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极不舒服的观影体验,却又是一次极其震撼的思想冲击。
很早前就听说过心理学上的路西法效应以及权威心理学,但是没有真正了解过,看完这部影片才开始真正有所理解。
影片让人惊讶于导演对于整个故事情节精确的把握,实验进程的一步步推进,让你感同身受地从心理和生理层面逐步走向不舒服甚至于抓狂濒临崩溃,影片到后半段我甚至难受得全身颤抖手抓头发。
从平等—掌握权力—确立权威—滥用权力—走向疯狂,一个十八人的模拟监狱只用了6天的时间就走向了不可控的可怕未知。
这跟我们现在所处的政治环境何其的相似。
当权力在笼子之外的时候,人们统统都摄服于权威,导致不断地迷失自我,更甚者可能还会以为生来如此,生来就该臣服于权威、服务于权威,这在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中则更可能发生。
如果我们还没觉醒,还没意识到自身该有的权利,还没尝试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就像影片里神父讲的,你们想过怎么让自己出去吗?
你们想过自己拥有什么权利吗?
你们想过请律师吗?
),如果从来没想过或者从来没尝试去改变,那么我们或者我们的下一代,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觉得自己所处的畸形社会是合理的,那么我们的整个生存环境就会如实验的结尾一样越来越糟——走向疯狂。
就像津巴多说的:“好人”变成了“坏人”时,那些“坏人”并不认为自己成了坏人,他们要么认为受 害者罪有应得,要么认为自己只是采用了恶的手段来实现其正当的目的,用目的的合理性为自己采取的手段辩护。
所以永远别指望指望上层的改变来给我们创造福祉,该改变的是我们自己,突然想到一句最近比较火的电影《我的少女时代》中的一句台词,虽然是部校园青春片,但同样是学生反对教育权威的一句话,放在最后讲也挺应景:只有我们才可以决定自己的样子。
非常意外的去了APA 2015年会,非常意外的选了一个展厅和一群心理教授大牛们看了这场电影,关键是Zimbardo本人居然在放映结束来了!
简直是大发!
人生真是处处意料外啊,连我这种懒人都当场打算回来就写篇影记记录下:)本人并非心理学专业也曾经听说过斯坦福监狱实验,同行的心理同学更是公认这简直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
现在拍成了电影可以非常直观的真切感受Lucifer effect。
我还能记得几个Zimbardo提到的关于电影拍摄的小趣闻:1. 这场电影投资并不高,但是导演编剧们非常认真的去了当时做实验的斯坦福心理楼地下室进行了尺寸测量后搭景,逼真程度让Zimbardo本人都非常认可,感觉不到区别,电影剧本本身也和现实基本相符2. 因为投资的不高,电影省略了一些内容,比如当时由真正的警察逮捕了学生后带到了派出所进行了拍照笔录等一系列真实的收监犯人前标准流程以营造他们是prisoner的真实感3. 电影里面的那个老头现实中是Zimbardo的同事,其实二人年龄相仿,当时对Zimbardo也不是一种质疑的态度只是学术讨论的态度。
Zimbardo很傲娇的说不明白为什么导演要这样拍好像是长者对年轻人hhh4. 真实试验的终止原因:和电影一致有个神父对prisoner说你们需要lawer让你们出去,其中一个prisoner让父母联系了职业是public defender的表亲,那个表亲来了之后真的按照对待prisoner的标准流程走了一遍询问问题之类的。。
(虽然这些学生并不是真实的prisoner)最后说星期一自己会再回来询问问题,自己并不是lawer无法让这个学生出狱,这个学生当场就崩溃痛哭,Zimbardo意识到这个实验已经走的太过了便终止了实验。
其实当时这些参与的学生只要说自己放弃不做实验了要quit,他们就真的可以quit,可是大部分人真的陷入太深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了。
所以尽管这个实验有很多不靠谱的影响因素,结果还是真的很令人震撼。
就像Zimbardo问的,你觉得他是一个good Zimbardo 还是bad Zimbardo?
统一服装(所谓的strip them of thier identity)变相体罚(俯卧撑仰卧起坐蹲跳起)
人格侮辱(come on ladies有没有像拉歌时候的“扭扭捏捏像姑娘”?
