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造星工业不够成熟,常有超龄明星演青春片的尴尬。
《万物生长》从原著就找到了一个相对服人的缓解方式。
医大的八年学制,延伸了学生的年龄段,30岁的韩庚扮演的大学生,晃着一张不再青春的脸,自我调侃“毕业后都是大龄青年”,一定程度圆上了年龄的错位。
文艺青年们,如果要写青春片剧本,最好找借口让主角年长些,什么留级、读博都可以,不管是哪一种doctor,都方便胶原蛋白不足的大明星参与。
《万物生长》给了我一场很奇幻的体验。
作为一个品味肤浅的影迷,文艺片一贯是我短板和短路的契机,时常错过细腻的暗示,闹不清很多段落里抑扬顿挫的情绪因何而来,但欣赏这部纯文艺片,却丝毫不觉得闷,从头到尾精神振立,被那些火辣辣的视觉意象敲打着神经,无法松懈。
看完了,却又像是做了一场梦,满是古怪的身心浸入感和如梦初醒的知觉回归,像是被舞台催眠一样,真是奇妙无比。
李玉的上一部作品《二次曝光》,也是在影院看的,也有这种略带梦幻的触觉,但更多由于该片讲的是将现实与幻想剥离的过程,《万物》的情节基本是直来直去,纯然是技法上加以强化,形成一种视听迷幻剂般的发酵效应。
无法不注意到音乐的饱和,电子、摇滚、高亢颓废的唱腔,时刻涌动着精力过剩的躁动,经常是音量大到盖过四五成对白,画面里只剩下动作、表情和汹涌到要决堤的情绪。
李玉娴熟地运用各种视听手段,秋水和柳青初遇坦然自若的对话,伴着略显仓促的镜头切换,暗示平静面目下的兴奋雀跃;互品红酒一段,镜头反复在两人的面部游移,剔除掉了所有不相关的干扰,专注捕捉着微妙的荷尔蒙变化;夜访标本室,情欲的滋生变成一种歇斯底里的释放,一切都笼罩在过火到让人不自在的视觉调性中。
还有前半段频繁插入的动画,以及MV式的超现实场景,出现在秋水的每一场幻觉和梦境中,配上呓语般的念白,恍如在品北欧的先锋作品。
所有角色都在喷涌着文艺情怀,比起这部片,去年那被誉为“非文艺青年勿入”的《暴走神探》简直是粗鄙不堪的文盲。
情怀荡漾在他们的每一次相遇和分别,每一次的倾诉和买醉,每一场崩溃和斗殴,每一次告白和重逢中,即使情景是宣泄的,不适合用文艺腔来对话,还有旁白来雪中送炭,确保文艺指数饱满。
《万物生长》构成了一个极致的文艺梦,谁说烟火气会损害动人的情调,只要胸腔中跳动着一颗文艺的心脏,任何场合都适合激活文艺的细胞。
正如片名,全片是一曲欣欣向荣有喜有痛的奏鸣曲。
秋水的一干同窗只是作为PPT上的标签和箭头而存在,抖尽机灵的出场简介甚至联系不上真人。
只有他不同人生阶段的三个女人,才凑齐了一本青春修炼手册。
我最赞赏的是饰演白露的齐溪,光彩甚至超过了一如既往风情万种的范冰冰。
白露吃醋闯入柳青家中,妒火中烧下荷尔蒙爆炸,阴晴不定,之后与秋水的对质,万千种情绪在体内撕扯,寻找一个出口而不得,将她燃烧成无法理论的矛盾纠结体,看到这里我口干舌燥,心烦意乱。
身为女导演的李玉,完全清楚怎么样有效地挠到我们的神经,勾起不愉快的现实记忆。
这种感觉绝不好受,也绝对让人铭记很久。
(文/方聿南)
冯唐的小说里总是有姑娘。
而这些姑娘都是美丽而痴情,天真而憨傻的,然而她们喜怒无常、决绝和优柔并存,因而这些特质又另男性感觉她们神秘且不可控制。
这些都是男性对女性的物化。
如果是女人看女人,绝对不是白露或柳青这般纯粹。
处女座的大学女友,不苟言笑的表情,极端的控制,碎花裙子和直发。
