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江边旅馆

강변호텔,Hotel by the River,Gangbyeon hotel

主演:奇周峯,金敏喜,宋宣美,权海骁,刘俊相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8

《江边旅馆》剧照

江边旅馆 剧照 NO.1江边旅馆 剧照 NO.2江边旅馆 剧照 NO.3江边旅馆 剧照 NO.4江边旅馆 剧照 NO.5江边旅馆 剧照 NO.6江边旅馆 剧照 NO.13江边旅馆 剧照 NO.14江边旅馆 剧照 NO.15江边旅馆 剧照 NO.16江边旅馆 剧照 NO.17江边旅馆 剧照 NO.18江边旅馆 剧照 NO.19江边旅馆 剧照 NO.20

《江边旅馆》剧情介绍

江边旅馆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位老诗人在河畔酒店里住了一段时间,想起了他两个久未联系的儿子。一个被同居男人背叛的年轻女人,也入住了这家酒店。为了寻求支持,她请了一位朋友来陪她。在这个江边旅馆里,人们只是相互凝视,生活于每个人来说都很艰难,这样的日子似乎每天都在不知疲倦地反复。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尸地余生庇护所百变的七仓同学谁说我们不会爱2走火冬季战争催眠麦克风RhymeAnima+钢铁意志荒野间谍第二季杀手挽歌天堂岛之外第三季红包通灵姐妹龙云镇怪谈怪怪怪的妻子机器人总动员失业阵线联盟我们的餐桌~我们的假日~孤山魅影地心营救北京青年我,莱昂纳多养父郎朗琴音:迪士尼金曲追凶末路狂花钱攻炮砖家白夜破晓公牛阿叔

《江边旅馆》长篇影评

 1 ) 它没那么好,就是生活罢了

这部电影没那么好,就是生活罢了。

我们不停地擦肩错过原地打转,遇到特别美好的东西,除了说漂亮只有词穷,我们絮絮叨叨的对话,因为总想避开一些重要的事情,我们失恋,然后朋友会慰藉我们的心灵,我们吃好吃的食物,喝酒后说些无足轻重的话。

唯一不同的是我们不像金敏喜一样,即使失恋也那么闪闪发光。

看电影时我笑了很多次,因为我们的生活有时候也是那么滑稽让人忍俊不禁;我也难过好几次,因为我也失恋过,也为对方找借口,也遇到尴尬的事情,也兜兜转转浪费很多时间。

这就是一个关于活着就是尴尬的日常的堆叠,但一旦死亡就是戛然而止的故事。

昨天看了这个电影,看完觉得索然无味,只有金敏喜还是那么美,但是现在想起来又是怅然若失。

它没那么好,就是生死本身罢了。

我也不解读,我也解读不了。

 2 ) 于沉默中消解

“雪落着,落着,也许是从天空落下的,也许会落下许多。

不停地落,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不再有天空,一切是一片灰白的落雪。

不再有空气,它装满了雪。

也不再有大地,它被雪覆盖,一次又一次。

“不管你望向何方,都是雪白一片;不管人看向何处,都是一片雪白。

它是寂静的,温暖的,柔软的,洁净的。

“不论你走到哪里,遇见的都只有柔软与雪白,不论你触碰的是什么,它们都是平缓、潮湿与柔软的。

一切都蒙上了一层轻纱,被调和,被弱化。

从前缤纷繁多之处。

如今仅存一样事物:雪;从前剑拔弩张之地,如今仅有唯一与统一的事物:雪。

”以上细腻充盈且恬静平和的叙述来自瑞士文学作家罗伯特·瓦尔泽。

这位在欧洲同卡夫卡、乔伊斯等文学大麾齐名的才情诗人,终其一生却读者寥寥,最终隐居于阿尔卑斯山附近的精神病院,于一次散步中因失足就此撒手人寰,一生命运如雪的诗人在寂静的积雪之中就此消解。

其消解的结果,令其留存的文字得到国际文坛的关注,轻盈随性的措词如同冬夜雪花拍打窗棂的窃窃私语,平静深处蕴含无限遐想。

罗伯特·瓦尔泽(Robert·Walser)跨越时间的雪,越过广袤的国界,掠过无垠的时间,最终“落在所有的生者与死者上面”。

无独有偶,在《江边旅馆》中洪常秀借一位深感大限将至的老诗人来追问生命在消解之际对周遭和解并再出发的过程。

纵然诗人的境遇相较瓦尔泽倒也谈不上落魄,毕竟还有人以获得其签名为荣,并为他慷慨提供住所服务。

但对于生命低谷的失意以及黯淡未来的彷徨,二者恐怕是一脉相承的。

凝固的汉江畔,整片大地白茫茫得真干净,诗人在晨光的彷徨中留意窗外的女人,不禁心生喜爱,意欲交流。

这种外延的交流,既是一种骨子里“浪漫主义”对爱情的渴望,同时也是对进入外界的一种向往,期盼破除自己偏安一隅的境地,去拥抱更为广袤无边的环境。

江边旅馆(강변호텔,2018)他为何要走出房间?