)<图片4>训练对权威的服从(不喊报告不能说话)连坐式惩罚(因为这位同学乱动,你们再多站10分钟)凌晨拉人集合(那刺耳的口号声)教人叠方块被(叠不好重新叠)学会“感恩”(称赞施虐者真是帮我纠正很多错误)<图片3>我真真实实想到了军训。
我们一直接受这样的训练,军队式训练直到看完电影我才明白是jianyu式训练。
还记得那届我们一个女生几次要求出列,没有得到允许,最后直接抽搐把120惊动来了(像8612几次要求出狱一样)找中国学生当实验者肯定都是楷模,绝对没闹事的(夸张手法)还有练车,更委屈。
直接打,连no attack这项都略了,verbal abuse和violence简直轮番上阵。
you are what you wear是真的。
他们穿制服穿囚服就真的成了那个人,穿自己的衣服后好像马上活过来,变成了人。
想想军训前后也一样,换上衣服大家都“一样”都“团结”,不过是病态的,在极度受限时把人的个体感剥离了。
实验被迫停止,失败了吗?
<图片5><图片6>答案不言而喻,就连没有直接参与角色扮演的教授们都成了“实验品”,人有了绝对的right后想象不到可以干出什么事。
<图片7>
作为一个东方人,我对斯坦福监狱实验嘅猎奇心理远远大于实验背后嘅现实意义同社会意义,因为係大陆嘅舆论氛围下,怕且冇人敢为学术目的搞个咁嘅实验吧。
虽然关于呢次实验嘅评论重重复复提起实验嘅主导人——津巴多教授提出嘅招牌观点路西法效应,但我觉得路西法效应更似一个将基本常识学术化嘅伪学术,无论从行为学还係心理学嘅角度,我都认为路西法效应并唔具备创新性,佢只係用文字嘅方式将环境对行为嘅诱导作用加以具体而已。
事实上,如果係谈论路西法效应嘅时候我哋非要提提现实论据,我觉得美军虐囚事件、南京大屠杀甚至係文化大革命都俾斯坦福监狱实验有力得多,其中最关键嘅问题係客观程度。
电影号称非常忠实咁还原咗斯坦福监狱实验嘅细节,亦因此,无论从电影还係实验相关嘅文字记录我哋都可以睇倒一点——津巴多本人对实验嘅严谨性施加嘅破坏性影响:当囚犯第一次起义,狱警不知所措嘅时候係津巴多,而唔係监狱长出嚟同狱警讲要“利用好权力”,呢个等同于係导演亲自出镜教演员演戏一样,管理者有意诱导狱警使用暴力;饰演囚犯同狱警嘅两方都知道有录像监控,但当狱警当住镜头变本加厉虐囚嘅时候,管理者从未出面制止,呢个等同于对狱警嘅纵容,亦等同于话俾囚犯知虐待係被允许嘅,处係真实嘅监狱,呢个係失职嘅行为。
综上所述我认为,呢个实验既失败又成功,失败係因为我哋睇倒嘅更多係一个由津巴多有意引导嘅实验结果,成功係实验结果其实同津巴多想得到嘅论据完全一致。
如此一嚟我觉得实验就好冇意义了,狱警所以会虐囚,根本唔係因为环境对人潜移默化嘅影响,而係因为监狱长同津巴多嘅唆使同非常明显嘅授意。
所以论据证明唔倒路西法效应,我最终得出嘅结论係——斯坦福监狱实验失败且无意义。
很无聊嘅一部戏,同样证明路西法效应嘅同时又拍得好嘅电影太多了,好奇怪呢部戏竟然有7分,浪费时间,待删除。
可能,生活中的自己就是电影里的囚犯。
去他娘的,一切的反抗和呐喊。
只是上帝抛的硬币。
有种,你是这里的囚犯,试试。
<图片1>
用了两次时间看完的,第一次因为太过愤怒暂停了,第二次在忍耐愤怒渴望结束中看完了。
当权威的设定给到一个人身上时,旁人真的难以想象它会如何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
同时当你的顶头有个权威时,哪怕他们的行为规则多么非人,也终有人在恐惧中遵从。
被压迫者承受痛苦,旁观者感受痛苦,只有压迫者乐在其中。
反抗可以,但是如果权威过于权威过于腐烂,留给压迫者的选择似乎只有run或者再次屈从。
对于警长和博士的行为,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他们的行为合理吗?
过界吗?
犯法吗?
可是如果法律为权威服务呢?
