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开头女主角的梦境,算是全篇最恐怖的地方,其他的都一般!
我觉得亮点是这部剧有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结局,第一次让观众以为是大家为了给女主角治病装鬼,后来大家知道是有人为了复仇装鬼,最后大家恍然大悟,原来背后还有主谋。
这一点为这部剧加了分。
而且在剧中对这个幕后的主谋有伏笔,这一点来说还是可圈可点!
但是这部剧雷人的地方也有很多,最雷人的当属幕后黑手那句犀利的台词“是我安排的女鬼给她关的门”。
(PS:你连女鬼都能安排,赶快帮我把广电总局安排没了吧!
)这句让我爆笑很久!
有兴趣的童鞋可以去看一看百度百科上的评价,我操不止是电影,估计那影评也是花钱买的,摆明的睁着眼说瞎话,扒了裤子放屁,这绝对是我这一辈子看过最烂的电影,没有之一,我从小看外国片长大,本身对国产就没什么兴趣,加上大陆片的口碑普遍偏差,要不是同学拉着我去,绝对不会想象自己会花50元去电影院睡觉。
说是恐怖片,操还真是,看到最后一点全影院的人吓得都笑喷了。
印象最深的是我前面的一个老大娘,看到最后笑的连嘴都合不上了,和恐怖电影院这个主题到挺对应的只有十个人的电影院,回荡着老奶奶诡异的笑声。
不过话说回来这部电影还是有些商业优点,比如看过之后你就再也不会忘记导演袁杰这个杀千刀的傻逼name。
中国电影为什么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过分的商业化,总是把吸金的明星放在第一位,而不去关心电影本身的质量,只在乎演员的人气高低而不是演技好坏,只想反正我们的电影里有谁谁谁片子在烂无所谓只要亏不了就好,就好比小时代一样演员阵容都是当下流行的,所以就算剧本在烂,票房都是成功的,没人会关心电影的品质如何,他们只知道这部电影里有xxxx所以就拿着钱包去看喽,一部赚了,其它的也就随波逐流争先恐后的跟着效仿,最终导致华语片一直不入流尴尬处境,不过这也没办法反正观众买账,你又能说撒。
但说白了这部电影连个稍微红点的演员都没有,纯属是败笔中的败笔,烂片中的下三滥。
电影院是看电影的地方,从过往的汽车影院、露天电影院,再到如今的IMAX影院、多功能影院等,视听系统越来越高大上。
而一些电影作品也会将故事置放在电影院这样的“接地气”背景里,比如菲律宾电影《高潮满座》聚焦于一家破旧的老影院,以发生在这座舞台的人和事,带出了人情世故,蔡明亮导演的《不散》则是以一家老影院的“最后一夜”发出深沉的叹息,而袁杰导演、满囤儿编剧的《恐怖电影院》,则也是把主要场景放在影院里,并借用一个恐怖片的外壳一层层的展开烧脑的悬疑游戏。
影片在开场时,是一对姐弟俩在看似周围空无一人的影院里看电影,但弟弟不仅是打翻了姐姐的爆米花,还说周围坐满了观众,影院出口处还站着一个卖冰糖葫芦的老奶奶,过一会儿也突然有人从影院的高处掉下来……影片的这种开场方式很明确的点题,也即电影院、恐怖,但编剧满囤儿、导演袁杰的野心自然不停留在这里,也不像彭浩翔的《志明与春娇》般用恐怖片的方式开场但讲一个比较怪口味的爱情故事,而是把这场戏作为影片里的导演林欣雅(影片采取了片中片的叙事结构)的童年梦魇,即使在长大成人后依然不时的萦绕在她的潜意识里,这点也成为解开她心结的重要一幕。
随后,影片的镜头、风格一转,场景已经转移到了风光明媚、阳光灿烂的草地上,一个年轻人躺在床上感受着阳光,而周围有护士、医生过来……从开场时的灯光昏暗、人影迷离的旧影院,到这个阳光明媚的芳草地,影片完成了一次反转,从对白来看可以明白,原来刚才的影院惊情,是那名男子的一个噩梦。
但紧接着又是一声“咔”的声音,把故事带到了影院里的现实——原来刚才是在拍电影,电影里的男青年回想着童年时跟随姐姐看电影的情境,而短短几分钟的开场影片也完成了三次的不断反转,有些类似于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盗梦空间》的开场时的叙事方式,同时也奠定了影片的叙事基调,即不断的反转。
很多的国产恐怖片,在审查的限制下,常是用音响、突然吓你一跳的方式让你感到“恐怖”,但剧情点反驳较多,但《恐怖电影院》整体上还是克服了这个毛病,影片里的几场重头戏,还有人物关系、叙事的转变,很多都可以从前面找到铺垫,比如前文提及的开场时发生在电影院里的一幕,是女主角林欣雅的心结,而如何解开她的心结,又与影片的另一条线索、纪念在拍片现场突然离去的演员夏梦,相互关联推进着影片叙事的不断发展。
仅就这点来看,也可以看到影评人出身的编剧满囤儿的用心之处。
