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讲到文革结束都很感人,但是后边的故事就像没了故事!
平庸乏味,年轻一代都没什么出息,演员形象猥琐,也没有老一辈的饱经沧桑的精彩故事。
大儿子柱子贯穿全剧,也没有什么戏,就是个龙套!
只会提提反对意见而已,什么事都反对。
而叔侄二人共追一个女人的重头戏,看得人直噁心!
乱了辈分,有不伦的龌龊之感!
人老了不会像中青年人那么对异性的事感兴趣,大谈60、70岁了还没完没了的吃醋、大闹,根本不真实!
这个寒假无事,在家把《全家福》这部电视剧全部看完了。
刚才在评论中看到有对它评价不太好,但我看来,觉得这是一部十分经典的电视剧。
剧本好,演员演技好,剪辑好,衔接好。
首先说说这个故事,它跨越了半个世纪,涵盖了中国近代史上各个有名的历史事件,如:文化大革命,知青下乡,1977年高考恢复,改革开放,并且最后以奥运会为结尾也起到了很好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用各个小人物的命运,来阐述各个历史事件对其产生的影响,以小见大。
拿坠儿和乔中华的例子来说。
中华和坠儿是高中的同学,中华在高中是个干部,经常领导同学们,是个风云人物。
后来,知青必须下乡,为了和坠儿在一起,他们一块去了甘肃。
高考恢复后,坠儿考上了清华大学,而中华没有参加高考,回到北京后,成了一名售货员。
在刚刚改革开放的那个年代,两人的差距还没有显示出来,但慢慢得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差别就越显明显。
坠儿有自己的事业,经常忙碌、加班,有自己的追求。
但中华除了上班、下班,就只有打打麻将,生活毫无追求。
当王满堂家里开始分配房子时,中华就一直惦记着满堂家的房子,还派自己女儿去当卧底,已经俨然一个小市民的形象了。
回首看看,当初的坠儿和中华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一对,但后来,伴随着见识不一样,两个的差距就越发明显。
这不是谁的错误,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还记得坠儿和中华的高中班同学多少年后聚会时,那些留在插队的地方的知青们说的话吗?
“我们打算继续回去,再也不回北京了,这里已经不属于我们了”。
他们曾经是令人羡慕的北京人,但多少年后,他们从插队的地方回来时,这个他们曾经熟悉的北京城,却突然变得如此陌生,格格不入。
这其中,心里面的落差该是多么大。
时代造就一个人,也毁灭一个人。
我们不好去评价什么,因为它是发生过的时代。
再说说演员的演技吧,满堂的扮演者吴刚把王满堂的角色扮演的十分到位,他爱古建爱到骨子里去了。
再说说刘姐的扮演者秦海璐,她将一个麻利、敢爱敢恨、善良的刘姐也演得淋漓尽致。
一部好的电视剧除了有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了。
还十分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视剧的剧情十分精炼,毫无半点冗余、拖沓。
就拿大妞去世的例子来说,只是很简洁的一笔带过,但又恰到好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许多好的作品中都会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来叙事。
以不同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人生经历来阐述这个时代所带给人们的影响。
曾经获得“矛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便是如此,而这部电视剧也是如此,看完之后,我们不单是看了一个故事,一个人物的悲喜,更是能看到新中国这半个世纪所发生的事件,它所产生的影响。
往往让人嘘唏不已。
很不错的一部电视剧,推荐大家好好看看
这个寒假无事,在家把《全家福》这部电视剧全部看完了。
刚才在评论中看到有对它评价不太好,但我看来,觉得这是一部十分经典的电视剧。
剧本好,演员演技好,剪辑好,衔接好。
首先说说这个故事,它跨越了半个世纪,涵盖了中国近代史上各个有名的历史事件,如:文化大革命,知青下乡,1977年高考恢复,改革开放,并且最后以奥运会为结尾也起到了很好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用各个小人物的命运,来阐述各个历史事件对其产生的影响,以小见大。
拿坠儿和乔中华的例子来说。
中华和坠儿是高中的同学,中华在高中是个干部,经常领导同学们,是个风云人物。
后来,知青必须下乡,为了和坠儿在一起,他们一块去了甘肃。
高考恢复后,坠儿考上了清华大学,而中华没有参加高考,回到北京后,成了一名售货员。
在刚刚改革开放的那个年代,两人的差距还没有显示出来,但慢慢得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差别就越显明显。
坠儿有自己的事业,经常忙碌、加班,有自己的追求。
但中华除了上班、下班,就只有打打麻将,生活毫无追求。
当王满堂家里开始分配房子时,中华就一直惦记着满堂家的房子,还派自己女儿去当卧底,已经俨然一个小市民的形象了。
回首看看,当初的坠儿和中华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一对,但后来,伴随着见识不一样,两个的差距就越发明显。
这不是谁的错误,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还记得坠儿和中华的高中班同学多少年后聚会时,那些留在插队的地方的知青们说的话吗?
