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觉得首先大力表扬选角,所有女性人物都很棒(于正加的不算,于正加的女的全都去追着男的性格不鲜明),小龙女也没有之前说的不好,还是很漂亮的,尤其是没有表情的时候,笑起来可能显得眼睛小。
毛晓彤的郭芙、黄蓉、陆无双、程英、李莫愁等等都是又美又有演技。
男性角色主要人物都不错,次要人物可能就不太认真了装扮及特点差了点。
接下来表扬于正大部分忠于原著,看得我有的时候笑得不得了,有的时候哭得停不下来,杨过和小龙女经受各种挫折各种磨难,面临各种选择,真的看得很难受。
加的一部分戏不错,主要是小杨过如何与周围的人斗智,真的很聪明,以及郭芙对杨过的感情表现的更加明显。
于正加的最烂的是所有老一辈的人加上了感情史,要多狗血有多狗血,什么强吻定情,什么女追男,什么各种错过,好像很虐的样子,实则感觉是老鼠屎。
好在这段剧情都比较短,快速看过了就好。
武打不错,特效太烂,不如不要。
其实完整的看完06版和14版神雕后,发现14版神雕的问题并不是出现在演员上,即使没从陈妍希身上看出半点小龙女的影子,但是陈晓的杨过还是可圈可点的,外形更是符合。
新神雕的致命之处在于制作团队根本无法驾驭神雕这部宏大的武侠作品,一:全片取景实在太小家子气,对着假山假景根本没有半点赏心悦目感,来来回回就那几个小树林完全无法体现原著中浩荡的江湖感二:新加的感情线虽多,但每段恋情都浅尝辄止,完全没有挖掘出每段感情的核心与亮点,丝毫不打动人心三:导演对氛围刻画实在太烂,几场重头戏感觉跟快了进似的急匆匆赶完,更别提什么烘托,简单说就是不走心四:武打场面特效过多反而显得假。
06版的问题也很多,但是对于整部剧的整体氛围把握还是很正确的,慈文的实景拍摄为剧加分太多,音乐缠绵悱恻,感情戏的确有荡气回肠之感,即便是配角,有些刻画的也很用心。
就拿杨幂版郭襄在从黄蓉口中得知南海神尼是个谎言,小龙女早已死于十六年前的那场戏来说,整场戏随着背景音乐从平缓到急急起伏,黄蓉向郭襄娓娓道来十六年前的故事,郭襄从一开始的耐心聆听,到真相逐渐揭开时的震惊,再到为杨过而倍感伤怀,整个情节是循序渐进的,很好的把握了观众的情绪,令人揪心。
反观14版,郭襄全程瞪着大眼睛听黄蓉皱着眉头说完所有的故事,看完后真的心里也没有一丝波澜,其他的戏份很多也感觉是浅尝辄止,完全没有深挖,看完以后根本没什么印象。
总之,一部戏成不成功,演员不占决定作用,根本之处还是在于整个幕后团队。
第一次看于正出品的电视剧,细算下来,已经好久没有认认真真地欣赏一部国产剧了呢,前年年末得知于正要拍新版神雕的时候,我不自觉在心中深深地鄙视了一把,根本没打算看,只是看到网上吐槽声一片,骂得好不欢乐,便抱着“看热闹看笑话”的心态观赏了几集。
槽点归槽点,瑕疵归瑕疵,这部剧是否真如网友所说烂到上不了桌,我在这里略微说一下自己看完之后的一些个人想法。
原本以为这剧会改编得非常奇葩,但看完之后就不这么认为了。
不得不承认于正真的非常了解现代人的观剧心理和审美标准,剧中几乎所有角色都变得年轻化,除“小龙女”之外的其他角色基本都是由俊男靓女扮演,在这个看脸的时代,于正这一举措无疑是很迎合观众口味的。
单单在选角方面就轻而易举地扭转了观众对于原著中某些人物的看法。
也因为这一点,在看完此剧后,我不再讨厌郭芙,不再讨厌李莫愁,甚至对于甄志丙侵犯小龙女那一段也不再觉得惋惜,反而有些同情甄志丙:让他强暴小龙女真是太委屈他了。。。
金庸名著数量甚多,目前我完完整整拜读过的只有一本《神雕侠侣》。
如果非要拿这部剧跟原著作对比的话,倒也不会让人觉得太雷(小龙女除外。。。
),反而给人一种导演拍得很细心的感觉。
于正在原著的基础上新添了许多内容并注入了自己的解读。