成熟的御姐,丰满红唇,叼着烟坐在五星级酒店里。
这些都是一个荷尔蒙鼎盛时期的少年勾勒出的女性影像——画面中的女人淡薄而简单。
她在倒霉终于来的第一天把整包的避孕套倒在你的脸上,但你只看到日光。
男性对女性的认识始终是局限的,刻板的。
而李玉用女性的敏感拍出了几个女性角色的一些细节。
充满狠劲儿的白露,皮肤不是很好,有一些雀斑和小颗粒,鼻梁和脸部的轮廓是干净刚硬的,一点多余的弧线都没有。
没有化妆的脸总是淡淡的,却在发现秋水在柳青家里的时候,涂满了一脸的红油汁。
秋水和白露的感情比起《匆匆那年》之流,更贴近真实的青春。
看的时候几次勾起了回忆。
大学的日子是充满了荷尔蒙却又限制多多。
离家在外的孩子们总是容易冲动和失控,暴怒和大哭混杂在一起。
回头想起真的如片头破掉的容器,碎片满地。
最后的结束就如白露和秋水通宵吵架闹分手,一忽儿的极度憎恨,一忽儿的温柔恳求,最后大家互相折磨得精疲力尽,说一声分手。
可是恋情不止是那些碎片啊,还有担心大姨妈没有来时两人的焦虑,还有自习室里轻轻靠在肩上的疲惫。
这些碎片,竟然在电影里显得没有那么痛苦,清亮的日光、满树的春风、张楚的歌。
有几个瞬间竟然觉得,所有痛苦撕裂的回忆,都是美好的。
正如李玉镜头下,音乐中那般的美好。
我相信是李玉让这些镜头变得温柔。
痛苦都变得轻轻淡淡的。
柳青更像是自恋的冯唐意淫出来的一个角色。
久不毕业的大学生对学院的厌倦,对社会成熟女性的向往。
一个荷尔蒙激发又对生活无力的少年渴望拥有“成功男人”怀中的女性,并且他能拯救她的“失足”,但是他又无法承担,所以那个女人因故在某个清晨离开。
而在她情人众多的生命中,他竟然是她“这辈子第一次这么喜欢”的一个人。
似乎世界上除了他这个多情脆弱的少年就无人可喜欢似的。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亦是男性作品,女性导演的模式。
男作家自恋猖狂的态度,也是被女导演的温柔细腻掩盖住。
只记得那个衣着寒酸,冬夜里蹲在男人门口等待的小女孩,低眉敛首却又坚定有勇,孤独的孩子用所有的热情来爱一个人。
这是女性对于爱情的执与怕。
片子的最后反而落了俗套,观影过程中的体验优于观影后。
两位主演都是不够细腻的人,但是也表现得比想象中好。
也让我们都想起,多年前某个万物生长的夏天。
也许是李玉成就了范冰冰,从禁忌之恋《苹果》、青年迷茫《观音山》、心理自虐《二次曝光》到如今的蓬勃青春《万物生长》。
与李玉的几次合作,范冰冰不仅仅是当花瓶,不仅仅是话题女星,而是量身定做的女主角。
也许是范冰冰成就了李玉,一线明星能甘愿为一个导演出演文艺片,十年如一日不曾改变。
国内的文艺片市场不是很好,但文艺片中了有了范冰冰,多了些关注度,也多了些票房保障。
所谓三个女人一台戏,这次《万物生长》还多了一个文艺女齐溪,三种不同味道的女人混到一起,为这部有着强烈男性荷尔蒙的电影,注入了别样的女人味。
柳青这个角色很出彩,风情万种,诱惑力十足,范冰冰也算很好的诠释了这个角色,把那种熟女的味道演的丝丝入味,隔着电影屏幕,都能让人嗅到那股女人香。
看一眼,都感觉能出水,所谓熟女有三宝:肥美,多汁,技术好。
从柳青用尽了万种风情让秋水在没有她的日子里不得安宁。
多少人,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个女人?
