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这部电影,里面的女性都太美好珍贵了。
喜欢门胁麦的拘束和倔强,喜欢水原希子的自立,喜欢石桥静河的洒脱和自由,喜欢山下莉绪的友善,感谢女导演赐予我们远离宫斗和扯头花的美好女性情谊。
现实以不经意的残酷向我们袭来,不论是门胁麦作为贵族女子27岁尚未出嫁的紧迫,还是平凡女子水原希子因父亲失业便被迫辍学的无奈,门第是一道无声的墙把她们隔开,但墙两边亦有感同深受的悲喜将她们紧紧相连。
女性在社会上的弱势地位,是她们能携手的根源。
高良健吾演这个高富帅再合适不过了,尤其是他没有霸总式的傲慢,反而充满了温柔、害羞以及卑微的“高攀”,犹如怡红院中的贾宝玉。
所以这个角色让人恨不起来,除了门胁麦问他第一次约会时提到的电影看了没有时,那个每个女生心底都已经知晓的答案,还有他说“娶你,是我的必由之路”时,对于女性自尊的毁灭性打击。
门胁麦宁愿承受婆婆的一记耳光,也要做出走的娜拉,在她怀孕之前。
这是受了石桥静河和水原希子的精神感召,没有什么比这样的女性友谊更加美好的了,她拒绝再做笼中的金丝雀,即便那里意味着世界围绕着她所在的家族转,这也不行!
以抹灭女性自尊为前提的婚姻,困不住更多具有现代意识的女性了。
即便包装的再豪华,内在的冷冰冰也是无法持久的。
我们看到了豪门中冰冷的一面,自然也就为门胁麦后来当石桥静河经纪人时的自由和舒展感到欣慰。
接受自己,但不接受命运的安排,如同水原希子和山下莉绪可以笑着调侃她们跟圈内女孩在大酒店里喝超昂贵的下午茶时的无知岁月。
门胁麦果真还是适合呆滞的角色,她不笑时比笑起来要动人的多,但即便如此,还是希望她能突破命运桎梏,自如地做自己,每个踏入婚姻的女性,或多或少都会对婚姻不如自己所畅想的那段如意而失望,这种落差是在婚前没有人告诉过她的。
水原希子也是极具魅力,虽然出场时实在与美无关,但后来真的能为之绽放,她不是非要实现阶级跃层的心机女,坦然接受自己的出身,没什么不好。
石桥静河实在是让人羡慕的自由人,有才华傍身,又能为朋友两肋插刀,不可多得的好闺蜜。
这个故事除了美好的女性情谊之外,最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不论身处哪个阶级,我们都要为自己作自己命运的主宰而去争取选择权,选择的权利在女性身上都发扬光大了,而所谓站在挑选食物链顶端的男性,以高良健吾为代表的,却没有迈出可供自己掌控、选择的人生。
所以,片尾争取选票的他望向前妻的目光,带有难掩的羡慕。
很喜欢男主,家庭的原因,他没有选择去逃避没有选择去叛逆,而是很理性的遵循每一件事,知道自己背负的家族使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我觉得生活就是应该这样,理性一点,哪有那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他跟美纪的这段“情”可以理解,想找个舒服的人没有压力的交流,怀着想做普通人的心也是很正常的,但是最难能可贵的是,美纪提出的分手,他没有过多的挽留,冷静的去处理“情”(还称不上爱情吧),回到现实,做好自己,这才是“教子有方”,我很喜欢这种理性。
该回到现实还是要回到现实。
这三个人可能就代表着日本当时社会的三种阶级吧。
尤其是两个女生,华子的家庭也蛮厉害,但是她的思想只会越来越开放,她是不会往下看的,可能她的德国朋友的影响,思想开发的更快一些。
而美纪,最普通的打工人吧,描写的比较好的是,她对于和男主的故事也没有去过多的纠缠,知道他们只是“朋友”,需要的时候才会在一起。
想起他们三个女生的对话,很轻松,很理解,没有大吼大骂,华子回家也没有找男主关于美纪的事,大家很自然的解决一切,该放下的放下,该 move on 就 move on,专注于自己。
