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用在乎别人的看法,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想看的是那个给我震撼和感动的片子,范冰冰的眼神让我忘不了,想着她念着她,想要去了解宋其,你的世界?
痛苦不堪,精神分裂。
29号不见不散。
只有我一个人看了2遍才看懂吧!
原来精神分裂都是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把幻想当现实的。
冯绍峰一人分饰两角,把男人的两面表演得很真实。
范冰冰那迷茫崩溃的眼神和表情,让人觉得跟病人毫无违合感。
本片有两种不同的解读方式,普通观众有普通观众的打开方式,非普通观众有很多种解读空间,这在中国显得十分难得。
并且,它没有廉价感,包括范冰冰都美的令人惊叹。
与其说是讲一个精神分裂的臆想电影,倒不如是一场灵与肉的冲突。
有幸能够与佳人在电影院看到这部电影,还亲眼看见映后的范爷,实属不易啊。
前面看到一大半我都以为这部电影是个MV,至少很多无意义的镜头在晃动,在转头,支离破碎,又不成逻辑,主题的脉络也很简单,毫无深究可言。
只是一切由范冰冰自首开始,这个故事才真正再一次展开,那些碎片般的情节都是很多线索,镜头的飘忽不定是映衬主人公的心理特征——敏感而彷徨。
到了案件回忆的片段,真实与幻觉交叉着,诡异又充满着神秘的信号。
再后来寻根的时候才将整个故事抽丝剥茧般显露出来。
最浅层次就是一场三角情感谋杀躲避的伦理电影,然后则是精神分裂的破案悬疑电影,其实最深层次则是人物内心灵与肉的斗争,自私,寂寞,偏激,沉沦,遗忘,表现在范爷身上的都是斗争过后的伤痕,故事是好故事,表演是好表演,只是很多剧本逻辑修辞上的硬伤。
开头与最后白发我一直以为是不是白化病,剧情没有明说,个人觉得这是一种忧伤过度才形成的,假发则是代表着选择了遗忘。
映后见面会送的礼物竟然是片中杀了3个人的丝巾,我直接吓尿了……至于片名,大概和影院某个小伙子说的一样——你丫要看2次,懂吗?!
爱刘东,大概是《二次》所讲故事最简要的概述。
整个故事的虚虚实实,宋其都在爱刘东,为了更好的爱刘东,以至于幻觉要弥补现实的缺憾,让刘东成为她的情人,相对的是,现实中宋其一直得不到刘东感情的确认,所以即便是在幻觉里去实现这层理想,她也必须按照实际的印象去安排他们之间的关系:她觉得自己无法掌控刘东,刘东会移情别恋,刘东一定会爱上别的什么人。
那么这个合适的外遇人选是谁呢?
对霍思燕女性魅力的认可,再来点儿同性间本能的不信任感,联系到无所不在的对刘东的爱情,霍思燕这个狐狸朋友当然就成了一道障碍。
这太合理了,不是吗?
而且这些在她的幻觉中果然发生了,毫无意外的发生了,结果竟然是这样,这个幻觉因为爱刘东而存在,那么刘东不爱她了,这个幻觉还有什么成立的理由呢?
所以反常从这里开始密集的出现,直至荧幕前的观众也忍不住要笑一笑宋其天真的反应和不切实际的行动。
这些反常在向观众预示着影片到目前为止,有被遮掩的真相等待揭示,观众也迫不及待想要证明自己的另一个判断——前半段的故事纰漏百出,到底是导演傻逼呢,还是事出有因?
比如范冰冰有精神病什么的?
事后证明,果然是有精神病啊——这里需要岔开来说一下,把精神分析作为可供发掘的宝矿,从佛洛依德在心理学于外行人那里造成的广泛影响开始,就是文艺圈子竞相追捧的一项时髦资源,进而自然要不断推出产品。
仅仅以电影来说,观众不乏多样的选择。
但不能等同于病理分析的是,电影不能只强调“精神分裂症”的危害。
它需要解决的是对这种特殊的精神状态如何还原以及利用。
具体到《二次》里面产生的幻觉与现实的隔膜。
或是强调幻觉与现实的冲突,或是模糊两者的界限,都是并不鲜见的做法,多数导演都会在虚实结合的处理上展现自己的观点和技巧。
如何处理,这当然是可以看出一部影片的质量。
什么是好?
那真是没有定义,但什么是差,我觉得作为观众,总归被训练到是有些经验来辨别的。
说这些是为什么呢?
因为正是基于某种野心,《二次》在讲述一个我爱你,你爱不爱我的爱情故事时不甘于一般的传统套路,它有一套或许在国内还尚且是很“试验”的非传统“套路”:这种套路在你遍尝百草后常常还是会让你一个劲的滴冷汗。
但饶是如此煞费苦心,最后成形的居然还是一个家门不幸的窠臼,甚至还联系到一桩谋杀案。
诸如童年阴影、男男女女之间那点事的基本款元素,于此宋其其人出落得即敏感又脆弱,这样的人格自然是适合“失控”的。
无怪乎幻觉中的范冰冰要和霍思燕互相问候那个经典问题:你知道什么是爱情吗?
其经典性好比老娘和老婆同时掉进水里先救谁的问题一样令人难以启齿,这能归咎于我们的应试教育吗?
普天之下,我们总觉得所有的东西都有一个应该确定的答案。
而这个答案往往不出意外又是俗套又是平庸。
在影片后半段的交代中,“错杀”的警官刘健,也容易理解是对继父隐瞒和母亲间不光彩关系,并间接导致她的家庭付出巨大代价所做出的报复性的动作。
在这个任务完成后,宋其一生中的关键角色基本都在幻觉中有所交代。
有意思的是,幻觉并没有真正如宋其的愿望那样,有所不同,它严格执行着真实情境的一定原则,所有的线索都具备和现实对应的关系:病亡的父亲,在幻觉中也被自己精心照料,补偿了她对家庭的想象,她甚至报复了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女友,也用同样的暴力,使自身陷入对继父的复杂感情中无法自拔。
幻觉实现了她对刘东的爱情,但又用谎言残酷的剥夺了她的爱情。
让她落入了比现实更难堪的境地。
宋其在幻觉中过着理想的生活,但因为爱情的失意,她才渐渐得知这一切是不真实的。
而结尾回忆起真相的宋其,却大度得让人诧异,她似乎因为那场幻觉的经历,对现实的遭遇也能释然了,所以在影片结尾还原家庭悲剧的下一刻,她就立即理解并宽恕了自己的父亲,甚至当她如愿再回到寄放父母骨灰的山谷里,还有一个镜头表现父母站在一起慈爱的望着女儿离开的段落——这也许是对观众的宽心之举,如此压抑的一个多小时总要在最后展现一些人性的美好,宽恕不是人尽皆知的美好吗?