多少人,曾为这么一个女人辗转反侧?
齐溪则是全片中另外一个亮点,演话剧出身,演技扎实。
从《恋爱的犀牛》成名,到《浮城谜事》登上大银幕,到这次的《万物生长》,发挥一直很稳。
把白露这个痴情而有洁癖的处女座,演的歇斯底里却又入木三分。
国内女演员中,最欣赏的就是郝蕾与齐溪,同样文艺,不同风格。
冯唐的原著《万物生长》,有着太多青春的影子。
情感的悸动,荷尔蒙的骚动,性的萌动,在写他自己,也在写你我,算是部分文青们的怀旧史。
对于这部改编作品,原本期待的是找一个文艺气息浓厚的男演员出演秋水。
郭晓冬,秦昊,或者黄轩都挺适合的。
万万没想到,居然选择了韩庚,还好这次他的表演,中规中矩。
至少比想象中的,强那么一点,算是及格了。
少年秋水,从个性张扬,文采飞扬的文艺医科生,到多年后,戴着金丝眼镜的世故书商。
青春啊,理想啊,好像一下就不见了,变成自己年少时代最讨厌的那种人。
忽然之间,好像就老了。
这一刻,冯金线和韩SJ,互相附体。
三个女人一台戏,两个男人戏中人。
原本有点支离破碎的原著,在李玉的执导下,能有如今的完成度,倒让人有些惊喜。
全片的配乐很赞,最喜欢的片段却是张楚歌声响起的时候。
恩,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微信请订阅:cmf2015 ,聊聊电影和美剧,写写故事和经历,文艺有趣可兼得。
《万物生长》据说是冯唐写最好的一本书,但《万物生长》肯定不是李玉最好的作品。
相比于电影,它也许更像一个话题。
这就是中国电影的现状,人们比以往更经常在讨论电影,结果不过是在重复一个又一个的无聊话题。
这部电影成功把韩庚从一块西瓜皮变成了半个西瓜,也让范冰冰拥有了本色魅力演出的释放机会,甚至于,齐溪这样的演技派也可以叫板任何一位中国女演员。
剧中秋水有三个女人,偏偏关于精神的描写都在写第一个初恋——三年而不敢告白,在一起只有一个暑假一首曲子和一个大奔屁股;第三个喜欢——一个在社会上经历过的会抽烟会化妆成熟女人,按柳青自己说就是认为自己风情万种。
第一个求而不得,男主对她念念不忘,两人一起经历的无非是抱着和听曲子。
所以在以后的日子,这个唯一做的事就成为他心底最深的东西,精神上也是不会忘记而常常想起。
谁知道,若是初恋没有跟大奔男,而是跟男主在一起,事情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他还会像现在这样怀念深爱吗?
第三个充满诱惑。
男主见到柳青时,柳青嫣然一个在学校泡了那么多年的正值壮年的小伙子最憧憬的成熟女人形象。
有姿色,抽起烟来也有风韵,被外国人淫荡搭讪,主动靠上前来搭话。
再后来,发现她还有车。
这个女人有很多,不缺什么。
不会像初恋一样懵懂,不会像正值青春的在校女大学生一样只有青春和还未褪去的幼稚,她有经验有车有钱有颜。
却可能不会喜欢上这个学生气未脱的少年。
他恰恰弱化了第二个女孩儿,陪他四年、爱他、关心他。
生活的鸡毛蒜皮都是她,在一起没讲分开也负担最小。
完全没有什么精神上的描写,没说多爱她没说对她多么留恋,甚至精神描写几乎没有。
所以是不是男的都对陪他伴他的人没那么爱,而爱幻象,爱那个没能得到的,爱那个拥有一切却不大可能爱他的,爱若即若离的。。。
而这个故事让我觉得糊涂的,就是秋水如何就爱上了柳青,柳青又怎么就说只爱了秋水?
