亮的眼睛,是电影的灵魂。
两个女人,几种爱情。
活着的那些,是多么寂寞啊。
在分别的时候,凯特琳对薇拉说,答应我,永远都不要让自己寂寞。
两个女人,最后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她们的友谊,她们真实而有力的爱情,让她们变成了故事的主角。
你说,迪伦的一生,真正爱过人吗,他用诗句讴歌着爱,他体验着他笔下的爱和痛苦。
一切都是你想象中的世界,一切都与你看到的无关。
太美的电影画面,冲淡了电影本身的沉闷,所有的惊心动魄和暗潮汹涌都在山水之间变成晨间的雾霭,太阳出来,就消散了吧。
女人想得到的是真正的爱情可得到的却是谎言。朋友之间不应该说谎、、欲望让我感觉还活着、没有男人的世界会更好、如果你是男人我会嫁给你、、风情万种的女人、隐忍的女人、散漫可爱的女人、寂寞的女人、、Don't be lonely、、我落笔于这些浪花飞溅的纸页上、并不是因为傲气的男人。割弃
我觉得一阵恶心,想好了怎么评,还是让我有些不舒服。背景是战争,让人需要更多的温暖,然而,太拥挤。让我想起了顾城、英儿、烨,却是悲哀的。导演很烂,片子的格调太俗了!
前半部太散乱,画面很精致,故事让人窝火,西耶娜·米勒、 凯拉·奈特莉两位美女的激情戏。
摄影喜欢。关于Dylan Thomas的生活。
这是要毁掉迪兰·托马斯吗!沉闷无趣
惡心三人組。自己是賊喊捉賊的自私之人。詩人吶,本來就是常人不可親近的物種,看看作品就好,其人是無比惡心的。(作家)
最美的一段出现在故事的结尾,102:48我穿过雨看见你,温暖的从前,以及吻,你说:“不要再寂寞了。”
很多过渡生硬,不顺。开头很没感觉,混乱不堪,到40多分钟处才有些感觉。即使这样看完全片还是非常不理解Dylan和Cat夫妇,不忠、混乱,情绪化。Cat和Vere的感情也非常情绪化,刚刚还低落着接着忽然就狂奔大笑,程式化。Dylan, 彻底的混蛋。我不认同他所谓的才情。他的诗,用画外音朗诵的我都想静音了。这个混蛋。两个女孩,很美。Sienna Miller很不错,Keira Knight却一般,表情已经太熟悉了。幸好有Cillian Murphy。顶这个有神经质眼神的年轻人。
很复杂的爱情。我大概是这部开始不喜欢凯特奈特莉的。不喜欢她越来越硬的感觉。
恶心的诗人
完全是为了Cillian Murphy和闷骚的复古风情,没想到Sienna演的不错,KK还是那么僵
kk造型不错 没了?
奈特莉实在不适合红唇艳女妆,没那个丰满劲儿。然后实在不能理解这种电影,爱真的可以无限制原谅被伤害后还一如既往么,至少我不能。
K.K美百合美制服美(小沈队形美)
乱七八糟,不知所云
诗人真他妈恶心透顶,不是人!这个女人胸这么平,怎么还可以这么贱,贱贱贱!看的人真是作呕的片子,不是基莲那完美的颜才不要坚持看完,抱住William!
想吐啊 那个迪伦什么鬼 两个姑娘围着他转 完全没感到魅力 毛线天才诗人 这个男演员太油腻了 只感受到渣男 没有感到才华 恶心 难以想象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是他写的 经常get不到凯特颜值 这里面有几个镜头还是漂亮的 有毒吧 国外再开放也不是这样把 当着老公的面跟别的男的搞暧昧亲嘴跳舞啥的 服了 我的三观啊 看了不少三人行的 这个真的恶心人 四个人里面只有墨菲的角色让人喜欢 想骂人 没有丹尼尔刘易斯的颜值气质演渣男真的太恶心了吧 两个女主也没有百合的感觉 男主选角太失败了 丑陋猥琐怎么可能让两个美女爱的不行 导致诗人迪伦这个角色根本立不住 我去 诗人原型也好丑 这个迪伦死渣男连男人都不是 别的男的上战场保卫国家 这个sb诗人就会躲在后方勾引女人 好久没看到如此恶心三观的电影了 两星都给墨菲
真心不喜欢这种晦涩的电影。
故事都没讲清楚
这是一部看过却完全留不下印象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