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的网剧好不热闹,宫斗还没决出最终出道选手,“法医秦明”又换着面孔刷着我家的大屏幕。
作为原著粉、推理小说迷、《迷室》系列游戏(就是原名The Room,之前大家好像管它叫《未上锁的房间》那个系列,最近网易代理了新作,起名字叫迷室,我觉得还挺好的)高段位选手,自然是不会错过。
两个不同导演、不同编剧、不同演员阵容的秦明都看了,值得说道的是这部秦明原作的亲儿子《幸存者》,也是在看这部网剧的时候,我不止一次联想到了其他的推理小说和《迷室》游戏。
这部戏被吐槽地最多的就是原创的“通灵戏码”,这里的“通灵”是字面意思,作为学了先进科学医学知识的秦明,真的在和灵魂对话,而且每一次都有。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还是有点懵的,仿佛自己在看《包公案》。
在这部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侦探小说形式的经典名作中,每次有冤案,被害人都会变成鬼魂飘到包大人面前叫屈。
但秦明小哥哥长得那么帅,本来认真专注地对着尸体,把眉头皱成月牙,还有点像美少女战士,没想到却成了浓眉大眼的“包公”。
不是约好建国之后不许成精的吗?
我也隔着屏幕问过秦明:“大哥你都通灵了,为啥不直接问凶手是谁呢?
”多点真诚,少点套路,不就没那么多事了嘛。
不过后来我想明白了,这其实不是真正的“通灵”,而是影视表达下的“尸体会说话”。
法医的职责就是通过专业的分析,把原本留在尸体上的一切线索告诉刑警,从而帮助破案,相当于一个“被害人”和“破案者”中间的桥梁。
而每一集的与灵魂对话切入点,其实都是秦明从尸检分析得出的疑点,正是他内心的假设和论证过程,就像有时候解剖时周围环境突然从解剖室变成了犯罪现场,不是说他真的到了现场,而是通过线索想象出来的。
破案无非就是搜集证据,再通过合理的分析,得出最终结论。
这一切“推理”的过程,在传统侦探小说和破案的影视剧中,是由主角在最后召集所有涉案人员一下子公布。
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福尔摩斯或者大侦探波洛明明已经知道得八九不离十了,但就是什么都不说,因为不到最后一刻,所有的分析和推测都是腹稿,一方面为了真相的准确度负责,一方面也要为故事保留悬念而负责。
但秦明不是侦探!
他是法医!
再重申一遍,他是法医!
因为是法医,所以他不能装逼说我现在还不知道凶手是谁,就把自己通过尸检得出的线索保留在心中,这不符合他的职业。
所以不管是不是正确的线索,只要有思路,发现切入点,他就必须时刻记录,同时分享。
就像我一个人看推理小说时候,也会旁边摊开一本笔记本,随时记录可能有用的线索,还有在玩《迷室》这种类型的密室逃脱游戏时,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房间可能包含着十多个有用的线索,有时候我会在角落发现一张纸片,有时候会在桌角捡起一块金属,我也不知道这些东西最后会以何种形式组合在一起,但我必须在拿到线索的第一时间就去分析和联想,也就是和这些死物进行“通灵”、对话,也许当时一无所得,也许小有收获,但整个游戏的乐趣就在不断重复的搜索、分析、联想、契合的过程中不断积累。
还好游戏中,我可以一键就把线索搜集起来,并且下面已经有了相应的说明。
但在电视剧中,比较要命的是,秦明的人设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对着活人他都说不出几句话,何况是一个对着尸体?
难道也要他拿一本小本本逐一记录吗?
