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批评母亲重男轻女忽视阳子才导致一切悲剧,当然原著也确实着重强调了这一点,但其实仔细看看,阳子的母亲铃木妙子也是大时代的尘埃与陪葬者。
原著的描述中,母亲妙子长相出色,即使人到中年相貌也远胜年轻的阳子;此外,妙子十分擅长读书,成绩优异,也考到好的大学,可惜妙子的父亲秉持“女子无才便是德”,让妙子放弃了大学,去女性技能培训班学习缝纫做菜为嫁人做准备…许多人感叹阳子出身中产家庭却落到弃民地步,妙子又何尝不是呢,明明长相出众成绩优异,却在父权主导下过早结束自己的人生为他人做嫁衣。
少女时期,被迫放弃大学早早结婚。
中年时期,丈夫早出晚归不闻不问,出轨、金钱羞辱一个不落。
还被女儿嫌弃“母亲有狡猾虚伪的一面,只把玄关和客厅打扫干净,二楼卧室一个月才清扫一次”。
暮年时期,接连失去丈夫、弟弟的依靠(她自幼就被父母教导依靠他人),住在破败的两万日元月租房里,低保申请不上,靠一点手工活勉强度日。
老年时期,失智多病,被女儿亲手杀害。
一步一步走向潦倒的一生。
写这些并不是为妙子重男轻女的行为开脱,只是感觉她的一生也没有得到过爱,所以怨恨平凡普通的女儿,自我欺骗沉醉在聪明儿子所代表的她曾该有的更亮丽的人生的幻影中。
妙子的一生,始于父权主导阳子的一生,始于重男轻女的家庭琉华的一生,魔鬼母亲有点像坂道上的家树里的一生,父亲失踪母亲早逝的孤儿,靠出卖身体养活,长大本身就是奇迹了。
绫乃的一生,幼时父亲出轨家暴,婚后丈夫高高在上的自由派,育儿家务一点不做,只会“我没有怪你”。
…叹气,形形色色女性的一生。
完结后我数次设想过女主的人生中是否存在某个点,她做出不同选择,最后走上另一条光明之路。
我尝试穷尽那些可能性,然而终于一无所获。
以现代社会的眼光来衡量,女主从小已经输在起跑线上。
念书不如弟弟聪明,因此也不得母亲宠爱。
本来也许还可以在家乡小地方平凡一生,可惜后面弟弟自杀,父亲败光家产一走了之,母亲决意投奔亲戚,于是她只能去大城市独自讨生活。
学历样貌都一般,找到的工作自然也是勉强温饱。
然而越穷就越累越没有时间精力提升自己,无法找到更好的工作于是只能继续穷下去。
去卖保险显然不符合她的性格,所以之后沦落风尘也并不令人惊讶。
女主的经历也是她的社会阶级一路掉落的过程。
虽然看起来她好像是撞上了所有倒霉事,然而每一件都是从千百个真实人生中提炼而来。
不信就看看这两本书:
女性贫困7.8[日] 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 2017 / 上海译文出版社
我在底层的生活7.6[美]芭芭拉·艾伦瑞克 / 2014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故事的后半段,女主以她的眼界想出了她的方式来反抗这一切,那么那些仍在默默度日的底层女性呢?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保险公司的女领导义正言辞的训斥,和巡警大叔冷面对家暴案情的冷漠。
这个喧嚣的社会是不是应该静下来,努力听到她们的悲鸣?