就如同宋其一直戴着的那个十字架一样。
闪闪发亮,不能不让人注意到这一点。
可见幻觉中的宋其要比现实的宋其更有策略和逻辑。
因为《二次》有意添加了这么多的弦外之音,然而那些上一代人的恩怨和爱恨,这些又无法做到和宋其对刘东爱情所表现的十之一二,所以这又只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年轻人的爱情故事。
总体来看,除了爱刘东以外,《二次》还说了些什么呢?
说了一个女人,因为谎言而受到伤害,继而挣扎一下子的故事。
她一会儿在幻觉中挣扎,一会儿回到现实中挣扎。
最后和刘东一起目睹海市蜃楼的奇景,实实在在的幻觉发生在真实的时空里,虚实世界只在最后一刻得到了有效地利用——它们重合在一起,你不知道这种刘东爱情的回应,对宋其而言究竟是不是“再挣扎一下子”的意思。
第一次写影评,其实也不知道影评该怎么写。
也已经看过两篇影评,可能写的时候会不小心渗入一些思想,感受都是主观的,电影正是因为不同的理解才有趣,轻拍。
整个影评是整部电影的流水账叙述+剖析+感想。
有【】符号的是自己的想法或是觉得要注意的地方(其中有每一次的天气也值得注意)。
{}符号和<>是一环套一环的时空,为了区分时空而加的符号。
我写的很长很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耐心看完。
但是能看完的,绝对不会让你失望:)我是分割线电影开始了。
女主角宋其(范冰冰饰)出现在河水里,白发和短发造型,一晃而过。
2011年9月15日 晴转多云宋其的职业是一个整形医生。
送走了来咨询的病人,她喝了一口水。
【水是现实和幻觉的分界线,后面会有更多细节提示,这时,她的幻觉第一次出现了。
】她涂了下口红,【口红是一个提示】从办公室前往手术室找同是整形医生的男友刘东(冯绍峰饰),在手术室洗手台前打情骂俏,帮刘东擦去脸上的血【血也是很关键的线索,后面会有更多细节提示。
】刘东为她涂了口红亲吻了她还嗔怪她上班带口红。
这是,同是整形医生的郝医生(陈政饰)进来手术室,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她,于是宋其回了办公室。
宋其推着父亲在公园里散步,在草地上打闹,玩耍。
宋其回到了家里,家里的光影和窗外城市夜景构造了眼前的景。
她泡在浴池内洗澡,把自己埋进水里,觉得滴水【分界线出现】,然后看见刘东的影子发现是他回来了。
到了客厅,宋其问他是否换掉相框里的合照,宋其问,“那时候的我们好吗。
”刘东反问,“现在的我们好吗。
”【个人觉得这是预示出轨的一条线索】宋其接待了另一位带着女儿来做手术的妈妈。
谈话时,宋其说,“还是女儿心疼妈妈。
”【个人觉得这是对她自己的写照,对妈妈的爱,以及对杀死妈妈的父亲无法释怀的恨。
】有一位叫玫玫的病人来找郝医生和宋其,要求她们把整的好看的脸再整回以前的样子,原因是男友为此分手。
【通过这件事,反映把宋其设定为整形医生是为了表达她扭曲的人格。
】宋其和刘东一起去了超市,在那偶遇了玫玫,当宋其想向其介绍男友刘东时发现刘东不见了,她就解释说刘东应该是去门口抽烟了。
【当我第二次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能够分清宋其的幻觉与现实了。
那就是只要有真实的旁人在时,她就能回归现实,只要是她一个人在,她就会陷入幻觉世界。
】跟玫玫告别之后,刘东回来了,宋其问他去哪了,他说去门口抽烟了。
【与宋其潜意识内答案相同】宋其在超市内走着走着,看到了小西的背影,转了个弯,她跟了过去,却又找不到她了。
【小西(霍思燕饰)是宋其最好的闺蜜,前面她的出现是在跟宋其喝东西,谈论的话题是什么时候把刘东带给她看,只是我忘了她在哪两段中间出现的只好写在这了= =】找不到小西,宋其又碰见了玫玫,跟玫玫介绍说身边的这位是自己的男友刘东,玫玫惊讶不已。
宋其在开车,刘东坐在副驾驶。
宋其说渴了叫刘东拿橙汁给她喝,这时她看到了刘东座位底下的橙色丝巾,她便偷偷收了起来。
宋其问刘东喜欢橙色吗,刘东说不喜欢。
【橙色的物品跟水一样,是现实和幻觉的分界线】小西开party宋其赴约,宋其问她老公怎么不在。
两人喝多了在床上聊天,然后宋其睡着了。
醒了之后,宋其站在空无一人的院落里寻找小西,这时,天下起大雨。
【分界线出现】水滴滴在她脸上,雨把她打湿。
这是她走到微露黄光的一房间外,抠开墙纸朝内往,看到刘东和小西在做爱。
她跌坐在房门外,脸上充满了痛苦和惊悸的表情。
她回到家后,看见刘东的鞋子在家门内,鞋底沾满湿泥。
刘东刚好洗完澡出来,宋其问,“你怎么不开灯。
”刘东答,“就直接去洗澡没开灯。
”宋其说,“我今天才发现你这么喜欢暗。
”两个人对话了一会儿,宋其脱衣跟他亲吻刘东却叫她早点洗洗睡。
宋其在医院上班,将刘东拖到走廊尽头,吵架。
宋其告诉刘东她知晓他和小西在他眼皮底下偷情,对刘东大声吼叫。
刘东反吼她阴郁说谁愿意跟阴郁的你在一起小西就是比你开心。
宋其跌坐在地上哭泣,刘东沉默不语。
一个下雨天【雨天也是分界线】,宋其来到小西家里,拿出橙色丝巾【暗示】跟小西对质。
两人大吵,小西坚持说刘东不爱宋其了,扬言要是宋其再与她争吵就打电话给刘东。
【小西家里的画,灯,还有小西背后的靠垫都是橙色的,与暗示呼应】小西打电话给刘东时,还没接通宋其便用手上的橙色丝巾勒死了小西。
宋其在小西没了气息后,点烟。