这时候编剧的改编就变得十分重要了,既要兼顾线索的公平分享,又不能违背内向的人设,于是在这里变成了和被害者的“灵魂”实时对话,一下子节奏感和画面感都出来了。
所以说编剧深得推理游戏的节奏感和观众互动感的玩法,此外,“通灵”并不只是为了破案而设置的一个工具,更重要的一点其实是服务人物塑造。
在原作中,秦明经历了这么或因为私欲或因为大环境而犯下的一桩桩肮脏案件,他会跟自己对话,他有挣扎,有矛盾,甚至不止一次对法医这个职业产生怀疑。
这是一个正常人格的人在解开那么多恶臭暗疮之后应该做出的反应和不安。
但是在影视化的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戏是很难展现的,书里面写上两页,拍出来可能就是皱个眉头,观众不会理解他的内心有多复杂,可能还会觉得他又在耍帅。
这些话,秦明不能跟任何人说,小羽毛不行,林涛也不行,但不得不表达。
所以灵魂就充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倒脏”的角色。
因为特殊专业而做一些怪癖,其实很常见。
就拿同样是国产的悬疑改编剧来说,《心理罪》中方木喜欢躺在死者躺过的地方,切身体验被害人临死前在看什么,在想什么。
《河神》中的老河神拿手绝技是点烟辩冤,小河神也经常和一个大木偶人对话,但这些改编是和整个剧的风格以及主角的身份相符的。
唯独秦明不行,他是一个法医,现代科学的代言人,专业的表现手法却是和灵魂对话,这样的改编很大胆,充满了冒险,事实上播放到现在这一点也确实被吐槽得最多。
虽然主编剧闫老师产生了这样大胆的想法,但每次在写通灵戏的时候,敲键盘的手应该也在颤抖吧。
就在我能接受秦明通灵,并且承认这是一个有意思的改编之时。
编剧老师仿佛写通灵戏上了瘾,连普通人也能通灵了!
第九集那个父亲和儿子的灵魂对话才是真正的槽点慢慢,我不想泄底,请大家自行去看。
总之胡乱通灵不说,而且通灵的意义也十分不明,加害者与受害者直面对话,受害者当场表示原谅了加害者。
现在连鬼魂都这么正能量了吗?
做鬼我都会放过你的?!
总体而言,作为法医视角的改编剧,优缺点都有。
优点是专业度很高,至少我不了解法医,能也通过这部剧知道一些基础知识。
还有一些病理知识,比如空鼻症。
法医工作流程也还原得很靠谱,进门换衣换鞋是标配,更厉害的是尸体不打马赛克,显然有点“无视”观众的感觉,要还原的就是冷冰冰的,甚至丑陋的真实。
还有角色配置,不是只有法医(主角)和刑警(配角),这是传统的侦探表现手法,高智商侦探搭配普通智商的助手,林涛负责伪解答和搞笑。
缺点是案件的细节有些并不值得推敲,比如秦明擅专放人、明明是无头尸却说“头发保养得很好”、死到临头还不打破玻璃、为了给法医主角让路其他刑侦手段一律拖延等等。
这些具体的破案细节处理,还是建议主编剧闫老师多看一些本格推理小说。
《法医秦明》虽然是一个破案剧,但整体的展现手法和切入点,与其说像一部推理小说,不如说更像一个需要搜集线索组合真相的“游戏”——和“死物”对话,还原出“活生生”的真相。
我虽然没有接触过剧中那么可怕的尸体,但孤身一人只能和各种“死物”拼命对话的感觉这两周正好体验过,网易新出的一个“暗网”之谜页面,打开后就是一个好几天都不会变化的房间,就和电视剧里的尸体一样,本身并不会说话。
我也是又孤独又执着,一边等着线索,一边记录,最终发现这个房间其实无处不是线索,而通过这些线索,拼凑出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仿若身临其境。
(色调和法医的工作间还挺像呢)
这个过程,不才是真正的和死物“通灵”吗!