初看原著,《绝叫》带来的,是小说叙事的魅力、人物刻画的细腻以及铺天盖地的绝望。
全书没有出现“绝叫”,却又以处处回荡着平庸者崩坏的绝叫。
再看剧版,4集体量基本还原原著主线,但也削弱了原著的震撼与冲击。
1. 剧版严格控制了时长,可能是考虑到收视率吧,在这个限定下其实做的是不错的。
剧情的推进速度很快,节奏比较紧凑,画面和表演也都在线。
但是这样做的弊端非常明显,阳子的转变被太快的带过,以至于黑化显得并不合理,也无法在最高的情绪点爆发,给观众带来共鸣和思考。
原著大篇幅细致描写阳子一步步的生活历程,她在点缀着些许“希望”的绝望中摸爬滚打,这样层层的铺垫使得转变合乎情理,令人愤怒也唏嘘。
和我一起看的朋友没有读过原著,我能感觉出来对非原著党来说剧版无疑是失败的。
剧中对阳子的刻画总感觉少了一口气,若是没有原著打底,如此转变不但缺乏真实感,更消解了悲剧的内核。
私以为,对于此类作品而言,比结局的反转与震撼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
如果编剧一味追求反转悬疑,弱化人物的刻画与变化历程,再惊为天人的反转也只是噱头而并无意义。
首先,剧版弱化阳子原生家庭的悲哀,这种做法并不明智。
家庭的冷漠不公是阳子转变的前提,是她一辈子都逃不出去的牢笼。
父亲在家里的绝对话语权,母亲在父亲面前卑躬屈膝的样子,和小纯受到的校园暴力,这些细节被剧版一笔带过,而这又恰恰是打开阳子悲剧人生的开关。
在孩童时期接受到的冷暴力与扭曲的价值观,让阳子一方面极度渴望被爱被关注,一方面缺失自我判断和理性思考能力。
她是个矛盾体,对爱的憧憬让她频频被骗,为了最基本的目的却换来的是无尽的伤害,阳子正是在不解中反抗、在反抗中顺从、在顺从中毁灭。
其次,剧版完全删除阳子的初恋。
与学生时代爱慕的学长重逢并光速结婚,来到了那个陌生又熟悉的东京生活,这是阳子生活的一道光,尽管是灰色的光但聊胜于无。
但丈夫的出轨与背叛让阳子的光瞬间消失,堕入更深更黑的绝望。
作为唯一一名在世的丈夫,这条支线的抹去也影响到了人物的塑造。
在最关键的保险生涯里,剧版也草率处理了芳贺与阳子的关系,舍弃了关键情节。
阳子一开始获得大量保险签约,让她第一次感受到了钱的魅力,也获得了上司和同事的赞誉,这让阳子明白:有钱才是王道。
她开始高档消费追求享受,这种双重的快感刺激已经让她无法再回到以前省吃俭用的生活。
正因如此,她才在人脉耗尽之后,就算自己买保险或卖身换保险,也要维持这种所谓的光鲜生活。
说到底,她太缺爱了,她太享受被关注的感觉了,如果得到了再回去,胜过杀人诛心。
最后,神代绑架阳子之后居然放了她,过度的美化把本来是压死阳子的最后一根稻草,点燃成了火苗,也让阳子突然的黑化变得莫名其妙,甚至就算她继续隐忍我都不会奇怪。
由此可见,想要靠情绪推动剧情,铺垫与细节至关重要。
2. 原著对日本社会几十年变迁的洞察刻画,并没有在剧版得到展现。
经济的腾飞,东京成了国际化都市,女性的解放和对自由的追求,时代大浪里个人命运的浮沉,是书中非常出彩的一部分。
这是恶女养成史,也是时代悲剧史。
个体的抗争激荡着国家的兴衰,交织着宿命的结局,画出了那个年代的人物群像。
阳子在那个背景下,在传统与开放的拉锯中,自认为走上了女性觉醒、自我复兴之路,却只是沦为男权凝视下的牺牲品和社会潮水中的弃民。
书中的女刑警之所以对阳子的案子如此上心,也是因为她也有不愉快的感情和藏在心里的伤疤,这使她在共情下一步步接近真相。
而剧版把女刑警的个人经历全数删除,让这个人物非常工具脸谱化,有点可惜。
3. 最后再来谈谈结局的改编吧,这个结尾与原著几乎背道而驰,个人认为有2种可能。
第一,政治正确。
第二,我考虑过有没有可能是编剧想告诉我们,阳子已经扭曲到了极致,她对于被关注的渴望接近变态,她布下这个局就是等着警方来发现她呢?