真的把我搞糊涂了,一起蹦了极,一起谈论了之前的恋爱,一起吃了顿饭,然后就爱上了?
况且还是在男主有女朋友的情况下。
这个怎么就是爱了还那么深刻我真是不明白。
感觉他们give love a bad name,让人误以为爱情就是这样。
不晓得打何时开始,中国的80后纷纷祭奠起自己那未老先衰的青春了。
故事大体上都是这样的设定:一场婚礼、一场同学聚会、纠集一群曾经的学渣、学霸、班长和逗比。
几盅尿酒下肚,有人哭、有人闹,大家开始吹牛逼,感慨当年我们如何如何、如今又如何如何,某某是傻逼却混成了主任。
最后所有人都放弃了梦想,所有人都败给了现实。
每个人都是喝鸡汤长大的,每个人都是人生导师,每个人都不会说人话,一张口就是:“人生怎么怎么”“我们这样那样”“那些年咋地咋地”···但当这些牛逼人物真正需要致词自己的青春的时候,却发现除了这些狗屁不通的鸡汤金句以外,自己的青春其实根本没啥值得逼逼的破事。
90后也屁颠屁颠儿的跟着80后起哄,一张口就是睡了几百条街旅馆的失足少女般的婊子腔调,她们告诉你男人如何如何、爱情如何如何、为什么我们都没有选择、她们告诉你经过堕胎、开房和搞破鞋的青春才算有文艺范儿···大前年有致青春,去年有同桌的你,匆匆那年,今年有万物生长,都是垃圾!
这怪不得他们,我们能指望那些在最好的年华里没正经读过一本书的人有什么思想深度?
我们能指望那些在最好的年纪里却失去了求知欲没泡过一天图书馆的人有什么内涵见识?
我们能指望那些在最好的年龄里却沉溺在游戏、开房、混日子没正经接受过一天像样教育的人有什么有趣的青春故事?
腐败、溃烂、发霉的一代人就是这样造就的。
喜欢李玉和冯唐,期待这部电影,总体来说,在当下的中国电影,万物生长是不错!
但这个片子还是有很大的问题,集中在李玉和冯唐小说两者在电影中的分裂吧!
一个风华绝代的女人痴情于一个纯情男生,要用尽她的风情让他难忘,但又怕自己成为对方的羁绊,想要逃离,这是李玉的点,但冯唐从来都不把自己当做纯情男生,他有着所有男人的意淫,简单的说就是韦小宝综合症,自己玩世不恭,集万千宠爱于一生,但是因为自己的不成熟或者自尊将一个个爱着自己的人伤害了。
在伤害他人的同时,自己完成了涅槃,成长了,从男孩变成了男人。
主角的确要有其光环,金庸是这样的,琼瑶也是这样的,但你不能把金庸和琼瑶放在一起写,你会崩溃,观众也会分裂的!
小时候喜欢冯唐是喜欢他的坦白,他对性的不遮不掩,还会用他独有的医学知识进行调侃,在荷尔蒙急速膨胀的年纪很自然地把他当做自己得精神导师,自以为看穿了世间的一切,去调侃所有的真心和纯情,去伪装和强大自己。
但我们注定还是纯情,还是渴望真心的,再长时间的伪装也不能去掩饰我们内心的孤独,酒精,烟,性,都不能……电影也很多次机会去深华自己,比如范冰冰的那次独白,比如小满死后,但导演都点到而至,或许李玉有自己的打算。
其实,说到电影,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故事环节的薄弱,甚至要低于李玉的前作,野合之后主人公都没有了动作,用一段段画外音和唯美的镜头充斥着屏幕显然是无法满足观众的,直接导致最后的相视让我只能一声叹息。
《万物生长》据说是冯唐写最好的一本书,但《万物生长》肯定不是李玉最好的作品。
相比于电影,它也许更像一个话题。
这就是中国电影的现状,人们比以往更经常在讨论电影,结果不过是在重复一个又一个的无聊话题。
这部电影成功把韩庚从一块西瓜皮变成了半个西瓜,也让范冰冰拥有了本色魅力演出的释放机会,甚至于,齐溪这样的演技派也可以叫板任何一位中国女演员。
可是,如果青春爱情只是一堆泡在福尔马林液里的人体标本,敲打几根棒骨当人生重音,这样的出发点和处理方式,还是值得商榷。
暂不提拍摄手法,《万物生长》继续踏进了《致青春》、《同桌的你》到《匆匆那年》的青春河流。
看完电影,一个同样的问题又冒了出来:这到底是谁的青春……中国的校园青春片,就一定要爆酒瓶子,煞有介事地干上一架?
