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完日本之后很难戒断,于是看了两部剧,其中一个是《舞妓家的料理人》。
剧如其名,讲的是舞妓和料理人(厨师)的双女主故事。
一对初中毕业的闺蜜到京都追求舞伎梦想,小堇成功走上成为舞妓的道路,喜欢做饭的季代则阴差阳错地成为了料理人。
这是一部关于美食、舞妓、少女情感的剧,是枝裕和导演,质量保证,每一个画面都很有电影感。
美食和舞妓当然是这部剧的核心,从艺术世界到日常生活,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共同呈现了日本文化的某些共同之处:比如精益求精的准备和匠人精神。
片头就是由几个特写穿插而成:舞妓上台前的妆扮、料理人做饭前的备菜。
相比之下舞妓部分比较能够满足观众的好奇心,但同时也有很多关于这个行业的争议,而美食部分非常好。
其中有一个细节是季代为了煮一碗京都风味的乌冬面,去两个百年老店购买了鲣鱼和昆布,然后慢慢熬煮一锅高汤。
不过女主小堇倒是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且有点太像章子怡了,仿佛《艺妓回忆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人对艺妓形象的想象。
另一个京都头牌百子反而是我最喜欢的。
她留着很飒爽的纯黑一刀切短发,看起来是时尚高冷的拽姐。
私下里一个人住在巨大的房子里,爱打游戏看恐怖片,书架上都是手办。
另一面的她也是艺妓打扮的她,满目含情地说着:每当我跳这支舞都会想起“一期一会”,这是一个一期一会的时刻,就算是同一支舞,不同时刻和不同人都是不一样的。
每次表演的时候我都会说再见,但一期一会意味着,每次我都是以初次见面的心情面对你们,而不是下次再见。
“一期一会”真的是令人感动的精神。
蕴含着无限的悲伤和无限的期许,因而让每一次会面都拥有了独一无二的绵绵情意。
百子的这段阐释让我一瞬间也落入这段舞蹈的悲欢之中。
而脱下艺妓服的她还会质问:为什么结婚之后就不能当艺妓了?
为什么有的表演只能艺妓上台不让舞妓上台?
说到这里就必须得谈谈这部剧的争议。
很多人认为是枝裕和充满温馨的女性团体叙事是对艺妓舞妓行业的美化。
掩盖了这个行业让未成年少女陪酒,是隐晦的性产业性服务业等问题。
我个人的意见是这部剧对此是有揭露的:小堇父亲劝她回家的时候说“你难道连高中都不上了?
”,年少的小堇第一次去陪酒时的忐忑不安也刻画地十分到位。
遑论百子这样的角色。
艺术作品的思想表达本来就是复杂的,只是歌颂或者只是批判的作品我们在某些年代已经看得够多了。
这是一部主打治愈,加上宣传京都传统文化的一部作品,同时对艺妓这个行业有一些行业内部的反思视角。
作为一部剧来说,在完成“治愈”的主要功能的同时,还能够引起外部对行业的讨论,例如对传统文化到新时代之后内核的更替(例如从性到审美)的讨论,已经很好。
说起这种影视作品中的复调,想起昨天刚看的《年会不能停》。
超级好看超级爽,百分之九十九的现实讽刺加上百分之一的理想主义,让人又哭又笑。
但电影的大反派徐云峰说“你们懂不懂经济,光谈生产有什么用呢,我们的问题不是产能而是转型”,在某种意义上是不是有合理性呢?