总结一下,虽然不免有一些吐槽的地方,但《法医秦明之幸存者》从职场剧做切入点,推理小说为内核,《迷室》游戏为表现手法,确实是这几部改编作中最能令观众耳目一新的网剧。
之所以给相对较高的评价绝不是空穴来风1.秦明和死者的对话被看作是这部剧的软肋,之前我也这么想过但是仔细一想,感觉处处可圈可点,他们之间的对话全部源自于秦明所想,死者的话语从来没有影响到案情发展,正因如此也更能凸显主角的内心,或许是一种精神疾病,在每个案件的结束的对话,更像是对剧情的升华,从每个案件得出一定的道理总是会有很多观影体验的而不仅是冗长繁琐2小羽毛这个人物的设定真的是鸡肋,但也无伤大雅,其实她的剧情是可以跳过的3刑警队长的演技可圈可点,他能把人物的活色生香演出来,这一点难度是高于秦明的,大概就是各司其职吧,没有谁更好更重要总而言之 中国的影视产业 任重道远 仍需在家再厉,希望有更好的片子不断涌入银屏
我也不是一开播就追的,播了一小半那会儿看林涛好像还不错,结果当我实在受不了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它还没播完。
我都想不明白我是哪儿看出来林涛好像还不错的了,这错的简直搂不回来了都。
我也不知道在这个剧里是林涛最差更糟还是他远远不是最差的更糟。
从第一集后半截开始我就在强忍恶心硬往下看了,第一次啊,死活要看完一部这么烂的剧的目的是写fanfic把它改得妈不认。
一直忍到19集开头的男性向真性情杂志,终于什么志愿都给不了我力气再坚持了。
当我太久不追剧心态扭曲吧,一路看着评分小幅上涨之后大落我可太开心了,再降点儿更开心。
出品方得知道,这个IP的影视化真的不该这么一路烂下去。
不知道是我国产剧看得少还是怎么样,真没想到8102年了居然还会看到这种low逼人物塑造,不知道编剧是根本不会写人物还是讨厌他们。
专业性我没什么可说的,然而专业性居然可以跟人物塑造毫无关系我也是长了见识。
或者也许是因为只有法医的专业性没有刑警的专业性吧。
泪流。
陈诗羽真是全剧的洼地,先天不行咱妆发好点行不行,什么气质什么演技这种基本要求对她而言都算高了,讲丑讲身材五短属于zz不正确,那说脸跟肿了一样总行了吧,发型土到一个愚蠢的程度,看她一眼我都难受。
这也罢了,关键根本没有任何气质和角色形象塑造能拯救这可怕的造型,表情只有一个成天瞪眼睛,作用除了尬吹师父好厉害就是抢话说我师父如何如何,讲道理,秦明多牛逼需要这样来表现??
跟林涛说话不是丧眉搭眼就是冲,林涛是欠钱不还了怎么的?
童尸案现场跟林涛吵那一架我简直要疯了,用法医的专业性去要求刑警怕不是有病,还要林涛任吼任骂才叫有风度??
这种角色形象配谁对她有风度?
林涛脾气不好被她教训我真是……这就跟方圆蒋勇教训秦明一样好笑,可是并没有别人像她这样好笑好吗!
说是富二代设定,去掉那句台词哪里看得出来?
这个身世设定看到现在也没有任何用,说是村口发廊小妹可信度还更高。
陈诗羽喷林涛不专业那个现场回头就被秦明当众训了不专业,讲实话,我开心了。
刑警被法医骂没有法医的专业和法医被法医骂不够法医的专业那可不是一码事。
虽然完全不知道编剧搞这么一出到底想干嘛,这陈诗羽是个什么形象秦明是个什么形象法医师徒关系如何秦明林涛关系如何编剧到底想过没有、怎么想的?
我认真思考了半天,把这个人物删掉不损反益。
没有陈诗羽对人物关系我真想不出来有什么负面影响,两个女生都喜欢秦明这种狗血编剧居然还以为会有人吃?
王伶俐我觉得尬点反而不是歪下巴歪嘴仿佛整容失败,毕竟整失败了也比陈诗羽好看。
我对媒体界不够了解,法制日报记者就是这样一副狗仔形象?
跟最讨人厌的那种得寸进尺纠缠不休还要拿敬业压人的记者一毛一样,张口闭口要秦明理解她的工作,秦明遵守规定不带她去专案组会议还被她喷??
谁理解秦明的工作了?
当个记者能当得这么自以为是吗?
在采访里采用诱导提问我不知道合不合规,反正让人非常不舒服。
看到林涛和王珂尬吹王伶俐我就对编剧塑造人物的水平彻底绝望了。
事业容貌才华之类之类女人成功的要素她都有了这种说法已经zz不正确了,容貌观众看不出来?