门外的雨很大,一直下。
宋其开始对着镜子涂口红,【提示出现】,然后从小西家出来,雨停了。
回到办公室之后,宋其无比恐慌。
她先是咬指甲,然后又开始剪指甲,看到电脑里小西的照片,用鼠标把小西照片上的五官移到玫玫照片上的,【这时宋其萌生了把玫玫整成小西的模样的念头】她又哭又笑,去了厕所坐在马桶上,拿出镜子开始涂口红。
【提示出现】然后她冲去手术室,从手术室门上的窗户看着正在做手术的刘东。
晚上,她回到了小西家里,开始收拾现场,把小西埋进了院子里的地底下。
然后宋其回到了自己家,浑身是伤,开始洗澡【分界线】。
这是刘东递给了她一样东西,她以为是橙色丝巾,定睛一看是橙色的浴巾。
她躺到床上,天花板变黑,开始滴水【分界线,其实是幻觉】第二天宋其开车,刘东坐副驾驶。
刘东问道怎么最近没跟朋友吃饭云云,对话了一番。
玫玫整容完毕,宋其看了下她。
出医院时,宋其看到了空中的风筝。
傍晚时分,宋其站在阳台上, 背景是城市的夜景灯光。
宋其和小西置身于茫茫雪地中。
小西脸上的碎雪越来越多,对宋其说,“亲爱的,我好冷。
”说完宋其抱住了小西,小西流下了眼泪。
然后宋其梦醒。
玫玫拆线,整的跟小西的模样一模一样。
宋其难以接受,下楼,碰到一个叫刘建的警官(这个是个重要的人物),说是小西老公报案说小西失踪,问宋其有没有小西的消息,说找到就销案。
宋其说刚刚跟小西因为出轨的事大吵一架散去。
宋其找到玫玫,叫玫玫帮她去销案。
玫玫答应了。
宋其躺在床上睡觉,听到小西喝奶昔的声响,发现小西躺在她旁边。
宋其说,你没死,你从来都没离开过。
说完小西开始消散,宋其央求小西不要走。
梦醒,宋其发现捧着的不是小西的脸而是刘东的脸。
刘东问,“谁没死?
”宋其转过身默默流泪,没有说话。
宋其出现在停车场,刘建出现,说小西找了他。
宋其反问是否销案,刘建说他十分好奇为何宋其如此关心销案。
【宋其的潜意识内惴惴不安】夕阳,翻滚的海浪,宋其在给父亲读故事,故事是讲出海翻船的故事,读着读着,宋其哭了起来。
父亲对宋其说,“爸爸在呢。
”城市航拍的夜景。
宋其回到了家在吃沙拉,刘东抽烟,拨灯。
刘东问小西去哪了,问是不是在报复他。
刘东说他知道宋其在找东西,是他收起来的,说完拿出了橙色丝巾,说明天要找警察。
宋其与他打斗,争回橙色丝巾。
刘东又抢回了丝巾勒宋其。
宋其看到天花板变黑,水滴又出现。
【分界线】宋其去医院上班,在走廊上看见刘东手上拿着橙色丝巾在跟刘建对话。
宋其立马冲下楼开车在公路上狂奔,后视镜内却看到一直有车跟她。
【这时音乐变奏】穿过隧道,开到山里,换开游艇,开到无路可走的尽头。
宋其脱掉外套,跳进水里【分界线】,穿过石洞和黑暗,却在水里看到了小西,她游出了水面,倒在草地上歇息。
此时她的下眼脸血红。
【重要线索】她在饭馆里吃饭,看到刘建找来,她慌忙穿过厨房进入树林,找到车上车驾驶,结果撞上半路杀出的刘建。
宋其搬运不动刘建的尸体,下眼睑血红【重要线索】。
她入水清洗,额头受伤流血,帮刘建擦掉了血,然后打了110昏睡过去。
又是傍晚在阳台上,刘东从后面抱住了宋其。
宋其在浴室外问刘东,你还爱我么。
刘东没有回答,梦醒。
警察来了现场,说宋其没有撞上人,现场也只有宋其一人。
宋其衣服上的血迹经鉴定也是宋其自己的。
于是宋其跟警察坦白自己还杀了另一个人叫小西。
他们回了小西的家,开始挖地寻找小西的尸体。
但小西家内一切东西完好无损没有打斗痕迹。
宋其问小西表姐说小西老公在哪,表姐对警察说小西没有老公,一个月前开告别party后出国了。
宋其下眼睑血红【重要线索】,脑海里记忆交错。
土地里没有小西的尸体,挖出了一本日记,日记的主人是刘建。
【故事进行到这里,开始回归现实。
这里是电影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分界线。
】回到警局,警察查明刘建是宋其的养父,刘东是刘建的儿子,而且没有刘建这个警察。
宋其下眼睑血红【重要线索】,脸上的表情痛苦扭曲,并且有呕吐的欲望。
警察建议宋其让郝医生陪着,重读一遍日记。
郝医生跟宋其回到宋其的家中,看到门口的皮鞋问是谁的,宋其说是刘东的,【重要细节】郝医生开始看宋其的家,里面全是宋其的画作。
画作充满幻想和扭曲,还找到了一副宋其父亲的素描。
【接下来是宋其养父刘建的日记】95.8.25 【大雨】宋其被刘建领养回家,抗拒刘建,不抗拒刘东。
95.9.2【大雨】宋其妈妈死了 刘建是宋其妈妈的新欢 【宋其此时下眼睑血红】{小宋其在发烧 妈妈叮嘱她盖被子 后来小宋其被争吵的声音吵醒 从门上抠开的一块【与幻觉呼应】目睹妈妈被凶手用橙色丝巾【与幻觉呼应】勒死 小宋其晕倒}宋其的亲生爸爸是出海死去的{小宋其溺水【与幻觉呼应】了 小刘东把她从海【与幻觉呼应】边救了上来}04.4.12【多云】刘建发现宋其对刘东的感情不一般青春期的宋其与养父刘建大吵一架刘建自认为跟宋其妈妈的故事太不堪{青春期的宋其和青春期的刘东在海上的船上,宋其对刘东说我们分手吧,刘东说说什么呢我们是兄妹,宋其说我们分脚吧,然后两人玩乐打闹了起来。
最后宋其说,“你爸真坏,可他也是我爸。
”}09.10.2【晴转多云】刘建写道:“他终于来了。
宋其,原谅我。
”{刘建死于车祸,长大了的宋其赶往车祸现场【与杀死警察刘建的幻觉呼应】。
宋其发现刘建要开车去新疆,打电话给刘东叫他回家来看看,却在开保险箱拿卷宗时发现了刘建的日记,然后读了起来。
上面记载了宋其亲生父亲的个人信息:名字,职业,所在地点。
