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son在Ocean's 8中扮演Tammy都说Ocean’s 8是一场姬圈狂欢,三个女人一台戏,八个女人而且是八个美女而且是穿得华丽酷炫的八个美女,自然是一台大戏中的大戏。
豆瓣众多评论将灯光聚焦于双布(ps一句,看了这电影发现布洛克和布兰切特并肩走在一起时身高和气场倒是颇有点势均力敌的感觉)和海瑟薇,余光带上海伦娜和蕾哈娜,其余三位美女却几乎被选择性遗忘了;所以本文就来努力八卦一下在一众女神中不算太有名,但却是电影的八位女主中唯一的一位姬圈圈内人Sarah Paulson。
杂志上的Paulson其实Paulson在姬圈应该算是一个比较边缘的存在,她本人似乎也并不太希望被贴上L的标签。
准确的说她属于Bi,在30岁之前交往的也都是男人,一度有过一个大她九岁的剧作家未婚夫。
不过自从04年之后,她只交往过两任女友。
第一任Cherry Jones从04年到09年交往六年多之后和平分手,原因不详。
中间有一段长达五年的空窗期,之后从15年开始和Holland Taylor交往,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
Paulson自己在16年的一次采访中说:如果我必须按照任何一边(指异性恋或者同性恋)的人群对我的期望来作出自己的人生选择,那么我会感到深受拘束,而我并不希望这样。
对于感情,我现在能确定无疑的是,我爱上了一个人,而我爱上的那个人恰好是Holland Taylor。
Paulson和TaylorPaulson和Taylor在一起的消息一度是一个很劲爆的八卦,上了很多八卦头条,在15年底16年初那个美国同性恋结婚已经合法、圈内众多深柜人群纷纷出柜的时间段,这种热度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因为她俩相同的性别,而更多是因为她俩巨大的年龄差——16年初时Paulson 41岁,而Taylor已经73岁,呃,果然是不走寻常路的恋情。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舆论对她俩这段巨大年龄差的恋情基本都是支持的声音。
以我浅见,可能一方面是国外对年龄上的偏见确实没有那么严重,另一方面则是两位当事人无所掩饰的爱情和无所畏惧的态度。
上两张街拍大家自己观察是否有爱吧。
会有兴趣深八一下Paulson首先当然是因为她算是我喜欢的类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女,但长着一张聪明有个性的脸,眉目间透着一种英气和坚定。
所以我才会在第一次看到她演的电影(非主角)时就记住这个人。
我看过的第一部有她的电影是The Spirit,08年的片子,豆瓣和IMDb的评分双双表明这是一部烂片。
十年以后的现在回想一下的话,情节已经没有任何记忆,但印象深刻的是哥特画风 + 男主的一身黑衣和鲜红的领带 + Paulson演的温柔知性的女医生Ellen Dolan,虽然是男主挂掉以前的正牌女朋友,奈何男主变成幽灵以后暧昧对象能有一个班,且个个都是性感女神,所以正牌女友也悲摧的没多少戏份。
电影The Spirit剧照Paulson说她在学生时代的梦想是演茱莉亚罗伯茨在Pretty Woman里面那种灿烂夺目的女主角,但是真正开始演员生涯之后却发现自己更擅长或者更适合演那种非主流的让人讨厌的或者“被侮辱与被损害”类型的角色,所以,她演了很多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角色。
这些奇奇怪怪的角色当然很少会是主角,所以好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她的演技口碑也都不错,却一直没怎么能红起来。
事实上即使到16年因为出演电视剧American Crime Story: The People v. OJ Simpson中的主控官Marcia Clark而获得艾美奖和金球奖最佳女主角,Paulson的知名度也就只能算一般吧。
左边是现实中的Marcia Clark,右边是Paulson在电视剧中演的Marcia ClarkPaulson在姬圈内的知名度同样不太高,虽然她算姬圈中人,但演过的L片却很少,我能想到的只有15年她参演的姬圈年度大片Carol,不过她在里面演的又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Abby。
关于Carol,也许跟我自己当时的心境有关,虽然我曾经很兴奋的期待过它的上映,虽然卡司已经是我能想到的最理想的组合——Cate一直是我的女神,Rooney我也觉得很不错且很合适角色,虽然影片高饱和度的色调和怀旧的气氛都是我的茶,但是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却不知为什么对Carol和Therese这两个主要角色都完全没有办法共情。
至于Paulson在里面演的Abby,坦白说真是一个尴尬的角色,我想喜欢Carol这个电影的人应该没有多少喜欢Abby吧?
