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Saving Face)这是我目前很喜欢的电影我觉得它具备了我现在想要的生活的一起电影简单、入题快、不会有任何时间去浪费,看我看第二遍,我是很少会看电影第二遍的,但是它里面的主角wil实在让我难忘,所以我为了她再看一遍她胆小、犹豫、但是温柔,不强势,有前途是在实习医生但是潜力很大不是美女但是看久了会觉得耐看,她的性格,部分很像我,对感情不会很勇敢,一切都是被动的还是我很想像她,找到爱的人,找到很爱自己的人温柔的对身边的人,有自己物质的支持穿的朴实不追求其他的,很安静,也很平凡的过但是这样的活着会让人看不起吧,看不起这样脑袋里只有觉得感情是最高的一切我就是这样的活着的?
就像高更那样,知道自己表达的,就重新我找到自己要的,我也要重新我每一天都是重新啊是吧是吧不在意别人说什么,我每天都是很好的过着写于2012.926现在2013.10.12看不懂自己想说什么。
可能是:“还是我很想像她,找到爱的人,找到很爱自己的人温柔的对身边的人,有自己物质的支持穿的朴实不追求其他的,很安静,也很平凡的过”为什么很喜欢?
因为,我有les倾向?。。。。
这部电影,也说了爱情不分年龄,不分性别。。。
2006年,网友“懦弱矜持”在天涯右岸发表了一篇《写下些回忆》的帖子,记录了作者景明留学英国期间和英国华裔女子沈芳的一段同性情谊,这个故事满足了很多人对御姐、红色权贵、浪漫爱情的好奇和想象,文笔情节俱佳,成为右岸第一高楼,后来有人扒出沈芳的原型是荣毅仁的孙女荣明方,种种传闻让作者不堪其扰,于2011年从网络蒸发。
记得帖子里的景明和沈芳都喜欢一部电影——《面子》,这部电影2005年在台湾上映,由华裔女导演伍思薇执导,杨雅慧、陈冲、陈凌主演,讲述了一个守寡多年突然怀孕的妈妈和同性恋女儿之间的情感转变。
27岁的小薇是个颇有前途的外科医生,每日穿梭在公寓和医院之间,不爱打扮,不爱社交,小薇的妈妈则着急为女儿物色结婚对象,强拉着她参加定期举行的华人聚会。
这次小薇被介绍给一位股市新秀,两人跳了几分钟舞后一拍即散。
就在外公发表聚会感言的时候,小薇转头发现有个女孩正饶有兴致地瞅着自己微笑,她尴尬地咧了咧嘴。
过了几天,小薇在医院又遇到了那个女孩,她叫薇薇安,在市立芭蕾舞团当领舞,是小薇上司的女儿,两人简单交谈了几句。
回到家后,小薇惊讶地发现妈妈从外公家搬到自己家来了,妈妈看起来既慌乱又神叨,坐在床上听些奇怪的音乐。
小薇跟外婆一通电话才知道妈妈竟然怀孕了,而且打死也不说孩子的爸爸是谁。
妈妈就在小薇的公寓常住下来,她成了圈子里中年妇女的八卦对象,大家都在猜测孩子是谁的,妈妈索性辞去了超市工作,整日在家一边看言情剧养胎,一边吃医生老余开的安胎药。
与此同时,小薇和薇薇安的恋情进展顺利,只是相比舒展自信的薇薇安,小薇一直谨慎犹豫。
在外公的勒令下,妈妈决定为肚子里的孩子找个父亲,她不停地相亲,最终选定了暗恋了自己十五年的周先生。
另一边,薇薇安收到了去巴黎跳舞的邀请,她希望和小薇的感情能有个结果,但小薇没有挽留的勇气。
妈妈和周先生的婚礼开场之前,小薇无意中看见了妈妈安胎药里藏着的一封情书,以为孩子的父亲正是老余,于是跑到婚礼现场说出了真相,众人愕然,老余更是连声否认。
这时,老余的儿子小余站起来承认自己才是孩子的父亲。
现场哗然一片,外公颜面无光到说不出话来,小薇拉着妈妈的手逃了出来,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畅快。
她们坐上公车,得知薇薇安今天要去巴黎,妈妈鼓励小薇赶紧去追……
《面子》是豆瓣评分最高(8.7)的华语女同电影,它经常被和《喜宴》拿来比较,两部电影都是爱情喜剧类型的家庭片,家庭关系一直是同性题材电影的重点,《喜宴》里探讨gay的父子关系,《面子》则是les的母女关系。
小薇和妈妈之间是传统中国家庭常见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母女关系,前期妈妈以爱之名让女儿满足自己对婚姻的美满期望,女儿则在独立和孝顺之间徘徊挣扎,双方都过得不痛快。