我马上又推翻了这种可能,因为这样和前面她的周密设计相悖,她不会花这么大力气成为恶魔,目的却只是为了和警方玩个游戏,这种为了关注而关注的极端病态逻辑难以自洽。
这也说明,编剧用了原著前面的主线,却在临门一脚时换了个政治正确的答案,因此才显得根本不搭配,结尾直接垮掉。
阳子费尽心机换身份,只是想要活下去,为自己而活,靠自己而活,她想获得重生的念头让她不择手段扫清障碍。
塑造了一头挣脱道德法律伦理的野兽,却突然又让她有了良心,岂不可笑。
其实,我一直好奇剧版会怎么改编叙事方式。
原著三条线的交叉推进,多人称的巧妙转换,极具叙事技巧和迷惑性。
尤其在最后,阳子驾车看着紫罗兰色的天空驶向新生活,全书戛然而止的同时,和前文的咖啡店互相串联,让读者在合上书的一瞬间脊背发凉。
这种悲壮的浪漫,底色是疯癫的绝叫。
当然,我认为这是小说独有的美妙,是叙诡的巨大魅力。
剧版还是保留了对阳子的第二人称叙述,但却没能点明这是阳子真的把自己当成了橘堇,对着那个被认为是阳子的橘堇说的话,没有表现出躯体性存在与社会性死亡的巨大反差。
这也导致观感上,这个第二人称没有任何意义,似乎是为了强行保留原著特点而放着的。
不可否认,剧版在有限的时间内拍出了原著的壳,但很可惜,这个时长没有办法展现更多,也就没有办法激起更深层的思考。
毫无疑问,阳子是恶魔。
但是,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恶魔,是怎么样防止这样的恶魔出现。
毕竟他们曾经也是爱憎分明的孩子,也许他们追求的只是正常的关注与爱,哪怕只有一点。
谁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谁也都有可能变成加害者。
因为人是那么复杂,又是那么简单。
如果整个社会都冷眼相待,所谓共情,所谓道德,是那么虚无而荒谬。
“平庸者的崩坏是野兽的绝叫”。
黑暗之中,愤怒之余,唏嘘之后,我想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大半夜睡不着觉的我点开了日剧《绝叫》,听名字就很吸引我,绝望的叫喊,有种想要活着就得拼命挣扎的苦痛。
女主角阳子从小就被父母忽视,全家人的重点都在那个天资聪颖的弟弟身上,而她是一个连多吃一口饭都会被嫌弃浪费粮食的人。
没想到的是,弟弟因为扛不住成绩下滑的压力撞车死亡,无法承受失子之痛的父亲在几年后偷偷借下高利贷离家出走,每天在失去儿子苦痛中不愿醒来的母亲抛弃了阳子,一个人去了亲戚家生活。
无依无靠的阳子想靠自己努力生活来到了东京,她以为拼着勤奋努力就能过上好生活,但现实是只有高中学历没有才华的她只能做毫无保障的派遣员工,收入微薄到哪怕吃最便宜的便当,住最便宜的房子,没有任何交际,也无法让她在世界上生存下去。
急需找更好工作的阳子被一个慈眉善目的女人骗进了保险公司,不善交际又被部长哄骗的她掉进了为了签下保险合同,出卖肉体的圈套。
当时的她以为部长是真心喜欢她欣赏她,完全没有意识她不过是部长餐桌上的鱼肉之一。
很快现实让她看清了真相,部长的恶劣行径被总部发现,阳子因此丢了工作。
在她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她还承担了妈妈每个月的养老费用,就为了赌气还击她妈,她不是没有能力拿出钱。
找不到新工作的她去红灯区出卖肉体为生。
遇到了一个对她很温柔的男朋友,虽然做的工作不太光彩,她以为自己的人生开始要有温情了。
没想到同居以后男朋友很快暴露了真面目,抢走了她所有的钱,每天对她进行家暴,而这个时候同样在做小姐的同事却遇到了一个很有钱还真心相待同事的客人,同事幸福的和那位客人结婚辞职了,而她即使那么努力挣扎依然活在深渊。
她尝试过要报警举报她男朋友对她家暴,却被警察吐槽说这都是你自己的错,谁让你没有看穿对方的真实人品。
听到这句话的阳子崩溃了,这是压倒她内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她明明那么努力,努力的生活,努力的工作,努力的回报这世界给她的任何一点点温柔,但最终她被狠狠的践踏在黑暗深处,连那一点点光明原来都是假象。
她决心要活出自我,不再被任何人束缚,于是她和抢劫自己的黑帮合作,杀了男朋友,骗取保险金,之后又以同样的方式,一共拿到将近3亿日元,为了完全摆脱现在的一切,设计杀掉了爱着她的黑帮老大。
温柔善良的阳子被世界逼成了一代恶女。
但凡在她遇见的人当中能有一个是真的珍惜她,温柔对待她的人,她都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毕竟那个黑帮老大也在利用她继续骗保费。
大概有很多人都会觉得谁没有黑暗的时候,只要努力,坚持内心就能东山再起。