这样工作还说事业?
才华就是拿了剧本一样负责随便说句话就能启发秦明是吧?
还总能提前找到线索,不去把林涛位置顶了她真是屈了大才了。
关键线索有了不找林涛就要找秦明,还得林涛求着求着她的,还得给她换批文准许采访秦明,用线索逼秦明接近她??
这人是警察唉??
最恐怖的可能是秦明的侄女也要尬吹王伶俐,秦明要王伶俐带他侄女出去玩已经很吓人了,他们俩这么亲了吗??
什么去游乐场玩也只给了个餐厅吃饭戏,王伶俐带孩子吃垃圾食品,被问到是不是喜欢秦明不承认,然后孩子回来就说太喜欢跟铃铛姐姐一起出去玩了??
exm????
林涛我才是最伤心的,因为对这个角色有滤镜,格外受不了编剧这样糟蹋他。
讲道理,法医戗行刑警陪练降格给主角当衬托的烂毛病第一部不是没有,但是远远没有幸存者过分,起码第一部法医和刑警没有因为谁先破案而对立啊!
这么一说是不是觉得林涛疯了,编剧为什么要这样对待龙番刑警队长,我是真的觉得编剧疯了。
越来越冲,越来越急躁,越来越莽,动不动就说能结案了,然后被秦明一句作案动机是啥直接问懵逼;陈诗羽的台词:跟着你能破案吗?
王伶俐的台词:秦明是为了早早破案,你怎么好像就是要抢功呢?
最惨的还不是有这种台词,而是并不需要说出来这种台词,观众就能看出来,的确就是这样。
然后它还要说出来。
更可怕的是局长这句台词:你这么快破案,又是靠秦明吧?
wcnm这他妈啥玩意儿??
林涛的名号不是龙番金田一吗,编剧对金田一有误会还是有什么仇什么怨?
这样的警察能从警校毕业吗?
太差劲了,无法接受。
然后这个傻逼林涛还喜欢陈诗羽。
都这么惨了,还瞎了眼。
天呐。
秦明目前还没有喜欢王伶俐,就眼光而言我还真认他比林涛强。
王珂比前三个怪物好多了。
主要也是因为没有什么作妖的戏份。
第一部秦明抠的人设这回给王珂了,然后除了一点小腹黑之外没别的,老老实实工作,也属于业务过硬一路,除了跟王伶俐根本不熟也没有合作居然还尬吹她以外看起来都相当顺眼。
所以说,做个正常人有什么不好呢。
秦明本来应该是最正常的,但是,光环开得太过了,没走形也走形了。
拉踩别的角色来垫他真的不是什么好主意,只会让人觉得太low了。
法医好好干法医的活,戗什么刑警的行,那么牛逼怎么不把痕检也一块儿包了呢?
尸语这个设定也是浪费了,最初我观感非常好的,以为是个很有画面感的脑洞,妹想到越到后面越厉害的是尸语居然主要不是用来给秦明整理思路的,而是穷煽情和瞎拔高,真的是瞎拔高,尸语本来是幻想画面,跟秦明对话的应该是他根据身体证据和搜查证据建立起来的对死者的了解,结果却是在秦明脑子里出现了一大堆他根本不应该有所了解的事情,这完全不会让人觉得亲切啊脑洞新颖啊之类的,只会感到woc都自我感动成这样了这个人怎么回事。
太浪费了。
太太太可惜了。
结果我还是硬靠滤镜剥出了一点林涛的可爱之处。
王伶俐跟林涛斗气,结果当然是王伶俐的光环胜利了,她找着了线索非不说,林涛毫不犹豫张嘴就道歉了,莽归莽知错就改这个点我还是很喜欢的啊!
