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卡帕说:不够好,只是只是因为不够近。
除了片中的卡帕,每个人的描写都只是点到为止,乍一看一锅大杂烩,其实谁都不是绝对的主角,要是真的有,也应该只有是人类+太阳这两个主角吧。
面对太阳(死亡、生命、完美、世间一切的主宰等等多重象征),人类个体实在太渺小,就像疯子船长说的:when face with it, we are just dust那个喜欢晒太阳的拉丁汉子就是被这种谜一样的美吸引,和猜火车里那种嗑药的心理很相似,但是又很不同。
挑战接近的极限,这个也是主角名字为什么借了死于战场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大名的原因吧:不够好,只是只是因为不够近。
其实有两个情节很能揭示这个主题,船长站日冕的巨浪扑面而来的时候,只是痴痴地盯着太阳;耳机里另一个超级日饭--那个迷恋太阳满脸灼伤的的拉丁男并不介意他的死,反而嫉妒地拼命问道:你到底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也许那一片100%强度毫无过滤的阳光,正是驱使他们驶向太阳的终极诱惑吧,如果给我一个机会,我也想这样轰轰烈烈地死一回。
另一个就是那些死去的一号船员们,在面对这个创造了一切的巨神面前,统统放弃了改变人类命运的企图,拉丁男最终和他们一样,牺牲了小我,用卑微的态度投入它的怀抱,痴痴地面对它燃尽在日冕上万度的淫威里。
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和诱使罗伯特卡帕冲向子弹的诱惑,其实很相似。
科幻方面,我觉得不需要太挑剔,这个片的题解实在太多解了,科幻只是个载体,导演和他的科幻班子已经很尽力了,在这样一个虽然不太经得起完整推敲的故事大背景下,把象征上帝的造物者-太阳和渺小的Creatures-人类,放在这么有想象力的架构里,任一个个代表了人类各个面的个体在其中自由碰撞,面对濒临灭绝却又仍然主宰一切太阳,或疯狂,或牺牲,或团结,或迷恋,或恐惧。
看完之后脑海里的回音久久不能散去。
可能我的科学素质不够吧,我觉的整个来说还是不错的,作为一个太空电影,细节上做的也不含糊,各位可能说的太重了!
昨天刚在影院看的,实在太high了,这片子在烂影院看和网上载DVDrip都远远不行,影院里的人都牢牢被银幕吸住,绝对没有什么闷的感觉,音乐,画面,气氛,好久没有那么爽的观影体验了。
情节稍弱一点,不过悬疑到位,绝对满足了,伟大!
科幻、伪科学还是迷信想必顺利享受完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了解太阳是如何发出能量的,而《阳光计划》则有意颠覆各位的常识,活生生的捏造一个并不存在的太阳陨落的过程,还像三岁小孩似的梦想用炸弹去创造一个“星中之星”,看过《宇宙与人》的小朋友都知道太阳在失去光芒之后就完成了由氢到铁的核聚变,如此密度之大的白矮星是如何继续用炸弹来继续让太阳聚变?