电影Carol中的Abby但是Abby和Carol的复杂关系倒是让我想到了Paulson和前女友Cherry Jones的关系。
Jones曾经获得过两次托尼奖和五次提名,想必在表演上是很有才华的(我唯一看过的Jones的表演是去年的The Party,一部很舞台剧的电影,在剧院里看也许还不错,不过在电影上看就很无趣了,简而言之就是无感)。
说起来Paulson可以算是在05年Jones获得托尼奖的现场出柜的,之前虽然她俩已经同居了一年,圈内人也都知道,但是两人的关系并没有完全公开,事实上当时两个人对公开这段关系都有一些顾虑;但是那晚在电视转播里主持人宣布Cherry Jones获奖那一刻两人在镁光灯下忘情一吻,不用说全世界都知道了。
事后Paulson说那一吻完全在计划之外,只是当时真情流露,不经思考就发生了。
Paulson和Jones我个人觉得她们这段关系中相比而言Paulson要陷得更深一点,后来分手的时候受到的影响也更大一些。
看很多照片都会觉得她们在一起时Paulson很像一个小鸟依人的小女人。
09年两人刚分手的时候Paulson在采访中说Jones在分手这件事上比她淡定许多。
毕竟也是,她俩相差18岁,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且这对Paulson来说是第一次很认真的和女人交往,而Jones已有过足够的经验应对分手。
在12年的另一次采访中,Paulson承认她和Jones分手后依然一直有联系,但不愿意谈及更多细节。
不过,相信这些都是过去时了,Jones在15年时与Sophie Huber结婚,Paulson也是15年开始了新恋情。
在恋情之外,Paulson在好莱坞圈内有一位公认的BFF (best friends forever) Amanda Peet。
说起来Peet又是一个当年我在Studio 60里第一眼看到就心中一动记住的人。
只不过,如果说会记住Paulson并不完全是因为外表,而是外表气质内涵的结合,那么会记住Peet就完全是因为外表,因为她长得很是我的茶:线条比较硬,浓眉大眼,英气勃勃的…brunette,反正一看就知道不会让她去演叛徒和汉奸…😏可能是这个原因,虽然Peet也不比Paulson红太多,但基本上她出演的片子里都是主角,从Jack and Jill到Studio 60,反正Paulson在演非主流的时候她都在演主角。
Paulson和PeetPaulson和Peet相识于90年代末两个人都20出头事业刚起步的时候,我不记得是两个人之中的谁说的,就像爱情有一见钟情,朋友也有一见钟情,而她俩就是那种一见钟情的朋友。
虽然我私心并不太待见这俩老是在走红毯或者其它各种公开场合kiss卖腐,但是人家自己非说这不是卖腐就是真情流露,然后一个的老公 + 三个娃和另一个的女朋友都毫不介意,那俺们吃瓜群众到底还有啥好介意的…😂不过,根据俺打开八卦显微镜仔细观察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大部分时候还是Amanda同学主动袭击,Sarah同学本来还是蛮注意的,但是被Amanda老是亲啊亲啊的玩坏了,加上本来也是我行我素不受拘束的性子,所以后来有时候也会主动一下。
关于这一段似乎位于友达以上的亲密关系,两个人在采访中分别有过不同的形容。
Amanda说,Sarah就像是她的另一个丈夫或者妻子,想了想又说,就像是她的妻子。
😓而Sarah说,可能在另一个世界里,Amanda是她妈或者她是Amanda她妈(😓为什么这句话听着感觉如此熟悉),一切都太自然而然了。
但是,她们同时也都说,两人之间如此亲密无间的友情绝非只是出自理所当然,作为最好的朋友,二十年一路走来,双方都非常珍惜彼此的友情,并为此努力过很多也付出过很多。
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觉得这样的友情近于暧昧,尤其Sarah本来就是L圈中人,谁敢保证这真的只是友情。
不过我个人倒是相信这是一份真正平等独立相互欣赏相互支持且没有任何复杂感情牵扯的友情,所以双方才能在相处中如此自然,而人前人后谈及彼此时又如此坦然。
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其实人生本来就不是只有一种叫爱情的感情,人与人之间的很多普世感情,其实才更弥足珍贵。
最后,关于Holland Taylor奶奶,看过The L Word的人应该能认出那是里面Helena同学的老妈,Peabody基金的老大。
在看The L Word的时候,我对这位奶奶和她女儿都没啥好感,大概因为我是Bettina路人党。
现实生活中,Taylor奶奶在古稀之年突然向全世界出柜(之前她从来没有正式出柜过)并表示她正在和一个比她年轻很多的女人交往(但没有公布是谁),我想她一定是很爱Sarah同时也对她们之间的感情很有信心才会这么做。
当然Sarah也绝对没有让她失望,不久之后就在艾美奖的领奖台上大声喊出I love you Holland Taylor,公开两个人的关系,证实之前所有的传言。
(那时候她俩交往时间还不是很久,所以那次艾美奖颁奖典礼Sarah并没有和Holland一起出席,而是邀请了Marcia Clark作为她的Date一起——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选择,因为她正是由于在American Crime Story里出演了Marcia Clark才得到艾美奖提名并最终获奖的。
)公开关系之后,她俩开始更多的出双入对一起参加各种活动。
Sarah真是一个情之所钟无所禁忌走自己的路不在乎别人眼光的人,一次是这样,两次也是这样。
也许我没法完全理解她的选择,但是面对这样的真诚和勇敢,除了祝福和支持还有什么可说。
以前对Sarah最多只能算是个路人粉,但写完这篇也许有点冗长的文章,对Sarah已经路人转粉。
又,70岁也能找到真爱,我们当然不能放弃努力。
💪
微博 @本来老六上世纪七十年代有部电影叫做《尼罗河上的惨案》,惊涛骇浪的剧情末尾,大侦探说了一句莫里哀所写的台词:女人还是需要爱。
《瞒天过海·美人计》是一部爱情电影:【跟你在一起的地方就是我家】(费里尼《大路》)【我策划这个事情用了五年八个月二十二天】【仅此一次,我们想被无视】忽视案情本身的不合理以及强行主角光环,这个故事还是说了女人是需要爱的。
然后,如果这份爱是狗屎,女人会做什么。
日日夜夜,桑德拉(一律用演员名字替代角色名字)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偷到伊丽莎白·泰勒让所有女人觊觎的钻石。
还有曾经令自己神魂颠倒的肉体以及厨艺。
色授魂与,神魂颠倒。
两者都依然吸引着自己,于是决定一箭双雕,得到前者,毁灭后者。
日日夜夜。
女人在回忆那份爱。
女人在回忆当时爱的甜蜜和苦楚,回忆得到的爱不过如此。
那么钻石呢?
仅就账面价值就逾三千万美元。
爱是什么大家可以有不同说法?
三千多万美元的说法只有一个:那是很多很多。
而且,可能是六千多万美元。
因为还有凯特·布兰切特。
如果说男女版十一罗汉里面,桑德拉对应的克鲁尼,那么凯特就是布拉德皮特。
两布组合让我想到了陈玄风和梅超风。
一个刚刚获得假释,一个靠得是往伏特加里兑水。
当年携手大杀四方,半生蹉跎,依旧少年。
如果说男人都不如狗,那么不妨试试女人。
铁马是你,说得是摩托车;冰河也是你,说得只能是金发。
两个人联手干票大的,千难万阻,并肩作战。
找来了更多的铁马和冰河,于是在五年之后,她和她终于在了一起。
都说女人最好的朋友是钻石,那么就去偷钻石;都说女为悦己者容,那么这次是她不是他。
打进银行户头的钱不过是奖金,我背后是你才是真正的【心安即是家】。
女人需要爱,这同样不靠神仙皇帝。
一切都靠自己,一切就那么势如破竹。
女人当如是,才是真正的神仙姐姐。
是神仙小姐姐。
-END-
「原文首发于公众号“空刻” 」 本周英国最火的院线新片是18号上映的《瞒天过海:美人计》(Ocean's Eight)。
实际上“最火”两个字是我昧着良心加上去的,因为其实本周就只上了这么一部新片。
那么片子到底好不好看呢?