虽说这种错本来就不该有吧……(之前确实是林涛非要急着结案结案的,还被王伶俐喷了,编剧是多恨他啊)滤镜不能白滤镜,突然想起林涛很擅长跟活人打交道这一点居然还是在的。
警局内部有什么蛊我们先不考虑,你看他搜证,对流浪汉、对赌场混子和赌场大佬、对老保姆阿姨,分别是什么方法什么做派,这些个桥段我要用上……双子案那回跟保姆阿姨坐在一起边聊天边帮人家摘菜那里我简直昏迷,为什么他这个傻逼人设被喷成狗我都只会觉得他被编剧坑成这个鬼样子真的好可怜啊,越是滤镜我越觉得真是被嫌弃的林涛的一生……
1.前夫嗜赌成性来要钱不给就把前妻掐晕并把她留给母亲的救命钱都拿走,前妻苏醒后绝望之下抱着干冰在浴缸里自杀了。
2.罗大可全身赤裸横尸铁轨,蒸桑拿被热死。
轻视女人,仗着自己有钱玩弄别人的感情3.女子(手术被失败)自缢(通过自杀来要赔偿)死后还被分尸(好吧凳子其实是被踢倒的)4.买凶杀人,还杀错了(所以不要老是借别人的车)5.赌桌杀人想玩金蝉脱壳6.湖中双尸(一因家暴,儿子说父亲没用被父亲教训头碰到电视柜创伤性休克父亲以为他死了就抱着他走进了湖里结果自己太懦弱又爬上了岸。
一因绿帽,杀女友栽赃给奸夫)7.村民把污染河流的化工厂老板打死后扔到河里8.小三怀孕生子,土豪离婚娶小三,结果发现孩子不是自己的不给孩子治疗,小三情人怒杀土豪(其实孩子就是土豪的只是他做过骨髓移植血液变了)9.女钢琴家与她消失的双手(与秦明女友被害案似乎有点关系)喝醉了炫富结果妻子半夜在家被欠高利贷的抢劫杀害10.提完款被锤杀(农夫与蛇)11.剧团舞蹈演员反流性窒息而死,双脚却下落不明(羊肉粉店主说她是黑天鹅但是她却堕落了要嫁给大款),婴儿摄入热牛奶(?
)被烫死12.院长与后勤部长分赃不均,后勤部长把院长举报拉下马,自己却被院长的学生残忍杀害。。。
13.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姐妹(一个是千金大小姐,一个是酒吧陪酒女)重新相遇,是简单的偷天换日吗?
并不是。
(这个案子有反转)14.交换杀人。
一方完成任务另一方犹豫不决想毁约,最后被杀害。
知名模特被“女权主义”者用丝袜勒死并带走躯干部分。。。
15.为了拿到钱给女儿治疗白血病,司机替少爷顶罪,少爷如约治好了女儿的白血病,司机马上暗示秦明线索,翻案了!
阿这,做的对吗???
16.穷苦情侣喝醉后殴打看不起人的富家女并抛到水箱溺死17.女主播欲求不满威胁金主给钱被金主用腰带勒晕慌忙逃走,之后保安入室行窃主播醒来他用手将其掐死。
最后男朋友入室拿走了他送她的手镯。。。
18.最终章。
严谨是凶手。
珂老没死但是坐上了轮椅。
《法医秦明》原著我是看过的,网上平分很高,我谈谈我的看法,它作为一本小说,每个案件开头悬疑足够,吊足了观众的瘾,结局却没有反转,没有惊喜,过于平淡,我能把它归结于作者的写实作风,因为现实中不是每个案件都跟柯南一样是高智商犯罪,全程斗智斗勇,高潮迭起的,所以作为小说,其实不是很吸引读者阅读。
他作为一本专业书籍,因为涉及了很多法医的专业知识,怕读者不明白,要做适当说明,所以书中会有一两个外行角色不时进行提问,然后法医说出大段大段的讲解。
之所以要说原著中让人犯困的这两点,是因为这两点恰恰是影视化最大的弊病,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逻辑漏洞,配角智商低,观众看着神烦的结果,更不要提这一季还加了很多无关紧要的东西。
关于专业知识的讲解,有很多海外刑侦剧已经做到不拉低整条街的智商,演员不像生硬地背台词,可以向观众准确地传达信息的作用,请导演好好去学学。
然后说说演员,角色塑造太刻意,太生硬,太标签化,什么西装三件套爱好者,什么傻白甜,什么痞帅警察,为了体现一个人的智商,拉低了整个警局的智商。
最后,最受不了的是秦明与死者的对话,强行洗白。
三观不正,善恶不分明的刑侦剧,注定是失败的。
没看过原著,也未和其他人讨论过,只凭自己的感觉和剧情提供的线索,理由如下:1 凌月死后十年后再次发生类似案件,说明十年后凶手又回到了龙番市,肯定还有其他可能比如被其他案件抓捕了,才刚刚释放出来,但结合其他线索觉得又回来的可能性更高2 此人既然能够蛊惑案件中的几个人杀人,然后安全取走受害人的部分身体,不会被杀人者举报,说明此人精通心理学,或者受过这方面的训练,才能让杀人者言听计从3 误闯凶手隐秘屋子的男子拿起桌上的手绘,上面写有一句话:完美女人!
