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描述一群大员市消防局同安分队的消防队员,在每次面临惊险的打火、救护与救援任务中看见人性与社会百态,透过他们执行的案件揭露许多消防职业不为人知的心酸故事。
职业责任与情感上的紧密相扣是将每个职业剧都可以引人尊敬或是开拓不同的关键,邱汉成和妻子,徐子伶与母亲,林义阳的次次暴走还有张志远的琴…历历在目
编剧、镜头和表演,都不值9分。
但不否认确实体现了消防员的职业困境,是很棒的社会话题,但和《我们与恶的距离》的制作水平上还是差很多条街的。
主要消防员人物的家庭背景、困境、难题和心结带出还算是很平滑的,主要体现在无法陪伴家人、风险高两个部份,每家表现出来的问题各不相同,比较真实,各个消防员的人性也描写得比较突出,相对有血有肉。
编剧对社会群众案例选得还是比较接地气的,从对消防体系的不理解、不懂救援爱BB、乱报警占用资源到对消防知识和设备的跟进不积极….等等,对政府制度层面的切入也比较多纬度,从破门制度的两难、舆论的双面尖刀、消防单制度与政府全制度的管理冲突和平衡问题到企业消防审核的腐败..等等,都是日常在发生的故事,确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可能这种剧就无法不形式吧,就像大陆的《你好火焰蓝》一样,就算用最好的编辑和制作团队,也跳脱不了形式感,毕竟这是要政府过审的内容。
这部剧若是将一些固化片段(比如典型的代表:遇到小学老师、醉鬼的突然醒悟)处理得更精细,再将刻意煽情的片段(比如典型的代表:婚礼打架时的台词、林义阳牺牲部份)重新做减法处理,或许会更好吧。
若从制作水平来说,不足8分,但从立意来说,可以9分。
就好比你好火焰蓝也一样,制作水平4分,但立意值6分,大陆剧多努力吧。
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他们真的是我们看到的那样吗?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10多年前夏俊峰事件,09年作为小贩的夏俊峰与城管争执,最后刺死两名城管。
11年的时候舆论开始爆发,猫扑、天涯、乐讯等等各大论坛开始不断讨论夏俊峰,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为他发帖送行,还有人不断诅咒城管…当年大家讨论城管的时候大都嗤之以鼻,甚至沦为嘲笑的段子,记得听过的某段相声说收复xx岛就靠城管了…
舆论的压力下,城管已经变得有些手足无措
鞠躬执法、静坐执法、鲜花执法、下跪执法、碰瓷执法,各种奇葩的执法方式不断涌现 再到后面城管给小贩下跪,城管成了弱势群体!
城管其实也是基层人员,城管应该是体制内受争议最多的群体,不同群体眼中的城管有着不同的形象。
领导眼中的城管是救火队,其他部门眼中的城管是背锅侠,过路群众眼中的城管是摆设,买菜群众眼中的城管是恶霸,占道商贩眼中的城管是土匪,城管人自认为就是个泔水桶,啥恶心活儿都得抗。
城管不断在舆论中被妖魔化,甚至被戏称“三千即可平天下”。
好了,言归正传,剧中消防员几乎是个全能的存在。
日常工作不但要救火,还要接送病人、醉汉,还要学会紧急处理… 因为醉汉占用消防车而耽误宝贵时间送医,林义阳终于忍无可忍,用针管扎伤了他。
后来才知道是因为一些变故,他只能喝酒逃避生活。
国胜学长一直看不起子伶,认为她太强势了不可爱,看到最后才知道国胜学长也失去过战友,他害怕再次失去,所以不想让子伶逞强。
这也是为什么义阳死后跟分队长大吵,坚持去游行的原因之一!
邱汉成因为工作,妻子两次生子他都没有在身边,妻子也是普通人,再理解也理解不了。
最终妻子受不了离家出走… 子伶作为一名女性消防员,不仅遭到被救人的质疑,甚至遭到自己母亲的冷嘲热讽!
