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之国、角斗场、温柔之国与17版相同。
第一集 知晓他人痛苦的国家第二集 吃人的故事第三集 预言之国、传统、悲伤之国、在漫天的星斗之下第四集 大人之国第五集 铁轨上的三个男人、多数表决之国评:这集隐喻义拉满。
一个人的观念惯性形成执念,这执念也许毫无意义,甚至平添麻烦,但只要足够狭隘,对更大的事实毫不知情(或视而不见),便是充实,便能心安理得地对别人的价值观品头论足,并为此自得其乐。
绝对民主的弊病,感觉是个已经系统化的politics议题吧,之后可以找书看看。
又:“永别了,国王。
”是个好标题,可以考虑用它写一篇小说。
第六、七集 角斗场第八集 魔法使之国第九集 书之国第十集 机器人偶的故事第十一集 她的旅行、贤者的故事第十二集 和平之国第十三集 温柔之国
【剧透慎入】我是一个脑洞很大的人。
影视中很多“意料之外”并不能带给我惊喜,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然而《奇诺之旅》数次战胜了我的脑洞。
第2话“食人之国”:奇诺最后大开杀戒,第一次让我见识到本作平静的表面下隐藏着怎样的残酷。
这种时候一般不是以德服人或者以势服人的吗……第3话“预言之国”:被预言之国奉为圭臬的预言之书,不过是悲伤之国疯诗人的胡言乱语。
然而不等观众喘息,二重转折紧随而至:为了破除毁灭的预言,预言之国决定按照书中“打破绿色圆盘”的指示主动出击,消灭悲伤之国。
第7话“竞技场后编”:奇诺获胜后立下的规矩,不是废除这一荒谬的角斗制度,而是以新一轮的厮杀角逐王位。
后来一想也对,若废除制度,就便宜了那些靠杀人拿到头衔的一等市民。
第9话“书之国”:图书审查制度的背后是读书大臣独占天下书籍的欲望。
第11话“她的旅程”:改过自新的杀人犯被未亡人枪杀。
当我还在适应剧情的时候却被告知:故事讲完了……第13话“温柔之国”:虽然标题右下角有行小字“tomorrow never comes”,但我从未想过它会以怎样一种方式实现。
火山爆发的一瞬间,先是一惊,然后骤然心痛……最后,还有与这个主题无关的第10话“机器人偶的故事”。
虽然我一开始就猜到了,但这仍是我看过的最好的机器人故事之一。
看完了《奇诺之旅》,关上DVD,让自己陷入一片黑暗。
这样的剧集,仿若在我郁闷的四月又加上了一个让自己更加郁闷的砝码……算是自虐么?
我不知道。
但我就是很喜欢很喜欢,喜欢阴郁的画面风格,喜欢忽明忽暗的光怪陆离,喜欢剧中面对死亡时的冷静,喜欢那种冷酷旁观的感觉。
喜欢,莫名其妙的喜欢。
《奇诺之旅》讲述的是旅行者奇诺的故事,她和她会说话的摩托车艾洛梅斯一起,在各个国家旅行,每个国家只待三天。
形形色色的国家,形形色色的人。
在我看来,一个国家就是一种人性。
这个臆想中的世界,就是一部成人童话。
可以让人检讨自己的内心么?
也许吧。
因为更多的人,是不愿意面对自己阴暗的一面的。
那句,“无论是谁看见天上的飞鸟,都会想去旅行吧。
”给我的触动很深,因为自己就一直是个想要飞翔的人啊。
不想一集集的介绍剧情,因为这样会很没悬念。
也不是我写这篇东西的初衷。
我写下这些文字,仅仅是想发泄一些情绪而已。
郁闷时郁闷至极至,恐怕会让自己觉得解脱一些吧。
所以在这里所讲的,也就是给最深的体验而已。
奇诺最初所在的自己的国家,是一个大人的国家。
在这里,每一位儿童到了12岁,就会被送去医院,接受变成大人的手术。
然后,就会变成,即使从事自己讨厌的工作,做自己厌恶的事情也会微笑着接受的大人。
我不想说这是多么可悲可怕。
因为,其实我们大多数人过的,不就是这样的日子么?
