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完《大雨》这部电影,我认为这部作品还是有很多值得一说的地方。
大雨这部电影对亲情以及人性的贪婪这两部分做了精彩的演绎与诠释。
电影中以大谷子馒头父子为主线,辅以柳大欢柳子彦父女、船长与影之父子,阐述了亲情的力量,尤其是馒头对大谷子的拯救,影之对船长的救赎最为精彩。
而人性中贪婪的部分成为了激化矛盾的最大诱因,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得不贪婪的理由,有贪恋金钱的,如大谷子,他希望给馒头好的生活;柳大欢希望慰藉自己的母亲(当然也有自己的私欲在)。
也有贪恋权力的,如船长,希望自己重获新生,摆脱他人支配,成为人上人,即使是反派角色,也有值得共情的点。
画风上《大雨》有自己的特点,水墨风格也很好的支撑起这部故事。
影片的bgm是一大亮点,能够将观众更好的带入情景中,体会角色的魅力。
个人感觉美中不足的地方,可能受限于篇幅原因,里面的人物不够饱满,如果增加一定的篇幅可能会让观众更好的理解角色。
像大谷子,可以描述一下他如何成为通缉犯,这也为他后面的救赎埋下伏笔;船长,可以讲述生前活在社会底层时期的遭遇,这样能凸显他对于重获新生的重要意义;王爷柳大欢,可以描写一些他与母亲以及女儿三代人的往事,更能凸出母子、父女情;夜翎人在过去的遭遇也可以展开,这条线不够明确。
总结起来,这样一部100分钟的动画电影,有很多出彩的地方,也有稍显遗憾的点,作为2024年的开年之作,值得大家一看。
已经在思考现在就把大雨封为本十年最佳国产动画电影会不会为时过早。
一刷过后我自己给大雨打出的关键词是——“四两拨千斤”。
既没有在剧情上拉扯张力,也没有在画面上狂塞视效,唯有处处用心铺陈堆砌最后给予观众会心一击。
2D中式水墨画风真的很有韵味,乡野部分画得尤为清新漂亮。
电影里可圈可点的摄影细节简直不要太多,从前景物的小巧思到戏鼓船大战惊艳的炫技旋转长镜头,不用大量光污染的粒子特效闪爆观众也呈现出相当精彩的视觉。
电影配乐水平堪称冲奖级,前半段和剧情的丝滑贴合程度令人得到舒服,后面如果排片允许准备找个音效好的厅二刷。
值得一提的是大雨反常规地把剧情焦点分散了,并没有谁是绝对的主角而是打出了国产动画非常难得的群像戏,但同时也建立了一定的理解门槛。
各自怀有执念的多方登场势力当中只有召唤神鸟的夜翎人和戏班成员可以真正称得上戏鼓船大战的推动者,白色胖鸟咕叽没有如我预想变成制胜关键的神鸟,战胜邪恶的其实也并不是大馒头的勇气与爱,看了有点怅然若失但回想起来其实又是合理的,毕竟类似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号只会在神话故事里出现。
比起视觉爆炸的戏鼓船大战真正的剧情高潮点还是片尾馒头踩影子那里,真的好希望人生可以像大雨在此处赚眼泪一样轻松,主创团队如果需要营销哭晕观众可以在播这个片段偷拍我。
本来想写个短小精悍的影评结果一不小心就打了这么多字,总之这部由口碑动画大护法导演不思凡执导的最新国产动画电影值得一看,也希望你们看。
p.s.大谷子的痣和疤这两个重要特征几次莫名消失的穿帮是真有点出戏,应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注意到了吧笑死我了
谢谢《大雨》贡献给我近五年来最差的观影体验。
这场灾难级观影从欣赏完美轮美奂的开篇美术没多久,我便开始如坐针毡。
开场30分钟,已经有6个角色贡献了哭戏,哭这么极端的情绪几乎用平铺的方式全片滥用,高潮时刻男主馒头甚至两分钟内连哭三场?!