于是宋其撕下了那一张纸。
宋其一路开车,掠过大批光影,【音乐变奏,在短暂休息之后又想起】。
休息时刘东打来电话,宋其拒接。
宋其在新疆的矿里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王铁辉,那是他已是肝癌后期。
王铁辉开始给女儿宋其讲自己这些年的故事:<王铁辉想在死之前见宋其一面,问宋其刘建怎么没来。
宋其说刘建死在了来的路上死于车祸。
宋其问王铁辉为何没死,王铁辉说他是海难的唯一幸存者【这是出现了跟宋其给爸爸讲故事时一样的夕阳和翻滚海浪场景】,活下来之后联系宋其妈妈却不能回家因为妈妈已经拿赔偿金开了店。
刘建是帮宋其妈妈拿到赔偿金的律师。
王铁辉四处打工,奔波,想念宋其和宋其妈妈。
在【下大雨】的一天,王铁辉偷偷回了家想跟母女一个惊喜,却发现宋其妈妈与刘建搞在了一起,与宋其妈妈发生争吵并拿【橙色丝巾】勒死了宋其妈妈。
>【看到这里,我突然发现宋其在幻觉中杀人时穿的裙子,还有小西的裙子,以及宋其妈妈的裙子,都是红白交织的。
也就是说,这条裙子实际上只有宋其妈妈有,宋其穿着的和小西穿着的都是宋其的幻觉】宋其在给王铁辉剪头发。
王铁辉对宋其说希望能把他的骨灰和宋其妈妈的骨灰放在一起。
最后他说,“不管去哪里都要带上我,别丢下我一个人。
”然后王铁辉静静地走了。
宋其把王铁辉的骨灰放在了【副驾驶上】,开车带他回去了。
}她又在湖底挣扎了,此时梦醒。
醒在了病房里,警察告诉她在秦皇岛找到了刘东,说刘东想见她。
宋其回了家,此时是幻想与现实交织。
幻想是身旁的刘东与她相拥亲吻,现实是只有宋其一个人在房子里,无法触摸到幻想中的刘东。
这时她突然翻出来一个盒子,里面有亲生父母和她的合影。
她开车过山路,又到游艇上,潜入水下,冥冥之中找到了父母骨灰的存放地。
原来宋其一直把父母的骨灰一起放在了山谷里。
宋其说,“爸,你见到妈妈了吗,你说过以后不管我到哪,都要把你带着,我把你带到妈妈这了,你说你想妈妈,她会原谅你的。
”说完她走了,又回头,看到爸妈在看她【这个地方超惊悚】,然后宋其微笑着走了。
【即使是无人之境,无路可逃之处,也有爸妈的存在,从未离开。
】宋其又潜入水里,游回去。
这时她摘掉了假发,露出了一头白色的短发。
【同电影一开始场景】宋其去了秦皇岛,去了海边找刘东,在海边捡起贝壳。
【与年少时回忆重合】见到刘东时,宋其说:“我的样子,很陌生吧。
”刘东抱住了宋其,说:“我在找你,我一直在找你。
”宋其说:“其实,你一直都没离开过我。
”刘东说:“自从你走后,我才知道,我一直都爱你”宋其说:“我知道。
”【这是音乐出现了另一种变奏,与前两次不同的变奏】这是海上出现了海市蜃楼。
人们争先恐后的在海边观看。
有一个小女孩来牵宋其的手。
宋其和刘东正面看是肩并肩站着,背面看是宋其靠着刘东的肩。
电影结束。
我是分割线这部电影我看了两遍。
第二遍的时候,我都在记细节,思考第一遍看完后没有想懂的问题。
看电影上半部分的时候,一般是不会有疑问的。
只有看完了下半部分再倒过去看上半部分,你才会发现自己遗漏了许多细节。
总得来说,这部电影由幻想,被丢弃的回忆,和现在所处的现实所组成的。
刘东的存在,与刘东的恋爱关系,小西和刘东的奸情,小西被杀,刘建警察身份的出现和被杀,全部都是幻想。
亲生母亲被杀,刘建是养父,王铁辉也就是亲生父亲杀了亲生母亲,王铁辉的去世,刘建的车祸,亲生母亲和养父刘建的奸情是被宋其丢弃的回忆,也是过去发生的既定事实。
宋其是整形医生,破案警察的存在,郝医生的存在,和刘东的存在是现在所处的现实。
这样分析,电影就套了三个时空在里面,有时与彼此排列组合的重合,有时单独存在。
难懂和好看就在此。
前面我说过,但凡是宋其一个人的时候,就是事实。
但凡是宋其与幻想中的人如刘东、小西在一起时,就是幻觉。
我们来看幻觉和现实的分界线。
首先是水。
水的暗示包括喝水,水滴,洗澡,下雨。
凡是出现这些的地方都暗示着宋其由现实进入了幻觉。
生活里是只有宋其一个人的,通过水这条分界线,她幻想出了与刘东的生活,以及和刘东、小西之间的三角关系。
然后是橙色。
橙色的暗示包括橙汁,问刘东喜不喜欢橙色,小西家橙色的画,橙色的灯,橙色的靠垫,橙色浴巾,橙色丝巾。
其实有关橙色物品的一切幻想都是从宋其小时候目睹妈妈被橙色丝巾勒死发散出来的。
所以,包含以上物品的对话和发生的事件,也都是幻想。
因为橙色的东西事实上只存在一个——那就是令她害怕的,杀死她妈妈的,橙色丝巾。
接下来要讲的是暗示性线索。
首先是口红。
影片中的宋其随身携带口红,每当她进入幻觉世界的时候,都会有涂口红的情节。
这种情节发生在见刘东之前,跟小西对话之前,杀了小西回到办公室之后。
不难发现,一旦宋其开始涂抹口红,就代表了她焦虑情绪的出现,试图想要用此动作使自己镇定下来。
然后是血,包括一开始宋其为刘东擦掉脸上的血,后来撞死刘建的血,自己身上无尽的伤口和流出的血,我觉得都是在暗示回忆的不堪。
用血暗示不堪的严重性,严重到宋其抛弃既有的记忆而进入幻觉世界。
再来是血红的下眼睑。
每当宋其在幻觉或存在的记忆中看到死去的人,无论是刘建还是小西还是自己的亲生母亲,这时她的下眼睑就会变成可怖的紫红色。
我觉得只要宋其的下眼睑变成紫红色,就预示着她在崩溃的边缘。
通过这些,我们都可以把她幻想的情节与她丢弃的回忆一一对应,也就不难用痛苦的过去解释她荒谬的幻想了。
看第一遍的时候,我有一些问题:1.为什么刘东只坐副驾驶从不开车?