当你成为了大人,肩膀上便多了很多很多外加的自身的压力。
你不得不终日强颜微笑着面对生活,做你并不愿意做的事情。
然后用责任,未来,理想之类的话去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在他们长大以后,重复如此的生活。
哪时的奇诺,还不是奇诺,只是一个旅店老板的女儿。
本来,第二天就要接受变成大人手术的她,遇上了最初的旅行者奇诺,一个英俊的男子。
“无论是谁看见天上的飞鸟,都会想去旅行吧。
”也就是这样的一句话,让她产生了不愿意做手术的念头。
却被自己的父母以及居民们称为不肖子,甚至她的父亲动手要杀了她。
最初的旅行者奇诺为了救她,死在她父亲的刀下。
面对鲜血和尸体,执法者和居民们哄堂大笑。
父亲再次举刀,要处决不肖者。
她在会说话的摩托车艾洛梅斯的帮助下,逃出了那个国家。
从此,她成了旅行者奇诺。
——————————我是分隔线————————————————————亲切的国家有一个国家,是在旅行者之间风评很差的国家,据说,那个国家对旅行者很有敌意,不是对旅行者丢石头,就是恶言相向。
奇诺来到此处,言明只住三天。
居民们却是异常的热情,和传言中大不一样。
可爱的旅店老板的女儿樱带她参观了历史博物馆,这个国家的祖先,是一群流浪的奴隶,历经辛苦,在这里建立了这个国家。
他们很珍惜自己的故土。
人们的热情友好,樱快乐的笑脸,让奇诺有了多住几天的念头。
但提出来时,却被居民们冰冷的拒绝了。
奇诺带着居民们的礼物离开了这个国家。
当夜,在山上露宿的奇诺,目睹了火山爆发,整个国家被岩浆吞没的情景。
礼物中的信,是樱的母亲写的。
他们在一个月前就得知了火山爆发这件事情。
但他们还是选择了留下。
他们无法过离开故土的日子。
所有的孩子被隐瞒了这件事情。
和大人们一起葬身岩浆之中。
“这,其实是自私吧。
”奇诺自语道。
是啊,大人们过惯了一成不变的生活,难道小孩子就没有选择活着的权利么?
在我看来,岩浆暗喻着环境的改变。
太多太多的人拘泥于思维的定势,更意欲强加于他人。
人们啊,自问一下,面对变故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很早以前的一篇文了……随手发上来……纪念一下
最后那个男人注视着我我想他是说 千万别死了啊 我回答了谢谢人类不是要与某人一同生活 或是要替某人活下去 否则不是会很痛苦吗堵上性命的决斗,原本就是胜者生存、败者死亡我想我是想活下去才活着的和平是需要牺牲的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
奇诺之旅我已经记不得是什么时候看过的了,片中有不少哲理性很强的内心独白和对话,俨然是一个探讨生命和人生观的话题,但日本人聪明就聪明在他能将如此深刻甚至过于沉闷的话题弄成一种惟妙惟肖的艺术,最后拍成动画,做更广的传播,这或许和作者的理念有很大关系。
奇诺全名“Kino Hermes”。
这里的Hermes显然就是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赫耳墨斯这个神灵职能很多,其中就有掌管道路一职,况且他还是个善良的幸运之神,保佑所有奔波于道路两端的旅人。
当然,这些都不是我要说的,我只是来谈谈“奇诺”两字。
单看“奇诺”给人第一印象就是“马奇诺防线”。
我想,这或许和本话题没有丝毫关系,不想多说。
第二,这让我想到《the matrix》的男主角:奇诺·李维斯。
有人说动画片中充斥着大量的辩证体系的思想,与黑客帝国有的一拼,但是,黑客帝国是在其后出来的,那时候李维斯还没有什么名气,若是将两者联系在一起,未免有点牵强。
第三,是可爱的“卡普奇诺”。
一种时尚的咖啡,这完全是中文上的误区,不提也罢。
第四,奇诺的日文是“キノ”,翻译成英文就是“Kino”,是一种原产于北非、印度和锡兰等地的植物,名叫“吉纳紫檀”,是一种佛家经常使用的木料。
而我觉得跟此有关的是“Kino”这个名字。
大约是在手机刚在日本流行的时候(有不少年了),有个女孩用落款Kino这个名字向三百多个陌生人发短信,告诉他们自己要自杀。
收到短信的人一开始都不相信,当天晚上新闻里就报到了一个女孩跳楼自杀的事情,后来,还在她的身上发现了手机,里面正是有“要自杀”的短信。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女孩死得很不值,现在都无法查找到她的真实姓名,只有一个“Kino”流传下来。
当时我是觉得那个女孩自杀的理由很蹊跷才关注了此事。
她在短信里说“世界已经抛弃了自己,完全被抛弃了”,没有活下去的必要,“希望死后能到另一个世界”,去旅行之类的。
我个人觉得,Kino就是从这里而来。
而且,那个孩子死的时候才整整12岁。
就是“奇诺”开始叫自己“奇诺”的时候,旅行的开始。
另外,kino是kinematograph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电影放映机”。
据说原创者曾经梦想是当导演,拍电影,或许这个名字里面包含了他对以往梦想的一点留念吧。
最后在唠叨几句,奇诺(或者译成基诺),是18世纪法国流行的木偶剧主角。
