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对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一直是一大卖点,可能是国情不同,我们认为习以为常的事到了韩国这类小的国家就是全国关注的大事,而且韩国电影对制度的抨击一直是尖锐的,脸谱化也是很明显的,坏人很容易就露出马脚,而且钻了制度的空子逍遥自在,但是弱势的好人群体又总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抓住坏人的小辫反击。
郑雨盛作为相当有正义感的律师,虽然一开始也多少受到了上司的诱惑,但是总体来说并不是拿黑钱干黑活的坏人,只是被别有用心的人蒙蔽,但最后良心发现帮助实现了正义。
女主小女孩作为一个有缺陷的证人,本来证明力就有限,遇到这种问题往往也就不予采纳草草了事,毕竟没有其他实证,但是大众的观点往往是预先设定的,某某有问题,某某说的话就是胡说八道,真的很少有人从事实上观察问题,而是带着情绪去看人。
反观当下的大众,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某某有前科,某某就会做偷鸡摸狗的事,某某位高权重,某某就伟光正,殊不知光鲜下的罪恶尤为严重,往往不耻的事情都是道貌岸然之人所做,所以坏人往往智商不高,只不过大众的观点不客观而已,好在电影里还能拨乱反正,现实中就往往不尽如人意了。
不知为何,我会对韩国影片里的三等配角有印象,却唯独对郑雨盛特别特别脸盲😂我根本记不住看过他演的电影🎦因为他既不丑也不帅,就像你身边擦肩而过的路人。
这一部《证人》获了好多奖,还入选第六届豆瓣评分榜,可能是因为看了好多关注弱势群体的片子,我对逆袭没什么太惊讶的地方,但是就是莫名其妙的感动了,这种勇于站在阳光下,把每个阴暗角落赤裸裸的展现给大家的过程,看似容易实则太难,像《熔炉》像《辩护人》像《1987》等等,韩国的片子总是这样毫无掩盖的把社会阴暗面拍出来,过程中的小人物却让大家意外感动,就像路人甲般的郑雨盛😂,却选择站在更需要保护的你我他身边…… 你,心里没有过鬼吗?
能成为照亮自己的证人吗?
本片最大优点是呈现了自闭症患者的出众能力,对关注和尊重这个特殊群体做了有力呼吁。
但是本片在营造戏剧化剧情的同时,还缺打磨,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
一、所有人在接触案件的前期都不分析嫌疑人的作案动机不管是检方李检察官还是有正义感的杨律师,一直把控辩的重点放在智宥作为一个自闭症患者是否可以作证上,这一点当然很重要,但是还包括警察在内,要想了解案件真相,分析判断嫌疑人的作案动机是必须且优先动作:一个女保姆与雇主无冤无仇为何要痛下杀手?
只要有点怀疑精神并立即走访调查,就会发现死者捐款做公正的日期即将到达、死者儿子公司不景气、嫌疑人儿子急需用钱去手术,影片中案件最后也是通过这三个要素翻盘的,只是相关怀疑和调查很后面才展开,且是由辩方杨律师完成的,这就把韩国警方和检方描绘得太不专业了。
二、嫌疑人在第一次胜诉后完全不懂得忍耐,成为被盯上的关键开始这位大婶还是颇有演技的,懂得博得杨律师同情,说到做心理测试她也不胆怯。
可是胜诉获得自由后,她立马喜出望外,说自己要去看儿子(之前说没家人),好嘛,可能太高兴就大意了,我们尚且理解。
但是她主动去学校威胁智宥是不是有点太猖獗且傻缺了呢?
智宥入院后,杨律师彻底改变了对大婶的看法。
就这忍耐力,犯罪还能长久不暴露?
三、杨律师最终会改变立场的铺垫太多,没有必要一般影片反转都是怕没有铺垫,本片是铺垫太多,智宥对杨律师“你是好人吗”的质问,杨律师和老板应酬时的不适应,他爸爸对他做律师的鼓励,足以支撑杨律师最后的改旗易帜,非要再加一个有正义感的暗恋对象,非要让这位女神表达“你变了,我们不要来往啦”。
这样设计除了让我们早早确认结局无误,还会让人怀疑杨律师改变立场有为爱情所迫的因素在里面。
四、为了维护社会道德就可以背弃职业道德?