好在陈冲饰演的妈妈不是那么“正确”,她自从丈夫去世后寄住在小薇外公家,没有婆婆妯娌勾心斗角的历练,也不用为生计操劳,所以身上留存着少女气和孩子气,看她吃饭说话的样子,背着女儿看小黄片的举动,都显示出一颗骚动的心,给了妈妈接受小薇性取向的裂缝。
妈妈怀孕这件事是破局的最大裂缝,谁能想到她48岁了未婚先孕,孩子父亲还是个年轻的小伙子,这样她没有底气站在道德完美的立场上指责女儿搞同性恋,二十多年前妈妈迫于小薇外公的压力嫁给一个不爱的人,现在又是为了顾全他的面子要嫁给同样不爱的周先生,她已经认命了,也下意识地将这种宿命感灌输给女儿。
然而,小薇大闹婚礼的举动帮妈妈打破了命运的枷锁,她像个追爱的小女孩一样,和女儿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将心比心,感同身受后的理解更深入。
除了母女关系,《面子》也涉及到父女关系。
小薇的爸爸很早之前去世,由外公托养,薇薇安也被离异的爸爸寄予厚望,对她们而言,父辈的亲情里含有高高在上的权威。
作为德高望重的教授和大家长,外公对妈妈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这辈子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但是相比母女的终生幸福,他的一点点面子实在不足挂齿,妈妈和小薇在父权下的逃亡充满讽刺喜剧色彩。
《面子》结构精巧,节奏轻快,人物生动,对白机智,导演擅长从东西方文化差异和性别偏见的角度发掘矛盾,随处可见令人错愕或者会心的幽默,它能带给观众感官、情感和智性的三重愉悦,这是很多此类电影达不到的高度。
第一次看saving face的时候是6年前的寒假。
我收拾行李准备去上海,继续大一的第二学期,是一个温书的辛苦学期。
当时妈妈和这套戏里的陈冲梳一样的发型,浓密的黑发盘起来,一样的脸型一样的笑容,她们长得很像很像,连埋怨的声音,不耐烦的神情,有心事的沉默都是一模一样,我因此特地去查了查陈冲的背景,想知道她是不是妈妈失散多年的姐妹。。
我惊讶这一连串情节拍得轻松自然,感动于里面的音乐和灯光,欢喜这样的故事也有大团圆结局,回到学校愉快地推荐给可以推荐的人看。
6年后再看一次,看得很细,听懂了一些台词的弦外之意。
我仍然在收拾行李准备去上海,继续工作,只是一个月后要启程去更远的北欧。。
于是此时我对Vivian去巴黎那场戏有了感同身受: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可以achieve her greatness,professional valuation.她纠结是因为她有了新的期待,而且她一去是四年。
相对来说我要好很多,我期待的没有发生,也已经可以放下。
而且我只是一年,现在也是best timing。
但和她一样,我也会担心事情不如想象顺利。
昨天出门在外和父亲有了争执,他一如既往急躁又固执,讲话带骨。
我们一天之内转10次车,包括大巴中巴的士甚至摩托车和轮渡。
因他不开车又不肯等下一班正常的车。。
更糟的是他急急地一个人走在前面很快很快我根本赶不上,叫都不停。。
昨晚11点我从风大的渡船下来真的冻死了气死了,回到家我发很大脾气,给妈妈说之所以一直不肯回来就是因为不愿意和这样的父亲一起生活。
我想这可能是我每次回家都要有一次的旧情节。
然后妈妈就小声问:那我呢?
你也不想见到我吗?。。。
现在妈妈也和戏里的陈冲梳一样的发型,只是白发渐渐明显;一样的脸型一样的笑容,只是多了明显的细纹和眼袋。。
她们仍然很像,但6年时间留下的痕迹一对比就变得很明显,但其实她也还不到50岁。
这么多年我一直不在身边,我想她大概有很多白发长出来的原因是因为记挂我在外是不是过得好吧。
我很难受。
我羡慕Vivian自由率性敢作敢当。
真想知有几个“老中”能真的这样的有guts?
