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无间道风云

The Departed,无间行者,神鬼无间,美国版无间道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马特·达蒙,杰克·尼科尔森,马克·沃尔伯格,马丁·辛,雷·温斯顿,维拉·法米加,安东尼·安德森,亚历克·鲍德温,凯文·考利甘,詹姆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中国香港语言:英语,粤语年份:2006

《无间道风云》剧照

无间道风云 剧照 NO.1无间道风云 剧照 NO.2无间道风云 剧照 NO.3无间道风云 剧照 NO.4无间道风云 剧照 NO.5无间道风云 剧照 NO.6无间道风云 剧照 NO.13无间道风云 剧照 NO.14无间道风云 剧照 NO.15无间道风云 剧照 NO.16无间道风云 剧照 NO.17无间道风云 剧照 NO.18无间道风云 剧照 NO.19无间道风云 剧照 NO.20

《无间道风云》剧情介绍

无间道风云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波士顿南部的马萨诸塞州黑社会势力极为猖獗,其中最大的团伙要数弗兰克(杰克•尼科尔森 Jack Nicholson 饰)执掌的爱尔兰黑帮。警方为了剿灭他们,决定派警校毕业生比利(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饰)潜伏其中做卧底。警官的冷嘲热讽,让曾有过底层生活的比利甚为不爽,他曾希望做堂堂正正的警察,但是在强压之下也只得服从命令,在经过烧杀抢掠的洗礼后,他赢得了弗兰克的信任。与此同时,同是毕业生的科林(马特•达蒙 Matt Damon饰)因为缉私有功,获得了上级的嘉奖,并且正在跟心仪女友筹备婚事。而实际上,他是弗兰克安插到警队的一枚棋子,两人勾结牟取私利。警匪先后发现存在内鬼,一场猫鼠博弈由此展开…… 本片获得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马丁•斯科塞斯摘得最佳导演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钱进球场第二季时尚女神体操武士白云之下少年好莱坞第一季切尔诺贝利·禁区电影版于星降之夜看不见的小孩无间道风云恋爱小说动物园长的夫人我的恐怖前任甜蜜的事替身情缘离开已久的英雄你好检察官焦土作战八角街加勒比海盗激战终极细胞战十二生肖:世界末日的迹象槟榔血谎言游戏第二季特勤精英之生死救援情系独龙江热血上海滩之夺宝陷阱醉马时刻从摩洛哥到廷巴克图鬼屋大电影

《无间道风云》长篇影评

 1 ) 《无间风云》:金色穹顶下一贫如洗的老鼠们

要看懂《无间风云》,先要看懂“教堂老鼠”这句英文谚语,老鼠想在教堂里找吃的,是枉费心机,教堂里的老鼠一贫如洗。

英语中的rat 除了老鼠的字面意义,还有线人,卧底的意思,和教堂老鼠的谚语形成呼应,相互隐喻,这个双重结构也做的很好,电影十分立体,港版明显就拍的太平面了。

教堂与老鼠是影片的主题,影片开头马特达蒙演的黑帮卧底住进外景可以看见金色教堂穹顶的公寓,并且别人对他说,你现在是上等人了。

影片结尾马特达蒙干掉老大,以为凭此可以平步青云进入大教堂,最终被政府干掉,他死时大教堂窗景前爬过一只老鼠。

小李子来自黑帮家庭,想通过当警察进入教堂,结果却被派成卧底,回到穷街陋巷当老鼠,最终被黑帮杀害。

黑帮老大的教堂:黑帮老大是FBI 的线人,他在餐厅吃饭,画的素描上是一群涌向教堂的老鼠,他和马特达蒙一样,窗外就是金碧辉煌的大教堂(政府),他也是一只想拥有政权进入上流社会的老鼠。

他的对白有很多是讽刺政府的,牧师不再保守秘密,修女就是妓女,等等。

影片中马特达蒙,小李子,黑帮老大三个人都来自爱尔兰底层,就像一群老鼠,即便进入了教堂,也只能被政府利用,互相残杀,最终像老鼠一样死去,教堂永远冠冕堂皇,干净透亮,没有人在意死掉的老鼠。

《无间风云》讲的是老鼠的故事,《无间道》讲的是警察的故事。

 2 ) 只是给了无间道一个马丁风格而已

桥段都没变,就是女人少了,浪漫气息少了,都是实打实的。

如果要比较中美电影的文化差异,无间道还真是个不错的例子。

看人家美国人是如何面对卧底这件事情的。

凡是卧底都会将慌乱写在脸上,绝对掩饰不了。

美国卧底忍受不了三年过了又三年,三年过了再三年,他们只是颇为急迫给李奥纳多一个新古惑仔的身份,且,为了让他迅速和女主人公搭上线,让他不断的接受尼克尔森“你到底是不是卧底”的心理折磨。

美国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极为有限的,很快,双方就都扛不住了。

该fuck的都fuck了,fuck了一整部片子,让人颇怀念《低俗小说》的年代。

只是,我真的以为马丁思科西斯会弄出些新桥段的。

我对这个挺失望的。

难道美国的卧底也喜欢上天台么?

或者,也喜欢一做卧底就马上看心理医生?

卧底的领导也必须从天台上掉下来么?

原以为马丁对弄出各色各样的暴力手段是很在行的,怎么也要有点新花样,结果,就是没有。

其实,马丁准备接这个戏的时候,他就已经低人一头了,投资公司大概最喜欢无间道卧底来卧底去的花样,可是,无间道若是翻拍,除了这个卧底来卧底去的花样,还真的没有别的可以发挥了。

即,马丁除了给它打上马丁的符号,也没别的可做。

港版无间道还有浪漫气息,遗忘的时光,是谁在敲打我窗,无间道还能翻出一个前传、一个终极无间,整个能带出港版教父来。

这个是香港电影最大特色嘛。

掏出双枪,有鸽子飞过,一人枪战群雄。。。

这个向来不是美国人的强项。

那么,除了卧底来卧底去,美版无间道发挥了什么呢?

