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电影催眠大师上映了,凑了个热闹,第一时间看到这部电影的公映,以国产电影的水准,应该算得上一部‘好电影’了,悬疑+惊悚,不仔细推敲的话,应该是勉强达到了观众的期待值。
同时,电影里运用了大量的催眠理论和催眠技术,并且做了艺术的夸张,相信一定让很多观众迷惑,怀疑,不解,让人感觉玄之又玄,虚之又虚。
本文,笔者就根据所学的有限的催眠知识,免费给这部电影做一次答疑解惑,也尽自己的一份力解除电影对于催眠术的误导。
解释过程尽量做到不剧透吧,免得被喷!
首先科普一下催眠的几个深度,最广泛接受的划分方法是将催眠程度分为六个等级: 第一级催眠深度:小肌群受到暗示被操控,如暗示被催眠对象眼皮睁不开或嘴唇张不开,被催眠者受到暗示无法睁开,被催眠者不感觉被催眠,觉得完全清醒,这阶段已经可以做到减肥、戒烟等心理治疗了。
第二级催眠深度:大的肌群受到暗示,如手臂无法抬起或无法落下。
此时被催眠者更加放松,也更加专注与催眠师的指令。
第三级催眠深度:可以完全控制所有的肌肉系统,产生数字阻滞。
如无法从椅子上站起来,无法走路,无法说出某个数字,但并不是忘了那个数字,临床催眠师的大部分工作,一般在这前三个等级之内。
第四级催眠深度:开始有失忆现象,被催眠者可以遗忘掉自己的名字,地址,某个数字,并可以产生痛觉阻断,可以做一些手术,拔牙、开刀等。
第五级催眠深度:开始产生梦游状态,产生正性幻觉,可以看到不存在的东西(是真的看到,而不是想象出来的)。
第六级催眠深度:更新的梦游状态,可以产生负性幻觉,看不见,听不见,确实存在的事物或声音,如暗示被催眠者看不见别人的身体,只能看到头部,那么他就只能看到一个的头。
在影片《催眠大师》中到底达到那个深度,也有人在争议,有人说三级,有人说四级;我认为,至少达到了第五级催眠深度,甚至是第六级,因为被催眠者已经完全不认识自己很熟悉的人(具体情节电影中会交待,此处不详细说的话要剧透),用自己的幻觉代替了现实,这已经完全超出了想像的范畴了。
但大多情节中出现的现象达到前三个等级就可以完成,如回忆起以前自己想不起来的事情,跟想象中的人进行对话交流(这在催眠治疗中十分常用,实质是跟自己的潜意识在交流)等,另外,演员在在催眠状态下的表现也符合催眠的状态,如,莫文蔚在催眠状态下产生的眼皮跳动,快速动眼活动,肢体放松,泪水增加,眼白部分变红等等,说明剧组确实注意到了催眠状态下的细节,大家在观看的时候可以留意一下。
最意思是影片中使用的各种催眠技术,种类繁多,甚至可以作为了解催眠技术的一个入门教学了。
先说直接催眠法的技术,首先是眼睛凝视法,影片中使用的道具是怀表,用它的好处是让被催眠者不仅可以凝视重复的摆动,还可以听到单调重复的滴答声, 从而快速导入催眠。
影片中的用的凝视法并不限于盯着看怀表,还包括催眠师的眼睛,烟头,笔尘(沈医生在试图催眠徐瑞宁时所用到的)等等,让观众感觉处处有催眠,防不胜防。
其次是联想法导入催眠的运用,通过让被催眠对象在头脑中产生想象的画面,进而引导他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这个想像的画面,既可以是对象凭空创造的一个形象或场景,也可以是过去记忆中的的一个场景,这种方法在影片中使用的次数也非常多,如果有兴趣,大家在观影过程中也可以注意一下。
再次是反复加深技术,这种技术的做法就是不断引发被催眠对象唤醒,再不断地导入催眠,从而让对象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影片中徐峥和莫文蔚不断的互相催眠,又不断的唤醒,再不断的进入催眠……实质上确实使用了这种反复加深技术,不知道是剧情的需要,还是编剧越催眠技术的特意安排。
这也是我很喜欢用的一个技术,效果很好,在催眠中,把对象唤醒调整下身体的姿势,反馈一下感受,接着再导入催眠,可以避免被催眠对象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造成的肌肉疲劳。
然后再说一下间接催眠,这是影片中让观众感觉比较玄乎的地方,在影片中叫做清醒催眠,也有人叫做隐性催眠;就是让人在清醒状态下,通过交流谈话或者环境暗示,让对象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催眠状态。
整个影片框架也是在这种理论的基础上搭建的,为了让观众了解这种催眠技术,影片还特意让主人公对这种理论做了一个讲解,给剧情的勾画做了一个铺垫。
如,影片中多次用到了环境的暗示,通过水,声音、光线等,或某一个词语(如影片中用到的“船长”),让对象不知不觉中产生联想和回忆,从而再进一步导入催眠。
另外,影片中有这样的一个比较的高级催眠技术是:混乱技术。
该技术的原理是,通过一些异乎寻常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让被催眠对象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造成信息过载,引发神经失衡,触发战斗或逃跑反应(Fight-or-flight response),绕过对象的意识评判区,从而导入催眠。
仔细分析一下,影片中一直在使用这种技术,如,影片中心理咨询室故意布置得非常怪异,无形中给予被催眠对象一些混乱;催眠师故意把怀表掉在地上,也是一种混乱;来访者任小妍怪异的心理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混乱,突然去拨弄钟表指针,突然把水泼出来等都是一种混乱技术的应用,以及从其他咨询师传来的大量信息,也加强了这种混乱,所以,对象没有理由不进入催眠状态了。
当然,能把这种隐性催眠技术运用的如此娴熟,绝非等闲之辈所能及,我想,即使催眠大师艾瑞克森还在世的话,也未必能做到。
现在问题来了,现实中,到底有没有可能做到影片中那样的催眠?