他们怎么做都不会受限的。
我们认为需要独立于统治阶级的法律保护体系,要用正确的法律同时规训着权力加身的人和无权力的加身的人。
每每看到囚犯受到的各种屈辱时,我恨不得冲进屏幕问他们为什么不一起联合起来反抗,当所有被压迫者一起戮力同心地抗争时,我不相信博士还能安然的把他们囚禁于此。
可是我看到有人能在这种规则之下游刃有余,有人在继续试探忍耐的下限,有人已经接近崩溃,我知道就算我在里面当面质问他们在害怕什么反而会被反驳得哑口无言。
看完这部电影我能直观的给出的感受只有,痛苦。
我不知道如果设身处地我会如何,我不知道出离于电影之外的现实世界是否正在上演相似的事情。
我希望所有人都是遵从道德与法治,就算不是,也要有人去管束他,哪怕他是最权威的。
我知道人性复杂,也恨人性复杂让一些恶心的行为偏偏能存在。
冲着津巴多本人说和实验最像才选择看这部,就心理学实验该有的严谨和其社会普适性意义而言,我不想看任何戏剧化效果,越还原越好,最好是连实验者选择和变量控制情况全部一五一十呈现出来,可惜那个50分钟的纪录片并没有演绎实验过程而且生肉我啃不动。
假设他找的实验者的确是身心健康的正常人且未被刻意引导,“身心健康”打个引号,我认为“身心健康的正常人”所必须具有的一个品质是,对他人有基本的共情。
如果这部和实际情况是最相似的,即“狱警”自第一天起就深入情境内部,表现出强烈的侮辱性和攻击性,那我非常怀疑津巴多是以何种方式确证实验者的身心健康。
而其他改编类电影,可能会把“狱警”起初的正常与后来的残暴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人性对情境毫无能动性地服从与适应,我会觉得多了戏剧性也损失了真实性。
虽然我也很好奇如果严格控制“狱卒”人道性的话结果会怎么样,但这个实验对人的心理健康损害太大,他后续的研究申请不被批准倒也不是什么坏事。
津巴多在实验中可能比电影里做得更过分,比如没有演出来一些刻意引导,因此相比起实验的初衷——社会环境、情境对人的言行和心理的强大教化作用,这部电影更凸显了他当初的愚蠢,超出伦理道德界限,并且早已被权威和混淆变量的介入搅得失去其作为实验的客观真实性可靠性,这是应该反思的问题。
这个糟糕的实验还忽略了一个堕化因素:当人置身于难以抵抗的邪恶环境时,他对善的信念有多不坚定,他人性中的劣根性就有多容易被激发出来。
或者按照汉娜阿伦特的说法,“恶的平庸性”根源在于生活中并没有“独立深入思考”这项活动,所以会任凭环境摆布,哪怕上级命令要他做出恶毒残忍的反人性行为,他也欣然接受,甚至变本加厉地沉浸在那种道德沦丧但掌控权力的施虐快感中。
无疑我们应当认识到环境对人的影响,但正因如此才更要明白,坚守道德原则和善的信念是多么至关重要。
把试验者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这些试验者很快融入角色的设定当中,他们甚至忘了这仅仅只是个实验(感觉很痛心,为什么会被洗脑如此严重)。
狱警:言行粗暴,感觉释放了他们的天性一般。
他们的权力不受约束,肆意妄为。
就跟封建王朝得意的太监一般,对囚犯的态度取决于自己的心情(主观性太强),这就暴露出实验监狱制度的缺陷。
现实中这样的问题也是存在的。
如何完善监狱管理制度,控制狱警权力,让狱警在合理合法范围内实施其权力值得思考。
囚犯被关进监狱是国家对其作出的处罚,作出处罚并不意味着囚犯没有人权,刑法的机能是规制机能、保护法益、保障人权(核心),所以探讨的关键就是怎么平衡权力与人权之间的关系。
在法理和宪法当中都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比例原则。
比例原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囚犯:弱弱的说一句15美金一天真的太低啦(打抱不平)。
很致敬这批试验者,真的辛苦了,心理和身体上在短短六天遭受巨大折磨,可以说是度日如年,最可怕的是想从实验中抽身而出,但还被当做犯人一般接受各种审问,体罚(教授的行为真的很过分,既然签订合同,人家可以赔偿违约金,但其仍然沉浸于典狱长的身份当中,不理会实验者的请求,此行为完全没有学者风范,简直连爆米花🍿都不如)
来地球太久,忘了自己其实所是,本非善非恶,亦善亦恶,结果扮演恶人太久越发投入以至于无法自拔,原本只是来玩一下游戏的,结果弄到自己身心俱疲,各种心理创伤,这大概就是神说的,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显然津巴多教授也站在神视角,所谓的好坏都是在某一条件下,自我的选择,只要穿上强权制服,手握权仗,就自动扮演起权利的游戏,我们每个人确实无法体验囚徒的生活,但面对不公和霸凌,心情都是一样的,如果自己不发声争取与反抗,那么统治者就会像实验中一样,愈演愈烈。
到底是谁助长了谁,又是什么把人逼成了混蛋的?