根据后文我们可以知晓因为他的两个儿子来探望,但在接待儿子之前,诗人选择与两位女人见上一面。

她们一位心思细腻,就算遭遇负心汉的排挤也依然为其寻找借口减轻对方的“负罪感”;一位理性刚强,明确感情之中各方的职能,并尽力去开导为情所累的友人。

两个人物仿佛是一个角色的一体两面,在相互交流之中去明晰两性间对待情感的异同,诉说男人对待感情态度的失败,坦白女人选择宽恕的无奈,但这终究只是一种对既定现状的一种无可奈何,不存在近似的解决出路或和解,而仅仅只是对自身行为的机械确认。

正如金敏喜指出的:我们都太以自我为中心了。

江边旅馆(강변호텔,2018)而两位性格迥异的儿子,景秀和竝秀。

前者深陷在容貌焦虑和掩盖离婚的忐忑中,后者则一面处于自我身份的迷茫阶段且在各界压力之下催生厌女症的倾向,临近结尾的恋母情结更是由于早年父亲角色缺失引发的连带问题。

诗人深知自己的过错,所以认真且严肃地指明:你是你母亲的儿子。

这既有与儿子关系的切割,但更应该是对其关于性别认知的唤醒,一如清晨窗外的两位女人对自己意识的唤醒类似,他渴望在弥留之际,用简单的话语去获得他人的回应,并以此作为最终的和解。

江边旅馆(강변호텔,2018)而诗人则作为一个类似桥梁的角色,在两个女人与两个儿子中间牵上串联的细丝。

让整部电影更加紧闭细腻地附着于一处。

我们可以发现,尽管景秀开着人家的旧车或者女人渴望获得竝秀的签名,但从始至终他们都并未取得实质性的交流。

这种传达的错位让「江边旅馆」的场景不由得变得复杂,洪常秀令他们相遇但并不交汇,但最终以老诗人的死亡为核心为电影落下一地眼泪。

最后的死亡,既是一段既定关系的彻底崩溃,也是人个体孤独的具象体现。

洪常秀一直都在与孤独做着亦敌亦友的对抗,并时常将其灌入自己的作品之中与各异的角色达成融合。

例如《塔楼上》(탑,2022)走过不同人生阶段的权海骁,或是《草叶集》(풀잎들,2018)里忙于写作的金敏喜。

一个人骨子里的孤寂感始终在沉默的时刻慢慢消解,为了减缓真正消解殆尽的时刻的到来,我们会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去比对着他人的过往,实际还是对自身的投射。

这便是永恒的困境。

江边旅馆(강변호텔,2018)

塔楼上(탑,2022)

草叶集(풀잎들,2018)诗人最后向两位女人分享自己的绝响,关于一个男孩与两位女人,最后男孩长大了去加油站,雪在下着,不了了之。

这种诗意的敞开在洪常秀的语境中并不陌生,它可以指向许多方面,但真正有趣的还是看似未指涉的“留白”,或许我们也被各种因素控制在漩涡之中,但慰藉依旧需要,依然有千言万语在沉默之中消解。

就算我们在寒风刺骨的江边伤痕累累,我们也孑然一身,寻求着认同与和解,最终死于雪地之中,化作它的一部分。

江边旅馆(강변호텔,2018)评分:4/5影名:《江边旅馆》(2018)

 3 ) 诗人的哲思

跟《我们的一天》有点像,两组看起来两全不相干的人,通过某种潜在的细节连接。

《我们的一天》里是拉面里加辣椒酱的吃法。

形成一种无法确认的暗示,这组的女演员可能是另一组诗人的女儿。

《江边旅馆》里,是通过两段相似的感情,不同的感情方,不同的选择来连接,以及他们同住一个旅馆的偶遇。

两个片子里,两个女主有些对白,都有矫情之嫌。

《江边旅馆》是2018年的,《我们的一天》2023年。

但显然,《江边旅馆》更好一些,像一个舞台剧,整个剧情就像诗,现实融进梦境的诗。

几处音乐起的绝妙,每当音乐响起,情绪一下子就燃起来了,直接被带入了片中的情境里。

睡前看的片子,加上入睡前短暂的回味,使得半夜一阵风吹进窗户,掀起窗帘,我被惊醒的一瞬间都感到那凉风和那夜晚一闪的光都是诗、诗的侵入。

这里的诗人不仅仅拥有诗情,还拥有哲人之眼。

人只能一遍一遍地解剖自己,就像洪尚秀的拍来拍去的电影,就如片子里诗人给两个儿子起的名字,那是他对世界的认知和追求的变化。

大儿子叫京秀,小儿子叫并秀,如大儿子所说,“并”字果然比“京”有更多的含义啊。

这个更多的含义就是父亲的对人生的认知追求变化吧。

“不但要有感受苍穹的力量,还要有行走在陆地的力量。

我们本来就是苍穹的一部分,我们出生那一刻就是苍穹般的存在,出生也好,死亡也好。

因为我们就是苍穹我们才能感知苍穹,这就是诗。

作为人而出生,你就应该像个人一样去生活。

你就是苍穹,你也要去学习什么才是一个人该有的行为。

不然的话,就会死掉,你会被别人杀死。

一种力量变得强大,就会出现想要消灭其他力量的想法,就算其中一种力量变得太过强大,以至于其他变得繁琐,也不要抛弃其他力量。

这就是并,并进的并。

”起初,想的只想出类拔萃,木秀于林。

后面希望既能感知苍穹,又能在陆地上行走,生活富足。

金敏喜的情人,因为害怕自己的人生失败而将自己的真心掐死,回归家庭。

因为害怕人生失败,而做的选择。

金说,他好可怜。

老诗人离家出走,最后感情也失败,被妻子痛骂一生,不是人。

通过大儿子的口说出妻子对老诗人的评价时,任谁都会忍不住捧腹大笑吧。

他说,即使失败了,也不后悔。

同样的剧情。

发生在这两个人各自的经历里,不同的是男主的选择不同。

他说,年轻时的他很阴郁。

显然他变化了,旅行社社长对他的看法也变化了,从怦然心动到不再怦然。

一切都在变化中。

诗人对两位女人的赞美与感谢,是不带亵渎的欣赏,是对人间美景,像对一朵花一样的赞叹。

感知到自己死期的他,用这样的眼睛看世界。

他说谎支开儿子,为她们朗诵一首诗,仪式感十足,是临死之前的吟咏。

两个人女人在睡梦中看到了他手里拿的娃娃,也感知到了诗人的去世。

在哭泣中,音乐起。

让整个剧情都升华成了一首诗本身。

 4 ) 让我再看你一眼

处女作以来,第一次出现死亡,疲倦、迟缓而留白。

当年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强制完型,于今天是花光力气后的自然放手,经历超载,用脑过度,该说早衰还是迟暮。