电影浅浅地提了一嘴,给人一个小小的外部讨论的喘气口,这就很好。
同理于《舞妓家的料理人》。
往往最能疗愈人心的,恰恰是一份简单与纯粹。
简单的人际关系,纯粹的热爱。
无论是自然光投射的斑驳光影,还是季代做的家常菜,都是最本真质朴的。
就像大家所说的,很普通,但很好吃,让人很心安。
我想,这也是整部剧下来,观众想说的。
它把人性的善都呈现了出来。
小堇想要成为舞伎,始终从一而终的训练,但整个过程她很享受。
没有那种为了梦想必须历经苦痛的世俗观念,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即使父亲想要领她回去,也没想真的阻隔她追寻所热爱的。
不然一开始小堇就不会背上行囊,带着季代去做学徒。
整个过程都是她拿主意,既然当初小堇能自己做决定,那最终父亲也带不走她。
父亲只是需要一个理由,能让他安心放手的理由,于是吉乃和梓妈妈她们顺理成章的成了说客。
当然,其中少不了季代烧的茄子。
对于小堇,真的就是那句:你只管去做你喜欢的,其他的交给大家。
所以,小堇是幸福的。
季代是一个做大于说的人,多数时候她沉默寡言,颇有一种看破不说破。
内向的孩子用微笑去代替表达,更多的时候去倾听,旁人难过了做一桌子好菜,开心了还是做一桌子好菜,默默作陪,反倒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
季代性子比较慢,有点憨憨的,心思单纯,是那种岁月静好的佛系女孩。
大家都想要一个这样的季代,但没人想成为季代。
因为季代太美好,太理想了,浓缩为一个词就是“陪伴”。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大多数人都想拥有一个长情的人,但不想成为长情的那一方,那意味着牺牲,并且还乐在其中。
可是季代就是这池中之“鱼”,当梓妈妈以不适合做舞姬准备辞退她时,她第一反应不是自己不适合,而是不能和小堇在一起,她要食言了。
所以,你以为的“牺牲”在她眼里,究竟算牺牲吗?
还是另一种幸福呢?
其实在小堇和季代这段友谊中,还夹了一个健太构成三角恋。
小堇喜欢健太,健太喜欢季代。
但季代总是忽略健太,季代的眼里只有小堇。
这里没有那么多狗血剧情,也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女孩子容易想太多,想太多容易坏事,而这部剧的治愈之处在于,女孩子没有那么多心眼子,心思单纯,感情也没有那么多杂质,自然也不会心生怨怼。
除了两位主角这对令人艳羡的友谊,还有另外两对。
两位妈妈之间的友谊,吉乃和百子之间的友谊。
千代妈妈和梓妈妈有点像年轻时候的百子和小堇,是前后辈这种提携关系,千代妈妈希望梓妈妈能追寻自己的幸福。
吉乃和百子是同辈,还是两位头牌,两人有竞争但无争抢,还是日常互怼的死党。
虽嘴上说着竞争,遇到麻烦却第一时间救急。
羡煞旁人的友情,也很幸福呢。
如果说,有人想要一个季代,那我想要一个百子。
作为前辈能视如己出提携后辈的,还是未来和自己抢饭碗的,真的很难得啊。
现实中有很多前辈不打压后辈就已经不错了。
能一边为你上妆、铺平裙角一边告诉你,从今以后,我们就是竞争关系了喔,所以你更要加油,换做普通人,可能又是另一番说辞了。
千代妈妈错过了自己相爱的人,她与已婚的丈夫互生情愫,但是喜欢止步于此。
梓妈妈从来没有后悔生过凉子,凉子也希望梓妈妈能幸福。
百子在舞伎和爱人中选择了前者,鹤驹放弃了舞伎生涯,转角遇见了爱情。
她们都有自己的遗憾,但是她们从没后悔过。
很多人说这部剧是裹着糖衣的剧,是浮华的。
刷完整部剧,我还是能看到些许无奈。
同样一个故事,有人诉说苦难,有人抹平苦难,有人勾勒地狱,有人拟想天堂。
这部剧的本质,是人性本善啊!
非常温暖的故事,特别适合春节观看。
剧情发生在京都这座古老而传统的城市,2个从青森来的女孩想要成为舞伎,京都最优雅而美丽的职业。
一位因为不适合成为了料理人,而另一位成功成为了舞伎。
这样简单的情节,让我喜欢的是:1)自始自终没有为了创造冲突而冲突。
所有的角色都自然地在自己的领域顺利“成长”,不需要通过与他人厮杀而进步。
这可与当下各种追求紧张剧情或者反转的主流电视剧完全不同吧。
2)每一集的故事很简单,但是在许多不经意地细节透露出脉脉温情,非常暖。
现实向的观众可能会各种挑刺,但是我想导演有过镜头想要表达的就是“我思即我见”吧。
什么样的心灵看到的就是什么样的世界。
3)全剧流露出不少我欣赏的哲理。
比如百子小姐喜散不喜聚,之前每次表演以“再见了”来面对每一位客人,然而季代则不同。
她是用“初次见面”的心情来迎接走入生命中的来客。
两者都珍视“一期一会”的缘份,而季代的这种态度也许更为积极。
4)全剧中每个角色都有其可爱之处。
不像主流电视剧会脸谱化或者侧重主要人物。
在这里,导演在各角色得刻画上似乎更加平缓,不是刻意深挖放大角色某一属性,而是让角色以普通人更自然的状态出现在剧中5)镜头的每一帧都经得起细看。
配乐夜恰到好处,相得益彰,是一种享受。
1、吉乃从楼上下来到厨房,琴乃三人依次向她问那个用语冗长的问好,吉乃:“嗯嗯好好够了够了别说了!