再结合受害人都是女人,说明凶手被女人伤害过,最后他想创造一个完美的女人所以我觉得凶手就是秦明的师兄,那个突然从国外回来的心理学专家,他回来后在和秦明的聊天中,知道了他是被前女友抛弃,以及开车送王伶俐的路上突然播放了重金属音乐,而当时王伶俐被凶手抓住的时候也听到了这种音乐,反推一句,编剧不会放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在这里,同理,凌阳亮刀更多是编剧在“误导”观众,这个师兄绝对是最后给观众的“惊喜”。
法医秦明之幸存者是法医秦明系列的第三部,其实个人还是很喜欢这类型的题材,所以不管剧情怎么样还是看的津津有味。
最开始看的时候感觉秦明的扮演者经超呆呆的,表情也不好,不过随着剧情的推进感觉他还挺帅的,越来越符合心目中秦明的形象了,不过最喜欢的还是第一部中张若昀的演绎。
林涛在这部中人设有点改变,变得有点急功近利,毛躁,智商也没了似的,不喜欢这部的林涛的人设。
从演到一半的时候基本就可以猜出来最后的凶手是谁了,所以悬念还是留的简单了点。
增加的秦明和死者的灵魂对话个人感觉还是挺好的,再就是没有第一部那么重口味了
还没看完,只看了一集,但这个剪辑非常想吐槽 ,让人看了恶心,非常喜欢平行蒙太奇,但也要看情况啊,节奏能不能对起来啊,一条线快一条线慢,让人看了头疼,晕乎乎的,不是说看不懂,是剪出了手持摄像机跟拍的眩晕感,真棒,竟然能剪出这种感觉!!!
法医秦明之幸存者这部剧吧,在我看来,我想吐槽的地方有两点∶一、背景音,二、部分剧情的安排。
首先谈谈背景音,秦明每次在案发现场时突如其来的bgm是什么鬼!
让我莫名得想笑,很容易出戏啊喂!
还来一束灯光晒在男主身上,自带光环,简直666。
虽说是为了衬托男主的光环,展现男主的思考,但是这样的安排是不是太过了点。
男主光环太大,奴家着实承受不来还有的背景呢,就是秦明在解剖室和尸体们的对话,天啦噜!
一部刑侦剧拍成惊悚片,要不要这么厉害!
虽然是秦明自己的想象吧!
但是那配音怎么听都像是鬼片!!!
实在忍不住吐槽。
再谈谈剧情安排,上文提过,案发现场时男主光环过大,过于展现男主的牛掰,而忽视其他角色的智商问题!!!
说实话,我觉得这个问题挺重要的!
现在一些国产剧大多容易忽视其他角色的智商问题,去衬托男女主的牛掰所在,我觉得看起来索然无味好吗!
但愿以后的一些剧能够考虑到这些问题然后就是秦明的一些思考了,拍鬼片吗!!!
思考就思考,搞得跟个鬼片一样,把尸体直接拉出来对话,我还是有点无法接受!!!
所以希望之后的剧情能够合理安排!!!
