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的进化评《亲密敌人》从《杜拉拉升职记》到《亲密敌人》,老徐和小黄之间的配合更默契了,而更大的进步,我觉得是对于故事情节的编排和对于整个场景的把握上,所以我说,老徐在导演的路上取得了进化般的进步。
故事的情节是公司之间的并购战,加上男女对象之间的冷战,最后随着男女对象的和好,公司并构成了合作。
情节上没有很大的新意,这种合作双赢、对抗双输的思想也属于一种观念上的沿袭,甚至是一会儿英文,一会儿中文的对话会让人觉得很拗口,但总体上说,这部片子应该是有进步了。
主要有一下几点:第一是人物的刻画,男女主人公本事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后来因为感情的原因在工作中成为对手,男主人公对于工作的执着、女主人公对于生活的热爱,最后通过沟通和妥协达成了一致。
其中的对白成为了很多恋爱中男女对话的经典。
小黄说:“我一直迁就她,可她就是不满意。
”老徐说:“他总是经常道歉,可是他却不知道为什么道歉。
”这种事业型男和生活型女的恋爱对话,有点意思。
第二是主题的深化,这些年来我们经常谈论工作压力、放松生活成为了白领们的话题,怎么去协调工作和生活?
怎么去获得人生的意义,从这部影片来看,我们能得到一些答案。
最后一点是场景中气氛的烘托,这一点做得更加自然和协调,比如说刻画两个人之见若即若离的爱情故事,通过长短镜头结合甚至通过偷拍后的镜头回放,这种效果我觉得比较好玩有趣。
2012-1-3
凡是打着贺岁片旗号、又不能让人排郁解压舒心散气的电影,都是装13。
神马叫贺岁片?
就是苦逼了一年的老百姓,到年底,摸摸兜里为冲人均收入增长而提前发下的散银,冲进影院图个轻松欢快的片。
在好莱坞会有专门的圣诞类型片推出,如早年《小鬼当家》;在中国有十几年如一日的冯小刚,不知疲倦地和葛大爷“E人E本”地送上欢笑;看完《亲密敌人》,终于可以说一句,今年的12月终归是有点贺岁的样子了。
《亲密敌人》不装13,95分钟探讨的不过是男女之间的爱情,不妄图教育你,也不想执导你爱情法则:一对恋爱六、七年的情侣,因为男方工作太忙,姑娘忍受不了常年受忽视而分了手。
过了半年再次碰面,俩人彼此深情依旧,却碍于面子也碍于工作竞争,只能唇枪舌剑动起手来。
这种别扭和分手是人事儿,也正因此电影说的都是人话,刀光下裹的是蜜,剑影里流离的是爱情,黄立行那段“你只能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到最后你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对不起什么”,看片时哄堂大笑;而老徐成都一夜,终于和黄立行彼此道歉后流着泪倒在黄立行身上说“我真的好累”,让身为有职业的女性、天天强撑面目的我内心也一阵温暖。
但《亲密敌人》不同于之前的《失恋33天》,33是俗称的“小清新”,一个求疗伤而贫嘴不断的故事,每句都是暖心的药,却因此拖垮了叙事——故事发展到一大半主要矛盾就解决了!
《亲密敌人》因为用投行之间的并购战做包装,情战和商战彼此交织,情感线被故事线的巧妙带动着,起承转合更完整,结尾时二人矛盾的扣儿解得很巧妙,很符合人物身份(先卖个关子先不提了)。
而且《亲密敌人》一点都不小清新,是“大清新”!
