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最好的电视剧是《营盘镇警事》,没有矫情,没有商业化,没有假大空,没有胡乱编造,没有降低智商,没有欺骗观众。
讲的就是一个老民警的故事。
在这个不相信“为人民服务”、嘲笑奉献、讥讽信仰的年代,依然有些“傻人”是相信的,是奉献的,是有信仰的。
唯有这样的“傻人”的人生,是最有意义的。
在一个小小链接里偶遇此剧,本来冲着张嘉译去的,这几年来特喜欢他痞痞的样子和神态,尤其最近看的《美好生活》完全是为他私人订制的剧本,两个字,大爱!
进去这部剧之后,先是发展了丁团长,后来又是东来局长,再接着狐姬公主。
一个个的都是大熟脸,于是产生了些许好感。
穿上警服你是什么?
脱了警服你是什么?
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心里都有答案了,后话不说了,剧里给了一种另外的解答,党育的爹告诉我们说,脱了警服你是个老百姓,穿上这身警服,你还是老百姓,警察嘛,先警后察。
你把他关了,过几天还是得出来,如果出来还走老路,那关你有毛用!
教科书式的答案和这现实有多大差距?
这个不好界定,但是我可以确定的是它俩之间的距离越大,危险就越大。
看电视剧的最低级行为就是感觉这些都是真的,然后忽视了世界的本貌。
现实中真的有这样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的好官,要是公务员都能以这样的人为榜样,都能做成这个样子,还哪有那么多的社会矛盾?
很多人拿着屁大点儿的权利就当成令箭,凌驾于老百姓之上作威作福,再看看这部剧里的“大了”,反差实在太强烈了,多希望他能健康的生活到退休啊……虽然还没有看到最后一集,但是已经能想象到他的离去让多少人心碎💔……不得不说这部十多年前的剧质量太好了,真实接地气,不浮夸,有情有义,有人间烟火气!
👏👏👏
大了太累了。
他把张家长李家短都当做自己的事惦记在心上,劝完东家和又忙着解西家的愁,但他能给自己和家人的时间太少。
感人的事迹很多,但约觉着他太累了,如果作为一个好警察就得牺牲自己的家庭生活就得不顾一切拼在工作上,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当看到大了与局长职位失之交臂时,心里不禁为大了感到惋惜,如果他能当上局长甚至更高位,是否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大了们,是否能够告别劳神费力的单兵作战,实现集体化规模作用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大了就不会那么累了。
庆幸大了有个好妻子,能够体谅他。
这样的好妻子并不是每个大了都能拥有,片中的大了不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让儿子感到失望。
如果有更多的人为大了分担点,也许这个家庭会更幸福更温馨,而累倒的大了却成为这个家庭永远挥之不去的痛。
片中的大了也经历了匿名信举报和录音笔事件的波折。
一心一意为民解忧的大了,也难免成为了一些人中伤的靶子。
希望每个大了都能有范党育这样的好运化险为夷。
如果有更好的社会道德氛围或许大了们可以避免受到不必要的猜疑和打击,能够做更多的好事。
大了太累了,最后不得不被迫“休息”,这何尝不是一种透支。
别让大了们太累了,别让他们累趴了,别让还未燎原的星火过早的熄灭了。
2013.8.19
当时在中央台黄金档播的,我记得我那时候翻台就恰好看了这个,张嘉益演技真的绝了,最后一集我真的哭死了,本来我以为是合家欢的结局,结果范党育同志因为坚守岗位过劳而引发了心脏疾病,当时旁边没有人,他病发之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有一个镜头就是药瓶被拨到了地上,而主角没有吃到药最后不幸逝世,我当时哭的特惨。
真的很好看的一部电视剧
前言: 总觉得电影就是浓缩版的电视剧,如果一部电影要是能被拍成一部电视剧,无非有两个原因:要么是其中的细节被无限地放大了,要么就是与此有关的主人公有无数的值得表现出来的情节,单一从电影的角度上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来呈现。
看《营盘镇警事》,让我更加深刻地思考着如何去做一名合格的执法者,鉴于此,如此的电视剧也可认为是无数由法律所浓缩的电影而组成;如此的观后感,亦该符合老师的要求。
关键词:警察 百姓 感动与《营》剧的由来 十一小假,中秋和国庆喜结良缘,难免给我们这些罗罗混混们带来了福音,晚上宅在家里的娱乐项目就是那台老爷电视机和执着的那么几个台,没有选择的权利,恰巧,一套在播《营盘镇警事》,然已至20多集,索然不知该作何消遣之际,看至结尾,却是越来越有兴趣,直至今日,回校将前面的几集补完,启发颇深,感动颇大,咱大陆也能拍出如此令人深省的电视剧,实在令人欣喜。
小小百度了一下有关《营》剧的创作背景,它是由一个真实派出所的纪实材料改编而成,讲述的不是警匪冲突,而是“我是谁”的古老话题。
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河北省枣强县公安局大营分局,难免让我想起《警察科学总论》里面焦老师讲过的河北省派出所的改革,真实的派出所所长也叫范党育,从警26年,长期工作在农村派出所,他视群众为亲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1995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2000、2001连续两年被河北省公安厅授予“全省争创人民满意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1年被衡水市政府荣记个人二等功一次。
他曾获“衡水市优秀人民警察”、“衡水地区十佳职业道德标兵”等荣誉称号,五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2008年5月11日,范党育在北京奥运会安全保卫工作期间,因突发心脏病牺牲在工作岗位上,英年44岁。
2008年6月,河北省公安厅为他追记个人一等功。
你为什么当不上局长?