男的怒,女的哭。
一个人渣不够,再拉上几个来凑。
爱情失败,青春已死,人生却一定要成功。
明明可以有亮丽纯真,非要拍得暮气沉沉。
明明可以光明正大,非要小打小闹玩过家家。
这些电影往往把初高中该做的事情,放到了大学来拍。
至于不该做的事,通通靠避孕怀孕打胎。
再到三十好几的演员,还非要去演穿校服的学生,把无耻耍流氓当做脆弱纯情大肆宣扬,这都已经司空见惯了。
《万物生长》说的还是怀旧青春事,但它硬生生地捏出了一条人造尾巴。
由于医学院的超长学龄,韩庚穿上一件格子衬衫,学生气有理。
至于范冰冰,她就演一个风骚的社会女青年,也说得过去。
人物设定,没问题。
问题出在,这两个人怎么就相爱了。
即便电影用了一通自白反省,反省自己是人渣,承认伤害女性、相爱不纯良,可是,他们怎么就爱了,还爱得痛彻心扉死去活来,我实在没看明白。
情圣大玩假动作,可以。
劈腿还不爽别人家的大奔屁股,行。
女的滥交还风情万种,OK。
说这两个人有真爱,我也相信。
可是,都玩到了这份上,在那个勾人兮兮、光怪迷离的实验室夜晚,他们突然不干了,还掏心挖肺的,说了一通莫名所以的慷慨言语,我就真的不懂了。
与其他中国式青春片不同,《万物生长》主动压低了爱情的身价。
可到头来,它又要观众相信,这样的爱情其实也有矜持操守,谁信啊。
别说还真情实意了,我看到的更多是戾气。
连吃个肉串,想到的都是尿别人的车。
《万物生长》有一个机会可以说服我,那就是靠结尾。
但很遗憾,电影结尾还是愁眉苦脸,奠基青春的老调重弹,尤其是祭拜一个值班室老大爷还引发深刻的人生感悟这回事,怎么想都不对。
还有,本应华彩,掷地金声一般的久别重逢,成功的知名书商路金波老师显然给抢戏了。
当然,电影也有好的地方。
它节奏快,并不拖泥带水。
受益于摄影等突出环节,《万物生长》遏抑了“戏不够歌来凑”的滥觞之患,同时强化了荷尔蒙过剩的浓烈效果。
譬如韩庚被塑造成一个拉肚子也要啪啪啪的土著种马,剪辑就帮上了大忙。
电影没有搞成时代元素大杂烩,也屏蔽了愚蠢的广告植入。
有一个小细节悄悄泄露了背景时间,电影院在放《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那是1996年夏天。
至于那些花哨的桃花片头,躁动不安的动画,恐怕也有人会受用。
我喜欢韩庚和范冰冰跳蹦极的段落,金光灿灿,满画面的迷乱。
他们不断下坠,却以为拥抱的彼此是在飞翔。
在那一刻,我相信他们是真爱的,就像《致青春》的水族馆结尾,因为整个世界只有他和她。
他们一直在下坠,却不愿从青春的热梦中醒来。
但这样的简单快乐,在电影里居然少之又少。
《万物生长》的爱情稍纵即逝,经不起挥霍。
无论是肉身的吸引,还是纯粹的好奇心,这样的邂逅开始,并不影响一段完整的爱情。
可是,一旦爱情成为了主体,那么,电影应该告诉观众,爱情在哪里,反正肯定不是一万块的资料翻译费。
可是,我没看到主人公做出过努力,尽是走极端的对手戏。
他假惺惺地追悼过去,自我怀疑。
他不爱任何人,他只爱自己。
《万物生长》没有解决的问题有很多,虽然电影里没有了流产打胎,可是一个游走于男人堆的女人居然不知道事后紧急避孕,一个读了六七年书的医学院女大学生用土法避孕,这种不带脑的桥段,怎么看都是为了造戏,不惜作戏。