刚刚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却因为一次变故阴阳两隔… 张志远整天笑哈哈,自称第一帅的他却整天经受内心的折磨,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哥哥,给他带来难以抹去的记忆…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当我们在讨论别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别人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
前两集中规中矩,后面全程高能,虽然剧情很刻意,比如马蜂窝没有人摘随后蛰死了人,没有安装警报器孩子遇难,迟迟不肯整改线路的娱乐大厦失火…但并不影响观看,因为没钱买对讲机失去最佳抢救时间,因为没钱换新消防衣被烧伤,因为怕被投诉所以只能自己认栽… 尊重每一个职业!
《火神的眼淚》揪心大結局,令大批劇迷為之動容,有網友發現,原來該劇從第1集就開始鋪陳,劉冠廷飾演的「林義陽」與民眾發生衝突時,其中一句「不能射水」似乎就為最後的悲劇埋下暗示。
劇中,劉冠廷所飾演的林義陽綽號「羚羊」,個性直率、妒惡如仇,卻也因此常與民眾爆發口角衝突,吃了不少悶虧。
凡是講求公平正義的他,明明抓到娛樂城消防安檢問題,卻遭議員關說壓下,最後只能眼看此事草草了結。
而當真正發生火災時,他仍選擇犧牲自己,救了當初壓下安檢問題的議員。
害林義陽命喪火場的最大關鍵,就是娛樂城董事為了保住保險箱的錢,讓市長打電話給現場的消防局長施壓,最後局長下令雲梯車射水,造成爆炸,羚羊就這樣遭大火吞噬身亡。
陳庭妮表示,「其實在拍要救林義陽那場戲時,我的腦筋是一片空白的,在爆燃的那一瞬間我的情緒真的是從0到100,我只想把義陽從那個火場裡面健健康康的帶出來,誰都不能攔我!
拍完那場戲隔天睡醒突然覺得腳很痛,才發現整隻腳都是撞到梯子的瘀青,只想說可能是我真的太愛義陽了吧!
我還拍照給劉冠廷說『義陽你可以好好的活著嗎?
我們大家都為了你很努力』!
」
劉冠廷分享,「我前面在試圖爬繩子出去的時候,真的是用盡我所有的力氣在爬那條繩子,我也很想活著出去站在子伶面前,但是當我不斷失敗,又聽到娛樂城裡傳來很大的爆炸聲響時,內心其實是很五味雜陳,有種真的在面對死亡的感覺,拍完當下真的有很多感觸、很難過。
」但劉冠廷仍不改愛開玩笑的個性笑著補充,「現在回過頭來想,我當下的情緒應該還有差一點,因為我那時候還差沒有看到人生的跑馬燈。
」 最後結尾張志遠回到分隊的天台點起一根菸給好友林義陽,林柏宏分析,「天台是志遠和義陽最常一起抽菸聊天的地方,也是義陽曾經給過志遠力量的地方。
為兄弟點一支菸,就像是義陽從來沒有離開過,志遠也永遠不會忘記義陽。
本來我也擔心,義陽的殉職對敏感的志遠肯定是很大的衝擊,但這一次,希望志遠能將這份感念化成力量,用義陽的精神繼續在消防工作上前進。
」 對於觀眾的喜愛,導演蔡銀娟在映後直播中表示,「很驚喜、也很高興可以收到這麼多觀眾的喜愛,儘管戲劇結束了,也期盼大家持續關心台灣的消防議題,最近因為疫情的因素消防員們也都背負著很大的壓力,希望大家都可以多待在家,非必要時不要外出,這對他們就是最好的幫忙了。
」
製作人湯昇榮更藉著直播宣布第二季的籌備狀況,「已經有一些人有開始在連絡我們想要投資、參與《火神》的第二季,這也給了我們對於IP的建立很大的信心,希望可以有更多人一起進到產業內支持台灣戲劇IP的建立。
」
消防员给人们的印象,都是救人于危难、至生死于度外,消防题材的电影也看过很多,优秀者如“灭霸”演的真实事件改编的《勇往直前》。
而本剧则探讨得更深,除了惊心动魄的火场营救,很深层次的展现了普通民众对消防员的不解,消防员事业与家庭的矛盾,以及消防在市政层面尴尬的境地。
在生命与尊严之间谁更重要?