比如王重阳与林朝英的部分,原著中甚少提及两人从有缘到无份的具体细节,而这些空白在电视剧中被于正完美的填补了过来,观众通过电视剧得以立体的了解两人的故事,看到两人的关系由缘起到缘灭,真是颇令人唏嘘。
又如洪七公与秋意浓的部分,原著中根本没有那个叫秋意浓的女子,但导演还是把她加进去了以丰富剧情,力求将每个人的形象都塑造得立体丰满,有血有肉,让观众明白:其实情义深深的不止是杨过和小龙女,其他人物也一样。
诸如此类的新细节还有很多,像李莫愁与陆展元、欧阳锋与欧阳克他娘、黄药师与梅超风等等等等。。。
说这部戏拍得很细心的另几个理由还体现在场景、配乐以及动作设计方面。
场景唯美,有花有草,花花绿绿,色彩斑斓,不管道具是否真假,就是给人一种清新多彩的感觉,很好的满足了观众的视觉享受;配乐欢快,婉转动听,有效烘托了场景,渲染了气氛,深情的地方深情,哀伤的地方哀伤,非常到位;动作设计精彩绝伦,跟特效配合起来天衣无缝,打得花枝招展,观赏性很强。
总得来说拍的不错,改编的也较合理,容易接受,唯独不能接受的就是小龙女的选角,尼玛实在是无力评价啊。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
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苞堆雪。
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
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
万蕊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
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下土难分别。
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作这一首《无俗念》词的,乃南宋末年一位武学名家,有道之士。
此人姓丘,名处机,道号长春子,名列全真七子之一,是全真教中出类拔萃的人物。
《词品》评论此词道:“长春,世之所谓仙人也,而词之清拔如此”。
这首词诵的似是梨花,其实词中真意却是赞誉一位身穿白衣的美貌少女,说她“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又说她“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不与群芳同列”。
词中所颂这美女,乃古墓派传人小龙女。
她一生爱穿白衣,当真如风拂玉树,雪裹琼苞,兼之生性清冷,实当得起“冷浸溶溶月”的形容,以“无俗念”三字赠之,可说十分贴切。
上文为《倚天屠龙记》未修订版金庸先生关于小龙女的描述。
请问陈姓小姐妍希的扮相和小龙女有哪怕半毛钱的联系么?
大家好我是射雕三部曲的老三所谓的射雕三部曲呢,就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金庸老爷子不那么年老望乡的时候呢,这三部曲包含着传承的观念:射雕的愣头青在神雕中已经是大侠,纵横射雕的西毒北丐双双死在了神雕的雪山之上,神雕末尾跟在众侠身后不起眼的后生成了倚天中的大宗师,诸如此类。
金庸小说中,除了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这种父子篇,关系最为亲密的就是这三部曲了。
而能够让金老爷子跨书称赞其美貌的,纵观金庸的全部作品,也只有小龙女一人了(赵敏周芷若的外貌正面描写加起来都抵不上抵不上这段文字的称颂程度)。
无恶意的揣测一下,小龙女一定有老爷子生活中曾经女神的若干身影,对女性这一珍贵物种的曾经最纯洁的期盼,可能是什么内心最深处的夏日梦想也说不定。
你们这么糟践人家的女神,人家曾经的梦,不怕被雷劈么?