我最爱的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之所以多次吸毒都能东山再起,那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拥有演戏天赋的演员,卖橙子的褚时健本身也是一个拥有经商才华的大佬,对于这些人来说,只要重新再来,人生终会有起色。
可是阳子她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超级普通的普通人,她即使再努力挣扎,拼命向天空展翅,她也没办法像丑小鸭那样摆脱深渊变成天鹅,因为丑小鸭的生物品种是天鹅,而她只是一只水鸭,她最终的命运就是被宰杀,成为别人口中咀嚼的食物。
电视剧的结尾警察拼着第六感抓捕了阳子,而原著中,整容后的阳子过上了新的生活。
也许是为了向大众宣扬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吧,但我内心真诚的希望阳子能永远不被抓到,安心度过她的余生。
除了少数的天生变态,很多的犯罪都不是一天造就的,不过我想在这种键盘侠道德侠漫天飞舞的年代,应该没有人想去了解,是谁种下了这朵世纪恶女之花。
老板 pua 阳子,然而令阳子屈服的是一段深刻的记忆:以前父母对她的疏忽、冷漠、打压。
没有被认真对待,最亲的人都觉得她没用,那在老板 pua 的此情此景,只好接受了自己无能没用的“人生谎言”。
老板之所以能够PUA 她,肯定是掌握了社会现状,他的公司全部都是女职员,他都对付她们的手段如出一辙。
那个社会现状就是,对女性不友好,重男轻女的过分,以及很多人都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
《厌女》《被讨厌的勇气》可能也是反映这种意义层面,之后我们可以看一下。
女警官对拉阳子“入坑”的女性说“没关系”,但是是有关系,因为她,阳子踏入了这个行业,一步一步愈陷愈深。
政府的问题:不想核实,盲目,不想花钱,整个那个社会就有问题,加重了阳子的负担。
“绝叫”,是绝望的叫喊,影片中展现过阳子母亲的绝叫、阳子假装的绝叫、阳子杀神代时的绝叫、阳子企图弑母时的绝叫。
阳子两次真的绝叫实际是呐喊、是发泄,夹杂着悲愤与不甘。
没有人会是弃民,总会有某件事联系到你。
自认为是弃民,只不过是内心缺乏他人的关怀而已。
女警官不认识阳子,从未见过阳子,却一直努力寻找她,好奇她,虽然她是为了破案。
但在阳子看来,自己还不是弃民,虽然消除了所有自己存在的痕迹,然而内心深处却希望自己被人寻找—自己不是弃民—所以,她后来笑了“总算结束了”,其实是释然了—鱼缸的鱼比以前多了很多,也是种暗示吧。
总之,我觉得这部剧既是批判,又是教育。
让我们看到社会问题的同时,也激发我们多关怀别人,多关怀自己,尤其身为亲人。
政府和社会整个系统也应更加完善,以人为本,具体问题应该适时处理,而非推给“阳子们”。
【含剧透】不怎么悬疑,犯罪手法很直白,但愿意静静看完这个故事。
日本社会对女性真是全方位无死角立体式打压啊,感觉女主一点活路都没有,走到结局那步完全是顺理成章,从恶如崩。
从小被贬低,被无视,没有学历没有能力没有工作经验,无法爱与被爱,这辈子活也没活明白,很多东西要还是不要也没想清楚,感觉人设也是很割裂的。
纵观女主每一次的转折点,都输在对爱的执念。
第一次是找到了保险推销的工作,很难但不是不能生存,又为了争口气做给她妈看,答应了赡养妈妈,其实她妈虽然重男轻女但好歹没有非要吸她血的意思,人家都申请了社会保障,你这边就强硬点说给不了钱不就行了,自有政府兜底,还上赶着送钱。
女主真是,该有自尊的时候自轻(被部长pua),该退一步的时候又逞强。
第二次是业务完不成,只能给自己买保险充当业绩,又被垃圾部长柔情戏码蛊惑,去出卖色相卖保险。
说真的,看到这我都奇怪为什么不真的去卖,好歹赚的钱大头都在自己身上,卖保险是公司得利啊。
东窗事发部长降职,女主也被开除了,欠了一大堆债,只能接着去借贷。
借贷公司介绍她去做鸡,虽然丧失了尊严但经济能好转,然后迎来了第三次转折点,又交了个“对她很好”的牛郎男朋友,结果是个失业后吃软饭的家暴超雄男,又因为自己的伎女身份耻于报警,只能一忍再忍。
和黑社会做交易解决了男朋友,又迎来第四个转折点,这次是被黑社会头目神代的热烈求爱给留在了所谓的“大家庭”。
然后又在神代的诱哄下陷入了杀夫骗保的漩涡,后期被软囚禁,这次为了解决神代,彻底搭上了一辈子。
杀了很多人之后说着要开始新生活,算是第五个转折点吧,估计是为了缅怀原生家庭吧,又非要把店开在自己老家的原住址,生怕警察找不到,难评,这很难评,你情人你朋友你妈妈你自己都白死了。
我不理解,为什么这么渴望被爱,人虽然是社会性动物,但那是因为之前社会分工不够细,要想活得好只能协作,那么彼此讨好也是理所应当的。
但现在都现代社会了,哪怕一个朋友亲人都没有不也能活得好好的吗,怎么思维还停留在原始社会呢?