在时间与规则之间谁更重要?
在权力与权利之间谁更重要?
被民众误解,被家人埋怨,被上层压迫,被良心拷问……这是每天都摆在消防员面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其中的难真的是我们这些外人难以想象的,隔行如隔山啊。
可是,还好,有人放弃安逸高薪的前途,有人平衡家庭与坚守的关系,有人直面心中最不愿想起的痛苦回忆,有人为了营救哪怕一直跟自己、跟消防作对的人而献出生命——也正是这么多普普通通的平常人,守护着我们家园的安宁,守护着世人心中的公平正义。
讲述消防员的职业剧,10集,看的时候真的会激起怒火!
原来台湾的119,不止是打火救火,还要医疗救助,还有各种杂事。
人力不足、装备老旧,申请经费还要被一推再推,直到最后要有人殉职才能换来新装备……即便是这样,还被要求每个人做好,不能有抱怨,不按流程来会被各种投诉,投诉了要用自己的钱还。
救火现场会被各种不懂的人“指指点点”,最后那场大火灾还是被所谓的“大领导”外行指导内行导致死亡。
民众的不理解、家人的不理解、自己心里的痛苦,积压在每个人身上的压力很多,但每次警报响起他们还是要勇往直前。
“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
”养家糊口、照顾弟弟妹妹、要证明不比男生差。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由,真的做了消防员,就是不顾一切为了救人,跟死神抢跑。
剧里,他们还在争取推动改革,剧外,真正的消防员也正面临着很多我们不了解的问题。
真的,每个人顾好自己吧,以后要多了解些消防知识,别总占用资源,别把“消防员”的工作当成理所当然。
他们也是人!
附10集主题:01/日常02/遗愿03/S.O.P04/两难05/深渊06/阴影07/暴雨08/恶火09/真相10/初衷
五星评价。
好剧。
台剧一如既往地接地气,体民情,足够真实。
难能可贵地,以消防员的视角,讲述基层民众的生活遭遇。
有日常烂醉街边的大伯,最后一遭去看海的老伴,刺痛人心的坠楼女子。。。
硬生生、赤裸裸地呈现,一件件真实的事件,撞击人心,犹如一出消防员版本的纪录片《人世间》。
有俊男小伙,却没有卖弄帅酷的镜头,有cp,却只有转瞬即逝的浪漫,有冒险救人,却没有歌功颂德的赞歌。
一群苦逼的消防员,不被家人理解,日复一日地,顶着民众的埋怨控诉,在上级的官僚作风下,坚持着这份平凡而伟大的工作。
相比较国内浮于美好滤镜,修饰颜值披着职场外衣的言情偶像剧,纯粹的人物和叙事,才是最真实的现实世界。
最后,致敬义阳,最帅的消防员。
我所有的朋友都死了——落泪的只会是备受煎熬,受难于苦海之中的每一个人罢了秋天的叶落了,遮住了眼,火神似乎带走了不该带走的人。
距离上一次完整观看台剧过了至少半年的时间,但是对于这一部,我有着强烈的“一路在找终于拥有”的欢呼感,除了题材和评价很高外,这部剧最开始吸引到我的是【刘冠廷】,由他参演的多部影视剧我都有看,慢慢的在我心中他也像是一种质量保障般的存在,所以我决定一定要看看《火神的眼泪》,至于后面的感受,就在下面慢慢分享。
稀释台湾119职责 融于水中的新模式刷新认知
剧集开端便表达了消防员的工作内容不仅是灭火,还有急救、甚至还要捕蜂抓蛇,整体工作架构更偏向于救护、消防一体化模式。
我想也正是因为这样,致使很多人觉得这并不是一部垂类消防员的剧集。
实则不然,将每一项职能发散,拍摄相关的案例及其中的上级制度与民众情绪,更是在刷新大部分观众的认知,重新搭建一套消防救护体系。
合理利用工作内容繁多这一点,对消防员进行“稀释化”,让每一个分支职责完全渗透在每一帧每一幕中。