”(这么长的句子你们一定要执着于每个人都说一遍吗?
)2、鹤驹被发现在吃独食,菊乃立刻回头喊小堇:“快来啊鹤驹偷偷吃季代做的布丁!!
”“想吃季代做的布丁的人——我们都要!
”3、千代妈妈想要凉子教她用ins,凉子说,可是你的手机还是翻盖手机吧。
千代妈妈:“什么,炸鸡?
”(读音相近)凉子就笑,然后拨吉他。
千代妈妈在她身边坐下,又说:“你说午饭会吃什么呢?
”凉子:“嗯…炸鸡?
”然后两个人又笑。
后来凉子还非要给千代妈妈介绍韩星ww4、听说堇的爸爸来了,隔壁的由美翻阳台进来一线吃瓜,被琴乃三人发现后又赶紧道歉跑掉。
琴乃三人一边为了堇慌乱,一边又七嘴八舌:“由美怎么会在这里?
“她到底怎么进来的?
”5、百子私下里很喜欢僵尸片,不惜动用姐姐的威严强迫妹妹们跟她一起演僵尸主题。
妹妹们:“我们演僵尸,那你演什么?
”百子:“最后一个幸存的人类。
”妹妹们:“切,让自己演主角啊…”后来还反映给梓妈妈了,所以才有百子和梓妈妈说话时的开场,百子:“僵尸不成群结队还叫什么僵尸?
”(强词夺理,你就是摆明了偏爱百花😈)然后找到借口离开的时候妹妹们飞速讲告辞语并且作鸟兽散。
百子:“不许跑啊明天还给我在这集合!
”6、鹤驹将要离开的时候,琴乃和菊乃说你再给我们表演一次模仿秀吧。
表演完了以后她们说,这次好像啊,你以前的那些都是咋回事。
之后吃炸面包干的场景里她俩在给鹤驹写信:“还写点什么?
”“要不写点模仿的事情?
”“好,就写模仿的事情。
”7、季代去买茄子,菜场的奶奶问,现在你们家有几个人呢,季代开始掰着指头数。
数到最后连菜场奶奶都没在听了。
8、梓妈妈吐槽岩井先生的表白是“要查字典才明白的表白”,田边先生就说自己表白的时候一定会很直接。
但最后他说的还是“今天月色真美”。
说完之后又接着局促地补充:“啊,这个就是漱石的…”“我知道。
”9、堇初次亮相前,惦记的是回来以后要吃炸面包边。
被人吐槽后百子就开始护崽,现身说法:人不惦记吃的惦记什么,我当年直接炫一碗天妇罗饭x10、吉乃:“我记得你经常在这里练舞。
”百子:“我记得你经常在这里哭。
”吉乃:“喂😡”百子:“也不是没想过改变这个行业。
”吉乃:“你想改成什么样?
”百子:“结婚ok。
”吉乃:“哦哦!
”百子:“生孩子也ok。
”吉乃:“嗯嗯!!
”百子:“但是不许退出了再回来。
”吉乃:“喂😡”虽然一直拌嘴,但在堇出道那天的庆功会上,百子还是配合吉乃演了那个搞笑艺人梗“我是磐石~”“我是蒲苇~”“等下谁是磐石来着?
