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过多的发言权,因为字幕意味不明,所以细节没怎么看懂,但绝对是个好电影!
大体上是知道的,1969年的夏天,一群受到美国反叛思潮影响的不安分的高中生们,实践了一系列称之为“革命”的活动。
不管外界对此的态度是愤怒、嘲讽、不解还是理解,总之,这群大孩子们疯狂的过了一个节日,让所有人都听到了他们年轻的发自内心的笑声。
看介绍说导演想表现的是这场革命的“荒谬”,的确,只不过是看到杂志上美国群众的激情摇滚,只不过是想要在无聊的生活中制造一点火花,只不过是要在严苛的教育制度下寻找自主的权力,于是小小的组织诞生了,虽然下一秒钟便被击垮。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导演是否是在缅怀存在于那个特殊年代的青春呢?
虽然那群学生的举动很快被压制,但多多少少的在每个学生的心中都留下了煽动的火种,所以在最后,全校的学生一直在礼堂纵情摇滚,仿佛置身于69年在美国举行的那场摇滚盛宴。
当主角以平淡的口吻回忆起这个夏天,或许心中是在好笑当年的自己是个冲动的热血少年,但这样的傻气与冲劲才正是少年们特有的财富。
还有那些对孩子们做出理解的家长和老师,正是他们开明的关心才使孩子们依旧朝气蓬勃,对生活充满信心。
妻夫木聪简直是演有些小聪明的憨态高中生的专业户,反正他对此类角色拿捏得十分精准,或许是本色?
安藤政信则是个军事类的角色,冷静爱读书,从小陪着聪同学到处闯祸。
这两个人在一起的感觉太好了看到激动的聪把安藤君压在身下时,真是忍不住内心一阵澎湃【激萌!
】P.S:看了结尾上字幕才猛然醒悟,原来“妻夫木聪”姓“妻夫木”|||。
17岁的少年,无所畏惧志气昂扬,洋溢着充沛的活力和生机,好像春日流动的溪水,大海融入太阳,清澈而澎湃。
也是夏日祭短暂绚烂的烟火,嗖地划破沉闷夜色,横冲直撞五彩斑斓,肆意地挥霍掉最美好的年华——是不近看也闪闪发光的存在。
九州1969年的夏天,好像永远都不会结束的夏天。
白云绵长的蔚蓝天空,炎热明朗的午后,融化的奶油雪糕。
聒噪的蝉鸣,教室里让人昏昏欲睡的读书声,狭窄的街道和矮小密集的房屋,骑着自行车从山坡上一路冲向海边。
越南战争,美军基地,全共斗,学生运动和校园占领。
女更衣室和泳池,色情杂志和嘉年华。
切格瓦拉海报和实验电影,摇滚乐和咖啡厅。
青春期的悸动在稍显燥热的空气里上升到空中。
少年的性妄想,交叠的肢体,吐出烟圈的成熟女人涂着口红。
少年纯白背心下稍显单薄的青涩身体,纤细的骨架,漂亮流畅的肌肉线条。
清亮倨傲的眼神里装着不服管教的反叛,却也有孩子一样单纯的笑容。
傻乎乎地笑着看着班上漂亮的女孩子发呆,为校园封锁的计划成功而得意。
会被老师重重的拍桌子吓得一抖,因为朋友的出卖和指责不知所措。
挨了耳光的脸颊通红地肿起,眼圈发红,漂亮的眼睛蓄满了亮晶晶的泪水,却始终倔强地抬起头直面不公平的对待。
那时被老师讽刺殴打也强忍着不肯落泪的少年,却因为父母的宽容理解愧疚哽咽。
离经叛道的外表下到底是柔软善良的孩子,所谓校园革命也不过是没伤害到任何人的夜晚捣乱。
虽然只是短暂地反抗了教育保守体制的压迫,疯狂又荒谬的行动,但是大家冲进来救阿健的时候我还是不禁微笑起来。
自由又纯粹的灵魂,明媚灿烂,真实干净,好奇而热情,骄傲且不羁。
和青春一起波澜起伏的,是少年人独有的那一份勇气和创造力。
69年的高中生,被老师说着“真不知道你以后能做什么”,笑着回答“我也不知道啊”。
那时触目可及的高远天空,黑胶唱片时常跳针,冰柜里拿出的玻璃罐装牛奶咖啡。
少年们在天台靠着栏杆,蘸着五颜六色的油漆写出“想象力正在夺权!