你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调解处理各种纠纷、生活琐事。
你在百姓面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有些人尤其是上级眼里,一个人像党育这样一个极受群众欢迎的警察,肯定有这样或那样不足,于是堂而皇之让他当不上分局长。
对党育来说,遭遇坏人陷害和民意投票获第一,前者突出在坏人眼里难当好人,后者说明在好人堆里难成大器。
”新浪微博里@段郎说事的一段话,很在理,很能说明事儿。
你说胜券在握的你为什么就当不上局长?
只是因为你把百姓的婚宴放在心上而把下来考察的领导冷在一边?
只是因为你不懂得溜须拍马,虽然你的顶头上司周局是个像你一样的人不懂得活动,不屑于官场上的那套潜规则?
在权力面前,民意又算得了什么?
我情愿不要合并分局,你还是那个派出所的所长,一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的勋章就可以让你满足地在那一亩八分地上鞠躬尽瘁,满足至死,基层的那些事情是你心头的事情,总比挂着政委的职做着局长的事要强,总不会受那么多的苦闷与委屈,总不要看着别人的眼色面对着百姓的严打酷刑政策却无能为力。
甘愿这样被别人利用,不愿调到县局,宁愿留在基层,不愿袖手旁观,宁愿心力憔悴,不知道是导演的可以安排,还是你本来就这样心甘情愿地如此做牛做马!
可是,最后的结果呢?
一个将近不惑之年的汉子,默默地把那辆老式吉普开到了一片野地,你静静地思索着,你想到平时被你忽略过多少次的家,而家,老父,老母,还有妻子,在这个时候却成为你最后可以依靠的地方。
你的朴素,你的潇洒,你的敬业,你的忠诚,是导演在导给现实看吧,演给那些各色各类的与之相悖的人看吧,现实的面前,任何与利益有关的交易,不管有多少层防线,都不堪一击,尽管,那也是一种现实!
身正不怕影子歪 不是之有个节目叫做采访“你幸福吗?
”吗——有你这样的所长是幸福的,有你这样的领导是幸福的,有你这样的发小是幸福的,有你这样的儿子,有你这样的哥哥,有你这样的丈夫,有你这样的父亲是不幸福也是幸福的…… 可是你太正了,以至于有一点点的莫须有的瑕疵都会被无限地放大。
那封你侄子写的匿名信,梁守信案时黑头给你的100块钱,领导和同事的信任抵不过组织上的程序,当你一个人静静地趴在隔离审查室桌子上的时候,孤黄的灯光,白纸和笔,没有时间限制的沉默和思索,你不怕,是因为你知道身正不怕影子歪,你拿你的沉默无言地对抗着这莫须有的诬陷,你,还是你,范大了。
我没有资格去诉说比较之现实社会里的那些人,我不知道等自己到了工作岗位后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只是想说,大了,你太冤了!
好人是否真的命短?
以前,一直深信着这样的一句话,“存在即是合理的”,存在像范所那样的人是合理的,可是合理的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一直存在?
为什么要让他离开,是要让他作为令别人反省反思的牺牲品?
可是,那些所谓的负能量依然逍遥自在,存在的好好的啊?
科班出身的赵局也许看不起那些和老百姓有关的事情,在他的眼里,作为警察就是要以打击犯罪为主,可是,就是在那些婆婆妈妈的事情里,你用你的一辈子诠释了什么才是人们心目中的好警察!
“穿上这身警服,你是老百姓,脱了这身警服,你还是老百姓人”。
这一辈子又能在这个社会上留下些什么呢?
范所说过,“留情留义不留仇”,并不是人人都想着要去做一个好人,可是至少应该知道如何去做人吧,而且是做好,你是大了,你为群众排忧解难,你不为己利,可你又得到了些什么?
人走了,留给老婆和孩子一个冰冷的坟冢,光鲜和荣誉是他们的,他们继续着你打拼闯荡营造下来的生活,映衬着你离去的悲凉,敢问,多少年后,又有多少人会记得那个曾经的范所?
这是命吗?