我的答案是,有可能。
但前期必须做大量的铺垫工作,我不可能在一次咨询过程中做到这样的效果。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另外一种心理技术技术,这就是“心锚”的建立。
所谓“心锚”,就是人的内心某一心理状态或行与另外某一动作或表情之间的锚定,它的基础是条件反射。
比如开车时看到红灯就不自觉的踩刹车,这就是一种“心锚”。
影片中,被催眠对象,一看到有节律的“一,二,三”运动形式就会被催眠,如听到数数123,看烟头有节律的3次一熄一灭,三次晃动水杯,拨动三下钟表针等都能迅速地导入催眠状态,要实现这种简单的瞬间催眠,一般就需要“心锚”的建立,而建立这样的“心锚” 一般还得在催眠状态下,所以这样的“心锚”又称为“催眠后暗示”。
看完影片后,观众还可能有一个担忧,担心自己会不会像影片中那样,某一天被不知不觉的被催眠、被控制,从而说出自己不愿说出的事情,作出自己不愿做的事。
其实,大可不必担心,首先,能做到这样快速隐性催眠的催眠师少之又少,凤毛麟角,即使有,也早忙着去某个商业机构都赚大钱去了,恐怕也没有时间闲的蛋疼催眠你玩吧;其次,人在催眠状态下,潜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是非常强的,一旦有人要求你做违背个人意愿的事情,很快就能从催眠状态下次苏醒过来。
调查显示,很多普通大众对催眠有很深的误解,认为催眠可以控制人或者让人失去意识进入昏睡状态。
因为催眠术早期多用于巫术和宗教等,让它蒙上了一层迷信和神秘的色彩,影片的播出,也可能让许多人加深了这种误解,所以普及和了解一下催眠知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实,任何一种催眠状态在平常生活中都出现过,如在睡觉即将清醒或快睡着的时候,突然身体无法动弹,出现‘鬼压床’的现象,就是一种催眠状态;人在某个极度的悲伤或恐惧情绪状态下,眼前突然浮现某个人,就是一种正性幻觉;又如某小美女穿着超短裙去玩,回到家发现青一块,紫一块,什么时候碰的都不知道,这就是一种催眠麻醉状态;有时候时候拿着钥匙找钥匙,拿着电话找手机,或某个东西明明就在桌子上就是找不到,看不见,这就是催眠状态下的一种负性幻觉;所以说催眠一点儿也不神奇。
最后再回答一个问题,催眠术可不可能被用于犯罪?
答案是可能的!
任何一种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历史上也确实出现过催眠犯罪的案例,如着名的“海德堡事件”,所以不要轻易找不熟悉的催眠师进行催眠,进行催眠之前最好对催眠师进行一个调查了解,既有利于对催眠师产生信任更好地进入催眠状态,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被催眠了,不知不觉中时间都这么晚了,哈哈哈!
有些东西可能说的还不是太清楚,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在下面留言,也可以加我QQ:315678525。
(吕艳朋,2014年4月29日,于济南宝华苑。
)
我是剧透提醒 ~~~徐瑞宁和顾洁原本同是心理医生而且是好朋友,但在有一年的顾洁生日会上,两人和彼此的未婚妻未婚夫都喝醉了,最后在徐瑞宁开车回家的路上,不可避免的出了意外,车上的徐的未婚妻和顾的未婚夫都死了,只留徐瑞宁一个人活下来。
虽然不知道什么车上只有三个人,但是编剧再一次用生命向我们声明了了喝车不开酒,开酒不喝车。
活下来的徐自然心中无限自责,既对不起未婚妻和她的家人也对不起顾,然后就此消沉,虽然也在自己给自己治疗,但是心结终还是解不开,于是老师就请出顾给他治疗,想顾扮成病人接近徐最后为他治疗。
那么重头戏就来了,顾一拨表就能使徐不认识自己,在来之前老师还给顾催了眠,到要露馅的时候这个催眠就会生效。
……是魔法一定是魔法,他们一定是会咒语才做得到。
更重点的是,顾伪装的病人说自己能看见鬼,一上来就大讲特讲鬼故事……吓得我个小心脏,我这是看恐怖片呢??
