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又一年

Another Year,一年未缘(港),来年,另一年

主演:吉姆·布劳德本特,莱丝利·曼维尔,鲁斯·西恩,奥利弗·莫尔特曼,彼得·怀特,大卫·布拉德利,马丁·萨维奇,卡瑞娜·费尔南德斯,米歇尔·奥斯丁,菲尔·戴维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又一年》剧照

又一年 剧照 NO.1又一年 剧照 NO.2又一年 剧照 NO.3又一年 剧照 NO.4又一年 剧照 NO.5又一年 剧照 NO.6又一年 剧照 NO.13又一年 剧照 NO.14又一年 剧照 NO.15又一年 剧照 NO.16又一年 剧照 NO.17又一年 剧照 NO.18又一年 剧照 NO.19又一年 剧照 NO.20

《又一年》剧情介绍

又一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工程师Tom(吉姆·布劳德本特 Jim Broadbent 饰)和心理咨询师Gerri(鲁斯·西恩 Ruth Sheen 饰)是一对生活在伦敦的中年夫妻。单身女性Mary(莱丝利·曼维尔 Lesley Manville饰)是Gerri的同事。 春天,Gerri邀请Mary来到家中吃饭,Mary告诉他们,她正存钱买一辆汽车,当晚Mary喝醉了,在Gerri家过了一夜,早晨遇见了Tom和Gerri的儿子Joe(奥利弗·莫尔特曼 Oliver Maltman 饰)。 夏天,Mary终于买下了一辆二手汽车,她来到Gerri家参加一次朋友聚会,又遇到了Tom的老朋友Ken(彼得·怀特 Peter Wight 饰),然而同样孤独的Mary对Ken的求爱只感到了恐慌。 秋天,Joe把他的女朋友Katie(卡瑞娜•费尔南德斯 Karina Fernandez 饰)带...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青眼虎李云修女战士第二季锁龙谷罗伯特玩偶的复仇素味平生阿黛服装警魂第二季爸爸站起来日照好人调查者:仅供执勤深夜的超自然公务员彩虹甜心守护甜心!!心跳我办事你放心绝路桥热点艾伦·德杰尼勒斯:请你许可风雪武者封神·纣灭我配不上她飞吧!骚年谜案想结婚的女人故乡桃花运好警察,坏警察矢在弦上第二季拉努埃大街PRICELESS:有才怪,这样的东西!武林外传执行外传

《又一年》长篇影评

 1 ) A different life?

让人心境瞬间衰老的一部片. 也许自己的生活并不会真的像mary那样茫然与无助, 但心底深处呢, 是否年老之时, 某一天, 突然也觉得自己的一生, nothing changes? winter最尾那里mary跟Ronnie说, its really lovely to have someone to talk to. 突然眼泪就掉了下来, 其实谁都不是绝对孤独的, 只是对人生总是有着自己的选择, Ken喜欢她她却看不上眼, 而她拒绝了Ken之后又被现实拒绝, 错以为自己爱上了年轻的joe, 其实谁知道呢. 也许她爱的只不过是某种她无法拥有的生活罢了. 也许在每个人老去的时候, 都奢望自己能拥有A different life, 但年轻的我们却年复一年生活在现实的琐碎中, 早已忘记了自己的梦想.

 2 ) 《又一年》小感

“又一年”让我想起前些时候看过的另一部很有滋味的英国电影“塔玛拉.德鲁”;同样依托时间转换 四季变幻,截取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一年光景,寄寓了一些符号式的人生主题,关于家庭与友谊,关于新生与消亡,关于希望与失望,阐释着Mike Leigh自身对生活的明晰态度!

Gerri和Tom这一对和蔼可亲的老爷爷老奶奶,他们温暖而坚固的家庭与爱,是会让很多观众欣羡与向往的那种平淡的幸福;没有无可救药的浪漫,却是可以清晰记得关于彼此早已远去的日子,恍如就在昨天,时光悄然停驻!