没有绝对的泾渭分明 但他们掌握着泪点阀门
主海报中身穿消防服的四个人从左至右分别是,张志远(林柏宏饰)、子伶(陈庭妮饰)、羚羊(刘冠廷饰)、邱sir(温升豪饰)。
四个人四种鲜明的性格特点贯穿整部剧,张志远乐天派却有着不敢回首的童年阴影;子伶靠母亲一人带大,对其工作的不理解让子伶工作举步维艰;羚羊家庭条件艰难,急性子暴脾气却又是最温暖最勇敢的一个;已婚有两个小孩的邱sir,在家庭生活温饱和消防事业之间无限度的徘徊。
在我心中这四个人仿佛掌握了泪点阀门,带你无数次的看清和看轻之后再出发。
他们不是脑袋不开化,是在制度面前人人都沦为“胆小鬼”子伶、羚羊两人出任务,报警人是一位老爷爷,妻子罹患重病突感不适,便拨打了救护电话。
在接上婆婆和爷爷后,婆婆很希望救护人员能够通融一下,前往婆婆和爷爷之前常去的海滩,那里似乎是他们爱情开始的地方,婆婆说“如果这次不去,我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去了”,子伶拨打了总台的电话请求更改路线,却被总台驳回称必须先行将患者送到医院。
爷爷婆婆两人失望的表情凝固在了脸上,因为他们知道婆婆的生命力很难再支撑下去了,就在这个时候子伶突然把车开到了那片海滩,下车打开车门说了一句“我要上厕所啦”,子伶和羚羊两个人相视一笑,把爷爷婆婆扶下车,和他们在很接近生命尾声的时候一起听听海声。
也许我们不能再延长一点你的生命了,那我想帮你完成一个小小的愿望,那我想你能是无憾的离开。
不是不想留个全尸,只是换个方式让他活下去夜晚张志远接到任务,一名男子溺水需展开紧急救援。
找到该男子时已经是冰冷的尸体,在男子母亲的表述中,得知男子的父亲十分严格,几乎没有给过儿子赞赏,高压之下选择了自杀。
因为儿子还很年轻医生建议可以将其器官进行捐赠,却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可在接下来的某一天,张志远例行出任务将人送到医院就诊时,看到医生正在准备给男子进行器官捐赠手术,张志远问道为什么爸爸同意捐赠器官了,护士回答“昨天他们遇到一个女孩等心脏等了三年,走了”,那一刻医院外有很多辆救护车都在等待器官,每当一批医护人员送器官离开时,爸爸眼含泪水的目送着,好像是在和儿子说一句抱歉,也好像是在和儿子做最后的道别。
我深知救人重要,可我怎么会不想给自己的孩子留一个全尸呢,生前所有的亏欠此生很难再弥补,不能继续做你的父母只想好好送你离开。
这样的心情我们似乎换位思考后都能理解,但是看到父母做好决定要捐赠器官时,那种不舍和揪心难以言表,也许他是想说“亲爱的儿子啊,这一次爸爸就陪你到这了,还是对不起欠下很多句夸奖,之后就以另外一种方式和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世界吧”。
烟花本应绽放 火神也应该落泪整部剧中多的是揪心场面,上级制度的不清晰,领导之间相互推皮球,做足面子工程却不顾基层死活。
群众的不理解来自四面八方,多重压力阻挠下的消防队备受煎熬,几起案例下也觉得消防局长想要为基层申请心理谘商完全不为过,点滴组成很多心理问题。
但是在这样的节奏中,也有着全篇最高甜的时刻,当羚羊和子伶在一起时,最真心的感受便是希望你们能够1+1>2,两个人一起温柔的对抗这个世界的所有不公和嘈杂。
在多重打压下,学长对羚羊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死个人,是没有人关心我们的”,就是这样一句话,好像也验证了后面羚羊会成为那个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一些什么的人。