这点对于喜欢看恐怖片的观众来说,不至于留下一个“各种BUG”的念想,反而很可能的是在看后面时还会想起前面所埋下的伏笔。
值得一提的是,本周时也是一年一度的万圣节,也即西方文化里的“鬼节”,好莱坞每年会出现一些应景的惊悚片迎接这个特别的节日,满足恐怖片的影迷,比如前几年名动一时的《鬼影实录》系列,而国产电影在借鉴好莱坞类型片的同时,也借鉴了一些档期概念等,而《恐怖电影院》无疑是今年万圣节档内地市场最值得一看的国产恐怖片。
文/梦见乌鸦当年在看《阴阳路》的时候,对最后一个故事《陀地位》印象颇深,陀地位是指电影院中专门给鬼坐的座位,偌大的电影院,关上灯光漆黑一片,大银幕上播放着电影,有没有注意到你身边的究竟是人是鬼?
电影院也是个滋生恐怖故事的温床,《恐怖电影院》就是讲述这样一个恐怖故事,尽管该片的宣传声称“实景体验”,但依然是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在粤语中的“陀地”是说在某个地方的恶霸,例如说有个恶霸住在那个地方,然后人家就叫他们为“陀地”,“陀地位”就是被“恶霸”占据的座位。
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刘镇伟编剧策划、余允抗导演的经典鬼片《凶榜》,电影最大的优点在于将闹鬼场所从人迹罕至的荒村、坟场、古宅等场所搬到了我们平时常去的闹市区、高楼大厦,根据当时刘镇伟所言,越是我们常去的地方,发生的恐怖故事就越让人觉得恐怖。
至此,香港鬼片从深巷古宅之中走出,“进入到”寻常百姓之家。
香港恐怖片的转变,造就了诸如《阴阳路》、《OFFICE有鬼》、《夜半一点钟》等多部当代都市鬼片精品。
这种路数对内地恐怖片的影响其实不大,根据以往经验,国产恐怖片对场所的甄别不太理想,依旧停留在医院、火葬场、荒村等地,《恐怖电影院》突出的一点,就是在故事场景的选择让,第一次让恐怖事件的发生场所选择在了人家经常去的地方,在场景选择上的特立独行,是该片吸引观众的第一个地方。
平时电影院熙熙融融,但阴暗、偌大、常年不见阳光的影厅中,才是恐怖故事最佳的载体。
除去该片题材上的优势, 诸如这类电影院闹鬼的坊间灵异传说还有很多,人类与生俱来的猎奇心态大大增强了这些传说的流传度,抱着极低的期望值去看《恐怖电影院》,有道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没报什么希望自然会有意外之喜。
平心而论,《夜半梳头》是小成本,电影主要场景就是一家电影院,演员阵容无亮点,电影有装神弄鬼的情节,但并不是糊弄人。
《恐怖电影院》实际上是一部打着恐怖片幌子的亲情片。
抱着极低的期望值去看《恐怖电影院》,有道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没报什么希望自然会有意外之喜。
平心而论,《夜半梳头》是小成本,电影主要场景就是一家电影院,演员阵容无亮点,电影有装神弄鬼的情节,但并不是糊弄人。
《恐怖电影院》实际上是一部打着恐怖片幌子的亲情片。
这部电影属于渐入佳境型,电影采用双线的起步方式作为所有事件的起因,困扰主角多年的噩梦,剧组的死亡事件交汇在一起,让电影的故事发展有了立足点。
从“见鬼”拓展的几十年的往事,首先电影有着可以自圆其说的故事电影开场以主角的噩梦作为开端,在以剧组出现意外死亡事件为起点,前20分钟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因为出场人物太多,但当你度过这一段内容后,就会发现越往后故事发展越大,说白了就是“有戏”。
电影院中的鬼影忽隐忽现,但留下了相关线索,所有矛头都指向了当年主角的那起噩梦,电影从一个格局很小的开场逐渐拓展到了一个有深度和广度的挖掘空间。
同时,编导的误导性也很强,将所有矛头都指向某配角,然而海阔天空的地方还在后面。
电影在吓人场面,包括电影院中的鬼手,白衣女鬼都是都是恐怖片惯用的路数,屡试不爽。
越往后看就会觉得这个故事并非简单的装神弄鬼那么简单。
结尾最有意思,因为电影在将观众引入歧途的同时,谁都知道片中的“鬼”是假扮的,没有逃出国产恐怖片惯用的路子,吓人场面依然畏首畏尾,到头来依然属于精神分裂。
但本片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不像其他下三路恐怖片在闹了95分钟鬼之后,突然用最后5分钟告诉观众以上全是主角精神分裂后的产物。
《恐怖电影院》的故事在一开始就告诉观众世界上根本没有鬼,都是主角抑郁症的产物,但随着电影的发展,很多人都看到了“鬼”,难道所有人都精神分裂了吗?