这类木偶剧多以死亡、宿命论为主体,在当时是一种很激进的,反传统的木偶剧。
到了现在便了所谓的“大基诺剧场”。
我想,这或许跟“奇诺”或多或少有点关系吧。
以上完全是个人观点。
明明是那么喜欢的作品,每次看都会被惊艳到,但看一次忘一次(好无语啊),还是记录一下吧。
最喜欢的片段:2003版EP2 吃人的故事
EP5 铁轨上的三个男人
EP7 竞技场
EP10 机器人的故事
EP11 她的旅行
EP11 贤者的故事
EP12 和平之国
OVA 塔之国
剧场版 活着的目标
2017版EP1 能杀人之国
EP3 麻烦之国
EP6 在云雾之中
EP9 积德之国
最喜欢的故事:03.12>17.03>03.05>17.01
冷门动画,寓言集,介于童话与警言之间,摩托车手旅行故事。
画风差些,粗糙有年代感,故事本身很有心意,但城邦间见证不同思想。
吐槽为何每次把摩托车与女孩安排同一场景入住或会见,真把车当人看了。
其次作者女性视角与多次科技反思,值得回味,略带科技恐惧感。
摩托车手身世之谜,不想继承家业,逃脱父母残忍抹杀,巧遇女枪手师傅,只来一国三天,不干涉内政。
这些采用倒叙与穿插方式展开,更为自然。
讽刺科技过犹不及,反而对人类生活造成伤害,过度心灵感应而缺乏自己空间,而彼此离群索居。
拯救垂死旅人没想到是人贩子。
科技控制人心智,让情愿做自己不想要工作。
铁轨上三工人,命运之轮循环,科技释放自由,人却反而想感受工作动力与充实。
贤者并非真圣人,只是做脑部手术普通人,再次探讨科技与人的关系,到底人控制科技,还是科技控制人。
女性视角,孤独人生,作者人生自我写照,略显理想化与执拗。
执着女机械师与飞行器梦想。
女科学家与自己机器人过家家,了却孤独人生。
杀夫仇人成旅伴,携手天涯。
社会制度探讨与讽刺,寓言意味重。
错把别国诗歌当预言书,以末日为生活目标,宗教愚昧。
多数表决从未真正民主过。
古罗马翻版,空虚暴力国民与等级制度。
书国不能自由看书,评论家就是罪犯,小范围阅读与赏析,评论家到底高层还是囚犯。
和平之国虚伪,天国杀戮小部落,舒缓敌对大国紧张局势,而小部落不是善人,屠杀旅人泄愤。
美国,苏联,以色列,巴勒斯坦写照。
终曲,平静等待末日的城邦,大人与小孩同样坦然。
或许女师傅的母国。
似乎一段梦,自己母国美好回忆的复合。
本作适合家长与孩子一起观看,成人视角但温馨之中。
这是我一边看奇诺之旅一边老在想的问题。
她在路上走,骑着她的摩托车。
别人问,她能走到哪里的时候,她没有回答。
而事实是,她自己也不知道。
而在路上,看到那么多形形色色的人,她置身事外地看着。
她不带立场,凭理性做事。
这是不是一个作家写在一本书里的故事,是不是一个包含了世间万物的故事呢?
她是否真实,我们是否真实?
多年前Blog里留下来的……= =随手一扔。
---世界并不美丽,然而因此而美丽着 --《奇诺之旅》回顾【序】 看似没有什么关系的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起来的《奇诺之旅》。
没有太多的角色,没有华丽的声优阵容,唯一可以炫耀的不过是黑星红白的设定,却凭借这清淡的近乎无味的剧情,使得观者为之动容。
奇诺与她那辆会说话的摩托车艾鲁梅斯一起走过的,我们沿着这条跳跃的路再走一遍。
用心领悟。
00话 『塔之国』 14分钟的序章。
悄然把人带进了奇诺之旅的意境中。
一种模糊的,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的意境。
全国上下的整个生命跟全部精力都在建造一座塔,然而建造了230年的塔,一夜之间倒塌。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要造塔,说是工作,任务,还不如说是本能。
有人疑惑过,然而最终仍然在造塔中寻找着其他的乐趣。
塔倒了,终于倒了,终于可以造一座新的塔了。
「君をつれていくことは できない。
」 也许这可以称之为一种事业。
前赴后继,毫无怨言,然而却没有理由。
也许在建国之初,是有为着什么而造塔的原因的。
却在时间流逝多年之后,原因已经失去了意义。
反复的做着同样的事情,祖祖辈辈。
但在这枯燥乏味的工作中仍然会有人因为有着自己的想法,而为其添加新的元素。
即使不过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想法。
毕业之后是毕业。
下班之后是上班。
在无止境的为生活而劳碌的时候,比起逃避,比起逃离,我们应该还有更多的可以做的事情吧: )忽然觉得感受比起以前积极了。
人生如果怀抱希望,生活会快乐很多。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
所有的事都并不是无谓的循环呢。
01话 『了解他人痛苦之国-I see you-』 「世界はうつくしくなんがない、そして、美しい。
」 “没有人”的国家。
只有高度发达的机器在运转。
真的没有人吗?
人都躲起来了。
因为我听得见你心里的声音。
尽管听得见你的心意你的感情,同样也听得见你的不安你的痛苦你的憎恨妒嫉……谁说了解他人的痛苦能更好的给别人幸福?