这才是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
不想谈更多的女性独立之类的问题,社会就是这样,到处充斥着不平等,用过多的“女权主义”看问题对于本片有点片面了。
“每个人都住在属于他自己的地方”。
不同阶层的人住在不同的区域。
贵族女子住在松涛,端庄优雅,温柔贤淑,听古典音乐,喝红茶,习刺绣,忙于家务,嫁给贵族,安心相夫教子。
小镇女孩拼命学习,家里交不起学费不得不辍学,努力打拼,终于在东京获得一席之地。
贵族女子也恨嫁,忙于相亲,困于包办婚姻,所幸觅得一良人。
也有贵族女子逃离家族,不依赖家族,靠一技之长实现经济独立,终于不必困于家族教条。
小镇女孩即使家境不错,依然无法继承家族事业,哥哥不会留聪明的女孩子在企业,只能到东京独自打拼。
贵族女孩华子嫁给了青木,从政的权贵家庭,忘不了初次见面华子跪行进入内室,森严的规矩可见一斑。
青木从不反抗家族,那是他人生的必经之路。
他在华子面前永远寡言克制,华子无法触碰到真实的青木。
美纪是青木的高中同学,不属于同一圈层。
可两个人的相处反而轻松自在。
不存在原配与第三者的斗争,几个女人坐在一起,坦率的将一切消弭于无形,不必道德绑架,也不必过于指责,尊重遵从。
终于,贵族女孩的华子厌倦了无趣的生活,选择了离婚,成为了好友逸子的经纪人。
美纪与好友也选择了创业。
无论结婚与否,女性都有自己的困境,也有权利走出困境。
东京贵族女子,有公号评论说是“公主和灰姑娘同时发现王子是垃圾”,大概就这意思。
雌竞扯头花不流行了,现在流行妻子和情人成为好朋友然后都离开了男人。。。
拍得非常节制,可能过于节制了,对于很多尖锐的痛苦都只是点到即止。
清淡隽永有余味,但又觉得有点不够。
对于“公主”华子来说,不干净的公共马桶已经足以让她落荒而逃,她永远不用面对“灰姑娘”美纪的绝望——做妓赚大学学费但最终还是不得不退学。
这是阶级。
但在某一方面她们的痛苦是相通的。
华子被当作装点门面和生育继承人的工具,美纪被当作满足欲望和调节气氛的工具。
她们在同一个男人面前被“平等地”物化,这种空洞感是如此相似,以至于她们成为了朋友。
所以,别要男人了,和姐妹创业吧;崩溃也没关系,有姐妹可以倾诉就好。
恰恰好,两位女主角分别有一位靠谱的女性好友。
这结尾有点太轻飘了,“问题”真的能如此轻易地解决吗?
ps,我很喜欢华子的穿搭。
截屏收藏之。
周日下午正纠结要看什么片子。
想看《brutalist》,但是又决定和朱璨去看这个电影,于是暂时搁置。
不管怎么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诱惑还是很大的,我很早就听说就很想看,之前在M+放映的时候就没有抢到票,现在看来自己在M+办的会员有一点没用,另外还有一件事就是为了恢复自己的观影习惯,我充值了一个infuse的终身会员,600多人民币,其实我本来是想用apple tv app来看的,但是同步的这一过程怎么都没做到,于是就买了infuse会员。
后来昨天同步芝加哥的时候,选择了手动同步,就非常的好,于是这600元也白花了。
不知道这算不算吃一堑长一智呢。
BCsunday这次是第一次参加,穿上新衣服,喷上香水,颇具仪式感地去戏院,先在隔壁的M记吃了晚饭,走进影厅,人满为患,这能有多好看呢。
在漆黑的影院里看电影一直以来就像朱璨和我说走进剧院的走廊一样具有仪式感和快乐的程度。
这次在BC也是如此,捏着电影票找座位,找到地方坐下,把包卸下来,放在大腿或者旁边的椅子上,然后深呼吸,等待广告的结束,电影的音乐或者开场字幕缓缓地出现,两个小时眼球和思绪跟随着导演的调度被玩弄,对我来说是很享受的体验。
“她们是贵族”,电影台词如是说。
或者可以用标题:那些孩子是贵族。
贵族这个词本身就揭示了本片最主要想要讨论的核心就是东京的阶级,阶级森严的资本主义社会,富人和达官贵族的生活是银幕前的我难以想象的。