并且能有一个真能support你任何所谓losing face选择的Chinese family.以至finally能鼓励到Wil斩钉截铁地说:"Vivian Shing, I am asking you, to dance with me."。。。
给力。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大概只是想表达:这套戏鼓励我们去过自己的生活,勇敢去爱。
但我再看一遍,却想起更多作为一个传统中国独生子女应该承担的一份家庭责任。
如果没有2012,那6年以后,我不知将身在何处,有怎样的感情怎样的生活,不知能不能懂得了happy family的意思。
这套戏彼时再看一遍,不知又将有怎样的感触。
留在这做个记号吧,2011年2月。
面子这个词,到底有多重,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最清楚。
考大学为了面子,找工作为了面子,结婚买房子干什么都离不开面子。
于是就有了陈冲饰演的母亲,为了结婚嫁了一个不爱的男人,多年后又为了面子隐瞒自己真正的爱情。
也难怪在这种家庭坏境长大的will胆小羞涩,不敢追求真爱,活得毫无生活情趣可言。
周围人议论她们一家说的只是可怜,辛苦,有个能干的女儿,实际上,对于外人来说 这都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有谁真正在意呢。
幸好,天使般的Vivian出现了,她聪明独立,敢于追求,搬出唐人街,就是她自我选择的第一部,她给will留字条,约will谈心散步,她把will的一切都看在眼里,只是什么都不说,静等着will的改变。
我喜欢她们谈论摔倒的那一幕,Vivian一靠近,will立马紧张的摔倒了,空气中弥漫的心动的味道让她保守的小心灵不自持了。
我喜欢在will家里的那一幕,Vivian一边保持着中国女孩应有的礼节,一边暗示性的表达不满,因为will陪她的时间太短。
will坐在母亲和爱人之间左右不是的囧态,她的游离与躲避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喜欢Vivian走的那一天,will冲去送她,一番挽留无果之后,vivian说,吻我,除非你能在这里吻我。
为了面子,will还是选择了放弃,我当时真想一巴掌拍醒她。
你可知道,多少中国女人为了面子,生活在痛苦的家庭环境中,在人前伪装起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只留下一个表面光鲜的靓影,在这样的家庭出生的一代又一代,延续着这样的“传统”。
电影给了我们一个中式的结局,皆大欢喜,但真实的华人社会,又怎可以如此简单的将出轨的情感一部带过,云淡风轻呢?
还好will和Vivian只生活在电影的世界里。。。
今天说我爱你,明天呢,who knows我要的就是他有勇气,敢公开我们的感情。
可是,不是所有的爱都那么容易说出口,即使有那么的爱,那么的舍不得,只因为现实中总是有太多的束缚,年龄,性别等等,许多不容于悠悠众口的所谓的不道德,也不得不放弃。
究竟是逃不开命运的枷锁还是我们自找的负担?
老外来中国,首先要适应中国国情的关系论,还有就是老中们要命的面子。
为了面子,陈冲饰演的妈妈29年前嫁给了自己不喜欢的人,29年后依然是为了维护那个所谓的脸,重蹈覆辙;为了面子,妈妈始终自欺欺人,不承认自己的女儿wil是个gay;为了面子,爸爸能狠心把自己的未婚先孕的女儿赶出家门不理睬;为了面子,幸福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保存面子。。。
不觉得,为了所谓的面子,失去的太多了吗?
48岁怀孕相亲也要打扮的漂漂亮亮,一袭红色长裙配上蓬松长发,依然有韵味,谁说女人老了就不能美呢。
红,蓝,不同颜色长裙的同一款式,相亲的男人转个个都是一个味道的乏味,只会顾着自己跳舞唱歌吃饭。。
原来打扮的再美也需要人欣赏有时候很感叹这个世界的神奇,都是一个地球的人,却差别那么大。
Wil和vivian的故事,黄种人,小眼睛,黑发,身材小巧,一口流利的美语,她们生活在纽约,接受美国教育,可是思想里呢,一方面受着中国的传统教育,一方面又是美国式的开放,如此的纠结于文化差异之中,其中的苦涩不为外人所道也。
我们老是说要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出国留学之类的,可是思想呢重来不注重也要更新的,用老一套的想法来要求孩子,真是可笑。
这倒是想起李安的喜宴来了,同样是gay的情节不被家庭所接受,同样的带有很强的戏剧效果,感叹于无论时代如何发展,mild才是主控。。。
最后感动于wil和vivian的重逢,这一次要紧紧的抓住机会,fuck them,自己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那就去吃顿好的,把人生观改变一下吧
不知从何时起,女同成了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找来看的电影类型之一。
但比较可惜的是,其中出彩的作品并不算多,而且当看过几部影片之后,一旦接受了女同这一“设定”,此类电影最终就容易成为寻常的爱情故事,而通常情况下,它们同普通的异性恋爱情片相比,也难有太多出彩之处。
而《面子》就是在我对于这类电影不再抱太多期待时,发现的一部比较有意思的影片,所以这次拿来谈一谈,但在讲《面子》本身之前,想先说说这部电影之外的一些话题。
■女同片还是爱情片?