只有被爱被看见才能活,就像把自己幸福的钥匙交给别人,任由别人摆布,太愚蠢了真的。
生命中还有那么多值得追求的东西,有那么多地方还没去过,那么多体验尚未感知,就急不可待地把自己圈进某个人某些人的爱里,可悲可叹。
也许对这类人来说,学会爱自己比获得别人的爱还要困难百倍。
弃民弃民,最后一步是被自己抛弃。
因为从未拥有,所以把爱看得那么重要。
终究是眼界的问题,“振衣上千仞,顿觉天地宽”,跳不出自怜的窠臼,就看不明白自己真正缺少的东西。
是爱吗?
是资源,是能力,是金钱,是权势,有了这些,爱要多少有多少,何况日本牛郎业那么发达,想要什么货色没有,要多贴心有多贴心,想要他对你有多好就能有多好。
看最后女主的谋划,她也不缺操纵别人的潜力,终究不是楚楚可怜的牲畜,可惜觉醒太晚了。
插句题外话,东亚的儒家文化不是培养出一些精致利己的伪君子,就是为别人而活的傻白甜,完全反人性,正常人苦其久矣。
阳子,一个不断被抛弃,最终孤独走向人生穷巷的弃民。
一开始,是被母亲从精神上抛弃(无视),后来被父亲从物理上抛弃(父亲抵押房产借款失踪)。
母亲选择不和阳子一起生活,独自投奔长野的兄弟,阳子独自到东京工作,为了生存消耗人际关系推销保险,为了完成业绩她开始主动抛弃自己,一开始是自尊,再后来是思考,最后抛弃身体。
通过性关系签单,东窗事发被公司开除。
应聘被拒,没有学历没有经验她再次被都市更进一步抛弃。
成为应召女,与其说是阳子堕落,不如说整个环境将她别无选择地推入深渊。
如果女性被道德的底线法律所允许的最低生存方式是自愿卖身的话,那就是整个体系在抛弃她们,并且鼓励她们抛弃自己。
我看的时候总在想:如果她再思考多一点点会怎么样?
