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疫情,举国绷紧神经。
前两天难得和老婆一起出门逛超市买买买,久违了各种零食。
老婆更是从1月5号生娃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不出门了,两个人带上口罩,在冷清的大街上,却感觉回到了初恋。
抱歉,跑题了。
在超市里,听到功放喇叭里一首轻柔爵士乐,十分好听,忍不住想动两下。
当时第一个念头就是,我想知道这首歌的名字。
在货架前纠结了一会儿,拿出手机打开音乐搜索软件没搜到纠结了一会儿,在自助结账台纠结了一会儿,和老婆正要迈出超市时,我对她说:等等我。
转身回到超市,问前台一个男店员:你好!
打扰!
请问现在播放的音乐是啥名字?
我比较喜欢听歌,刚才拿手机搜了下,没找到。
男店员:这,我也不知道啊。
我转问边上女店员:是你这个电脑播放的吗?
里面应该能找到歌名。
女店员:不好找,我们电脑里的东西都是总公司统一设置的。
我:那麻烦你帮我找一下吧,谢谢啦!
女店员:我不好弄。
我:哦,那好吧,谢谢了!
对话结束。
我转身见老婆,同时感觉一身轻。
无论最后结果是知道了音乐名字又或是不知道,但能够确定的是,如果我没去找店员询问,这件事儿会永远在我心中打一个问号。
诚然,可能过几年过几月甚至过几周过几天,已经不记得这件事儿了,但是,人生中碰到类似事情而打上的问号或者逗号,将会转化成一种暗流般的负能量,时时积聚在我心中,然后我可能会变得越来越丧。
要是有人看到我这么说,可能吐槽我太神经质、太中二、太放不开,先别急,回想大家的人生,有没有某段经历或者某个时刻,因为你没有及时打上句号,而至今留存在你心中挥之不去的。
比如一句表白?
比如一句不好意思的抱歉?
比如因为没有及时回复人家的消息却又觉得过了几个钟头就干脆不回了?
比如……如果啥都没有,那确实真的羡慕你,你肯定是个果断、利索或者有个人强烈追求的人。
还是以我自己为例,因为这样的问号和逗号,实在太多,导致我最终发现自己变得有点难看:我变得逆来顺受,还自诩是适应能力强。
我变得安于现状没有冲劲,找借口是因为年轻不着急。
我变得东倒西歪琢磨各种兴趣爱好,自以为游牧青年都是棒棒的……我的棱角被磨平了。
其实关于本片,有好多感想,关于道歉文化,关于颜面何存,关于大国间的影射,关于本片酷似《低俗小说》的环状叙事结构,关于……但最喜欢的、最触动我的桥段,是社长一个人坐着纠结了一个多小时后最终决定去要一句道歉。
“言语道断”,只是简洁的佛家总结,却是人类情感中那些独特的、完全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因素之一。
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中,人情世故里包含的也有这种东西,这不,你康康,社长想要的道歉是由店长、公司领导先给的,像不像国内那些熊孩子犯错后总是家长出面扛呢?
久而久之我们也必须只能靠习俗来办事儿了。
当我写下这篇影评时,本片豆瓣7.1分。
确实,这是一部奇葩的片子,但是在我心中至少8分以上。
最后也吐槽下自己,本片是2014年5月下载后躺在硬盘里,当时在实习单位的午休时间乏味至极,因此无差别下载了各种类型的片子。
本片是五六年后才终于看完,第一次看到开头第一个故事就退了,觉得适应不了这样看似荒诞又画风奇怪的故事。
现在为啥又能看完了呢?
而且还津津有味?
大概是恍然大悟了,这世道远比一部电影荒诞、奇怪的事情多了去了。
愿自己的棱角回归些许原始状态。
首先从电影给人的整体感觉来说,这是一部夸张到恰到好处,给人带来欢乐但是还能让人反省思考的一部电影。
“道歉”这样的题材也是非常少见的,比较有新意。
片中的六个故事,各个看似是分开的小节,其实有是串联在一起的,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这部影片给我带来的感受主要有这么几点。
一、道歉的方式。
“下跪”在东方人,至少在中国人和日本人眼中是最高级别的致歉仪式,是表达自己最深最真挚的歉意的方式。
所长也以此为工具,几乎是百战百胜。
然而,在蒙坦国人眼里,这确实最大的侮辱。
所以,是否我们应该思考,你所认为的道歉方式在对方眼里是不是诚意的表现呢?