情绪线没有起伏,全片的情绪基本都被拉到了A级强度,再高能的桥段也被拉平了,纯粹沦为情绪宣泄而不是在叙事。
同样的还有台词,平铺,没有留白,甚至单人角色的场景也要靠自言自语填满声场,而且文本内容我简直无法称为剧本,诗意的美术呈现却搭配了毫无文学性的甚至缺乏表意能力的台词,不是干巴巴念设定就是口语化情绪输出,毫无营养,连戏班的戏词都不愿意打磨,难以相信在这样的作品中直接放弃掉文学部分。
而这种文本使人物塑造也出了问题,角色大都成为了一种情绪集合,是符号而不是立体的人,基本上只有单一而情绪化的目的,没有体验、思考、转变等更深层的刻画,大量拙劣的重复性文本让他们呈现出聒噪轻浮的状态,甚至在作为符号的工具性上也不足为用,你会发现删掉几个人也不影响故事的呈现状态。
叙事节奏更是让人匪夷所思,导演根本不愿刻画细节,连吃饭都只能出现在台词中而不给一点闲笔,导致文戏与铺垫桥段非常枯燥羸弱,但情节安排上却极力缩减冲突点和武戏时长,揭开反派身份以及最终的“大战”都是戛然而止,让你在文戏中煎熬,武戏中懵逼。
此外突兀的闪回,叙事线的分裂也让观众的体验完全割裂,无法入戏。
最终,动机、人物弧、爆发点一一坍塌,整个剧作成为灾难。
除了剧作之外,音乐也出现了向久石让借鉴的嫌疑,我听到至少三处乐段出现了两部宫崎骏电影原声的听感。
全片除了美术部分,其他任何我都夸不出口。
与《大雨》相似,《深海》也是在剧作上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只是《大雨》继承了这些缺点后还放大了十倍。
看到这些我期待已久的本该成为杰作的电影一个个暴毙,我只有心痛。
只希望中国动画导演能懂得借力和用人,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大包大揽,最终只能产出超级庸品。
别让自负毁掉艺术。
聊《大雨》,离不开《大护法》的世界观。
不过它们之间并没有情节上的联系,而是指《大雨》与《大护法》之间,存在着一种世界观和价值体系的共融,这一部分的展现,我们可以用深度、现实或黑暗去形容,却远难用这些词概括。
只能说,这是国产动画中极少有其他作品做到过的。
从两部动画看,不思凡对“人”与“非人”,或者“人的异化”这类主题很感兴趣,《大护法》中,花生人长出成熟的标志鬼蘑菇被污名化为瘟疫,会被枪决,假神仙所代表的集权主义,扼杀着他们从“非人到人”的可能。
有了这样的前情,再来看《大雨》的故事,隐蛟附身让人成为行尸走肉,追逐权富者最终都面目模糊,麻木的状态可以“传染”,这其实是在说让“人”成为“非人”故事。
上层的作恶与强权,底层的困苦与无奈,是从《大护法》中继承而来的关注点,这种写出了各色阶层众生相的视野,比起以大护法的闯入者视角去揭秘的悬疑感,是种多了几分苍凉感的关怀。
我们可以从“美梦”、“世界”、“残酷”这三个词,去看《大雨》所想展示的这种生存逻辑,下面我会列出这三个关键词涉及到的细节和设定,并逐个分析,也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关键词——美梦-底层的梦对于大谷子这样的逃犯来说,找到财宝就等同于给馒头带来好生活,现实根本不会这么简单。
这种天真到幼稚的想法,就是属于他们这种底层人的“美梦”。
片中的戏鼓船,主要以馒头的视角呈现,带着一种诡谲的华丽感。
戏鼓船的华丽和船下的山野景观形成了鲜明对比,仿佛不是这个时代、这个穷困语境里会出现的空间。
比起船,它更像是,梦。
一场大谷子和馒头这种阶层的人,只能在梦里才能看到的场景。
戏鼓船的梦幻空间-戏鼓船其实戏鼓船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演出空间,通常叫“船台”,意为在船上或水上设立的水上戏台,《史记》里“十八年,齐桓公与蔡女戏舟中,夫人荡舟”被认为是最早的舟船被用于娱乐的记载之一。
因为有出土的文物记载过船台演出、祭祀的场景,也有学说认为,我们如今常见的赛龙舟,也叫竞渡,最初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或伍子胥,而是一种上古时代先民为了魇水怪、镇水患而举行的水上祭祀活动。
刚好在《大雨》的故事里,也有隐蛟王这样的水怪存在。
戏鼓船在这样的背景下来看片中戏鼓船的设定,它对于“美梦”的象征就更为强烈了,一方面,祭祀代表着人们对于生活样貌的期望,那是一种梦;而戏台上的演出,同样也是“大梦一场”的戏剧场景。
广西玉林出土的铜鼓纹,展示了船台祭祀活动-戏班伶人片中,戏鼓船上穆家班的成员们都已经被隐蛟附身,变成了怪物。
有一群“小戏伶”始终在唱着细思极恐的歌谣,处在醒不来的噩梦之中。
想要重振旗鼓的老船王,一直在用重生的“梦”诱惑他们。
但我们也都知道,对于已经死去的人来说,哪来的什么重生呢?