这是讲律师影片常常触碰并引起争议的主题,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个社会需要坚持维护正义、惩处邪恶。
但是我们要不要拿这个准绳去评价甚至约束律师?
维护当事人的权益是辩护律师的职责,也是他们应该遵守的职责道德。
本片的立意,无疑将辩护律师放在了维护正义的对立面上,杨律师宁可丢掉工作也要在法庭上反水。
这叫全球的辩护律师和辩护制度情何以堪?
不要看不起任何人,他只是和你看到的世界不同罢了。
智宥虽然患有自闭症,但她很聪明,且“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人心真是难测。
“信惠总是一副笑脸,却在利用我。
可妈妈总是一副怒容,却在爱着我。
叔叔您几乎都是笑脸,叔叔您也要利用我吗?
”智宥在被信惠欺负后对律师大叔说了这句话。
智宥一直是这个事件中最清醒的人,在我看来她独特的自闭症其实是她的独特优势。
正如智宥妈妈在回答律师大叔“要是智宥没有自闭症就好了”所说,“那样智宥就不是智宥了”。
我们常说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有三类人:法官、检察官、律师。
法官、检察官是正义的化身,好理解。
因为他们干的就是匡扶正义的活,检察官把邪恶势力检举出来,告上法庭,而法官则明断是非,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掉一个坏人。
一般来讲,社会公众对于法官、检察官期许很高,他们代表着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因此在所有的国家里,他们的社会地位都很高哦!
律师就与前两者不同了,律师为社会公众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士,通俗点讲,就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律师给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行为都必须在法律允许之内,因为律师不像法官、检察官一样拥有国家权力,他们唯有法律才是自己的后盾,所以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合法,必须符合律师的职业伦理,唯有法律才是律师的强有力的后台。
在一个法治国,法律保护所有的人。
因此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只要他向律师寻求法律帮助,律师都可能提供,而且也应当提供,甚至国家在刑事审判中,如果被告人没有经济能力聘请律师,审判机关还要为他指定援助的律师替他辩护。
从这个意义上讲,律师的客户不仅可以是好人,同时也可以是坏人。
职业伦理也要求律师持业的第一原则是保护好当事人的利益。
这一条是明确规定在律师法之中的,寻求真相或者说申张正义,从来是不是律师工作的第一要旨。
你想,当国家机器全力运转起来对付一个个体,这是多么大的力量啊!
这已经足够了!
律师站在自己的委托人这一边就好,不能越线,不然当事人真的没有活路了。
而且说的不客气一些,在现实生活中律师能够帮助委托人对抗国家机器的力量其实是很有限的。
但是世界就是这么奇怪。
一个本来应当全力维护当事人利益的角色在影视剧中要扮演正义的化身,而且这个倾向不仅亚洲人有,西方人同样有。
美剧《庭审专家》里那批律师不仅要维护委托人的利益,而且还把警察的活给干了。
每一起刑事案件最后都通过他们捉到了真凶。
不得不说,如果律师捉贼这么厉害,那么还要警察、FBI干什么呢?
把这几万人给解散了,能省下多少费用来啊!
东亚的韩国也是这样,在这本《证人》的电影中,又是一个律师正义感暴棚,明明一审打赢了官司,最后这位律师觉得自己的委托人有罪,公然在法庭上倒戈一击,直接把委托人送进了监狱。
当然,他是一个普通人认知上的好人,但不得不说,他是法治国家的罪人。
也许会因为这样的小善,最后葬送掉法治的基础。
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律师!
我还是欣赏另外一部电影中的律师,《辩护人》。
律师作为法治的守护者和斗争者可以,哪怕受到迫害入狱均可。
这样的坚持是因为其他司法职业他们都有国家权力在后,而律师唯有高举书上的法典高呼呐喊,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民众的信任。
只有这样,律师这个职业和群体才能生存下去。
最后,电影里的那个自闭症的女孩演得很好,活灵活现的,韩国电影这些年拍得不错,在言论自由的国度导演们能够拍出自己想要拍的电影!
唯有思想的自由,才能够产生伟大的作品。
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难道只有民意律师才是律师?