这就是一个故事发展中的一个包袱,而电影的最后,当包袱抖开的时候,审视整个故事,其实是一部情感片,电影很像大卫·芬奇的《心理游戏》,利用一个局来角色破解多年的心结,而且在这一层面上,又加了一部分人心叵测的因素。
让结局有了两次翻转。
当然这个包袱抖得并不算精彩,因为这个模板已经不算新鲜了。
又到了吐槽的时间,不是我吐槽,而是编剧吐槽,该片的编剧是我哥们,听他讲述剧本的审查过程,听得心惊肉跳,比电影还要精彩。
然后看完电影之后,又看了最初剧本,除了名字一样之外,完全就是两部电影,然后哥们又跟我吐槽。
地球人都知道,中国电影是不能出现鬼的,但偏偏恐怖电影在市场上是非常抢手的。
“痛并快乐着”大概是国内所有恐怖惊悚类电影共存的状态。
这些电影成本不高,题材猎奇,票房很好,擅长以小搏大,这是“快乐”;不过根据审查和技术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国产恐怖片的水准要在十八层地狱煤窑中的掏下水道的之下,说白了,就是不用心弄,糊弄一周票房完事,恐怖片人品耗尽,这是“痛”。
然后回到电影本身上,这个故事是完成是在审查范围之内,不是说故事不好,最起码该片自圆其说,电影的悬念直到最后一刻才揭开,而且是双层包袱,两次反转结尾之处情感线落笔有一定的力度。
但作为恐怖片,遗憾之处也不少。
在欧美影市,尤其是产业化最为成熟的好莱坞,每年的万圣节前后的那段时间里,都是恐怖、惊悚类型片蜂拥且横行大银幕的佳期。
狮门等大小偏好此类型片的公司们也都纷纷祭出自己的年度“骇人”力作,让喜欢电影的观众们在每年这个秋风瑟瑟的时节,频频体验脊背发凉、冷汗直冒、惊声尖叫的快感与乐趣!
再看华语片市场,随着近年来整体大盘的不断高歌猛进,或恐怖或惊悚的吓人之作,也已然不是以彭氏兄弟为代表的港影人们的专利了。
尤其是伴着《白狐》这类大制作高逼格,以及《京城81号》这类创纪录,还有《床下有人》已然成系列等等愈发成熟且成气候的商业与艺术水准的多角度提升。
国产恐怖、惊悚片已然在编、导、演以及市场成熟度和受观众追捧等多方面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有幸的是,今年的万圣档有这样一部《恐怖电影院》,在新锐编剧与导演以及众年轻演员的合力下,这部从名字到内容,皆可以让你坐在影厅里倍感“透心凉”的作品,可谓用心独到、设计精巧。
甚至可以说,你敢看,就是一种勇气!
因为,顾名思义。
这里的骇人故事就是发生在电影院里,而恐怖元素、摄人之手,除了明晃晃的大银幕之外,很可能就在你座椅的背后,影厅的过道,甚至在你装爆米花的大纸杯里……事实上,《恐怖电影院》的目的绝非单纯地吓人到尿,甚至不敢单独进影厅。
像所有成熟而优质的心理惊悚片一样,真正完整且有丰富地情感表达的故事,才是佳品。
而该片的编剧,无论从情节设置、角色与矛盾冲突的锤炼,甚至每一个主要角色的名字,都足见真功。
或许有一定电影尤其是恐怖惊悚片积累的资深影迷,一定能在片中几位主角的名字上找到共鸣。
编剧的用意或许除了向经典和前辈们致敬之外,更能让人感受到其对电影艺术的热爱与全情投入!