区别不过是,到底要做无意识的行尸走肉,还是要做有意识、助纣为虐的怪物罢了。
所以对于穆家班的戏伶们来说,重振戏班,也是一场繁华的噩梦,他们的唱段,“在自己的梦里做胆小鬼,在别人的梦里做大英雄”,其实就已经揭示了梦的虚妄。
关键词——世界-角色的名字“世界”的现实与美梦完全不同。
从角色们的名字我们就能看出这部分现实。
大谷子和馒头一路上都在找吃的,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但他们却一个叫“谷子”一个叫“馒头”,都是食物的名字,一方面可以说是反讽,一方面,这也可以说是,大谷子在起名时,就对这个小孩寄予了美好的愿望——仅仅只是吃饱而已。
与此同时,他们遇到的浪人柳大乐、女监军柳子彦和她的父亲,是可以执掌军团的权贵阶层。
他们的姓“柳”其实就已经带有文侠气质,与食物的名字拉开了差距。
比起大谷子和馒头的赤脚短衫,他们身骑白马,肩套皮草,高靴华冠,虽然在同一个地方相遇,但显然社会地位更高。
这种阶级差异,上层权贵可以轻易决定底层命运的悬殊感,也是《大雨》想要展现的世界的现实。
馒头一开始是不懂这些的,在大谷子用谎言编造的美梦里,他会以为追踪的官兵是在保护他们,而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在跟大谷子分开后,他才会慢慢明白。
柳家人与平民的差异关键词——残酷-雨与伞故事的设定里,惊蛰这天大雨落下后,戏鼓船背后的邪恶力量会爆发。
有意思的是,在这个名叫《大雨》的故事里,直到大雨落下后,也不算有真正的“伞”出现,“伞”在片中,是以怪物的形态出现的。
它不遮挡雨,不保护大雨中的人们,反而是种污染性、吞噬性、传染性的存在。
在这里,我们需要从“伞”的意义,去倒推“雨”的意义。
大谷子被“伞”吞噬伞这个字在汉语里出现的比较晚,更早的时候以“盖”出现,《古今注·舆服》里称之为“华盖,黄帝所作也。
”在古代,用伞有规制,更涉及到官仪,普通人不能打,只能用斗笠蓑衣,就像《孔子家语·致思》里就写过“孔子将行,雨,无盖”。
在官家规仪里,伞甚至还有皇权的象征,代表荫庇天下。
隐蛟在故事中可以化身为伞,束缚住人的眼睛、手部和上身,把他们变成行尸走肉,这个意味已经很明显了。
它所代表的怪物,背后是隐蛟王,象征着力量、欲望和权力,它只为向自己臣服的人“打伞”,那是屈服于权贵、相信权贵力量,或试图接近权贵的普通人,最终的结果,当然是吞噬他们,让他们从“人”变为“非人”。
说到这里,你们也就明白了,大雨在这里,其实成为了一种“平等”的象征。
它更接近于南怀瑾对庄子哲学中“大仁不仁”的解读,“天地没有仁与不仁的观念,包容万象一切……下雨也一样,好地方也下,坏地方也下。
”大雨,是让众生平等的存在,但它同时也洗去了掩饰,让我们看到了不平等、不公道的现象正广存于世间,这种原本会均匀地淋湿人们的物候,因为“伞”的出现,浇出的,是这个世界的倾斜与薄厚。
被附身的伞状人-“人”与“非人”就像前面说到过的,不思凡很擅长借动画来隐喻“人的异化”,类似《大护法》中的花生人、鬼蘑菇、假神仙,《大雨》中同样有带有强烈社会寓言的设定。
首先是可以“人传人”,也可以通过病原体传播的隐蛟,被附身/传染/中毒的人最终会失去自我意识,变成行尸走肉,成为怪物,并最终死去。
染病的人成为“非人”,这部分的暗示意味,是大家都心有余悸的过去。
然后则是那些龙耳军团的官兵,他们始终以蒙面的情况出现,看不见面容,也就意味着他们并不是具体的“人”,而是抽象的、都拥有相同面目的“工具”。
戴面具、没有脸的官兵女监军、她的父亲军头,是官兵中为数不多露出面貌的人,这也意味着只有掌权者才有资格成为具体的人,但再往深想一步,他们真的能被称为人吗?