个人最早接触的女同电影应该是《阿黛尔的生活》了吧,当初看完觉得女同题材很新鲜,可现在再仔细想想的话,Adele和Emma两人从相识、热恋再到最终分手,她们之间所产生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异性情侣之间也会发生的,二人在观念及身份上的差异注定了她们的感情无法长久,当然,或许还有分手常用理由——性格不合吧。
没错,所谓的“同性之间才是真爱”并不正确,这句话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是将异性恋和同性恋区分对待得出的“结论”,在一些人看来,这可能反倒像是另一种歧视的表现。
这和有的女性反对女权主义这种提法有所类似。
无论彼此是何性别,相恋与相守终究是有本质差别的。
就像有的人在看过《阿黛尔的生活》后说的那样,同性之间的爱情也并非比异性之间的爱情更为牢靠,二者并无实质性不同。
因此,如果当我们剥离掉同性这一因素再去看多数女同片的话,我们或许会得到不同的感受。
例如,对于《克洛伊》中的Chloe,她在Catherine的婚姻中实则扮演着一个第三者的角色。
她发现了Catherine的家庭问题,并以此接近Catherine,而当Catherine拒绝再与她来往后,Chloe又设法报复Catherine,希望以此唤回她的爱。
或许正因为Chloe寻求的是同性间的爱情,所以很多人并不会因此谴责她,但试想一下,如果介入Catherine婚姻的不是Chloe,而是一个男性呢?
相似的情况在《看不见的世界》中同样存在,只不过Miriam的婚姻问题比起Catherine严重的多(Miriam的丈夫与一个远不如Miriam美的人偷情),所以Amina不像是破坏别人家庭的第三者,反而像是拯救Miriam逃出苦海的人。
上面讲了很多,实际上主要想表达的观点就是,很多女同片或者说同性题材的电影,它们所讲述的故事与爱情片并无太多差异,相恋、猜忌、做爱、争吵、分手……当然,作为女同片,必然有它独特的地方,这也是下一部分将要简单谈到的。
■取向的认知女同电影(至少是我看过的几部)在故事上最重要的也是有别于异性恋影评的一个部分就是一方对自己性取向的认知,而这一过程通常是在另一方的引导或启蒙之下发生的。
如《看不见的世界》中的Miriam与Amina,《克洛伊》中的Catherine与Chloe,以及《面子》中的Wil与Vivian。
甚至包括《阿黛尔的生活》也同样如此,Adele对于自己性取向的认知经历了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开始不过是在街上偶然间见到了Emma和女伴亲密,她便在梦里梦到了她,随后在和男友做爱之后Adele愈发怀疑自己的取向,和女同学的亲吻让她确信自己是同,而最后她在Emma那里真正得到了她未在异性身上获得的东西。
有意思的是,很多女同片中都会有相对赤裸的激情戏,《阿黛尔的生活》中尤甚。
虽然在我看来,最理想的爱情不需要性,但不可否认,性在爱情中的地位通常是很重要的,二人能在一起不仅需要感情的契合,身体的契合同样不可或缺,这或许是女同电影也需要床戏的主要原因吧。
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同性恋与异性恋实质上没有什么差别。
除了认知自身的性取向之外,按理说出柜的过程也是值得在同性恋电影中重点表现的一部分,但我所看过的女同片中却对这一过程着墨较少,或许即便是在相对开放的资本主义国家,出柜也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吧,但也可能是因为那些国家对于同性恋的接受程度高的缘故。
■爱,面子那么现在我们回到《面子》这部电影上面。
之所以我会觉得它算是我看过的女同片中最好的一部,是因为它不只讲了一个女人与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进一步讲,它不只是一部普通的爱情片。
事实上,在一些被归为女同片的电影中,女同或者说爱情都只是电影想要体现的一个点而已。
例如上文提到的《看不见的世界》中有对种族隔离的批判,而在同为Lisa Ray与Sheetal Sheth共演的《同心难改》中则展现了上流社会的做作。
但遗憾的是,这两部电影并没有将这些内容结合好,割裂感比较明显,反而对整部影片的完整度起到了负面影响,这一问题很可能是因为影片的主题是女同,而其它点都偏离了主题所造成的。