出生于医生世家的华子从小到大都不需要考虑任何个人发展的问题,家里会将一切都安排妥当,她口中所谓的帮助家里做事,其实也就是学学针线、学学插花和礼仪,看看电影,偶尔泡一泡茶。
与未婚夫的爱情告吹也不能在她的心中留下太多的波澜,很快她就被安排去认识各种各样的男人们。
有与职业匹配的但是笨拙痴呆的拍照狂魔,也有完全不在一个阶层的在烧鸟店见面的男人。
总之一直没有心水的男性,也被姐妹们在家里说背地里的话。
因此在这样的环境里,似乎参与家庭的联姻就是她接下来唯一的出路。
她的学小提琴的朋友似乎没有选择将婚姻作为自己的唯一选择,因此活得十分精彩,在德国也有自己的男朋友。
直到在餐厅经过姐夫介绍认识了幸一郎,她确认这是心动的感觉,二人迅速陷入爱河,在那个会发生大事的雨夜。
他们很快确定关系,并且幸一郎也对她求婚了。
在求婚当晚华子知道了幸一郎在外面还有一个女孩名叫美纪。
美纪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庆应大学,但是读书并不能轻易改变她的命运,因为在私立大学里,光是生存下来就十分困难,时常在姐妹聚餐的时候面对账单面露难色。
大学也分很严重的阶级,这和富山可不一样,这里是东京,大学生之间有可怕的厚障壁。
是需要金钱,又或者是需要慰藉,总之美纪还是陷入了幸一郎的圈套,成为了他随叫随到的那类女孩。
她当然不认为他们会结婚,会有未来,她也许是为了逃离自己卑微的出身和绝望的家庭吧。
作品中间,美纪和华子相遇了,美纪果断地选择了退出,没有一丝丝的对爱情的留恋,因为其实实际上爱情似乎从来没有来过。
本片无意手撕渣男,也无意去讲男性和女性的故事,也就是说这不是一个讨论性别议题的电影,这是跨越性别意义上讨论“贵族”“阶层”的电影,穷人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未来因而被迫退学去赚钱养活自己,放弃了努力了许久才得到的一切。
同时所有的富人都没办法选择自己的人生,就像华子一直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幸一郎也只是为了完成家族的意志成为议员,和华子结婚。
美纪和华子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我们的人生意义也许就在于有一个可以倾诉的人,如果这个人必须是我们最亲近的人,那么华子最后的结局就是和一个最亲近的陌生人在一起,每天说不到两句话。
他们的存在是为了完成家族的任务,但是他们自己的苦闷无处去说。
华子多么希望幸一郎在工作上有什么事情可以和她分享,她或许可以帮助他解决一些烦恼,但是幸一郎不是不想说,而是他也不知道怎么说,他们的结合来自于爱情,但是相处又无法达到爱情的标准,因为这一开始的动机就是非常反人类的。
影片的最后,华子迈出了第一步,她跟幸一郎说了很多的心里话,但是幸一郎没有回应,这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华子会想起美纪充满自己味道的房间,想起在天桥上看到的骑一辆脚踏车的女学生,也会想到自己走在东京街头,片刻的自由和宁静。
影片如果在此时,或者在华子和幸一郎离婚后,华子过得更好了,去追求所谓的自我生活的话,这部电影和所有的女性电影一样落入了一个俗套的怪圈。
但是最高明之处在于导演将结局二人的心态放回了爱情,在音乐厅二人的对视,充满了对往昔甜蜜的怀念和和不舍,我想二人的爱情是存在过的,哪怕只是在餐厅的时候,二人一瞬间的眼神对视,其余的都是家族联姻的现实图景。
在最后的结尾,我们能感受到二人爱情的遗憾,也许只有一瞬,但是也非常的珍贵。
所以困顿于阶级的人们是很不幸的,美纪通过与朋友的创业试图走出来,但是影片也没有给出一个像样的结论她是否走了出来,但是人生是在慢慢变好的。