(首发于公众号:霧風誌,欢迎关注)《奇怪的律师禹英雨》文智媛编剧的前作《证人》,由李翰导演,郑雨盛、金香起、李奎炯、廉惠兰主演。
郑雨盛凭借这部影片获第40届青龙最佳男主角、第55届百想电影类大赏。
讲述一位患有自闭症的女孩智宥目睹了一桩杀人案而成为证人,辩护律师杨淳浩为了证明被告无罪,与证人智宥发生的故事。
豆瓣7.8分。
杨淳浩是民律出身,进入大型律师事务所没多久,老板指派给他一个刑事案件,一名老人在家中头套塑料袋窒息身亡,被告人是其家中保姆。
保姆向杨律师表示自己无罪,老人是自杀,她在阻止老人自杀的过程中产生了肢体冲突,撞碎了玻璃。
而目击证人是住在对面楼的自闭症女孩智宥,她坚定地主张是保姆攻击并杀害了老人。
杨律师调查中试图接触智宥,但完全不知道要如何和患自闭症的智宥沟通,而检察官有自闭症家人,很快获取了智宥的信任。
故事虽然围绕着杀人案,但比起查案、庭审的部分,花了更多篇幅放在了律师如何与自闭症证人智宥建立信任关系上。
从向旁人寻求方法、上网搜索自闭症影片,到每天去学校门口等智宥放学,和她玩智力猜谜游戏,杨律师逐渐发现智宥不仅十分聪明,而且对声音特别敏感,能听见微弱的、远处的声音。
在建立情感联系的过程中,很细节的是,一开始杨律师拿出智力游戏题集,智宥看了看,还是不理他,往前走去消失在镜头中。
旁边同学觉得幼稚,而律师反驳说那是偏见,表示自己也玩呢,然后追上了智宥。
结合结尾剧情,才知道原来那时智宥不是对智力游戏不敢兴趣,而是在装作“正常”,她知道别的同学会觉得那些东西幼稚,而喜欢幼稚游戏的她是“不正常”,所以干脆避开。
律师维护智力游戏,追上智宥,就是前面说的“保持一样的步伐”、“进入他们的世界”。
智宥只吃蓝色软糖,因为蓝色软糖是可以信任的。
蓝色有宁静、理智、勇气、自由、清醒等意涵,《奇怪的律师禹英雨》中也有很多蓝色的意象,譬如她最爱的鲸鱼生活的大海。
同时,心型软糖也有特别意义,象征着童心与真心。
智宥给了律师一颗黄色软糖,黄色软糖是她不信任的,说明这时她还不能信任律师,但分享糖果的行为本身,体现智宥是个真诚、善良的孩子。
对照被告给律师的糖,一个特写镜头,比起钱和车,明显杨淳浩是一个更容易被辣炒猪肉和一颗糖“收买”的律师。
对他来说,那是某种承载着无价的信任与真心的物品。
那时候他是相信保姆的。
然而,人心真是难测。
说着没什么可回报的,只能用辣炒猪肉和糖感谢律师的被告,在一审获无罪宣判时,露出了一抹不可知的诡异微笑。
律师这才知道,自己帮助一个杀人犯逃脱了法网······“人心难测”的台词一样在《奇怪的律师禹英雨》第一集中出现了。
编剧似乎有意借智宥和禹英雨的特殊视角,看待这个复杂的、表里不一的世界。
在法庭上,杨律师利用智宥很难看懂表情中意义这一点,否认了智宥证言的可信度,甚至在辩论时口不择言说出“精神病患者”一词刺痛了智宥和妈妈。
然而智宥并没有因为一审时被羞辱而放弃,在二审时她依旧作为证人出席,从她的话中能感受到一种对真实、正义的追求与确信。
或许文智媛编剧的世界观中,禹英雨就是代替智宥成为律师的人,是智宥梦想的化身。
得知真相后的杨律师在二审当庭倒戈,不仅用智力游戏的方式证明了智宥有作证的能力,还揭露了被告的杀人罪行。
两次庭审的重点都放在对自闭症人士的偏见与正名,对案件本身反而显得轻描淡写。
比起为被告辩护,现在的杨律师更像为自闭症“辩护”的人。
为自闭症人士辩护的隐含意义,在这部电影中显得更重要,因为这个世界对这个群体有太多的偏见和歧视,结合法庭对于真相的意义,似乎律师是在为自闭症人士“正名”,向大众诉说着他们的真相。
当然,律师当庭倒戈成为“第二公诉人”,有违职业伦理,杨淳浩付出的代价就是失去了律师工作,他本人是非常清楚这点的。
豆瓣上众多影评都在争论律师的职业伦理问题,却忽略了这部电影的片名叫做《证人》,而不叫做《辩护人》。
无论是片名、篇幅还是台词,重心都明显是落在“自闭症”主题上。
杨律师反水的剧情不仅是为了戏剧性,也是一种被逼到绝境的非常选择,一味拿职业伦理、司法程序正义批评的观众,无疑是忽略了片中的情境!