“我们打算继续回去,再也不回北京了,这里已经不属于我们了”。
他们曾经是令人羡慕的北京人,但多少年后,他们从插队的地方回来时,这个他们曾经熟悉的北京城,却突然变得如此陌生,格格不入。
这其中,心里面的落差该是多么大。
时代造就一个人,也毁灭一个人。
我们不好去评价什么,因为它是发生过的时代。
再说说演员的演技吧,满堂的扮演者吴刚把王满堂的角色扮演的十分到位,他爱古建爱到骨子里去了。
再说说刘姐的扮演者秦海璐,她将一个麻利、敢爱敢恨、善良的刘姐也演得淋漓尽致。
一部好的电视剧除了有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了。
还十分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视剧的剧情十分精炼,毫无半点冗余、拖沓。
就拿大妞去世的例子来说,只是很简洁的一笔带过,但又恰到好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许多好的作品中都会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来叙事。
以不同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人生经历来阐述这个时代所带给人们的影响。
曾经获得“矛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便是如此,而这部电视剧也是如此,看完之后,我们不单是看了一个故事,一个人物的悲喜,更是能看到新中国这半个世纪所发生的事件,它所产生的影响。
往往让人嘘唏不已。
很不错的一部电视剧,推荐大家好好看看12 有用
难不成现在的影视公司都时兴怀旧?
到不如说是炒冷饭!
本剧的演员基本上很优秀的。
本剧的制作公司只是无意间让十一年前,同名电视剧的主演刘威和赵奎娥不觉哑然失笑:剧情脉络、人物的数量和设置几乎都一模一样。
除了将原来剧情改的更"和谐"了一些以外,还有:集数增加了,注了不少水,从CCTV8晋升到了cctv1。。。
当年的电视剧,不论中央台的还是地方台的,精品数量令当下的作品---汗颜哪!
疫情在家围观了下《全家福》这部剧,虽然吴刚老师演的不错,但是这个王满堂这个人设真的太气人了!!!
王满堂一个穷小子来北京打拼,大妞不嫌弃嫁给他,他靠着老婆家发家,没有一颗感恩的心,自己有本事了就对大妞指手画脚,这不是典型的凤凰男吗?
临老了还看不上自己的老伴,买个毛衣还惦记着学画的老太婆,哎呦喂,真是够了。
本来四合院就是大妞家的,让周大夫和刘姐免费住就够意思了,坠儿的老公为了分房子让他们搬走有错吗,我觉得没错啊,为什么死皮赖脸的占着人家的房子不走呢,还让大妞去道歉,果真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吆喝声大的就有理,刘姐还觉得自己做的很对呢,要不是人家王家收留你们,大妞在最开始变卖家当养活一大帮人,哪有你和周大夫什么事儿啊?
这个王满堂整天就会挤兑大妞,还重男轻女,大妞的病都是他给气的,这种凤凰男太气人了!!!
大妞的人生也间接说明了,中国社会女的当家庭主妇就活该被丈夫挤兑谩骂,不但要洗衣做饭生儿育女,还要有自己的工作,做女人难,做中国女人可真难啊!