无论是欧洲的艺术片,还是好莱坞的商业电影,完美地“容情于景”,显然是电影业与电影人最成熟的表现之一。
就像在蒂姆-波顿的影片中,无论是极度黑暗的角色和恐怖当道的情节中,都能让观众感受到股股的爱情。
即便是僵尸、吸血鬼或是可怕的玩偶,都能在爱的包围下勇者无惧。
而这部《恐怖电影院》之所以称得上成熟,就是能在编剧与导演们的精心设计和掌控下,在恐怖事件连连的情节里,将几位同样是置身电影业中心的主人公们,以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情感锁链,牢牢地捆绑在一起。
“情之所至,金石为开。
”的道理,在主人公们的身上再次得到印证!
另外,以影人说影事的噱头在业内亦可谓愈发地流行,《雨果》这类美好的怀念暂且不提。
还记得多年前的《洛城机密》,还有当下热播的同类美剧《清道夫》,皆可谓好莱坞人自扒暗疮的佳作。
看点、卖点自是丰富可观。
想必对于国内影人来说,从这部《恐怖电影院》开始,此类大银幕卖点,尤其是在愈发成熟的恐怖惊悚类型片领域,更该是大有文章可为了。
笔者来说一下我看这部电影的感受,刚开始怀着做好被吓的态度看这部国产惊悚电影,但是出于国产电影的尿性(不可能存在鬼,与社会主义唯物观不符)还是做好了等待最后见证奇迹的一刻,肯定又是什么人为扮演,什么心理疾病!
结果……卧槽,你麻痹这是什么破玩意!
真是屎一样的电影,屎的萌萌哒!
我不吐槽什么,我就直吐槽剧情,什么演员丑的一笔,给其他电影打广告这种我就不吐槽了。
剧情是什么感觉呢?
我就举个例子——其实你是在看这样一部电影:一个人走在路上,看到一坨狗屎,咦?
狗屎?
是真的吗?
于是他决定验证一下,然后他就用手指戳了一点尝尝,不过瘾,又吃了一口,嗯!
是狗屎,确定了,然后就一脚踩上去了。
全剧终!
呵呵哒!
国产惊悚片因一部《京城81号》走进了“高大上”时代,不但票房高大上,服化道等制作上也显高大上。
但包括它在内的几乎所有的国产惊悚片的故事场景不是凄凉的山村,就是孤僻的古宅,亦或是荒郊野外,然而一部来自电影院惊悚故事也发自电影的影片《恐怖电影院》以特立独行般诞生。
由《恐怖电影院》让小马哥联想到了多年前一部泰国恐怖片《厉鬼将映》,它的出现一时间震撼到了许多恐怖发烧友的心和脑,你就惊奇的发现,原来恐怖片还可以这样拍,惊悚故事的发生地不只是荒郊野岭,还可以是电影院这样熟悉的地方。
遗憾的事,该片没有在国内上映,大批的观众无缘在影院里一睹真容。
不过还好,《恐怖电影院》10月30日将以其独到的视角与观众见面。
《恐怖电影院》由知名导演牛朝阳出品,80后新锐导演袁杰执导,好朋友满囤儿(卢少科)担纲编剧,这也是好朋友首部搬上大银幕的作品,为他的梦想照进现实而高兴。
不过也有遗憾,因为私交很好,所以看过原始剧本,为了过审等原因不得不做出修改,但成片还是让所有先期观影的朋友给予肯定。
从影片内容来看,故事以午夜影院为空间,讲述了一家影院午夜放映时发生的一连串诡异事件。
影片故事线采用了“戏中戏”的双线结构,讲述了发生在某家午夜恐怖电影院内外的一连串诡异故事。
女演员夏梦在拍摄某恐怖电影时意外身亡,导演林欣雅和夏梦曾经的同事来到一家破败的影院借她生前的遗作来寄托哀思,却不知一场冤魂索命的猎人游戏就此开演。
就在这紧凑的情节、不间断的悬念和不时被点燃的惊悚爆点中,影片故事不断地冲击人们的恐惧荷尔蒙,让他们感受到刺激非凡的精神大餐。
国产惊悚片之所以被影迷、观众所吐槽,无非是故事不够恐怖用音效来凑的现状,人吓人吓死人,只有故事本身让惊悚不断升级,才会让观众从神经末梢恐怖到头脑,因为片子的烧脑级别还是很高的,不到最后你还真的难辨真相。
高级出色的恐怖电影就如《咒怨》般,从最简单常见的场景,所延伸出的来自内心的恐惧,才是可以将惊吓时间持续延长的法器,不仅观影的时候,而且出得影院,甚至许久之后,只要看到与片中情景相当的地方,就能随时忆起曾经的腥风血雨,这就是一个恐怖电影的高层次恐怖所在。