对方能接受你的“跪”吗?
又或者是对方比较相信朴实的话语还是长篇大论的致歉词呢?
我们表达对别人的歉意是首先需要考虑到以他人的认知为主的。
二、道歉的作用。
道歉有用吗?
犯了错误的一方真的需要道歉吗,即使道歉之后,受伤的那方又会觉得心里获得安慰吗?
或许,最好的良药还是在于时间吧。
所长执着于船木师父的道歉,不依不饶那么多年还是没有结果。
尽管最后船木遇到了典子,主动地到事务所来向他道歉,但是那一刻所长并没有一种解脱的感觉。
他执着的那份歉意其实早会被生活的各类事情消磨掉。
最好的道歉就是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就够了。
问题不在所要克服的心理障碍和所要掌握的技术细节上,而在于正确认识对方将所未所接纳之际,内心所洋溢起的赢家情绪。
不管对方是否接纳,道歉的那一方显然占据了控制权:一旦启动了手刹,就算列车无法停止行进也没有关系,——那将是自然灾祸而非人力所能控制。
道歉者,盘跪着的家伙,等待神明抬眼的偷笑行家。
除此之外就都是没有难度的模仿。
了解对面的人这是第一步:生活规律、童年阴影、和家庭成员的关系、有无重大创伤性情史乃至对动物的热衷程度。
吃也很重要,这将成为选择在哪儿进行道歉的重要参考。
道歉应选择在潮湿的天气下进行。
如不幸生活在阿塔卡玛沙漠,请注意不要做出难度级别较高的道歉,令您和您的朋友蒙受不必要的水分流失。
怀厄莱阿莱有人写信抱怨,由于当地这种极适宜道歉的天气,反而导致了不幸的增多,比如,他这么写道:“……所有的重要文件都完了!
这是本月第三十次!
你能想象吗?
”降雨最为强劲之时,你能看见城市的大街小巷,几乎是每隔一米就上演着一幕沉默的较量之戏。
由于很少有人使用雨伞——这毫无疑问预示着道歉的失败,天空就都还看得见。
如果有人乘坐热气球旅行经过此地上空,就会发现城市像打着漫射光的舞台般凝固着,唯有雨滴打在致歉者和被致歉者的脸颊、肩膀和皮鞋上所交织的混响。
尽管没有追光,每个人却都坚定地相信自己才是主角。
这不是唯一的观景方式,甚至不是最好的。
所有刚刚踏入此地领土的人,都将在城市外围看到:每一栋建筑物的窗口都是一幅爱德华·霍普的景观画。
你瞧,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在室外进行道歉。
只有那些对此还抱着热诚、没有丧失新鲜劲的、同样也意味着浮夸的年轻人,会将他们的头几次道歉安排在大街。
这样,每天在街头不约而同的致歉工程,竟而成为了此地重要的文化景观,政府不劳而获了大笔旅游收入,并将其投资在改善居民居住和出行条件上。
后来我们听说——尽管不一定准确,其中一个有关高层楼房屋顶的排水改造项目意外导致本地降雨量陡降,轰轰烈烈的景观式道歉也就慢慢消停了下来。
人们的生活重回轨道,不,应当说第一次走上正轨。
而气候研究院的专家们则各自悄悄地疯狂研究起那个排水改造项目中的每一个自变量,企图弄清楚究竟是什么解决了这个地方自古以来饱受雨水折磨的难题。
“这不过是一个科学常识”,那个曾经写信抱怨的人又寄了一封信过来,“能量守恒定律。
”他斩钉截铁地判断道。
他还随信附了几张照片,“这里离我们这儿不过一公里!
你能相信吗?