相形之下,Gerri和Tom的好友们Mary与Ken显然有着较为困顿落寞的生活;老友们相处,自然是絮叨抱怨琐碎细微的小事,或慨叹人生的不易,对话却并不无聊乏味,反而随着安静沉郁的原声配乐,毫不自知地陷入他们平凡简单的世界!

没有华美隽秀的台词,言语自然亲切,写意动人,可以体味到其中一些深刻的真情,是人们心中的爱与美好!

春天孕育希望,夏日诞下新生,秋天收获爱情,冬日老人逝去;当影片中的老人们走过了一年又一年五味杂陈的日子,岁月的重量年年沉淀,细腻沉静的画面里不再有飘摇的未来,只有铅华尽洗后静谧的温柔!

在影片的结尾,也许现实的残酷与颓然,正如湮没Mary的寂静与孤独一样覆水难收,但也让我明白了他人的幸福生活,别人的美丽风景,只能走近却不能走进,自己的破碎与忧伤,只能独自面对每一天都是流水,每一天都是旅途,每一天发生的看似无足轻重的小事,最终是会成为关于人生的故事,或是改变命运的事故,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路!

 3 ) 又一年无言以对

艾略特说:“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

”大概因为四月万物萌生,给人以生机勃勃的假象。

眼看着春色满园,会忍不住幻想夏秋的丰收,却不知希望越大,受伤越大。

因年复一年,也不过如此。

想想以前的四月曾因天气晴好怀有怎样的憧憬,便知道春天的可笑之处了。

四十多岁的单身女人Mary就是一例。

心心念念等着合适的爱人出现。

春天里她燃起希望,试图通过学车、买车改变自己的心情和生活。

可是经历了夏天的试探和秋天的打击后,她终于在冬天里卿卿我我的情人面前,看到自己的一无所有。

春夏秋冬轮回一遍,幸福的总归幸福,孤独的仍余孤独。

迈克·李导演的《又一年》算是部群戏。

Mary是最让人同情也最不可爱的一个。

(或许这两个定位互为因果。

)她强迫自己打起精神,以自嘲和乐观为他人带来活跃气氛,又在遭遇小小的挫折后抱怨喋喋,放任自己不去努力。

就这么经历了一年的欢愉和悲伤,生活任性地兜了一个圈,重又回到起点。

唯一的变化是时间已去,比上一年更显年老色衰。

这听起来有点残酷,却近乎真相。

习惯用“向前走”的说法安慰自己,以为路途中总会有别的可能性,然而这种信心究竟是由何而来的?

张大春曾说:“多元化社会尚未成真,但是关于多元的乐观想象和虚妄期盼却早已在大多数人心里扎根了,仿佛人人都能自主展开丰富的生活。

”事实是,向前走,也未见得会有什么起色。

其他人呢?

中产阶级夫妇Tom和Gerry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春天去小菜园播种劳作,秋天抱一箱瓜果回家。

他们稳定的家庭是亲朋好友们的避风港,时时开门接纳失意和悲伤的人们,但又审慎保持距离,只是聆听,不做安慰。

做心理咨询的穷苦妇人,于自己的生活木然无措,她想不出何时可算作一辈子最开心的时刻,却对“如何改变现状”的提问不假思索:换一种生活,重新来过。

还有逐渐进入暮年的Ken,借着啤酒劲儿大哭一场:自己的一生无可称道,工作不如意,还有一帮不谙世事的小屁孩儿指手画脚。

眼见着朋友们一个个去世了,留下自己形单影只。

想想人生到底有什么意思呢?