先不说别的,反正我在影院睡着了半小时,醒来发现剧情无缝连接时,心情如图
再看看烂番茄,这片竟然能有67%鲜?
你TM在逗我?
这次我选择站队观众评分,还是47%这个远远不及格的分数比较适合它。
是的,个人认为,《瞒天过海:美人计》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烂片。
看过《十一罗汉》(Ocean's Eleven)的人该记得,这是个神偷系列电影,目前已经有《十一罗汉》《十二罗汉》和《十三罗汉》三部曲,主演人数依次增加,口碑则是第一部最好,第三部其次,第二部最差。
这次的《瞒天过海:美人计》其实算这个系列的番外篇,英文片名Ocean's Eight和前三部就只差个数字而已,女主Debbie Ocean是前作男主Danny Ocean的妹妹,于是同样拥有神偷基因的Debbie召集一帮女同胞搞了个大新闻。
本着欲抑先扬的老规矩,先夸夸吧。
如果非要说出点这片子的好来,那似乎只能夸夸它的强大卡司了。
本片的最大亮点就是召集了几个世界级的一线女明星:桑德拉·布洛克,凯特·布兰切特,安妮·海瑟薇和海伦娜·伯翰·卡特。
她们其中随便哪个单拎出来都可以独挑大梁,在几乎任何电影里担当女主。
桑德拉·布洛克在2010年凭借《弱点》拿过奥斯卡影后;凯特·布兰切特就更厉害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蓝色茉莉》)和最佳女配(《飞行家》)大满贯;安妮·海瑟薇也曾凭借《悲惨世界》里的芳汀一角拿过奥斯卡最佳女配,以上三位奥斯卡级的大咖都是切切实实拿过奖的;海伦娜·伯翰·卡特作为蒂姆伯顿艺术之路上常年的缪斯女神,曾拿过两次奥斯卡提名,女主女配各一次。
影片还找来了欧美流行乐坛天后级歌星蕾哈娜客串团队中的电脑黑客。
此外,常年混迹于美剧中,拿过艾美奖和金球奖(电视剧类)最佳女主角的香蕉姐莎拉·保罗森也扮演了盗窃团伙里的重要角色。
八人团伙中的剩下俩人,一个是印度裔,一个是亚裔,都没什么名气,属于平衡种族配比,为了政治正确而凑数的,这里就不做介绍了。
说完了卡司,可能这片就真一无是处了。
毫不客气地说,这是一次并不成功的炒冷饭。
《瞒天过海:美人计》是用相似的故事创意和结构拍了一部女版的《十一罗汉》,且模仿得非常拙劣、小家子气、缺乏想象力,堪称东施效颦。
首先,故事是此片最大的短板。
作为一部神偷电影,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高智商犯罪”,最重要的就属盗窃过程的艰难、复杂与精彩,可此片的盗窃全过程跟“高智商”三个字基本没关系。
说白了,就是偷得不漂亮,精彩欠奉。
先说盗窃目标,影片里以Debbie Ocean为首的八位女神偷在一年一度的时尚盛会Met Gala(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慈善舞会)上盗取由安妮·海瑟薇饰演的大明星所佩戴,价值一亿五千万美金的卡地亚钻石项链。
多巧呀,17年前,Danny Ocean的十一人团伙盗取了拉斯维加斯三家赌场里的一亿六千万美金现钞。
各位看官看出差距了么?
一个是偷项链,一个是偷多达一亿六千万美金的现钞,后者的体积是前者的数千倍,哪个难度大,高下立判。
而且如何偷赌场的钱,是个从未有先例的历史性难题。
再说安保措施,《瞒天过海:美人计》里的时尚盛会所有的安保措施可以用两个字概括:保安。
这可真是够严密的呢。
《十一罗汉》呢?
另外,就算是突破了重重防卫进了金库,如何把一亿六千万美金现钞堂而皇之地运出来而不被追踪,这些难点都使整个盗窃过程充满了精彩的悬念。
反观《瞒天过海:美人计》,因为盗窃目标太小,且防护措施太差,使盗窃过程毫无精彩可言,简单到一句话就能概括出来:给戴项链的大明星下药让她去厕所呕吐,在她吐的过程中把项链偷偷解下来通过服务人员的餐车运到后厨,期间把一个假的项链扔进水池掩人耳目,珠宝专家现场把大项链分解成几份,然后交给团伙里的人分别带出晚宴。
最脑残的是,偷项链已经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剧情了,编剧还嫌任务不够简单,把戴项链的大明星也策反进盗窃团伙里。
这简直相当于你要去偷盘子里的苹果,可提前已经把盘子握在手里了,这TM也好意思说自己是神偷?