在许多中国电影人看来,有着围墙屏障的大学校园最适合成为犯错现场。
恶言顶撞,撕扯哭鼻。
翘课作弊,偷吃出轨。
只要怀个旧,一切都可以被原谅。
青春都是无意义的,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它。
《万物生长》有一只脚已经出了围墙,青春的高傲在成人社会里一文不值,这是它长进的地方。
但是,它另一只脚继续犯着种种错误,沉迷于重复了无数遍的校园欢愉,泼一盆水,砸一块玻璃。
再回到前面的问题,从中你看不到任何普通人的青春。
电影只是一面装饰华丽的镜子,区别不过在于:它是个普通镜子,哈哈镜,或者是照妖镜。
【刊于 《北青报》,见报有删改】
微信公众号:movie432
你们彼此相爱,就是为民除害。
电影的宣传语一针见血得剧透了整部电影。
看完电影只能深深感叹一句:“真是一对狗男女!
”李玉首次执导男性视角的电影,还是一部青春片!
如果说女人的青春片是夏天阳光校服初恋爱渣男然后怀孕堕胎远走他乡,结尾为不爱的男人披上婚纱走过遗憾的一生。
那男人的青春片呢?
就是炎夏蝉鸣兄弟约群架然后性冲动变心痛苦摔酒瓶,最后或心怀旧爱或遇到新欢走向男孩到男人的成长之路。
电影的前半部分我着实是有惊喜的,李玉将小说中碎片式的青春呓语很好得影像化了。
北京的夏天炎热暴躁,繁木茂盛的医学院里的无聊男青年们自负又混蛋,荷尔蒙迸发,他们像一群兽,生猛激动,伺机而动。
电影中京片儿的插科打诨趣味横生,那些北京青年们特有的气息总是让我想到《阳光灿烂的日子》。
电影前半部分把青春里的性冲动占有欲自私与放肆玩得流畅娴熟,可惜,这样的好景没能持续到最后。
当我还沉浸在前半段中那种肆意混蛋的青春里时,电影却正在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崩坏了。
如果说前半段是冯唐秋水的万物生长,那后半段就应该算是李玉柳青的万物生长了吧,故作文艺 矫情至死的台词根本包不住腐烂的 濒临崩塌的内核。
毕竟小三渣男聊真爱这样的戏码是个正常人都会觉得恶心。
2015年还不到一半,可范冰冰饰演的柳青这个角色,已经入围了我个人年度最讨人厌的女主角前五名,且非常看好她拿第一。
她成熟美丽风情万种,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她深知自己的美,又善于利用自己的美,有意无意地撩拨着秋水的情欲神经,用大度成熟的面孔暗暗讽刺着白露的爱与痛。
在我心里,只有在李玉的影像世界里才能被称作演员的范冰冰,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或许是完成任务的。
可有了齐溪做对比,她的表演并没有为她拉到一点点的同情分,最后的一段高潮哭戏里,她嘴里说出的深爱仅仅做到了让人生疑,可以说除了美一无是处。
齐溪的出彩程度又是那么显而易见的。
她素颜出镜,脸上的小雀斑小毛孔加上她自然平实的表演,让我感觉她仿佛就是我大学里隔壁宿舍的某一个姑娘,仿佛就是曾经的自己或者未来的自己。
她蹦蹦跳跳,她咬牙甩手,当她冲进柳青家里,坐在餐桌前嚼烂一嘴的虾,满脸油渍的她任性撒泼,那一刻有一种平实的光彩在她身上闪现,她没有落泪但伤痛却显而易见,这个女演员对于这种神经质的具有毁灭感的角色的拿捏简直是太得当了。