这些琐碎、细腻的场景,几乎描画出人生可能纠结的所有问题。

平庸的工作,艰难的感情,脆弱的生命,疏离的亲情,不可慰藉的朋友……林林总总,无非围绕着“孤独”二字。

我们那么怕孤独,反反复复用文学和影像铺陈,仿佛描摹出他人的应对便可为自己编织一幢堡垒,其实不过是在他人的际遇中寻一点同病相怜的安慰罢了。

东方电影里,当然小津安二郎最是精于此道。

在不动如山的镜头下,老夫妇慢慢起居饮食,一个晨起缓缓饮一杯茶,一个有条不紊收拾衣裳,脸上都浮着隐约的笑意。

他们搀扶着散步,或者坐在水边凝神,大段的时间里沉默以对,偶尔交流,也是一个说:“天气不错。

”另一个笑眯眯点头:“是啊。

”细说来,这些台词和举止背后,无不透着浓郁的伤感味道,仿佛不断轻声喟叹:“寂寞啊。

”因为女儿嫁人,因为儿子远走,老夫妇的生活越来越单调平稳。

再怎么向前走,也化解不掉这样的问题。

《又一年》也是同样。

一年过去,所有问题都没有解决。

Mery继续焦灼等待,Ken继续抱怨年轻人,老妇人依旧被生活重担压迫……因为无解,所以更加无言。

讲出口又怎样呢?

前不久上演的国产电影《观音山》里,张艾嘉饰演的中年母亲说:“孤独不是永远的,在一起才是永远的。

”这愿望算得上美好,可惜事实正相反。

这么讲并非悲观,只是努力认清生活的本质。

知道无论走多远,那些该爱的、该恨的、该等待的、该承担的,都将不变,未尝不是一种安慰。

且用心对待当下每一刻,早起认真煮咖啡,傍晚在夕阳里走路回家,也许比怀着虚妄的期待更加安宁。

 4 ) 【譯】《又一年》:還原生活本色(作者:Roger Ebert)

翻译:Jun Yu / 校对:小双(cinephilia翻译小组)文章鏈接:http://cinephilia.net/archives/4433迈克·李(Mike Leigh)导演不会年年出新片,可一旦出了新片,那一年的观众就能感受到他的怜悯心、透彻的洞察力、以及对于人性喜剧的敏锐直觉。

我所说的喜剧,并不能引人发笑的东西,而是那些从电影中自然流露出的东西,我们能从那些既可爱又可鄙的角色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迈克·李的新片《又一年》(Another Year)就如同一次悠长而纯净的经历,让人沉浸其中,产生强烈共鸣。

故事从Tom和Gerri讲起,这是伦敦北部一对幸福生活了多年的夫妇。

你会马上意识到导演选择这个故事要冒的风险。

仅仅是两个聪明可爱的人之间幸福的婚姻?

没有那种总是警惕外界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没有夸张的讽刺,没有抚慰人心的鼓舞,没有陈腔滥调,仅仅是两个连我都希望认识的普通人?

我想要是我认识,我会很期待每次去他们家做客,也会迟迟不愿离开。

这也正是Mary(莱丝利·曼维尔Lesley Manville饰)所想。

她和行为顾问Gerri共事多年。

我想很多人都有一个Mary这样的朋友:未婚,迟暮,酗酒,意图寻找完美伴侣以求逃避与外界的任何其它联系。

Mary时常去Tom(吉姆·布劳德本特Jim Broadbent饰)和Gerri(鲁斯·西恩Ruth Sheen饰)家做客,她每次去的时候,都会让人想起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的名言:无论何时何地,家是永远向人敞开大门的地方。

Mary需要心灵上的治愈,也急需戒酒,她的脸上明显写着四个字:急需帮助。

但是Tom和Gerri从不训诫她,只是偶尔温和地叹息一下。

抑郁的Mary又一次来访之后,Tom对Gerri说:“真遗憾。

”他也只说这么多而已,没有批评,没有愤怒,只是陈述事实罢了。

而Tom和Gerri自己的生活则和谐美满。

他们照料一片花园,有各自的工作,会以美宴招待朋友,夫妇二人相亲相爱,期待着他们三十岁的儿子Joe(Oliver Maltman饰)找到一个好女孩,Joe也非常爱他们,生活幸福快乐。