至于《十一罗汉》里具体是如何偷的,我就不剧透了,建议大家自己去看一遍,其计划之周详、复杂、缜密和庞大甩了《瞒天过海:美人计》起码半个银河系,足以称之为一场酣畅淋漓的高智商犯罪。
即使之前看过的盆友也可以像我一样回头重温一下,因为毕竟看了《瞒天过海:美人计》后需要洗洗眼,且更能深刻体会到这个系列之初的《十一罗汉》是多么的辉煌和精彩。
除了偷东西,《瞒天过海:美人计》像《十一罗汉》一样也安排了一个副线:Debbie Ocean为了报复害她入狱的渣男前男友,把偷项链的罪名栽赃给了他,栽赃过程也很简单,非常贴近影片的中文译名,靠团伙里大明星的美人计。
即使单论副线,《十一罗汉》依然要更精彩,Danny Ocean不仅偷了钱,还成功偷了前妻的心,赢回了爱情。
这条副线的难度也要高于《瞒天过海:美人计》里的嫁祸难度,且偷心的副线时不时与偷钱的主线并在一起,偷钱与偷心这两个计划是相辅相成、彼此成全的,使剧情更加复杂,更加精彩。
此外,从结构上来看,《瞒天过海:美人计》也完全复刻了《十一罗汉》。
影片开场,Debbie Ocean跟她的哥哥Danny Ocean一样,坐了五年牢,得到了假释。
接着就开始召集成员,组成盗窃团队,最后干了一票大案。
但即使是结构上也没抄好,《十一罗汉》开头集齐团队十一个成员用时不到半小时,《瞒天过海:美人计》集齐团队八个成员耗时近一小时。
是的,我就是在组队过程中睡了半小时,一觉醒来刚好开始准备盗窃,所以剧情才会无缝连接。
再其次,《瞒天过海:美人计》人物方面的塑造也是乏善可陈,几乎所有人物的厚度都不超过一张纸,所以虽然请了一大帮奥斯卡级的演员,可她们所扮演的角色并没有给她们多少表演空间,这只能说是对豪华卡司的巨大浪费。
《十一罗汉》里给团队里大部分角色各自安排了颇有亮点的出场方式,单论剧本在每个人物身上花的小心思,也是《瞒天过海:美人计》的逊色之处。
而且作为团队主脑的Debbie Ocean全程站在摄像头下,并没有参与盗窃,从头到尾就只给团队贡献了计划;反观Danny Ocean不单制定盗窃计划,在被人跟踪、监控、拘禁后,依然脱了身切切实实地参与进盗窃中最关键的一环,进入了金库。
可以说在人物魅力上,二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最后,《瞒天过海:美人计》最大的问题就是盗窃过程太过顺利,几乎是一帆风顺,中间没什么不利因素和突发状况,属于一面倒的剧情,缺乏波折和起伏。
而《十一罗汉》则不然,从准备阶段到最后计划实施阶段,突发小状况频现。
据不完全统计,全过程起码有七个小转折,这也给盗窃增加了难度、真实度和精彩程度。
可以看到,《瞒天过海:美人计》在各方面被《十一罗汉》完爆,即使是前者最引以为傲的卡司方面,后者也完全有过之而无不及,要知道这可是乔治克鲁尼和布拉德皮特两大男神同框的电影。
说到底,《瞒天过海:美人计》不过是现在全球电影电视市场里女性角色地位崛起大潮下诞生出的投机作品。
看看《权力的游戏》最新季还剩下几个男性角色,以及多少女性角色掌权就大致可以了解到目前这股风潮了。
权力的游戏 未来几年,女性在电影和电视剧中会扮演更加立体和重要的角色,以前女性常演的花瓶角色会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
但观众要看的是优秀的、赋予女性角色以灵魂的新作品,而不是虚有其表,把男演员换成女演员这种所谓噱头当成卖点的跟风炒冷饭之作。
这样不仅不尊重观众,更是对女演员的不尊重,因为她们只不过从之前的花瓶转为了另一种形式的花瓶,看似更重要,实则更加华而不实。
画面一开始,女主在监狱里哭哭啼啼梨花带雨一脸后悔莫及的小模样,顺利刑满释放。
刚一出监狱就脚踩n寸高跟鞋气场两米八,展现了一连串节奏超快的精湛骗术。
捞到生活必需品的同时不忘美美地泡个澡。
接着女主就去找自己当年的好姬友大魔王,大魔王攻气十足,两人狼狈为奸重操旧业决定去偷卡地亚不知道搞什么埋在地下深处的天价钻石项链。
虽然两个女王级人物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但是两人显然都不是搞笑担当,于是他们需要红桃皇后来调节一下气氛。
红桃皇后年轻时是当之无愧的英伦玫瑰,人到中年放弃身材管理并且与蒂姆波顿厮混太久变成了哥特霸王花,强烈的个人风格让你在每部电影里都能记住她。
黑桃皇后在这里是一个善用曲别针的设计师,女主和大魔王需要用她当引子让人把钻石项链从地下运出来。
女主和大魔王略施小计把红桃皇后送到了白皇后的身边。
白皇后在此是一个超大牌的胸大无脑大明星,她的bitch face跟艾玛罗伯茨有得一拼。
红桃皇后作为设计师为白皇后的gala造型搭配了目标项链,于是她和女主的好朋友嫁不出去鉴定妹一起来到了卡地亚地下深处。
红桃皇后带上了山东天后特制的眼镜,没错,山东天后在这里是一个程序媛,我从未见过如此不geek的程序员。
扫描了一下钻石项链以后山东天后那边就直接3D打印了一个假的出来,这效率不要太快。
以前人们还要辛辛苦苦做一个以假乱真的赝品,现在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现在只有红桃皇后一个人在时尚圈,但她基本只能出现在大胸白皇后身边,所以还需要一个人去开视野。
这时女主找到了香蕉姐,别看香蕉姐在女儿一脸小受的模样,但人家是好几季美恐的人生赢家。
香蕉姐一个面试就进了时尚女魔头的圈子里,只要不给老娘熊孩子,我能一打五。
于是香蕉姐在met gala当晚负担起带节奏的工作。
最后为了平衡一下人种,亚裔滑板girl也加入了这个队伍。
但我总觉得这个人有点打酱油,并没有前几部亚裔杂技男光芒万丈。
果然最后杂技男也出来打了另外一壶酱油。
计划就要开始了,山东天后凭借高达两百四十九的智商搞定了大都会厕所的摄像头,白皇后成功带上卡地亚附加两位吴克保镖走了红毯,女主狂飙一顿德语以后也施施然混进现场。
然而有一个bug,那就是白皇后的男伴竟然是女主入狱前的男友。
此渣男骗财骗色,把当年还相信爱情的女主整进了局子,然后才有了现在大家喜闻乐见只信姬情的女主。
大魔王很紧张瞬间变成了小白兔,以为要黄了,来找女主要求举高高。
女主说,没事,我能带躺。
经过表面上紧紧张张实际上随随便便的一番周折之后卡地亚到手并当场分赃完毕,这一段白皇后演技炸裂,围观群众以为她没有演只是菜,弄丢了钻石项链也没有举报她。