好人命短又可以作为一个命题吗?
在骨子里面你是不是不服气的,所以,在新大楼建成的那天,你选择了离开。
关于看完《营》后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也许生活不必如此地轰轰烈烈,平淡的执着未尝不可,“因为执着的本身也是对希望的不懈追求!
”。
最后,我想说一句的是,我,是陷在这一部电视剧里面了。
哈哈哈~终于快追完了,这是今年开年看的最好的一部电视剧!
一部非常贴近生活的电视剧,把乡村生活和乡村民警的生活展现的非常的真实。
看完这部剧,就明白一个基层民警的艰辛,也明白一个警察的不易。
很多人都在意范党育是否当上公安分局的局长,范党育自己也很在意没当上局长。
从大局着想,党育确实不适合当局长,赵光明比范党育更适合这个局长,因为局长不同于派出所工作,涉及的工作不仅仅是百姓的的民生,更涉及大方向的治安,工作远远大于鸡毛蒜皮的小事。
赵光明是有这个能力的,毕竟赵光明是刑侦出身也破获很多大案,足见能力卓越。
换到实际操作中,的确赵光明开展工作不贴地气,刚上台就惹货,而且在建大楼的时候也很跌份。
哈哈~看着也挺解恨。
不过这毕竟是分局,工作不再局限在派出所那些事,更是宏观的工作部署,所以在这个方面,赵光明的工作能力是很厉害的。
赵光明和群众确实不合群,可他也合不了群,毕竟他刑侦出身,遇到的都是穷凶极恶的歹徒,说白了,骨子里没办法的提防和严厉。
做刑侦的,有一说一,不敢走样,那是脑袋别在裤腰的活,也只有这种人能真正的掌握打击犯罪的尺度,而一旦成立分局这是最重要的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范党育确实很难把握好大方向,这点不是范党育没能力,而是多年的工作下来,让他的工作方向不适合当局长,更适合做党委,做群众的工作。
这也是即便范党育的呼声最高却没有当上局长的原因,国家对局里干部的任命是从大局考虑,不单单是从群众基础考虑。
其实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片子,从范党育处理群众纠纷的角度看,能够深入群众的为百姓做事,这是一个很贴近生活的片子,真实的很。
这里没有那么轰轰烈烈的大案,也没有烧脑的剧情,仅仅是一个民警,一个优秀民警的故事。
派出所,尤其是管着十里八乡的民警,工作是需要很大的技巧和群众基础。
十里八乡的工作最难做,朴实的农民不懂那些大道理,就认死理,认人。
这才是最重要的!
可惜,一心扑在工作上。
最后还是那句话:致敬奋斗在一线的公安干警,是您们的奉献让我们有和谐平安的生活,您们奉献了自己的生活,让百姓能有幸福的生活!
更要致敬,那些牺牲青春和生命的英雄!
是您们的无畏让歹徒闻风丧胆!
作为老百姓,唯有安分守己,不给您们添乱!
积极配合警察的工作!
第一次听说这部电视剧是在上《司法制度概论》这门课的课堂上。
老师说,平常推荐的书你们不一定看,这次推荐一部电视剧,《营盘镇警事》,没事看看,对调解制度会有另一番了解。
假期里,闲来无事的时候,我便开始看这部电视剧。
我很惊讶,一部关于警察的片子也能拍得如此之好。
关于真实性,他人已有论述,我就不在多说。
这里特别提及这部电视剧里的那些好台词。
脱了这身警服,咱是老百姓,穿上它,咱还是老百姓。
范党育做的很好,时刻记得这句话。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个细节。
范党育和潘大兴去找倔老头的时候,倔老头说,我不认识穿警服的人,范党育一看没戏,就和潘大兴骑着自行车回去了,换了身普通装,骑着自行车又去了。
现在还有哪个警察能忍受这样不被人甩的事,更别提换一个更好的态度去了事了。
现在的警察,都记得自己是个警察,不记得自己是老百姓了。
他们享受这高人一等的感觉,不肯屈尊啊!
警察,警察,警在前,察在后,警于案发之前,努力化解矛盾纠纷,察于案发之后,严厉打击违法犯罪。
现在的社会,为什么有那么多不稳定因素,为什么有那么多大案发生?