迈克·李对于描绘那些让人尴尬的社交场合颇有天赋。

这种场面也会让我们局促不安,并不是因为那些角色本身很不自在,而是感同身受。

Tom和Gerri一家去参加Tom嫂子的葬礼,虽然我们并没有经历过那样的葬礼,但其实所有葬礼都大同小异。

事不关己的神父,熟练的殡仪员,冷漠而疏离的父亲,愤怒的儿子,几个与死者并不曾熟络的邻里,还有各种家丑。

导演刻画出了人们在葬礼上展现出的各种假慈悲。

这部电影并没有那些刻意为之的场景,就像生活一般,只要有了人,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Mary的生活圈子很小,她也不可能从中找到幸福。

她买了一辆车以求得到更多的“自由”,但是酗酒如她,又怎么可能从驾驶中找到自由呢?

她开始幻想Tom和Gerri的儿子Joe有没有可能和她走到一起。

但是某天Joe带回了女朋友Katie (Karina Fernandez饰),父母都很喜欢她。

这对Mary来说是个毁灭性打击。

所有演员的表现堪称完美,莱丝利·曼维尔将Mary的可怜之处演绎得淋漓尽致,却全然没有讥讽之意。

听听她酒后不同的说话腔调,注意Tom和Gerri在她每一次到访时对她态度的微妙转变,甚至可以观察一下Tom的朋友Ken(Peter Wight饰),他并不出色却很高兴与Mary约会,也许甚至结婚。

但Mary最终会因此变好么?

她依然沉浸于幻想中罢了。

现在,我们来谈一谈“下巴”的问题,也就是迈克·李的最大偏好。

他并不担心起用那些长相方面“不完美”的演员,吉姆·布劳德本特的下巴长了点, 而鲁斯·西恩的下巴又短了些。

大多数电影中,演员们的下巴基本上都很正常。

冒着得罪与迈克·李合作过的演员的风险,我得说这四十年里,迈克·李从没有起用过任何传统的帅哥美女型演员。

而正是他选用的这些另类演员恰恰丰富了银幕上的英国电影。

类似的演员还有伊梅尔达·斯汤顿(Imelda Staunton), 莎莉·霍金斯(Sally Hawkins), 蒂莫西·斯波(Timothy Spall), 玛丽安·吉恩·巴普迪斯特(Marianne Jean-Baptiste), 布兰达·布莱斯(Brenda Blethyn)和大卫·休里斯(David Thewlis)等等。

《又一年》塑造了让我喜爱的、觉得不安的、深有同感的、甚至让我害怕的角色。

很多电影里的角色没有个性,只有强加的属性。

我喜欢詹姆斯·邦德,但是我想说,他能让你感觉是真实存在于你身边的人吗?

但是《又一年》里的每一个角色都是那么真实鲜活,有的角色甚至太过真实。

这是部让人充实的好电影。

Jun Yu:小双:http://www.douban.com/people/wxs723/

 5 ) 让冷更冷

我曾经讲过一个冷笑话:一块肥皂觉得自己脏了,于是去洗澡。

这个笑话确实很冷可同时也很悲哀。

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冷感。

Tom和Gerri确实很幸福,故事正是围绕着他们展开,可却不是讲的关于幸福的故事。

或者说这是一个中性的故事。

你可以看做是Tom和Gerri一家资本主义中产阶级的幸福生活;也可以仅仅把他们当做是背景色,把Mary、Ken、Ron、女病人……的不幸衬托的更不幸罢了。

微微有些神经质的Mary从始至终都处在一种焦虑的状态。

她开始以为她的不幸仅仅是因为少了一辆车,而汽车似乎又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不幸。