韩国司法环境是如何的?
一开始就交代了,一个企业生产致癌卫生巾,受害者无数,而杨律师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帮无良企业辩护,请了15个律师组成豪华辩论团,其中包含前法官、前检察官,暗示前官礼遇!
看过《秘密森林》一定很熟悉,特指韩国法律界潜规则,法官、检察官退职后转行律师,不仅享在职时期待遇,通常第一个案子会给面子,让其胜诉。
“在权和钱面前就变成棉花棒的就是韩国的法律?
”因为致癌卫生巾案件,一方面交代这个律师事务所是专为财阀权势者脱罪的生意人,恶评强烈讽刺韩国法商勾结、律师商业化的黑暗环境。
另一方面,事务所老板为了挽回一落千丈的形象,特意选了这个“保姆杀老人、自闭症当证人、国民审判”的热点案件,势必要胜诉造势,因此不惜动用人脉换掉紧追不舍的一审检察官。
电影强调的是一种极端黑暗、正义难求的司法情境下,逐渐失去了初心的律师在与一个自闭症女孩相处中抛开偏见、找回初心的过程。
墙上挂着的字即可证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出自《金刚经》,大意是不被声色所迷惑,透过现象看本质,生平等心与平常心。
故事是建立在一种“非常”情境下,作为律师的主角做出的“非常”选择,他也付出了失业的代价,编剧并没有美化其行为。
试想,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正义、遵守律师职业伦理不当庭反水,杨律师大概会有两个选择:第一,把线索和证据都交给检察官,检察官再次抗诉。
但二审中,检察官就被踢出去了,结果是保姆维持无罪判决,日后再想重新抓她的话,根据“一事不再理原则”······死路一条。
第二,得知委托人有罪,律师不想为杀人犯辩护可以协商退出,这样不用违背自己的信念良心、做个好人,也不会违反职业伦理。
只是这样一来,保姆永远地逍遥法外,智宥在庭上也将遭到二次羞辱,杨律师真的能做得到冷眼旁观吗?
“蓝色软糖是可以信任的。
”杨律师送给智宥满满一罐蓝色软糖,收下蓝色软糖的智宥上前拥抱了他,是一种双向信任的确立。
整体来说,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关怀自闭症人士,加上日常讽刺韩国法律界黑暗。
作为律政类型来看,结构十分工整但稍显平淡简单,反转也在意料之中。
我认为,这部电影的真正价值是对自闭症人士的人文关怀。
这个主题一直延续到文智媛编剧、朴恩斌主演的新作《奇怪的律师禹英雨》,可以看出编剧对这个议题的深入思考,希望通过“蓝色软糖”林智宥、“鲸鱼女孩”禹英雨的故事,呼吁人们放下偏见、尝试走入他们的世界。
公众号霧風誌
去年夏天收藏到现在 终于看了(一个星期前冲着金香奇小妹妹看的 这妹妹绝了塑造性好强 不管演什么 包括这部里自闭症她的电影或电视剧 总能让人耳目一新郑雨盛某些时刻看 长得有点像玄彬老了后
通过一桩案件 检察官与律师之间相互博弈证人又如此特殊 到底该相信哪一方呢是为了金钱而屈服 还是为了正义去斗争其实我比较喜欢看审判那两段 博弈很精彩
但这部影片主打的还是对自闭症患者的情感所以庭审外的戏份更多一些带观众逐渐认识自闭症患者 走进他们世界那段模仿自闭症患者所看到的世界的视频还挺真实 他们真的比我们想的要辛苦的多
艺术来源于生活 电影有夸张成分若放在现实 真的遇到了一个自闭症证人法律还是平等的吗 大众会怎么看待呢毕竟世界上 偏见随处可见 由此带来的影响比如校园霸凌 社会欺负 邻里间嚼舌根等等都是压着许多特殊群体喘不过气的大石头
印象比较深是智宥的朋友 她应该是善良的只是自己也被霸凌的受不了才那样对智宥
这让我想起来许多年前的校园生活每个被排挤霸凌的人 为了挤进所谓的圈子从受害者转为了施暴者 但是没有任何改变反而活的很累很辛苦 还伤了别人的心只是现在知道这个道理太晚了些每个女生或许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校园生活不过只要最后健康快乐成长为善良的人就好
文化奇观与犯罪类型片的嫁接稍显生硬,开头的阿米什教派葬礼聚会到出行犹如时空穿越般超现实,让人感叹美国文化包容并存,中段的教派生活与集体活动的展示颇具回归田园的情怀,顺便也展示了哈里森福特的木工专长,凯莉麦吉利斯的成熟妩媚把保守教派女性的含蓄与欲火融为一体,非常诱人!