华子最后也没能走出来,影片没有给一个结尾。
就像华子的小提琴朋友说的那样,在东京每一个阶层的人都是互相接触不到的,阶级的固化是导演最想去探讨的主题,在这个框架之内生长的男女爱情也在影片中铺排的很好。
一大早从上海的南面赶到北边,还是迟到了两分钟。
早上九点第一场,迟到的人好像也不在少数……如果这部片子每一个篇章拆开打分的话,三分最多了。
但是整合在一起看完居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甚至走出电影院,看到边上的闸北公园和南北高架,人流熙熙攘攘,四重奏不断地回响在耳边……我觉得这部片子最大的优点就在于,没有明显的矛盾爆发和冲突,所有的剧情都在仿佛白开水的生活中慢慢展开,这才是真实生活该有的样子哇,很多“一年后”、“半年后”也使观众有时间展开充分的想象。
全片的转折点也很明显,在青木幸一郎带榛原华子第一次见爷爷,甩开她独自走在前,一个人打水漂的时候,内心的一颗种子就已经埋下了。
所以,之后离婚的原因不是丈夫的“异性关系”很混乱,而是自己的天性得不到释放,丈夫也不愿意诉说自己的内心。
从青木幸一郎的角度出发,人生也都是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
从内部生到律师再到议员,一切都半推半就地顺理成章。
对于结婚这件事,家族给予了一定的选择余地,但无非就是从几个人中挑选 ,运气不错,下雨天还遇到了美纪,有共同语言,也很乖巧不惹事,家庭也是中产上流。
于是乎半年就订婚了,对他来说已经顺利完成的任务,至于妻子怎么想都是次要的。
(这里补一句:我总觉得青木幸一郎是有关心妻子的心情的,但可能是高良健吾太帅了影响了我的判断力。
)从剧情来看,肯定还是不在乎妻子怎么想,只要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就好了。
榛原华子这边,遇到的坎坷就太多了,与男性相比,没有结婚的她要被家人数落,结了婚要在亲家面前唯唯诺诺,卑微做人。
因为性格,丈夫不关心自己也只好默默忍耐。
虽然名为东京贵族女子,但这种旷日持久看不到头的生活简直就是东京贵族监狱。
与之相对比的是美纪,活得更为洒脱。。
不过这也是很讽刺的点,对于乡下来的穷孩子,洒脱是一种无奈,生活所迫,到了贵族那儿就变成了珍贵的东西。
这样来看所谓东京贵族是不是有点无病呻吟了呢。
一共分为五章的电影,实际上想要表达的元素很多,边上的大哥说这部太长了,我却觉得太短了。
结婚问题,生孩子问题,阶级固化,养老问题(非特指脱毛…),女权(女性才能帮女性)等等。
每一个元素都可以展开拍一部,但导演并没有这么做,甚至在集合这些元素时还穿插了好多东京的风景,剪辑一下观光片的感觉,背景音乐,尤其是最后的四重奏过于美妙,和淅淅沥沥的雨天搭配绝了。
最后还有好几个点,高良健吾演技真的太好,《横道世之介》、《我在你床下》等片里演屌丝演惯了,在本片里演高富帅也是毫不违和,尤其是大学时的校服西装和去别墅的三件套,一度怀疑导演是不是绯闻女孩死忠粉。
水原希子的长相演乡下女孩也刚刚好,她的长相就是那种可以很夜店也可以很村的那种,和我的一初中同学(包括人生经历)简直一模一样。
最最后求个四重奏链接,有知道的评论告诉我呀,谢谢。
很喜欢美纪这个角色表现出来的坦然。
她的人生平并不平坦,但她一直处之泰然。
好不容易从小镇考上名牌大学,家里人却因为付不起学费要求她退学,她不甘心就此放弃,于是开始自食其力打工挣学费养活自己。
和家境殷实的女同学去高档餐厅吃下午茶,看到菜品特别贵,也只是在多年后感慨那价格高得吓人。
打工实在支撑不起学费,就退学打工当陪酒女郎,陪酒时碰到大学同学,还主动大声地打招呼。
同学会上碰到油腻男拿她以前的工作经历羞辱她,直接问她约不约,美纪也只是一脸你这种男人我见多了的无语表情,冷眼盯着看。