结果女主、大魔王、红桃皇后、山东天后、嫁不出去鉴定妹、香蕉姐、亚裔滑板girl七个人聚会的时候,白皇后出现。
作为补位选手,白皇后化身腹黑猫女,直接把一部分钻石栽赃到渣男家里,大快人心。
最后的结局超开心der。
电影院里的人都笑得像个两百斤的孩子。
我希望你们知道,做这件事不是为了你,也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某个躺在床上梦想成为一名“大盗”的八岁女孩。
当这段鼓舞士气的台词从Sandra Bullock嘴里说出的时候,电影院里满是笑声,我却觉得,这可能是编剧创作全片的最初动力。
不仅是从自己记事起,几乎从电影诞生以来,荧幕上出现最多的就是“男英雄“、“男枭雄”或者”男性唯一主角“。
说到”特工“,007、王牌特工、憨豆……没有人会刻意去强调”男特工“,但举例起来基本就是没有女性。
”科学家“、”宇航员“、”侠盗“、”外星人“等等,全部遵从这个规律。
美丽的女性可以是公主、娇妻、诱惑、推手,唯独不能独当一面。
哪怕在荧幕之外,男明星全球巡回宣传或者演出,没有人会问这样是不是耽误家庭或者会不会想念孩子,一旦女明星出门,各种温情牌开打,仿佛男性的一个人就是一个人,女性的一个人就得把一家人背在身上。
近年来,这种趋势看似有所缓解,其实成了给男性增加好感度的最佳光环,做一顿饭、带一天孩子,但凡肯在家事上动动手,再不引人注目的男性也能成为”男神“。
反之,理应视家务为己任的女性一旦暴露自己的不擅长,顿时就会失去一大片倾慕的目光。
无论男性看客还是女性看客,评价一个人的标准本身就存在两种体系,上面写着”男“、”女“。
随着”男女平等“的论点反复在国际上被提及,这两年来,影视文化行业确实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我们有了”女Doctor Who“、”女福尔摩斯“、”女外星人“、”女特工“、”女科学家“等等。
有人觉得这样太刻意,一个角色本身设定就是男性,为什么非要出现一个女性版本。
作为女性,个人而言,我支持所有角色的换性别演绎。
一定有小时候看武侠的女生想过要成为侠客,也一定有女生梦想和侦探比肩。
没有人确切说过我们不可以成为战神,但从小看过的电视节目就是潜移默化告诉我们,哪怕有Doctor Who,我们也是踮着脚在墙角等待被带走的那群人,永远不可能开着酷炫的Tardis主动离开。
漫展上面,热爱各类角色的女孩们纷纷女扮男装、以帅气为荣,却几乎没有人意识到,为什么那些角色不可以穿着女装巡游世界。
可能这部电影的”骗局“不是那么完美,但我就是喜欢这个故事——一个被坑的人出狱后组建自己的团队把坑子怼回去。
简简单单的设定,只是这么一形容,几乎没有人脑海里会出现女性角色。
谁说女性不能是大盗、骇客、骗子、扒手?
谁说女性不能复仇成功、不为情所困?
谁说女性不能是笑到最后的赢家?
当我们在提出”女权“的时候,并不是在说”女定胜男“,而是大家有来有往、有输有赢,平权就好。
一个八岁的女孩,她有权梦想任何想要的生活并为之付出努力。
梦想从来没有边际,只有当女孩们被动接受社会给予的框架后,才会望着蓝天放弃了曾经拥有的无限潜力。
Ocean's 8,不是全女班”瞒天过海/十一罗汉“,这是盗贼家族系列的一部。
家族电影,有男有女。
首先批评电影名的中文版。
人家英语原名是“Ocean’s 8”,一看就知道是从“Ocean’s 11”一脉相承下来的,有根有蔓。
中文倒来了个“瞒天过海美人计”。
反正这部电影也不会在天朝上映,取这么一个吸睛的中文名有什么意义呢?
“美人计”这三个字,狭义理解为女人对男人使用美色达到目的。
广义理解为一个(群)美女动脑子想出来一条妙计。
可问题是在电影里无论狭义广义,都看不到“美人计”。
先说狭义,这个电影据说是张扬女权,所以女人用美色这样老套且标签化女性的内容肯定不能有。
里面的女性,有一个算一个,都裹得严严实实的,连安妮海瑟薇的女影星的定位,衣着都极其保守。
里面的男人都跟柳下惠似的,连夸奖女性的台词都没有,唯一一句夸胸的台词还是海伦娜扮演的设计师说的。
总之这部电影里,男女基本无互动。
所有推动情节的关键点,都跟“美人”无关。
所以狭义的美人计,欠奉。
真是浪费了一众明星脸和大好身材。
至于广义的美人计,简直就是个笑话,这也就是标题的意思:这部妹妹组团偷项链的故事,比她哥哥那帮人可差得太远太远了。
哥哥找的那帮人,大都是黑道中人,都有案底。
以前也共过事,知根知底。
商量点犯法的勾当,大家都不外行,也不至于卖队友。
分工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不找这人不行。
可妹妹找的同伙就不一样了,有好几个角色,参与犯罪的动机都太过薄弱,让人不信服。
最不可信的就是女影星的黑化---她不比其他人。
其他人都是无名小卒,出了事可以隐姓埋名远走高飞。
或者像呆比这样的本就出自犯罪之家,本人也坐过牢,已经破罐破摔了---她可是好莱坞一线女影星,片酬以千万计。
为了分到3千8百万,也就是4、5部电影的片酬,就冒着一旦被查实就身败名裂的危险参加这场史上最大的珠宝盗窃案,她吃多了撑的?
仅仅一句“我没朋友。
所以参加了你们这个盗窃团伙”是远远不够的。
更何况她冒的风险最大:项链是在她脖子上失踪的;栽赃男主也是她亲自送B上门,她是一个肤白波大的一线女影星,为了一个认识才3周的女人,就去勾引一个普通老百姓。
男主没有名气、长得也不算惊世骇俗的帅、更不是首富,有没有性病也很难说,就是一个芸芸小老板而已。
她去色诱他,她图什么?
就算为了栽赃,有必要非她不可吗?
华裔女呢?
男杂技演员呢?
偷那么多项链都不叫事,溜进男主家放几块钻石轻松得很。
然而这位女影星终于还是去了,成功铐住对方之后,在人家里一通栽赃。
她前脚刚走,警察后脚就从男主家里起获部分赃物,这么明显的联系,傻子也得把她列为嫌疑人。
她冒这么大风险,钱却没多拿,这么有奉献精神,在普通人身上都不可能,何况一个女星?
更何况这个女星的人设就是典型的波大无脑、自私自立、虚荣浮华。
前面好不容易立起来这个人物,后来的主动涉险就完全成了突兀。
反观Danny,人家挑逗的可是自己的前妻,不是随便的什么阿猫阿狗。
而且Danny也从未把整个计划成功的关键寄托在前妻身上。
他制造出不在场证明以后,得亲自去爬管道偷东西。
服装设计师是第二个不可信的黑化:相比影星的“因为寂寞而犯罪”的不可信,她倒是有个理由:事业滑坡,欠银行5百万。
在经济上她勉强有犯罪的动机,但是在性格上有没有?