而作为犯罪主线情节基本被抛在一边,只作为一些线索穿插,男孩也几乎消失了好一阵,退位成了道具性的配角。
不过动作场面的设计还是挺简洁的,最后反派Boss的崩溃投降不落俗套,也正好表现了这个反暴力的教区的特有的集体团结的精神力量。
在女主已经有过决定抛弃社区追求爱情的桥段后,最后爱情依然没有结果的结局感觉设计的有点遗憾而不合情理。
(第一次看电影有感而发,写些细碎的絮叨,浅薄至极,不喜勿喷)——抛开男主女主的演技、影片探讨的核心、影片情节漏洞什么的不谈(好赖喜恶乃个人自在取舍),影片中的母亲倒是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刻。
在女儿患有自闭症的情况下,一开始同意年轻检察官接近和说服女儿作证,这是每个人的正义感和良知。
后来反对律师接近女儿“套话”,是出于常人自然而然对女儿的保护。
在女儿第一次当庭作证时被辩方律师老板当众歧视“智力障碍”后,表现出了一位有教养的母亲应有且恰当的心痛和愤怒。
为什么影片中小女孩让我们感动?
她对自我情况的认知很明确、从小想当律师维护善良和正义、后来主动要求出庭作证,种种言行举止让我们看到一个自闭的孩子竟建立起这样清澈善良又懂事的的三观,我想和一位伟大母亲的教育、陪伴和付出的爱是分不开的。
母亲在孩子房间挂上自己的各种情绪表情照片让孩子学习(BTW,女孩作证后被当庭羞辱回家看着母亲的照片,哭着学习微笑的表情那一幕,好心疼)——对孩子无微不至的陪伴和教育;母亲在车上说:“那样就不是她了,我从来没想过她如果没有患上自闭症”——对女儿天生的接纳和喜爱……种种的细节让我们看到一位伟大的母亲对孩子付出的好多好多心血。
现实生活中,好多家长可能即使孩子身体健康,尚且不能灌输正确的三观,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像影片中的那样呢?
如果女孩那份清澈善良带给人的感动和震撼算十分,母亲的功劳至少也应该占八分吧。
雇主深夜离奇死亡,保姆是否凶手?
目击者是位自闭症儿童,能否成为案件证人?
指望是个悬疑片,其实是个情感片。
因为如果把检察院送过来的案件梳理一遍,基本上就可以得出结论,但是电影故意把这部分忽略掉了。
找证人谈,自闭症儿童该说的都已经说了,能再谈出“花”来?
那么自闭症儿童当时说的哪些?
也没交代,留到后面说了。
找死者儿子,死者儿子说:“我当会计师的常年经历,我宁可相信数字而不是人。
但我会告诉你我爸的所有事。
”那么死者儿子究竟说了什么?
也不交代。
他相信的数字是什么?
父亲的钱而已,也是避而不谈。
如果该谈的不谈,岂不是嫌疑的影子就已经出现了?