和富家公子再见,她很清楚对方只会止步于肉体关系,她也只是把对方当很好的朋友、难得的人脉,对方未婚妻找到她,她立马表态,积极断联,就像同学间吃个便饭明天还会再见一样,就这么说了拜拜。
对方未婚妻找她聊天,她也带她去自己的家,坦荡地把并不豪华宽敞的房间展示给贵族女子看。
考上好大学却被迫退学、落魄时遇到人生顺利的贵族同学、被同学恶意羞辱、见证内部生的顺利人生,每种情况都足以给人冲击,可能产生极大落差感、抱怨世道不公,但美纪没有就此浑浑噩噩,而是一直保持着一种泰然自若的爽直态度,让人感觉神清气爽,好像任何难题都化小了。
我很喜欢这种人生态度。
开局很努力地抓住了小镇青年的机会,却没能如愿得到理想的结果。
脚踩自行车,每一步都瞪得费力的人生路上,却总能看到富家子弟们在隔壁的马路上坐着平稳的出租车向前飞驰,甚至还时不时要和他们产生交集。
每当我认为她会颓丧下去时,却总能看到和预期中截然不同的反应,哪怕抓到不好的牌,她也能心态平稳地接着打,抓住眼前能抓住的机会,做到自己能做的。
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接受不好的变化,尽自己所能维持和改善生活,专注于自己的人生,这样确实会少很多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在电影的结尾,她凭借自己的职业积累和好友创业,也终于站在东京繁华地段的高楼上,笑看曾经吃高档下午茶时看到的风景,看得人心里暖暖的。
希望许许多多像美纪一样努力生活的普通人,都能像美纪一样获得理想的结果,尽管过程存在些不尽人意、误打误撞,却可能在不经意间已经来到那个位置,笑着欣赏曾经貌似遥不可及的东西。
这是我台【一车烂话】的两期宝藏节目,我们与《东京贵族女子》的译者Feeling老师一起,畅聊了原著、电影,并对比“京”沪女子生活非完整图鉴。
欢迎收听呐!
今年6月的上海电影节期间,【一车烂话】编辑部相约一起去观看了由水原希子、门胁麦和高良健吾主演的日本电影《东京贵族女子》。
两位女主角华子和美纪属于和我们三人相仿的年纪,在观看影片的时候,那个年纪的都市女性所遇到的催婚、工作和交际压力,多少能和我们产生些共鸣。
电影中对日本东京、日本贵族群体以及在东京打拼的外乡人所处的圈层社会的描摹令人印象深刻。
无论是把结婚作为政治诉求的东京贵公子幸一郎,还是在父母的庇护下,从小在东京成长起来的中产上层千金华子,或是从地方考到东京而在大都市打拼的白领女子美纪,对他们来说,“东京”是标签,而逃不开的“圈层”则是故事开展的矛盾点。
小说中所展现的东京女子和地方女孩的差异也是故事的一大特色,所处原生家庭的不同所导致的两个生活看似无法有交集的女性华子和美纪,却在因缘际会下相识了。
故事中通过女性道义和女性友谊的展现,打破了两个人所处的圈层壁垒,让她们更加认清了自我,也为整部作品增添了一抹女性主义的亮色。
东京贵族女子7.6[日]山内麻里子 / 2020 / 上海人民出版社这两期节目,我们有幸请到小说《东京贵族女子》中译本的译者——伏怡琳老师做客【一车烂话】!
在上集中,伏怡琳老师和我们一起聊了聊《东京贵族女子》这部小说和最近在日本上映的同名电影版,内容包括人物角色、时代背景、小说改编到电影的差异和电影的受众情况。
扫描二维码可以收听这期节目,文末也有更多收听方式指南本期节目你将听到">#本期节目你将听到02:15 为什么想看电影《东京贵族女子》?
04:35 feeling老师翻译小说《东京贵族女子》的原因和被小说打动的点07:50 《东京贵族女子》小说梗概09:20 电影和小说中所说的“贵族”的涵义是? 女主角之一的华子算是贵族吗?
从小学时代起就是同学的东京女子华子与相乐12:53 小说和电影中所描绘的地标性建筑,如开篇的“帝国饭店”,对日本人来说是怎样的存在?