军头虽然没被隐蛟附身,但眼中只有利益的他,和被隐蛟控制的麻木躯体其实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他同样也是“非人”。
馒头第一次上船的时候,小娄称他们这些上船的人为“肥料”,且“每个人都是戏鼓船的肥料”其实就是在说,在系统性的问题下,无论权位高低,人人都是系统性和社会机器的“肥料”。
这,便是美梦醒来后,世界的残酷面。
从这个维度上来看,馒头和大谷子父子线的温情虽然贯穿了整部影片,但它的底色,其实是与《大护法》一样残酷和黑暗的寓言。
散播隐蛟的行尸走肉不过我想,除了那个隐蛟化成的,遮蔽了人们耳目的、吞噬人们自由与自我的伞之外,在大雨之下,应该还存在另一种“伞”,那就是大谷子和馒头之间的关系。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不仅仅是戏鼓船、戏班演的戏、重生的幻影代表着梦,而是就连整个故事,都是大谷子说给馒头的梦呢?
大谷子不想让馒头看到这个世界的残酷,有这样一个故事,馒头或许就能接受,自己这个逃犯的去世,是一场诗意的冒险;而那声爸爸,也终于可以听得理所应当了。
馒头想要用踩影子的游戏去留住父亲,就像外形设计参照了酒瓶的游侠柳大乐,最终留下了那把属于戏班少主穆影之的琴。
这些被留下,被看重,被相信的琴声和童稚,比起那些官兵的枪炮,是真正的、具体的“人”,也是我们所能拥有的,在长梦醒来之后,与这个残酷世界对抗的最大勇气。
看到一半,已经精神退场。
先定好主题高度,再匹配一个故事,最后再安排一些人物给执行出来,这种创作方式真的合理吗?
越发觉得,对于文艺作品而言,主题应该是最不重要的。
或者说,是最不应该被人为规划的。
满耳朵故作童稚感的“大谷子”,又是这种小孩与痴汉的双向奔赴。
那种不计代价的,无条件的,哭天抢地的爱,无法让人信服。
说得刻薄一些,这种设定如同情绪味精。
《大护法》,《大雨》,两部作品下来,个人认为主创对于剧作可能真的没什么兴趣,只爱自我感动于那些政治隐喻。
而一个好的隐喻,首先应该有足够精彩的喻体,而不是从一上来就憋不住地想要显摆:我这背后可有个很高级的本体哦!