”的横幅,从铁桥跃入河流,再湿漉漉地爬上岸,在田野边大笑着奔跑。
好像世界上再没什么可以让他们烦恼。
想到音乐课有着长长纯白头发和胡子的老师。
他讲到但尼丁,永远是坏天气的但尼丁,人们可以enjoy being young的但尼丁。
年轻人从各个城市来到这里读大学,像其他所有年轻人一样为作业截止日头疼,和朋友们醉酒,在正确的时间和错误的人上床。
因为是很小的城市,在公寓学校和舞厅都会遇到同样的人。
再没有家长紧盯不放,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年轻的人们和室友一起组建乐队,在廉价的录音棚里制作出五十刀的mtv。
镜头追着兔子在学校里乱窜,乐队的贝斯手是昨天政治学课程坐你身边的人。
是青春啊,好像已经远去多时的青春。
我的少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像明天不会到来一样。
还是更喜欢这部肾上腺素分泌过剩的电影,相对于小说来说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有人宁愿看电影也不会选择小说来消耗时间影像比文字更有节奏 文字比影像更趋于梦幻喜欢发癫的人们 更喜欢发癫的少年喜欢他们手舞足蹈的说着大话 在阳光和追杀中奔跑没有理智的活着 才是真正的活着奔跑吧 少年 跑到自己的星球上面永远不要回来
阿健的爸爸坐在阳台上,挥舞着廉价的烟花棒。
我认为这是个绝妙的象征,我的青春再不值钱,也会灿烂得让人虚起眼睛观看。
可以去感恩那天下午了,看《69》是一个非常美妙的经历,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对,完全可以用美好来形容。
简单、纯粹、热烈、轻轻的、浓浓的,你想去吧,拼命的往萌里想。
影片中那一小撮少年,与其说是“问题少年”,不如说是“实验少年”,他们带着荷尔蒙和理想,背着书包,每天上学下学、偷窥女生、在家手淫、发呆做春梦,想自己拍电影,办演唱会。
过的是如你如我的日子。
只有一点不同:他们有弄巧成拙的际遇,从而出现了一个机会,一个能够实践理想,把生命扩大的机会。
于是,这成了电影内外的分水岭。
现实里我们都缺少一鼓作气的决心和外在环境的推波助澜,所以我们只能抱怨每个庸常的日子,然后淡忘,然后再捞起,那些闪光的岁月成了回忆里的渣滓,被我们安置在脑海的风口浪尖,晒成钻石。
高三那年,我不顾家里的反对,在距离高考还有三个月的时候独自去北京,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
我知道这是一个无论怎样都不能达成的愿望,但我就觉得一定要去,一定要去。
不为别的,人的一生应该有这么一回。
结果嘛,反倒不重要了,我就只记得复试那天是我18岁的生日,自己送给自己的一个大礼物。
看着阿健说,“我只是想改变这些事。
”我心里一颤,我与他心有戚戚焉。
母亲的手放在他的肩上,应该是很自豪的样子。
我也想拍拍他,和他说说话,我们都是这样的年轻人,浪漫坚决,我们应该坐在一起,喝酒聊天。
少不更事的孩子都是天使,他们总爱把日子过得荒谬,其实那是最好的电影,不过大人们看不懂,这是演给上帝看的。
小学时,面对自己心仪的女生常会脸红心跳,自己不敢说话,还嚷嚷着叫别人去追啊,去追啊。
初中时和人约架,谋划了一晚上,转天时刻到了,我们一帮人躲在教堂里不敢出去,因为认定教堂是个谁也不敢动手的地方,小流氓到这里也会接受心灵洗礼。
就在前两年我复读的时候还和同桌一起用502胶水把老师办公室的门沾上,然后放学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个气急败坏的老太太冲进班来,她说她想用鞋底子抽人。
这些生活的边角碎料成了最劲爆的谈资,每每说起,都要笑出泪花。
我发现我说不出青春的坏话。
错误都犯得纯真,还能让人说什么呢?
如果再有爱情穿插,那这些年就算完美了。
《69》里的阿健是有福的,有个执拗的漂亮姑娘,偏偏喜欢他这种敢于革命的小伙。
当然,你得分清楚,电影是电影,现实是现实。
别巴望着你也能遇见富麻同学,她只是一个用来意淫的标本,你若想去追女生,拜托你还是先把钱包装鼓,把貌相扮帅,再多喝几瓶曹开镛,培养好自己的前列腺。
你真别觉得这些事没意思,这是成长的烦恼,这是一个礼物。
一个人的人生质量优劣,取决于这个人青春期的长短。
自然不能奢望人人都像李敖那样把一辈子都当成青春期来过,至少也得努力使得自我身上的刹那芳华能够永远闪着光辉吧。
草威脉搏:http://www.mtime.com/my/caowei/
先看电影 没看完 又看书 回头又来看电影电影。。
不说了。。
因为音乐不错。
忍耐着看完了原著还是不错地
看的是基于原著的电影。
很灿烂的一部戏,天空永远是蓝色,少年志气昂扬、无惧无畏。
只是少了很多村上龙的例牌元素。
后来看介绍说“与原著相比,电影里的一些反叛因素描写得稍显浅薄……另外书中一些过于暴力或者详细的性描写,也考虑到公映的因素被去掉了”。
确实,电影并不想带上一点历史的沉重感,只是要炮制一部适合夏天、适合年青人的风格的清凉作品。
给我感觉是糅合了好莱坞“美国派”和韩国“色即是空”这类片子的特点再加上日本那种夸张笑料。
少年看着美女的色迷迷相、与老师作对、通过搞破坏与社会作斗争……诸如此类。
笑过之后可能觉得有点无聊,但赏心悦目啊。
而且电影的音乐好听得不得了,取景什么的都美轮美奂。
总之,就是包装得很好的电影,在郁闷春天看这部夏天的电影,难免觉得很兴奋!!