16:10 车厘子朗读自己喜爱的小说片段:美纪初见“内部生”幸一郎17:40 宝冢与贵族女孩;“新娘学校”21:25 电影中展现的“贵族”片段和服装细节
华子的打扮永远精致而低调24:00 原版小说的反讽意味27:00 小说里没有爱情,爱只存在于女性与女性的道义之间39:38 伏怡琳老师朗读自己喜爱的小说片段:圈层固化和属于美纪的自由
骑着脚踏车上班,在东京打拼的地方女子美纪40:50 电影《东京贵族女子》在日本上映时的状况、受众群体和受欢迎程度45:25 电影侧重展现华子的视角和“贵族”生活,与小说中双女主的设置不一样;电影“美化”了小说中的批判色彩55:25 电影版的选角贴切吗?
64:55 电影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及片段69:45 忆秋朗读自己喜爱的小说片段:华子相亲记70:25 “贵族”的婚礼VS平民百姓的婚礼
华子与幸一郎的“贵族”婚礼74:52 木头朗读小说片段:华子毫无“婚礼自由”——为1964年东京奥运会而建的“大仓酒店”是贵族婚礼的标准配置和唯一“正确”选择78:40 “隐忍”是贵族女性的刻板印象,不谙世事的华子是被圈层所困住的金丝雀82:50 寄语华子和美纪在上集节目中,车厘子、忆秋、烂木头以及《东京贵族女子》中译本的译者伏怡琳老师,一起从电影本身开始畅谈,进行了破题,了解了什么是“贵族”,进而聊了聊各自喜欢的角色、台词以及名场面,也结合小说文本讨论了东亚社会中女性所遭受的父权压力和婚恋束缚,剖析了小说中以华子、美纪、相乐和平田为代表的大都会女子在寻找自我价值中的心路历程。
《东京贵族女子》中的四位女性:(从左至右)相乐、华子、美纪、平田下半集的内容,我们继续和日系文学译者伏怡琳老师聊天,着重聊一聊《东京贵族女子》中发生的这个故事从东京搬到上海,是不是会有可能性?
而沪上女子之于东京女子,究竟是另一种社会规范下的套娃,还是来得更为自由呢?
在文学外延部分,我们会讨论除了《东京贵族女子》的作者山内麻里子之外,在目前的日本文坛还有哪些令人不可忽视的关爱都会女性的小说家,并为大家来推荐几部拓展阅读的作品。
扫描二维码可以收听这期节目,文末也有更多收听方式指南#本期节目你将听到02:48 《东京贵族女子》能改编成《上海贵族女子》吗?
03:48 烂木头惊呼“原来上海和大阪才是友好城市?!
”04:30 中日女性对待事业和生活态度的异同点
阪急电车从大阪梅田出发开往宝冢,是许多追星女孩启程的地方 photo by 木头06:40 在宝冢歌剧团,想要结婚就必须退团09:24 日本年轻女性在职场就只能当花瓶?
14:10 结婚=当全职太太,这个现象早就过时啦16:20 在日本职场跳槽是天方夜谭?
19:33 在半泽直树的世界里,太太就得跟着丈夫走22:00 原来山内麻里子是高颜值网红25:57 拓展阅读:山本文绪《蓝另一种蓝》
蓝另一种蓝7.7(日) 山本文绪 / 2012 / 南海出版公司29:56 拓展阅读:角田光代《摇滚妈妈》
摇滚妈妈7.9角田光代 / 2010 / 人民文学出版社#主播烂木头 @白井黑子烂木头车厘子 @电影发骚友忆秋 播客【The Minchester Review】主播#嘉宾伏怡琳,昵称feeling,日本文学译者一车烂话是一档由三个身居魔都的好朋友主理的文艺类播客。
我们关注国内外的书影音和戏剧综艺,以30+的女性视角解读我们喜爱的精神食粮,希望成为您的江浙沪文艺小指南!
- 订阅我们 -【一车烂话】电台现已登陆 小宇宙App、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汽水儿App搜索关键字“一车烂话”订阅收听- 联系我们 -微博@一车烂话播客节目[email protected] 交流讨论 -欢迎添加“一车烂话”客服(wx号:chatwithrottencherry),进听友群与我们一起“嘎讪胡”!