《果然是不吐不快》2014年的新神雕侠侣在年末的时候终于刮起一阵吐槽风暴。
记得于版笑傲江湖播出之前,由于大家对于怎么拍武侠没什么具体概念,听说陈乔恩演东方不败之后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毕竟东方不败本来就是一个男的女的都可以演绎的角色,不得不承认,虽然没看过剧,但是看过陈版本东方不败的剪辑视频,觉得演得真的不错,但是让她和令狐冲谈恋爱我就忍不了了。
虽然就算令狐冲爱上盈盈的时候比较晚,但是再怎么说还有一个小师妹摆在那里,轮到小尼姑也轮不到东方不败啊⋯⋯于正你是看早期改编电影看多了又揉巴到了自己的剧本里吧⋯⋯其实对于金庸古龙温瑞安作品的改编近年来已经不抱着多大的幻想了,因为发现本本分分按着原著拍的,比如张智尧版本的《楚留香新传》没什么人看,电视上也不播,我深深觉得这部剧张智尧是拿不回本了⋯⋯而莫名其妙的笑傲江湖神雕侠侣前面加一个新字就若得许多追捧,当年的笑傲江湖收视长虹一定给了于正一个错觉,就是用一些大家一开始接受不到的演员和情节重新演绎,大概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这傻孩子就在瞎编乱造改剧情的路上越走越远永不回头了⋯⋯但是不好意思,陈妍希不是陈乔恩,小龙女也不是东方不败(原著小龙女的存在东方不败连她的脚趾头都够不着。
),所以东方不败可以乱改和令狐冲谈恋爱(就算我说不能乱改于正你会听?
),但是你不能糟蹋小龙女被顿顿双人餐喂成大包子。
说道改剧情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每个人都在改编,这样翻拍才能看出意义,无奈这些编剧一定脑子里都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总觉得把又雷又无语的剧情搬上来就能博眼球,我只能高速你,大众的眼睛虽然很容易被这些点吸引走,但吸引归吸引,看不看的进去,能不能记住又是另一回事了,毕竟,大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个亘古定律不会改变。
我忽然觉得现在的孩子有一些可怜,我们小时候看的电视剧虽然特效渣到死,但是情节吸引人,角色塑造完整,没什么硬伤三观也都很正,许多角色和情节至今记忆深刻,无奈这些逝去的经典被现在翻拍的雷片压得成了再也翻不出来得箱底货。
还是大众对雷剧的积极吐槽让这些不知前辈怎么干活的编剧编导导演们以为,拍出这样的东西博得收视率就是成功?
吐槽真的不代表喜爱,雷剧真的只能算是让人不得不笑的低俗段子,真挚的表演和逻辑严密情节流畅的故事才是一个优秀电视作品应该有的品质,至于特效背景都不是硬伤,因为现在我们不是依旧对TVB早期那些布背景下演绎的爱恨情愁江湖恩怨津津乐道?
既然故事那么美好,它画出一个太阳说它是太阳,我们估且就当它是太阳,因为归根结底,是演员在演故事,而不是背景,所谓锦上添花的道理,但既然是锦,无花也是能接受的。
可现在的剧,别提是锦,都是不知所谓又臭又长的裹脚布。
扯得有点远了,回到神雕侠侣上。
我觉得我没办法好好说话了,标点符号什么的乱七八糟请不要介怀。
我想问,原文的陆展元夫妇早就死了,是什么让他们重新复活就是为了让李莫愁再杀一遍?
好吧,经典的TVB也是这么设计的,我们就此忽略,那又是什么让原文几乎没有描写的陆展元李莫愁谈恋爱谈了整整一个小时?
然后如果按着这个设定命名应该是李莫愁和陆展元相爱相杀的故事,莫名跑出来一个圣母何小三,原配变小三也不是第一次了可以接着忍,但前一秒还对李莫愁各种同情怜惜的陆秒变渣男,和小三走了,这个时候我忽然觉得李莫愁其实立场好尴尬啊⋯⋯好吧这是无关重要的情节就不说什么了,那开篇小龙女就知道自己的祖师婆婆和王重阳是恋人你在逗我?
这明明是杨过发现的好不好!!
而且那个时候小龙女都快挂掉了⋯⋯如果开篇就知道这个梗怎么圆后来杨过是通过全真剑法和玉女剑法合用这个梗来推敲王重阳和林朝英的关系⋯⋯好吧我错了我不改去推断于正的想法,搞不好他还能真的理直气壮胡说八道的圆回来⋯⋯再回到李莫愁身上,李莫愁什么时候变的天真无邪还跑去砸摊子,难道李莫愁真的成了不用愁么?