”“哎呀不重要啦。
”就感觉很“生活”。
是从开始美到结束的作品,不愧是是枝裕和出品,电影感十足,仍然是我最爱的美食番虽然我觉得现实中很难有季代那么好的朋友吧🥺,又会安慰人,又会做好吃的快乐小狗出口夏希也太美了,不愧是拥有中国血统的大气美女,浴衣简直把她的美体现的淋漓尽致还有剧中所有的舞伎们都好美,涼子、千代的成熟知性温柔,还有一点小俏皮。
涼子和井浦新也好好磕啊鶴駒、菊乃、琴乃三人组也太可爱了,完全就是青春期小女生的样子还有在老家的少年健太,打棒球的样子不要太清爽帅气,虽然这条青春爱情线没怎么描写,但也很吸引人总而言之是一部超级适合入秋看的一部温暖剧
刷完了日剧《舞技家的料理人》,感觉还挺惊艳的,有一如既往的日式小清新、美食治愈,更多传递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一些精髓和职业代际传承。
首先这部剧以小堇这个女主的成长线为视角,深度展开了日本舞技的生活。
从事这个职业往往以十三四岁的少女为起点,她们在这里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工藤舞,去茶屋见习,最终正式出道。
剧中的服化道非常用心,舞技的装扮都超级精致美丽。
除了舞技本身,也侧面带到了这个行业其它参与的工作人员,比如专门给舞技梳头化妆的师傅、给舞技穿和服的师傅,而且这些工作往往也是通过家族继承实现传递的。
这个职业不免辛苦,平时不能玩手机,大部分时候都在干活、练习、去茶屋,社交的圈子也较为封闭。
小堇成为见习舞技的时候盘了头发,然后5天不能放下头发,晚上整夜辗转不眠也是相当煎熬。
但是看着她从初级学徒到见习舞技到正式出道,犹如见证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慢慢舒展直至绚烂盛开,感觉真的很幸福,一切都值得了。
除了小堇自身的天赋和努力,身边人的支持和帮助也在不断滋养和堆肥,加速她的快速成长。
首先是好朋友季代,两个人算是两小无猜的发小,季代没有做舞技的天赋,最后以料理人的身份留在小堇身边,一直默默支持和照顾她。
百子则从头到尾是小堇的榜样和标杆,引领她的同时也处处以身作则和实实在在的帮助。
至于小堇为什么是天选之人,大家都这么爱她,可以说是老天爷赏饭吃,其实很多行业的佼佼者都这样,另外当然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
可以说她这种“百年一见”的人才其实也是众多因素的成果。
很喜欢这部剧的职业观,它几乎将职业的各个方面和阶段全都展现出来了。
有小堇这样一开始就认定自己的天命的,有像百子这样作为行业头部精英会有对自己专业技艺的打磨,也有思考、创新和对是否坚持的摇摆,还有就是对新人的示范和帮助。
也有像鹤驹这样做到一半忽然发现自己并不热爱这份职业于是洒脱放弃的。
还有离开了又重新回归的吉乃,她在这里找到了结婚更能提供的归属感。
这部剧也充分肯定每一个人的天赋。
比如季代,虽然不能成为舞台上的主角,但她可以在厨房里发光发热。
比如吉乃,虽然她不如百子的工藤舞跳得好,但她大大咧咧的爽朗性格也非常受欢迎。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重要的是找到专属于自己的天赋。
当然社会主流价值观很重要,一个人人都只想升官发财的社会必定是很卷的,而多元的职业价值观有可能释放出人们更多的潜能,也能为个体带来更多幸福感。
红花也好绿叶也罢,只要能找到自己的热爱的事,人生便有了意义。
还有一期一会的理念也让人印象深刻。
无论是舞技还是料理人,似乎每一天的工作都是重复与辛劳的。
但是季代说,每一天的食材,会因为时令季节而不同,即使同样的调味,最终做出来的东西也会出乎意料,所以她每一次做饭都会带着“很高兴遇见你”的虔诚态度对待食材,这也是她能于平淡日常中感受千变万化的真谛。
这个理念与百子跳工藤舞的理念不谋而合,她也总是以每一次都是“再见了”的心情面对客人跳舞,可能也因此更加珍惜人与人相处当下的时刻吧。
这个一期一会的观念近乎禅宗哲学,也是日本独有的一种文化关照,给疲惫困顿的当代都市人也指了一条修行之路。
有一集季代在澡堂泡着澡哼着歌,然后感慨道:似乎每个人看起来都有很多烦恼,我有些嫉妒她们。
我感到诧异,一个无忧无虑的人竟然会羡慕别人有烦恼,果然人都是羡慕自己没有的东西。
仔细想想,很多心绪确实都是庸人自扰,幸福快乐的关键还是在于你是否愿意放过自己。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瞎琢磨
题材是是枝裕和最擅长的日常温暖治愈系列,舒缓安静的故事,互相关怀的情感关心,对工作的期待和热爱,都通过柔和流畅的镜头缓缓倾泻。
大师到底是大师,故事无论是配色,还是镜头结构,每一帧都充满着艺术感,温柔而不张扬。
主角是季代,舞伎家的料理师,每天都一脸幸福的给大家准备料理,许愿也是希望朋友小董早点实现梦想。
在大部分影视剧都在号召大家争分夺秒地奋发向上,鼓励大家“先爱自己”,遍地都是灼热的或正能量,或马基雅维利主义的道理是,是枝裕和却把镜头给了这个“无条件”爱他人的季代。
因为付出不是愚蠢,而是她自己想要的柔和的人生,她清晰面对自我的真实,且没有被社会理念所改变。
谁会不爱季代的笑容呢?