我们的公众号,有更丰富的图文信息,欢迎订阅呀
明天不上班,刚好记录一下这个礼拜看的一部新片《东京贵族女子》。
电影的部分内容和前段时间看的东京贫困女子呼应上了,是一部蛮压抑的剧情片。
讲的是一个生活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日本二代幸一郎的妻子华子和外遇对象水原希子之间的故事。
作为连接两位女主的工具人,幸一郎仅有的魅力全部挥洒在婚前了。
婚后基本上作为一个贯彻家庭意志的工具存在,又呆板又无趣。
相比这两个女主就生动很多,用电影里的话来说“东京的人是分栖分层的,不同阶层的人是碰不到的。
”但是她们两个却像彼此之间的镜子一样,出生在对方完全无法想象的阶层和环境里面。
华子那一部分展现的是日本式的封建礼教是什么样的。
就很沉闷,很压抑,金丝雀式的贵族生活。
每当你觉得他要爆发了,但是那个女人又默默承受了。
这部分老实说是我觉得最好看的地方,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是有点类似于你让一只笼中鸟许愿,结果它许出来最大的愿望就是在院子里自由的飞翔一样。
有点可怜,又有点难过。
相比之下,水源希子太美了,所以她的演技不重要。
这话如果被导演看到,一定会被喷的。
因为她想表现的是可能是一部女性主义的电影。
但是这姐们明显想多了,电影最后又有点回归到girl helps girl的套路上来。
不是说不行哈,只是我觉着“凡事离了男人就好”和“什么事离开男人就不行”是一样蠢的
我一直在关系中迷惘,因为我意识到我欠缺些什么。
但是我说不出来。
今天悟透了的我真的瞬间眼泪充满眼眸。
这个电影透露了一个道理:把一个自己不喜欢/爱的人留在身边,前提条件对方喜欢/能够爱你的前提下,对对方是一种伤害。
我很幸运,一直被爱着。
遇到的男人都是独立自爱聪明有人格的,从来不会物化我或者把我当作sp, 反而是我,在之前的恋爱中,有很多做的不对的地方。
原来看来,是他们都比我会爱人、懂爱人。
聪明到当我内心不喜欢他们时,马上会意识到,而这种意识,马上就会变成规避伤害的举动。
所以电影里,她是听了那番话后,提出离婚的那方,“人生就是这样,每个人有得意登顶的时候,也有失望落魄的时候,但无论怎样,在身边有愿意听你倾诉的人就值得了。
”而另一个她也道出她和他关系的本质:这个杯子虽然不太好看,但因为合适,拿在手上很方便,所以就一直用着了,家里面总有这种锅碗瓢盆,不喜欢的话,也会留下来。
回家后,她说“有什么想要倾诉的,跟我说吧,开心的也好,不开心的也好。
”他却兴趣寥寥,“你有梦想吗?
对我来说我只想老老实实继承家业,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他表明了态度,我并没有对你有所期望,就像我老老实实继承家业一样,我结婚生子,也是为了这点去进行的,对我来说就起在自然不过的事。
所以你的存在也是这样。
只字不提,爱情,喜欢,所以她赌气的转头,离开。
我们有谈婚姻,说两个人在一起,是综合的考量,这样男方就不会出轨。
我说我想要的就是男女之间最自然的爱情,除此之外别的在我看来都是世俗的考量,我觉得那样的婚姻即使男方不出轨,我也觉得没有意思,我是不会为了这种什么所谓的利益共同体是最稳固的婚姻观念而奔向那样的世界的人。
婚姻就是爱情的坟墓,冯唐说过哪怕是去赴死也要有爱情存在过的痕迹哪怕是火烧成灰烬也值又谈了一句“你说的有那种可能性的男人之所以会在外面找女朋友,是因为他的另一半没履行到女朋友的职责。
”好多妻子找丈夫的时候,也是不爱对方的吧。
什么到年纪了,家里催,奉子成婚,那个人很好虽然自己不喜欢也凑合过了,这样不能说不好,只是纯粹浪费生命的行为,会把你的人格里面精彩的,好的部分渐渐弱化,消磨殆尽。
今天讨论了海不海的话题。
原来根本没有所谓的“被海”的人,而是有的人喜欢骗自己,以为没有的事物反而会存在。