说起来在网上看的时候我都是疯狂走进度条的,我只是想看看这部剧的下限在那里,结果连着看了集我也没找到。
然后说实话后来演的啥我就全忘了⋯⋯四集下来,我唯一觉得还算满意的,是二十几岁的黄蓉和二十几岁的郭靖,他们还真有逍遥侠侣的风范,杨明娜的颜和黄蓉也很配搭,也演出了尚且年轻的黄蓉应该有的那股子邪劲儿。
郭靖也很有稳重老实的风范,这对夫妻一直是我的最爱,所以看到定装照我算是松了一口气,演出来的动态也是不错。
于正选演员,除了选主角的时候是瞎子,配角还是睁了眼的。
这段里一灯你出了头发胡子白的其实皮肤嫩滑有光泽,手也很好看,用花儿挡真的姿势也不错,你真的不是一灯的后人把一灯的胡子黏在自己脸上出来吓唬人的么?
小孩子们长太像我没分出来。
小杨过虽然很调皮但是骨子里很宁的,没想过是这么一个熊孩子,我看到了韦小宝的影子,特别是妓院那段,我真的觉得是韦小宝⋯⋯然后就是重头戏小龙女了。
小时候的小包子没什么可说的,对于原文无迹可循的东西于正一般都是使劲儿发挥想象力的,于是小包子变成了每天替师姐吃饭的小包子,很快成了大包子,其实当年刘天仙也被大家说是小包子,但是那明显是爱称,到了这里,包子就是包子,没什么其他意义。
长大的小包子⋯⋯我忽然词穷了,我该怎么好好描述我的感觉。
其实定装照出来的时候我就一定秒扑了⋯⋯好不容易缓过来,觉得就这样把,起码陈晓的杨过还能看,就这样吧,大不了两个人对手戏我只看杨过好了,就这么安慰自己安慰自己,然后我想说,于正你在造型上真的不能走走心么,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赵雅芝的白素贞装扮的,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是白素贞,当年刘涛角色演绎白素贞也安安分分的选择了正常的衣服没敢往脑袋上栓白色袋子,你的古墓派校服为什么就成了这个样子⋯⋯看着白带子我好想去拉下来啊拉下来⋯⋯又扯出来说林依晨安慰陈妍希说自己当年被说最胖黄蓉,你不用担心拉,话说如果我是朋友我也会这么说的,但是心理该替陈担心还是会担心的⋯⋯如果于正你觉得用这种方法吸引大众目光的话我承认你赢了⋯⋯这里插播一段,话说我觉得08射雕不论是造型还是剧情改编都是我在改编剧这个分类里看到的非常不错的上乘作品,林依晨的黄蓉更是我觉得不论是造型还是演技方面都是我最欣赏的黄蓉,至于胡歌,本人胡椒,所以不做主管评论,因为对我而言他就是杵在那里一句话不说我也看的。
剧情上虽然也有洒狗血但是洒得还不错,而且主要洒在了杨康身上,对我来说,喜欢得是郭靖夫妇所以也就忽略了。
从造型到演技到配音都无可挑剔的林黄蓉,建议没看过但是就诋毁这部剧得射雕粉们看看,起码看看几个情景,一是黄蓉和郭靖初见黄蓉在酒店点菜那段,二是黄蓉郭靖和洪七公相遇然后黄蓉用菜留住洪七教郭靖降龙十八掌这段,这段里包括郭靖练习掌法的套路也都不能更还原,三是郭靖和黄蓉在皇宫保护武穆遗书这段,包括他们一开始偷偷在御花园玩儿的时候那股少年心性刻画得非常棒,后来郭靖被杨康捅刀子,黄蓉又怕又担心不敢拔刀子哆哆嗦嗦三试三败的样子最后还是傻姑拔的这一段林依晨简直不能再棒⋯⋯四是轩辕台夺会帮主,简直原著神还原,黄蓉三夺打狗棒,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顽皮又坚强的模样就是从书中走出来的⋯⋯说这么多好像我在安利一样,我用这个举例子的意思是,就算有的时候演员选择有一些看起来的不合适,起码可以从造型,演技,配音这几个方面来补充,但是前提是选择的演员还是有一点靠谱的,如果选成陈妍希这样的,我就没什么话可以说了。
陈妍希的话,应该不仅仅是看起来胖的问题,她的脸放在现代是青春邻家女孩,但是不好意思,古代这样的女孩子是当不了主角的,别跟我说邻家的姑姑,你家邻居是坟墓,你家坟墓里还住活人,我家邻居姑姑是卖雪糕的大婶好么。
不过演员既然已经这样了,没办法造型上走走心把,脸大就不要把头发全部弄上去了,有刘海的小龙女也不是不能接受⋯⋯可是弄一个面条造型,于正你说说其实你是故意设计成这样糟蹋陈也恶心观众的吧!