道德相对,遵守的未必辛苦,没遵守也未必逍遥。

一人一世界,都是依着自己的感受。

人事无解,心愿残缺,当别人还在装疯卖傻或稀里糊涂地跟着大队伍用义肢手拉手欢歌跳舞时,他却无法再装下去,东窗破露,人性裸露,无谓谁的错。

后来华发苍颜,他捡起曾摔在地上的假肢,重新汇入安全队伍。

作者作者,“只谈得了自己,连自己也未必了解”。

二十多年,始涉子女。

一人电影就像一人字迹,一路走来,一戏一命,有冥顽不灵,本性难移,也有热情磨损,苍凉殆尽。

单机,寡人,寒气侵,黑白,冷冽,无事件。

对美人的赞叹,乐莫乐兮新相知,对老路的服从,哀莫哀兮生别离。

男人的爱欲,解药和毒药是一味。

都说是求拙,可拙求不来,他就是他自己,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独钓寒江雪,新安文人画只在船底周边用干燥的笔尖勾了几条细纹,就是整条烟波江上使人愁。

没说透的念想,没解释的诗谜,没做成的事情,没穿过针眼的线头。

向人说起他的故事,他往往出于自尊和羞赧而狡黠地拆分化用,好这一口的自深体谅他在说什么,其他人要是问,他就自嘲道“你不会知道的,不是你喜欢的类型”。

十年以来一年两部,拍完此片戛然停顿。

轻描淡写的呕心沥血,隔窗遥望的故意距离,片尾,陌生的女人在哭泣。

“然后等我们老了,就死在梦里吧”

 5 ) 《江边旅馆》

很难说洪常秀的电影到底是什么味道,比起同样情绪化的王家卫,他的电影更像是山间晨起凝聚的雾,轻描淡写的谈话看似虚无,却沉沉滞动。

王家卫是五光十色的经济繁荣和情绪躁动,洪常秀却是撕扯的,爱而不得的挣扎,和死亡与失去的悲痛,是自我表达,也是自我反思的观照。

黑白的选择比准确的彩色更能留下语义暧昧的想象空间。

他一贯地表现对女性的美的探求与表现,却也苦于爱情的反复与无解。

我经常模糊洪常秀的片子,每一部与每一部的界限并不明显。

他总是在思考中迷惘,展现出中产阶级文人的特质。

亲情、爱情似乎都成了无法通关的迷宫,但好在闲聊中的友情可以给人慰藉。

视觉上简约到可以省略画面,听觉上金敏喜和宋宣美温柔的对话比羽毛更撩拨人,也更容易让人沉浸。

就像睡了一梦。

 6 ) 是公式,而不是情感

看洪的影片前半小时总是记不太清楚的,每每有种“这次该要江郎才尽要砸了吧”的感觉,到半小时后就慢慢看出他的好来。

依着一贯的创作习惯,剧本简单写写一边拍一边随手改,那些台词也是人真正的生活中会说的台词,没有什么太多意义,甚至有刻意追逐一点意义却又不那么惊艳的矫揉感来——但那确实又很吻合剧中人的状态,因为这些人就是这样平凡又无聊着,那些台词,看着没有什么醍醐灌顶,洪永远不会写出戳你一下的句子,因为这就是生活中的人会说的话。

看这部剧,当父子情感,当生死看,当男女情爱,当小布尔乔亚看当人间真理都是不对的,那些不是洪的强项。

正如红尚秀每次最喜爱琢磨的,那些人与人的空间公式,他不是把人当故事载体来用,甚至 可以说,他是画一幅画,剧中的两个女人不是什么情爱的副线,她们不承担情感的功能,她们只是一幅茫茫雪景里的前景,是一个老男人窗外的前景,之后老男人加入,于是他们三人成了另俩兄弟的前景。

影片从这里开始,所有细节铺陈功能开始互相咬合,电影的轮盘正式运转开来。

他写的是一个公式,那个公式里,两个睡了一天,互相抱紧的女人,说着“喜鹊啊”,“好饿啊”的女人,只是这个公式里的+号和=号,作为自然的错位,进入诗性的偶遇中去,却又始终未参与,也将那个本身简单的父子关系给拆得松散了些,像缪斯一样庇护着老男人沉睡的梦乡。