2.为什么刘东在和小西偷情后比宋其先到家?
或许有些人会说,这些都是幻想,连事实都不存在的幻想有什么好问的。
但是我觉得,情节既然设置了就一定有存在的理由。
看完了第二遍,我找到了答案。
1.因为刘东不存在宋其的现实日常生活,且宋其把王铁辉的骨灰送回来的时候也摆在副驾驶座上。
(我觉得这个我理解的不是特别到位,但是大概就这个意思。
)2.宋其的家里有一双成年男子的皮鞋,这是现实不是幻想因为郝医生跟她回家的时候看到皮鞋还问了宋其这是谁的。
所以无论宋其何时回家,都能看到那双鞋,自然而然幻觉中的情节就是他先回家了。
(我觉得这个我的答案应该是对的)宋其那么爱没入水中,其实一直想寻求解脱。
你看,她一路开车狂奔到底,又坐游艇,最后到达的地方却是山谷的尽头,也是死路。
(这是电影情节)这暗示了她的人生就算一直走下去,也无法摆脱那些绝望。
你说她绝望什么?
这是她要承担的一切:她失去了亲生父亲;她的亲生母亲与养父的奸情;她的亲生父亲杀了她的亲生母亲;她亲眼目睹了这场谋杀;她的养父死于车祸;她的亲生父亲死于肝癌;她无法与刘东在一起。
试问承担了这样的一切的一个女孩子,怎么能不白头,怎么能不精神分裂。
她爱她的亲生父母,也爱养父和养父的儿子刘东。
但是她要怎么去原谅这不堪的一切?
电影中有她陪亲生父亲在公园散步的情节,也有她在得知刘东和小西奸情后面对父亲的哭泣。
没错这一切都是幻想,但是她也思念逝去的父亲,她也渴望有人可以依靠,也渴望情感。
其实这个结局是个开放式结局。
很多人说,宋其回到秦皇岛找到刘东,然后就是一个幸福美好的结局了。
看完第一遍的时候我也是这么觉得怎么想都可以。
但是看完第二遍才觉得这是一个既定的结局。
我觉得这一切没有发生。
让我慢慢说这是为什么。
刘东是刘建,也就是宋其养父的儿子,这个人是确实存在的。
关于刘东,真正存在的事实只有被丢弃的回忆里的两条线索:1.他在秦皇岛当医生,这个在宋其通知刘东刘建车祸时是看得出来的。
2.青春期的宋其和刘东在船上玩耍时,宋其说我们分手吧,刘东说我们是兄妹分什么手啊。
由此推断,刘东和宋其的生活是没有交集的,除了这两次。
那结局是什么意思呢?
我觉得真正的结局是宋其回到秦皇岛,去了海边。
海边的刘东是宋其幻想出来的,那个一直爱宋其,想宋其的刘东。
因为之前刘东就表明过对她是兄妹之情。
【见到刘东时,宋其说:“我的样子,很陌生吧。
”刘东抱住了宋其,说:“我在找你,我一直在找你。
”宋其说:“其实,你一直都没离开过我。
”刘东说:“自从你走后,我才知道,我一直都爱你”宋其说:“我知道。
”】感人却突兀的对话,出现的海市蜃楼,正面和背面看到的不同,小女孩的出现预示着年少时的宋其,为什么宋其说你一直都没离开过我,为什么宋其自信的说我知道,因为这是她的幻觉世界。
为什么我能这么确定结局?
套用一句歌词吧。
“如果你爱我,你会来找我。
”现实中的刘东是在秦皇岛当医生,多年来从未联系过宋其。
所有关于刘东的记忆,除了小时候分开之前留下的,就是宋其幻想的。
宋其深知刘东心里的兄妹情谊不是爱情,宋其也深知自己深爱刘东。
就像我之前写的,如果你深爱过,你一定会懂那种爱到还以为他在你身边的感觉,你一定也会在一个幻觉世界为所欲为。
为什么宋其没有去找真的刘东而是去了海边,又幻想了一个有爱她的刘东的结局呢?
因为她想留住这份深爱的感觉,即便这是幻觉世界。
对刘东的深爱背后是对亲人的爱恨交织。
她在幻觉世界中杀死小西,是她的生长环境让她对朋友充满不信任。
她在幻觉世界中杀死刘建,是因为她确实恨养父刘建,恨他不让她和刘东在一起,恨他插足亲生父母的感情。
那为什么不那么恨亲生父亲王铁辉呢?
王铁辉是杀死她亲生母亲的凶手没错,但是小时候的宋其没有看到凶手,所以直到王铁辉死之前,她都是不知道这件事的。
所以她幻觉世界中建立起来的,陪父亲散步,陪父亲读故事,甚至是抱着父亲哭这些关于温暖,关于爱,关于依赖的情节,这个父亲都是王铁辉。
宋其呵,事实的真相把最后的温暖都剥夺了。
大家对这部电影毁誉参半。
喜欢的人觉得特别好看,不喜欢的人觉得特别无聊。
我就是特别喜欢这部电影的人。
它复杂的情节,精妙的结构,都是国产片里少有的。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就是,我对宋其这个角色的理解太深刻了,无论是她沉重的家庭原罪,还是她绝望的幻觉世界。
只有进入了她的世界,才能理解整部电影。
我看第二遍的时候,有观影的人在下面大喊:“这人是个精神病吧?