然后是演技,当年刘天仙也被吐槽很久,现在回过头看,真的觉得演技没硬伤,说有硬伤的时候应该是王表妹的时候,那时候是真的不会演戏。
刘天仙一笑一怒都是画儿啊,随便截图都是桌面啊,看着教主杨过也是深情脉脉,说刘没演技的真的是瞎了。
小龙女是冷清但不是僵硬,陈龙女你好歹说话张张嘴吧,不然我会以为你也和金轮法王一样会腹语的。
演技我觉得我都找不到词语形容,古墓的门都比她演的好。
接下来就是CV了⋯⋯全国那么多好声音就算请不来季女神(一定不是季女神吧,如果是的话我就给跪了,音色多变反差好大,是因为对着陈龙女发挥时常么),也有很多好听的女声的,这个声音连让我闭着眼睛脑部的机会都没有给我,真是太残忍了,我同情杨过更同情龙骑士。
为什么没说李若彤版本?
因为那个版本就是所谓不论其他差成什么样子也能安心看下去的经典版本,而于正版本,说实在的连和TVB版本比较的资格都没有。
(当然我不是说张大胡子就有,但是不比较就没办法写了啊。
)接着是武打部分,这部分包括TVB都没办法和张大胡子版本去比较,此版本除了在花丛中用意念跳舞微微雷人之外,一招一式全都是书里的样子,对此剧武术指导致敬,特别是小龙女部分,我怀疑刘天仙真的有当武林高手的潜质。
然后是场景部分⋯⋯于正的场景服装就像是调色盘,从不讲究意境,该讲究的地方全都是让人无力吐槽的三千特效哦,所以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回到陈妍希身上,我对此演员的忠告是(我知道她看不见但是我就是想要说),作为一个演员,首先你要知道自己能演什么不能演什么才是一个基本合格的演员,找准自己的定位比什么都重要,比如陈妍希的搭档陈晓,你觉得让以他的整体情况,让他演杨过还是OK的,但是你能想象让他去演萧峰么(同样的惨剧发生过了,详见钟汉良版的天龙八部),演员戏路广但是不代表可以什么都去演,特别是像陈妍希这样戏路本来就不广的演员,本本份份像白百合一样演邻家小女孩邻家小姐姐邻家小妹妹甚至邻家女老师都可以,千万别演邻家姑姑,观众真的是求放过。
其次,电影电视剧的节奏真的不一样,演电影的时候演技的张力和收放都比较电视剧夸张一些,所以让你收敛以下不代表收得一丝不剩下,特别是这种翻牌经典,你怕影响你发挥不去回头看其他小龙女(虽然我觉得陈根本没达到能被影响的水平),你起码要回头看看原著看看书,我相信于正的剧本对于演员理解角色没有人和借鉴意义,瞎演是没办法有好评的。
最后,我总觉得吴倩莲演过黑龙女这么多年以后中医可以松一口气了,多位龙女之中,她终于不用垫底了。
其他版本,对于经典TVB来说,没什么可以评价的,对于这部很多人的第一位小龙女,就算用现在的目光看有许多制的提高的地方,但经典存在的意义就是,那些闪光的地方完全能把不足遮盖得很彻底,这也是人们念念不忘得原因。
张大胡子版本,金庸首肯的小龙女,书里面走出来的,没什么可说,完美。
范文芳版本,颜OK,造型差强人意,后期中毒后她的演技和造型融合得更好一些。
吴倩莲版本,当年被吓倒,至今没看完,现在有了新版本我觉得我有勇气回去看了,当时最想吐槽得是,吴倩莲得衣服是黑色,肤色也不白,在黑漆漆得古墓里杨过是怎么看到她的?