在母亲习惯性无视她的时候,在上司践踏她尊严的时候,在保险客户提出性要求的时候,在被介绍应召女的工作的时候,在被牛郎男友殴打的时候……但没有这么多时候可以让她思考,她的头顶是密密匝匝的孤独,她就是那尾贯穿全剧的金鱼。
我没有说神代,因为在与神代的故事开始的时候,阳子已经将自己交给了麻里爱,那个时候她是完完全全的麻里爱。
我其实是欣赏麻里爱的,她拥有智慧懂得反抗,是我欣赏的恶女。
麻里爱说得对,如果没有可以去的地方,就创造出可以生活下去的只属于自己的地方。
但是她似乎还是更喜欢做阳子。
如果可以的话,真希望可以在阳子的学生时代和她相遇,和她成为好朋友,也许后面的故事都不会发生,阳子会一直是阳子,平凡普通不孤独的阳子,就算是普普通通的阳子,也值得拥有这个世界最最诚挚的爱和祝福。
整体很还原,但比起原著稍显不足。
首先个人很喜欢阳子和金鱼的对话,金鱼作为弟弟的鬼魂,每一次在阳子面临人生大转折的时候出现,其实是阳子的精神自我的具象,每一次阳子做出选择也是因为和金鱼的对话,这点电视剧没有表现出来;其次,不喜欢对神代武的美化,小说中神代武就是彻头彻尾的坏蛋,他对阳子只有利用,电视剧中赋予这个角色温情,让他成为小时候送阳子金鱼的人,并告诉阳子要笑,哪怕被阳子杀也表现得心甘情愿,表现成一种成全,属实是没必要。
最后,最不喜欢的是对阳子弑母的改编,这个情节是阳子完成的一次很重大的蜕变,原著中她在一次又一次勒死母亲过程中和母亲进行力的较量,最后完成了弑母并将尸体推下悬崖,但电视剧改编成了阳子突然心软,她母亲自己向后退掉入到悬崖,在最后一刻赋予阳子母亲温度也是很没必要,她对阳子一生都是冷漠的,没有爱,她是阳子不幸的起源,所以阳子最后为了自己换身份杀死目母亲是合情合理的。
阳子出生在严重重男轻女的家庭,父母只爱弟弟,弟弟去世后自己成为了母亲的发泄口,父亲的抛妻弃子,让阳子一个人面对生活,阳子被骗进保险行业,为了业绩被上司PUA,成为了保险陪睡女,被开除后成为了职业陪睡女,同时被男友家暴,可耻的职业让她放不下自尊去求助,直到一次抢劫中,阳子和神代合伙做起来杀人骗保的行当,顺利的摆脱了家暴的男友,生活变的好了起来。
阳子陪睡场景
阳子被家暴然而一场噩梦让阳子意识到这一切都是虚假的,最好自己也会成为神代赚钱的工具,阳子想要夺回主动权,于是阳子开始找神代藏起来的钱,联合了自己的第三任丈夫反杀了神代,成功潜逃升天,开始了新的生活。
阳子杀害神代场景
阳子杀害神代场景阳子为了新的生活杀了5个人,拿着钱财摆脱了过去,生活真的会放过她吗?
也许!
阳子和母亲告别
阳子杀害母亲但是警察绫乃不会,绫乃想抓住这个恶女,抓着阳子户籍问题,一路追查,然后最后一切线索都显示阳子死亡了。
即使如此,绫乃心中依然有所怀疑,几年后,绫乃和阳子在咖啡店相遇了........
绫乃(咖啡厅)
阳子(咖啡厅)
有部国产剧。
已经完结了快一个月,剧主还是没完全缓过神来。
相信不少人有同感。
《都挺好》。
比起那些嬉笑怒骂的都市剧,它真的很敢。
敢戳破每个人努力营造的欢乐泡沫,敢撕开种在心里的伤疤——原生家庭问题。
最近又有一部日剧。
比起《都挺好》的“和解式大结局”,它更漆黑、更阴暗。
更像是一座漩涡,一眼看不到底。
准备好了吗?
剧主友情提醒大家,扶好坐稳,这趟车可不是谁都能上的。
《绝叫》。
从一件不太起眼的意外开始。
2018年3月4日,警方接到报案,撞开了一扇半年未曾开启的房门。
屋内一片狼藉。
不,“一片狼藉”甚至不足以形容——一具尸体倒在客厅,被家中养的11只猫啃食。
(正义的马赛克出来保护一下大家)
“孤独死”。
昨天的《长命百二岁》里就有提到。
指的是独自生活的人,在没有任何照顾的情况下因突发身体状况而死。
在当下的日本,已经是遍及整个社会的现象。
回到这间狭小的出租房。
半年过去,就连猫咪都被饿死。
尸体的脸孔,更是无法辨认。
从遗物中,警方发现了死者的姓名。
铃木阳子。
带队的女警官,也是差不多的岁数,也是独居。
带着同情,她翻开了铃木阳子的一生。
就像一本书,封面就写着两个大字。
悲惨。
幼年时期,阳子生活在母亲的阴影之下。
跟《都挺好》里的观念一样,重男轻女。
随时随地都被拎起来和弟弟去比较;随时随地都承受着言语的暴力。
不幸又降临。
被捧在掌上呵护的弟弟,出车祸身亡。
同样悲伤的阳子,却要承受着母亲扭曲的怒火。
“为什么死去的不是你?