人们絮絮叨叨,互为公式,拨动彼此生命的轮盘,却未在意。

 7 ) 被雪改变的世界

如果按照调动生命经验来度量,洪尚秀大概可以说是我最爱的一个导演。

他电影那些从来都不好好交代来龙去脉的人物,几乎可以让我毫不费力地找到足够多的现实素材来发挥想象力。

这些傻兮兮的人物都有点不接地气,在艺术行业或者大学里混饭吃,在经营人生这件事上用主流价值观来衡量就是有点“不太行”。

但这些不太行的人,无论如何酗酒搞婚外恋不体面,但身后好像总有一种更大的自觉,那就是要为如何诚实地度过这一生而挣扎。

生活经验多了,就自然明白,有些挣扎是奢侈。

电影里的主要人物,一个避走写诗的老男人,一个疗愈情伤的年轻女人,老诗人来探访的两个儿子,年轻女人的闺中好友。

洪尚秀把这些人物,放到了江边旅,并让他们彼此相遇,彼此窥探。

空间在洪尚秀的电影里显得如此重要。

而空间又不是仅仅在这间旅馆。

洪尚秀为他们安排了一场雪,在雪里,人的感受也随之变化,老诗人小憩醒来,世界变了容貌,于是兴奋地冲了出去跟姑娘搭讪,傻兮兮地反复倾诉“你们真的好美啊。

”在雪中,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完全不同,于是对待世界和周围人的态度也随之发生变化,雪在这个意义上从本质改变了世界。

一如海德格尔所言的存在,人与环境难以分割,人永远是身处某处的复合概念。

这里发生的故事,注定从一开始就脱离日常秩序。

雪中的江边旅馆变成了一个可能性和欲望的空间。

怀揣愧疚的父亲眼中的儿子,企图讨好的儿子眼中的父亲。

酒桌上男人眼里的妻子和爱人,坐在身后的女人眼里的男人。

来访者眼里的逃离者,最后在作为矛盾体而存在的逃离者身上,所投射出的观众自我。

我们到底在凝视些什么呢。

老诗人去赞美姑娘好美,颇有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觉悟,但谁也不信,只觉得是虚妄之词。

对于被称赞的人,其实她们根本未必懂得这种称赞到底怎么来的,但她们也未必需要懂得。

这一次,导演就真的让老诗人前脚喝着酒,跟两个美人说着你们实在太美了,后脚就这么死了。

他死前就对儿子说,毫无缘由地感觉自己快要死了,心里不安,所以让他们来见见面。

老诗人的死,在我看来简直有种以死殉道的意味,道是他一生所追求的诗和自我,死亡的预感犹如另一种生命力的绽放。

这个死亡的结尾也像是导演的一种无声的抗争。

你只听到了我在重复“你好美啊。

” 而你却不知道我为了诚实地说出这些话行过幽深曲折,我甚至愿意为此去死。

金敏喜此次扮演的角色跟《独自在夜晚的海边》里如出一辙,她的挣扎是欲求不得,但她涉及道德狗血三角恋的挣扎里包裹着的是一片干干净净的领悟。

她会说“我理解一切,他只是太害怕了,他用太多的脑子,所以心才会变得麻木冷酷。

”为什么在好多观众都腻烦的时候,洪尚秀还要不厌其烦地去拍这样的一个女性角色。

总觉得金敏喜与其说代表了一种美,不如说她似乎更象征着一种智性,一种平衡感,在这是他们相遇之后才越发展现出来的一个角色和故事特质。

这也呼应了老诗人给小儿子名字的汉字的解释,side by side,一边去感受天堂,一边感受脚下的土地,两种感觉相偎相依,互相制衡,不至于走向某一个极端。

《之后》里这种角色特质尤为明显。

如何更智性的生活,这是老诗人失败了的。

追求诚实的同时是否能获得平衡?

导演在现实生活里卷入风暴,但风暴从何而来,如何平息风暴,就算可以平息媒体的风暴,又如何平衡自己生活里的风暴,以及内心的风暴?

我们怎么去处理负罪感,怎么去获得内心的宁静?

我们怎么去爱自己,怎么去爱别人?

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都是导演自己所欲望着的。

金敏喜和朋友无所事事地躺在床上一整个白天,直到天黑了下来,慢慢步行外出觅食。

这场大而无当的睡眠,我们看着,甘之如饴。

仿佛中场休憩,伤都在外表,而内心却是定的。

想想我自己对生活的欲望,也无非就是希望自己能够为有些奢侈的事情而挣扎,反正人都是要挣扎的,然后尽可能趋向平衡。

所以看完之后我在第一时间没有想这个故事,感觉他讲什么都一样,我并不寄托于他要说什么深刻的事情,我看到有这些同样挣扎的人就够了。

出了电影院一直晃神,感觉我所凝视的不过都是自己的生活欲望,导演用障眼法所陈列出来的也不过是他自己的欲望。

而欲望与欲望之间的交流所需要的也并不是什么深刻的道理。

或许就是一场雪或许就是一杯酒,如此而已。

 8 ) 江边旅馆(20年11月一刷;24年12月二刷笔记)