主人公是“毕业三四年年薪几百万”的高级白领,随便出个差都是伦敦、南非、澳大利亚,住大别墅、开红色凯迪拉克⋯⋯就像年底商场的圣诞装饰,花枝招展,养眼度大幅提高。
不足之处是,商战的包装是把双刃剑,投行业务、公司并购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甚至光几个外国公司名字就分不太清楚,尤其这些都放在电影开始的15分钟,理解上会让人有点吃力。
不过,就像投行精英们看完电影在乎的也不过是“可惜没有床戏”,《亲密敌人》本就不是一个中国版《华尔街》,它是纯粹的情侣圣诞“大清新”电影。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是因为之前看过杜拉拉,印象不错,想看这对组合斗心机能擦出什么火花才买票入场的。
开场我就被闪瞎了眼老徐一身植入广告的名牌赫然一个大D的包,踩着10cm致人死地的高跟鞋然后说着一口标准的大学四级英语,背景飞快的在香港元素,投行、大厦、茶餐厅、会议室和街头之间闪现。
然后两对人马张力十足的碰面,黄立行旁边的大眼让我很感忧伤,曾经那么喜欢她现在竟然给老徐电影里打酱油。。
黄立行没有突破,老徐表演出的情绪有些嚣张和任性,电影随处可见她杀死人的眼神,哎我真想说有些人即使化妆也跟没睡醒一样,就别浪费时间强撑自己的气场了,真的,这个演不来的。
我想说这两种性格不可能入投行的。。。
演的有点过。
嗯这个是开场而已。
后面,让我眼前一亮的帅的一塌糊涂的男配角开始爆料。
作为专业小报记者,他不知道使用哪个搜索,竟然给他搜到老徐和老黄之前成都恋爱的VCR,- - 看到这里我感觉编剧真的该下岗,这个情节,太太太奇怪了吧,起码你也交代一句啊把人糊弄过去啊。
好,然后我们的记者就去找老黄。
接着就是所谓的本片亮点,商战。
我想说,狗血得一塌糊涂。
商战的线索如下:一.突然经济舱飞伦敦,找第一股东。
老黄:引爆烟雾报警器,造成老徐约会错过时间。
狗血:1.黄立行打电话就能问到另一家公司预约时间。
屁。。。
2.伦敦的宾馆 烟雾报警器 是会疏散人群,不过你呆着不出来人家也不会阻拦你的,何况警察会知道那个房间报警,会调查并且处罚的。
3. 大英博物馆中国展区夜 这个股东很装逼 晚上没事儿跑去看佛像大白天开放时间不去非要晚上包场子看 然后两个人说了几句就完了我很好奇是不是韩三爷给了很多包场费花不完了一定要搞这种飞机4.伦敦老黄他姐开服装店,我想说,你们到底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搞什么飞机呢,不过起码钟丽缇英文比老徐强多了,看来是美式,怎么混伦敦不讲伦敦音。
二、突然老徐飞非洲,在河边找到第一股东被拒绝三、突然两人飞回去,开始开记者会、打击对手散播新闻。
四、两人回成都别墅吃西式大餐,席间红烧肉的煮法建议她们办火锅婚礼。
我看到这里已经忍不下去。
你丫成都别墅,你爸也李刚啊,你从成都软件园一跳就能飞香港投行,你当你是飞人啊。
一飞去香港投行就让你负责国际锂矿开采公司的IPO项目,老徐你真的能不能不要这么装逼,你让我们这些混公司的情何以堪啊。
五、接着两人回香港,收购硬是搞成了合作。
合作一定是要在邮轮上谈的。
车一定要开出来亮牌子的。
电脑手机一定要植入的。
奢侈品神马那是当白菜随便穿穿的。
没事儿就可以找对方投行的人吃饭喝酒的。
投行的人要是这样,早就被开了好不。
六、两人在小路上,结婚合同。
end我已经吐血不想挣扎了。
徐静蕾拍的烂片亲密敌人还不如看芒果台的广告好了,,2个小时的电影,其中一个小时是无聊的广告。
中国电影就是给这样的导演给败坏没落了。
我不想说太多,只想说这部片子除了有几张中国人脸之外,别什么都是外国的!
这算不算是文化入侵?
中国的元素就这么不好?
就不能往你们这种时尚电影里放一点么?
整部片子一点中国的味都没有,换成老外来演可能效果会好些!
我想说的是,时尚剧里边有中国味是不是就土了?
就连他们回家吃个饭住的房子也是欧式的,我真想说你们这群创作人员都是汉奸,因为你们帮着老外文化入侵!
草,导演和所有工作人员都去吃屎吧!
《奋斗》里的“亲爹”徐志森提到过一种很失败的思维方式——小巷思维。
大意是人如果处在一个小巷中,选择只有不是进,就是退,甚至没有转身的余地,做事情要么就是成功,要么就放弃,所以很容易造成定势压力,这压力一多,就容易失控,一失控就离失败不远了。
徐静蕾女士是我一直以来都非常欣赏的文娱工作者,她演的影视剧有我爱看的、她导演的片子有我爱看的、她的博客我爱看、她得书我爱看、她我爱看,当然这些都发生在看了《亲密敌人》之前。
应该说在这部戏中,老徐导与演还是很认真的。
她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演技与才华和对流行元素的把握力,将某些大陆电视剧创作人员用20集说不清道不明的事儿,用一个多小时搞定了,印证出“时间跟乳沟一样,只要肯挤就会有的”这句话的不虚;而且,她还一下子超越了王家卫导演一部文艺片里包含一处风光片的技巧,让我们在同一个时间看到了不同的风景,中国的、英国的、南美的.......再有她延续了自己的《杜拉拉》风格,商战与情战交织在一起,向自己致敬,也向观众提醒,知新别忘温故;还有还有,凯迪拉克绝对是个好车,电影里的人全开它,连外国人都用,这种景象足以让我们国产汽车工业汗颜,唯有我们某国产品牌的药能与之抗衡,想起来了吧,对,就是“我们也用妇炎洁”!