况且,在太阳失去光泽前会膨胀一百倍,地球早已不复存在。
所以,影片开头渲染出凝重灰色的末日气氛,在亦幻亦真的伪科学旁白中顿时无影无踪,在这样的气氛里,观众一下子由故事的参与者霎时沦为一个个冷眼看客,看看这个故事如何能自圆其说。
几个月前丹尼·保尔在接受《看电影》专访的时候说“我想拍一部太空电影”。
说到太空电影,不能不提《2001太空漫游》。
《2001太空漫游》成就了一部经典科幻太空电影。
无垠的宇宙空间为电影创造了一个天然孕育伟大影片的摇篮,因为在这样一个充满未知和探索的世界里,可以容纳各种想法和理念,即便是超前脱离实际的思维在浩瀚太空中都极有可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宇宙在《2001太空漫游》承载了对于人类命运的终极思考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一般科幻电影仅仅用太空吸引眼球的作用,也许,所谓“先知”决定人类命运的论调在人类自我主宰能力不断增强的时代早已被大多数人摒弃,而在《2001太空漫游》中借以太空的名义,这个看似愚昧的论调带来了巨大的反思与启示,至今也不会因为库布理克的这种理念而说他迷信,因为在他的时空中,一切都是合理的,引人入胜的。
反观《阳光计划》,这部电影似乎把“神”的意志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了,只是化身为上帝使者和上帝对话七年的彭派克先生出现的让人极为突兀,这个连话都将不清楚的怪物有限的出场时间除了让人觉得他是一个和人类作对的大坏蛋以外实在让人联想不到太空中深邃的哲学思考。
他超乎自然控制中央电脑的能力更是为影片添加了伪科学之外的迷信色彩。
伊克拉斯二号看起来科技感十足,一副着实能够胜任拯救人类命运的样子,可谁知这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头等让人费解的是,这么远的长途旅行竟然没有设计供宇航员“冬眠”的装置,除了杨紫琼可以每天照顾花花草草获得一点生活乐趣,其他的人看看地球的美景之后岂不要无聊死;作为一艘挑战太阳的太空梭,面对区区几万度的高温竟然如此脆弱,而那颗炸弹就可以进入太阳后再引爆。
总之实在不敢相信几十亿年以后的人类科技竟然如此出人意料。
太空船本身结构也是超乎想象的复杂,凌乱的剪辑则更让观众摸不着头脑,最后机械师进入炸弹那一段反复观看了几次也没能把每个细节弄清楚,也只能算我智商有限了。
宇航员们从伊克拉斯一号返回二号的时候则更是让我大跌眼镜,把身体暴露在零压力的外太空竟然只是受到了近乎绝对零度的低温创伤,有点物理常使的人都可以编出“七窍流血”而死的剧情。
当然既然已经给这部伪科学的科幻电影定了调,这样的细节也没有过多追究的必要。
到底是谁在演电影纵观整部电影,留下深刻印象的竟然是每天都要打交道的阳光和“水星凌日”。
说实话,这部电影的特效真的算不上出彩,仅有的特效也几乎是用在展现阳光的威力上了,我相信就算明年奥斯卡把Mr Sunshine提名最佳男主角也不会是什么出乎意料的事情。
其他的几名主演呢?
和Mr Sunshine比起来配角都算不上,充其量也就是“路人”。
每个角色都是那么苍白和雷同,完全没有把人物性格融入到角色里面去,犹如一个个机器人在操纵太空船,更别提孤独状态下散发出的人性光彩了。
《海神号》在此可以算作比较有资格的前辈了,在如潮的恶评之后我没有去领略一下大自然取代演员是怎样的观影体验,不过相信和阳光的效果相差无几。
无论是怎样类型的电影,主演是人或者具有鲜明的人特质的物种是一部优秀作品的基本前提,这样的前车之鉴已经不少,而对特效的趋之若鹜让这样的失误一次次反复的上演。
同样取材自太空的《阿波罗13号》的一个很重要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的主角是汤姆·汉克斯而不是Mrs Moon。
汤姆在登月舱和月球擦身而过的遗憾中,演绎的是一场毕生梦想触手可及的刹那与梦想远离的百感交集;漫漫旅程中一环扣一环的绝处逢生无不诠释一名优秀宇航员的智慧与坚强。
到现在也不敢相信那个用43天打造《猜火车》的丹尼·保尔今天斥巨资仅仅是秀了秀太阳公公的光彩,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吐槽几点:1:人物间的矛盾莫名其妙,为了点小事争吵打架.2:这是个背负任务的团队,里面的每个人不应该以任务为重么?
为了任务可以牺牲一切啊!
还有贪生怕死的人?
3:一号的船长黑化的莫名其妙,而且一直是自带马赛克,明显有心理问题.4:难道这种拯救全人类的任务开始船员没有进行心理测试?
还有想自杀的人?