(一)诗人决心赴死的那天早晨,从旅馆床上爬起,发现外面在下雪,雪地里,站着一美女。

(二)诗人在等儿子们到来时,趴在宾馆房间地上,观察蚂蚁。

(三)诗人喊儿子来旅馆见面可又后悔了。

不过他倒希望儿媳妇能来。

她是位好女孩。

诗人心里想。

(他不知道,儿子向他隐瞒了已离婚的事实。

)(四)奇周峰在给洪常秀多部影片当了绿叶后(从2008年《夜与日》起,起码在洪的5部影片中当绿叶),终于当了回主角。

演绎一位老诗人的临终前一天。

这个演绎显然与他在洪的上一部片《草叶集》里的角色相关。

那个片里,他演一个因与剧团领导不和被剧团扫地出门的老演员。

他也许奋斗过一生,但到老时,没有工作,没有钱,甚至没有住处。

他还尝试过自杀。

这个角色,经过进一步丰富,发展,成为《江边旅馆》里主要的叙事对象。

60岁整的洪常秀,终于用他的影片,第一次正面年老与死亡话题。

从线索看,洪常秀的电影灵感,是不断叠加形成的。

(五)在老诗人叙事线外,又加了两个年轻美女的叙事副线,互相缠绕。

一是增加叙事的厚度,避免单调性。

二是青春与年老,也是一种对照与映衬。

各有各的生命状态,与烦恼。

诗人对美的欣赏,对爱的狂热,也在与副线的交缠中有了当下质感。

我不认为副线人物的增加只是洪为了给自己的缪斯金敏喜增加上镜机会。

最关键的是,洪常秀想让老诗人有一个浪漫的终点。

在他生命最后一天,有美丽的雪,有美丽的女人。

无论如何,这是有诗意点缀的一天。

(六)《独自在夜晚的海边》中,金敏喜与宋宣美两位大美女把男人抛下,彼此抱在一起,建立了亲密到有些暧昧的同性友谊。

洪常秀真是没把这个好玩的设定扔掉。

在《江边旅馆》里,这对好闺蜜又回来了。

我知道,凭老洪性格,副线需要的一对好闺蜜,是一定要由《独自在夜晚的海边》里这对互相喜欢的好姐妹来演的。

不仅角色,内容也与前作发生互文。

金敏喜在《独自在夜晚的海边》爱上已婚导演,在《江边旅馆》,她因恋上已婚人士、爱而不能而有过一次自残行为。

好姐妹陪她在江边旅馆度过艰难时光。

这些角色与故事设定,不仅为了片与片间的互文,更像是洪要在他的不同片之间,形成某种勾连效应,暗示出,他拍的,从来都是同一部电影。

他在描述同一片人间风景。

他在他影像的乐高乐园里,玩得可真是昏天黑地。

(七)《江边旅馆》用了洪片里所罕见的手持镜头。

我印象中这是他前23部片中唯一用到手持镜头的。

第一次正面谈年老与死亡,第一次用手持镜头。

(八)老诗人与儿子们明明早就沟通好了见面方式。

诗人下楼来不见儿子们到来。

儿子们到来后不见老诗人身影。

彼此错过,彼此等待,迟迟未见上,这正是他们父子关系的缩影。

(九)男人到老都爱美女。

一头垂死的动物,见了美女也两眼放光,诗兴大发。

(十)室外,雪地里,矮树旁,老诗人与两美人搭讪,赞叹她们的美丽,是诗的世界;室内,咖啡桌两端,两儿子等待父亲,先聊家常,扯闲篇,后不再说话,各自拿起手机看,是庸常的日常世界。

(十一)老诗人站在旅馆大堂里,不止一次关注到一株大的吊兰没有浇水。

他对死亡,发自潜能的在意。

(十二)与父亲聊了一会后,老二觉得父亲有自杀倾向,老大说,不会,我比你了解他,他很坚强。

没妈妈那么坚强可也算坚强的。

父亲夸老大的妻子好。

老二私下问老大,你不打算将你离婚的事告诉他吗?

老大说,暂时不。

云淡风轻的日常画面中,两个儿子的不同心性及对父亲的不同态度,显现了出来。

(十三)自杀过的金敏喜在房间看着窗外树上喜鹊搭窝,一次次感慨,喜鹊能在这么寒冷的地方盖它自己的房子。

她惊叹寒冬里的生命力(这大概是洪常秀本人的惊叹)。

(十四)老诗人与两个儿子聊着聊着,突然消失了。

儿子们找他不着。

他蜷缩在旅馆一个角落里,为送儿子什么当礼物发愁。

他没任何值得一送的礼物。

最终,手里拿着两只毛绒玩具,在旅馆走廊里游荡许久。

他还是把它们送给了儿子们。

一个是自己夹娃娃的奖品,一个是女人送给他的。

寒酸,却也让聊天变得轻松(儿子们就没指望从父亲这里再得到什么)。

多么令人意外,又诗意的段落。

(十五)两个女人躺在床上,都没睡着。

金敏喜还在思念她的情人。

她越来越想清楚了一般。

她替他着想。

替他的“冷血”寻找可原谅的理由。

他恐惧,他想得太多,他担心他与她的事会毁了他人生。

诸如此类。

她替他难过。

她希望他幸福。

女人深沉的爱不因受伤而减损。

(十六)诗人和两个儿子在餐馆吃晚餐。

儿子注意到,诗人突然变高兴了。

他原本沮丧着脸。

为什么变高兴了?