当然我们的主义不允许鬼故事的存在,于是当然这些都是瞎编的。
然后在互相的层层催眠下,终于拨开了迷雾见得了真相。
虽然故事还算简单,但是拍摄和剪辑以及悬疑的气氛十分精彩,在国产中已经很难得。
心理状态是一个隐形的东西,只要它不出现在实际行为和生活中,只要我们还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就没人在乎它,要拿大笔钱接受系统化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可谓天方夜谭。
无数人在漫长的一生中,都将经历无数的痛苦、挫折和自信崩溃,绝大部分时间我们只能选择独自承受,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善待内心,为自己的内心详细去寻找医生,勇敢暴露自己。
实际上心理治疗也有局限性,它只能对个案和典型性人群起作用。
世间人千千万万,人性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生活方式和经历也多种多样,这些不仅是心理学无法概括和把握的,也是所有科学所不能涵盖与触及的。
人虽然是渺小的个体生物,但是他所携带的人性和匪夷所思的各种精神状态也依旧拥有着犹如宇宙黑洞般那么神秘和难以掌握的特点。
认知到我们是神秘宇宙的产物,认知到我们那模糊不可分辨且伟大的来源,也就认知到我们所谓知识永远存在的局限和时空短暂性,从而似乎也能认知到,我们所谓的失败或者光荣,都如此转瞬即逝,缺乏意义。
看这个片子有一段时间了,但是一直没有什么心思来写篇长篇影评,因为最近发现我更擅长言简意赅150字说完意思,然后就不知道说些什么了,所以这篇长影评就变成了一篇个人短评合集。
这部片子可圈可点,话说徐峥的电影虽然称不上出品就是精品,但是其冷静,理智,幽默的风格却已经形成,也让观众熟悉了这种风格,并且赢得好评,只要加上一个正常的,有亮点的剧本基本上就能够出彩。
很多人提到电影的催眠现实中能够实现吗?
这个是许多观众提到过的问题。
作为一名有国家心理师资格并且研究过催眠的人,我可以告诉,这个电影所描述的催眠状态,催眠疗法,有艺术的夸张,当然特效营造的催眠想象的情境也是本片的亮点之一,空旷,苍凉,孤寂的环境也一如催眠师给予病人的一个内心世界,这个就是情绪具象化。
本片,肯定有专业的催眠师指导,而且徐峥和莫文蔚两位主演也经过了催眠师的培训,催眠师培训并不复杂,一般来说,大概也就两三天,课程也就十节课左右,至于费用,有数万的,打着某某催眠协会的招牌,也有一千多,心理诊所自己弄的补充课程,虽然价格区别很大,但是内容却大同小异,基本上主要的理论就是讲述潜意识和显意识相互转换的道理和运用。
催眠的基础理论就是潜意识与显意识的运用和转换。
什么是显意识?
说简单点,就是你能够感觉到并且能够控制的意识,比如你拿起笔,写字,用这支笔写什么字,你是能够决定的而且头脑中肯定会知道。
那什么是潜意识呢?
就是你感觉不到,你不能够控制,或者说控制很困难的意识,这样的意识就叫做潜意识。
说简单点,你用什么手写字,这个你的头脑靠着潜意识,很自然的就用右手拿起笔,这个右手拿起笔的意识没有经过你的大脑或者说你没有感觉到这个意识,这个意识就叫做潜意识。
通过前面的例子相信你已经知道了,习惯就是潜意识之一,潜意识往往比显意识复杂得多,也多得多,你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行为习惯都是潜意识在控制,显意识往往只占其十分之一,所以潜意识又被称为冰山下的意识。
潜意识,基本来源于你的过去强烈的刺激,重复的行为或者语言,亦或是你被引导的行为,而这些行为,语言,方式,生活因为某种原因被遗忘或者说忽略了,催眠正是为了唤醒这些潜意识,重现当时的情景或者状态,找到心理障碍和疾病的本因而诞生的。
人的心理是很复杂的,真正作为一门学科出现100多年,人会选择性的遗忘某些痛苦的行为或者语言,人,物。
这是种选择性的保护。
片中,徐峥所扮演的徐瑞宁,因为某次车祸让好友以及未婚妻死亡,导致了应激性精神障碍,并且产生强烈自残倾向。
他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反复催眠自己,然后选择性的遗忘掉。
这种做法只能成功一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好像把一颗炸弹埋入地下,虽然埋下去一般不会被人发现,然后引爆,但是如果某次特殊的行为就会让这颗心理炸弹爆炸开来,伤害自己和身边的人。
我有种心理理论叫做雕刻理论,就是任何对你造成的心理伤害都无法挽回,就好比刻刀划过石头,无论再这么修饰,都无法改变被刻刀伤害的事实。
这是种非常悲观的论调,无奈这个是事实,我个人非常反对催眠疗法,更加反对用催眠让病人痛苦的回忆,这等同于再一次刻入心灵,重新刺痛病人的身心,如果治疗不好,很容易造成二次伤害,实际上在心理咨询上也很少用到催眠,更多的拿来表演。
雕刻理论认为只要伤害就会被牢记,任何心理治疗和咨询都只是能够作用于一时,所以伤害形成,只能把伤害圈入另外一个合理化的逻辑。
很多人反对心灵鸡汤,非常不理解那些他们认为几乎概念化的道理,毫无逻辑的故事,更没有现实意义的文章为什么会得到某些人认同和支持。
其实不是这些文章对人们有用,而是人们希望世界是这样的,希望心灵鸡汤有用,我们当然知道努力不一定会有合理的回报,我们当然知道世界并不是公平,自由,平等的。
但是不相信又怎么样?