历史一直在重演。
看这部电影从头到尾心都被提起来。
异常压抑。
基本上就在几间屋子里拍摄的影片却能这么深刻,这么吸引人,难得。
人性在这个电影里被无限方大。
本来都是平等身份的学生,被按上狱警被按上犯人的身份之后,立马就会召唤内心。
当了狱警,代表获得权利!
其中许多人在刚刚开始的时候,也无法适应狱警的工作。
一旦发现自己有了某种程度上操控别人的权利,内心对权利的欲求就会无限膨胀。
就像那个哥们说的一样,我开始骂脏话发现没有人反对我,我就越来越狠地骂脏话,直到探到底线为止。
权利利用不好,就会让人迷失,就会让人陷进去。
当了囚徒,代表剥夺了几乎所有的生存之外的权利!
一些人不甘,内心就是狂暴之人,在遭受某种程度的压迫之后就会奋起反抗。
在剧中自然还是会放他走掉。
但是可怕的是一些人一旦被剥夺了某种权利之后,内心深处的奴性就会无线方大。
甚至在模拟的角色中都会完全陷入进入,默默去承受突如其来的变化却甘于接受。
一个人处在不同的社会岗位,不同的层级位置,不同的身份处境,内心深处的本性才会开始极度方大。
试想如果狱警和囚徒身份互换,一定会是同样的处境,同样的结果。
因为判断他们身份标签的仅仅是一枚硬币…人性 内心 本性
当津巴多说好人变成坏人时,那些“坏人”并不认为自己变成坏人,他们要么认为受害者罪有应得,要么认为自己只是采用恶的手段来实现其正当的目的,用目的的合理性为自己采取的手段辩护。
实在无法认同,刚拥有权利就会这么嚣张吗?学生们知道这是实验,总有结束的时候,难道不怕真实生活中遭报复吗?电影刚开始就太认真了,没有过渡,我觉得应该是循序渐进进入状态的,之前看过一个类似的电影,比这个要能说得过去
压抑的太难受,看到一半快进完了~~最后得出结论,人性果然不能试验。#论制度的重要性#
极其恐怖的实验。通过抛硬币的随机分组方式抹去了十余位斯坦福大学生的现实身份,一部分人被「去身份化」,成为只有编号的「囚犯」,一部分人则被「权威化」,成为有权威制服配饰的「狱警」。被重新赋予身份的人,迅速在「监狱」中找到了角色对应性格,可怕的是在此之前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人性中竟然有如此大的「潜力」去变成那样的人。更可怕的是结尾处「狱警」的观点:因为没有人质疑权威,让权威更无所畏惧。低频配乐加重观影中的焦虑和绝望,完全失控。
警惕人性之脆弱
只希望自己能对一切保持心存敬畏的心态。
losing identity and the desire for power
一时不能接受我风骚诱人的Miller演受气包 好气
谁说和平年代不可能产生极权主义?谁说一个平时挺好的人不能瞬间变坏?这部电影可以比照另一部电影《浪潮》去看,再推荐一本书《路西法效应》。作者就是电影里的原型教授。
从第一分钟开始的暴虐,全都入戏太深。
now is fake
看过书,只想看看改的怎么样
不知道是电影时长过短限制了导演的发挥,还是导演自身的问题,导致剧情上缺乏过度,最重要的演员情绪和性格的前后转折太快,通篇下来的感觉就是说服力不够。当然了,最后不得不给这场傻逼实验的操作者送上一句最诚挚的“fuck you, motherfucker!”
博士在跟米勒交涉的时候 起初他哭的梨花带雨 后来被夸了一句 于是哭中不忘羞涩又傲娇的抿嘴一笑 这一瞬间get到Ezra Miller的牛逼演技
完爆老版~
只有概念的主题写作,拍出这部电影的各位才是最大的暴君,好像不把所有人物剥削完都不能拍电影,曹保平看了都得说牛👍👍👍导演可以早日入驻sm领域🎉
典型的在虚构和现实之间不断拉扯的片子。说的没错,这不是实验,只是模拟,且意义还不如一季幸存者。什么时候拍部纪录片揭露一下国内的传销组织,估计比这要惊心动魄多了。
这部电影比10年的压抑更多,更加密闭的空间和逆来顺受的囚犯们让人看的更加难过,从来人性都不能加以实验的吧,那么我还是我却不是我了……
不知道在演什么 虽然了解剧情
权力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