所以按嫌疑片的要求来,实在漏洞太多。
但说情感,男主一开始接触智友,哪是什么从心出发,也是在利用小女孩,跟其他人没两样。
再后来,“神速”发现保姆有嫌疑,才再次“利用”了小女孩,来纠正自己的错误,只不过这时对小女孩多了一份了解而已。
至于女友,是一位固执,自负的女性,跟男主早就是“道不同,不相谋”。
男主失意了,才再次想到这位女友,看似复合,实则很勉强。
总之,如果男主一开始就把案件吃透,把精力放在作案动机上,而不是仅仅依靠证人,和空洞的正义感,就不会最后连律师——吃饭的饭碗都丢掉。
1.非常不喜欢郑雨盛和小女孩培养情感取得谈话机会的情节,土到没边煽过头。2.律师当庭背叛自己的当事人太没有职业素养。3.简单的案件硬是拍两个钟,证人证词不一次性说完,留着52个字想创造高潮实则疲软,编剧是觉得这个剧情很跌宕起伏?
虽然为了讲故事,有不少没把bug当bug的疏漏,但是把道理都融在故事里娓娓道来,的确是发挥了韩国电影特有的长处。两位主演很诚恳,男配女配也比较到位。看到金香奇渐渐变成了大女孩,而小素媛也慢慢长成了青春期少女,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指日可待。这样的感觉挺好的。我们除了制造流量明星,还有偶尔惊鸿一瞥发掘出文琪春夏这样的宝贝,还是多些稳定培养各年龄段专业演员的环境吧。
在现实感之中透着理想化,并且还能将这一点在简单的剧情上进行夸张和浪漫的放大,难怪有人说起“韩国电影”算是自成一型。男主角在油腻和正直之间的切换太过自如。
自闭症证人,童话故事,律师和小女孩交朋友
很平淡,感觉不是刻意走克制的风格的,是想煽情的,但拍的很平淡。跟其他类型话更明显的韩国电影比起来差了不少
大叔说他会努力做一个好人的,真的暖到我了,可是大叔却放弃了当律师
7/10
角度选择非常棒。案子本身很简单,用辩护律师与检方证人的关系刻画了男主从迷茫到找回初心的过程,女主也走出了直面了内心的恐惧。
默默看着大叔萝莉剧情的展开,伴随庭审的推进直至收关,深怕演职员表出现'Based on true story'让我三观尽毁。嫌疑人的演技是全片亮点,那表情!
前半段还正常,后半段全是编剧的理想化世界,“要想在这个世界出人头地,你必须要被污染。”其实这句话才是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一味的追求正义,换来的只是执念和没有终点的贫穷,显然导演刻意去反驳这一观点,但谁又不难看出这结局“天真化”。
大叔撩妹值MAX
又暖又深情,明知是故意的,但没办法,就吃这一套。郑雨盛简直越老越帅啊,是理想中的中年后的亚子~
三星半。自闭女孩与律师大叔的你来我往,诱惑和正义的权衡利弊。工整、四平八稳、流水线上的成熟作品。几乎每环都按部就班的走,平淡无味。律师当庭由辩转控、嫌疑犯立马供认不讳、顺带幕后主使当场被擒,这一系列过于理想化的安排,是电影里才有的美好童话。
金香起妹妹的演技真的牛逼
是很温暖很美好没错了,几种元素的糅合也比较精彩。当然了深度是差了一点,反正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吗。反水之类的也能理解。
不好看
过分工整的电影,还能称为电影么? 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感覺片中「女朋友」的角色只是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戀童」「年下」「大叔蘿莉」這樣的字眼~
金香起妹妹真是后生可畏,加油!!姐姐会一直喜欢你的!!
大半部分的好片,韩国电影关注弱势群体是强项,小格局大情感,对于自闭症的关注,却又相当克制的叙事节奏,纵然悬疑感比较弱,很容易猜到剧情发展,可故事来到小女孩第一次出庭作证,极致的矛盾冲突和人性考验,情感的代入感十足。但是,我个人不能接受男主角当庭反水的处理,这种理想化过于失真,我不相信任何一个国家的律师可以肆意出卖当事人,职业终归要有职业道德,明明有很多高明的方式可以处理,编导却选择了最愚蠢的一种,最后代表信任的蓝色软糖升华了主题,却也无法改变刻意带来的硬伤。这部电影不该只有两颗星,更多的是遗憾明明可以做到五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