就只有马丁对自己当年辉煌的怀念了。

就是尼克尔森的老戏骨演法,若重复下去,也会让人看腻,更不要说这俩大块头中年小生,他们最大的问题是压抑不起来。

而如果压抑不起来的话,费尽心机的去做卧底,是为的什么呢?

我们看卧底,是要看你们压抑啊大哥。

无间道是个典型的东方故事,它有着中国人特有的矫情,十年卧底,再卧下去就变尖沙咀老大,每天和同伙一起去非法暴力,心都在滴血。。。

这是多么江湖的一种手法啊!

这个故事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用这种矫情的手段去冲击观众脆弱的心灵,所以必须有遗忘的时光,不煽,不足以集中火力攻陷观众。

机关算尽,是中国人特有的本事。

达到目的,有的时候反而是小事。

我们向来是注重过程不注重结果的民族,你看《色戒》不也是么?

王佳芝机关算尽,连身体都出卖了,就是为了弄情报,可事实上,整部片子都是为了给人看她如何爱上易先生,其实细一琢磨,整部片子,她一点情报都没弄来。

最能立点功的就是暗杀易先生,结果她还把大伙都给出卖了。

导演不是让我们看她的立场,她的结果,而是要看她没立场,看她六神无主的惨样。

当然,电影都是这么干的,这么干才好看。

但是美国电影很少这么矫情,因为美国人矫情不起来,如果一个领先地球那么多年的资本主义大帝国还需出卖灵魂和心灵去做费尽心机的事,那就有点不太真实了。

正如中国人如果拍一个《穿prada的女魔头》也一定会显得特别牵强一样。

美国人比较擅长的是接受一个巨困难无比的任务,再用各种先进武器和你从来没见过的高级装备干掉敌人,然后再酷酷的吹吹枪口。

如果美国人也玩无间道的话,就是把浪漫给活生生的当成甘蔗干嚼了,然后吐出来。

然后,我们吃那个吐出来的。

可是,竟然得一个奥斯卡。

那它为啥得奥斯卡呢?

可能,一为马丁的面子,二,的确是美国人没看过中国的无间道吧。

这个桥段挺新鲜。

这说明中国电影离走向世界还远呢。

好吧,我其实还是挺喜欢美版的,虽然我看港版的也看得挺熟的了,但是我还是踏踏实实的做了俩钟头,来看马丁的作品。

我觉得美国人做事很敬业。

把该改成美国腔调的都改了:警察说fuck比黑帮说的还多,两个中年小生搞女人都比较快,跨过无数次的办公室交谈,直接上床,或者直接同居等等等等。

虽然换汤不换药,但是,你不是也喜欢吃肯德基的中国食品么?

美国人估计也是,吃那么难吃的咕咾肉也挺开心的。

希望有更多的人把美国电影给翻成中国版的。

五年前,还有人讨论说内地拍不了偶像言情电视剧,拍不出那感觉来,可现如今,香港台湾人也都跑内地来拍偶像言情剧了。

只要作品不脱离社会环境,你估摸着中国发展成啥样子了,就照一个相似国情的外国片子,随便翻去。

好故事遍地都是。

为啥不干呢?

宁浩都干成了。

 3 ) 角度不同,但是同样精彩

豆瓣上的评分如此之低,确实有点意外。

也许是大家被《无间道》影响太多的缘故,毕竟我们是中国,文化上有更多的相通之处。

不过,这部电影,我认为同样精彩;从美国的实际情况去理解,确实是这样的情况——何必要让美国人懂那么多的浪漫?

从头到尾的four-letter words,这才是美国的情况,美国的黑帮。

似乎我们太习惯港版的浪漫,已经淡忘了那些建立在血腥和暴力上的黑帮基础,那些从《教父》延续到现在的黑帮“文化”。

片子里面China的官员,一口的香港口音。

个人认为,这是向《无间道》致敬的表达;虽然导演在致谢时感谢了“日本”。

如果没有《无间道》的影子,这样的电影,分数不应该只有这么低。

 4 ) 无间道风云

该片翻拍自香港电影经典影片《无间道》,讲述了波士顿黑帮组织和警方之间互相培养卧底安插在对方内部,以及互相斗智斗勇的过程;是警方和黑帮都决定展开洗底行动的故事美版的无间道,比较直白、血腥,文戏不够,武戏太过但是在电影语言方面,美版则更胜一筹!

这部电影用一种特别的即前一百分钟都是通过平行剪辑的方式来推动故事、塑造人物。

而这种方式走到了极端就塑造出一种别样的美感。

 5 ) 什么是经典?

经典就是让人念念不忘。

Scorsese这部好看的娱乐片就是经典。

因为它的剪辑好,音乐好,剧本好,塞满了演技派大牌,演技好得让人激动不已,台词是经典中的经典,情节紧凑,精彩片断比比皆是,虽然长达两个半小时,看完还是不过瘾。

两点印象深刻。

1。

绝妙的台词, Quentin Tarantino 看了不知道怎么嫉妒呢。

2。

电影看到一半,我就想 Leonardo DiCaprio 要是凭这个拿不到奥斯卡,那些评委就瞎了眼了。

他真的长大了,而且是个演技派的。

真的有 De Niro 的大气呢。

相比之下,Matt Damon 还是一副傻瓜模样。

嘿嘿。

比下去了。

DiCaprio 太酷了。

奶油小生不再。

我喜欢的一些绝妙台词,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在网上搜到这个剧本,真是过瘾,几乎字字珠玑,爽翻了:Costello ( Jack Nicholson 的角色): "I don't want to be a product of my environment, I want my environment to be a product of me."我不让环境塑造我,我塑造我的环境。

Costello: "When I was your age, they used to say you could become cops or criminals, What I'm saying is this: `When you're facing a loaded gun, what's the difference?'"我象你这么大的时候,人家说你可以去当警察,也可以去当罪犯。

我现在跟你说,‘当你面对的是一把上了膛的枪,你是什么又有什么区别?