”他花费了大量力气描写那个和怀厄莱阿莱几乎一模一样的城市,我们几乎要认为那不过只是海市蜃楼。
可他又笃定地说,由于大雨,那里的人每天都在街头上演致歉戏码,仿佛嘲弄般复制着怀厄莱阿莱之前的一切。
那里的风沙均匀分配,看起来像是一座真的城市。
我们本可以从照片中找到一些证据,可这封信在路上拖延的时间太久,当我们打开时,纸张干涸得刚刚展开看完一遍就灰飞烟灭,照片则褪色得只剩下一片空白。
如果您不住在上述两个地方,抱歉,也许是三个中的任何一个,平时只要注意携带蚂蚁即可。
道歉时最好不要穿高领衣物,这会掩盖住低头时浮现的双下巴,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冯特,一位声誉卓绝的德国心理学家,在海德堡大学担任生理学讲师期间,第一次发现双下巴对人类产生同理心的关键作用。
有些时候,甚至是致命性的。
有些狡猾的家伙懂得利用化妆技术来打造醒目而得体的双下巴,使对象很快陷入对自己泛滥的同情中,并获得他们的原谅。
只要掌握如何在下颚骨附近制造合适的高光和阴影,任何一个人本都可以这么做。
但这个关于双下巴的秘密显然被人别有用心地隐藏了起来,仅在少数上层阶级的人群中秘密流传。
如果细心观察历史上那些战败国元首同战胜国元首的合影,您可能会有所发现。
有许多人喜欢在道歉时采取辅助性动作,双手合十、狠命抓住对方的衣服下摆、摸自己的后脑勺或是长跪不起。
说实在的,这并无任何帮助。
几乎所有人都天真地以为直视对方的眼睛会有助于获取对方的原谅,他们完全搞错了。
道歉的目的并不在于获取同情、原谅或是理解,而是进入一种合约式的语境,使得双方共同步入一种深入灵魂的交流。
尽管在今天,这短暂时刻所生产出的效力并无多少用处,随时间流逝很快会消失。
但和大多数短促却令人享受的极乐一般,也足以使人沉迷其中。
因此,我们不得不在有关协议的牵制下警告各位,道歉有害身体健康。
一次成功的道歉应以“我真喜欢你呀”、“我也喜欢你”为双方的结束语。
若是在已经打算分手的恋人之间进行,则不必在意。
我们注意到,越来越多的道歉是针对两个以上、甚至是一个大型团体所进行,这时,应最好使用扩音器。
2014.4.3
如果仅仅从影片本身来看,也许不应该力荐的,但仔细想一想,感悟颇多。
最初的感觉是井上真央终于成为一个女人了,其形象穿着有了成熟女性的特征,真不容易。
其二是佩服宫藤官九郎的编剧水平,几个故事在时间空间上完美结合起来,所有的伏笔都得到了绝妙的整合交代,毫无牵强之感。
真是太出色了。
其三是片中的道歉行式真是太有才了,甚至我在想谁才是真正的道歉大师,是黑岛让,还是仓持典子,还是片中的其他人。
但如果仅到此层,也就推荐就行了,问题是当我看到最后关于日本的最高规格的道歉却是蒙坦王国的最大渺视,而蒙坦王国的最深刻的道歉却让日本人(其实也包括我们)哈哈大笑,我颇为有感触。
道歉是日本非常平常的行为,“对不起”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可是为什么对于中国来说,我们觉得日本人没有对中国深刻道歉呢(日本人认为已经道歉了)?
片中的蒙坦王国是否影射着这个问题?
我觉得对于日本文化来说,“对不起”本身就意味着问题的结束(“我已经说了对不起,那说对不起的事也就应该得到原谅了”),可中国文化却不是这样理解,“对不起”只是道歉的开始,我们还要看“对不起”以后的行为再决定是否原谅。
正是这两种文化观念的差异造成了两国(应该还包括韩国)在历史问题上总无法真正沟通,都互相误会了对方。
这与片中何其之相似。
我们以及日本人是否应该真正学会理解对方的文化、观点。
当我们在嘲笑或者厌恶他人之时是否应该真正思考一下自身。
也许道歉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发自内心以及真正了解对方,也许这才是真正的道歉大师。
但看完之后,却心中一直有个疑问,关于那些沉痛的过往,他们何时道歉?
起先是朋友提起《道歉大师》这部电影,大意是人类总是喜欢被夸奖和奉承而最重要的还是人与人理解与沟通的层面。
介于夸奖与奉承这两项技能我一直连熟练度都无法达到,遂在第二天抱着认真学习的端正态度撸完此电影。
霓虹的搞笑电影真不是一般人能hold住的,演技浮夸剧情夸张,氮素霓虹的电影就喜欢用浮夸的表象使劲给人类体面的外表啪啪啪打脸,尤其以讽刺社会现象和人性最为拿手呢磕着瓜子看完的我觉得:果然不负众望呢!
在哔哔观后感前还是想认真的叨叨一句:既然你们深谙道歉这一行为的终极奥义,什么时候能端端正正跪着给中国人道个歉?