只有对任何事情痴迷到极点才可能爆发出超人的能量,对于满囤儿来说,本身作为影评人每年观影无数,心中的那个电影梦逐渐清晰。
单从他把影片的所以演员名字都取自各类惊悚片的人物这一点就能看出他的用心良苦。
中国电影不缺技术也不缺资金,唯独缺的是这份诚意,希望所有的电影人都能走心,为观众奉献出良心之作,只有这样观众才会买你的帐,否则……
15年看的·序幕,姐弟恋在一间电影院看电影,姐姐疑问为什么还不开演,而弟弟说"不是已经开演了吗"。
此时一人从高处落下 满脸是血,姐弟俩想要逃走 但门已被锁上。
弟弟又称有人在者卖糖葫芦。
一鬼影出现……欣雅称"她在这",同伴们称"一定是幻觉。
她已经死了 永远不会回来了"。
所以又双叒叕是那种套路——一群人害死了一个人,与死者关系亲密的主角装神弄鬼来报仇……
站在我们村的高处,向东望去,大约八里之外,矗立着本乡镇最大的标志性建筑物,那就是陈疃电影院。
1980年代初期,乡镇电影院放映员是自带光环的,他们如同魔术师一样,带给村民完全不一样的光影世界。
最初对恐怖电影院的印象,是因为鲍方版《画皮》,据说有个老太太吓死了,然而我至今也不确定是否便发生在鄙乡。
再后来,中国电影里没有鬼,自然电影院里便不会有鬼。
当然,人心里深处或许有鬼。
我的朋友满囤儿编剧的《恐怖电影院》,便是人心作祟的故事。
否则以满囤儿同学的才华,虽然说不敢攀附《闪灵》等大拿,但至少可以与《阴阳路》比高下。
想想童年写作文,顺手便可以写下“万里无云”,秋高气爽是基本印象。
如今的小学生,雾霾才是他们故乡的特色。
也许有一天,京津冀的孩子们也会怀念他们遥远的乡愁。
既然电影里不能有鬼,那么内地几乎所有的恐怖、惊悚、推理等类型电影,都要往人心里做文章,有得做没得做都要从羡慕、嫉妒、恨来铺设故事的经络,再辅助以心理状态的不正常,以精神分裂、一阳指或者孪生来做“钩子”,这样误会、巧合就有了逻辑上的保障。
《恐怖电影院》对此有属于自己特色的拆招、见招,与绝大多数近年来内地出品的恐怖片不一样,本片首先明白无误的告诉观众,这是一部有关电影创作者的电影,女明星意外死了,制片人和导演SB了,角色有问题、鬼也是假的,但是和预期的故事走向不一样,尽管见多识广的观众还是会不满足满囤儿的构架,然而在与广电总局拨一小拨动一大动的被动创作流程中,已然是值得肯定的双重否定的较好解释,解开扣子的手法还是相当不错的,电影院里的鬼影不是为了吓人和要糖,而是为了救人,SO,万圣节的电影院里没有鬼,却可以有雷锋,好人一生平安。
《恐怖电影院》又是明显的自我指涉,对于电影人的精神世界有一种兼具致敬、嘲谑和鼓励的复杂滋味,他们过的都不是正常人日子。
电影院分明有向观众提供欢乐、渲染梦幻、接触现实和奉送惊吓等娱乐功能的任务,要让观众在两个小时左右的洞穴里,相信银幕上的故事是“真”的,至少要那份情绪,但是在贵国有司盖戳通过的剧本故事里,绝大多数电影只能是被阉割之后的半成品,编剧本应该获得一张白纸上无远弗届的创作领土,有多少智慧就发挥多少,然而实际上却在构思时便与电影局的审查人员进行合谋,如果审查人员遭遇不够强势的创作者,大可以七零八落的炮制、划定范围,就好像本片里的他们对于本就有问题的主人公进行干预疗法,虽然电影里貌似“从此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然而愉快的在一起玩耍多数还不过是童话。
文:赵猪电影自诞生以来,其主要功用就是通过银幕上真实、鲜活的人物与故事,在观众视角里产生移情作用,让观众感同身受,进而仿佛获得一次新的人生。
在这一基础上,电影技术的全部发展都是朝着让观众的感受更加逼真,更容易进入电影故事和场景的方向来的,比如最早的彩色画面,声音效果,以及近几年蓬勃发展的3D技术。
《恐怖电影院》正是建构在这一基调上,用最简单的戏中戏模式,把大家习以为常的电影院里,大银幕上正在上演的故事,与观众周遭的密闭环境相结合,营造出一种人在戏中,戏里有戏的融合效果,在惊悚片的效果和发挥方面,确实有着非同一般的感受。
正如最著名的日本恐怖片《午夜凶铃》中,贞子从电视机屏幕里爬了出来。