诗人没有解释(也不想承认)。

片刻之后,镜头横移向诗人身后,两位美人坐在他身后桌子上用餐。

早上在雪地里他一再夸赞的两位美人。

随着镜头由一张桌子移向另一张桌子,谈话也由一桌人,切向另一桌人。

当一桌人在谈话时,另一桌人仿佛不存在一样(谈话声音消失)。

这让人想到前作《草叶集》的类似操作。

(十七)诗人因被旅馆老板赏识而受邀请免费居住。

两周后,老板又借故驱逐他(诗人住在他那却并不想跟他走得太近,难怪)。

在被旅馆驱逐,再无去所之际,他打算死。

他召唤来久未见面的两个儿子见一面。

他在白雪中看到两位美人。

夜晚的餐厅,有儿子在场时,他始终未与两位美人打招呼。

餐后,他又对儿子玩消失。

发信息让两个儿子开车回旅馆,自己走回去(只有2分钟路程)。

其实他是想单独再与两位美人靠近一下。

他如愿了。

他给两位美人读了因她们而产生灵感写出的诗。

生命中最后一首诗。

一首寓言式绝唱。

两位美人认真倾听。

不断给他斟酒。

他最后说,“我不介意去死,我欢迎它。

只要你们俩在这。

”有两位美人住在旅馆内的夜晚,诗人果断赴死。

(由诗人夜晚在美人面前斟酒、读诗,画面切换至清晨的旅馆咖啡桌前,两兄弟在桌上趴睡着,渐次醒来,而此时,诗人已死在房间的卫生间里。

没有拖泥带水的过渡画面。

这种切换充满了极简主义的凌厉。

死,在夜晚已静悄悄地完成。

)(十八)洪常秀母亲刚去世时他拍的电影《你自己与你所有》里,开头一场戏有角色在讨论关于出席母亲葬礼的戏份;父亲去世后,有了讨论死亡及父子关系的《江边旅馆》。

现实中,洪常秀也有哥哥。

看起来他从来不会彻底虚构事件。

他都是在生活枝头,培植创意的新叶。

而他的片片繁叶,也多移栽、嫁接自生活。

(十九)2018年拍的第二部作品《江边旅馆》(前一部是《草叶集》),是洪常秀第23部长片。

这部96分钟电影,成为我四年前通览他全部作品时的“洪常秀最佳”。

它多少有些沉闷。

然而击中心灵。

这种沉闷让我四年中没有反复打开来看的冲动。

但它一直留在内心深处。

这是一种奇怪的心理现象。

为何感觉到它是沉闷的?

因为全是过于普通的生活画面。

如同流水帐。

诗人在最后一天,仅有的亮点是两个女人的偶然闪现。

有人说,他对这两个女人的接近与赞叹,体现出洪常秀影片中一惯的油腻文艺男形象。

也许没错。

但男人对女人的热爱,难道不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么。

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么?

经天纬地,改变世界,探寻意义?

男人种种冲动与雄心,在弗洛伊德看来,说白了不过都是力比多效应。

整个影片的信息量是稀薄的。

甚至两个儿子与父亲的交流,也显得普普通通。

更多的是久不见面的尴尬,各自陷在自己生活里的隔阂感,表面上维系着父子情分——这是多少血缘关系的真实写照啊。

洪常秀把“临终一天”也拍得这么散淡,只因为普通人的生活本就是散淡的,没那么多戏剧性。

诗人即便打算去死,也是不便在儿子面前表露出来的。

更多是掩藏。

对儿子们来说,这是久不见面的父亲想他们了,呼唤他们来相见的普通一天(作为电影导演的二儿子更敏感,与父亲更有连接感,从父亲话语里感到他有自杀倾向,但也只是一种淡淡疑虑)。

普通人的死,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

这种孤独感是无以言表的。

因此,遇见美人时的欣喜与赞叹,才格外热烈。

仿佛是上帝送到眼前来的天使。

洪常秀散淡的影像,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原则。

他的影像创作目的,原本就是揭示“何为真实”。

我想起希腊大师安哲罗普洛斯的金棕榈之作《永恒与一日》,也是讲述一位老诗人计划自杀的前一天的故事,电影用种种视听手段,将诗人的回忆,幻想,以及现实中与一个难民儿童的偶遇,穿插编排成一部史诗。

折射出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忧虑,体现出对人类的悲悯情怀。

电影大师总是不放过以小见大、宏大叙事的可能性。

洪常秀则自动远离这些,他永远只关注现实的微小部位,对地上的蚂蚁更有探究的兴趣。

洪常秀影像的散淡与沉闷,是他故意的选择。

因为现实生活即是如此。

(二十)《江边旅馆》一个半小时里,真正的高潮戏只有那么几分钟,临近结尾之时。

一是老诗人在打发两个儿子走掉后,给两位美人读诗的场景。

这是影片最后的片刻高潮。

诗意象深沉,洪常秀甚至还用画面勾勒了诗中描述的加油站景象。

诗人面对两位美人情绪高昂,一直夸她们很美。

两位女人也很高兴。

其实想想,这里面也有无奈。

美丽背后流露出忧伤。

另一小小高潮发生在父子酒桌对话之际。

前面铺垫那么多不咸不淡的父子对话,理应有一场大型尬聊才对。

但不,只在二儿子酒酣之际,才对父亲有一个小小质问:为何当初那么轻易地抛弃妈妈与兄弟俩,奔向别的女人的怀抱?

如果发生大型尬聊乃至不欢而散,说明父子之间彼此还有着强烈情绪和牵挂。

没有这样的情绪爆发,也许才是更大的悲剧。

从这一点上看,洪常秀更接近小津那一脉,而非伯格曼。

对二儿子的发问,老诗人也不过寥寥数语解释。

但这寥寥数语,字字千钧。

他说,当初扔下妻子与孩子并不轻易。

而是充满挣扎。

但他意识到,一个人不能怀着罪恶感去生活。

人需要追随真爱。

那个他为之抛妻弃子的女人,最终又抛弃了他,他看起来失败了,但他说没关系,通过这件事,他体会到了爱。

“你总会死的,别忘了。

”他对儿子们说。

这里展示出诗人任性而活的人生价值观,即便当一个世俗眼光里的“怪兽”,当一个“罪人”,哪怕下场很惨,晚境凄凉,只要是在拥抱内心的生活,也就无怨无悔。

作为洪常秀来说,他是把老诗人塑造为一位斗士,一位反平庸、反世俗道德主义的斗士。

向死而生,为爱而活。

这,大概就是洪常秀的激进主义了。

这部描述死亡的平淡电影,是洪常秀的生命之诗。

241212

 9 ) 一个灵魂的偷得半日闲

〈Hotel By The River〉译为《江边旅馆》,导演洪尚秀将当下生活本无交集的两位儿子和一位父亲,疗愈女朋友失恋伤痛的女朋友,置于一家江边旅馆,五个人有着属于自己熟悉的、亲密的交流空间,探望与被探望、宽慰与被宽慰之间,空出的时间,这些人建立了彼此顿感陌生,回想起也是轻飘飘的新的连接,那是父亲在人世间留下最后存在的证据,是失魂落魄之人获得生活下去的片刻灵感。