5:真的想打一顿导演,镜头切换晃得想吐!
6:看多了科幻片,一直感觉出现亚洲人的面孔就好尴尬!!!
7:对比下《星际穿越》,看的真的是难受!
“结果妈蛋居然被分配来写科幻片。
科幻啊,科学啥的我不懂啊!
怎么办怎么办?
嘿嘿不如套用恐怖片的格式吧!
”1. 科学啥的不太懂,不过宇宙飞船么,比闹鬼小屋更加与世隔绝,都不用编什么暴风月封路这种烂借口,真棒!
可是就一个飞船很难有啥冲突,我可以给安排一点幽闭空间里的人性啊猜疑啊啥的不过要都是这个写起来好难,还是传统恐怖片的一群人本来要去A地结果阴错阳差去了B地然后卒这种剧情写起来顺手,那就让他们去鬼船吧。
2. 男主么,不能是那张孔武有力英明果断的,因为这样就很难展开剧情。
主角么肯定得活到最后,磨磨唧唧犹犹豫豫软软弱弱但是又自带外挂这种最适合用来展开剧情了!
你想让他干啥他就能干啥,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不用担心不符合人物性格。
而且这种人不会逞英雄,存活率相当高。
对了这是科幻那我可以设定他是船上最关键的人,这样他横竖也能活到结尾了。
3. 女主么,我还是喜欢传统的圣母白莲花式,对男主一心一意。
就让她按部就班陪男主到最后吧。
4. 其他角色。
肯定得有个特单纯特不做作的姑娘然后防御力和武力值双低,随便可以被boss KO。
还肯定得有个自私自利的拿同伴挡枪的,这种人啊,都不得好死!
还得有个武力值max的肌肉男,可以用来刷关卡,那就是机械师啦!
机械么,修机械的肯定体力好。
还得有个神经兮兮的说不吉利话的预言帝,这飞船上都是科学工作者可咋办?
有了安排个心理医生好了,搞心理的自己心理有问题的最多了。
还得安排俩炮灰,我看Asian就挺合适的。
5. 恐怖片里都得有大boss,这外太空里哪里去找boss啊,又不是拍异形。
这样吧,前面说的鬼船里藏个大boss好了,嘿嘿我真机智。
6. 剩下的部分我随意发挥好了。
嘿嘿这写出来一定是科幻片里最像恐怖片的,恐怖片里科学含量最高的。
成为最伟大的恐怖片作家就指日可待啦!
又是个特别的日子,再次看了这部特别的科幻片的DVD版本,感谢互联网的快速分享,宇宙是我们人类的摇篮,灵魂的故乡,它总能带给我们本初的启示。。。
更多的评论就不再熬述了,分享一下本片的主题歌《希望大道》(" Avenue Of Hope ")by 拥有磁性嗓音的 " I Am Kloot "Along the avenue of hopeThe footsteps falter, the fingers gropeand days, stretch out, beneath the sunNo-one's born, and no-one dies, no-one lives, so no-one criesand we wait to see just what we will become走在希望大道...足迹 蹒跚,手指 摸索...时光 在太阳下 延伸...没有人出生,没有人死去,没有人活着, 所以没有人哭泣 然后让我们看着我们将变成什么样子...Don't let me falter, don't let me rideDon't let the earth in me subsideLet me see just who I will become别让我再蹒跚,别让我再漂浮...别让我沉入泥土...让我就这样看着我将变成什么样子...You're like the clouds in my home townYou just grow fat and hang aroundand you're days stretch out beneath the sun你好似我故乡的浮云...你慢慢飘散和高挂在上...你就是在太阳下延伸的时光...and you don't live, you don't die, you don't love so you don't cryand we wait, to see just what we will become你也没有活着,你更不会死去,你没有爱情,所以你不会哭泣...