可以说,汽车就是压垮mary的最后一根稻草。

影片的最后,Tom一家的谈笑声终于从Mary的世界消失。

她尴尴尬尬的坐在那儿,看着Tom一家。

那一刻所有的欢声笑语不过只是为了让冷更冷,最后冷彻心扉。

镜头渐渐淡出,Mary消失了。

影片结束了又开始了,我看见Mary带着倦容与沉默坐在诊室里向医生要两颗安眠药。

 6 ) 各种恐惧

有影评说,年轻人不要看这部片,因为看完会对自己的暮年生活产生恐惧。

但是我还是看了,因为之前已经看过无数的类似题材的老人电影《二手狮子》《哈利布朗》《有人在吗》《涉外大饭店》等等,我觉得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足够了。

一口气看下来,有好多好多想要说但是最先来到嘴边的还是关于“恐惧”,是的,片中描写到的各种恐惧,而且这些恐惧在我看来,正是不幸的根源。

首先是一开头的病人Janet,她那种极具传染力的烦躁不安在一开始就把整部片推到一个小高潮。

她的恐惧是,生活的一成不变。

可以想象,心怀梦想的少妇曾经渴望生活会越变越好,但是到头来确实丈夫酗酒(猜测),女儿远嫁不相往来,而儿子却老大了还挤在跟父母一起住(有可能是个无业的啃老族)... 突然有一天临睡前某个事物trigger到了她让她产生了这些恐惧,恐惧到无法入睡。

接着是春天,播种时期。

Mary出现,Mary的恐惧最为复杂,但是我觉得可以归结为对青春逝去的恐惧。

可以想象,单身、自由、经济独立、不用做家务、不用相夫教子,听起来多么modern的生活方式,但是这种生活方式明显更适合于年轻的单身女子,not for a mature woman with cat。

Mary把自己的青春交给了两段感情,一段她觉得是年少无知,另一段却遭遇劈腿。

直到最终走出却猛然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逍遥自在的年轻单身女子,再没有男子理会她抛的媚眼,甚至年纪稍长的男人都嫌弃她。

但是她内心深处却一直在拒绝承认自己不再青春,所以才会对Tom的儿子Joe心存幻想、对Katie心生妒忌,而且在老Ken对她表达好感时候反应激烈。

然后是夏天,成长期。

Ken来到,Ken年轻时候是个帅哥(如Gerri所说),但是现在却是个烟不离手酒不离口的平均每10分钟就要上一次厕所的胖老头(为什么单身剧中未直接说明)。

他看不惯那些“吵杂”的年轻人说明他很好地进入了老年人的心态,所以他表面上看起来也很快乐,“夏”这一节也是整部电影最欢乐的一节。

然而他的恐惧来自孤独,好友们的逝去让他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以致于铁路上的一棵树联想到的葬礼就能摧毁他的精神防线。

但是Ken是积极的而且对自己认可的,我坚信他还是会找到幸福的,当然前提是他不要因为心脏病糖尿病什么的提前挂掉...秋天是收获的季节,Joe最终收获了女朋友Katie。

暂时没有看到Joe跟Katie的恐惧。

冬天最终来了,这一节也是4节中唯一没有以菜园开头的一节,因为冬天是检验你春夏秋经营成果的季节了。

这一节我没有读出Ronnie的恐惧,反而是感觉到了Ronnie的儿子Carl的恐惧,与片头的病人Janet一样Carl身上有着极强的负能量。

Carl的恐惧来自于对自己的怀疑,想象一下家境一般、与父亲有隔阂、离家出走但是却混得很差。

人在极度慌张恐惧没有安全感时呈现出来的就是易怒。

(未完待续)