一场大火好像“如约而至”一般的来了。
在这场大火中,被心理问题百般折磨的张志远跌下电梯井晕倒,邱sir对着志远说“志远加油,志远不要放弃啊”时,真的觉得生命脆弱不堪,也坚强的打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也许你会觉得情绪烘托之至,是在美化他们的职业和人物性格,其实不然,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所谓的灰色地带,仿佛也在向大众传递一种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无论发生什么总是要心存善念并且不要忘记为人之本。
民众和楼主不断的催促,要求消防员紧急使用云梯车射水,但殊不知如若进行射水极有可能造成消防人员的伤亡。
但随着新上任的消防局长一声令下,云梯车射水安排,极高的水压冲击整层楼的大火引发爆炸,也正是这个时候,还在等待从气窗爬出去的羚羊,永远的留在了这场大火中,而正准备将他从气窗中救出来的人就是子伶,那种难以描述眼泪直掉的视觉冲击,也强烈的影响着我的内心。
羚羊妈妈说,羚羊本来可以保送体大,但她听说消防员的待遇比较好,所以让他考了警消。
也许成为消防员并不是羚羊的第一目标,但是只要在职在岗的他,似乎一直都做的很好,竭尽全力。
学弟看到学长在处理新来的无线电时说,“局里终于给我们买无限电了”,学长的一句“你错了,这是用义阳的血换来的”,面对财阀和官僚的打压及谎言,无能为力的中层用不再反抗默许了一切恶劣行为和表述。
似乎总要有些牺牲,总要有人拼尽全力无所顾忌的去反抗,才能收获一点希望。
如果可以,下次我们还要见面情绪不断堆叠,每一个人的“背面”也逐渐清晰。
张志远小时候和哥哥也深陷火海,但不幸的是只救出来了他,哥哥离开了。
所以面对家人无数次质疑时,他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想做消防员吗,因为我最想救的那个人没有救到,那个人就是哥哥。
邱sir因为救援两次错过妻子分娩,甚至也在不断错过孩子的成长,更严重的我们可以觉得他在错过这段或许本能幸福美满的婚姻。
子伶和羚羊两个人才刚刚在坎坷中收获爱情,可这样的甜头却被大火熄灭。
在保险公司来到消防队,让队员每人提前写好遗书以备意外发生时,会想过羚羊的信一定是写给子伶的,但没想到,在至生命终章时,他仍然会笑着鼓励她,仍努力让生活开满温馨漂亮的花。
火神真的会有眼泪吗,火神又真的只是一场又一场的大火吗,有时候人心、阶级等等众多因素仿佛更像能够致死的火神。
烟花绽放所有人望向天空,这曾是我设想过这个剧已足够浪漫的收尾。
也的确是绽放了,只是在火光之中,英雄离场,我们逼不得已藏下眼泪。
2019年《我们与恶的距离》至今观看人数231951,评分9.4,拿下了当年的最佳华语剧。
时隔2年后,出品该剧的台湾公视筹划三年的重磅新剧,同样是揭露现实,关注民生和社会问题,取材自真实事件——火神的眼泪豆瓣:8.9
看片名我们不难猜出,这是一个讲述打火英雄的故事,但有别于以往英雄、光鲜的消防员,这部剧中的消防员可以说是实惨。
我们的报警电话是110,火警119,救护车120,但台湾报警电话是110,火警和救护车是119,也就意味着消防员不仅担任救火工作,在台湾消防员还负责防护,包括于医疗救助、灾害救助、紧急救助等等。
可消防员也是人,也有脆弱和劳苦的一面。
该剧开始,就提出了一个比较犀利的问题:“病得不能走路的奶奶,房子烧了,人受重伤,以后会瘫痪拖累儿女,消防员应不应该救她?