(就这样)然后让我们看着我们将变成什么样子...Don't let me borrow, don't let me bringDon't let me wallow, don't make me singLet me see just who I will becomee别让我获得,别让我给与,别让我沉缅,别让我歌唱,(就这样)让我就这样看着我将变成什么样子...Don't let me falter, don't let me hideDon't let someone else decideJust who or what I will become别让我 蹒跚,别让我 躲闪别让别人(这样)决定 我将成为谁变成什么...Don't let them borrow, don't let them bringDon't let them wallow, don't make them singLet them stretch out beneath the sun别让他们获得,别让他们给与,别让他们沉缅,别让他们歌唱,(就这样)让他们就这样在太阳下延伸...sonychen 版希望大道 于 2007-8-12PS. 本片是DNA Production作品
既然是科幻,生搬硬套科学理论就显得不合时宜了,在科技的展现上有一些看不明,讲不清的小瑕疵我觉的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比如:1. 有些人所谓的恒星生命周期理论,与片子里太阳阳萎的矛盾。
我认为这个属于没有理论支持但是绝对在硬科幻这个轨道之内的一个假设。
2. 飞船的设计。
故事设定在近未来,这种样子的飞船我个人认为是满科学的,自转的人造重力,太阳板,有绿色植物的氧气室,全息心理治疗等等。
如果投弹,大太阳板与小太阳板的分离,中间的连接都是相当合理的设定。
还有其他一些我也懒得说了,看观众自己愿不愿意接受了,硬钻牛角尖我也没办法。
片子前后风格变化太大,这个是我不喜欢的地方,尤其每当杀人狂出现的时候,特别处理的镜头风格让人很抓狂。
片子的亮点很多,有一些我非常喜欢的地方,比如开始视频跟家人通讯,全息治疗室的场景,大家观看水星,结尾这几个平静的片断,美妙的背景音乐让这些很特别,对七人小组心理的刻画是很强烈的反衬,也给观众时间去思考和感受片子的时间空间和人物。
片子首先就是表现了一种高压力下人的精神状态。
7个人,7年,背负着全人类的希望,不疯才怪。
其次片子频繁的展现人直面太阳时候的一种感觉。
比如片头太阳室里,随着阳光的渐渐加强,他形容那种感觉很奇特。
真田广之修理太阳板牺牲之前的那段,同一个人在前一代飞船太阳室自焚的场景。
不断出现眼睛的特写,给人感觉他是不是真的看到了什么东西,仿佛有一定的宗教意思在里面,虽然很惭愧我自己说不清具体怎么描述。
特别是高潮核弹专家引爆炸弹的一霎那,时间停止,看到无数星星汇聚成阳光,他伸手想触摸到什么东西,也许代表着一种回归。
感觉近些年来的好莱坞科幻片越来越倾向于场面和特技的狂轰滥炸,却失去优秀剧本的衬托,看的时候感觉很炫,看完却是没有感觉。
倒是英国的这部情节上融合了太空,人类,人性,信仰,信念,未来;同时配以不俗场面的电影能给人一种眼前一亮感觉。
影片一开始就给我们营造出了太空中那深邃,宏大,孤寂的氛围,在这里,特技是为了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存在的,这才是这类电影的健康模式。
推荐在电脑上的话用1024x576或更高分辨率版本看,有些场面还是很震撼的。
喜欢这部电影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部电影没有英雄:没有像布鲁斯.威利斯那样,抑或威尔.史密斯那样,抑或克里斯第安.贝尔那样等等等等的小宇宙爆发起来可以公然违抗自然法则的人物- -!