疯狂攻击社会,打些口水仗,然后麻木没有希望的活着?
与其面对残酷的现实,为什么不喝点鸡汤,让心里舒服一下?
终于看了这部电影, 徐峥和莫文蔚等主演的剧情悬疑片,影片讲述了知名心理治疗师徐瑞宁和棘手的女病人任小妍之间发生的催眠者反而被催眠的故事。
两位主演表演很精彩,故事还是比较严谨的,涉及的领域神秘而又富有挑战性,作为悬疑片,悬念的铺设也合理自然。
节奏把握很不错不拖沓,像战争一样你来我往你进我退数次交锋,最后却发现攻防调了个个,每进行一个阶段都让人无法预测下一步进展,5+次反转,情节紧张节奏编排,连带出色流畅、包括极富压抑感的的运镜和感性敏锐的配乐,都可以说动用了上乘配置。
剧本和表演都很好,逐渐看到内地悬疑片的成熟和进步,镜头切换也较为流畅自然,小成本电影很出色的剧本节奏,虽然肯定还是有不足之处,故事不接地气,布景太过刻意,氛围塑造得不够惊悚悬疑等等,但仍然可以算是悬疑的上佳之作了,推荐。
曾几何起,国产小成本商业片往往意味着漏洞百出的剧情、毫无名气的卡司和不忍直视的画面,几乎成了烂片的代表。
然而此片打破了这一固有印象,确实是近年来少有的良心电影。
此片有三个优点,值得对国产电影还抱有一线希望的观众去掏钱支持一下,简要叙述如下。
1、在剧情合理的前提下开始尝试更复杂精巧的叙事结构。
所谓“烧脑”、“解谜”其实名不副实,此片对智商其实并无太高要求,正常观众完全可以理解剧情。
而事实上,故事本身不过是一个相互催眠且结局反转的故事,观影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观众应该能猜到一个大概,这也不是我想夸赞的。
我真正想夸赞的是,本片虽然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但讲述故事的过程却一波三折,颇有听马三立老师相声的感觉,整个影片对叙事节奏的把握、惊悚气氛的渲染和悬疑的层层递进都做到了以往国产电影不曾做到的地步。
虽然前半段莫文蔚入场的节奏稍显拖沓,但中段和结尾把握的相当好,张弛有度。
我本人偏爱那种在方寸之间腾挪辗转,极尽变化之能事,能充分体现编剧和导演匠心独运的类型片,本片虽不中,亦不远。
在主线剧情上,徐峥和莫文蔚其实一直没有走出那个房间,在这样一个密闭狭小的空间内完成了这样一部带有反转、悬疑和惊悚的影片是难能可贵的。
更可贵的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剧情合情合理的基础上的。
本片逻辑缜密,无明显破绽和硬伤,充分体现了编剧正常的智商水准和对观众智商水准的尊重。
这在脑残遍地,奇葩众多的国产电影市场,简直就是夜空里闪亮的星星。
2、引入了新鲜的题材,证明我们在电影院还能够看到除了情情爱爱和家仇国恨以外的东西。
国产电影市场的一大特点就是爱抄,一旦一部电影火了,立马100个同类型电影跟风上马,其中99%还模仿的很拙劣。
于是乎我们在当下的电影市场就只能被迫而又无奈的去遇见各种西雅图,去致你我他妈的青春。
本片正片开始前大概有七八部其他电影的预告片,我记得有一部是枪战、一部是喜剧、一部是主旋律,一部是爱情,还有一部没有鬼的鬼片。
为免被查水表,我就不黑它们了。
但是,假如一个像我这样的观众,已经看过500+的上述题材的电影,已经审美疲劳的状况下,我还能看什么?
就像你已经吃腻了热干面豆皮油条包子,还能不能对老板说来碗豆腐脑呢?