人传人。
洗脑。
集体无意识。
觉醒。
好了好了,知道了。
说好的“把蓝蘑菇嚼了后敷在患处能解毒”,结果一大一小两个人都只嚼不敷,也没有任何其他人对此有所表示——我想,但凡主创对于剧作本身有更多兴趣,就能避免这种错误。
两星全给美术,很欣喜看到国内还有如此坚持二维动画而且还画得这么好的匠人,把奇诡魔幻的世界可视化,达到了每一帧都是壁纸的水平。
但是剧情实在云里雾里,开篇没几分钟各色人物粉墨登场,多线交织全都和“爹”有关,缠在一起如乱麻。
可怕的是几乎所有人都在说一些故作深沉文艺生涩的话,再搭上不思凡笔下神神鬼鬼的动画形象,便掉入了不知所云的深渊,好像每个人都心机重重心事重重,但是不管这些人说啥话也能理清主线,说白了就是无效叙事太多废笔堆砌。
更窒息的是烘托了一整部的大boss戏鼓船隐蛟王最后被一只夜翎鸟轻松吃掉了,还没开始战斗就已结束。
不过心里倒没有说失望了没看到大场面,毕竟前面都没咋看懂导演的表达一路懵过来的,到结局已麻木了。
原本小孩的哭喊已经听得脑壳疼了,尾声又来父子超级大煽情,什么时候能改改这毛病。
大雨 (2024)6.32024 / 中国大陆 / 动画 奇幻 冒险 / 不思凡 / 何梓骞 陈浩
难以相信这个是大护法一个导演编剧的作品,太烂了。
首先连故事都讲不明白,就好像这是某个电影的下篇,花了大量篇幅演绎一个小孩,但是他对故事的推动没有半毛钱关系,故事有关系的人物却是什么没讲,小孩在没事就哭唧唧,你根本没有共情的基础只会觉得好闹心想快进还一直哭。
最后发现除了两个夜翎人以外全部人物去掉对故事结果没有影响,两个夜翎人干掉老船长完,那这个故事中的大家都是为了赚演出费吗
《大雨》试图构建一套奇幻色彩的生态系统和食物链。
在这个幻想世界中,人类狩猎夜翎鸟以获取夜翎羽打造夜翎缎;而夜翎鸟的濒危导致了水域中隐蛟的泛滥;隐蛟又吞噬人类使其变成蛟怪,隐蛟和蛟怪再形成共生关系。
这套石头剪刀布的互相克制关系中,各极势力的立场又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
首先隐蛟以人类的欲望为肥料,是人类欲望的外部投射,隐蛟不是要消灭人类,而是与人类共生(被隐蛟感染的人类会变成伞形蛟怪,这也是他们丧失自我的一种外化象征)。
人类是最复杂的一极。
戏鼓船上的戏子幽灵们代表的是执念,要振兴梨园并改变自身命运的执念。
执念在身后变成怨念,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欲望。
执念被欲望包裹,就是戏鼓船被隐蛟包裹,成为怪物浮出水面。
柳老爷子代表的是贪欲,既要又要,我既要消灭隐蛟蛟怪,也要消灭夜翎人,还要夜翎缎,这就是戏剧中最常见的那种脸谱式的坏人。
主人公大谷子和馒头代表的是爱,挺俗的但是真爱无敌。
大谷子和馒头,听名字就代表着那种食物链底层纯纯而强烈的生存欲望,大谷子变成了蛟怪,因为他想去找夜翎缎,这本质上和柳老爷子是一样的,就是贪欲。
但馒头不要夜翎缎,他就想和大谷子一起简单快乐的生活,所以是爱阻止了欲望的膨胀和人性的彻底迷失,是孩子的纯真拯救了这个世界。
而夜翎鸟和夜翎人这一极,既是受害者,又是决绝的复仇者和施暴者。
甚至大雨也是一种双重意象,它既代表罪恶即将降临的恶兆,也是涤净世间罪恶的甘霖。
之所以第一时间去看了这部《大雨》,是因为我太喜欢导演不思凡之前的那部《大护法》了。
《大雨》和《大护法》构建的幻想世界都有厚黑的社会隐喻,风格上也都带有隐隐毛骨悚然的邪典味道,角色画风也一以贯之的丑萌+诡异。
要说《大雨》少了什么,那就是黑色幽默让位给了在世界中心呼唤爱;要说《大雨》多了什么,那就是导演想要构建的太多表达的太多,100分钟的电影承载不了导演的野心。
————————————————原载于奇幻公众号:BelowTheAshes
刚刚去看完不思凡导演新作《大雨》了,整体感觉有点糟糕,是有点辜负影迷在《大护法》上映后的整整七年等待的。