我从来都是在喜欢自己的人里面去考虑,是一种聪明,避觉了被伤害的可能性,所以才能一直被爱。
因为不爱我的人,我根本不会想到要去接触。
但是原来世界上真有人,期盼从水泥地里长出花来,这类人在我看来,也许有自己笨拙的坚持吧。
又有人口中不停嚷嚷着自己被海,谁又辜负自己。
但又迷恋这种感情游戏。
其实不过是好玩乐罢了。
也许前一天说着自己被海了。
转头又寻找下一个猎物了,这种人在我看来真是啼笑皆非。
也是。
人生苦短。
快乐就好。
反正真真假假是是非非谁信呢看客不过是当嗑瓜子谈笑间的娱乐,而自己内心最深邃的感受和情感,才是宝藏。
文字原创,图片转自知乎,侵删。
2020.06.13 SIFF
是物质的贵族亦或精神的贵族?在繁华也逼仄的东京,是无处解脱的家族掣肘,是无法彻悟的爱情本质,是被阶级束缚的人各自画地为牢,在瞻前顾后的磕绊中寻找一条正确的去路,是被自由指引的人努力突破屏障,在强大内心的庇护下开辟跃迁的蓝图——片名更应为“东京·贵族·女子”。// PS. 摄影超一流。
同样是贵族生活,政治联姻,女的比男的憋屈多了。华子生在贵族活得依然像个女佣。
终究还是在原著外面裹了一层糖衣,剧情上弱化了华子婚后遭遇的来自丈夫的冷暴力以及在离婚时来自婆家的刻薄和娘家的不理解,删减了美纪在老家遭遇的父权压力。想顺利走出围城阴影和建立独立事业女性人设谈何容易呢,无论是贵族女子华子还是平民女子美纪。从个人喜好而言更喜欢水原希子的美纪,人物更富层次感,KIKO很好地演出了哪怕在社会大学里历练得如鱼得水但是见了华子这样有壁垒的大小姐时紧张的状态。不过小说里直接拿出手机删掉男主的做派更帅气。在SIFF看到这样温和香甜的女性电影,心情还是很愉悦的。
70/100 温柔&温吞
连华子和美纪情敌相见都能如此体面就可以看出是全员天使的设定了,而华子和美纪各自的知心好友也有着惊人的共情力和同理心,四个人都是独立女性的榜样和典范。全片能够始终把重心放在对不同阶层女性所面临共同困境的细致刻画上,不说教、不批判、不喊口号、不上价值,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虽然有些理想化,但是能呈现出理想化的具体情境就已经足够鼓舞人心了。
女性主义甚至沦为了包裹阶级矛盾的糖衣
刻意黑化富人生活的,暗淡穷人生活的心酸
我本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做这种事。
拍这种片 也是有点超理想主义了 如果不是水原希子 我可能不会点开看 (这么有钱怎么总只打车啊 你贵族的chauffeur呢
日本真的是有很多一流的电影呢。徐徐道来,引人入胜,这就是一流导演和一流编剧的基本功吧。
7.5
自顾自嗑百合也无法欺骗自己的大脑,这是给点子无限赋魅的片。导演还是很有功底的。
这样的故事能拍得很有沉静之美,各种冲突都被柔化了,看起来是舒服的,但没有感受到什么力度,不论是从影片本身还是从主演的发挥。華子能果断抽离,还是因为有路可退啊~美纪只是引领她到了围墙的窗边,但终究不是打破围墙的人,女性情谊也还是限定在一个圈层罢啦,当然这也是再外显不过的主题。
我靠,太平庸了,哦不,太刻板了
跨年夜选择的电影,感觉停留在几十年前似的,阶层对比可以,但是把女主描述的过于压抑和苦闷?整部电影有点走马观花,不过女主演的是真的好!(有点不懂水原希子怎么就下海了)
虚浮无力的温吞感。议题犀利尖锐,呈现中规中矩,对女性主义困境的表达与社会阶层固化的探讨比较浅尝辄止,双女主的心理状态转变受限于电影篇幅刻画地有些潦草。尽管如此,能在高压男权规制下塑造出如此温柔的女性视角实属难得,女孩子间惺惺相惜的情谊最动人了。选角超nice,各具特色的四位女优:麦麦端庄、水原灵秀、石桥飒爽、山下坚韧。
看了会儿石桥,门协麦我是真心没法看
女人唔容易
假的假装真的拍 真的假装假的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