”
在这个家庭里能得到全部的关心,甚至比不上陌生人的一句可怜。
阳子长大了一些。
命运没放过她。
父亲负债落跑,剩下阳子母女俩被追债的堵上门来。
还不上钱,就要拿房子抵押。
两个人,被赶出了自己的家。
母亲倒是轻松了不少,主动跟阳子分别,去投奔亲戚。
像是终于甩下了一个包袱。
留得阳子,一个人去到东京打拼。
以为阳子也算解脱了?
不不不。
实在太不了解“社畜”的世界。
阳子怎么也无法想通,领她入行的前辈是怎么“秒变脸”的。
从温柔的鼓励,一下子就化为尖锐的批评。
步入社会,阳子的那份恐惧没有丝毫改变。
只不过,换了个地方——从一个人的阴影里,到众目睽睽的阳光之下。
她一单保险也没有卖出去。
被上司悄悄地叫到会议室,听到了那句恶魔的蛊惑——喊吧,喊出来,喊出那句“我就是没用”吧。
典型的PUA伎俩。
目的就是为了碾碎阳子的尊严。
阳子当然也抗争过。
可换来的,是上司一句轻飘飘的——“那又有什么关系?
女人,就该利用自己的优势。
”
在生存的压力下,阳子屈服了。
认命了。
纸总归包不住火。
东窗事发,那个唯利是图的男上司被调走。
而阳子,面临的是新上任女上司劈头盖脸的指责。
她被开除出保险公司。
到头来,只是被人控制的工具。
走投无路。
偏又得背上新的枷锁。
被远亲扫地出门的母亲,需要阳子来赡养。
她无奈,去借高利贷。
没想到,出借高利贷的人都不愿意把钱借给她。
不过,倒是给她指了一条明路——去做应召女郎吧。
她麻木了。
就这样吧。
和以前所做的事情,又有什么不同呢?
就这样,“铃木阳子”渐渐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妆容精致,满脸堆笑的“麻里爱”。
就到这里。
阳子的一生,基本上翻到结局。
从阳子母亲那里找到的脐带,也证实了死者的DNA属于阳子本人。
似乎已经盖棺定论。
但。
问题又出在一件不相干的大案上。
几年前,一个名叫神代的黑社会老大在自己的家中被杀。
他确实恶贯满盈。
利用穷人,换取保险金。
但,法律要还给他应有的公正。
警方抓捕了曾在神代手下跑腿的马仔,再三审讯。
直到马仔交代出了一个人名。
麻里爱。
女警官皱着眉头,又翻开了阳子的档案。
却发现,阳子简单的一生,居然经历过三段婚姻。
三任丈夫,都是车祸而死。
在整个过程中,阳子获得了数亿日元的保险金。
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她的“丈夫”们,都是撞死前任丈夫的司机!
所有可能性,像多尼诺骨牌一样倒向阳子。
可她本人,正被安葬,推进了焚化炉。
画上句号。
“阳子”这个身份已经死亡,不会再有相关的人受到伤害。
又留下问号。
究竟是谁造成了这一切的不幸?
首当其冲是父母。
他们不是港湾。
而是谋害一个女孩天真烂漫的凶手。
他们给阳子的童年,苍白而又残忍。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这疤痕烙印在阳子身上。
不会褪色的。
只会历久弥新。
整个社会也没对她手下留情。
被开除的时候,她委屈地辩解。
边上的女上司在另一边斜睨着,冷笑。
你怎么会这么容易就被别人蛊惑?
就是因为你这样的人,女性的工作才得不到正确的评价!
你看到阳子的眼泪。
在眼眶里转了两圈,干了。
没流出来。
全渗进内心的千疮百孔里面去了。
就像她小时候喜欢美丽的金鱼。
优雅,又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长大了,她才发现,哪里有自由呢?