电视剧《全家福》是以古建筑大师“隆记传人”王满堂的一生为线索,演绎出一个时代的动荡飘摇,也演绎出一个四合院儿里的离合悲欢,召示出“平如水,直如线”的建筑箴言和人生哲理。
“隆记”是一个精神支点,“隆记传人”是一种光辉的象征,象征一种责任和担当。
在王满堂的一生中,做人和做建筑一样,都要堂堂正正。
他的妻子大妞则是中国传统女性的典型代表:辛勤,持家,宽容,善良,有时候闹闹大小姐脾气,总归呢,还是深明大义。
福来和白新生,刘姐和周克明,鸭儿和别佳,坠儿和华子,柱子和惠芬,门墩儿和玲子,以及刨子,老萧,每一个人物都鲜活而丰满,活脱脱地能在生活中找见,他们在讲述着自身故事的同时,也表现了时代的症结:战争,建国,运动,大跃进,文革,苏联援共,知青下乡与返城,改革开放,以及最后的北京奥运会。
作为一部主旋律年代剧,它并没有直接表现历史事件,而是与人物命运紧紧结合,每次时代的转换都由人物对话说出,特点鲜明,部分镜头还采用了老纪录片的形式,尤其是王满堂与毛主席握手一段,充分借鉴了《阿甘正传》的手法。
剧中语言也很有特色,老北京味儿极浓。
“打镲儿”“丫的”“小力巴儿”“您就啨好吧”“得了吧您呐”……鲜活生动,仿佛在眼前展开一幅老北京的生活画卷,而让人最能为之动容的便是其中浓浓的人情味儿。
人情味儿是什么,重情义,守规矩,能吃苦,甘奉献,在现代社会物欲横流的冲击下,更多的人变成了像刨子一样投机取巧,见钱眼开,唯利是图,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人,而极少人能够坚持本真,踏踏实实地在这片土地上站着,秉承老理儿,做一个简简单单的手艺人。
剧中的爱情观也是一改现代社会快餐式的模式,以一种传统的忠诚坚守执著的样貌出现,包括大妞与满堂几十年的鸡飞狗跳却不离不弃,鸭儿与别佳两小无猜的异国之恋,华子对坠儿的奉献与牺牲,福来对新生的一往情深,刘姐和周大夫的老来得伴,门墩儿和玲子九曲十八弯的最终厮守。
“从前,日头落得慢,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大抵也就是这样罢。
在中国人的儒家哲学里,家庭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被放在了不了忽略的位置,剧中王满堂的家庭便是传统的严父慈母式的教育,他对女儿的爱护和对儿子门墩儿的严厉形成鲜明对比,但是谁又能看不出来呢。
这是一种更深更不易察觉的爱,少年叛逆,把父亲的管教当作苛责,于是心生记恨,总觉得自己不是亲生的,等到独自经历过人生的风雨之后,回过头来,眼神也变得温柔,心甘情愿做起了老父亲唯一的伞,为他撑走暮年的风霜,谁从这里面看不到自己的影子呢?
而从小备受宠爱的孙子,却在人生大好年华,失足落马,锒铛入狱,又和我们身边许许多多的人不谋而合。
当剧中刨子被夸赞是“隆记传人”时,有明眼的观众评论道:门墩儿才是真正的隆记传人,他妈妈是隆记的独生女!