电影不剧透,就是几段道歉委托巧妙的穿成一个大的故事。
由组成一个大故事的小事件里我们可以看到花式作死、花式愚蠢、花式自大(除了为了父母打人的那个小事件)的一群人。
其实很容易理解片头那句:如果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和法官干嘛?
我理解电影最终想说的是:道歉只是一种弥补,一种很不体面的弥补,却是对事件本身没什么用。
因为搞砸了就是搞砸了,你的傻×伤害到对方就是伤害到了,能做的就是不要再干这种又让人不开心自己又得做孙子的事儿。
是否道歉了就必须得到原谅?
道歉是不是很划得来的一件事?
你的道歉人家是否接受?
你为什么要做一定要道歉的事?
你会犯这样的错是因为你蠢,可你为什么要这么蠢?
以上问题都是在《道歉大师》的小故事里衍生出来的,并且“道歉”这一行为在电影里能看出来从最开始一个很单纯的行为逐渐演变成一项具又目的性、功利性的工具。
玩儿的好的人能够熟练利用“道歉”完成很多自己即使知道是错的但是仍然要去做的事情,带着“反正最后只要道歉就能被原谅”的心态。
道歉了就必须得到原谅吗?
人家不愿意原谅你你又要怎么样?
裹挟着道德绑架对方,逼着人家原谅你,哎呀我都说对不起来你还要怎么样啦我还真不信生活中没有这种臭傻×电影里的事件让看的人慢慢感受愚蠢伴随着自大的这个小恶魔从身体里钻出来控制人类思想后所犯错的错误,然后再更加吃力的将自己犯的这个错弥补回来,自己造的孽真是跪着也得处理干净啊人类啊,是多么喜欢“仪式感”的一群人啊前阵子知乎也有关于仪式感的讨论,有了“仪式”基本上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然,其实有些人是不在意的,但是你拉开排场这么捯饬一回,到底还是受用的。
“仪式”这种东西伴随着文明一起那么久都没进化掉,存在即合理啊。
至于夸奖与奉承,这是两项用好了能OT的输出技能呀,不过仔细看看电影里的例子还有点儿反噬?
锦上添花是可以,雪中送炭那是办不到的。
可是不要忘记杜月笙大佬的名句:锦上添花的事情让别人去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其实,这句话的来源我很怀疑,网上这么说就先这么用吧,道理是可以用的)介于我认为自己还是愚蠢的人类,看完《道歉大师》后森森觉得:还是老实做人,虚心处事。
排除人为找事儿层面,我真的不能够担保我在上面的情况下不愚蠢又自大的犯事儿,将犯错率降低才是真·解决方法。
最后,我觉得看完这片子口怕的一点是:其实大家都很会道歉,但是都会把道歉作为事后应急工具使用,因为伤害别人的同时事儿做成了,你还能得到原谅。
多有性价比的一件事儿遇到较真的人不原谅,道歉的可以再激进点儿的,你不原谅我真心实意的道歉?
那我以!
@#¥%……&*()的方法谢罪!
这种时候我想如果是我,我会递他一把刀,自己拿一把:好啊,那切腹谢罪吧不要有心理负担我给你当介错人好啦呵呵,道歉有用,要警察和法官干啥?