最后,陈妍希版本,谢谢你顶着压力出演,没有功劳但有苦劳,至少给下一次翻牌的人一个安慰,我们在差劲也不过如此,不用担心了。
那些年就不提了,我还记得听说里那个为妹妹着想的听障运动员姐姐,那时候陈还是让我感动的。
这个时候就剩下拖进度条的感动了。
我是射雕三部曲的死忠粉丝,怎么拍我都会去看一看,但是我现在也要好好定位我的粉丝角色,是不是不能给这种剧再贡献收视率?
最后忘了说,于正你拍个神雕侠侣果然是把一个“侣”发扬广大,连五绝的所有人,没错是所有人的CP都瞎弄出来拍也是够拼的,看到洪七也有CP我真是醉了,我以为洪七公的CP是好吃的饭菜来的。
我觉得如果展开来拍你大概可以把射雕三部曲拍在一起搞一个五百集的电视剧,这样中间空着的时间就可以有无数CP诞生了⋯⋯
终于看完了,我想说完全没那么难看,网上吐槽毫无意义,整天针对小笼包完全吐错了重点,我女神圆嘟嘟的不时抖两下绝对是史上最萌小龙女…除掉于正自己瞎编的给各个人物加上一段苦情戏,就主线部分甚至可以说是还原原著最好的一部之一,尤其是到了后期,各种爱恨情仇演绎地淋漓尽致,唯独原创部分穿插的太生硬,但仍不失为近年比较优秀的武侠剧
越雷人的剧越有收视率,这个时代怎么了?
这个时代,造就了于麻麻,一个尽写无水准、无下限作品的“编剧”。
翻看金庸原作:“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鸡尺溪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着江南岸。
” 一阵轻柔婉转的歌声,飘在烟水蒙蒙的湖面上……这一阵歌声传入湖边一个道姑耳中。
她在一排柳树下悄立已久,晚风拂动她杏黄色道袍的下摆,拂动她颈中所插拂尘的万缕柔丝,心头思潮起伏,当真亦是“芳心只共丝争乱”。
只听得歌声渐渐远去,唱的是欧阳修另一首“蝶恋花”词,一阵风吹来,隐隐送来两句:“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歌声甫歇,便是一阵格格娇笑。
那道姑一声长叹,提起左手,瞧着染满了鲜血的手掌,喃喃自语:“那又有甚么好笑?
小妮子只是瞎唱,浑不解词中相思之苦、惆怅之意。
”一首词,一个道姑,一声长叹,写出一幅如诗画卷,何等的意境。
而到了电视剧中,于麻麻一再宣称因为珠玉在前,自己要“做一些改变”,于是肆意添加莫名其妙的情节台词,无论他自己意识到或没意识到,如果金庸的原著是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画,他的“改变”不是给这幅画精心装裱更体现出画之高雅,而是在画中留白处加上一坨屎,还描了三条波浪线代表“香味四溢”;于麻麻一再宣称靠着“更现代、更高端”的化妆、电脑特技重现经典,却涂鸦出一张张零乱、粗俗脑残的“胶片”,好比一个粗俗不堪的妓女,涂脂抹粉穿红戴绿自诩我的浓妆华服色彩鲜艳最能吸引眼球,却终究掩不住回眸露齿一笑门牙上的韭菜叶。
不过恰如这名妓女,它到底成功的吸引了别人的眼球,有幸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的笑柄。
靠着一群俊男靓女和炒作话题,这部剧的收视率一定不低。
顶着千万人的唾沫星子,于麻麻偷偷在宝马车里笑着数钱,然后筹备下一个毁灭计划。
越贱越有人爱,这个时代怎么了?