我们害怕了,那只能让我们都不幸。
在郊外独居的每一个人,带着对别人的忌惮,以及对交流的渴望,怀着孤独与怀念,继续独居着。
已经不能回到靠眼神交流的最初了。
人与人之间,但是靠语言,靠眼神,的确是可能会有偏差,无法把思想完全表达的。
但是正因为这样,才有了相互交流的意义。
了解别人的痛苦真的能让人更加体贴更加幸福么?
有时候只会变得无法面对了。
有距离,才有交流的价值。
太过于了解,会给两人的关系造成负担吧。
如果你愿意分享,我愿意去聆听你的心声;如果你不愿意分享,我希望我能给你带来快乐。
痛苦的时候,必须面对自然要勇于面对,然而能逃避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逃避呢?
双方意见不一样,可以互相包容,可以吵架,可以……许多的方式,总之,并非要完全明白对方的每一个想法,只是要努力的去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体谅对方。
如此而已。
以心传心。
应该是像现在这样,我用我笨拙的语言,让你们了解奇诺的意味。
一对夫妻,男的喜欢音乐,女的喜欢花艺。
尽管对对方的爱好并不感兴趣,但是如果没有那种奇怪的传达思想的药的话,并不妨碍他们相亲相爱的。
如今,只有男的忙于种花,女的轻轻的哼着经常一起听的曲子,在遥远的距离中相互想念了。
02话 『吃人的故事-I want to Live-』 「雪か降る 色んな物 覆い隠す。
」 漫天风雪中被困的卡车上,奄奄一息的三人。
为了救这三个素不相识的人,一只兔子死去了。
尽管觉得不忍,奇诺还是坚持着直到三人能够活下来才离开。
第二天,又一只兔子。
救人救到底。
并不是因为同样是人类,只不过是希望在自己遇难的时候也会有路过的人搭救而已。
第三天。
传说中的“生还祭”,一面快乐的谈论着亲人,却一面做着以“人”为交易的买卖。
甚至不惜以搭救他们的奇诺为目标。
同样身为人类,难道真的就没有区别?
也许是没有的。
为了生存,而剥夺其他生命这一点上。
枪声起。
货车上,残留着作为“商品”而被遇难的三人吃掉的残骸。
奇诺把其中一人送给他的戒指扔回,对着三具尸体说:对不起,还是没能救活你们。
老实说,因为“我们是人类”这种说法我还是不太赞同的。
有不择手段的人,同样也会有纯真正直的人的。
因为我们是人类,会思考,有欲望,才会导致更千差万别的个体吧。
到底人与人个体之间是不是平等的话题,即使再问千百次,也不会有人可以给你真正的答复。
明明坚信人人平等,却一心以高人一等为目标。
人就是这样矛盾着。
艾鲁梅斯问:奇诺,如果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你还会这样做吗?
曾经回答“会”的奇诺沉默了。
就像我们问,路边有个可怜的乞丐,你会给他钱吗?
曾经上过当,不像再次受到欺骗,如此而已。
并不是我狠心。
03话 『预言之国-We NO the Future-』 「在第十九次冷越划过天空之夜,世界将伴随日出而终。
」 世界会灭亡?
嗬嗬。
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说世界会灭亡。
预言之国的预言说后天要灭亡了。
“你要在这个国家迎接世界末日么?
”“免费的。
世界都要灭亡了,还要什么钱呢?
”大家相信着世界后天就要灭亡,穿着丧服,面向大海,等待着。
然而朝阳再次升起,一切安然无恙。
南北塔祭司继续慌乱的对遥远国家传来的预言进行解读…… 欢迎来到有传统的我国: )为了纪念有着猫耳的义贼而戴起猫耳的传统,实际上不过是为了让旅行者认同而已。
想要一种伟大的传统,也许在别人看来是相当无谓的,却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了,只不过他们自己不知道而已。
「在第十九次冷越划过天空之夜,世界将伴随日出而终。
除了打破绿色的碟子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
」 悲伤之国。
传承着悲伤的悲伤之国。
少女悲伤的诗颂,祭奠着因为写不出悲伤的诗句而死去的父母。
国王要快乐幸福的诗人写出悲伤的诗句。
约定的第十九个夜晚,妻子为了告知不知哀伤为何物的丈夫什么是真正的悲伤,把匕首刺进了自己的胸膛。
诗人颂出了震人心肺的诗句,王宫之内,王宫之外,诗人的悲伤一直一直地在国内围绕。
十年之后,诗人死去,诗人的女儿继续着悲伤的诗句……为了不忘悲伤,每十年国人选取声音最好的诗句持续着诗颂。
“旅行者你知道吗?
听说诗人的诗句传到了遥远的国家,被当成是预言书而备受推崇呢!
” “我们的祭司解读出明天就是世界末日,而唯一的拯救方法就是攻打这个悲伤之国!
” “诶,奇诺,到底是哪一个呢?