纯粹,童真而又坚定。
就像《短剧开始啦》一样,一群勇敢追梦的少年,努力了多年,却毫无建树,最后不得不放弃梦想,回归现实。
但是,他们在决定解散的过程,才意识到这个梦想带给他们人生多少美好,也鼓舞了几个真诚粉丝的心。
所以,残酷的时代洪流下,还有一些剧告诉你,即使没有实现梦想,也没关系。
无论是季代还是见习舞伎,很多时候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
但是,就像剧里说的,每一次练习时的枫叶和月亮都是不一样的,每一次来观看的人都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一期一会”吧。
所以我边念着“珍重再见”,边跳着舞。
“怎么这么普通又这么好吃”是都我和朋友对食物的最高评价,《舞伎家的料理人》中的食物就是这样,简单却灌注时间和心意。
看到最后一集才反应过来,原来红豆麻薯汤是欢送时候吃的料理,奶奶在第一集里煮红豆麻薯汤时是小董和季代要离开的日子。
小董内敛,季代外放,她们都是一上台就发光就认真对待的人,像小太阳一样感染身边的人去寻找归宿。
爱某门技艺,爱身边的人,很多剧都在讲这个,怎么这么普通又这么好看。
開年就遇到了如此對我胃口的一部劇真是一大幸事我的評價是:純粹的好看。
畢竟沒有人會不喜歡美食和美人。
盜用森見老師的話來形容這部劇就是:像是純度100%的柔軟物質做成的。
是枝裕和的畫面沒話說,洋子的配樂也一如既往的超——神😭op和ed都是用的キヨちゅん的哼唱,有意思的是staff表里的這個配樂的演唱者也是寫的キヨ而不是演員的森七菜然後想說一下關於舞伎的事情。
有人詬病是枝裕和美化現實,真實的舞伎是風俗產業,根本沒有劇裡那麼美好。
我的結論是:沒有拍的那麼好,也並沒有人們想的那麼壞。
但是,有人連舞伎和藝伎的區別都不知道卻在那裡大談藝伎咋樣咋樣……是枝裕和拍《無人知曉》美化現實人們說他善良,拍《舞伎家的料理人》美化現實人們卻說他殘忍,面白いですね!🤣我沒當過舞伎,甚至都沒去過京都,並不知道真相如何,我想那些不好的揣測或許都來自於一些營銷號或者自媒體的片面之詞,我也看到過。
《藝伎回憶錄》我也沒看過,我不懂為啥要找中國人來演藝伎,還說的是英文。
不說京都腔的藝伎還能叫藝伎嗎😥(日本人連京都的藝伎不是出身京都都要吐槽來著ww 所以看完劇之後我又去看了bbc1999年的紀錄片《the secret life of Geisha》,雖說年代比較久選了,但還是讓我對藝伎有了更多的了解,裡面有兩句我覺得總結得很到位「她们将自己作为艺术品呈现出去,也以小时计费应召取悦男人」再說回劇本身,我能強烈地感受到作者沒有要固守一些不合時宜的傳統文化,而是很積極地想去革新。
比如舞伎不能進便利店,不能用智能手機,不能戀愛……劇中,婚姻失敗後重新回到屋形的吉乃告訴其他女孩子不要一味地接受和聽話,而是要像相撲選手一樣「甩出去」,百子說舞伎應當也可以結婚可以生孩子。