五个帮助客户道歉的故事:1:女孩轧了黑帮的车。
2:男青年性骚扰女同事。
3:离婚明星夫妻的儿子打了人。
4:律师在年轻时候打了三岁女儿。
5:导演无意拍进了疑似不丹王子,导致严重外交事件。
(第五个故事中穿插了道歉大师走上这条道路的拉面故事。
)第一个故事非常短,只用了十多分钟。
纯好玩,原来全世界的女司机都有共同之处。
第二个故事感觉略有一般,其实这种男女同事性骚扰还是挺有话题,选材还是不错。
结尾时女孩吃咖喱面的动作总觉得有点怪(这个在第四个故事中揭露)。
戏剧着眼点也基本放在男人的自以为是和女人心态的矛盾冲突上,但总感觉力道上偏了一些,缺少了一点共鸣和深入。
第三个故事用了十八分钟七场戏。
选材也很棒,如果引入更多粉丝和网民的反应,可能会更有意义和意思。
第四个故事主要是揭露女主角的身世,留下一个奇怪的台词。
律师打女儿的镜头表现还不错。
第五个故事把之前的人物整合在一起。
曲折反转也最多。
高潮戏。
编剧的视野明显高出《甲方乙方》几条街,看前三个故事的时候以为会是段子罗列,直到后来开始揭示之前的疑点,故事才变得越来越好玩。
故事之前千丝万缕的线索很容易出现戏剧点。
和多线叙事一样,这也是一种可以复制的叙事类型。
气质:很喜欢日本电影中的脱线气质,既不是无厘头也不是恶搞和低俗,笑过之后是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见解。
自成一派。
幽默诙谐之中道出了道歉的本质。
分段的故事通过巧妙的人物关系串联起来,作为喜剧片,虽然超过两小时,却因此并不会觉得疲劳。
最后的歌舞也是很棒,赏心悦目。
这部片子厉害在于,在展示了看似简单的道歉蕴含的很多技巧之后,继续向上探究道歉的真谛:道歉的形式固然重要,但真正能够化解对方怨气并重新赢得信任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心诚。
如果仅仅从影片本身来看,也许不应该力荐的,但仔细想一想,感悟颇多。
最初的感觉是井上真央终于成为一个女人了,其形象穿着有了成熟女性的特征,真不容易。
其二是佩服宫藤官九郎的编剧水平,几个故事在时间空间上完美结合起来,所有的伏笔都得到了绝妙的整合交代,毫无牵强之感。
真是太出色了。
其三是片中的道歉行式真是太有才了,甚至我在想谁才是真正的道歉大师,是黑岛让,还是仓持典子,还是片中的其他人。
但如果仅到此层,也就推荐就行了,问题是当我看到最后关于日本的最高规格的道歉却是蒙坦王国的最大渺视,而蒙坦王国的最深刻的道歉却让日本人(其实也包括我们)哈哈大笑,我颇为有感触。
道歉是日本非常平常的行为,“对不起”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可是为什么对于中国来说,我们觉得日本人没有对中国深刻道歉呢(日本人认为已经道歉了)?
片中的蒙坦王国是否影射着这个问题?
我觉得对于日本文化来说,“对不起”本身就意味着问题的结束(“我已经说了对不起,那说对不起的事也就应该得到原谅了”),可中国文化却不是这样理解,“对不起”只是道歉的开始,我们还要看“对不起”以后的行为再决定是否原谅。
正是这两种文化观念的差异造成了两国(应该还包括韩国)在历史问题上总无法真正沟通,都互相误会了对方。
这与片中何其之相似。
我们以及日本人是否应该真正学会理解对方的文化、观点。
当我们在嘲笑或者厌恶他人之时是否应该真正思考一下自身。
也许道歉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发自内心以及真正了解对方,也许这才是真正的道歉大师。
題材很特別,以看似單元卻串聯在一起的手法呈現,慢慢堆疊到最大規格的道歉,而也喚出主角為何成立道歉事務所的初衷。
並同時在最後將女主角與最後事件連結起來。
在最後所有的一切都連結時,很感動也驚喜,只是中間有部分仍然有過度冗長枯燥與無謂的部分,覺得不如最後把女主角那段結尾做的更完整,感動會更加延續。
而後面結束時,很不希望最後僅僅是歌舞表演,覺得失去看電影的意義,也破壞了感受。
但卻第一次真的看到苦笑不得。
在最後的最大規格的道歉時,如此認真的做著如此愚蠢的事。