男主角我觉得至少比黄晓明好,女主角败笔不谈。
配角大亮,李莫愁,郭靖,黄蓉,都是这么多版本里面接近最好的。
而黄药师,郭芙程英陆无双等很多也不错,配角们颜值都很高缺点就是为了达到52集,每一集总要重播上一集15分钟,本来就45分钟的剧1/3重播太蛋疼,而且多了很多外传,黄药师,独孤求败年轻时的爱情故事,乱改编好雷。
过于拖沓。
很一般的剧,客观看待,没必要因为于正就乱打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二月三日,就是电视剧播放的那一天,我独在网络上徘徊,遇见C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神雕侠侣君写了一点什么没有?
”我说“没有”。
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神雕侠侣君生前就很爱看大家的影评。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写的影评,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点击量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决定还是得写它。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
雷剧,烂片,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
而此后几个所谓脑残粉儿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真的好剧,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然而佳作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三观全无节操尽毁,来洗涤原著,仅使留下主角名字和出处的悲哀。
在恶搞和改编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创新非创新的剧情。
我不知道这样的改编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离第三集已经播了两集了,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金庸先生的作品之中,神雕侠侣君是我们喜爱的。
神雕三部曲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
李若彤版小龙女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暑假的电视机里,丐帮比武选帮主的时候。
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
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终南山上,双剑合璧赢了金轮法王,才有人指着一个白衣女子告诉我,说:这就是小龙女。
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
我平素想,能够不为世俗所屈,反抗封建,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过儿,过儿地叫着,态度淡然。
待到绝情谷底,中情花毒之后,她也还是始终过儿过儿地叫着,态度淡然。
待到杨过服断肠草解毒后,思及往日的师徒情分以为责任已尽,准备跳崖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杨过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此后似乎就不相见。
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版的人物是永恒的了。
主角,已使我目不忍视了;剧情,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我懂得观众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观影者在雷剧山烂片海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大侠,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因为我只是一只雕,但以此记念神雕侠侣君!
知名不具!
雕兄绝笔因笑熬浆糊时,也有人纪念 ,很是喜欢。
遂作此篇呼应 。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
元好问在太原写下这首《摸鱼儿》的时候大概不会想到数百年后,这句词会被一部小说捧火,并大大的有名。
而这部小说就是众所周知的《神雕侠侣》。
最近重温了一遍陈妍希版的《神雕侠侣》,小龙女的扮相虽和李若彤版的相去甚远,但故事主线尽量尊重了原著,也算拍得不错了。
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两个角色,一个是杨过,一个郭靖。
大概这方面和大多数人无异。