不過歷史有時候真的挺有趣,最開始由女性從事的歌舞伎現在由男性壟斷,最開始由男性從事的藝伎現在由女性壟斷
比动漫好不少,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
我之前是抱着找泡面番的心理看的动漫版,结果看的我如坐针毡很不舒服。
两个没成年的姑娘从小小的家乡来到京都学艺,一个通过努力成为了舞伎,一个留在舞伎房当厨师的故事,怎么看都并不治愈啊,甚至有点揪心。
但是这部动漫却似乎在努力打造这种美食+艺术的治愈氛围,甚至每集的关注点都在介绍美食上。
然而这部剧一上来就营造了另一种氛围,两个女孩背井离乡,约定一起努力留在京都的花街出人头地。
但是其中季代没有当艺伎的天赋,却找到了自己的另一份热爱,终于成为艺伎房料理人的故事。
两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其他人的帮助,终于可以继续在一起打拼。
这种无奈伤感中还带着一点乐观的感觉,我觉得才是这个故事该有的样子。
但是,后面有几集又会让我产生那种不适感,就像是小堇的爸爸来京都想带女儿走的时候说的那样,让16岁的小姑娘学习怎样跳舞侍酒陪笑,怎么想也不好吧。
据说是枝裕和只监督了前两集,如果是真的,那我必须要再次对他表示钦佩了。
在整个故事已经写好的情况下,仅凭两集就营造出了更深刻的气氛,并且也不会受其他集的影响,真的太牛了。
可以看出原作者、导演甚至整个团队都是希望能够保留艺伎文化的,这部剧也一直在强调,小堇是因为看了百子姐姐的舞蹈深受震撼,才决定来到京都学艺的。
然而我在想,小堇在被艺术震撼的时候,知道即使是舞蹈造诣已经获得全国表彰的百子姐姐,也仍然需要在表演结束后陪酒吗?
为什么如此古老的艺术至今仍需要做这些事呢?
为什么艺伎不能只跳舞,只钻研艺术呢?
这可能也是日本对艺伎文化是否应该保留有着激烈讨论的原因?
在剧集的最后,小堇成为了年轻的艺伎,被赐名百花。
季代还是习惯叫她小堇,被其他人纠正从现在开始要叫她百花。
我才意识到,里面的艺伎似乎都没有姓氏,只有一个花名。
百子姐姐大概是热爱艺伎艺术的,可是她大概也不喜欢京都艺伎文化中的腐朽,所以才在犹豫要不要离开吧。
我当时在想,她是不是也被这个名字困住了,她现在的造诣是以百子的身份获得的,离开了之后她就不是百子了,那她又是谁呢?
影片甚至没说她的原名是什么。
为什么这些刻苦练习舞蹈的姑娘们,不能用自己的名字呀?
最后,作为小森林系列影片爱好者,看到桥本爱和松冈茉优演同期我真的好开心!
两个人似乎都是本色出演呢,桥本爱的艺伎扮相超级惊艳,她对僵尸片特别热衷的样子太搞笑了,和她的ig氛围一模一样啊。
动漫里面有点脱线的梓妈妈也有了自己的故事线和cp,很不错!
评论里都在说这是一部关于女子群像的、有美食和美女的治愈剧。
唉,恕我不能苟同。
我看完觉得是平静中有无奈和伤感的冬日剧,似乎也并没有强调女性元素?