她的表演让我对白露的无理取闹歇斯底里丝毫不感到反感,反而想为她叫好,男人的变心总是那么破绽百出又理直气壮。
可能在国产青春片里,只有劈腿变心的渣男才能当上男主角吧。
这又是一个如此的男主角,韩庚的演绎算是有惊喜的,韩庚很放松得将秋水这个角色的混蛋属性呈现得当,才气与骚气并重,表面无谓内心脆弱,缺乏担当,面对成长失落又惶恐。
韩庚好好管理自己的形象状态,他的演员之路应该可以走得更远。
曾剑的摄影,小林武史的配乐,齐溪的表演绝对是电影中要加分的部分。
总体来说小说影像化表现出色,但也正是因为非要从散点式的小说中刨出一条感情线出来,原创的部分流于俗套,最后回归了李玉擅长的痛苦情欲的女性视点表现方式,但却与电影格格不入,结局烂尾又恶俗。
李玉电影中的情欲表达一向是最出色的,但在《万物生长》中,情欲戏不再有李玉之前的电影中的那种微妙感恰当感,反而是作为一种噱头在存在着。
优点足够,但缺点也明显。
李玉的商业片仅此而已。
傻缺电影,要说唯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男主角在酒店大堂跟女主说他觉得女孩像杯酒,什么越喝越醉,越喝越飞。
后面女主请男主到自己家的时候,就给男主递了一杯酒,表示:那姐姐这杯你尝尝呗但整体节奏稀烂,表演浮夸,选角不当,剧情矫情,狗血喷头,(也就中间那几段动画和演员穿插的片段算不错。
)子宫比喻成一间房子那一段,前脚男主女朋友刚说完她要通过高强度运动让宫壁脱落,后一秒剪切到一间老房子在震颤中墙皮脱落,吊灯坠落。
本来算个亮点,结果不知道是导演脑残还是她觉得观众脑残非得让男主角用本片中灾难性的旁白说一句:自那之后我想到子宫就觉得它是间老房子……(原话记不清了,反正台词也写的跟那什么似的。
)我一个男的都能看出来冯唐那原著小说就是青春期傻逼直男性幻想,李玉作为一个女导演看不出来?
而且还拍得更加剥削女性!
如果说《观音山》和《苹果》还算表现底层人民尤其女性在生活和社会当中会遇到的困境,那这部就完全是直男被迫害妄想综合征!
前后两个女性对象都被开大奔的处长在自己先后染指,(也不知道是李玉还是冯唐对于开大奔的处长有心理阴影)中间这一个还掌控欲太强!
到最后背叛自己的前女友临死前还对自己念念不忘,而后认识的大姐姐在自己当面说她是鸡之后还找回来,自首之前还得陪男主炮震沙滩!?
全篇沙溢扮演的白老师(武林外传联动?
)一直在说学医多伟大,学医多光荣,学医要严肃,学医要谨慎。
片中莫名其妙出现的那位大叔,死去的男主前女友以及最后突然复活的看门大爷(超现实镜头是你这么用的吗?!
)好像还想表达什么生命观和死亡观,到最后你表达了个** 还学医这个,学医那个,你们这就是侮辱医学,医学生估计杀人的心都有了。
(PS:看到有一篇影评说男主角前后经历的三个与他发生亲密关系的女性代表了国家在一段时间的两次转型,三个阶段。
不说这是否是过度解读,如果说李玉导演真有此意那这么说李玉导演除了一直模仿的娄公子,现在吕乐导演也成为她的模仿对象啦?
《赵先生》早已更清晰也更完整的完成了这个表达,所以不顾珠玉在前执意步人后尘,而且画虎不成那也就只能是东施效颦!