预言是说中了还是没有说中呢?
” 三个看似没有关系的国家,却微妙的联系着。
比起拘泥于悲伤的回忆,比起执著于预言的解读,即使时刻改变着自己的传统而快乐着的国家也许更为可爱吧。
不能变更会使人落进无底的深渊呢。
传统固然重要,然而只着眼于传统的国家,没有未来可言。
明明不过是一首诗,预言之国非要认为是预言,而因此攻打悲伤之国,打破“绿色之碟”之时,预言之国的人一定会认为是拯救了世界而欢腾吧。
也许很可笑,但是,悲伤之国说不定因此而从悲伤的诗句中解放出来,却陷入真正的悲伤之中。
诗人的愤怒呢?
是不是可以减轻一点了呢?
04话 『大人之国-Natural right-』 「この場所を知らず 夢の地を目指し 夢の地を着いて この場所を知らず -Where I go,there I am-」 当我开始用奇诺这个名字旅行的时候,我还是十一岁的时候。
那时候我叫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
少女注视着那个叫做奇诺的旅行者,看着他修理摩托车,看着他唱歌……然而再过几天她就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因为她要成为“大人”。
高度发达的医学让这个国家的人成为即使做着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能微笑着的“大人”。
父亲不顾少女的意愿,拿起了匕首。
鲜血从奇诺的身上流出,父亲的匕首再次举起,少女忍着悲伤骑上了摩托车,离开了家离开了国家,开始了她作为奇诺的旅行者之路。
小孩子总是不想长大,却又疑惑到底什么是大人,想变得像大人一样。
《大逃杀》围绕青少年跟大人的话题到底得出来什么结论其实不得而知。
只是“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变成大人”这一点是千真万确的。
成为什么样的大人呢?
像奇诺那样,还是父母那样?
因为不是父母那样的“大人”,少女所以才会质疑,所以才会离开那个不合理的国度。
因为有奇诺的指引,少女才会在不管什么样的国度都保持着自己的立场跟前进的方向吧。
我不知道我现在是不是一个大人。
也许会有人喊我阿姨,也许还是有很多人认为我是个小孩子。
大人还是孩子,并不重要。
我也不过是沿着自己的方向前进而已。
而不管在这条路上的任何阶段,我不曾改变过自己对动漫的热爱。
也许,永远就是这么一个“孩子”了吧: ) 05话 『铁道上的三名男子-On the Rails-』 沿着铁路前进的奇诺,遇到三个男人。
第一个负责清理铁路,把铁轨清理的闪闪发亮。
五十年来因为公司没有叫他停止而一直重复着工作。
第二个负责拆掉铁路,把铁轨拆掉然后分类摆放好。
五十年来因为公司没有叫他停止而一直重复着工作。
第三个负责铺起铁路,把拆掉的铁轨重新组装起来。
五十年来因为公司没有叫他停止而一直重复着工作。
为了养活家里人。
没有回过家,永远不会相遇的三人。
在同一条铁轨上生活着。
不需要工作的国家。
高度发达的国家,所有工作都是机器来完成,人们根本不用干活。
然而人们每天都聚集到一个地方,开始为完成某样“工作”而努力着。
“为了获得压力”而做着根本没有意义的清算工作。
机器负责承担工作,而人类负责承担压力。
如果没有事情可以做,人类会变得懒惰而人生会变得没有意义。
于是每天重复着没有意义的工作。
「旅人さんは どこに行かれるのかな?
」 永远重复着没有意义的工作。
铁道上的三名男子其实跟不需要工作的国家的人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只不过不需要工作国家的人自己知道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而三名男子根本不知道。
对他们来说,奇诺的旅行,同样是毫无意义的吧。
但是什么是有意义呢?
三名男子认为自己的工作能给家里人温饱的保障,这就有了他们的意义;奇诺的旅行本身就是奇诺自身的意义所在。
谁都没有资格说他们的工作毫无意义吧。
一如塔之国的人,造塔有什么意义?
但那是整个国家的所有人的生命所在。
多数人决定的国家。
十年前开始实行多数人决定的制度。
98%的票率决定了处决前任凶残的国王之后,国内出现了其他的声音,认为多数决定太浪费时间。
然后多数决定把有这种想法的危险分子处决了……所有反对者都被处决。
直到剩下夫妻俩人。
半年后妻子因为感冒而死去。
丈夫要求奇诺留下来做这个国家的居民,奇诺跟艾鲁梅斯都反对。
多数决定,奇诺离开了这个国家。
为了粉碎专制而执行多数决定制度,结果却陷入了另外一个专制的圈圈里。
不允许有其他的声音,最后一无所有。
最后枪声响起,国家就在多数决定下灭亡了。
06/07话 『角斗场-Avengers-』 传说中非常美好的国家。
然而刚进去的旅行者马上被关起来了。
这个国家只有一级市民才可以生活在地面上。
其他人只能在地下的洞穴生活,或者成为奴隶。
旅行者被迫参加角斗场的比试,取胜可以成为一级市民,不然就要成为永远的奴隶。
曾经有一对旅行者夫妇,第一场比赛就抽到了对方,于是妻子很幸运的认输离开,而丈夫却在之后的比试中死去。
然而,妻子为何要告诉奇诺,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国家呢?