那么《面子》相较之下,它所有的点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的,而这一主题我们从电影名字上就能直接看到,那就是面子问题,这个主题要比女同可说的点多太多,所以电影中没有任何情节会让人觉得不协调。
简单来说,《面子》所展现的是一个在美生活的华人家庭中三代人的爱情与面子间的冲突。
祖父母是最为保守的一代,他们之间的爱情也是很标准的模式,相濡以沫,但有时又有些相敬如宾。
而对于面子,祖父异常看重,他不希望自己的家人做出任何不合规矩的事,在众人面前丢面子让他感到可耻。
在他的眼中,女儿未婚先孕是丑闻,女儿另一半比她小一辈是丑闻,孙女是同性恋也是丑闻。
Wil的母亲慧兰则是相对传统的一代,总体上受华人文化影响较大,她常处的圈子都是同龄的华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以聊他家的八卦为乐,她不愿意哪天也成为那些人议论的中心。
所以,她一边做着不合传统的事,一边又担心被别人发现,就算是看个小电影,也要趁女儿出门后偷偷看,她对待爱情也是如此,即便自己已经怀孕,她也不愿说出对方的名字,宁愿按照父亲的要求和一个她并不爱的人结婚,在她原本的观念中同样认为面子比爱情重要。
Wil在美国成长,相比母亲和祖父要开放很多,她并不认为同性恋有什么不对,但华人根深蒂固的家庭观念依旧束缚着她,或许她从未在意过自己的面子,但就像她说的那样,她爱她的母亲。
加之其性格不那么坚定,从而导致Wil难以处理好工作与爱情以及女友与母亲间的关系,被动是她最大的弱点,这个弱点尤其体现在她与Vivian的关系中,若非Vivian最终回来参加交谊会,或许她们真的就在机场各奔东西了。
当然,电影的结局是美好的,爱情战胜了面子,相爱的人走到了一起。
保守的祖父只能用一句“世风日下”来评价这两段感情,反正自己的面子是被丢尽了,他大概也只能无奈地在新孙辈生下来之后天天在家坐镇,以免孩子被自己的女儿和孙女“带偏”了吧。
我们可以看到,《面子》最巧妙的地方就在于它没有将故事的主题集中于女同上面,因而避免了女同片常见的问题。
两段非常规的爱情在一个中西方文化共存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矛盾冲突。
而作为一部喜剧,《面子》中有不少段落是会让人会心一笑的。
印象最深的是Vivian去Wil家吃饭,Vivian随口问慧兰“你的孩子好吗”(指慧兰未婚先孕的孩子),慧兰的脸一下子就黑下来,随后笑着拍了拍Wil的脸说“我的孩子好,就是工作太忙了,我老见不到她”,哪知Vivian随即接了一句“我也是”,只是三个字,就让整个饭局的气氛变得异常尴尬,连Wil筷子夹着的食物都被吓掉了。
除此之外,还有慧兰对Wil的黑人朋友Jay态度的转变。
慧兰开始很不情愿Jay来家里吃饭,甚至当她看到Jay喜欢酱油后用中文对Wil说“我得少吃一点,免得把我孩子染黑了”。
但当Jay帮慧兰化解了一次麻烦后,他们最终竟坐在一起看电视了。
这些喜剧元素在女同片中是很难得的,至少之前我所看过的同类电影基调多偏沉重,很少能将喜剧融入得如此之好,甚至它的手法要比某些喜剧片高级很多。
当然,任何电影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面子》也有它自身的问题,比如片中的华人群体形象有扁平化之嫌等等,但总体上瑕不掩瑜,它是一部很不错的女同片,但却又不止于描绘女人与女人间的爱情。
Wil与Vivian在交谊会上相遇,又在交谊会上重逢。
当初她们相视一笑,现在她们翩翩起舞。
她说:“大家都走了。
”她们说:“去他们的吧。
”
伍思薇把片子的背景放在唐人街,在这里中国文化的特质在西方文化的包围下就放大、凸显了,就像我们熟悉的邻人的故事。
我们最最熟悉的行为、思考方式显得像一个美丽却不实用的古董的花瓶,或者像是我们构筑起来的薄脆的墙,人人以其作茧自缚,而其实华人社会对此还是很宽容的,突然有一天局中人清醒了挣脱了,尽管遭受一些风言风语可更多的是周遭人的接受和祝福。
表现中西文化冲突的电影常喜欢选同性恋题材,其实偶觉得这不是两者冲突最激烈的地方,其实中国人对同性恋还是相当宽容的,翻翻历史就知道了。
当然,《面子》导演的初衷也许不完全在此,更主要的是她本人是les而历经许久终于得到她母亲的理解。
片子里对国人的爱虚荣而对他人的不幸相当冷漠的天性有相当深刻搞笑的描绘,比如那几个操着上海话的大妈们;还有就是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善良的人,因为面子(不是因为虚荣,而是因为从没有人勇敢地挣脱过,所以胆小不敢的)而活得相当辛苦的人,比如wil。