整部影片留下了父亲诸多“不在场”的痕迹,迟迟在约定时间都不出现的老先生,和儿子们聊着聊着总偷些空去和其他陌生人交谈,这些不在场,像是一个灵魂的偷得半日闲,它需要一个空档去清空亲密关系之间累积的缓存,这之间有彼此的期待,有彼此的放不下。

除此之外,好像我们也太需要那些新的连接去承载一个想要表达旧的东西的自己,老先生向两位来疗愈失恋的女朋友读自己的诗作,讲述自己的见解,那些讲烂的东西,我们还想讲,旧的东西让我们感到安全,感到存在,这却不是一个活力的世界需要的。

老先生没有什么新的东西能给这个世界了,所以他在这个世界的旅程结束了,当然自己也已经是一个很丰盈的人了。

 10 ) 适合冬天看的电影,应景!这部电影最好一个人看!

2024年,继续我的1000部电影计划!

大家好,我是亿亿!

今天给大家推荐1000部电影的第27部:《江边旅馆》

“人心似雪,各有各的隐晦与皎洁。

”汉江、大雪、咖啡、江边旅馆。

这是一部黑白色的电影,黑白美学!

两个女孩站在白茫茫的雪地里,这个画面感觉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一边是将死的诗人和他的儿子,一边是失恋后互相偎倚的闺蜜,他们分别在大雪后的江边,喝咖啡、散步,思考人生、爱和生死这种严肃的话题。

再见儿子们一面,再跟漂亮女孩攀谈几句,再喝几杯酒,再吟几首诗,这人生也差不多结束了,连死都像一首诗。

这部电影节奏很缓慢,幽幽淡淡的,一定要静静地看,还是很有感觉的。

一个下雪的天气,虽然情感之路不顺畅,但是和闺蜜躺在旅馆里,喝着闺蜜带来的咖啡,两人聊各种心事,也蛮不错的。

而且,很多观众羡慕的是她们可以躺在旅馆里一整天,喝酒、喝咖啡、睡觉、聊天。

说到这部影片,不得不提到它的导演洪尚秀,洪尚秀的电影有三宝:桌上喝酒、路上散步,还有床上啪啪。

当然,关于导演最为人知的还是他与女星金敏喜的婚外情。

片中诗人不断地夸赞女孩“你真的很美丽”,据说这句话在金敏喜出演的所有电影中都能听到,这或许就是导演写给金敏喜的情书吧。

“人为什么要一辈子活在愧疚中而不去追寻真爱呢?

哪怕后来失败了,可是又怎样?

”怎么说呢,还是比较微妙的,不太好评价。

作品与生活的互相诠释,不管站在哪个角度,我们都是观众。

《江边旅馆》这部电影可能不适合所有人,画面是单调的,对白是冗长的,但是情绪的抒发是暗流涌动的。

有网友评论说:雪满汉江、美人看雪、诗人看“美人看雪”,观众看“诗人看美人看雪”。

我觉得总结的真的特别好。

电影的深意每人解读的不同,有对人的衰老和死亡的思考,有对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疏离关系的思考,也有对爱情的探讨,或深或浅。

诗人临死之前,好像也没有对自己的儿子说太多,倒是不断夸赞女孩太美了。

两个女孩关系如此亲密,但是也有一些对方不能理解的话语,无法倾诉。

在这人世间,本来就是各人有各人的隐晦和皎洁,不管是有血缘的父子关系,还是最亲密的朋友关系,都无法感同身受,也不要指望别人会感同身受!

“这场雪好像是为我们而下的。

”朋友,你们的城市下雪了吗?

不管能不能带来思考,这都是一部适合冬天看得电影!

答应我,一定要——一个人静静地看!

电影:《江边旅馆》上映时间:2018导演:洪常秀主演:奇周峯、金敏喜、宋宣美、权海骁、刘俊相豆瓣评分:7.3-over-

《江边旅馆》短评

分身们

4分钟前
  • GA
  • 还行

洪常秀的影片,放着不想看,看了又着迷,就如本片,有点欧洲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子,看了就会沉醉其中。……剧本非常扎实,竟然用对白,用剥洋葱的方式,把5个人的前因后果甚至学识背景都交代的清清楚楚,原来这是一个讲述“失去”的故事,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怨念和心结。细心体会每一个主人公,回味无穷,却又伤感,本片的魅力在此。……运镜,长镜头,黑白画面,依然是洪常秀的方式,与众不同,但细节丰富,英珠的路虎车换成现代普通车,突如其来的大雪转瞬又不留痕迹的消失了,服务员的签名癖和按笔声,尾随弟弟的猫,加油站小哥等等,……还有最后一个画面的疑惑,2个女主到底是如何见证了诗人的死亡?她们肯定是知情的。

5分钟前
  • 君心可晴
  • 力荐

现实的有点可怕,洪导最近应该想了很多身后事

8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每一帧有金敏喜的画面都闪耀着光... 不对,是我的眼睛在放光,照到屏幕上反射回来了。其实是想她了。

10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洪尚秀叨逼叨又一部,走哪拍哪。日常、生死、金敏喜真好看。完。。

15分钟前
  • 余小岛
  • 还行

不开心的人聚在江边,在一次次反复的客套中最终也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逃避不是,闭口不谈也不是,死亡呢?这之后就没有反馈了吧。