七年前,勤政爱民的国王被他严厉教育的王子所杀,继承王位的王子第一次展现出笑容。
王妃担心他会杀害自己的儿子,把两个小王子秘密的送走了。
而王妃因此被杀。
七年后,小王子回来要为国家除去荒淫无道的父亲而参加角斗场的比赛。
奇诺的子弹穿透了国王的胸膛,留下了一条新的规则:以一等公民的比赛决定新的国王,最后留下来的胜者就成为新的国王。
出逃的人剥夺其公民权,危害努力和地下公民的也失去资格。
想起来希腊神话。
宙斯轼父而夺位。
这是克诺斯的因果报应吧,因为他也是轼父夺位的。
唯一一个长达两话的故事,却耐人寻味。
旅行者妻子的微笑到底意味着什么?
辛酸?
还是一种重蹈覆辙的残酷?
听说前国王也是杀了父王才坐上王位的,所以才对自己的儿子如此的严厉。
害怕吗?
不单纯是历史的重复,而是一种因果报应。
而风水轮流转,奇诺留下的法则,让一等市民终于一尝角斗场的残酷。
只可惜这都不过是故事。
现实中真的有因果报应么?
08话 『魔法使之国-Potentials of Magic-』 我在梦里总是在天空中飞翔。
「空を飛ぶ鳥が 自由だとは 限らないのに」 我住的房子原来住了一位留学过的老人,由于所学不受国人认同而郁郁而终。
父母去世后我被伯母夺取了一切财产,住到了这位“魔法使”的家,发现了他留下的有关于制作飞机的书。
我叫妮妙,目标是要让魔法使的飞机飞起来。
尽管国人跟未婚夫都不理解。
旅行者奇诺的到来,给了我帮助和勇气,飞机终于飞了起来,国人惶恐的称我为“魔法使”。
难得轻松的一话,并且是以以第一人称来叙述。
可能是为了下面晦涩的几话作铺垫吧。
在天空飞翔的梦想实现了。
很简单的一个故事。
简单的。
09话 『书本之国-Nothing is Written!-』 旅行者和摩托车遇到了一辆战车,战车在寻找一辆“黑色的,炮塔右侧有三条红色纵线,左侧画着貘的战车”,那是主人临死前交待要消灭的目标。
而它要找的战车就是它自己。
奇诺合上书。
前往书本之国。
途中搭救的一个旅行者为了报答奇诺,给了她一本书。
旅行者逃离书本之国,因为国内收集全世界的书却禁止写书。
他说:现在开始我自己写。
书本之国的图书馆内只有所谓“完全有益”的书。
全世界的书被送到“城堡”被批评家们检查然后分为有害跟无害,只有“开卷有益的书”才会被放到图书馆。
「对世界报有疑问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 在所谓正确的世界中,隐藏了一位“作家”。
反抗城堡组织的精神领袖。
为了搭救被关进城堡的伙伴,他们要进入城堡,希望奇诺能够协助。
“我写下了包含世间一切的书”然后就消失了的作家对奇诺说:其实这个就是书里的世界,你跟摩托车都不过是书中登场的人物,你只不过是在读书的时候把自己当成了是书中的旅行者而已。
父亲为病重的少女制作了自动读书系统,“那样你就能在进入书中的世界而忘记这样的现实了,奇诺”。
奇诺用钥匙打开了门,走进了城堡,看着一本一本书被传输,所谓的批评家不过就是被认为是有病的分不清现实与虚构的病患。
读书公证大臣解释说,作家本来是这里逃出去的一个病患,钥匙是为了抓住他而设的陷阱,他自以为写了一本包含世界一切的书,而所有人都不过是他笔下的角色。
灯倒了,书烧了起来,读书公证大臣疯一般扑向了火堆,作家狂笑着。
大家都是书的亡者。
奇诺合上所谓“包含世界一切的书”,里面全是白纸。
忽然,风起。
前面驶来一辆战车,战车在寻找一辆“黑色的,炮塔右侧有三条红色纵线,左侧画着貘的战车”,那是主人临死前交待要消灭的目标。
而它要找的战车就是它自己。
「物語る事を、止められる?
Can you end telling a story?」 事实上不知道该怎么用文字来描述这一话。
一环套一环的情节,分不清书里书外,没有人知道他们是真的能分清楚现实与虚构,他们都是书的亡者。
有一刹那的想法,说不定,这一切真的只是奇诺在看书而已。
什么是“真实”?