不过,就像女人总有撑不下的鞋柜、衣柜和化妆包一样,电影就是电影,不是机器猫的口袋,想装什么装什么,其实就连机器猫的口袋也一样,尽管理论上什么都能装,但即使操作起来还是有一样装不了,那就是装B。
而老徐在往她的片子里填充各种元素、原料,挤压剧情节奏彰显紧凑的同时,恰恰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多多未必益善,欲速注定不达。
如果你是一节一节看,《亲密敌人》很动感很时尚很有信息量,不过估计这样的人不会很多,而如果你一直看,就会只有一个感觉,很累,且不说并购这种事情的专业性,单单里面大量高速的英语,足以让我们看字幕的人费劲,再加上除了老徐和老赵的标准北京话没什么人障碍,黄立行等人堪称土语的中国话,不规则的纠结在英语中,实在让人无可奈何。
其实老徐也不容易,她是个高调的人,喜欢高端事物,无可厚非,但要把这种大学教授几节课也说不清的事情,简单化的用多国语境展示出来,实在是挑战她自己的智力极限以及观众的忍耐极限。
单纯的图快,却没有整体的节奏感,显然“快”没有达到“快”预期,而多呢,更是没有什么效果,按说要商战有商战,要谈情有谈情、要风光有风光、要明星有明星,堪称非常完美了,不过,老徐显然是进入了我最前面提到的“小巷思维”,用杜拉拉及其之前的各种思维惯性,走进了一种事业的瓶颈,她一如中国很多导演一样,或者说跟很多混出来了的、有话语权的中国人一样,一旦自己能够自由发挥的时候,往往不如当初,总是想自己的作品要大、多、全,逐渐的“端着”说话,逐渐的要赋予其中这个、那个,逐渐追求某种自以为是意义的意义而非艺术,简而言之就是开始装B。
其实这个故事不管填充与挤压的多瓷瓷实实、多密密麻麻,概括起来无非是“男人忙女人怨,咋办?
”商战完全是配菜,主料还是俩人的感情,而把感情当成生意来谈,显然不是老徐的菜,最后被处理成“让女人也忙起来”,这么玩也不是不可以,不过这跟“让女人在上面就是让女人翻身”的女权主义论调,类不类似?
雷不雷同?
央视大楼很雄伟,但不是堆的;动车跑的快,但不是推的,这些宏观道理想必徐老师早就知道,那微观的诸如胸部丰满有型不是简单的填充与挤压,想必徐老师更清楚,所以,丰胸要看整体效果,电影也要靠整体的把握。
从鸿门宴传奇到龙门飞甲,从金陵十三钗到遍地狼烟,最近上映的电影不能说全部,十个里面我去影院看了九个,包括评价不高的惊天战神,包括我从头就开始吐槽美腿的东成西就2011,我没见过这么垃圾这么不吸引人的片子。
从头开始就是拽英语,徐大娘,您的发音既没有法式的高贵也没有美式的亲和,去伦敦的场景宾馆工作人员说美式英语我可以理解为他是美国过去的,行,尼玛一大堆中国人开会拽个吊毛的鹦哥力屎啊!
你想拍出有品的金融片,拜托,学学知识好么?
华尔街不是你们打几个电话用打火机烤烤宾馆防火警报就能混的,别上来就哈佛,就华尔街知名,我擦了,你真他妈的当你自己是才女啊!
还有男主角,我真想知道你是不是床上功夫很行迷住了多少位女导演女制片女投资或者是大款的大老婆,尼玛长得硫酸泡过一样的眯眯眼,一笑能咸出二斤盐水的贱逼样子怎么能演主角呢????
男演员都死光了么?
我们这送快递的都比你有气质,你除了会装点b之外能不能让我看看你的演技?
唯一一部,我中途离场的电影,烂的程度你超越了东成西就2011,我佩服你们!
现在无论大银幕,小屏幕,现在都是一类的内容:什么都不愁,只愁爱情,什么都不缺,就缺性伴侣。
需要一个电影就体现什么社会责任??