”其实我也觉得宋其是的,但是还好,我可以陪陪她。
看完,看懂还能喜欢这部电影,我也毫不怀疑自己其实也是个精神病。
---我是分割线-晚上写这个特别吓人!
我还写这么多!
特别累!
第一次写影评难免有不足,欢迎指正:)
虽然戏称国庆档影片都是一帮瘫子,但《二次曝光》票房过亿也不会让人意外(最终成绩应该是一亿出头)。
对比拥有三张演员王牌却几乎没有宣传攻势的《危险关系》,范冰冰依然表现得很是拼命,她把《二次曝光》当成了时装周个人秀来忙活。
就说几部电影都跑去《中国好声音》站台打广告,那晚上,范冰冰的表现就把《太极》和《铜雀台》给拉下马了。
至于找选手来唱电影主题曲,那也是迅速启动。
从宣传文稿到广告成品,《二次曝光》的表现都相当强势。
然而,无论《二次曝光》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有人惊呼起文艺片过亿,在我看来,《二次曝光》却是一部不合格的片子。
显然,我不想去重复论证:一部电影票房好不等于它质量好,二者并无绝对的联系。
《二次曝光》坏就坏在它的剧本故事上,且不管先前传出的抄袭之说,主创还声称要看上两遍,事实上,方励和李玉打磨的剧本根本就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复杂。
而且恰恰相反,《二次曝光》的故事用一句话或者三个字就能讲完。
电影试图去模仿《黑天鹅》跟《禁闭岛》,可是,一个悬疑惊悚题材、一名精神分裂患者,他们都要符合一定的逻辑,与现实背景和环境空间能有所参照,在镜头语言或者氛围色调上有所区别展示,这样的故事才耐看,同时能站得住。
很可惜,我在《二次曝光》完全看不到这些。
以范冰冰饰演的宋其为例,她一口气凭空想象出来不下五个人物,构建了一个混沌、荒诞的世界,与现实杂糅一块,没有缘由。
无论怎么去对号入座,这些人都无法从她的人生阴影中得到解释。
因此,就像宋其塑造出来的另一个自我也是极度虚假,就为了个爱情要死要活。
换句话说,《二次曝光》的非现实世界完全是肆意的拼贴想象,没有经过严密铺垫和精心修饰,这也导致了观者思维的严重混乱。
一个神经病可以乱想,但是,如果创作者也用精神病人的想象方式去拼贴,编玩故事,那电影本身也只能是胡言乱语。
开场的镜子就告诉观众宋其是神经病,需要面对另一自我,但那些水呢,《禁闭岛》里的水是有来历的,《二次曝光》的水就变成了MV。
至于烦躁起来剪指甲什么的,大概也是搬自《黑天鹅》罢。
又好比出现在宋其家中的诡异画作,毫无交代,不仅突兀更是堆砌。
由始至终,电影都没有告诉观众,宋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的痛苦到底源自哪里。
除了发神经,她的正常生活又是怎样。
如果胡编乱造的童年阴影能成为精神分裂和多重人格的直接诱因,那么,《二次曝光》确实太高估观众的想象力了。
到了半程时候,编导还自作聪明,仿佛帮观众揭开了一个天大谜题,看范冰冰抓地挠墙,各种发疯。
之后,电影旋即进入莫名其妙的寻找之旅,警察帮宋其寻找原因,答案居然写在一部日记上,可见编剧偷懒或者无能到什么程度。
电影结尾,主人公在海边看到了海市蜃楼。
有人又跳出来做高明解释了,那好像说明整部电影都是虚幻想象,这是一个开放结局。
话说,幼稚园的孩童都知道海市蜃楼是虚幻,因为这一场景就推翻之前所有的故事,那不是很扯淡的说法么?
要想推翻一切,当年《黑楼孤魂》都比它有趣多了。
从《苹果》、《观音山》到《二次曝光》,莫名其妙的,摇来晃去成了李玉作品的风格标签。
她用同一种镜头理念拍摄了现实主义、青春残酷以及惊悚悬念题材,里头的荒谬意味,可想而知。
更不说那几欲贴到范冰冰脸上的大特写了,前前后后用那么多,真要把她拍成人鬼不分么……透过《二次曝光》可以看出,我们的导演编剧有想法是好事,可没有能力和见识往往是常事。
不说你得找一个扎实的本子,做足调查研究,单说用摇来晃去的镜头来拍一部悬疑片(事实上也并不悬疑),用沉溺于爱情的女性来肢解故事,再用文艺腔加MV画面来缝合故事,无论如何,我都是接受无能的。
有人说,不管怎样,《二次曝光》也是一次大胆尝试,前所未有。
面对这样的“高论”,我只想借机推荐,那《十二星座离奇事件》一定正合他们的口味。
这个国庆档,《铜雀台》是一部应该出现在十年前的古装大片,《太极》可能有创意但绝对没有实力,《危险关系》被拿掉看点,徒留一段既老套又无聊的男女关系。
一伙人扎堆上片,原本是想做大市场,结果实力不济,显然都没能分到更多的蛋糕。
这些院线片,甭看上映前吆喝叫好满世界跳,一经检验纷纷原形败露。
人人都说市场好,但是不见好片跑,否则也不会闹出《搜索》当国家代表去申奥了。
真这样来看,也许市场繁荣只是假象,前方真是一片海市蜃楼。
【南都周刊】
作为第一批到深圳看片的观众,兴奋自不必说。
影片会在30分钟就把你通过预告片猜测的剧情推翻,即便是终极预告的线索也能在观影后明白。
故事玄幻但是对于情感的刻画真实富有感染力,对于迷局杀局的表现手法夸张前卫使片子在美学造诣上高于同类型的许多电影。
李玉再次让范冰冰在她的镜头下呈现出最极致的演技,复杂的角色对于新科影后来说依旧充满挑战,但是范冰冰绝不会让人失望。
影片场景兼顾细腻和壮美,加上出色的配乐让代入感更强大。
影片的故事和情节表示是华语电影少有的,导演显然对国外优秀的类型电影颇有研究,并将之巧妙的运用。
耐人寻味的结局在观影后对电影有更深层次的思索,智商不高看起来会比较费劲,仔细琢磨或者多看几次是不错额选择!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594868/本人强烈建议脑子不够用或者好奇心过剩的亲们把这位仁兄的影评看一遍或者打印出来带着,以免到时候看完了一头雾水或者想射没出之类的。
好了以下是简短版剧透欢迎吐槽。
++++++++++++++++++++++++++++++++++++++++++范爷是整形医院的医生谈了个男盆友是冯绍峰有个好闺蜜是霍思燕。
然后的剧情就是男盆友和闺蜜在一起了(在一起半年了!