南宋末年,朝主昏庸、奸臣当道,蒙古铁骑对中原虎视眈眈,南下之势,如同破竹。
而此刻的郭靖,坐阵襄阳,全力拒敌,守一方水土。
甚至为了民族大义,与情同手足的拖雷安答反目成仇,兵戈相向。
可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然而怎奈同一时期的对手是雄才大略,又野心勃勃的忽必烈。
金戈铁马,所向披靡。
于此看来,元朝一统中原也只是时间问题。
后来襄阳城破,郭靖夫妇遇难,已是《倚天屠龙记》中代述的事了。
至于如此结局,我们虽然不愿看到。
但金老的安排也在情理之中。
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看似羸弱的南人,面对强虏外侵却有着其它民族少有的气节。
这一点在郭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用文天祥的话说则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只恨“国破山河在,几何见春城”。
同为汉人 相较不同的是劣迹斑斑的杨康。
然而金庸笔下的人物并非是脸谱化的非黑即白。
除了帅气 , 对穆念慈的执着也让一些读者对杨康还有几分怜悯。
在亲爹狠心抛却下,是金国的王爷收容了他,除了金国能给杨康荣华富贵,孤苦伶仃的他到哪里又能有安身之地呢。
表面奸诈的他,却有着一颗玻璃般易碎的心。
所以杨康的身上也带有了许些悲情的色彩。
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
如果说杨康是恶人的话。
杨过长大后成为恶人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有时刻板映像真的能让人做出错误的判断。
所以郭靖要带杨过到桃花岛并传授武功的时候,黄蓉是提防的。
最后杨过在桃花岛众人的排挤下被送进全真教也在情理之中了。
难能可贵的是,杨过与小龙女坚守的一段不被理解的爱情。
然而,你情我愿,长相厮守。
对旁人眼光又何须理置。
所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在朱理学禁锢的时代,两人能在一起,着实付出了极大的勇气。
佛家讲究无相无名,非枯非荣,这是出世的哲学。
本无名利观念的杨过只是有些轻狂,有了一灯大师的指点,性格方才得到收敛。
而收敛后的杨过,才开始变得成熟和完善。
算是与佛法有些缘分吧。
而杨过夫妇最终做了逍遥自在的神仙眷侣。
也羡煞众人。
如果郭靖是为国为人的“大我”的话,杨过则是满足自我的“小我”,而杨康则是被欲望侵蚀的“恶我”。
世无完人,金无足赤。
恢弘大我完善小我禁锢恶我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已是黄昏十分,烟云深处,似乎传来一阵雕鸣,仰止群山,明烛南天,苍山映着落日的余辉,侠影仿佛又偌隐偌现。
好了写到这里吧。
(于2017年4月1日因为昨天是愚人节 怕被误认为是整蛊的文章于是选择了在2号发文)
剧本被改的太烂了,从神雕就能看出为什么于正不承认他抄袭琼瑶了,完全是穿着神雕的衣服讲自己的故事。杨过完全就是一个二流子,小龙女就是个乡下丫头。归云庄之战,别人在外打,他们两个在庄内,那些言行,完全就是自习室后座那对狗男女的翻版啊。
哈哈哈哈哈哈
支持陈妍希版小龙女!
有爱情。
哭死了,这个小龙女看不下去
太恶心了,求光腚封杀于妈
打四星是为了平衡那些打一星的,实在太过分。
这部电视剧还是很不错的,郭襄这个角色让人眼前一亮。
这分有点离谱,三星往高打四星了。陈晓陈妍希演得还可以的,就是陈妍希的颜值有欠缺。非常喜欢吴磊演的少年杨过,是我看过的神雕剧版里少年杨过演得最灵动跳跶符合原著的。毛晓彤演的郭芙,是我看过的神雕剧版里唯一一个不那么令人生厌的郭芙
陈晓就是杨过,那种坏劲帅气,跟书里一模一样,可惜了,这个破剧本!!垃圾剧本,把最还原的一版杨过给毁了……(白古够帅不够坏,杨过还是有点狡猾小聪明才更像
我大概看了个假神雕……这真的是武侠剧嘛?瞎了我狗眼……没什么要给每个人按上一段情!黄药师和梅超风?洪七公和那谁?开什么玩笑?
依稀记得当年看的时候还蛮喜欢的,一集不差的看完了,陈晓和吴磊演的很不错
最大槽点应该是陈妍希演小龙女吧,另外所有电视剧版本里面这版是集数最多的,扩充了王重阳和林朝英,独孤求败与无名女,黄药师和梅超风,一灯大师周伯通和瑛姑还有李莫愁的情感戏份
听了易中天的铁血蒙元,特别想回顾一下射雕三部曲。孙婆婆死那里看哭了!确实是颜值劣化版的男女主。感觉男主有点模仿周星驰的表演,把风流倜傥演成了无厘头。越看越觉得把杨过演成了韦小宝。冯默风那段又看哭了!原来我这么爱金庸啊!我最爱的绝情谷杨过虐心吐血情节拍的很一般啊。41集开始剧情都不连贯了,到最后一集才领悟到是因为耶律齐的演员,比我伦还惨。。。插曲太拉胯了。
简陋
2029年看完
四分全给杨过 从吐槽到认同 从怀疑到肯定 武林大会 得知父亲死因 绝情谷 断臂 重阳宫大婚 十六年后 重头戏都很出彩 我看到了一个立体的成长型的杨过 看过才有发言权 希望大家给予公正的对待
陈妍希如果瘦一点就不会被骂的这么惨了。李莫愁是真的惊艳
陈妍希其实还不错的
实在不懂于妈怎么想的翻拍经典,这勇气,被骂成这样也是该。不过这部剧是两人的定情之作,主演应该蛮用心的。至于最后的效果为啥是这样的,于妈的剧就被期待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