这是扯淡。
要求不高,只要有人的创新思维的体现,比如:能给他人带来什么都不考虑的愉悦(金凯利或周星驰早期喜剧),或者积极生活的一种感觉(阿甘或肖克救赎等),或者宣泄的痛快感(科幻,动漫电影,有演技的B级片,行刑人,杀死比尔,死亡飞车),或者所谓的种种感动(各种人与动物之间的忠诚感动等等。
或者科幻,纯粹让观众视觉享受2小时。。。
等等。
只要有点以上的效应,都是有创作制作意义的影视作品。
但国内现在就是很明显,导演,演员,剧本创作,都心照不宣的明白了“上面”的意思,不写有创意的本子,当然,能出创意本子的人也不多。
那么,做什么呢才能洗钱,赚钱呢,那就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盛世,也就是吃喝不愁,只愁爱情,什么都不缺,就缺合适的性伴侣。
象徐静蕾这样的作品,就是其典型伪文艺,伪商业,伪时尚的东西,无法定位这样的作品位置,只要观众对其位置一定而出评价,那么对方就换位置而反驳观众不懂,因为你根本就定位错我这片子了,类似这样的老狐狸比如陈凯歌。
现在的国产影视工作者,和观众-他们主动的被上面强奸,然后就包装下,诱奸观众。
人们总觉得 在未来会遇到更合适的人但是 最适合你的那个人也许就在你面前 或者就在你身边---《亲密敌人》Lucy 有个姐妹在遭遇了两次短暂且失败的恋情之后和我说“可能现在的人都太浮躁了吧,大家似乎都已经没有那种耐心愿意同一个人慢慢的去磨合去相处…”就在我也在为此感叹的时候,有人和我说了这样的话“这样的城市太大,太多人,所以有太多的机会这个不行,可以马上转身找下一个…”他的话其实算是能解释姐妹失恋的原因。
这个城市有太多人,所以人们总是觉得,会在之后遇到更合适自己的人。
有时候就在想,到底怎样才是合适,怎样才算合适我们路过很多人,我们遇见很多人,最后留在身边的是那个第一眼就让自己觉得合适的人吗?
想起之前看到的苏格拉底同柏拉图论爱情与幸福时说的那些话,道理其实差不多走进花园,太多美丽的花朵,很多人不会太早摘觉得不然自己肯定会后悔,因为后面肯定还有更好看的在等着但是为什么感觉现在似乎更多人更多的是到了最后走到花园的尽头,才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先前最美的那朵为了不空手而归,所以匆匆的摘了一朵离手边最近的花朵这样的人就不会后悔吗?
或许是不是可以说,那些认为更合适的总在未来的人,其实更不容易幸福?
因为他们的时间都花在等待和寻找,而不是用在把握和享受现在的快乐…其实,只有拽在手上才是自己的,才是幸福的吧所以,或许应该像Lucy说的那样“后悔,是最可怕的事情能选择在一起的时候,为什么不呢?
”能好好在一起的时候,为什么不呢?
掰到自己想要的那棵玉米就回家吧,容易满足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看完很无感的一部片子,也许是对上部杜拉拉的喜爱,而对这部也寄予过高的希望,所以看完极度的失望。
整体来说是一部关于汽车、海南航空、手机、电脑的比较豪华制作的广告片吧。
看完我知道,那个别克汽车的功能好多啊,海南航空的国际航班好舒适啊,联想电脑和手机好时尚啊!40岁女人还在装小女孩谈纯情,实在觉得看不下去。
和之前的失恋33天根本没法比,没有主题没有重点,看完很失望。
温情激动商业片~
还是挺欢乐的片子啊,而且各种有钱+美景..不知道老徐花了多少投资人的前用来周游世界 = =+
带妹子去看这个,准备趁他们亲热时创造气氛亲妹子一口的,结果整部电影他俩一嘴都没亲,操,给一星
怎一个烂字了得,巨烂无比。徐老师是哈尔滨佛学院毕业的吗?
在电影院坐了98分钟从头到尾看一个中年妇女对一个鼠头鼠脸的男人撒泼真是要命了!
至少老徐能把职场时尚片拍得顺理成章,至少老徐没整容。
片名应该叫《徐静蕾环游世界》。ps三星都给stanely你怎么样都帅。
黄立行的表情,大概不超过五种,跟杜拉拉升级记的相似度百分之八十五,不过最令人难以忍受的就是英达过生日那场戏了,真是不伦不类,曾经爱装文艺的老徐越来越掩饰不了自己那颗世俗的心~~~~
没想到评分这么低啊,至少剧情是相当紧凑的,不需要像看某些高分2B片那样昏昏欲睡。联想这次已经算是低调了,基本都是侧面,几乎没有正面。软广告也要有道德啊。海航就比较恶心了,一次就行了,两次就反感了。最嚣张的还属凯迪拉克,看完的反应是“有钱也不买”,
徐静蕾和她的骗钱“商业片”只值一星~自封才女,真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婊子装有文化~~基本和周咖啡是一路货
花钱看电影的我 都觉得自己是个SB啊~~~超级SB~~~
挺入眼的啊
就一伪职场片, 有钱也不是这么乱花的呀
1、徐静蕾一直与时俱进;2,这是个精神分裂的电影,就像导演本身。
海南航空最好是有香港飞伦敦的航班
能死算了。
你们这是装逼你知道吗?
充满时尚气息,外景美不胜收。不过主打还是徐黄,可怜我家GIGI酱油了,不过造型很美。电影题材适合圣诞,电影4颗星,因为GIGI,多加1颗星。
纯粹是胡扯,矫情,徐大妈你该回家歇息了
徐静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