就在于,现在的警察,大都只知道察而不知道警,坐等纠纷事件发生,而不是在纠纷事件发生之前,就想办法化解。
剧里像上面的精彩台词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大家看了,自会有其他台词撬动你的神经。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范党育的了事能力,镇上的人都称他为大了。
我看过之后,也深表佩服。
说白了,他平易近人,又懂人心,明白事情,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直陈利害,由你选择。
这种艺术,需要慢慢揣摩,多加实践,不是轻易能做到的。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受不了平淡,喜欢美国大片中打打杀杀,悬疑刺激的,那么这个片子不适合你。
这是一个真实中带有真理的故事。
真人真事,这是另一个感动我们的因素。
无意间接触到《营盘镇警事》,但看了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现在看到了17集。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能感受到我的内心的变化,一点点感动,汇聚成大的感动,这种感动是什么,我也说不清,因为大多的剧情都是任何工作都会发生的事,本职工作、上下级关系、左邻右舍、纠纷矛盾、升职等等。
但是从范党育身上,我似乎明白了人应该以什么心态对待自己的生活、对待自己的工作。
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平凡的工作,有平凡的苦恼和麻烦。
但我们都渴望成功,渴望功成名就,或者衣锦还乡,或者指点江山。
这种意识经常让我们好高骛远,不知所措,既没有从事大事的机会,也对手头的小事掉以轻心。
年华就是这样流逝的,岁月从不主动提醒我们,只有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才可能恍然大悟,原来,时光爬上了面庞,我们居然还在黄粱美梦中一事无成。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所有的现在都将成为过去,我们也会迎来衰老或遭遇死亡。
什么才是人生的价值?
它不是功名利禄。
它存在我们的心灵最深处的角落里,它也存在于我们别人的评价中。
从内和外两个方面一起告诉我们,哪一条路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路。
有人记得你,你就永远存在,因为记忆是永恒的……
故事以河北枣强县大营镇派出所所长范党育为原型,贴近老百姓生活。
枣强与南宫交界,以前有“金南宫银枣强”的说法,我是南宫人,也多次回家路过大营,所以对这个剧很有兴趣,很多画面也是在大营拍摄的,看上去很熟悉很亲切。
遗憾的是虽离得很近,但我们那的派出所所长却很少进村,至少我在农村生活的小二十年里没见过,他们更像是官老爷呆在乡里的办公室里,求他们办事也不容易,跟范党育同志比差太多了。
张嘉译演的很不错,既有能“了事”的平和,又有片警的小架子,比较真实,提起他我想起了他参演过的另一个电影《平原枪声》,同样的取材于河北枣强的一个故事,也算是跟枣强有缘吧。
另一点感触:范党育生前作为一个“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居然在派出所合并的时候没当上一把手,不得不让人想到些什么。。。
这类型的电视剧还是很好看的,很有意思 ,故事情节精彩很好看
结局真讽刺,是在说好人不长命么...为了着急回去拿那个什么形式主义的发言稿,人就这么没了...或许那个年代真的有那样的人吧...但是2022年看这剧,真是又气愤、又假~尤其是最后那一句旁白最假。
看完這劇又想去刷一遍史上最窮特工-----------"借錢"的熊闊海!!!!!!!
多朴实 最后一集真把我看哭了
第五集何雨桐迟到范所直接问排队的人都从哪里来,让她知道自己作为公职人员尤其作为派出所民警来说她的一个行为对老百姓的影响有多大。就决定把这剧看完。莫名觉得梁小帅有点帅,哈哈哈。别喷我。第19集对酒魔子的处理,让人哽咽。牛牛在这里演他儿子还真不错,比他长大之后参加综艺的时候反而更好,而且模样还真像他俩。从黑头给钱调查不清楚开始就像扣一星了。
真实。
陪我爸一起看,感觉剧情很挺好的,挺接地气的,剧情也挺好的。。挺好看的。
还不错
洗脑剧。。。 可惜了张嘉译啊!
山河远阔⛰,人间烟火🎆
好烦啊张嘉译马上就死了不想看了
不知道真实故事是怎样的,不过拍得很草根,主旋律电视剧里难得的另类。张大叔的家庭戏就像是日常故事,感觉很有趣。
我身边当基层片警的朋友挺多的,但是没谁能做到像大了这样的。很多人都在抱怨工资低,事情多,倒班和抓罪犯蹲点特别累,有时候遇到一些事情,能和稀泥就和稀泥,不能再来认真调解。记得当时我们公司一楼有电脑被偷,报警后就没有了下文,当时接警来处理的还是我一小学同学,结果还是不了了之。后来我问过他,他说因为我们有监控他们知道是谁干的,一个吸毒惯犯家里被吸得一穷二白也赔不起我们,也只是抓了关几天,所以也就没通知我们。说实话,自己报警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也大都是备案后没了下文,所以真的觉得像电视里这样的警察太少了也太假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警察反而让这部剧没啥真实感。看还是可以看看的。
还可以,剧本,演员挺好
好喜欢这部剧,主要是接地气,看了很多警匪剧,这种家长里短的警察片还是很少。张嘉译演得好,故事感人。
夫妻档,不错。
这种老好人的警察其实不该提倡~~~~
还行
为老年观众量身定做的洗脑剧。不求上进的一群人指望着一个“天神”替他们做主。
人物刻画挺好,虽然是基层事,但是很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