16分钟前
  • 外苏
  • 还行

洪尚秀又一部变奏曲,估计跟个人的婚姻事务,以及与事业上的瓶颈期有关。这位洛迦诺影帝的份量不太够,不过这个角色塑造得挺有趣。

20分钟前
  • 罗宾汉
  • 还行

自《刺客聂隐娘》后,我每年最期待的导演,就是洪导了。但从《草叶集》起(更甚至是《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就开始了),我就又跟不上他的节奏了。朴赞郁评价洪导现阶段的创作已臻于随心所欲,但一味的极简主义是否就代表返璞归真,个人持保留看法。

24分钟前
  • 狄飞惊
  • 还行

喜欢一个人的时候经常会想他此刻在做什么呢,在哪里呢,身边有谁呢。经常控制不住的会想他的一切,关于他的一切。每部电影每个镜头都是导演对金小姐的告白。

25分钟前
  • 春光
  • 还行

第一部洪常秀,还挺无聊的,既无严肃也无乐趣,有的只是空虚的技法,镜头的推拉

28分钟前
  • 深绘里
  • 较差

補m。大約是八九月看的(當時沒好意思馬上打分寫短評)。終於從戀愛走到了真正的死亡。雪地裡的兩個女人仿佛一副東方古典畫作。聯想到“海邊”中的黑衣人,將逝的詩人會否是貫通兩個世界的通道呢?雖然看的當時覺得更喜歡《草葉集》,從“拍照”到離世的人,死亡如同一層薄紙般被捅破,但這部如今回憶起來卻似乎有更多話想要說。無論如何等上映後二刷吧。期待早日登陸劇場。3刷,改5星。太可怕了想了好多有時間必須寫。

30分钟前
  • 看守煙霧的人
  • 力荐

上一次在洪尚秀电影中出现对老死的焦虑可能还要回到八年前的《玉姬的映画》。如果上一部《草叶咖啡馆》出现景深变化是洪的稍作尝试,这一部改作全程手持可算是翻天覆地了。在此之下,又难得地在诗人念诗中途插入了三次人在焦外的固定镜头(是年迈时候失焦地回忆从前吗?)。全片极大减少了变焦镜头的使用,让视野局限在选定好的某个中全景之内,于是尽管几组人同处一个空间,仍然被分隔在画面内外。对应到叙事结构上,互不干扰的画面信息,伴随几次不同人的梦醒,电影的层级关系变得更加晦涩。全片有一个挺精怪之处,女友起初偷盗手套,随后女友/女店员分作三次不断索要诗人/导演签名,被金敏喜质问,你要这些有什么用,你又不需要它们,不也是对情感不再却仍要强行维系的婚姻关系的发问吗?

31分钟前
  • 刘浪
  • 推荐

洪尚秀的电影更适合拍成话剧,对白多,镜头切换机械化,如果是一部话剧的话我觉得表现力就足够了,可是放在电影屏幕上真的效果不太好,全程琐碎的对白太多导致观影感不太好。

35分钟前
  • 纤手破新橙
  • 较差

自始至终都没有代入感的东拉西扯

39分钟前
  • 姑苏上炕
  • 较差

请知情人士提供配乐信息

43分钟前
  • 冷水浴缸
  • 推荐

#ICA 长评-两个意识与两位天使。影片以诗人男主的视角展开,如同海龟汤式的叙事逻辑将看似无关的细节编织在一起,他在旅馆居住,梦境与现实交织,开场他看到手部受伤的女主,由此引发了一连串关于女主的联想和投射,后续诗人在海边见到女主和同伴与她们短暂交谈再见到了他的孩子们,后续现实就停留在它回到了旅馆里,而剧情则全部是梦境,这些梦境和思考揭示了他或者“他”对于死亡与存在的思考。诗人与两个儿子的讨论涉及到了人的两个意识,在我看来两个儿子则分别代表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两个意识,小儿子是地上的,大儿子则是天上的,小儿子更贴近情感与人性,像母亲般细腻柔软,大儿子则显得更理性克制,与父亲互文,他天上的意识超过了地上的意识也导致其失去了对现实的感知,而天上意识感知到的就只有…两位形而上存在幻想中的天使了。

48分钟前
  • 推荐

作为老男人对人生的感悟可以一杯二锅头喷90分钟 作为文艺创作者就味同嚼蜡 作为黑白片摄影是不是很有问题? #bjiff#

52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较差

2.5;第一次对洪尚秀产生厌倦感,除了结尾标识性的从梦中醒来还能算亮点,余者寥寥,探讨生死亦不能泛起涟漪。拭目以待“含喜量”巅峰之后的走向。

5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较差

在死亡之前不住地赞叹美好事物,大抵这就是看透了人生后的无可奈何

1小时前
  • #烧光光#
  • 还行

#4thHIIFF#慢悠悠的诗意,整部电影就是为金敏喜走在下雪的汉江边而创作的。情节由此而展开,诞生了这个江边旅馆的故事。所以,片子的题眼其实是在金敏喜身上,而非老诗人。金敏喜的闺蜜其实就是另一个金敏喜,老诗人和他的两个儿子,就是洪常秀本人的三位一体。手持摄像展示出一种“放大”“跟焦”和“追踪”的效果。几个人反复醒来又睡去,电影就这样在梦和现实之间不断穿梭。这回洪常秀开始探讨起生死了,但最终片中人父子相见、诗人已老、电影跟风、情人失恋、相逢搭讪、相拥而眠,也只是在层层的叠加和消解中循环往复、构建庸常。最后生离死别,能否上达天听呢?几次声画分离,几次人在焦外。中景镜头微微摇移,便是一组新的关系,又是一幅新的天地。

1小时前
  • 微暗的火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