对日本历史的不了解,也是这部电影无法深入触碰外国观众的一大原因。
据说“作者村上龙之所以描写1969的高中生所引起的一场荒谬绝伦的革命行动,是因为这一年以及这一年的前后几年,日本发生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所谓“革命行动”,而这些革命运动,大部分都是学生引起的,其中还包括著名的高等学府东京大学。
那个时候的村上龙,正巧在读高中,也就是说他亲身经历了当年的种种。
但在村上龙眼中,人们所谓的“革命”,不过是一种疯狂的发泄。
于是,村上龙创作了《69》,为了讽刺那些盲目“革命”的人,也为了让人们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自身。
所以,在《69》里,人们会看到几个满口色笑话,喜欢和老师作对的问题学生,为了追求女孩子而造成的围堵学校天台事件,最终居然惊动了警察以及医院等等力量,造成了一次鸡飞狗跳的革命行动。
”
相对于小说来讲,我觉得这片子拍得的确不咋的。
片子太商业化了,把小说里的小文艺气质都搞丢了,尽是黄色的低级趣味……虽然片里对人物的定位还算比较清晰的,但是个人很不喜欢将第三男主角定位成一个没什么思想看法,只会跟风随流的人。
不知道是不是看到的是被剪过的版本,情节极度断节,若不是看了小说,根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被追杀。
这是很多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都无法避免的通病。
说了这么多,但归根结底我还是比较喜欢这部片子的,看了之后莫名地心情不错,莫名地觉得美好,当然也会羡慕他们肆无忌惮的勇敢。
村上龙的小说我没有看过,我看这个电影的原始因素除了看安藤政信的大眼睛外就是妻夫木聪那灿烂的笑颜了。
然而我又是那么的喜欢夏天和永恒美好的青春,所以我没有理由不喜欢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微妙的电影。
69年的日本,处在一个思想漩涡中,年轻人都想着弄出点什么动静,青春的日子里,脑子里的点子乱七八糟,全凭一股冲动仿佛就能改变世界似的,但是,当青春悄然走掉的时候,最回忆的也就是这一股什么都不怕都不在意使劲往前冲的力量了吧,那是青春独有的特色,就像奔跑在夏日的阳光下一样,灿烂混杂着汗水。
佐世保的军事基地,蓝色的天空蓬松的白云,高中生有那么点枯燥内心又小鹿乱撞的年华,几个废柴朋友,满脑子除了女同学就是偷窥女同学。
妻夫木聪那耍贱的笑脸,在大大的太阳和蓝色的天空下看上去是那么有活力,向日葵一般把最美好的一段年华展现给你。
安安呢,大眼睛天然呆老老实实穿着白衬衫抱着书包有点罗嗦但是就是看上去很美的少年[其实那个时候你都20多了吧还演高中生但是就是好帅T T我就是受不了你那张小狗脸卖萌样啊],啰嗦的语调似乎很哲学其实很萌,写好的情书没有勇气交给别人还被KEN撕掉后的表情太可爱了然后就被扑倒了……面对白痴的KEN除了说baga之外还是和他在一起翻墙偷窥和老师作斗争。
约莫青春年代,身边都会有那么一两个脱线的好朋友,一起闹腾一起闯祸,为了的就是不浪费这一段最美好的时光吧,过了这段年华,长大了,再也不会有勇气去让想象力取代权力了。
[顺带腐一把,妻夫木同学你扑到安藤君两次,坐在人家身上两次,矮油//////////////////// 这俩个人我都好喜欢 嘤嘤嘤]电影的开头非常美国风,想象力飞腾的画面,和电影里ken要坚持的所谓的革命还有学生们反抗压制的教育一般,因为青春是那么飞跃那么自由的东西,又怎么能束缚的了?