其实她完全希望vivian能留下来,可是她直到跑去截机前都没有一句挽留的话。
偶觉得这真的太真实了,就是太胆小,没有自信两人在一起更幸福远胜过追求功名;觉得人应该追求成功,让对方成功是自己爱她的最好办法。
这就是中国人的内敛,有着很含蓄很深沉的味道。
两个女孩子都演得很不错,特别是都是straight却能演得那么自然。
特别是wil,微佝偻着背,中性的随便的穿着,手插袋里,走路时风风火火,睡觉时懒得换睡衣,吸烟的时候的眉眼,被vivian seduce的时候的窘迫的表情,实在是一个典型的小T的形象,Michelle真的很天才把握得很出色。
陈冲演这个母亲很是游刃有余,很出色。
另一个亮点就是导演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堆很有趣的男人给高妈妈相亲,哈哈。
最后的结局皆大欢喜,虽说有点让人难以置信,但还是让人感到很幸福。
其实也不错,这也说明,面子是纯粹作茧自缚的东西,你把它看得很重,而其实国人的“面子监督”及其之无力。
中国人就是在传统的力量下,没啥自己主动思考的习惯,被动地接受一套传统的理念去judge他人,对违背传统的行为在惯性的支使下马上群起攻之,而其实国人都还是很善良的,开诚布公后大家反而都能理解宽容。
多么脆弱的面子!
强烈推荐撒,很好看的片子。
陈冲真是媚,饰演的48岁未婚先孕的女人,没有丝毫老气只有成熟的诱惑和丝丝憨的无知感,所以能够吸引那么年轻的男孩,天生就是需要保护的。
而同性恋女儿的扮演者直爽利落,爱的对象性感,三人女人是不可多得的到位。
结尾很理想,妈妈和年轻丈夫迎接即将出生的孩子,女儿和爱人也不在意圈子内的眼光而公开在一起。
尤其老套的祖父,居然看着女儿和外孙女的“异类”,声明:孩子出生我要时刻监督,和你们俩在一起孙子得长成什么!
但是其也默许了这一切。
描写关于居美华人及后代生活、情感状况的轻喜剧佳作。
影片的许多段落有《喜宴》、《饮食男妇》、《喜福会》等同类题材作品的即视感,同性恋、忘年恋、家长制、中国大妈等元素搭配得巧妙又生动,几位主要演员的表现相得益彰,台词洗练直白又不乏幽默,故事走向完美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羞耻观在新的环境下的尴尬、离解与转化。
坐在沙发上面,伸个懒腰,笑一笑,站起来,跳了一下。
长出一口气,我们总是可以在这个世界偶尔之间找到快乐和共鸣的吧。
活着,总是把自己憋闷的够呛,为了那么多,伤痛时,难过时,想想却只有自己。
其实,所谓面子,再一次说白,又是自我欺骗的一种方式,压抑自己,控制自己,为了换取社会关系中的认可,为了换取活下去的一种自我价值的证明和体现。
我们对爱情和生活的选择,在我们成长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都是不由得自我控制的,所以有的时候,甚至懒得再去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自己所能够去追寻选择的是什么。
我们的成长,写满了家庭需求、家长需求还有社会需求。
当有一天猛醒的时候,发现身边生活大多数已成定局,发现我们应该自由的年级已经在时间长河中被卷走了很远很远。
电影,最让人畅快淋漓的,便是主人公不顾一切,抛开身边各种目光和压力,甚至不再考虑生存,冲向最真的自己。
那一刻,小心脏里面的热血沸腾不用文字描述,每个人想必都经历过。
无论是《世界是平的》中陶德放弃高薪的海外生活,安静坦然的回到芝加哥;还是《面子》中小薇冲进母亲的婚礼,大声的指出母亲的所爱,而后和维维安相拥在舞池并且fuck everybody just kiss.在爱情中受过伤的人们,被逼婚压迫的快对爱情生活和性生活绝望的人们,在这一刻,都不自觉的会让自己化身在那个场景,轻松的呼吸片刻。
可事实呢,在一个家庭中,同性恋,相差二十多岁的爱恋,年近五十的寡妇突然怀孕,《面子》的故事只发生其中一个就已经够受得了,别提像电影中这样全部夹杂在一起了。
说实话,觉得小薇的祖父没有心脏病发继而撒手人寰依然是万幸了(或许再次倡导老年人还是要练太极拳的)。
其实生活远不会像《面子》的结局那样美好,远不会有片尾的其乐融融,因为生活太过艰难,因为人们都太过压抑痛苦,所以,我们最重要成为别人的谈资,而有些人,又将成为我们的谈资,在这些不厌其烦的谈资中,我们没有了面子,又挽回了面子。
好比小薇的祖父,插科打诨之间让我们感觉到温情和老大爷逼于无奈的选择接受,然而谁都知道,他的食物其实是难以下咽的。
他此时,是在维护谁的面子,怎样的面子呢?