《大雨》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概括来说就是以一艘再次浮现的戏鼓船为中心,各大阵营心怀鬼胎,并最终在船上拉开终极大战的故事。
但不思凡拍得特别特别复杂,甚至有点乱。
比如阵营的设置上就特别多,有的想要铲除戏鼓船上的妖怪(如夜翎人);有的则是开始时想要铲除妖怪,接着又变成贪婪船上的宝物(如军队);有的同样是找宝物,但目的只是为了让孩子不用忍饥挨饿(如大谷子);有的只是想寻找回亲人(如馒头);有的则是想变成大妖怪,好让世界不敢再小看自己(如船上的戏班团)...还没完,在上述几大阵营中还安插了一些小分支,比如军队势力中的女主和药师就从不贪婪,自始至终都是正义的化身;还有戏班团中的白衣少主,制作人似乎赋予了他双重性格,一重代表好人和理想(会帮助馒头和要带着团员离开戏船看自己的能力生存和赢得尊重),另一重则是坏人和继承父亲意志的那一面(留守戏船并通过变成强大的恶魔来征服世界)...感觉不思凡就是来考验影迷脑容量的。
当然剧情线多和乱还不是槽点,真正要命的是,几乎每一条线都拍得特别水,几乎都是工具化的呈现。
如戏班团对权力的崇拜是用一两句话带过的;军队统领对夜翎缎的贪婪是默认且一以贯之的,而他和大谷子的恩怨也是一句话带过的;还有包括药师和白衣少主的羁绊,夜翎人和军队的恩怨通通都是一两句话就交代完毕了...还有还有哪怕是戏份最多的馒头和大谷子的羁绊线,也基本是靠有点生硬的回忆插入来叙述的,至于那位骑白马的女主就更不用谈了,几乎没有感情戏,其存在的意义也只是为了方便推进剧情(如在大谷子要被枪杀的时候出手阻止)....这般水剧情是有代价的,一个是几乎全部人物的都是扁平的,几乎没有成长和转变的空间。
另一个则是会给剧情带来很多的槽点,比如为啥夜翎人和人类的仇恨是一阵子友好一阵子敌对的?
为啥女主会信任夜翎人?
以及不是说好引诱军队上船连同妖怪一同炸死吗?
那为啥最后大部分人类都安然无恙?
等等等等。
总之这就是一部特别乱,特别怪,能把影迷看得特别烦闷,是绝对辜负期待的动画电影。
略微失望, 中国电影什么时候能够不把单一的爱作为永恒的主题??
什么时候能不这么刻意的制造事端去烘托出主题??
侧面渲染水到渠成最后主题自然不言而喻岂不更好。。。
大雨像是讲一个片段硬生编成了一个故事。。。
一小时四十分钟硬是没看出来个前因后果, 故事的背景也没有完整的交代 , 整个故事连叙事故事的流程都不愿意走了, 看完了也不知道高潮在哪, 好一点的电影最起码要有好几条支线最终汇聚到一起, 爆发出能量, 然后得出一个结局。。
再重申一遍, 电影电视 不讲爱 不会死,这个世界上缺爱的人很多吗。。。。
什么电影都要讲爱 大书特书。。。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影视里 难道没有讲爱吗?
再看那些星光璀璨的影视里程碑的时候, 并不会觉得爱很过分啊!
现在的剧真的是含爱量超标。。。
不思凡你醒醒啊!!!
如果2030的愤怒的鸭子还是这个水准这个认知, 那2030 跟2023 有什么区别啊, 还有继续往前走的必要吗?
我是因为黑鸟, 小米的森林, 才被你的脑洞深深吸引的, 并不是大书特书煞有介事的爱!!!
你能说 黑鸟, 小米的森林里没有爱吗?
有啊, 可是那个爱跟现在的大雨, 甚至跟妙先生还是一样的吗。。。。
请不要再爱了, 把爱放一边,专心给我讲一个光怪陆离的故事, 故事结束, 爱的主题自然会水落石出!
精心设计的爱, 那都是假的啊!
你要编排一个天马行空的剧情故事, 让观众自己在你的世界里去找爱!
我还记得看大护法时的经验, 故事讲的有头有尾, 语言诙谐有趣, 在看大雨, 既然要讲爱, 为什么给人的观感是那么的沉重啊!!!
人物黑暗一些阴险一些复杂一些哪怕把纯真的小孩主角编排的睿智聪颖一些又有什么呢?
这些都是埋下共情炸弹的藉口啊!!!
淋漓尽致一些大刀阔斧的写, 不要老提醒观众你在讲爱!
还有插一句, 从什么时候开始, 主角就不能犯错了?
完美的跟程序猿一样设计好了机械的前世今生从来不会出差错, 一路傻白甜到最后, 然后顺利夺取王冠!