在校园里破坏的那段可以说表现了学生时代每一个学生的心愿吧,进女更衣室那段真·猥琐,每每想到妻夫木聪那WS的笑容,我大概也只能在心中默默的说一句:这也就是青春吧!
情节上,现实和KEN的YY相结合,这里的夏天好像就不会结束似的,一如我们当年以为青春也不会结束一样,每个人心里总有一块地方属于少年期,日子轻松的像吹口哨但又充满了小小的忧伤和纠结。
看着妻夫木聪和安藤政信穿着汗衫狂奔在路上的时候,我好像也回到了10几岁似的,怀念着风吹在耳边扬起头发的瞬间。
少女心怀旧情结大爆发了,我的确就是偏好灿烂青春这样的电影,无忧无虑,就算真的世界真的青春不是这样,给我这样一幅美好的画面,怀念这段像花火一样灿烂易逝的年华就好。
我就是相信青春那些日子里,都是夏天。
PS:宫藤官九郎你真是个银才啊我最喜欢的日系编剧啊太宰治转世什么的啊我真的不是吐槽你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面那个角色啊片尾chemistry的歌很好听,简单的调子流畅的和声,唱的都那么夏日。
简单的说:我并不明白是哪位大侠或者神,给这个片子贴上那个“残酷青春”“问题少年”的标签相比之下,更像是美国的青春幽默电影,加上一点所谓的《猜火车》痕迹,那么的日式?
就是杂交杂交了美国和欧洲杂交了歌舞和剧情杂交了青春和衰老杂交了搞笑和色情杂交了摇滚乐和蒙太奇杂交了无知和无畏杂交了·看看导演突然明白这只是一个无聊少年的梦“人生若只如初识,何事秋风悲画扇。
”我们不会计较付出,却有着很单纯的快乐,喜欢就是喜欢,很简单。
因为年纪,我们会倍感彷徨与迷茫。
我们会因拥有青春而轻狂,但不能让我们的青春变得无聊,不挥攉我们的青春,要会因拥有别人不曾拥有的自信而骄傲,但高傲的同时却不失低调。
生命中的每一刻都充满宿命的意味,就像那失而复得的东西,那修好的木桥,那些准时出现的雏菊。
谁在挥攉“无聊的青春”的日子?
每个人都觉得很迷茫,谁也不知道是谁。
真的不如在呼和浩特深秋的大街上,慢慢的围着家走一圈
今天也来回顾一下小妻同学曾经的片子。
当时第一次看,觉得很兴奋。
现在再看,完了,又老泪纵横了。
这种记录青春的影片,实在是让人又爱又恨。
一个日本朋友跟我说,她家大哥看一次哭一次。
这种跨越种族的情感共识,就是人类对时间流逝的感悟啊。
(我好像又说远了)
青春就是用不完的荷尔蒙
那个年龄段的人的青春回忆
悲剧的我,看这个电影是某个大意的人把坏孩子的天空改成这部电影的名字。所以从头到尾,我都没有听到久石让作的那首天使的玩偶。好在电影很古怪,基本上看一遍很难把这么夸张的剧情以及人物表现消化,除了经常混迹日式电影的人。某些镜头让我在某些时候常常回忆恶心(你懂的)
那个关于69年的动荡的青春。
下的坏孩子的天空,看完发现资源是这部片,最后女主的那条裙子让我好心水啊
本来下载的是《坏孩子的天空》,结果打开一看,什么《69》啊!搞错了吧!文件名都写错了,这不是坑人吗。
妻夫木聪这个小痞子~~
3+。一群喝多了红牛的少年们。妻夫木聪自我感觉特别良好囧里个囧。特喜欢他和安藤被人追赶时的奔跑画面,是不是不断折腾的才叫青春?(打酱油的加濑亮。30好几的安藤还装高中生啊好欠扁==太田莉菜啊龍平君的妻呀~~~
学运世代的骚动青春,色情少年的空想革命。如漫画般夸张的演出
反抗、拍电影、搞演唱会、恋爱。。。还有什么是青春不能做的?~~~音乐真棒~妻夫木的个人秀~
他硬了
本来想看《坏孩子的天空》,结果下成了这片儿,拍得可真难看,毫无光彩
听说原著比较牛,电影拍的有点跳跃,妻夫木聪很出彩,安藤政信天然呆~~
cast超强,但碰上了能化神奇为平庸的李相日导演
很不严肃,坏孩子们不该看。
瞎胡闹,不好好学习
喷屎一段是亮点。
“嘲笑那些沉闷的学生吧”
“让想象力掌权”的1969年,毛左思潮、反日美安保、封校、决斗、学运嘉年华…致青春。那时的妻夫木聪真像刚摘下来的青苹果啊,太诱人犯罪了~
4 迷上小七的青春映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