 7 ) 常规的生活与不靠谱的生活

这是一部絮絮叨叨拉家常的电影,我觉得颇有田野志(ethnography)的风格。

主题是时光流逝,我们如何变老。

有两种不同的生活,一种是常规的生活,两个人结婚生孩子,孩子长大再结婚,再生孩子,有稳定的收入,健康的生活。

另一种是不靠谱的生活,失败的婚姻,失败的爱情,一直试图抓住青春的尾巴,却总是被岁月抛在尴尬的处境中,他们无法面对现实,因为现实如此惨淡。

年轻的时候,前一种生活叫无聊,后一种生活叫激情;年纪大了以后,前一种生活叫安稳,后一种叫潦倒。

Tom和Ken,两个男人,都老了,曾经也都是疯狂的球迷,也都喜欢泡吧,喝酒,瞎闹腾,但是Tom后来过上了正常的家庭生活,Ken却一直活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里,酗酒,自暴自弃,有今天没明天。

Gerry和Mary两个老女人,Gerry遇到一个靠谱的好男人,结婚生子,生活丰裕,Mary却离婚又爱上有妇之夫,年纪一大把却还不得不到处卖弄风骚找个男人,完全没有经济头脑。

这是部残酷的电影,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归类为喜剧。

这部电影里,潦倒的人,全因他们自己的不靠谱而潦倒,生活幸福的人因他们的正常而幸福。

没有飞来横祸,也没有天上的馅饼。

生活的全部祝福与苦厄就这样完全压在人自己身上。

这区别甚至都不是因为种族、阶级、智商,这些偶然加诸于人的东西。

Ken和Tom是同学,Ken也是大学毕业有稳定公务员工作,甚至早年颇为关心政治。

Mary也曾经上过不错的大学。

有人也许会觉得这电影无聊,那么多家长里短的对白,一次又一次的喝酒聚餐(话说英国人的酒文化简直堪比中国人的烟文化,甚至更为严重,难怪19世纪那么多道德卫士都在讨论酗酒问题),但是每个人的一生就在这些闲聊中交代清楚了。

就好像去做田野访谈一样,你要耐心听,就能拼凑出杂七杂八信息后面的故事来。

Tom的侄子,曾经可爱又招人喜欢的Carl,最后变成了阿飞,甚至错过了母亲的葬礼。

Tom的儿子,却是靠谱略有点胖的有为青年,我本以为他会是gay,我也以为他会跟Mary调情,结果他和他父母一样都选择过正常的生活,找个靠谱的好姑娘过日子。

父辈生活的反差,在下一代中延续,一代又一代。

PS:靠谱和不靠谱,到底是基因决定的?

还是教育和经历决定的呢?

 8 ) 你仍然猜不到生活的意义

记得当时看《秘密与谎言》时就被迈克李如同生活本身般平实的叙事手法所折服,一切虽然都是婉婉道来但却又暗藏矛盾,而《又一年》没有《秘密与谎言》那样的戏剧冲突,它更为平淡但仍然回味十足。

迈克李用“春夏秋冬”四个段落讲述了这个关于生活的故事,而片名“又一年”更是生命周而复始的寓意。

Gerri和Tom虽然名字与《猫和老鼠》雷同,但他们的生活并没有那么多的精彩。

他们安然的过着平静朴实的生活,花大量时间细心照料小花园,他们会闭着眼感受迎面而来的微风,他们会在大雨磅礴时坐在花园的小木屋里端着一杯热茶,想着自己的儿子什么时候能结婚生子,周末请来亲朋好友聚餐吃烧烤,收获季节吃刚摘下来的小番茄。

在全片中他们更像是一条引线,串联起他们生活中的那些访客的遭遇。

《维拉·德雷克》的女主角Imelda Staunton在片头客串了一个抑郁失眠的女人Janet。

她无法对心理治疗师Gerri说出自己的心结,一切烦恼和问题似乎都卡在喉咙憋在心里,只是当Gerri问她是不是生活和年龄的变化造成了恐惧和不安时,她两眼空洞的回答道其实什么都不曾改变。