利申: 不是影評, 只係睇過記錄低. 歡迎採用在其他媒體, 如真嘅俾面用了, 無言感激. 謝罪文化看來是東洋文化的一大風景, <<謝罪的王樣>>宮滕官九郎導演以此拿來大做文章, 對比本地那些不認錯拿老婆當擋箭牌的人, 確是讓人爆笑連場欲哭無淚.全院滿座, 還聽到不少日語, 有同鄉來捧場. 多次一起大笑, 因太滿座, 旁邊坐了端莊輕熟女(可能是東瀛的), 我不敢放縱, 不敢笑太利害, 多少影響樂趣.看到豆瓣劇情簡介竟是日文(雖個別漢字可看到半點劇情), 我補一下中文版. 一開頭是植入廣告, 強勁音樂帶出謝罪王的電視廣告, 他和三件花樣少布少女跳著不三不四的舞, 宣傳他的謝罪公司, 能代客人去謝罪, 令對方滿意收貨, 可節省大筆賠款(意有所指).跟著稍倒敘, 謝罪事例一 (以大字標題彈出--類推二到七件謝罪以此分隔), 美少女開車撞到黑幫大佬的車, 男主當然就是謝罪之王, 假扮她哥陪她謝去, 先弄傷頭扮可憐, 見面後即跪地磕頭, 極盡舔腳板底紙能事, 擺平了. 原來美女就是應征做助手的, 鏡頭回到開頭歌舞, 她即其中一艷舞女郎. 謝罪二是教巨星夫婦代子道歉; 謝罪三代父向女兒道歉, 因女兒常嘮叨一句無聊電劇對白而打她巴掌, 多年過去悔之已晚(離婚跟母); 古靈精怪幾案後, 最重要的一次謝罪來了(日文預告了這件), 小山國王子來日旅遊不巧被電劇拍到, 對方要求SORRY, 沒想道歉不成反得罪多次, 求助謝王, 王者出馬更糟, 逼出了首相, 事關舉國名譽, 謝王有何終極妙計力挽狂瀾......中間插敘一段謝罪王之所以走上謝罪之路的唯一原因, 這段既爆笑又深刻, 寫實地演出大和人道歉全過程, 對大和民族性作出最大嘲笑. 結尾再植入廣告, 變成新少女組合MV提前播……(下有最關鍵劇透-如不想看請打住)本片風格強烈, 美術配樂切合主題, 極盡搞怪之能事, 仍以大和溫情療傷作結. 謝罪并不指道歉一聲這麼簡單, 不是一個手段, 需要的是真誠. 用父親向女兒道歉和首相向別國道歉作對比, 原來小女孩一句學電視劇的經典對白竟是高山小國的最莊嚴道歉, 反而五體投地的道歉是對她們最大污辱, 只有了解孩子那份真心真意, 才可以說出最真誠的歉意, 而不是一個如何卑躬曲膝的姿態, 對多年來東京政界所謂反省那場戰爭的態度是莫大諷刺.題旨雖嚴肅, 看過動漫都知, 日式搞笑是穿插其中, 最認真時也會最好笑, 找來衆多喜劇大拿助陣, 尤以那位巨星父親, 稍做一點表情, 已經笑到死去活來. 女主是井上真央小姐, 聞名已久, 首次在大銀幕看到她演出. 男配有竹野內豐, 一別經年, 有點老.男主日劇看過沒記得名字, 電腦找到是阿部隆史先生, 他演出當然生鬼, 活靈活現.好嘢, 謝罪王.
哈哈哈2萌
即很荒诞又很搞笑,难得的是几段小故事能很巧妙的串联在一起。几个故事也各有特色,蒙坦国那个很荒唐,律师父女那个有点小温情。咯吱窝毛什么什么自由女神的口号很东西太傻了,估计也只有泥轰人民想的出来。竹野内丰真是帅啊。阿部隆史以前看过不少他演温情的木讷的老实的,这次搞笑居然也很厉害。
作为一部喜剧片,剧本真是写得意外的好,然而如果对日式幽默水土不服的话,大约会觉得这只是一部莫名其妙的大烂片吧。
竹野内丰脸耷拉下来以后整个像一只瘦瘦的囧沙皮狗囧
如果一直穿着韵律服去道歉的话,还有的看。
神马乱七八糟的,关于道歉技巧还是技能get√
依然吃宫九这套!
这片比较闷
咯吱窝毛乱蓬蓬 自由女神 = 以国王的名义 发自内心的道歉事件串联的时间点设定好赞!
夺人眼球的创意剧本,新奇娱乐的道歉模式,或许演的有点夸大,但事实上笑不是因为诙谐,而是因为缺乏,别人觉得理所应当的事变成自己眼里的笑谈是很可怕的事。回归电影,穿插的六个小故事各自独立,但仍是一个总体而且还存在令人惊喜的转折剧情,值得一看的轻松电影。
笑尿ww
20160122 坐车的时候看的!很喜欢这电影!
真TM的无聊
克实叔那段简直笑cry啊!
喔= =
诙谐有趣,扯多了好傻哈哈。
看起来很无耻的不断下跪...
跟中学生圆山比差太多,典型的金玉其外稻草其中的商业片儿,我觉得最合适的形容是粉色的便便…
就是那种飞机上打发时间看的类似于香港的杜汶泽曾志伟吴君如薛凯琪之流拍出来的玩意儿
精彩程度远比不上前几天有人发的那个终极道歉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