很难说---顺便说一句:这部电影里所有人都面目不清性格不明---不是所有人欠银行钱都着急还的,更不是所有着急还银行钱的人都有胆量去跟认识才3周的人合谋偷钻石的。
然而她入伙了。
整个骗局的关键在于:第一,呆比要找到一个过了气的时尚界人士,这个人必须有一大笔外债,不走邪路不行的那种;而且这个人在良民的表面下还得有一颗盗贼的心,时刻准备着入伙。
即使跟只认识了3周的陌生人一起偷钻石都义无反顾---你告诉我,找到这么一个人的机会有多小?
第二,她做为一个已经过气多时的服装设计师,必须要让一个正当红的一线女星雇佣她为设计师,好去参加全国最bling bling的晚会---你告诉我,凭什么当红女星要找个过气cody设计衣服?
第三,她还要说服卡地亚这样的百年珠宝商肯出借已经珍藏了50多年的价值1.5亿美元的珠宝---你告诉我,连凯特王妃结婚典礼都戴不上的珠宝,凭什么要借给一个戏子?
这3个条件有任何一个不成功,整个计划就不可能成功。
这不比Danny偷赌场,你来,或者不来,赌场都在那里,不来也不去。
赌场大门常打开,什么人都能进。
这3个条件都是人的因素,然而人的因素是最不可控的。
当呆比在监狱里用5年8个月零12天的时光反复打磨这个计划时,如果计划成功的前提居然是这3个她根本不认识、不知道是谁、更无法控制的人---设计师、女影星、珠宝店总裁---那我只能说,她真的是个呆比。
这么草率的组团还在继续着:缺一个像马特达蒙的神偷?
没事,大街上随便拉一个。
还得是华裔女。
什么时候华裔的刻板印象成了街头骗子了?
美国街头猜牌骗人的都是华裔吗?
我们难道不再以豪华跑车而蜚声国际了吗?
以前不认识?
没事,吃一顿赛百味就认识了,就可以掏心窝子了,就可以告诉对方,先定个小目标:偷它一个亿。
我靠!
您可是犯罪世家出身呀,可是蹲了5年监狱呀,这么轻信于人的吗?
虽然Danny也不认识马特,但Danny认识马特他爸爸呀,以前也合作过。
人家可没在大街上随便拉人入伙。
---再顺便说一句:我认为全片演技最好的,就是那个在华裔无名妹子身后看热闹的华裔大爷。
他把中国人特别是老年人最喜欢在街头看热闹的民族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演得貌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演技已入化境,赞!
---少一个珠宝改造师?
没事,找一个印度胖妹,跟自己亲妈闹矛盾到不能同处一室的那种,然后拉她下水。
可见年轻人呐,要不要跟父母住也是个两难的问题:住吧,拿不到3千多万的外快。
不住吧,难免走上犯罪的道路。
最牛B的就是Tammy,首先我认为这个演员最漂亮最有气质,谁能料到这么一个明显是OL风格的少妇居然抢了一辆货柜车?
有这么大的胆子,这么牛的人脉,难怪人家一开头还不同意入伙,可能是看不上呆比的格局。
入了伙以后,本以为她是跑运输这块了,谁料想人家又忽然成了女版的Q,随随便便就拿出一副扫描眼镜来,高科技呀!
有这样的专利,更加以卿本佳人,奈何做贼呢?
加入apple、google,分分钟女强人。
至不济也可以去FBI搞搞技术支持或武器研发,何苦劫货车呢?
现在想想:其实呆比的人设从一开始就有问题:她以前行骗都是与Lou联手骗bingo,属于小打小闹。
后来与男主合作骗买家,她也只不过是个哄抬物价的托儿,假扮买家抬高价格多卖几张画,这毫无技术难度,是个人就能干。
考虑到她出身于犯罪世家,这点骗术简直是有辱门风。
后来入狱也不是骗术不灵,而是被爱情冲昏了头,给男友顶罪。
感觉她就是个出污泥而不怎么染的“小粉红”,有点像空条徐伦。
可徐伦的变化是在监狱里就开始了。
她的变化却很奇怪:她自入狱以来共5年8个月零12天,一直盘算着要偷卡地亚的1.5亿。
卡地亚招她惹她了?
如果是为了钱,要做一票大的,以前一直骗个几百几千的,何以5年监狱出来就敢动1.5亿?
她何德何能就生此野心?
而且时间上怎么就那么巧?
她一直计划偷图桑,刚好在大都会晚宴开始前3周申请假释成功?
早一天都不行?
难道这也在她的第一个5年计划之内?
总之吧,乱七八糟的人都算齐了,终于到了开始偷东西的部分了。
这部片子也就没有看点了,不是防剧透,是真的没意思。
事先搞的女厕所前12英尺的盲区啦、9球搞的钓鱼网站骗安全主管点击啦,貌似计划关键,真到现场才知道:无非是华裔女用一个小矮子做的什么“正反两块磁铁再加个线圈”就能媲美百年卡地亚特殊的解项链神器先解开1.5亿,然后居然只是利用一个男侍者带到厨房去!
前边费了这么半天劲,做了那么多准备,伪造了那么多监控视频,原来只是找人从会场带到厨房去?
这B装的,可能只有越狱第5部里迈克装了半天B,最后只是弄出点热水、沾湿毛巾、放在额头、假装发烧的情节庶几近之。
那么大一串链子,放在面前的托盘里,那孙子愣看不见?
印度女在厨房接手、在满是洗涤灵、菜汤、油污的洗碗池子里先给1.5亿洗个澡,然后拿到女厕所里,摆出全套工具,分解1.5亿,一化为七---你就不怕别的女员工也用厕所,发现你的工具吗?
最后大家齐换盛装,气宇轩昂(华裔女除外,那身旗袍显得她气质委琐不堪入目)堂而皇之的戴出去。
最混蛋的情节就是华裔男杂技演员的出场!
有人管这叫情怀。
如果光是情怀,他就应该像前面的老头、被剪去镜头的马特达蒙一样,出来随便说几句。
可他不是,他可以说是这个计划第4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唯一一个可以被呆比控制的因素,因为有了他,呆比才可以借着1.5亿丢失的混乱,扫荡其它的珠宝,摆满一冰箱。
这个重要的人物,前面一直没有交代,后面几分钟横空出世,好意外啊,贬义的那种。
反正我个人最腻味那种前面不交代,最后出来决定剧情甚至反转剧情的安排。
偷东西之前,导演还多少照顾一下情节的合理。
偷完东西以后,情节就彻底崩坏了。
反正主要任务完成了,以后爱怎么着怎么着吧,看得出导演要急着收尾了:1.5亿的东西被人调了包,来调查的居然只是保险公司,警察呢?