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更大的鱼缸。
这部剧,由同名的畅销推理小说改编,曾入选第36届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
片名“绝叫”,看上去很惊悚。
却反倒是剧主对于阳子的期待——多希望她能尖叫出来,多希望她能有所发泄。
可惜,她没有。
她的咽喉被生活攥得紧紧的,发不出声。
只剩下一句默默的呢喃,在她自己心里:阳子,你曾经抗争过,与你自身孤独的命运抗争,与这不近人情的社会抗争,为了从幽暗的鱼缸里解脱出来。
我们不试图洗刷罪恶。
我们只是记录罪恶。
以及它背后的土壤。
壓抑。但是劇刪掉的內容有點多了,很難看出來陽子為什麼要惡。只有這些理由,人是不會殺人的。第一集描寫的內容太明顯有指向,降低了結局的懸念。
哎,我干嘛非要花周末三个多小时看这个呢
#🍋观影# 原著太精彩啦,改变过于忠实原著,令电视剧暗淡无光。尾野演阳子,岁数大了,没有演出阳子一生变化的过程,作为一个女主撑起的电视剧,尾野演的不好,感觉脸上写着:这就是份工作。推荐看原著小说。
到最後我居然覺得神代真的愛她。我大概也是瘋了吧…
原著100分,这个。。。20分
跟原著出入太大
它有层层叠叠的故事,让你看到一切背后的原因,而这原因,永远不是一天就养成的, 它是漫长岁月里一点点积累的无望,而最终就成了绝望。这个推理虽然没有复杂,但是内容还是值得深思的。我也相信现实中不乏这样的真实案例。一开始就知道她杀的那个女孩是谁。她杀她,纯粹就是出于非常自私的目的而选择的滥杀无辜。还有出于内心深处对堇拥有母爱的嫉妒。她杀了她,她应该也会觉得煎熬和内疚,所以最后与警察相遇,才会说一切终于可以结束了。其实,人不走极端的话,任何时候都是可以被救赎的,心里永远要有希望。能理解她对母爱的渴望,但是作为孩子和少年,容易极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成年人,自己对自己有更多的控制的能力,可以明白,就算爸爸妈妈不爱你,你依旧可以有爱自己的能力。希望所有有类似经历的人,都能挺过来。走出来。
改的一坨shit 真是对不起原著这么好的本子
男女主演技在线,结尾刻意了,灵媒女警的人设本身就够诡异了,还让这么把案子破了,吐血
原作的感情浓度完全没有,有点太流水账碎片化了。
被厌恶的阳子的一生,反转的点还是很容易就猜到了。这一切的犯罪能成立的根本原因,就是日本没有全国统一、具有法律意义的个人身份证件。
太表面了 日韩剧分都太不可信了
这剧也太伤害原著粉了吧。1,神代武的变态,心理阴暗以及强奸伤害阳子统统没有,取而代之一个指引阳子人生的卖鱼正面大叔..阿西吧;2,童年的阳子被妈妈遗弃的伤害,剧里几分钟就长大了,那是如何来反应对母亲的仇恨的;3,最让我受不了的是结局阳子竟然被遇见了,就在她家对面的咖啡馆,我去你个导演,真的不能让阳子重生吗,能做出弑母的女人不会愿意被抓住的。给两星都多了...
原著党表示很难接受剧中对神代武人设的改动,这是什么跟什么啊?拜托不要改成恋爱脑,神带武明明就是冷漠地将阳子当挣钱的工具和发泄性欲的对象啊,哪来什么爱啊?另外,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呈现的细节,也被忽略或者一笔带过了,可惜。
跟原著比差太多了
比小說差很多!一定要先看小說啊,敘事結構和人稱很有意思
可能是迫于过审压力,但这不是书中的阳子,不是真正的绝叫。苦难和罪恶若是需要掩饰,就不该做拍摄的决定。
看完原著立刻来补,本来也不怎么期待,但仍然令我大失所望。首先短短4集,对原著女主个人经历中几大关键节点的取舍,没有做好。导致剧中女主心态变化比较突兀,铺垫严重不足。但最令人失望的是,剧集对原著改编幅度较大,特别是女主谋杀神代与母亲的段落,给观众一种女主与过去达成和解的角度,与原作那种奋不顾身的逃离,大相径庭。最受不了的就是剧集给了一个正能量结局,让女主为了最后所做的一切都化为了虚无。原著中的女主最终重获新生,而剧集中的女主却从未觉醒。
和原著比太逊色了。原著很容易就让读者能够共情女主走到最后那一步。。但这个剧里好几次我自己都想问女主为啥——你明明可以现在挣脱。而且结尾的zz正确也太那啥了。如果原著10分这个只能勉强8分
和原作差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