一点不喜欢范爷因为范爷太阴郁!
闺蜜阳光爱笑有没有!
),然后范爷越想越不忿去闺蜜家把闺蜜掐死了毁尸灭迹了。
然后作为一般人范爷自然有点惶惶不可终日嘛,这时候有个jc来调查她了,她更害怕了然后一个不小心撞死他了。
啊对了有个小插曲,有个女病人整形失败,范爷作梗让她整成了霍思燕的样子去找jc蒙混过关,因为死去的闺蜜报案版本是失踪。
++++++++++++++++++++++++++++++++++++++++++ok,上面这些,除了范爷是个医生之外,其他的全是范爷臆!
想!
的!
因为范爷有精神疾病。。。。。。。。。
++++++++++++++++++++++++++++++++++++++++++接下来的版本是,范爷的爸爸海难幸存但是除了麻麻没人知道,麻麻让爸爸不出现先把保险金搞来,结果帮麻麻争取保险金的律师搞了麻麻,范爷就和律师的儿子也就是冯绍峰恋爱了。
然后爸爸思念太盛回来找麻麻,撞破奸情杀了麻麻,这一幕范爷目睹,算是病根子了。
范爷去新疆找到了在逃的爸爸,爸爸挖矿目测得了尘肺,见了范爷含笑死去。
+++++++++++++++++++++++++++++++++++++++++++至此,上面那段就是引起第一段范爷的病根子。
范爷病好了,去了现实世界秦皇岛找到了冯绍峰两人相拥,整部剧情在李代沫和吉克严重走音的歌声下结束了。
++++++++++++++好了以下是几点吐槽。
1,范爷和霍思燕对质的时候两人的台词让我不停毁三观,本来只以为是一次闺蜜男友偷情结果霍思燕说我们已经半年了。。。。。。。。
2,有人失踪,找人整成失踪人的样子去销案底,这算是本片对广大犯罪事业的一个很好的启发,但问题是,身份证什么的亲人什么的肿么办??
3,影片末尾范爷把父母的骨灰罐放一起,暮然回首两个罐子成了两个人看着她,卧槽吓死爹了好么!!!!
4,有谁和我一样觉得李代沫和吉克隽逸唱的这歌把这两人的好印象全毁了?
有同感的说说不同意的别和我争了谢谢。。。
李玉和范爷合作的前两部电影我还蛮喜欢的,喜欢那种在国产电影里难能可贵的自然,无论是写实的表演抑或那种漫不经心的生活状态都很具感染力。
范爷也在这两部片里释放了自己的演技,让指责她是花瓶的观众竖起了大拇指。
但是李玉导演的风格有一个明显的转换,从《苹果》的写实,至观音山的写实和写意互搭,到这部《二次曝光》彻底的写意。
很多人诟病《观音山》的后半段像MV,那么《二次曝光》基本就是一部范爷的写真集。
本片打着惊悚元素和三角恋故事等噱头,看罢才发现这连噱头都算不上,根本是个银样镴枪头。
你都不用说导演不会讲故事,因为它压根就没打算讲一个故事。
放映之前的见面会上制片说这是个开动脑筋的电影,要看两遍才有韵味。
实际上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只是故弄玄虚之能事。
节奏缓慢的令人发指,从女主角恍惚开始我就彻底虚脱了,有观众也开始离场了。
前面短暂的戏剧冲突过后,基本是范爷一人的独角戏,她在片中尽情的抉择、挣扎,但就是没有互动感。
霓虹的灯光、虚胶的画面,回忆与现实的交替,配角的全面退位让范爷以各个角度和姿态曝光在这浮光中。
导演太依赖范冰冰了,陈冲多么好的演员,霍思燕那么大的胸脯(开玩笑,我觉她演的不错)就设置成了一个个符号。
渐渐的,你觉的这连MV都算不上,因为音乐乏善可陈,这分明是一出没完没了版的广告。
天花板的粗劣的特效水滴不断的坠入范爷的眼睛里,这是眼药水的广告,当范爷在水中秀发飘曳时,又觉的这是洗发水的广告。
突然范爷一把扯掉秀发,露出了一头白发,才恍然原来是染发剂的广告。
范爷开车汽车在狂野上奔驰时,这又成了一出汽车广告,就差配上朴树的《colorful days》了。
当然这也许就是李玉的追求,忽略常规讲故事的方式,着力于人物的内心镜像,但我真的是没一点感觉。
不是你的柔情我不懂,而是你的柔情我很快就懂了,你还非要一遍又一遍的问我,懂没懂,懂没懂。
当画龙点睛的写意变成了无线伸展的滥情,再有情调的韵味也会成为面汤。
比如范爷跳入水中的段落,好家伙扑通扑通重复了一遍又一遍,你觉的她已经洗礼够了的时候,扑通一声又跳了进去。
尤其最后那幻现的海市蜃楼好像有人在后面按按钮一样忽显忽灭的时候,配上前景欢呼的人群真的是太傻了。
散漫游离的摄影,长呼咏叹的对白,李玉在她的世界里玩的忘乎所以不亦乐乎。
李玉是一位优秀的女导演,我希望在这次极致的电影大散文尝试后她能反弹回来,不然照她这个趋势,下一部电影就会成为山寨版的《生命之树》了。
李玉导演的电影《二次曝光》与蔡骏的小说《谋杀似水年华》相似的创意性情节、桥段与人物关系(重大剧透,慎入)1:丝巾杀人这是核心创意,《谋杀似水年华》为紫色丝巾。
《二次曝光》仅仅改为橙色。
2:闺蜜与男友奸情《谋杀似水年华》为男友与闺蜜原有私情。
《二次曝光》改为在现实中(其实为幻想)发生的背叛。
3:地里挖出来的笔记本《谋杀似水年华》为闺蜜遇害后,从闺蜜家的小院地下挖出来。
《二次曝光》几乎没改,只是把闺蜜的笔记本换成养父的笔记本。
4:1995年八月,大雨,杂货铺,女店主被人勒死,主人公从门缝里目睹妈妈被杀,却说不清凶手的那张脸。
《二次曝光》几乎照抄了《谋杀似水年华》的时间地点(换成了秦皇岛),主人公从男孩换成了女孩,丝巾换成毛巾。
5:主人公在目睹母亲被杀后,由人收养。
《谋杀似水年华》为男孩被办案的警察带回家中收养了一段时间,因此认识了警察的女儿,为后来的情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次曝光》改为女孩被律师带回家中收养至长大,并与律师的儿子从兄妹之情发展到男女之情。
6:养父被车撞死。
《谋杀似水年华》为主人公原本的养父被车撞死。
《二次曝光》为主人公(改为女性)后来的养父被车撞死。