也许不是心中憋着烦恼,而是她根本不知道问题是什么。

这个角色虽然短暂出现,但她牵引出了Gerri,并且还是另一个版本的故事主角Mary。

Mary似乎才是电影的中心角色。

这个高龄单身女人非常情绪化和神经质,不难让人想起《秘密与谎言》中同样过于敏感有点神经质的母亲Cynthia。

她第一次拜访Gerri一家时喝的酩酊大醉,对着Gerri和Tom吐露内心的孤独和对曾经最爱的男人的怀念,最后瘫倒在床上流着眼泪昏睡过去。

第二次是夏天的烧烤聚餐,她发现自己似乎是爱上了Gerri的律师儿子Joe,并用各种暗示要求Joe跟自己约会。

秋天的那次造访她因为知道Joe有了女朋友而情绪低落,最后把Gerri一家搞得非常尴尬。

其实Joe一直都不是Mary喜欢的类型,他只是一个幸福完美家庭的一部分。

因此Mary喜欢上的也许并不是这个男人,而是Gerri的生活,这个家庭,那种稳定踏实平淡安逸的日子。

片尾处她坐在完美家庭的饭桌上,听着一家人对未来的计划和憧憬,与同样是局外人的 Ronnie相视一笑,接着继续皱起眉头两眼无神,就像片头那个失眠的女人Janet,突然失去了方向,不再明白自己为什么而活。

Mary并不是没有追求者,Ken那么喜欢她她却看不上眼,而她无情的拒绝了Ken后又被现实拒绝,所以也许生活就像Gerri和Tom的小花园,你只能卖下种子,悉心打理照料,才能收获你期待的结果。

夏天时Gerri和Tom的朋友Ken来到了他们家,这个胖的憨厚的男人像Mary一样喝的酩酊大醉。

夜幕落下后他们坐在屋后的草坪上。

Ken说身边的朋友都一个接着一个去世,他不知道他为什么还要回家,而当他坐在火车上看到一棵树时,他想起了一个朋友的葬礼。

说到这儿他突然泣不成声。

我想这就是迟暮的孤独与恐惧,当那些陪伴在你身边的人一个个都离开时,你还留在世上干嘛,你活着是为了什么?

遇到同样问题的还有Tom的哥哥Ronnie。

妻子突然去世,只剩一个从不回家的不孝儿子,于是他只能寄宿在Tom家,眼睁睁看着这个幸福美满却与自己无关的生活,茫然不知所措的继续活着。

如果说《秘密与谎言》讲述的是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可能遇到的生活问题,那么《又一年》是关于那些步入迟暮的人在回望来时的路时,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孤独与落寞,却仍然猜不到生活的意义。

巴黎Forum des images举行的《又一年》首映邀请到了许多老夫老妻前来观影,而从电影院走出来后我也跟同行的KUMA讨论到说,我们看到的《又一年》与老人们看到的《又一年》必然不会是同一部电影。

所以尚还年轻的我们也只能通过迈克李的镜头来尝试理解和感受其中五味杂陈的心境。

 9 ) 春夏秋冬又一春

春夏秋冬又一春《又一年》一个幸福的家庭和一些不幸亲朋的故事:在一年里经历了春困秋乏,去自留地里劳动,三五朋友聚会,这里最大的戏剧冲突是人与时间,人与他自己。

生活就僵持在那里,变化甚少。

影片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细枝末节,聚会,吃饭,饭后聊天,游玩,追溯过去,计划明天,出席葬礼中度过了一年。