’Dignam (Mark Wahlberg 的角色)“`My theory on feds is they're like mushrooms -- feed 'em shit and keep 'em in the dark,'”我认为FBI就跟蘑菇一样--喂他们点垃圾然后把他们关小黑屋里(什么也别告诉他们).哈哈哈,还很喜欢 Dignam 的一句口头禅 "No Gua-ran-fucking-tee!":pQueenan (Martin Sheen 的角色): We are doing everything in our power to keep YOU safe, Billy. We need the right time to nail Costello! Billy Costigan (Leonardo DiCaprio 的角色): Bullshit! What the fuck are you fucking waiting for? Honestly, do you want him to chop me up and feed me to the fucking poor? Queenan (Martin Sheen 的角色): 我们已经尽全力在保护你了,Billy. 我们在等待时机才能搞定Costello!Costigan (Leonardo DiCaprio 的角色): 放屁!

你们TMD等TMD什么呢?

老实说,你们难道等他把我大卸八块喂给TMD劳苦大众才算数?

Ellerby (Alec Baldwin 的角色):You got the job because you have immaculate record. Some people don't like immaculate record. I do. I'm immaculate.我选中了你因为你有完美无暇的记录。

有人不喜欢完美的人,我喜欢。

我就挺完美的。

准备再去看一遍。

:)Guardian 就这部电影访问 Scorsese,有意思:http://arts.guardian.co.uk/features/story/0,,1888203,00.html“Martin Scorsese is still attracted to a world where morality doesn't exist, where it is impossible to sin - which may be why he's never won the Oscar he covets. ”"Martin Scorsese 向往的依然是一个没有道德观念的世界,在这里不存在‘犯罪’这个概念。

这也许就是他至今也拿不到他渴望的奥斯卡小金人的缘故。

 6 ) -对不起,我是警察 -我是马塞诸塞警察局警官,你他妈算什么

小文艺的港版无间道 实在的美版无间道。

看完的结果,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港版精心渲染出了一个“酷”的无间道,而美版或者不懂酷或者不屑于酷,制造出了一个更“真实”的无间道。

美版和港版都很好看。

但美版少了一些煽情、玩儿深沉、装酷,因此容易给人一种错觉:美版比港版肤浅、没有深度、没有内涵。

我不觉得这和内涵有什么关系。

可以对比一下两个版本的镜头表现和人物表现。

有图版http://wfwfang.blog.163.com/blog/static/239389920069222365418/ (网易博客竟然说在审查中)-美版港版的对比--1,超级大国 vs 发展中国家港版里的一些地点总是很干净、很整洁、很现代化,“很富有”。

-天台-港版印象最深的是梁朝伟和刘德华在天台的对决。

因为觉得周围的场景“很干净、很美”。

美版:破破烂烂,整个一废品堆放站。

-高尔夫-港版:看看香港人在哪打高尔夫,太“大款”、太“气质”了。

美版:这儿哪是警察局局长啊,就一公司小职员周末练习高尔夫。

-街道-从电影院走出来后的一段跟踪,注意这一路的景象。

港版:一个现代商化业都市,弄得四处都很有品位似的。

美版:凌乱不堪贫民街。

(当然了考虑到A片影院为了防止有损市容也不太可能出现在高档地方,这个场景也是能理解的)-办公室-美版:很普通,桌子上东西很多,身后有很普通的书架放了很多书——就是一个普通房间。

港版:第一感觉是没什么东西,很简洁。

第二感觉,背景很黑看不清。

陈慧琳的脸也只有一半光线,恩,很很艺术。

所以,美版医疗所就是一普通办公室,日常生活所用。

香港医疗所,充满着小资式的简洁(桌子上不摆实用的东西)。

还有很多,看完干净整洁时尚现代的香港街道及办公室等地,再看凌乱不堪的美国,就会有种错觉仿佛中国是超级大国,而美国是个发展中国家。

2.煽情 vs 直白港版里如果要说感人的地方,印象最深的是黄sir的死。

-黄sir的死-港版第一遍看到这里时特别感动。

后来看了美版无间道,又重温一遍港版这个经典桥段,原因是很好奇港版为了感人到底用了什么技巧。

1)迷人的眼神:梁朝伟面对黄sir的死,再一次给我们展现了忧郁的能杀死无数无数小女生的眼神2)背景音乐:背景音乐不失时机的想起,时间掌握的很是时候3)慢动作:注意警匪之间的慢动作,配上忧伤的背景音乐,很煽情4)黑白回忆:黄sir的种种片段,25号生日的手表等等-傻强的死-黄sir死后马上进入下一个桥段,傻强开车,傻强的对白和最后的死更增加了煽情程度。

(我觉得无间道里最好的演员就是傻强了。

)港版在这里为实现剧中的一个高潮,下了不少功夫啊。

再看看美版黄sir的死:没有深沉忧郁的眼神,没有恰实时机的主题曲,没有慢动作,没有黑白片儿回忆,没有傻强(美版傻强是稍后一点死在板凳上的)......只有主人公一个劲儿地念:fuck、fuck、fuck ......-梁朝伟的死-港版第二个很煽情的地方,是影片结尾处梁朝伟的死。

注意四个特点1)慢动作2)三个人的镜头的切换,并且每个人都来一次画面由彩色变为黑白3)优柔的主题曲再次想起4)电梯门一开一合撞着梁朝伟的腿经历种种曲折梁朝伟终于抓到了卧底,本来这时观众应该舒心了,梁却死了,这种期望和现实的结局形成巨大反差,然后上面4个技巧一并用上,又一段非常~非常煽情的戏出现了。

美版呢,跟黄sir的死一样,还是什么也没有,没有慢动作,没有画面由彩色变黑白的手法,没有主题曲想起。

有的就是,美版刘德华接过枪,朝旁边警官的脑袋开了一枪,很干脆。

3,神 vs 人 表情篇最典型例子是影片结尾电梯里的一段戏,看看两个版本刘德华的表现。

美版“梁朝伟“的表现:靠在电梯里,满脸鼻血,一脸惊讶和紧张。

港版刘德华的表现:没有惊慌失措,没有面脸血迹,没有因紧张而造成的剧烈呼吸,没有fuck,总之,异常冷静,还是酷酷的,4,神 vs 人 对白篇港版对白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恐怖是片尾天台上的梁与刘的对话吧。

港版:- 给我一个机会- 怎么给你机会- 我以前没一个选择,现在我想做一个好人- 好,跟法官说,看他让不让你做好人- 那就是要我死- 对不起,我是警察- 谁知道-(酷酷地举枪)美版:- 我们只有一个是警察,你明白吗,Bill?