还有个很有趣的改变,《谋杀似水年华》中的老警察被改成了《二次曝光》中的老律师,但在电影女主的幻觉中他仍然是以警察身份出场的。
7:女主失去记忆。
《谋杀似水年华》为女主与男主被迫分离之后,产生了选择性失忆。
《二次曝光》同样也是女主与男主被迫分离,但又经历了养父与生父相继死去的痛苦而失去记忆,进而产生各种幻觉。
8:杀死妈妈的凶手竟是自己的生父。
《二次曝光》几乎照抄了《谋杀似水年华》,但改变了生父的身份。
胶片颜色好好看,女生好好看,到最后一幕猛地想起开头那句“这里的水不干净”…啊…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话少,喜欢。
抱着镭射灯让整间车厢不那么空旷,打开投影机让整座小镇不那么单调。卡车司机游走在寂寞的公路和泄欲的黄碟里,后面骑摩托车追上来同样孤独的灵魂。我跟父亲同在车厢里却无话可说,父亲和我都发生艳遇却都不快乐。前面鱼疫绕路,我们像风车园里的扇片。把母亲的骨灰撒向大海,也把自己的寂寞留在北方。
#北影节 每个人都像蓄势待发的火山,又像露出水面百分之一的冰山,冷峻的侧颜配上隽永的留白,打开车门的时候都会北边的寒冷。配乐也很喜欢,加上风景真的会打动我。可以理解所有人,理解一些细微的情感变化,但没有带入和共情,所以扣一星。其他感受1.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大屏幕,这种艺术品2.我真的晕由远推进的镜头,摇晃、追随、固定机位都没问题,一看推进镜头就头晕……
这是一部深入探讨人性复杂面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感受到人性的冲突与挣扎。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紧张的情节安排,生动地展现了冲动背后的心理变化和道德抉择。影片的导演巧妙地运用了镜头语言和音效,营造出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氛围,使得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同时,影片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冲动与理性、自由与责任等议题的深刻思考。《冲动》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能够引发观众深思的人性探索片。通过这部电影,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加珍惜和把握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
余味很足的慢电影。调度稍许机械和刻板,一些灵光闪现的瞬间还是证明了作者的潜力。母题像苏联刚刚解体之后的,模仿痕迹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充满能量,或许导演也在躁动。
有点安哲,走出影院有一种死了很久然后复活的感觉
【BJIFF】第四场,坚决下周来北京要提前保证充足睡眠。这部真的很喜欢,好喜欢结尾的音乐(有人能告诉我是什么吗?)。静态的诗歌。
终究我还是不适合看这种过于平缓意识流虽充斥氛围意境但故事性缺失的片子,虽然vanlife是我很感兴趣的题材,但毕竟看无依之地的时候我也睡着了!
BJIFF2024 No.3柯达胶卷拍摄,好冷酷的影像,是否太过沉闷?风格想起《寒枝雀静》,后者都更富有生机些
2024BJIFF 不失为一种末日
痛苦的观影过程,确是我一直迷恋的母题。
可能是第一次真正发现了俄罗斯电影的美。
BIFF14。感觉导演在安哲、塔可夫斯基和特吕弗里腌了七天七夜。虽然只呈现了一种凝滞的状态,但胜在动作完整情绪饱满,还是很好看的。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BJIFF 240421 / 不懂,不喜欢,再也不看你们文艺逼深爱的电影了。
BJIFF 14|“It seems that the summer is going to be cancelled.” 有人带着女儿和投影仪四处流浪放电影,有人裹着大衣在荒原的路边卖冯内古特和卡夫卡。人与人之间都没什么话可说,一瓶烈酒、暴力的拳头、砸向玻璃的石块和裸体照片就是情绪的全部表达。内心和自然一样神秘而令人畏惧,非常俄罗斯。看的时候发现一些画面明显有胶片受损的痕迹,大概是刻意为之? P.S. 电影画面真的很像“从世纪金源(对不起 但那个商场真的好像)到瑞瓦肖”啊… 以及中文字幕又在胡乱翻译了,have enough fling都不能好好翻嘛…
11th@14th bjiff@北京坊。俄罗斯公路片。中间放电影认识骑摩托车男孩那段睡着了一会儿。颗粒度很高的真电影,像是我猜测的白内障患者眼中的世界,模模糊糊枯黄灰蓝的调子。风景美。海边气象观测站和退潮死鱼画面对我来说是种奇观了,盯着画面仔细地看想把它们深深印在脑中。出现的三个女人加摩托车男孩的背部都很美,薄薄的脂肪加标致的肩胛骨。中间看男主轮廓隐约跟普丁一个模子嘛,又走神想了一下欧亚大陆最标致的元长相在中心而中心是哪里这个问题,从中心往四周人们五官和轮廓脸型都开始逐渐变化。警察打人那段不喜欢,似乎在自我强化野蛮性和非文明性。男主好有魅力。为啥父女俩不多说点话呢。最后字幕出现了摩尔曼斯克,似乎是拍摄于那里。
北影节英嘉
荒芜之地上失去母亲的青春期少女 面对的困境与成长 全片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