抑或是用这种接受来完整自己终其一生所维护的面子。
走在街上,就算不衣着光鲜,也要体面,这是面子;朋友聚会,就算房租车贷压得依然少年白了头,还要轻松的谈论自己暂时拥有的一切让自己的生活多么的舒坦,这是面子;和爱人的朋友聚会,就算席间言谈让人依然昏昏欲睡恨不得难受的自虐掐自己的大腿却还要僵着微笑,这是面子;逛街时,在导购小姐热情周到天南海北的恭维和服务中,不好意思的选择自己一般中意的物品,这是面子;痛下血本勒紧裤腰带每顿只吃面条大米饭也要给女朋友买几百上千的化妆品衣服手机,自己挤公交地铁挤到呼吸衰竭和女朋友出门也必然招手打车,这是面子;夫妻不同床依然异梦,出门交际还要相敬如宾净带笑颜吃饭时帮老公擦擦嘴角的汤渍帮老婆披上外衣倒杯温水,这是面子;面对无良老板,恨得牙根痒痒依然要毕恭毕敬听任无礼工作要求甚至小小性骚扰,这是面子;面对鸡婆同事,见面一口一个亲爱的回头自己心里反胃骂他个千刀万剐的,这是面子。。。。。。。。
还有很多吧,对于面子我们有着太多的称呼,尊严教养不一般见识气派立场地位层次品味天哪,我们还要劳累自己多久呢?
若然还能欢笑,不如在欢笑的那一刻,忘却一下面子吧,就算笑得流泪,也是最真的自己。
十年前就看过的一部片子,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又拿出来看,而且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基本把豆瓣的影评也都看得差不多了,无论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还是从压抑个体保存面子,还是从一代代地开放,都让这部影片不仅仅如标签一样只是一部拉片,更是一部家庭伦理,社会文化融合的影片。
不想再就这个深刻值得社会学者去探究的方面去说,而就简单地从两个人的分分合合的小细节说吧,我喜欢那些不经意的小细节,有那种被两个人爱的磁场包裹的感觉,心底也不乏泛起涟漪。
从舞会的回眸,Vivian 独有的外貌与身条引起了wil的注意,但她没想到的是Vivian和她的对视里包含的不仅是回敬,也有19年前的回忆和那个时候感激而单纯的吻,就此Vivian 制造偶遇,一次次诱惑喜欢自己却不敢表白的wil ,在她家宽大的阳台教wil 如何摔倒不疼时慢慢地走进,慢慢地打开wil抱紧的双臂,直到几近贴上脸,如果没有前面Vivian的演示,但从这里断章取义地看,顺势地应该就是缓缓地,试探性地kiss啊,然而戏剧性地就是腼腆的wil没有让应该的事情发生而是顺势倒下了,wil在vivian勇敢热情地表达下显得那么无力而让人揪心(恨不得想踹她两脚啊),当两个人同时倒在地毯上时,vivian的攻势依旧没有减,两个人含情脉脉地对视在温暖的灯光下让人有些迷醉,vivian的手轻轻抚摸wil的唇,看着都有些情不自禁(后面她俩在公园里吃热狗,vivian给wil擦净嘴时,那个眼神和动作所营造的氛围连旁边的小朋友都不禁问,你俩要kiss么?
那种在俩人看来正常的举动,在别人的眼里满满的都是爱!
),继而又抓着wil的手抚摸自己的脸,恰到好处的小细节,让这个吻那么自然而又让看者回味无穷。。。
在公园的栅栏旁,两人隔着,手扒在铁丝网上,wil抠着vivian的手指,当Vivian索吻时,wil拿开了自己的手,显得无所适从,当Vivian骂该死的铁丝网时化解了小尴尬,又让wil放下了心又开始手指扭捏地盘着Vivian的手指,就是这个细小的动作把wil胆小,不敢大白天下而又喜欢享受一切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和后来Vivian说她们像外遇见不得光,见不得朋友的话也遥相呼应,这个手指的动作虽然很不起眼,但却让我有一种纠结地满足感(不知道这么说是不是被人理解),我喜欢那种比较拧巴的感情,而这部片子处处皆是,这也是这片子让我百看不厌的原因吧。
激情的部分不想说了,因为Vivian妈妈的电话让这个场景从唯美的画面变成了幽默元素,毕竟不是三级片,所以这种处理让做爱不会只让人想到性,也包含了直面,理解与支持!