当然,这话是不错的,我们更应该看到,他和王满堂眉眼间的那份相似,傲气与清高,倔强不服输,厚道,还有天下闻名的臭脾气。
我很少写些正评论在 豆瓣儿上, 只是觉得 在自己 汉语能力还没退化的时候多写点吧》。。
元旦看到央视在推荐这部剧, 真心觉得 这种 不温不火额推荐很暖人心啊, 尤其到了年关将之 全家福三个字显得尤其让人心暖。
BTW, 对比 被各大卫视轮J 的楚汉传奇, 我都无力突遭了, 国内拍片有个特点, 越是小制作,越出精良上乘剧。
越是大制作, 越是让人恶心, 号称2亿的 投资,我真的不知道 楚汉传奇到底在让我们看什么, 心里想想,动辄 上百万的出场费的演员们, 多半那部剧很多的钱都贡献给了演员吧。
话归正传, 真心一集一集的追着这个全家福, 看了之前很多人说在为我们的D 拍马屁, 作为一个88年的时差党的我, 真心觉得时代有点变得 我一点也看不清了。
很多人都说 那是在拍Dang的马屁, 但我觉得 真心不是。
记得高中的时候, 我在外婆家复习 备战高考, 文科的我, 在外婆面前一字一句的念着, 中国近代史所要的考点, 于是不停的在外婆面前抱怨, “不就是夸自己好呗...” 待我把我我的书本放下, 当年年近 80的外婆, 老泪纵横。
殊不知我的一句话, 让外婆把我骂的那个彻底, 当时的我, 真的不理解。
随着年岁的增长,理解可能变的多了一些。
外婆是个地下工作者, 一个人从当年饥荒遍野的河南平顶山 跑到了湖北武汉。
当年的GCD, 尤其是地下工作者, 什么事情都得思量, 都得考虑后果, 外公 在我很小时候就离开了我。
只知道,在外公年轻的时候,为了不连累自己的儿女, 都不让他的儿女跟随他的姓氏, 于是我的妈妈 舅舅 们都随着我的外婆姓。
南征北战的岁月里, 天知道 没有安全感的外婆是怎么坚守着她一个人拖家带口的岁月, 外婆总说, 现在的年轻人一点吃苦的精神都没有,他们那会儿吃的是何等的差, 就更别说有用的了。
现在, 每当我有委屈, 外婆总对我讲, 别哭!
女孩子, 别哭, 有什么值得哭的?
我想, 这种精神, 应该是从战争年代 那个一个人单打独斗, 一个人面对生死的境遇中 沿袭下来的吧。
我承认, 看着这个剧, 我眼眶湿了好多遍, 我不否认我是个爱国的人, 你叫我五毛也好, 你叫我被XN 了也好,我不在乎。
我只觉得走了这么多地方, 却还是觉得那个家乡最好, 那个叫做发展中的国家最好, 而且我知道 它会变得更好。
还有关于 鸭儿的红领巾, 你还记得吗?
我们小时候 当第一次系上红领巾的时候,我们有多开心,是不是兴奋到睡不着觉?
是不是开心到 每一天都握着它 到处的奔走相告,我们入少先队了!
喜欢这部剧, 是因为, 每一个角色你都能在你身边找到相应的对应, 王掌柜, 对事业的执着, 大妞虽然有着小姐脾气, 但是却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 海路 把一个时而市侩 但又能知错就改的媳妇儿 演的淋漓尽致。
每个小角色, 都是那么的鲜明。
又想起 第十放映室的一句话, 好电影(电视剧) 跟多少钱的制作一点关系都没有。
T_T 突然想回家了, 什么国外的月亮, 什么唧唧歪歪的假想,我不管。
我想要回家, 想要那个说乡音的地方, 想要那个什么时候都能听外婆讲讲以前的是, 妈妈做着过年的珍珠丸子..爸爸 跟我讲要好好学习。
我爱祖国, 真的, 比24年中的任何一年都爱....
从小看着大宅门、大染坊、康熙雍正这种剧过来的人,目睹并感受着国产电视剧的堕落,的的确确非常痛心。
如果有一天满屏都是新笑傲这种电视剧了,我不会感到奇怪,但也许到那时候我真的会放弃国产剧了,当然港剧、台剧、韩剧、日剧这种东西我是不会看的,到时候我也许转向美剧是个不错的出路。
如今同学们追求时尚,大抵是不会看《全家福》这种平实而深刻的东西了,然而正是时不时有这种电视剧出现,有这样的影视工作者的坚守,让我始终对国产剧保持着信心和优越感。
这部电视剧,就是纯正的大陆电视剧的味道,它不靠花花绿绿的画面来迷人双眼,更不靠男男女女精致的面孔来惑人心神。
它安静而有趣地讲述着历史的故事,静静地向这个民族经历的或动荡或辉煌的时代致敬!
有的人说它是主旋律,其实真心不是,它其实描刻的不是什么爱国者,也不是什么思想家,只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小人物,捞了点实惠会跟着喊个”共产党万岁“,在那个特殊的动荡年代也会随波逐流,大家都被宣传口号洗脑他们也不会幸免。
它不是主旋律,但它充满了正能量;它不是历史剧,但却刻画了漫长的时光;它不是偶像剧,但它的角色比花瓶们拥有更加迷人的力量!