”也就是,救人的意义。
把奶奶救下来的是个叫张志远的消防员,他出身音乐世家,和哥哥从小受父亲熏陶喜欢弹钢琴,但一次火灾夺走了哥哥的生命,张志远也险些葬身火海。
从此后张志远性情大变,变得孤僻不和人往来,再也没碰过钢琴,和父亲的关系日渐冷淡,他决定当消防员,而哥哥的身影总是伴随着他挥之不去。
火灾当天张志远拼命地趟着火海救老奶奶,他没想那么多,只觉得如果奶奶想活下去,就一定要救她,也许在救奶奶那一刻,张志远内心浮现的是没来得及道别就去世的哥哥。
有时候救援不仅是救一个人,而是救整个家庭。
少年古仕煌茫然地朝着湖中央走去,越走越深整个人淹没在水里,母亲不断呼唤着他,等到消防员赶来少年早就不知所踪,送到医院时他已奄奄一息。
原来少年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被父亲痛斥丢脸,不配做自己的儿子。
一时想不开的古仕煌选择轻生,此时少年的父母才缓过神,从没有给过少年一次赞美的父亲,没有好好珍惜亲情相处的父亲 ,就这样错过了弥补和道别的机会。
母亲执意要器官捐献,但父亲不同意,但母亲认为这样可以救更多的孩子,让儿子以另一种方式活下来。
父亲在医院遇见一个女孩,等了三年却没有等到心脏捐赠而去世,看见她的家人的遗憾、痛哭,这一刻父亲才转变了想法。
身体器官捐赠是为了挽回别人的家庭,正因为感同身受,才更明白失去亲人的痛苦。
医院门口排满了等待古仕煌身体捐赠的救护车,每一辆都饱含着一个家庭的希望。
父亲目送着每一辆救护车离开,就像最后一次和自己的儿子道别。
我们需要好好道别才容易接受再见,否则突如其来的离别,只会成为亲人心里永远的伤疤,就像再也回不去欢笑的张志远家。
这部剧叫火神的眼泪,火神是消防员的象征,而眼泪取自“观音垂泪”。
意为从神明的眼光看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怜悯人的悲痛。
这虽然是一部关于消防员的剧,但实际上也在观察世人,众生百态,从火场,医院,到单个家庭,每个都和这社会分割不开。
消防员是人,救助者是人,路边的醉汉也是人。
形形色色的人,就像月亮的两面,不止有光明也有黑暗。
消防员不仅是救火英雄,砥砺前行,他们也有脆弱孤独,家人不理解的时候。
因为没搞清楚状况屋主人不在家就破门而入的消防员,被屋主投诉要求维修大门还要赔偿8万块钱的精神损失费。
而相同的状况需要破门而入,吸取教训的消防员,因为屋主人不在需要走流程等里长签字,在门口干站一个小时,里长也没出现。
等到报案人赶回来时,屋主已经在家上吊自杀。
这时,铺天盖地的媒体,网友纷纷指责这是公务员行为,没有担当地走流程。
可是有民众投诉没人保护消防员需要他们个人赔偿损失,走流程又被大众批判指责不积极,体制不完善,每次被中伤的,都是处在体制内最底层的消防员。
因为浪费公共资源导致本该得到救助的单亲爸爸去世,而救下的是整天烂醉如泥瘫倒在街边,无所事事的酒鬼。