男主角之所以活到最后不是因为他强,而是因为他最重要,是他的团队保存了他。
每个人在这部片子里都是普通人,在太空条件下严格遵守物理学定律,在遇到绝境的时候只能依靠自己的头脑,毅力和一点点运气逃出生天,有时还不得不为了别人做出牺牲。
这样的科幻片看的就有意思了,给我一种久违了的看科幻小说的阅读快感。
所以我相信,小时候喜欢看《科幻世界》的同志们是会喜欢上这部电影的。
爱屋及乌,赞一下这部片的演员,没有绝对的主角所以大家都是角,都有看点,而他们也没让我们失望。
杨紫琼可以接拍一部非武打戏真是不容易,能看出她演的有多努力。
另外,该片的音乐真是亮点。
作为科幻剧,太阳衰竭的创意很好,给太阳投炸弹的任务嘛,你别管可不可行,能让观众接受就行。
演员阵容也不错,很熟悉的美洲面孔,很熟悉的亚洲面孔,虽然都不是一线大牌。
但是剧情实在有点接受不了。
总的来说,是太阳衰竭,人类即将灭亡,送炸弹上太阳,第一艘船失败失踪,因此第二艘船出发了!
第一个危机(显然这种片子是少不了若干程度递进的危机的),竟然是为了改变目的地,而需要进行人工编程,来进行貌似很辛苦的换算,甚至要手工设定很多角度之类的东西。
从飞船时代一下退后了100年。
因为电脑程序师压力太大,以至于忘记了一个角度问题,导致灾难性的防护罩被烧?
太扯了吧。
你说你需要换算也就算了,可是换算之后竟然无需经过那貌似很先进的电脑主机的验证?
第二个危机,因为这出故障了,要出去维修了。
竟然连个维修机器人也没。
接下来的危机都以第一个很扯的危机为基础,这里烧了那里烧了。
不久之后,一个更扯的危机出现了。
怪物,准确地说,是第一架飞船上的船长,变成了怪物开始袭击所有人。
导演为了增加气氛,每次这怪物出现时,都伴以很混沌的音响,然后把怪物的部分模糊化。
属于比较低级的手段了。
你可以在给点影子,给观众以神秘感,但当片中的主角直视怪物的时候,不用还在那晃吧。。。
然后就是这个怪物,其他人都死了,就这个船长被烧得光光的,居然还可以活7年。
不太可信。
虽然说第一艘飞船上,水和空气系统一直保持自动循环,但是主机down了,显然无法控制飞船一直背对太阳。
而这个船长,竟然可以忽然一下子自动进化到抵御住了灼热得足以摧毁任何生物的阳光?
总的说来,创意是不错的。
但逻辑和剧情实在很糟糕。
也许拍成一个烂俗的外星恐怖片也会比现在更好。
剧中唯一的悬念是,让人想知道,第一艘船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而且观众一直在想,发生在第一艘船上的,也一定会发生在第二艘船上。
可结果,没什么特别的。
也许导演想表达的是极端环境下的压力?
反正连这也表述得不太让人信服。
太美了,镜头切的天旋地转 很吊 演员也很有性格 很吊,音乐很迷幻 很吊 太阳太美了 太恐怖了 很吊
残念啊
终于正式的看了一遍,惊人,而且,是越到后面越惊人,权威不是用来盲从的
虽然有点老套,但看完还是感觉很震撼
片子不够严谨,略显沉闷。
还不错了,比想象中好,蛮有情怀的
我记得的是好扯的之前的队员都还活着。。。还psycho了。不过喜欢开始的氛围呢
I'm so in love with it.
一般;杨紫琼出演
曾经最喜欢的导演的硬科幻,再也找不回来《猜火车》的感觉了,OST好听
强烈的视觉冲击,个人风格化的肆虐,对了,后面那个是人还是鬼?
悬浮在光里到底能感受到什么?
垃圾中的战斗圾
可惜了这么多将……一号飞船的船长是异性吗?热也不会死冷也不会死
补评
画面特效一般,有些地方模糊不清。虽然科技已高度发达,在太空也不乏勾心斗角打架斗殴,心理脆弱变态人士,他们上飞船之前都不做心理训练测试的吗。
蛋疼片。。。720P高清画质得2星。。。
恩,特效,故事,演员的表现,导演的手法都很好~导演有炫技之嫌~喜欢这样独立制作,又有料又好看~
有值得五星的地方,有值得两星的地方,中和一下三星
太一般的电影,毫无令人激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