最近几天回看了全家福,这部通过古建讲述中国历史变迁的电视剧,当年一经播出就收到了广泛的好评。
但今天笔者不谈历史不谈古建,想说说剧里年轻人们的爱情。
第一对想说福来和新生。
那个年代里被定性的人是很被看不起的,当她还是小粉蝶时这个傻小子就决定了这一辈子非她不取,不顾别人的指指点点,是很需要勇气的。
他们的爱情想要坚持下来太不容易了,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但幸好他们还是走到了最后。
在被别人看不起的情况下,也许你想证明什么都是徒劳的,但至少你得有敢和命运抗争的勇气。
既然得到不容易,就真的不要轻易放手。
也许对于弱者来说,占有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拥有呢,毕竟如果只想拥有的话,她就真会长翅膀飞走了。
故事的最后,当福来还如当年一样给新生端来那碗糊时,他想的一定是:我这辈子没有选错人,当年的红颜永远不会老去。
第二对是门墩和玲子。
也许有人会说,玲子太过矫情,这么多年和门墩赌气就只想等他说一句服软的话。
也有人会觉得门墩太没有情商,当初做出一丝丝妥协也许就不会等这么多年。
剧本和生活总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我们总可以窥出一些端倪:在爱人面前也许应该放下你可怜的高傲和自尊,才不会因为一些小事被耽误太多年。
这俩人的性格太像了,就和两只刺猬一样,只要互相靠近就一定会受伤。
只有互相给彼此合适的空间,一直选择相信对方,才能让爱情持久。
第三对是华子和坠儿。
这一对的爱情应该是让很多人羡慕的,两个人共同经历了很多磨难,也一直愿意为对方着想,才有了深厚的感情基础。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一直不如老婆是很打击自尊心的,所以我可以理解华子后期的转变,但这并不代表他不是个好男人。
他就是为自己的女人付出太多了,却感觉收不到同样的回报,这样的心理落差让他觉得很郁闷却无从发泄。
而对于坠儿来说,也是习惯了在这段感情中被保护,这么多年了她也还是当初那个小女人,却没意识到她的男人已经累了飞不动了。
与其说是坠儿做的那顿饭感动了华子,还不如说是他终于觉察到了坠儿的付出,想到了过去的种种曾经,想到了他们当初的温存,有了这些还有什么坎跨不过去呢。
有些人注定就是不会分开的,他们就是这样的。
最后想说的也是最令我感动的别佳和鸭儿。
那个苏联小子在剧里给过我太多的感动了,他就是鸭儿的灵魂,没有了他鸭儿也就不会真正的“活”过来。
从他摘枣给鸭儿吃问她愿不愿意做自己的女朋友,到车站送别时他看鸭儿的那种期待的眼神,再到重逢时他喊出的那句鸭儿我的鸭儿,这个傻子真的是用最笨的方式玩出了最深沉的浪漫,这样的男人太可遇不可求了。
再来看鸭儿,其实她什么都懂只是不愿意说,她更愿意将自己的情感深埋心底,她对命运的妥协也许是不得已但绝不是放弃,在她心中永远都只有那个永远英俊的长发苏联男孩。
他笑起来时整个世界都温暖了,他就是她的太阳是她的全部。
我们无权利去评论鸭儿在人生道路上的每次选择是否正确,只要结果是完满的又何必在乎过程呢,真是对的人等个三十年又何妨,这就是缘分。
对一个女孩来说,初恋是无论何时都忘不了的,因为他第一次走进了自己的心;而对于鸭儿来说,这个人不仅是走进来了,还在离别时把她的心也带走了,一走就是那么远一走就是那么多年。
感情这东西就是没道理,是你的就永远是你的,不是你的再强求也不会真正得到,愿天下真正的有情人都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而且不会等太久。
冲着吴刚和岳秀清来的,没想到秦海璐这么棒,喜欢死了!!
她的角色拿捏的真不错,我是很少夸奖大陆女演员的,岳秀清是不错,秦海璐后起之秀啊,原来
真好。
当然,最主要的,叶广芩的小说也给力啊,所以,这部剧,我喜欢!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