此时心怀愧疚急脾气的消防员义阳抓着酒鬼的手,一腔愤恨用针管刺向他嘴里愤懑着,下次你在浪费公共资源不要让我看见你。
可医院护士说起酒鬼老吴,才知道他因为化工厂污染,妻子女儿得癌症去世,只剩下他一个人,化工厂倒闭求救无门才喝酒厌世。
每个人都是多面的,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不过是受伤的灵魂。
所以哪有什么英雄,消防员也是人,会因为自己的感受有情绪地救助,而施救者也未必心存感激。
说到底这部剧痛苦且现实,扎在人心底正是没有那么多歌颂宣扬的光辉形象,而是普通不能再普通消防员的日常,机械作业,背光面,民众不理解地指责和批判。
但正是这些普通人,却拯救了一个个家庭,平凡而脆弱。
从《火神的眼泪》看台湾消防「上」 qq.com这部剧并不是一部赞美消防员的简单直白的「颂歌」,而是透过每次面临的救火、救护与救援任务,展现人性与社会百态,揭露消防员不为人知的心酸故事。
看完这部剧你会发现很有趣的一点,虽然两岸的政体和消防体制大不相同,但基层消防员面临的问题却惊人相似,毕竟大家都是中国人,感谢台湾同行,替我们发声。
故事的主角是大员市消防局同安分队的消防员,这是个虚构的分队。
实际拍摄地是新北市第五大队的树林分队,该队配有两辆救护车,三辆水罐车,一辆云梯车。
关于台湾消防、新北市消防以及剧中人物和装备的介绍,大家可以看一下橙色救援的这篇文章:「从火神的眼泪看台湾消防「上」」。
仅从剧中所展示的装备来看,台湾消防是取众家之所长,欧洲的、美国的、日本的装备都有在用。
虽然并不是最贵最先进的,但经过长年的磨合,却是最适合的。
火神这部剧反映了目前台湾消防在装备上一个很尖锐的问题,破损的装备无法及时更换维修,大家只能将就,说白了就是没钱。
剧中提到,对讲机损坏无法更换,火服破洞用胶带粘等问题并不是编剧杜撰,而是现实中的常态。
装备的问题说到底就是钱的问题,政府若是不差钱,想怎么换就怎么换,政府没钱就只能忍着,有时还得消防员自己去搞募捐化缘。
大陆消防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巨大,这类问题在个别地区也存在,但起码能保证基本个人防护装备的采购更新。
该剧耗时三年制作完成,投资9400万,折合人民币才2400万,都不如《**英雄》主演片酬的一半,不过这在台湾已经算大制作了。
火场全部使用真实场景、真火和特效结合。
但是,十集中一共才出了五次火警,且只有开头和结尾两个现场有火,除此之外,剧中的救援仅有一次水域救援,一次山岳救援,一次车祸救援,其余均为医疗救护。
特效的经费,主要是花在结尾这个最终火场编剧早期在前面剧集中做了很多铺垫,在最终火场中将之前埋下的矛盾隐患集中暴露。
其中,一个贯穿始终的问题就是人少事多,人力不足,休息来凑台湾消防一般执行勤二休一或勤一休一的政策。
人家勤二休一的工作模式都觉得太肝了,要求消防改革,再看看自己,就只能呵呵了,什么是轮班?
什么是休息?