这看似是一个很可笑的问题。
却每每让人发指,当你意识到真实是什么的时候。
真实并非一定就是你所能看到的所能听到的。
自己为自己设置的陷阱圈套,走进去就很难走出来,即使真实就在你的眼前,也看不见。
唬弄人的,往往是人的主观,人的感情,然而没有主观感情就不能称之为人了,所以,人往往里真实很远。
也很近。
10话 『机器人偶的故事-One-way Mission-』 森林中的一家人。
所谓主人家三人完全没有生气,总是把饭菜倒掉,附近明明没有国家,却每天去着事实上不存在的城市上班上学。
自称是机器人偶佣人的老婆婆一天病倒就再也没有起来了。
被淹没的城市旁边,三人把老婆婆埋葬了。
事实上三人才是机器人,老婆婆是制造出他们的科学家。
总是忙于工作的科学家一天终于作出完美的机器人偶,而就在当天科学家亲眼目睹了丈夫和孩子死于恐怖袭击的爆炸中。
从瓦砾里被救起的科学家醒后,就把角色完全调转了。
她的国家最终因为武力冲突而灭亡,三个机器人偶为了扮演科学家理想中的家人而在森林里建起了一个家。
老人死去,机器人偶一起坠入了已经沉入湖底的国家中。
继续现实与虚构的话题。
老婆婆在虚构中得到了幸福。
谁说逃避就一定会不幸呢?
让人不禁这样的想。
一定是老婆婆不愿意想起伤心的往事,才封闭了自己的记忆吧。
最后机器人偶得知自己对奇诺来说是“无用”的时候选择了毁灭。
这种到底是人的感情呢还是只是机器的本能?
对于一个人来说,自己到底是不是有用,这样的界定在人的内心深处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呢。
然而,有用无用,不是对物品的评价吗?
11话 『她的旅行-Love and Bullets-』 犯了杀人罪的男人为了赎罪,决定陪伴被杀者的未婚妻去旅行。
男人把这当成了他的人生之旅。
然而枪声响起,女人把男人射杀了。
“这男人真的变成好人了,这是我最无法忍受的!
” --旅行时需要注意的事情是什么?
--小心别丢了性命。
为了告诉人们使用武器互相残杀是无庸而特意不带武器旅行的两人旅行了多年。
女人说因为我的未婚夫是被枪杀的,为此我会坚持我的使命;男人说为了她,即使与全世界为敌我都在所不惜。
口袋里的枪轻轻的响了一下。
少女奇诺在森林里遇到了后来被称为师傅的女人,这又是个故事了。
旅行中青好好的保护自己。
不要天真的以为真的只要贯彻自己的想法就能走下去。
对女人来说,一生下来就好像要跟时间赛跑一样,因为跟男人不同,女人总是先于年华而老去。
旅行也好,人生之路上也好,也许有自己恨不得杀掉的男人,也许有保护自己而默不作声的男人……形形色色的,不管是什么人,要学会保护自己。
奇诺的师傅一定是这样教导她的。
那个好像很厉害的老女人。
她也一定经历过许多,而奇诺所走的路,说不定只不过是她所走过的再现…… 『贤者的故事』 被称为贤者的老人无欲无求,与世无争。
但是那并非大彻大悟,是因为他心里没有欲望的种子。
他的国家为了试验出没有欲望的人而对他进行了改造,消除了自我意识。
然而在他身上失败了。
他们想要的是即使没有自我意识还积极工作的人。
作为失败品,他被流放了。
路过的催眠师对他说了一句话,当他再度想起的时候他就会变回原样。
那句“世界唯一真实的话”。
--你见过真正的蓝天吗?
--没有那样的东西。
对的,那句话就是“没有那样的东西”。
醒悟的老人的感情一涌而出。
有些东西根本不存在,例如包含世界的书,例如真正的蓝天,例如世界唯一真实的话…… 那句话到底真实还是不真实呢?
老人恢复了感情恢复了欲望,他自己是不是能理解当中的讽刺意味呢?
一面喊着“他骗了我”一面泪如泉下。
追求不存在的事物的心情,我想很多人都体会过。
明知道不可能却无法抑制自己去继续追寻,然而一旦真正失去希望的那一刻,也许反而会更加轻松吧。
面对现实,有时非到绝望而做不到呢。
12话 『和平之国-Mother’s Love-』 「キノはどうして旅を続けるの?
こんな事に出会うのに…」 所谓的和平。
武器被摆放在路边陈列,却为了平息跟邻国的战争而对附近的部落塔塔达族人进行灭族般的杀戮。
相互仇视的两国的战争在不分胜负的周而复始。
15年前制定了新的战争规则,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杀死的塔塔达族人的数量来决一胜负,于是国境上满是尸体。
历史博物馆的馆长为了死于战争的丈夫与四个儿子拼命地想有什么方法可以阻止战争,于是新的战争规则诞生,塔塔达人成为了牺牲品。
--和平是需要牺牲的,而牺牲的决不能使我们的孩子,等你有孩子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了。
塔塔达人围住了旅行者,为了复仇,他们不能对抗那个国家的人,只能杀死旅行者来满足自己的复仇心。
和平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
尤其是想到以巴的时候,或者想到GUNDAM的时候…… 话说回来。
GUNDAM寻找和平那么多年,日本人真的了解了和平的含义了么?