没人知道!

- 你他妈闭嘴!

- 我是马赛诸塞警察局警官,你他妈算什么?

真想统计一下这段对白中出现了多少fuck,出现率是全剧中最高的吧。

无论是表情还是对白,港版给人的感觉是里面的角色都是”神“——无论遇到多么重大的变故也能处乱不惊,无论多么气愤对白也是艺术性的。

而美版让我们觉得,剧中人物和我们平常人没什么两样,一着急也上手,一说话也骂人,突然发生枪击也惊讶。

和菜头说过一段话:你对着镜子说一百次“因为我是警察”试试?

一准会笑起来,美好情怀就怕重复。

而你再对着镜子说“Are you talking to me? ”一百次试试?

出门就会打人。

Are you talking to me 是《出租车司机》里的台词。

拽得不得了。

所以我觉得论台词风格,港版无间道就是艺术的”我是警察“,美版无间道就是就是很拽的”Are you talking to me“。

-关于精致,深沉,内涵--无论是表情还是对白,感觉老美不擅长表现酷。

这种感觉不只在看电影上,小说、动画、游戏,无不如此。

比如来这么一句,西门吹雪吹的不是雪,是血。

这一句话就够了,这个人的“酷”劲儿就马上被刻画出来,甚至脑海中马上可以YY出这样一个场景“古镇、小店、夕阳,一把剑滴着血(特写),一个人一身白衣站着一动不动,衣服的下摆风的吹动下微微飘动”......剑神啊,怎一个酷字了得。

老美呢,他们不来“西门吹雪吹的不是雪,是血”这种绕圈子的话,可以是这样——你瞪他一眼,然后他说:fuck you!

老美的表现很直接、很市井。

即使黑客帝国尼奥无论怎样穿黑衣服戴墨镜并费尽心思的摆pose,这种酷和香港电影或者日本动画比起来还是差的远。

港版无间道中,任何一个小细节都显示出了一种酷,一种精致,而美版“大大咧咧”。

所以看完美版后也许会有种错觉,美国电影真没内涵啊。

不过我觉得这样说就有点误会美版无间道了。

确实,无论刘德华在什么处境下都能处事不惊,黄sir一死各种电影技巧就跟上,陈慧琳随便一个镜头也有艺术照的感觉,各种细节潜移默化地给了我们这种所谓有内涵的感觉。

但我们是否有种错觉:煽情 酷 深沉 = 内涵 ?

还有一个例子,港版无间道曾志伟有一句经典台词“出来混的总要还的”, 然后,曾志伟死了。

于是我们会觉得:哇,这句话真有内涵,这其实是电影的主题,暗示着......(省略无数字)问题是曾的死也许原因很简单:为了剧情推进的需要,就像黄的死一样,他们的角色用于推进剧情,推进剧情的任务完成了,他们死了,剧情继续发展。

所以我觉得曾的台词和他的死这种安排,有两种可能性:一,单纯的巧合。

“出来混的总要还的”这句话不一定蕴含着多大的含义,不过是一句口头禅,也可能是“我最烦你们这种没技术含量的”,或者是“我不做大哥已经很久了”。

恰好他说了这句话,然后剧情安排他会死掉,单纯的巧合。

二,编剧有意安排。

开头来一句“我们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出来混的总要还的”,然后结尾让他死掉,像中学生写作文做一个首尾呼应,借此引起观众的赞叹:哇好有内涵你看开头都说了,结局果真这样。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种“首尾呼应”的水平就比较低了。

对比一下《肖申克的救赎》,关于希望或者自由,并不是开头安迪说个主题然后结尾就逃出去了这么简单。

电影任何一个细节,安迪的任何一个行为,给同事喝啤酒,帮助上进小青年学习,听音乐......这种细节散布在电影的每一个角落,即使不用“首尾呼应”,看完电影后观众也能感受到电影所要传达的含义。

正是由于我们的种种“内涵理论”,我们会说:你看,美版无间道没有表现人的更复杂的一面;你看,港版梁朝伟死的时候电梯不断撞击他的腿显得多有内涵啊美版就不行;你看,美版没有针对“出来混的总要还的”等宿命论来个升华,多没深度啊;你看,港版动不动就慢动作背景音乐还特优美,多有文化啊...... 但我觉得这恰恰是美版无间道最大的优点:很少来煽情或者升华什么的,只是尽可能表现激烈冲突下的人的真实表现(只是猜测更加真实,毕竟我没做过卧底也没天台上拿枪指过人)。

比如想想一下影片结尾那段情节,两个卧底在天台见面,一个人异常愤怒,一个人高度紧张,这种情况大家会有什么表现?