保险公司的胖子居然和呆比的犯罪家族很熟,我不记得前面交代过呆比家族以骗保著称。
她哥Danny做的那一票也不是骗保险,而是黑吃黑。
呆比本人入狱也不是因为骗保,而是被爱情晃瞎了眼。
那么凭什么一个专查骗保的人会怀疑一个从未因骗保出过事的人呢?
太尼玛神奇了。
而且呆比随随便便就分给胖子10%,还告诉胖子男主是被栽赃的。
凭什么她那么信任胖子?
然后胖子就认可她了。
凭什么胖子那么信任她?
真是人间处处有真情。
最后,大家都分了钱,都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
俗!
俗的厉害!
你看看Danny那11个人,完事以后,只是在夕阳之下,静看喷泉水起,那种真正大盗巨贼的风骨,不言自明。
如果也拍一群游艇、比基尼、雪茄、白老虎之类的才证明成功,那就太不入流了。
总之,这部8女比11男,在人物形象、犯罪动机、过程合理、因素可控、以及最重要的:敢偷1.5亿珠宝的人所必须要具备的风骨等多方面,还差得太远太远。
最后再说几个我不明白的地方:Tammy从水里捞出假项链时,谎称是安妮去厕所路上不小心掉的,项链居然是扣上的;安妮后来去色诱男主时,男主是仰面躺着的,被手铐锁住。
第二天警察上门时,他居然是趴着睡的,手铐也没了,如果不是穿帮,就是暗示男主睡了一线女星,被栽赃也值了。
话说他魅力这么大吗?
好莱坞一线女星都这么饥渴吗?
1.5亿珠宝借给一个女的,保镖却是两个男的,卡地亚这么抠吗?
多请一个女保镖都不行吗?
Tammy面试时说错Gala有何用意?
华裔女事后为什么会从男厕所里出来?
呆比已经冒充德国名流了,又为什么故意在吧台撞上男主,自泄身份呢?
呆比说的“实现一个躺在床上的8岁小女孩的梦想”又有什么意义?
卖情怀吗?
本来要舞动女权主义大旗,结果把女性彻底又物化一遍,全程闪眼,然而叙事太碎太乱,讲故事能力低下,小学生却要用满汉全席食材做米其林三件套,真的,大家都尽力了,但是真的没什么文化没什么能力,往日在中国大荧屏上的抛梗甩包袱堆段子,今天也在这个电影中看到了,全世界都创思匮乏,请不要再拿出这样的作品诠释Girl Power ,不是科学家,不是政治家,不是知名太太、传奇女星,请给世界一个更丰满全面的诠释吧。
这部电影简单来说,额……就是女版的《十一罗汉》,当然,跟罗汉们不一样,这部电影真的可以说是美人计了。
电影的大体方向跟《十一罗汉》基本相似,只不过就是“盗贼们”全部为女性,这几个主演不得不跟大家说一下,叫美人计是绝对有原因的下面有请几位主演闪亮登场:桑德拉·布洛克
凯特·布兰切特
安妮·海瑟薇
海伦娜·伯翰·卡特
看到这些演员之后,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剧情已经不是那么的重要了,其实我感觉拍这部剧的目的也真没想过把剧情放在首位,剧情可以有漏洞,但我们必须时尚时尚最时尚这帮人放在一起确实也没得说,看这闪瞎眼的海报:
看这令人窒息的操作:
我们是来拍电影的么?
不!
我们只不过是趁着走秀拍了一个电影,这部《瞒天过海:美人计》大家还是不要错过了,哈哈,当然剧情也还是很不错的
Cate Blanchett、Helena Bonham Carter、Rihanna、Anna Wintour、Adriana Lima、Kim Kardashian、Kendall Jenner……或许还没看全演员表,单单发现这几个名字出现在同一部电影中,就已经很刺激了吧。
加之是对《十一罗汉》系列的续集重启,着实令人期待。
如果想要感受假戏真做的至高境界,那么6月8日北美上映的电影《瞒天过海:八面玲珑》绝对不容错过,毕竟要上Met Gala玩票大的,可不是随随便便能实现。
而Cartier「Jeanne Toussaint」钻石项链,也不是谁都有资格偷。
闪耀的不仅仅是卡司Cartier is a girl's best friend,这种钻石情结,唯有时髦女罗汉才能心领神会。
何况,影片中的Jeanne Toussaint项链,价值1.5亿呢?
公众号:gelosomino
公众号:gelosomino
公众号:gelosomino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ICKwv9SFdhzVN4oaA_GCA
看得出来主演桑德拉布洛克已经54岁高龄了吗?
因为没看过《十一罗汉》,所以没办法类比两部电影,但是刚刚看完《American Animals》回来,感慨可是很深呢:这TM才是偷东西的正确姿势!
要是那几个熊孩子看了这部电影再去抢劫图书馆里的那本书,可能会更得心应手。
主创八大女罗汉开头Debbie飙演技骗取提前出狱那段真是牛哄哄,那句”只想过简单的生活,找份工作,还信用卡“,加上结尾的哽咽,真是“感人至深”呢,临走领取私人财物的时候,狱警看着她时髦出位的打扮,都怀疑她是不是真的”wanna a simple life“,一脸的”what the fuck“。
随后偷化妆品和冒名入住酒店那段简直让我惊呆了。
科普一下,姑娘们学好:第一步,挑好自己想要的化妆品;第二步,到收银员那里“退货”,对,你没听错,就是退货,如果收银员跟你要购物小票或者原信用卡,你就说忘记带了,然后无奈地表示嫌麻烦不退了;第三步,记得跟收银员要一个购物袋,然后拎着东西大摇大摆地走人。
姑娘们,学会了吗?
冒名入住酒店就更神了,先在前台盯梢退房的客人,并记下客人的名字和前台服务员的名字,在客人退房后给前台打电话,一定要准确地叫出服务员的名字,表示自己的飞机改签了,要继续保留原来的房间,之后你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想住多久住多久了。
其实用”偷“都不准确,这简直是一波”神操作“!