这部影片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催眠虽然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但在国产电影里作为一种核心主打元素想必不多,本人看片不多,不敢说国产电影首次,但就我个人观影经历而言是第一次。
本片的主题其实是一个很平常的主题:关于救赎与原谅。
然而包裹在【催眠】这样一个新的外衣下,反而让人耳目一新。
如今的电影,桥段被用烂,颠覆性的创新很难,于是新瓶装旧酒也不失为一种微创新。
至少,这种尝试给当下的电影市场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原来悬疑剧可以有这样的题材,原来惊悚剧可以这样拍。
很早之前我吐槽过这样一句话:想看一部不脑残不做作接地气的国产商业电影很难,而想看一部不脑残不做作接地气且没有床戏的国产商业电影更难。
现在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希望。
我预测后面立马会有10部以上的跟风之作,不妨拭目以待。
3、画面和特效开始为剧情服务,不再喧宾夺主,最重要的是——不靠3D骗钱。
广大国产电影的观众想必深受3D之苦:坑爹的画面,除了字幕3D,其他都不3D;昏暗的光线,带上眼镜,眼前的世界陡然一暗;高昂的票价,本片3D,团购的请多加10元。
更别提近视眼镜外还套一个眼镜的痛苦了。
这些都是拜无良的国产电影所赐。
我本人一直坚持认为,除了A片,80%的电影根本不需要搞成3D。
本片就很良心的抛弃了这种恶劣的作风,只有2D版本,真是喜闻乐见。
此外,国产电影的画面和特效大于剧情是常态,台词也多不是人话。
比如拿奖宗师。
(你拿奖再多又有何用,我就是想黑你一下。
o(╯□╰)o)虽然看上去很美很牛逼,但电影最核心的故事却是支离破碎的。
这其实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形式大于内容的结果,就好比魏晋名流整天酗酒嗑药瘦成皮包骨头还要佩剑一样,那画面太美我简直不敢看;又好比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极尽华丽夸张之能事不过是吹了一个好大的牛。
当然,国产电影没有这么极端,但却有这样的趋势。
当年韩文公发起古文运动,主张破骈为散,文以载道。
我觉得在电影圈,也有必要来这样一场古文运动。
以上三点,在一部国产电影中同时出现,实在难能可贵,理应支持一下。
而本片两大主演:徐峥和莫文蔚。
徐峥一直是我最喜爱的大陆中生代男演员,没有之一。
虽然固有的喜剧印象会让观众偶尔出戏(我看的那场观众们确实笑场了),但徐峥的形象和演技驾驭此类影片确实游刃有余。
我只想建议说:不要拍泰囧这种无瑕疵却平庸的电影了,多尝试这样有新意的片子吧。
而莫文蔚简直帅到爆,抽烟的姿势完全秒杀我这种屌丝。
好吧,再说下去就成脑残粉了。
说点实际的:横向对比同档期影片,《超凡蜘蛛侠2》——抱歉,我不喜欢熊孩子,哪怕他有超能力。
更何况还是2。
《同桌的你》——当青春还在我身边,你就逼我开始怀念?
《冰封:重生之门》——天呐,这是一坨什么东西?
《里约大冒险》——虽然评分很高,但如果不是带着熊孩子还是不要去看动!
画!
片!
了吧。
《超验骇客》——你确定要带着你们家的文科生妹子去看这个?
so,你看看,你还有什么选择呢?
选择这部有诚意,有良心,尊重观众智商的电影吧。
著名的心理治疗师徐瑞宁(徐峥 饰)擅长催眠治疗,深得业界的赞扬。
但是心高气傲的他却遭遇了职业生涯中最棘手的案件,那就是恩师方教授(吕中 饰)推荐给他的女病人任小妍(莫文蔚 饰)。
一天晚上,女助手Amy(杨凯迪 饰)引见来了任小妍,但是这个女病人似乎一直都不太配合,对待医生态度强硬,而且坚信自己能有超自然的能力,瑞宁觉得她没有说出真相,于是开始了催眠疗法。
意想不到的是任小妍反而掌控了局面,而真相居然与瑞宁的妻子(胡静 饰)以及好友洛雨凇(王耀庆 饰)有关,任小妍的身份真正是什么?
瑞宁似乎掉进了一个设计好的陷阱里
《催眠大师》正如其他影评说了,有着另一个真正的剧本设计,而上映的这一版,因为诸多原因修改之后才是这样的,原设计是,这是一起高智商的谋杀案,犯罪人是徐瑞宁与任小妍(顾洁),杀因是徐瑞宁的女友与任小妍的男友偷情被两个人发现,所以两个人就策划了这么一起谋杀案,并且做得滴水不漏,逃脱了责任。
在看了《催眠大师》之后,总觉得事实真的就是上映的那么简单温馨吗?
瑞宁的女友爱他一辈子,任小妍的男友永远承诺不离开她,从原版本上的角度再看,会发现,虽然上映版本已经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但是还是很隐晦的说出了谋杀案的起因与结果。
一、人物身份的设定有人说,只是偷情劈腿,所以就要杀了那两个人,有那么严重吗?
如果按着平时的情况而言,或许并没有那么严重,最起码不到一定置之死地的程度,但是大家要注意一下,那就是两位主角的身世设定。
一个是任小妍,在她被瑞宁催眠的时候,是围绕着她的身世进行的,从而揭露了任小妍身世一直隐藏的秘密,她曾经被抛弃了两次,而她一直不愿意承认曾经被抛弃的事实,总在给自己心理暗示,而混淆了此前的记忆。
也就是说,抛弃——这是任小妍心理最隐蔽的不可触及点。
也是任小妍最不愿意正视的事实,被抛弃,被亲人抛弃,并且被抛弃了两次。
所以在她心理对男友的要求是,不能够离开,不能再被抛弃,这是她对男友最基本的期盼,而当她发现自己受到了背叛,很可能就要被再一次抛弃,她就会受不了,并且她宁愿男友死了,也不要自己被抛弃。
这就是任小妍杀意的起始点。
那么瑞宁呢?
从电影来看,心理学高材生,自傲到自大,没有一次失败,也不允许自己的一次失败,就是这么一个苛刻要完美不允许一丝纰漏的人,要是发现自己感情的失败,而且还是女友对自己的背叛,自己被戴了绿帽子,骄傲的心理也会承受不了,所以,他宁愿女友死了,也不允许她的背叛,不允许自己感情的失败,一个极端的完美主义的他,可以接受毁灭,但不可以看到失败。
这就是人物设定上的意义,他们的身世思想,都源于此。
二、任小妍被催眠时的谜底当任小妍被瑞宁催眠时,场景有着几个很有意思的细节。
一个是门。
瑞宁叫任小妍打开门,但是她很惶恐。
因为门后面有着任小妍一直不愿意面对的真相,她甚至深陷其中不能解脱,当瑞宁追问时,任小妍突然清醒反催眠了瑞宁。
那么门后隐藏的真相是什么?