我想无非是美版所演的情况,爆打一顿,并同时fuck、fuck地骂。

如果非要两个人异常镇定地说充满艺术气息的台词(“对不起我是警察”),不太可能吧。

但是,也不能否认这种表现很酷、很好看。

-结论--港版和美版各有特点,都很好看,但精致也好深沉也好艺术也好,与内涵无关。

港版无间道一部非常成功的商业电影,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好看。

无论是镜头语言还是音乐的配合都恰到好处,就像《疯狂的石头》,好看就足够了,没必要扯上内涵。

港版无间道通过美化街道环境(优美的天台)、运用充满技巧的镜头语言(深情主题曲+慢动作+黑白片回忆),加上酷酷的人物表情(不大喜大悲,一脸深沉)和艺术腔的台词(- 对不起我是警察),创造出了一种非常精致的美。

(这种“美”可能是香港电影的强项,在杜棋风《机动警察》最后优美的开枪、在王家卫《东邪西毒》欧阳峰孤独地看着远方的沙漠等画面中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形。

)而这种精致的美,给我们造成了一种错觉,觉得这就“有深度”“有内涵”。

但煽情加精致不等于有深度。

  美版没有运用这些技巧,和“精致”的港版无间道比,美版给我们呈现出了一种更“真实”的无间道。

好看不在于酷,而在于真,影片里的很多人是平凡人,开枪杀人的时候会紧张,愤怒的时候会骂fuck,激动的时候会打人,出现突发事件是会有不知所措的瞬间。

  写了这么多,其实有这两句台词就足够表现两个版本的差异了—— 港版 对不起,我是警察美版 我是马塞诸塞警察局警官,你他妈算什么?

(可适当加入fuck等词) 题外话 1,美版也有很酷的对白- 你知道我是谁吗- 不知道,怎么了- 我是那个告诉你什么人能打什么人不能打的人“我是那个告诉你什么人能打什么人不能打的人”,恩,很酷,很吊,很拽,拽得就像《英雄本色》里小马哥说的“我这辈子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别人拿枪指着我的头”(大意如此,原句忘了)之类的,也许很容易成为小混混们模仿的对白,让人有马上出门对谁说这么一句的冲动。

2,替美版《无间道》鸣不平,其实港版也特爱看3,还是港版MM漂亮不需要语言,直接看图就知道了美版虽说和化妆有很大关系吧,反正还是觉得港版MM漂亮。

4,制造话题港版无间道还有一个特点,在一些细节上,很容易引起猜想、讨论-孩子的年龄问题-梁朝伟偶然预见萧亚轩- 你女儿多大了?

- 五岁。

梁走后,女儿说-妈咪,我今年六岁啦。

这五岁和六岁可大不一样啊,牵扯到谁的孩子的问题。

萧亚轩说谎的心情,萧和梁以前的感情.......这都成了fan讨论的内容-电梯枪声问题-电影结尾处,电梯下降的时候,出现了四声枪响,其中两枪是向上打穿了电梯谁先开的枪,谁开了几枪,为什么会有两枪向上打......不少人在研究这个-傻强问题-傻强到底知不知道否梁是卧底,这也有过争论。

美版倒是直接就表明了。

这些都是美版不具备的特点,就是总会有一些细节因为交待不清(或者出于故意,或者导演编剧自己也没察觉),引起人们的好奇心,结果让这部作品更加热门更有影响力,这点上很像引起很大反响的“EVA”和最近的《凉宫春日的忧郁》(当然不喜欢看动画片的话可能感觉不到这种“反响”)5,电影院刘德华和韩琛在电影院见面,电影院里播放的是什么电影?

港版,倍儿艺术片的感觉,大自然风光少数民族风情什么的吧美版......(汗)6,BUG的解决?

-你们警探真搞笑,为什么总喜欢在天台上见面?

-我们可以解释是装酷,但电影总要来个自圆其说,港版刘德华提出了这个尖锐的问题后,美版梁朝伟给了一个理由:在老警官死的地方见。

美版至少解决了这么一个说不上bug的bug。

  -可以随便杀死警官?

-黄sir死的时候,我就想当警察真可怕,随时都可能被打死。

但后来总觉得奇怪,即使是黑社会,也能随随便便杀个警官吗?

如果真能这样,那早点动手不就得了,随便哪天等黄sir上街买菜的时候找俩人捅死他不得了,韩琛老大也就不会有那么多麻烦了。

何必非要等那天才动手。

如果真这样,全市的警察早就被捅没了——所以也不太可能吧。

可那天为什么就能随便杀个警察呢?

实在不理解。

结果美版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解释。

  7,美版设定的一个很好的角色,很感人的一幕最后结尾处,爱骂人的警官......  8,警察杀人最专业?

看看爱骂人的警官杀人时候有多么利索:潜入对方家里,鞋上套着白布,手上带着手套,杀完人把帽子一罩,走人。

看到这儿就在想,不愧是警察啊,深知如何不留下证据,可见一旦警察 想要杀人那应该是最可怕的。

  9,一个电影一句台词就够了我觉得两个版本的电影,每个只要有这么一句台词(不是同一个人,港版梁,美版刘),就足够表现她们各自的特点了。

港版 对不起,我是警察!

美版 我是马赛诸塞警察局警官,你他妈算什么?

(可适当加入fuck等词)-删掉的一段--写这篇文章时,最初有下面这段。

后来觉得跑题删掉了。

============= 跑题的分割线 ===============因为关于内涵,我们有一个倾向,就是当描写一个坏人时,我们越是不断地表现他内心的挣扎与矛盾,我们就越说这个“有内涵”。

所以为了显得和内涵,我们要这样表现: -坏蛋晚上一定要被噩梦惊醒受到内心的谴责痛苦无奈 -坏蛋杀了人后一定要回家面对自己的孩子表现无比慈祥的父爱 -大坏蛋之所以是大坏蛋一定是幼时受到了某种心灵的创伤 ......总之,就是常说的一句话:坏人也有好的一面。

越这样表现,我们就越说这种电影 “有,内,涵。

”坏蛋非得良心自我谴责吗,非要在童年受到创伤吗?