一些对戏对话还是逗比戏剧风格,一些情节就是不严谨编的太普通做戏公式化,是经费不够压缩情节、照顾小盆友、雌性的欢乐幼稚思维?
为什么不能学到美剧那样呢…第4集的买凶杀人一个法医孤零零看着受警方监护的刺杀目标,就是太次和牵强的,绝对不可能这么干,更不会有医生穿着的戴着口罩手推车进病房的
这个秦明厉害了,没那么高冷,也不贫气,是我想象中的秦明,也算高度终于原著了,看宣传说秦月半本人操刀编剧的,确实是不一样,可谓是走心之作了。更新模式是败笔,一周才三集,一不小心就要凉的节奏啊,挺住,秦明
秦明是有什么病吗,为什么能看见死了的人,还跟人家聊天,这种一般都是有什么心里疾病把。拍的像灵异故事一样,一部不如一部了
我很喜欢这个男主哎~演的很自然,剧情也好看也挺刺激的。
中规中矩男主太丑太土了!真香警告男主身材还蛮好的哈有点像秦明的意淫了
作为秦明书迷老粉,不得不说幸存者是迄今为止三部影视剧里最贴近原著的一部。尤其是秦明的演绎,没有张若昀版的装酷耍帅略显浮夸,也不似刘冬沁版的木讷呆傻,给人一种天然去雕饰并且成熟理性的感觉。剧情发展也没有拖沓,流畅自然,尽管与灵魂对话的情节饱受诟病,但是并不生硬和离奇,良心之作
我觉得和亡人对话只是种表现形式啊,挺好的啊,表达出秦明当时所思所想。然后大部分时间情节都很紧凑,有时一集同时推进两个案件,看得很爽啊。我觉得这部不错。
可以啊,虽然还是喜欢张若昀版的,但是经超看着也挺帅,喜欢这类题材的,书也看过了,所以容忍度大很多,有些地方挺像鬼片的…可以追的一部剧
跟死人说话太神棍,林涛简直是一颗老鼠屎。编剧导演太差。
看到后面感觉不错。
从剧情来看很值得一看的,还原性很高,男主角的颜值也很能打,法医秦明系列每一部都有其鲜明的特性,是一个系列,又每一个都是不同的个体,故事、情节、演员的演技和想要表达的东西都不一样,原著党看着非常享受。
秦明最近挺累,一部接一部,反正我都看不进去。
男性角色都不错,那俩女角色一出来就想打一星。
又换人了?
最近看了书又把剧也补了,感觉两者没什么关系。。。
- 没有刻意装深沉,故事也不复杂,但是大多数现实中的案件背后,都是简单的动机和案情。法医和死者之间的对话,让人感动。
五分,第一部七点五分。师兄一出来就知道最后大boss是他,第一部的败笔是不接近原著,这一部的的败笔是太接近原著,少了推理的乐趣。叫法医秦明,结果落入了港剧的俗套,jc反而没什么用。PS事实证明 林队只有一个,虽然李现有些事做得比较微妙,起码林队他是演好了。
一千个人心里就有一千个秦明。有些鄙视那些发弹幕说秦明就是张若昀的。从现有的表现来看,他起码可以在现有的秦明里面排第二位了,强过清道夫的秦明。看到秦月半本人了,惊喜
虽然台风天看法医有点恐怖,不过这部故事性不如第一部呢。
先说优点,对于法医的刻画趋近专业,剧的风格营造到位,也不得不说已经算国产高级;让秦明对话死者,让秦明独自一人查看尸体等比较新鲜的手法,也算是给这类剧带来一丝新意。但人物塑造纸片化,案件分析靠灵感(或者说靠铃铛)都让人感到还没到7分以上的火候。非常不喜欢羽毛的设定和铃铛的设定,倒是越来越喜欢珂老。
我觉得还挺好的,有些案件挺简单,接地气,导演整个就很接地气,演员也不怎么化大浓妆,颜值都在线,就是可能有点太简单了,没啥悬念。珂老真的好厉害。秦明把组长的活都干了,都去调查案件了,这个有点假吧?拍的有点像恐怖片,每一集的片头,导演有恐怖情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