那就是任小妍一直逃避的真相,她现实生活里最不愿意面对的,第三次被抛弃。
门后,就是曾经被任小妍看到的,自己的男友与瑞宁的女友偷情的画面。
就是门后的这个残酷事实,让任小妍和瑞宁设计了一个残忍的杀局。
第二个就是任小妍男友的责问。
男友问任小妍,究竟为什么要杀我?
任小妍很害怕,不是我!
那是谁??
就在任小妍就要说出真相的时候,被阻止了。
任小妍要说出的是她的同谋,真正的执行者,徐瑞宁。
但是当时并没有说出来。
从任小妍的潜意识就可以看得到,男友根本不像是任小妍对瑞宁安慰的那样,原谅他,相反的,男友对自己死亡原因是耿耿于怀不得解脱的。
第三个,是弹珠与公车。
这两个事例是任小妍编造的,为的是让徐瑞宁放下防御心,而这两件事真的是任小妍随随便便胡扯的吗?
不是,弹珠和公车都是任小妍潜意识里印象极其深刻的,这两件事物所造成的影响都会使她的人生发生重要的转折点。
弹珠是她被抛弃时握在手心里的。
那么公车呢?
有人说,那个小女孩和任小妍穿的都是红裙子,所以公车上的那个女孩其实是任小妍,但是公车案件是她编造的,那么,公车真正的隐意是什么?
那就是肇事司机造成的车祸。
公车的隐喻其实是指改变她人生的那一起男友的车祸。
这件车祸其实是她和徐瑞宁策划并且参与的,所以她印象极其深刻,所以在电影里用一种含蓄的方式来进行暗示。
三、谁对自己进行了自我催眠?
答案是,徐瑞宁。
电影里,说过徐瑞宁对自己进行了自我催眠,让大家和他自己都以为好了。
但是,这只是他第一次的自我催眠么?
答案是,否定。
真相是徐瑞宁对自己之前就对自己进行了自我催眠。
因为他承受不了自己内心的罪责愧疚。
在葬礼上,他下跪,禁不住心底的愧疚责罚。
而任小妍最后从他面前走过,怒视他,沉默不语。
任小妍对徐瑞宁眼神的痛恨真是因为徐瑞宁车祸害死了自己的男友吗?
不是的。
她只是对徐瑞宁这个软弱同谋者的鄙视。
如果她舍不得她男友,那么她根本就不会协同徐瑞宁害死那两人。
而在电影催眠里,她是很清楚男友是怎么死的,她也记得自己与徐瑞宁所做的一切。
所以,任小妍对自己并没有进行自我催眠,洗去记忆。
这样做的只有徐瑞宁一个,但是徐瑞宁的自我催眠封印记忆太成功了。
所以适得其反了。
他忘记了自己原本就是加害者,所以他也忘记了女友对自己的背叛,他只记得自己深爱着女友,只记得两个人原本很相爱,所以他自责到无以复加,甚至产生了自虐倾向。
所以任小妍之所以接受为徐瑞宁催眠的原因也可以理解了。
第一是她为了让徐瑞宁解脱。
因为现在的徐瑞宁已经不记得那一起谋杀案的真相了,所以任小妍干脆让他放下内心的愧疚,使他完全解脱。
第二是,如果这一次催眠不成功反而让徐瑞宁回想起曾经暴露了真相,那么任小妍就解决了他。
催眠其实有着风险的,并不是一种完全无风险无副作用的治疗,因为在潜入了解患者精神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对被催眠者产生难以估计的影响,而如果是坏的影响,那么就可以轻易摧毁被催眠者的心理精神。
因为同谋关系里,徐瑞宁处于背叛示弱的地位。
任小妍最后对徐瑞宁说,其实你不需要别人对你的原谅,只需要自己原谅自己。
这话其实也是任小妍对自己说的,她表明的是她自己的态度。
在这场预谋的车祸里,她一直不觉得自己有错,所以她根本不需要别人的原谅,她自己早就原谅了她自己。
四、电影里的两首歌曲大家都知道,电影里的所有歌曲音乐都不会是随意挑一首,而是符合电影情节,人物内心的音乐,强化画面要表达的情感。
那么大家看看插曲《You must love me》。
We had it all.U believed in me.I believed in U.Certainties disappear.——曾经的信任已经毁灭消失。
这说明其乐融融的场景下不是温情而是背叛,任小妍对男友吟唱的并不是诉说爱恋的歌曲,而是对男友最后的挽歌,要保持我们的从前,只要给我一个机会,我就能让我们回到从前,没有欺骗,没有抛弃,你还是像从前那样的爱着我,我爱着你。
在最後,任小妍拥抱她男友的眼神很复杂,这是很明显的。
而这时徐瑞宁问了他的女友,你会爱我多久?
注意!!
当时的女友并没有回答!
如果当时的女友回答了徐瑞宁一辈子,那么根本就不需要任小妍告诉徐瑞宁!