《8 毫米》的结尾,主人公历经曲折终于找到了最终boss超级变态性虐待狂时,boss摘下了面具,露出了平庸的脸,在主人公惊愕(主人公可能和观众一样在纳 闷儿“不会吧,超级boss原来长得这么平庸这么‘没内涵’啊”)的时候说了,我不吸毒没有心理疾病我父母没有离异我幼时没有受过虐待......(大意 如此原句忘了)这个boss的话倒也很有意思,终于打破了“超级大坏蛋一定要有父母离异或者幼年时受过创伤”之类的千篇一律的定式。

我很喜欢对这个坏蛋的设定。

可能正是由于由于这种“内涵理论”,被误解为“美剧照搬了很多情节,但是并没有突破和升华。

”再比如比如明明是大坏蛋最后终于“想做个好人”,这下主题就升华了,我们就说这电影特有内涵。

如果大坏蛋老是大坏蛋,一直到影片结束也不积极向上思过进取,我们就摇摇头说“恩,电影好看是好看,就是少了点内涵”。

我觉得这是由于学校里的一些教育使我们对“升华”过于看重了,造就了我们的一个特点,为了升华而升华,谁不升华谁就没内涵对此王朔说以前自己的小说被主编批评过“没有教育意义”,因为主人公没有在最后认识到什么而使小说有所升华。

王朔对此很纳闷儿,能认识到什么啊,干嘛非得认识到什么才成啊。

另外,一些煽情的场面也极易和所谓的“内涵”“升华”等等连在一起。

比如徐静蕾在《梦想照进现实》里讽刺过说,中国电影动不动就用女人生孩子来表现女人的苦难等等。

(很巧的是恰好同一时期播出的《茉莉花》,仿佛给徐静蕾的话做证明一样,真在结尾处用生孩子的镜头来了个“升华”)。

============= 跑题的分割线 ===============帖子写完了-感谢大家的评论。

看完大家的回帖后发现自己的观点有很多问题(笑)。

几位朋友指出我对美国波士顿的不了解。

一位朋友指出的,帖子有点厚此薄彼了。

字里行间有点对港版不屑的口吻。

确实,人家港版也没招你惹你的,你干嘛呀你主要是看到好多人都说美版没深度,有点想替美版鸣不平,结果可能写得有点偏激。

还有朋友说 没有渲染不等于真实。

确实是这样,我没考虑到这个问题。

反正,还有很多问题。

感谢大家的意见。

 7 ) 口味问题

如果不是原版无间道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我肯定会给本片更高的评价。

原版中的深沉、挣扎、优雅都被去掉了,片中的每个人都是那么的粗暴、简单,刘德华想要洗白自己的渴望变成了纯粹的自保,梁朝伟经典的“对不起,我是警察”也不见了。

也许这才会更加讨好美国人,但是,我确实更喜欢东方口味。

 8 ) 比港版的无间道要好

毫无疑问,无间行者是翻拍自无间道,并且购买过版权,故事大体梗概差不多从剧情来说,主体剧情改动不大,唯一比较大的改动是末尾,无间道里的刘德华活着,无间行者里的马特达蒙死了,对比一下结局,我更喜欢马特达蒙死了的结局,为什么?

因为真警察死了,那么真土匪也必须要死,因此,马特达蒙必须死,而不是像刘德华,依然还能呼吸着明天的空气,这是对梁朝伟的亵渎,对正义的亵渎,尽管有时正义来的不那么正义,像莱昂纳多被一秒崩掉,没有音乐,没有特写,像死狗一样爬死在地上,甚至都看不到他的脸,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一些人望天摘月,一些人只能如死狗般的偷生,世界充满着不公和腐烂,所以蝙蝠侠里的影舞者联盟,要代表上帝的意志摧毁哥谭市,所幸的是,马特达蒙也死了,告诉上帝,这个世界还有那么一丝曙光,这个世界还没有到要用上帝的力量摧毁的那一刻,这个世界还不是索多玛,所以蝙蝠侠赢了,我们也还活着。

从故事推进来看,我也更喜欢无间行者,无间行者片长150分钟,比无间道多出快50分钟的时长,虽然电影不能说时间越长就越好,但对于这部电影,多出的50分钟,给了我们更多的内容,更多的人物塑造,更多的气氛渲染和铺垫,而且都做的很成功,单从达蒙视角来看,一个完整的脉络清晰可见,从小家境一般、成绩很好,小时候在商店里用崇拜的眼光望着尼科尔森,他崇拜,敬仰这个黑社会老大,并且从他那源源不断的得到很多好处,所以以后,他甘愿喊他老爹,甘愿帮他做事,并且也为他做了好几件至关重要的事,体现出一个卧底应有的价值,而反观无间道,这方面的处理简单的多从整体风格来看,一个写实,一个文艺,画面处理就可以明显看出区别,无间行者的画面明亮,真实,而无间道的画面多了一层灰暗的色质,显得有距离感。

无间行者的写实风格很强烈,比如无间道里最出名的一场天台戏,在无间行者里显得真实的多,无间道里刘德华走到天台中央,长镜头显示四周没人,并且旁边没有掩体,这时候梁朝伟突然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就用枪指着他,虽然画面很美,但显得太突兀和不真实,或许这符合了东方人强调【意境】一说吧?

再看无间行者,莱昂纳多是埋伏在离门不远处的拐角处。

再看2人对峙后的场面,达蒙出来后莱昂纳多就背后偷袭一阵狂扁,嘴里不停的FUCK,这对于一个压抑许久,要靠药物才能维持的人来说,是多么正常的感情爆发和宣泄,而不是像梁朝伟那样,还在天台上玩起了古龙式的对话,而在枪口下的刘德华还能从容不迫的用着古龙的方式对答,表现的从容不迫,稳如泰山,让观众觉得好cool好cool,但却距离真实越教遥远。

无间行者的细节铺垫做的很好,像达蒙毕业之后买房子,一个刚毕业的州警不可能买那样好的房子,这个买房子的细节明白的告诉我们,达蒙需要尼科尔森给予的父亲般的崇拜和金钱,尼科尔森需要达蒙在警队里的信息,这就是互相利益的平衡点,当冲破了这种平衡,那么这种关系最终就会被打破。

诸如这样的无间道里没表现出来的细节还很多,让观众看的很具象。

从演员阵容对比来看,莱昂纳多对梁朝伟,一个表现的像是真卧底,一个玩起了电眼艺术风,达蒙对刘德华,刘德华从始至终都在表现酷,所以可能还会有很多观众都会希望刘德华不要死,为什么不给他一个再做人的机会呢?