)最后即使导演是一名女性我还是要说,李玉导演您和冯唐大师一块都听着:我*******
1.对这片有多少爱也不够台词糟心的。2.范冰冰柳青的角色真的可以再丰满点,总感觉从她口里说出的深爱虚的慌。3.镜头语言真的没话说,摄影大赞。4.荷尔蒙有点作,压抑和释放的完全可以更彻底点。5.似乎明白帮宣的为什么都在说韩庚。
垃圾!!!
略带文艺范的青春片给我朝近几年的青春片市场吹来了一阵春风,只是还没进入,它就拐道了。
在绝对的容颜面前,什么你觉得她的俚俗、对她的不认同,都只会一文不值。范冰冰这个角色从出场方式到有意无意接近男主,再到半勾引式的欲擒故纵,处处都透露着不正经、不像好人,这好像就是屌丝们眼中最嗤之以鼻、最看不上却又成日幻想着的所谓艳遇。你还挺悲观的,但不够彻底,所以拧巴……海报丑哭。
重新看了一遍,虽然和原作差别不小做了简单化的处理,但还是完成度比较高的改编,保留了喜剧色彩和浓重的荷尔蒙青春气息。韩庚演得很好。改编虽然有些俗气的处理,但美化了女性角色,对比下原作天然的男性视角有点意思。李玉是真爱范冰冰啊,但范的演技不超过观音山和苹果和手机,到天花板了。三星半
根本不想看
这是一个恋爱的季节,空气里都是情侣的味道……如果是戏谑就戏谑到底、如果想文艺就文艺尽情,如果要展示情欲就情欲淋漓,可是,都差了那么一点点,结尾也好俗套啊。好吧,范冰冰还是挺妩媚的。
因为个人不喜欢冯唐的书,所以原本的期待值非常低,结果感觉电影还挺好看的。范冰冰真的只在李玉导演的电影里有演技,没想到这次韩庚都挺有演技的。女二和男主吵架分手那场戏演的太真实了,片子的构图和光影非常舒服,让已经逝去的时代背景像是活了。
在东非草原上safari的纪律规定大家是不能下车的。那几天里,只有在经过一片湖时,司机放大家下了车,同车人三三两两地拍照,我一个人看着那群近乎荧光的、颜色与周遭环境毫不和谐的粉色火烈鸟——想到了这个。
没有对与错,只有真与假…靠几句台词撑起一部电影,韩庚声音不错
总是觉得片子没有起伏,后来才发现,最大的起伏就是在观影后一个人回想的时候。冰冰太美,李玉总是能把她拍的很有风情。最厉害的是李玉竟然Q到了韩庚演技的点,这部作品里突然觉得韩庚会演戏了👍 万物生长 万种骚情。期待二刷。
这部电影里呈现出来的大学生活,是我看过所有青春片里最真实的,布景也真的很用心。尽管如此,讨厌冯唐的心还是三百年都不会变的:)
看完竟然觉得韩庚挺好看的也不知道为什么
我感觉没那么差啊?俩主角演的都还行,女二不错
不怎么好看~美人老矣
重度直男癌,终极杰克苏。纯情少女死前唯一想见的是他,风骚浪女进去前唯一想干的是他。就前女友那么一个正常人,也许分手后心里想的依然是他。
春暖花开,万物生长,秋水白露,杨柳青青。匆匆过客,心有归人。所有的力不从心,到最后是恍然大悟。医学院的青春,冯唐的故事,前半部还好,后面有些失控,韩庚有提升,但有些表演浮夸,摄影赞,张楚的歌恰到好处,说教式的呓语让人略反感。三星半
很多电影,看了演员名单就不想看了
范冰冰亦如苹果里的骚,韩庚演自己一如既往没救。你还是翻唱翻唱歌,别做演员了。最佳就老司机宿舍大爷,女二和老白也不错。故事随便东补西凑,这是小说改编完全无解!!!
范冰冰演谁都是自己,沙溢演谁都是展堂,男主角的小眼神好像王大锤。“我要用尽万种风情让你在没我的时候不得安宁”,妈呀,这大姐是多没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