所以说当时的场景是,徐瑞宁问了他女友,但是女友没有回答。
为什么不回答?
因为她已经不爱徐瑞宁了,她已经移情别恋了,所以才没有回答。
但是自我催眠以后的徐瑞宁不记得了,所以他才纠结女友最后的答案。
如果说插曲不能表达直接,那么再看看为电影创作的,完全符合电影的片尾曲《半醒》。
里面的歌词说得太清楚不过了:“真相太苦只能半醒温柔 窜改残酷记忆 截取相 拥的笑意别的都封印 ”——这表示有人的记忆曾经被篡改了谁的?
徐瑞宁。
一般的催眠治疗并不是篡改记忆,而是挖掘潜意识的记忆,帮助被催眠者找到答案,而不是篡改封印。
真相太苦,只能改变记忆,那就是残酷的谋杀,受不了心理谴责而封印了自己的记忆。
所以他只记得曾经两个人的相爱,而不是背叛。
因果定律让人知道,徐瑞宁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封印自己的记忆,因为曾经的真相太残忍,他受不了心理的折磨与压力而改变封印记忆。
泰国电影《鬼影》和伊藤润二的恐怖漫画《至死不渝的爱》里,无论是见到鬼还是受到鬼的折磨,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你是犯下了罪责才会遭受惩罚。
哪怕是《Triangle》里,很多人探究三个阶段的Jess与空间轮回,但是很少会去问,为什么?
为什么Jess会遭受地狱折磨而不得轮回?
答案是,Jess杀了她亲生儿子,所以才会落入地狱遭受反复折磨(这个有豆友影评分析得很清楚了)。
上面说的都是,因果定律,所以《催眠大师》也不例外。
背叛抛弃引起的杀意,谋杀之后的折磨。
两个人都在心理有着不能解脱的点。
徐瑞宁的愧疚自责与任小妍坚持的不能被抛弃。
徐瑞宁很愧疚觉得自己没有尽力所以让那两个人都死了,的确是。
电影里,女友的手还是动着的,但徐瑞宁没有救她而是自己逃了。
这是篡改后的记忆,那么真实的是什么?
真实的可能是,徐瑞宁看着女友没有死,但是自己故意逃了,眼睁睁看着那两个人沉溺在水底,因为这本来就是一场谋杀。
没有所谓的救或不救与没尽力。
五、电影里的大BOSS究竟是谁?
换句话问,究竟谁是第三个催眠师?
电影里,只有任小妍与徐瑞宁相互催眠推进剧情,那么有没有第三个催眠师?
控制全局的究竟是谁?
是他们两个人的老师。
因为老师对任小妍进行了清醒催眠,所以才能在每一次任小妍快要说出真相时阻止她。
因为他们老师知道,那个真相根本不能被说出来。
老师已经知道了他们两个人曾经的残酷真相,但是她知道真相却要掩盖真相。
这就是最大的争议点。
老师对任小妍进行了清醒催眠,再让那两个人互相催眠得以解脱。
那么谋杀案里,对谁才是真正残酷?
电影里所有的温情忠诚欢乐与承诺都是幻象,正如徐瑞宁说的,真相有两个,一个是残酷的真相,另一个是你认为的真相,你要选择哪一个?
里面有的是现实里的残酷,背叛谎言抛弃劈腿偷情没有什么承诺一辈子没什么原谅。
《催眠大师》本来要说的是一个暗黑的现实的故事,而不是温情的救赎。
什么,你不相信?
你觉得这是一部至死不渝的爱情电影?
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被电影催眠了。
一、二、三、结束!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二二一(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8104079/不得不说它的的确确不能称之为一流的影片,它的匠气颇浓,有些台词不过是照本宣科,应当是套用了某些名句,后半段略有欠缺,前半段鬼片?
喜剧?
嗯哼?