偶像气质流露尽展,但是感觉一个好的演员,更需要投入到角色当中,尼科尔森对曾志伟,这就不说了,压根差好几个层次,马丁辛对黄秋生,其实觉得黄秋生在这部电影的表现和刘德华一样,很酷很酷,跟普通人,普通警察明显的气场就不一样,维拉对陈慧琳,还真不知道陈慧琳会演戏?

表现的像一张白纸一样,十足的一样花瓶角色其实还有更多想表达的,无耐水平有限,只是个人觉得,无间行者真的比无间道要好。

 9 ) 无间道风云——平行、交叉蒙太奇剪辑的典范

无间道风云是一部美国口味的警匪影片。

影片讲述的是两名立场不同的警察各自的生活和选择,而这两条主线之中又交织了两位主角的性格前史和发展脉络,还涉及探讨了美国警察机构内部关系以及贪污问题、黑帮老大卡斯特罗的犯罪问题和黑帮成员关系等等诸多的辅线。

导演大胆地将影片的时空结构扩张、交错、抽离,然后又缝合,建立起了一种多条线的“立体剪辑”的架构,并运用平行、交叉蒙太奇结合的剪辑技巧,使之与导演的多条叙事风格珠联璧合,牢牢掌控住影片的叙事节奏,并将其梳理得有条不紊,在丝毫不影响画面的自然流畅下,让观众易于接受和理解。

在整个叙事的处理方面,通过后期剪辑的运用,平行蒙太奇、对比蒙太奇的处理十分自然流畅,使得故事中人物关系之间似乎变得更加直接和简单,呈现出来的效果非常到位,是一部技术上非常娴熟的典范。

影片一开始就以主人公科林的口吻进行自传式的叙述,镜头借此引出了头号美国黑帮人物卡斯特罗,由于科林接受了黑帮头目恩惠和洗礼,便成为黑帮头目卡斯特罗的利用工具,考入进校,成为科斯特罗在警察队伍中的卧底。

而另外一位主人公比尔的背景则比较复杂,他的叔叔是著名的黑帮分子,父亲比较正直,因为被黑社会杀害,他想借助成为警察来复仇,于是也进入了警察学校学习。

影片以平行蒙太奇的表现形式叙述了两人在警校的学习过程。

在警校中,两人都各自配上了一个志同道合的配角警校同学,科林配上的是一个开始就请他吃饭的同学,比尔配上的是一个黑胖同学。

这些镜头的出现,也是为影片最后的结局作了铺垫。

即这两个同学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角色对两位主角人物进行了陪葬。

警校毕业以后,科林和比尔两个人几乎是擦肩而过的接受了最后警官的不同命运的安排。

先是科林接受分配到警局的镜头,一个远景,交代了整个房间里的人物。

接着几组近景的对话镜头,也就是上司给予科林的一些嘱咐与寄予。

接着用了一个比尔的主观镜头去过渡画面。

也就是说在科林面试的过程中比尔就在面试的入口处低头望着自己的脚待命。

等科林踌躇满地走出警长办公室与秘书打招呼的时候,比尔才抬起头被前台招呼进去。

这里先是有个起伏,在比尔身上,然后镜头摇至科林从打开门走出来,接着镜头跟着科林移动,并且也将比尔置于画面中,形成对比效果。

接着比尔进去的时候,同样是一个全景镜头,接着几组对话镜头。

整个剪辑平滑流畅,没有太多的渲染与装饰,而是更多的是想通过镜头与蒙太奇的方式去表现出两个命运的不同,即仅仅在前后几分钟的时间差造成了两个人不同的前途。

接着,科林踏入自己新分配的公寓,前面是曾经接受洗礼的教堂,他在自语中镜头缓缓横移科林在阳台上静静矗立的悠闲镜头,而比尔此时则接受警官新开的薪金和帐户,与自己亲戚家的混混到酒馆喝酒,讨论街区的暴力、接受街区混混的挑衅,以此想接近卡斯特罗,以去得他的信任。

此后,影片的剪辑几乎都是采用了对比蒙太奇的手法去描述两个人的行踪,而且通过对比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去叙述了两人是如何一步步上升,去得各自上司的提拔与信任。

另外,对比镜头中还讲述了两个人之间为同一件事情进行的暗中较量。

影片中为了叙事的简洁,女主角变成一个心理医生,变成了科林和比尔自始至终就没有真正的认识过直到最后的生死交锋,这种叙事风格更加突出强调了两人命运的阴差阳错和偶然性。

影片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

科林是一个细心,多疑,手狠的角色。

通过一些细节镜头去反映出他做事的谨慎。

他可以凭自己的身份成为FBI的线人,这也是他可以逍遥法外的原因。

所以,这个角色多了一份霸气和残暴。

而比尔的心是善良和淳朴。

两个人的性格刚好互补,一个张扬,一个沉稳。

因此,当沉稳的被杀害后,张扬的最后也被杀死了。

另外,影片对暴力镜头的处理也是直白而血腥,没有一点的掩饰,没有一点的煽情。

它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黑白不分,弱肉强食的世界。

黑帮心狠手辣,警察也粗暴凶狠,一切都服从于强者为王的生存定律。

无论是色调用光,还是调度剪辑,都刻意低调,低调到根本不引人注目的程度。

剪辑也是采用平行中的对比,对比中有带有平行的影子,用最平实的视角和记录方式,既不刻意夸张浓烈,也不有意营造淡雅。

 10 ) 才知港版《无间道》几乎是不可逾越的经典

《无间道风云》。

8分。

马丁·斯科塞斯导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马特·达蒙、杰克·尼科尔森、马克·沃尔伯格主演作品。

翻拍自2002年香港电影救市之作《无间道》,22年之后回望,那仍然是一部几乎不可逾越的经典,不仅是港片中的经典,更是电影史上的经典。

《无间道风云》的配置是十分高级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自然不用讲,他的《出租车司机》是如此的经典;主演团队更是惊艳绝伦,风头正劲的莱昂纳多和蒸蒸日上的马特·达蒙。

除开故事外,两版区别非常大。

美版的故事设置在波士顿南部,相对落后的工业城市痕迹明显,建筑老旧,街道破败,氛围极其萧飒。

片中几个重要场景的设置,比如弗兰克被击毙时的工地和双雄对决时的天台,都看起来十分凌乱。

但这并不影响马丁的掌镜,他要的正是这种混乱的状态。

台词的变化尤其明显。

美版的台词十分粗痞,这倒也很符合人物的个性。

就我个人而言,略遗憾的是港版中那句著名的“对不起,我是警察”,在美版中并未照搬,始终少了那点味。

继续加油吧,港片!!!