我竟不知这是什么道理!
哪怕你照抄金庸的武侠世界, 我都会乐此不疲的看上十遍八遍。。。
为何爱金庸?
他笔下写尽了人情冷暖, 写尽了世事变幻, 他从不说你要爱一个人,他只是讲他的故事, 他根本没有告诉人们任何道理。
道理都是各位看官自己的道理啊,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思凡, 你醒醒!
不要再被当下这个浮躁的环境牵着鼻子走了!
希望2030 看到一个轻松诙谐的不思凡, 就像看电影时, 轻松的捏起一粒瓜子磕在嘴里, 唇齿留香。
#BJIFF2024 俄罗斯的冷酷和神秘刚好符合我当下的心境。我们活着,承受,冲动,孤独游荡,无话可说。
-
BJIFF 荒芜贫瘠的土地上依然跳动的心脏和暗流涌动的情绪 阳光雨雪 绿林海洋 只要活着就会感受就会爱恨 //很喜欢镜头语言 很美很梦核感
#BJIFF 2024#❌就算让我边看边睡我都不愿意……
抱着镭射灯让整间车厢不那么空旷,打开投影机让整座小镇不那么单调。卡车司机游走在寂寞的公路和泄欲的黄碟里,后面骑摩托车追上来同样孤独的灵魂。我跟父亲同在车厢里却无话可说,父亲和我都发生艳遇却都不快乐。前面鱼疫绕路,我们像风车园里的扇片。把母亲的骨灰撒向大海,也把自己的寂寞留在北方。
不是我的菜,太闷了……中间忍不住合上了眼醒过来还是风景定格orz
里面的俄罗斯真的很典啊,简直一个人口老龄化,乡村劳动力流失纪录片。俄罗斯本身多民族国家,能看到中间有几个小男孩在山上说想去巴黎用的阿语,并且难得的在俄罗斯电影里看到了蒙高丽亚血统的人(而且确实基本都是干餐饮的😂),小van里面的萨满教经幡元素,一路上语言风景的不同展现他们走过的路有多遥远。全程没有演员的名字,只有各种身份,讲的也是各个身份下的成长。但是说实话这个片子只能是及格的好看,不恰当的配乐很影响质量,能感到导演想通过持续对焦某个景观,把人们代入女儿视角或父亲视角,恍惚也好,愤怒也好,甚至于无奈的沉思,只是利用画幅的放大和聚焦来做这点就会生硬,少了逻辑和细节镜头的铺垫。
好看、好冷、好俄,俄罗斯的旷野景象和长镜头寂寥到看完只觉得寂寞而空洞。流动与停滞仿佛一体两面,看的过程中一直问自己“怎样才能到达旅程尽头?”,又或许旅程本没有尽头。
几个感悟:1、被夸奖像老塔、安哲等的片子要慎看,2、穿得太有时装杂志品味的人物大概率没有真实生活,3、剧本的孱弱并不是人物不说话、长镜头和胶片颗粒感能挽救的。4、没话说就请拍短点。#BJIFF2024
沿着老塔的脚步走来,往凯鲁亚克的方向走去。
出町座。荒凉的土地,荒凉的内心。
BJIFF 女儿很美,对俄罗斯又多了点了解
昏昏欲睡,场景萧瑟,和寒冷潮湿的、无处投放的情感。故事性实在是没有,运镜手法也有点复古,所以会有点晕,睡了半小时……
灰色的天空,沉默的父女,没有笑容的人们,真实的生活
北影节@党史馆,开头就猜到整个走向的电影,个人觉得慢镜头长镜头还挺好看,但影院至少一半人睡了,是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很难看下去的电影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2024BIFF,6分,下班赶过去,困兮兮的路上在出租车上睡觉。在那一块迷路了不知道怎么走,好在群友及时指导我,男朋友又因为poopoo迟到了。片子就是剪成一个三分钟视频就能大致看完那种,一种风格而已,俄罗斯式美感,宏大粗粝壮阔。回到家都累死了。女主角长得好像[怪奇物语]的小11。
#2024北影节第一站
#2024北京 亚洲首映3.5
BJIFF 240421 / 不懂,不喜欢,再也不看你们文艺逼深爱的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