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伤害却践踏其他孩子的生命,这样自私到极点的爱与和平,能称之为真正的和平么?
这个答案每个人心中都有数,但是若是被问到:你有其他解决方法么?
使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完全不同却又几百年来互相仇视的国家平息战争?
我很想知道答案。
然而弱肉强食的规则下,弱者却不敢反抗而是欺负更弱者,这就是人么?
13话 『亲切之国-Tomorrow Never Comes-』 旅行者中风评很差的国家,却意外地受到了异常的欢迎。
家里经营hotel的少女樱,是不是让奇诺想起了原来的自己呢。
受到非常亲切的接待,使得奇诺甚至想打破每个地方只留三天的规矩,多留一天。
然而就在这个想法出现的时候,事情发生了。
所有人的态度登时变得相当奇怪,为奇诺准备好了行李以及旅行的用品,却不肯让她再呆一天。
事实上这个国家以往的确是待旅行者很差的,然而就在他们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是火山即将喷发的时候,他们后悔着从前没有好好的对待旅行者使得风评很差,却没有人愿意离开自己的国家。
“请不要忘记我们。
樱” 一个国家被火石流埋葬,留下的只有在奇诺心中的记忆以及身后的“看林人”。
「僕は 旅を 止めない」 最前的故事。
却在最后为奇诺之旅划上句号。
明白了“曾经有一个国家想逗留三天以上,却……”的含义,明白了“看林人”的来历。
非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没有做,什么才是珍贵,哎…… 我以为能跟奇诺一样冷静地看着这个世界发生的事情却在最后一话奇诺流露出感情的同时流出了眼泪。
想说监督实在是太狡猾了,但想想看,这才是人嘛。
赫赫。
【完】 最后,真的会有人看完吗?
我是说文章。
文字不看不要紧,看片子吧。
好故事 看完一堆想法 写来马克 有空再整理1 人の痛みが分かる国(先空着)2 人を食った話弱肉强食。
恩强仇报。
3 予言の国你的因是他种的果。
悲剧的种子只能生出悲伤的果实。
4 大人の国如果成为大人就意味着任劳任怨从事连自己都不喜欢的工作,而且还理所当然地扼杀与之不同的任何想法。
那么当这个世界只剩下大人的时候世界也走到尽头了吧。
这意味着失去了自由、创造性和一切可能性。
6&7 コロシアム杀无聊。
9 本の国虚构与真实。
10 機械人形の話为了存在而存在。
人类,非要跟什么人在一起,为了什么人而活着吗?
不然会感到很痛苦吗?
因人而异吗?
11 彼女の旅「既然你不在意活得好不好,为什么还要活着呢」12 平和な国弱肉强食。
战争所得到的只能是虚伪的和平。
通过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通过造就更多的不幸来让既得利益阶层更富。
大国之间的斗争,拿小国来开涮,别国的国民就不是人?
还要假惺惺。
出发于母爱的自私,归根结底还是自私。
13 優しい国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最后的3天,他们决定将余生的温柔和好意都倾注在这个过路的旅人身上。
这是EGO。
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那么,该怎么办好呢,就为接下来该怎么办而继续思考烦恼吧。
15 塔の国活着的意义。
西西弗斯。
活着是没有意义的重复。
可以在其中发掘活着意义。
别人所赋予的生存的意义。
这真的是你活着的意义吗?
那和一开始又有什么不同?
不过是多了一个质疑现在活着意义的过程,不过,多了一个质疑活着意义的过程呢。
「世界に疑問を抱いたことは訊くまでもない。
」
梦魇般的感觉,灰暗,怪诞,却并不深刻
看了原作小說。
作者对人类的命运很是悲观呢……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人类,美好注定是昙花一现。
果然不合我胃口
我算知道为什么会有《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书了。
动画制作真不咋的……看在小说的份上加一颗星……= =
更喜欢虫师...
让人思考的动画
看了一话,没感觉
大概这类深奥范审美疲劳,觉得一般吧,主要是人物场景太不美型了~
小说和插图更好,动画一般
莫名其妙的对话 中二肥宅最爱
没看完,有点装13。
奇诺与汉密斯(摩托车)的旅行,各式各样的国家与人,画面制作音乐配音与声优的表现都非常棒,角色讲话时的声音,像是在很安静的时候,耳边传来温柔的声音对你诉说着故事,非常沉浸式的观感,番剧中各个国家的人想法都有所不同,不过太多很异常,以正常三观来看有些地方会觉得奇怪。
类似题材太多
这个周末 重返15年前~
治愈系~~哎~~
感觉太装了,太假了,太做作了,尽管有无数人喜欢~
类似少女终末旅行的故事,平淡的讲述一些人性的哲学思考。挺不错的
很黑暗,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