《无间道风云》短评

IF these Chinks wanna nuke Taiwan any time in this century...In this country is one guy brings items and the other guy pays him...It is a nation of fucking rats!

10分钟前
  • IIIIakersIIII
  • 还行

老美的逻辑比较简单,没有港版的深度。黑老大的表演很到位~赞

13分钟前
  • fight2010
  • 还行

总体来说,我更喜欢港版,两卧底间的羁绊,禅意的宿命感等等,不过女主角的处理我更喜欢美版的~ 啊!小李子太有爱了!!>3< 瘪瘪嘴的样子还真有点梁朝伟的感觉呢~~

14分钟前
  • 荞麦安娜娜娜
  • 推荐

...这个题材还得看香港的 这个情节重现得十分der啊就老美的智商太深了估计也看不懂

15分钟前
  • SKIN
  • 推荐

无法容忍这么烂,剧本改编成这德性了,弱得一比简直,根本没有原作人性深处的挖掘和探讨,角色活得丝毫看不出来挣扎,警察都不像警察,昆南大爷,那是警察吗?WTF!!!FUCKU!!!!

18分钟前
  • 不差楼的小学生
  • 较差

我佩服马导能把那么多好的题材好的情节,拍得那么拖沓,无聊,已经不是一次了,完全被他折服了,求你不要再浪费好演员了,别人演戏不容易。看完这个才发现港版其实多么的好看

19分钟前
  • 偏左
  • 还行

烂死,那个稠货跟华仔完全没法比,莱昂跟潮味倒是可以较量

22分钟前
  • 少年啦飞驰
  • 较差

比起斯科塞斯早年的电影和港版无间道,这部也的确不怎么样

24分钟前
  • 绝对领域君
  • 较差

现实,精致,完美无瑕。这才是好莱坞制作,这才是大导的奥斯卡影片。功力胜过港版很多倍,但却独缺香港人的那种情怀。

27分钟前
  • 安狄
  • 推荐

当年我对刘德华的演技嗤之以鼻,觉得他在梁朝伟面前不值一提,但看了美版之后我觉得欠刘德华一个赞,马丁+小李+呆萌,看着非常豪华又非常合适的主角阵容,配角阵容也不弱,一眼过去多让人期待,可却是一部平庸的作品,即使抛去珠玉在前的港版,美版也难算优秀,这不是什么文化差异先入为主,就是电影压根没拍好,可能我以前都太高估小李和呆萌的演技了,这次两位的表现都完全在我预期之下,纵观整部戏唯一演技在线的只有杰克尼克尔森,女心理医生同时和两个男主发生感情这种剧情真是醉了,她的存在只是为了最后马克沃尔伯格可以一枪爆了呆萌的头?要不然搞三角恋是干嘛用的?最后连死几个人感觉只是强行高潮,这都能拿奥斯卡最佳影片,不是补偿就是公关吧

28分钟前
  • 玫瑰水母
  • 较差

一切都处理得太冷静了,有的时候还是需要适当的煽情的,比如原版《无间道》中的“再见,警察”

29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要知道梁朝伟这样的演员,放在全世界,也是其中翘楚!

34分钟前
  • 我们都有罪
  • 推荐

可能先入为主吧 更喜欢无间道 觉得不如BABEL

37分钟前
  • 盲忙
  • 较差

看的时候非常之不入戏...没有港版的好...

38分钟前
  • .H
  • 还行

港版更浪漫诗意,更煽情,未解释的小bug不少。美版更现实主义,更粗粝直接,几个小细节处理得精彩。相对来说个人更偏爱美版。影片剪辑十分出彩,快速摇摄和交叉蒙太奇让人眼花缭乱。内容上,除了悲情宿命,还突出了族裔歧视和阶级固化等社会问题。结尾部分酣畅淋漓。ps: 维拉法米加太美了。(8.5/10)

3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最近怎么像是一个'发了情的'影痴'一样,看过的没一个觉得不好,,,,,,,这一张盗版DVD是在买在四五个星期之前,这么久才看的动力是那段经典画面里二人在大楼上的一句经典台词:“你也是卧底,我也是卧底,这个世界怎么净他妈的全是卧底!”。看过这部片子听到最多的是美国的国骂,对于英语又往深层次进了一小步,发现原来FUCK可以加在任何词的前面.另外看到了港\美之间的差距,觉得香港才是文明社会,而美国更像是某落的的发展中国家,,,,,估计等大陆版的出来应该会像是科幻片一样先进吧,例如某大导可能会考虑加些CG什么

41分钟前
  • tony
  • 力荐

和港版完全两个味道,若说港版是个优雅的绅士,那么美版则是一个冲动的猛男,精致对比粗犷,文艺对比真实,相比之下更喜欢港版的细腻,不习惯美版的大大咧咧。

44分钟前
  • 喵小有为来欧欧
  • 较差

官场就他妈的比的尽是婊子养的!

46分钟前
  • 纳什维尔的猫
  • 还行

差远了。比无间道差远了,比梁朝伟差远了。

49分钟前
  • 小葡萄
  • 较差

我被错误的信息误导,以为是结合无间道+真实的Frank Costello才看的,结果发现除了名字一样,杰克演的根本不是那个Costello(而是波士顿爱尔兰帮大佬Whitey Bulger)。然后大部分时间我希望小李和小马对调,小马显然更棒;结尾处才觉得给小马展现空间足。听见阿刚与阿呆主题曲呢!

51分钟前
  • Eve|Classified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