换个方式来理解,这其实恰恰是观众欣赏恐怖片的一种隐约的内心期待,正因为身处安全的位置,所以他们更加期盼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刺激,来满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体验。
《恐怖电影院》开场说的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在空无一人的电影放映大厅里,同行的弟弟却偏偏说周围全都是人,然后大银幕上,妆容恐怖的女鬼伸出利爪伸向你时,果然就感觉到从自己脑后有异常的响动,站在角落里卖冰糖葫芦的古怪大妈,突然从天而降,摔在面前的横死者,一连串离奇的事件,都发生在漆黑一片的电影院中,再配合大银幕上正在放映的故事,这不正是所有爱看恐怖片的观众内心既害怕,又无比期待的事情么?
当然,稍微有点常识的朋友大概也都知道,在中国电影院里,大银幕上所发生的一切都不可能有鬼,所以影片最后只能十分无奈地转向了阴谋、梦境、心理疾病这些非常老套的方向。
但是至少在揭开谜底之前,编剧和导演还是尽心尽力地在具体桥段上下了功夫,结合电影院这一特殊的环境,创造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惊吓效果。
本片编剧满囤儿是我的朋友,也是一位影评人,看过大量电影,对电影也始终怀着理想。
我曾经看过最初的剧本手稿,其中许多场景和桥段的设置,远比现在所呈现出来的更加吓人,诸如在逆行的电梯上,徒劳无功辗转着的眼珠等等,只是想想就令人觉得不寒而栗。
当然最终因为各种大家都了解的原因,没能出现,确实可惜。
尽管如此,《恐怖电影院》还是开创了中国惊悚片类型中的先河,用电影院这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密闭环境,结合大银幕之上以及大银幕之下似远似近,相互影响的氛围,创造出全新的融合式惊悚效果,真是令人细思恐极。
最后友情提示一下,作为一个影评人,编剧满囤儿刻意在电影里埋了一些小彩蛋,大家在看片时可以稍微留心一下。
渣一样的演技,屎一样的剧情。
幻中幻真无聊,犹记得小时候被预告片吓到过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9531134
善良才会驱除心中的魔鬼。
又是精神病
这是我看过最烂的,不知道纯洁心灵能不能抗衡
剧情跟恐怖游泳馆差不多
感受最差演技。。。
记得当时是在电影院兼职,放的午夜场,闲着没事在刚开始放的时间进去瞄了几眼。片头确实很有代入感,看得我心里发毛,不过也就限于开头这几分钟了,虽然后面没看,但基本猜也猜到了
导演先生您好,今天下午我在影院看了您这部戏,当临近结束时,我清楚的听到我旁边的一位11岁的小女孩对着荧幕说了句“傻逼,无聊死啦”
一星给片头,越往后越烂~~~~~~
妈妈陪我一起看的 感觉还可以 毕竟审查制度搁在那 有鬼就别想了 但最起码有些镜头能够吓到观众 题材新颖 就是演员都太丑了 要不就整得跟怪物似的 要么长得呲牙裂嘴的 唉
这片还能上院线??简直侮辱智商!而且更可怕的似乎还有第2部……要命了!故事,演技,颜值都很糟糕,就其中一个妹子还可以看一下。配角比主角好看的多!上映的宣传除了内部人员没观众,简直哈哈哈哈!
好的恐怖电影让人恐惧,烂的恐怖电影让人恐惧
补标
本来是想看恐怖游泳馆的 无奈找不到片源只能看这个了 海报真的是整部电影最吓人的 特别好奇这个导演是怎么拉到赞助的...
我算是明白什么叫真正一无可取的片子了。...no zuo no die,也是一种经历....
看了一半儿就弃剧了
预告片的座位席透露了观影人数,导演真是机智!
电影院好多小伙伴没有看完就离场,说不够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