但是还算是不错吧,至少治疗与被治疗这个梗还没烂,的确也做了一些准备知识,看这个电影时突然想起杨绛先生对鬼神之说的论证,我曾不满于最后模棱两可的说法,因为我胆小啊,而现在却有了深一层的领悟,倒觉得那说法是对极的,鬼神的存在感强弱改变不过源自内心情感。
所以他是有的也是没有的。
陈正道,1981年3月3日,中国台湾导演、编剧、 制作人 、艺术指导。
2004年其电影短片作品《狂放》入围威尼斯影展国际影评人周竞赛单元与东京“亚洲之风”竞赛单元;2005年作品《宅变》与2006年作品《盛夏光年》均创票房佳绩;2008年只身到内地发展,先后接拍《幸福额度》、《101次求婚》、《催眠大师》、《重返20岁》等作品。
并凭借《催眠大师》获得第15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提名。
看以上他的经历和作品,似乎这是个满身光环的青年导演,年少有为,80后,现在已经取得这么多成绩,导演之路应该是走得顺风顺水,属于天资聪颖的天才型人物。
其实不然,陈正道一直是一个自学成才的草根派,初次执导时在片场连对焦都不知道是什么,被跟焦员戏称为“导演小朋友”,23岁拍摄首部作品即入围威尼斯与东京竞赛单元的《狂放》,在威尼斯展映场,电影放到一半时观众已走了一半,第二天场刊评价毫不客气的表示“为什么威尼斯要选这部片,它应该在这里止步的”。
后来的真相是因为三大影展正在关注台湾电影,他又很年轻,作为代表才有了这次入围。
受此激励,回台湾后他的事业有了短暂的小高潮,《宅变》《盛夏光年》均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
被成功的喜悦冲昏头脑,他开始骄傲起来,拍片时谁也不理,谁的意见也听不进去,很牛逼,自诩天才,几乎得罪了台湾所有电影人,毁约,赔钱,再毁约,自己“作”死,最后到了甚至连他父亲都不愿和他说话的地步。
关键时刻,彭浩翔拉了他一把,带他走进“4+1”电影计划,网上短片过亿的点击率让他重新找到了做导演的“快感”。
六年,他知道了珍惜,其后的《幸福额度》《101次求婚》让他成为“亿元俱乐部”的首位80后导演。
这之后,他才开始拍摄他最喜爱的题材:悬疑惊悚。
《催眠大师》,豆瓣评分7.6分,好于同期悬疑片的76%,在国产悬疑片,这样的成绩足够傲视群雄。
《催眠大师》的场景不多,主要集中在那间复古阴郁的心理诊疗室中。
而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容纳了超过1000多个道具及细节的设计。
电影中的催眠世界是用一砖一瓦的细节构建起来的,美术和道具上做得很细致。
房子里的地板的纹路,墙上画的摆放,桌上的道具等细节去呼应电影中一层又一层的这个概念,像时钟不管拍不拍的入镜,那个时间都是完全对应的。
对于努力做的这一切,陈正道是这样解释的,“就是希望剧本没有硬伤,这是我第一部悬疑推理类型片,我自己的期许就这些了,接下来我会让观众看到我的原创性,我所掌握的大场面,《催眠大师》对我来讲最大的意义,就是做好这个类型的准备。
”凭借《幸福额度》、《101次求婚》、《催眠大师》重获成功的陈正道,骨子里有台湾人的文艺,在内地呆久之后又浸染了粗犷气息,对电影艺术与商业创意之间把握着平衡与自由。
作为导演,他想做的是尝试更多,更好。
2016年底的《记忆大师》,也许正是他梦想实现的更高山峰!
让我看了三分之一就知道徐峥是病人莫文蔚是医生 影片后面一半都是废的 解释的越多就越说明导演的不自信 影片的开头是亮点
真不容易,看到了一部国产惊悚悬疑片的良心之作,忍不住打了四星。徐峥越来越靠谱了。
开头像鬼片 中间让人浮想联翩 结尾部分仿佛回忆录 拍的是心理悬疑剧 在构思上影片和禁闭岛非常相像 到底是谁催眠谁 谁又被谁催眠 悬疑的情节设计倒也不显得突兀 给莫文蔚和徐峥的演技点个赞 但故事逻辑欠佳 不过看得出导演已经很努力在表达 实在是功力有限罢了
其实就是把一个烂故事重新结构了一遍,套上一个理性至上的心理治疗外衣,隐藏了人物身份关系,然后导演很扯淡的带着观众兜圈子。小格局本该突出空间感,但做的不够好。
其实国产电影每年都有这一种类型片可看的,今年也不例外。
第一次看到片中的这种类似桥段,记得的是看90年代日本的一部日剧世界奇妙物语中的其中一集,那是个短篇三次反转让人非常惊讶!所以老梗新作还要拍的更加吸引人很不易,中国悬疑电影能做到这样很ok了,其实本来中途想到一个很黑暗的真相,但最终还是看到一个很温情的结尾,也很不错!!!私心多加了一星~
等师傅修电脑的时候他放这个给我看,看到最后才发现是反酒驾宣传片= =装这么多逼搞这么多有的没的五毛特效和美图秀秀滤镜到底是什么意思?
给高分的都是什么心态呀
很多细节不错。
酒驾致人死亡难道不要判刑吗?
7.7分数高了,平衡下
我~我~我~我~说~不~出~口!立场转变的时候有点硬,期待值比呈现的要大。在国产片来看,还是有很大不一样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笨了,总觉得好多细节弄不清。BUT never mind ,还是推荐一下吧。
“有时候聪明的谎言,比真相更可信”,悬疑剧情像是2014年的《全民目击》,但又示弱很多,很多反转都能提前猜透,新鲜感打折。只是能如此流畅清晰前后合理的讲一个关于失去和惭愧的故事,在国产电影已属不易。“亲人分两种,一种是天生的,一种是后天通过努力付出得到的,我想成为你的亲人”
结构完整悬疑够味制作精良。结局冗长得好可惜。
好棒!
剧情太不值得推敲
到位的类型片,美术特效都不土,杜比全景声很赞,让两个鬼故事的惊悚效果极好。叙事也算及格吧,少不了的装神弄鬼和细节糊弄,而结尾解谜部分莫文蔚的技术细节应该与任小妍的个人经历更好地交缠对抗,情节大翻转更应该要伴随强烈的情感张力。本片的处理有点糊弄事了。最后,受不了把任读四声。
支持一下,虽然觉得太过于玄而又玄了
< 老老实实场戏剪辑的地方不错,解谜组合也行,精神、心理闪剪的地方差;表演还差很大火候,只有一组镜头拍得不错
全部是在套用以及刻意的故弄玄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