机场的部分,特别是wil挽留Vivian的那段话,感觉特别鸡肋,特别不爱听那句“不要为了惩罚我而葬送了自己的理想(大概意思是这样)”,Vivian的离去是失望,也有逃避,她只能选择去满足自己父亲的愿望,而且之前她也说过去巴黎跳舞说明得到了专业上的认可,她自己也是有期待的,对她来说也并不是葬送了理想,只是选择了一个不是自己最爱但也还不错的方向,这里真的说不上惩罚和葬送吧,反正觉得这句话特别牵强。
最后在舞场复合,和开头相见遥相呼应,但是少了隐忍,少了含蓄,wil变被动为主动,一句“fuck them”,发泄了所有的过往的不悦,那一吻那么自然,让人不禁悸动,也被环绕在她们的爱里!
喜欢她们俩从眼神到微小的动作流露出的爱,感觉绵延不断而又热烈,喜欢场景柔和的灯光,让画面变得唯美而切合,至于对白感觉逊色了不少,自我认为精彩对白都是妈妈口下的,陈冲老师的表演特别到位,话语间流露出的敏感,自欺欺人,好面子等等都自然而不做作。
整部电影看了很多遍,然后拖着只看wil和Vivian很多很多遍,太喜欢她们俩之间那种纠结,拧巴,感觉有很多自己的影子,特别是wil,爱不敢爱,考虑的比谁都多,却伤害了最不该伤害的人;Vivian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爱人,勇敢而热情,一步步引导爱人让wil接受她自己,坦然面对自己的情感。
低成本小制作的影片败在知名导演和演员手下也还值得,但是让我投票我会投给saving face 寓意深刻又不乏幽默,形式简单却不落俗套。
👍
充满了毫无意义的警句。
还挺迷的……我以为九几年的片子。没想到04年……没啥大剧情……有点莫名其妙
很无聊,更无聊的是二十年后还在拍这个主题。
女儿:妈,我爱你,我也是,Gay。母亲:怎么可以一口气说着两件事,一面说你爱我,一面这么伤我的心?★★★★
就看你什麽時候給我添個外孫了...=_='
又刷了一遍,机场分别戏很能感同身受,距离和时间不是问题,是感觉的问题。是我太胆小,不敢放眼看世界,我还没有争取过就弃甲而逃了。我还没有学会爱别人,怎么祈祷别人坚定地选择我呢
抢婚的也可以是你女儿!
丫的啥镜头都没有,标个毛的十八禁啊
笑喷,我真的很想知道伍导的感情史,怎么这么浓的执念,艺术女孩主动表白品学兼优的驼背马尾格子衫女孩是真实存在的吗?
生活味真重。
文化的冲突 陈冲
本片随机吓死一堆中国父母
还是本科的时候饺子推荐看的,只记两个女生都很漂亮
6/10。特意强调了中药的意象,老余为小薇母亲配中药补身,可小余偷放进里面的情书才能治好母亲心病,外公打太极占据黑人球场、母亲嘲讽黑人吃酱油吃黑的,表现了老一代的文化封闭性;租借供白种人消费、黄种女人演的A片消遣欲望,相亲舞会成为同性恋幽会,象征扮演被动角色的华裔女性在性上掌控自我。 @2017-12-03 05:38:58
原来十年前看的了,今天重看,挺好的,相比女主这一对,妈妈身上的故事才更精彩啊。48岁了还逃不出父权掌控,中国式父权真是,哎。结尾母女俩都放开了面子,跟真爱在一起,不管旁人眼光,真好。
剧本从李安处获得了很多灵感。结局看似是圆满的,其实仔细看来“接纳”似乎更多来源于妥协。咦?你也是不伦恋哦?好巧,我也是,我们互相接纳吧!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人们对爱情的态度与自由这件事关系不大。 @2016-08-01 23:15:03
史上最佳les片
又一次私心五星了。2025.1.5 和爱人在一个温暖的冬日下午快乐地重温了一次这部电影。在这之前,她让我挑一个家庭向的,轻松一些的,最好是拉拉主题的电影一起看。我心想,这不就精准到这部片了吗?
太棒了,去他妈的面子
vivian在机场让wil亲她那里 急得我锤烂了显示屏 KISS HER!!!KISS 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