没听说过。
以前兵役制时可以理解,现在都本地征召了,大家要找女朋友,要结婚,要养娃,要孝敬父母,休息不足的问题将会日益突出,更加可笑的是,官方对外宣传导向居然还以少休息不休息为荣。
大家都想要轮班,但也得有足够的人力去轮,需要招更多的消防员,还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上岗。
以目前转制初期的情况看,编制扩不了,培训能力不足,所以,轮班短期内是无法实现。
人力不足除了挤压消防员休息时间,同时,对消防员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是全能的,每个人都需要完成队内所有岗位的工作。
台湾消防三大任务:预防火灾、抢救灾害、紧急救护,这都是由基层消防员去落实,不像我们有大队专职的防火监督员,也不用出急救任务。
台湾消防员培养周期较长,个个都是全能:灭火、救援、驾驶、救护、宣导、接警、安检等都要做,每个人都要能够胜任队内所有岗位。
因为,勤二休一的模式无法做到人员定岗,所以,他们是定期排值班表,轮到哪个岗位就干哪个岗位的工作,每天都不一样,工作强度很大。
台湾消防有急救的任务,从世界范围看,但凡消防部门包含急救职能的,80%以上的警情都是急救。
跟我期待的有差吧。总要反讽制度衬托英雄,主角们太被动了。
医生也好教师也好消防急救员也好,任何职业的人都只是人,我觉得这剧把消防员外勤岗塑造成了普通人以上的圣人,不合适。
我发现这剧消防员就是背锅侠,出了任何事都是消防员的错,为官的高高在上,不管百姓疾苦,最终受苦受难的还是基层群众
最后两集要哭死了。虽然之前一直觉得前面制造的对立面像台湾刁民、政治顽疾等有过于刻板之嫌,不过全部追完倒觉得能做到这个程度也不错了。尾收得还挺恰到好处,那些未解决的可能会一直存在的待改善的问题留给电视剧之外。
第二集还是有点感动,三星半,这片子拍的真苦逼啊,看完感觉都要活不下去了。
把群众反面化这种戏剧对立手法挺常见的啊。
收得太仓促
除了描述消防员的工作本身的危险与困难,除了“正能量”的催泪,还有突出表现来自制度和系统的压力,很敢,很好。
温昇豪长了一张好说话的脸,十年如一日地出演着被甩的男人,林柏宏士别三日演技见长,刘冠廷大概全年无休24小时在拍戏吧,剧集有些流水账。
差劲造作,台剧真不行了
基层都挺难,剧情有点简单,可能是题材就不好写
太烂了 不知道为什么评分这么高 看得令人很无语
深究过后对岸和我们也没有什么区别不是吗?社会里愚蠢的民众、贪婪的权贵以及中间那些挣扎在道德边界上的普通人。每一集看得都很生气上火郁闷,消防员群像刻画的非常到位,无论是心理问题还是现实问题,与内于外好像都没办法找到最优解。分队长反倒是最明白最拎得清的人,可他也只是个分队长。
怎么说呢,如果这里面的主角,职业是警察和医生,我会给好评,但是是消防员,我只能说,这部剧的目的着实不单纯!下把把说消防员本身就不是这么个情况,哪怕就是这种情况,国家也在18年就已经颁布相关法令做出了要求,像剧情里面这种情况,我觉得属于制造矛盾,非常的不可取!
一般 2.5⭐
如果不是片头写着“本片纯属虚构”,我会以为这个故事就是改编自真实事件,因为它太现实了:社会纵容大众对“人民公仆”的道德绑架,公职人员夹在官僚体系、无知大众和媒体之间的无奈,政客的伪善,无视消防设备的质量给救援人员带来的隐患,无视消防员PTSD后对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却在晚会这种能令民众感受到政府存在感的事情上烧钱(而这一切都在简中地区更加模糊迷离,能诉诸真相的可能性也成倍降低)。除此之外,个体的情感在剧中被放大,每个消防员背后的故事都鲜活生动,也讨论了消防员的生死观,记以及他们在家庭中的处境,他们也是别人的儿女,他们的家人也希望他们是平安的。这部剧脱离了美国英雄主义叙事,煽情也非常克制,笔力着重刻画职业理想和个人梦想的之间的纠葛,最难得的是演员的专业程度,资本狂欢下的简中演员氛围无法去比。
其实想拍好职场剧可以学学前两年BBC的Cuffs。太戏剧性的人物塑造和剧情都会降低他的社会意义。
都是演技派演员,没一个是流量....哈!湾湾哪来流量明星?!很逼真,听说女主陈庭妮还因此去考一个救护执照,真的为演戏很拼!男生都是我喜欢的演员,持续追剧中
真实素材编入,让湾湾社会反思,消防员处境与待遇,多给半颗星这种关注各种社会议题的片。导演手法朴实细腻。
因为分高来看,结果不咋滴,对付蜜蜂找农业局?湾湾可真行。全剧就是开头和结尾有2个火情,这跟火神的标题不太切题,基本都是做些120的救护工作,还有家长里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