但是无论如何,是一部适合冬天的剧。
边在心里说着“珍重再见”边跳着舞,一期一会,珍重再见,珍重再见
。。。。恶心
日本傳統的舞伎文化,自然也是劇中的一大賣點,《舞伎家的料理人》的詮釋也足以讓人一飽眼福。專業舞伎穿上傳統和服、畫上特殊妝容、綁著傳統發髻,在舞臺上嶄露技藝的戲碼,在片中具有足夠分量,能體現日本傳統藝術的美感。就劇情發展而言,也能進一步深化季代所面臨的困境。諸如學習插花、打鼓、舞蹈訓練等舞伎課程,均能以各類不同的形式,突顯季代的天分不足;老師對她的不滿意,亦能合理增添戲劇張力,讓季代的窘境顯得更有力度。細節的充分鋪陳,便讓被老師勸退的轉折,顯得較有說服力。部分情節,則能彰顯季代在料理上的創意巧思,如將三明治給予全新詮釋,使其有類似蛋糕般的效果。
又是“帧帧皆壁纸”的那种赏心悦目,从白石加代子到松坂庆子,每一位都很可爱,常盘贵子每次出镜都让人恍惚以为在看《京都人秘密的欢愉》。可以讲这几乎是原著漫画的一个前传,精致、温暖、厚实,贴心,在这个身心俱疲的冬天就需要这份暖洋洋的情和意。
抛开舞伎这个职业是否存在争议的情况来讲,这剧也只是一碗淡如水的鸡汤。
就是,普通却好吃的味道
2023年的审美第一课,剧情什么一般,可能对这种舞伎文化没太大兴趣,但是超级喜欢料理和友情部分,是枝裕和真的太会拍女孩子了,看到屋形的女孩们在围坐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想到《海街日记》,被美食还有女孩子们的日常狠狠治愈了,感觉阳光下的少女们都是发着光的 。
是枝裕和的风格 做成剧就会有种积重难返的感觉 但是少女们实在太耐看了
3.5⭐特别喜欢这种温馨恬静的日常女性群像剧,是枝裕和擅长的清新治愈风,美食是点缀,女孩子们都好可爱!喜欢她们之间单纯美好不掺任何杂质的美好情谊。只是想到这个有所争议的行业黑暗面,多少在情绪上还是有些负面极限拉扯的感觉。
小日本…
很无聊,一个少女过得跟八十岁老太婆一样,完全看不下去
堪比SF
日语“舞妓”到中文就换成“舞伎”了,再改头换面也还是陪酒啊不如把镜头对准茶屋现场?反正这次我接受不了是枝裕和的日式小清新。
小姑娘们都好可爱啊!是枝裕和真的好擅长拍摄女孩子。一开始感觉梓女士好熟悉,原来是常盘贵子!之前刚看过《星月神话》,她还是那么美丽,眼睛笑起来弯弯的。
啥破玩意?在讲毛线?知道了知道了日本文化当中的糟粕
有幸在日本出席过请了舞姬表演的演戏,表演很精彩,热情倒酒也是真的。如果这是艺术传承,那就不要陪酒跟权钱交易扯在一起,高级キャバ嬢真没必要。全剧要表达什么也非常模糊,学习传统艺能却陪酒,为了友情当厨师??你没事吧!!!!
看看也就算了,这部剧不能细想,表面的温暖和谐之下是对女性一生的剥削。为什么舞伎不能结婚,为什么酒吧里评头论足的都是男的,为什么去的都是些高级会所,为什么几个小姑娘要放着好好的高中不念去当舞伎……舞伎的真实和这部剧拍出来的温馨日常有几分相似我不知道,但我看着只觉得恐怖。横向比不过《重启人生》,纵向比不过《海街日记》,是枝裕和怎么就拍这些了。
摄影漂亮,美术考究,妆化华丽,女孩们也很可爱。基本上算是是枝裕和给日本拍了个宣传片,满屏都是温良恭俭让的日本人,以及繁复的仪式感和精致细节中提现出来的日式审美,但看多了也就腻了,甚至会觉得压抑,关键是情节太平庸太没追求了。森七菜从头到尾都是没心没肺地傻笑一个表情,对人物内心毫无挖掘。屋形里像一群人畜无害的小鸡一样哼哼唧唧,相亲相爱,一点冲突都没有,幸亏有松冈茉优能调节一下气氛。偶尔有出去买菜这样的市井戏,还觉得蛮舒服的。
看得时候数次被女孩子们的友情感动,并屡屡赞叹她们的年轻,美丽,纯真,可爱。然而也不得不承认,说跳舞陪酒宴请卖笑是“传统艺术”“梦想”什么的,是一种残忍的粉饰。
找到自己天赋所在并努力的做下去,闪闪发光!画面结合京都的景色无可挑剔的美,对舞伎生活描绘的过于美好温情,美食方面弱化,整体剧情蛮平淡的,4颗星给美丽可爱的女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