众星云集是这个电影的看点:桑德拉和凯特气场十足的女王范,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安妮海瑟薇演的女明星怎么看都觉得是本色出演,回想起来她奥斯卡获奖感言被人吐槽太假太做作,跟她这个角色真是无缝连接。
沙拉饰演的是ebay卖家吗,看着她的脸总是让我想起美国恐怖故事里的双头人,阴影挥之不去。
蕾哈娜虽然戏份不多,但是一出场就惊艳四座,顶着巨型的编织帽发饰,想不让人注意都难。
海伦娜是不是把她在《爱丽丝梦游仙境》的造型原封不动搬到这里来了?
另外两个女主角不太熟。
据说马特达蒙本来是客串的,但是由于拍摄期间对性侵的不当言论,被删掉了所有戏份。
整部电影可以用行云流水来形容,偷盗珠宝从策划,到招募队友,到踩点,到实施,到销赃,一气呵成,让人看了真是爽!
如果我没记错,女主角们的衣服和造型没有重复过,一群时尚女魔头像走马灯一样在眼前晃来晃去,我相信时尚小编一定能据此写出一篇有关这一季时尚潮流趋势的深度好文。
美女当盗贼果然有天然的优势,防不胜防啊,大盗贼这个职业真的不需要男人,女人完全可以一肩扛起,毫无违和感!
而且分赃的时候场面非常温馨,如果是男版此时应该由于分赃不均开始内讧然后互砍了,女士们则不同,不但把价值1.5亿的钻石项链完美地切割成若干个首饰,每个人分得的钱不偏不倚,甚至最后大姐头还给大家一个suprise,在没有告知大家的情况下,顺手牵羊把其他的“小”珠宝也偷了过来,并大方地平分给大家,这么和谐的画面简直不忍直视,江洋大盗这个行业的风气让她们带的真是正!
脱口秀主持人詹姆斯演的保险公司探员实在是太蠢萌了,对于八大女罗汉们简直是神助攻!
之前保护1.5亿项链的两个保镖也是呆头呆脑的,项链诡异地消失然后失而复得他们也不疑有他,这样的不合理简直数不胜数。
渣男的智商更是让人着急,我本来期待他最后把剧情反转呢,结果太让我失望了。
总之,电影还是很好看的,给人畅快淋漓的感觉!
买上一大桶爆米花和小杯可乐,记住是小杯,因为全程无尿点,可乐喝多就麻烦了!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不危言耸听的说,什么都不考虑,仅是集齐这一票好莱坞顶级姬圈卡司这片子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完全吊起了绝大多数观众的胃口。导演在揣摩大众心思这一层面明显完胜其讲故事的能力。观众的注意力显然也在这上面了,接下来这故事怎么讲,怎么发展也nobody cares !几乎就是索德伯格第一集罗汉电影的重复与模仿,不论是剧作结构还是人设上,实在没啥可细究的。所以,还是来看演员的,这一招,真是很低级的高明~
美美美…对安妮路转粉
德帕尔玛近期批评索德伯格的那番言论反倒挺适用于本片……
影片别名:怎样正确发音Cartier。 这片子是一封给纽约、MET和独生子女的情书。 以及果然还是政治正确的啥肤色都有的团队。
拍得很热闹,讨好女性观众的意图完全不加掩饰,但手段却并不高明,无非罗列明星、展示珠宝华服、最后安插一个报复前男友的小桥段,仿佛女人们的兴趣就是绕不开这几样,典型的扛着红旗反红旗啊!
其实只有三星半:很传统的大盗故事,如果不是几位主演(发挥得最好的居然是安妮海瑟薇!)就肯定会很平庸,但是正是因为是她们演的,才很精彩。james corden的保险调查员也很出彩。
只想说大魔王太帅,从头到尾都很撩,随便一个眼神就把人掰弯。不知道卡地亚是要借电影打广告,还是电影想蹭卡地亚的名气,好多明星来客串都来不及数,卡戴珊家的镜头最多。
很好啊,至少還是那個味道。
这么多女演员同场飙戏本来是个好事,飙戏了吗?并没有,角色塑造非常表面,动机完全不明,没有戏可以飙的。两位女主的百合线写的这么模糊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真的写不出来,亚裔角色全部是非常令人作呕的刻板印象。抢劫戏平平,本来应该精彩刺激的部分塞进来的是明星真身客串和身材华服特写:)
觉得很好看了希望快点有网站出一个lookbook,当然本人只能参考mindy kaling的部分
你绝对不敢相信表现的最好的是安妮海瑟薇!!!!!!!整个剧情也。。。。太幼稚了吧。。。。。。。。。无力吐槽。。。。。。。
打着全女团的幌子却一点也不女权;布洛克和布兰切特你们僵硬的苹果肌对得起影后这个头衔吗?唯一亮点是红白皇后! p.s.于Peckhanplex观影,传说伦敦最便宜的电影院,贼有亲切感,这装潢不就是工人文化宫么!
女权主义外皮的流水账。
高度复刻了ocean系列的基本风格:elegant+chill+一流卡司。同时和前作们一样设置了一个反讽梗,这次是一众met gala常客假扮无名氏潜入gala偷钻石项链…不过这个系列本身就带有对明星这一角色的自我调侃,明星?为资本谋取利益的大盗尔,唯一的区别是 在故事里偷的是有钱人 在现实中偷的是平民百姓。另外这部过程显得太过容易与顺利,也让电影变得过于轻松以至于票房“偷”得过于张扬…
这里面女的化妆都太浓了吧,显得假假的,没有魅力,假脸姐妹团的感觉?就安妮海瑟薇感觉好点
剧情很假!20年前看看还不错!
一场惊天大案,一看策划计谋,二看团队分工,三看执行现场。智力,人力,现场感染力,三者配合,斗智斗勇,才会好看。可惜这么好的阵容,就只剩下演员好看了。
这逆天强大的卡司也拯救不了如此空洞低级的剧情
完全不记得2016年出于什么关联标记了想看,当时即不喜欢安妮海瑟薇也不粉凯特。以至于如今看完更有一种what真的拍的太随便了吧,堪称每个分镜都是一部广告,公路机车奔驰而去,你的益达也满了。
卡司阵容太强大,以至于只顾着舔颜值而忽略了浮夸的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