影片像一本流水帐,仿佛仅从生活的洪流中截取的一些片段。

这里谈一谈影片的对白,流水账般的对白下面潜藏这关于我们生活的本质。

玛丽,略带神经质的50岁左右离异女人,一个人生活,如同大部分女人一样——话语像泉眼涌出的流水一样总是滔滔不绝。

春天,玛丽在tom家里做客,多喝了几杯酒,在一阵闲谈之后,达到了一种倾诉状态,酒后吐真言,讲述了积压在她心中关于过去,关于爱和生活的伤痛。

话痨总是在最后情不自禁将自己的内心讲述出来,自然的流露。

而这中流露,夹杂在关于买什么样的车,买了车后如何去度假,吃饭怎样,身材苗条,发福,以及喝酒,去哪里旅行中。

地质学家面朝岩石,背对大海。

他的妻子面朝大海,背对岩石。

平常对话的洪流极易淹没一切,淹没过后,是沉寂,生活中的沉默,品特曾谈到有两种沉默的孤独:一种是什么也不说,另一种潜藏在滔滔不绝的说话当中。

玛丽终于在滔滔不绝之后谈起了关于自身。

说话多的人总会把自己暴露出来,人的内心,心灵,便沿着人物最为平常的对话,最日常的动作,倾泻出来。

话痨藏不住内心的秘密。

电影也通过无穷无尽让人厌烦的对白,达到了一种境界:揭示出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和人的孤寂,以及人类所面对的普遍困境:孤独,以及在平凡中寻找不一样的意义。

别样的意义又在哪里?

结尾处玛丽和tom的哥哥和tom一家在吃饭,两个局外人听着他们一家人的计划,幸福与寂寞形成了对比。

所谓更好的生活,不过是一家人在一起,快快乐乐的度个假,共同经历。

对话,以及表演,这两个主要元素支撑起了影片:玛丽暗恋tom儿子,仅仅是通过一些表情,以及简要的对话,如出去喝杯酒之类的便展示出来。

几乎看不处任何处理。

这部影片可以归类到现实主义里面,通过最真实的生活,从最客观的立场,来展示我们的生活,基本上摒弃了戏剧性,有些接近散文体。

这样的影片以及视角立场最近有《在某处》,远了有小津的作品,以诸如麦秋,东京物语。

以季节作为章节,展示了时间洪流下的生活,带给我们那种忽然有一天觉得自己老去了的感觉。

贾樟柯的有些片子也是生活的片段,他更加偏向于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的变迁同人的关系。

而《又一年》更多的是人同生活本身,人在任何社会制度下都会遇到的困境,失败的人生,不满意的人生境况。

通篇对话的洪流,多少也冲淡了影片的趣味性和节奏性。

但以寂寞,孤独以及平凡为主题的生活究竟能够有多吸引人?

多数人都在这样的境遇里生活,意义何在?

审视自己的人生?

这部关于孤独和幸福的电影看了让人更孤独。

在两个小时的冗长对话之后,加深了孤独,同时也更去珍惜身边那些说话滔滔不绝的人。

 10 ) 又一年

在人生这张布满难题的考卷上,“衰老”是压轴难题。

年华老去,曾经拥有的东西纷纷离去,环顾四周,留下来的只有病痛、孤独和巨大的虚空感。

大概每个人走到人生的末一段,都会有被生活背叛的感觉吧,像影片一开始的那个女人,内心黯淡,灵魂破碎,更糟的是回望来路,发现自己选择了一条完全错误的路。

而我们呢?

尚且年轻着的我们,时常勾勒自己的未来,却少有人憧憬老年生活,是恐惧吧?

那是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灰扑扑的,了无生气,所有的希望都已经被挥霍,那里接近终点,临近死亡,一切都再也不能重新开始。

于是我们在潜意识里回避,告诉自己那里遥不可及,最好永远也不会到来。

迈克—李在这段路上静静地架起了摄影机,以春夏秋冬为章节,探讨关于“衰老”的命题:Mary,人过中年,美人迟暮,离异独居,想找个男人重新开始,却不是被别人拒绝,就是拒绝别人。

春天,她把新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一辆二手小车上,兴奋地憧憬了很久,好容易买了车,却发现一辆车并不能把她从糟糕的生活中解救出来。

夏天,她对Gerry的儿子Joe春心大动,暧昧的调情,企图得到这个年轻人的爱情。

可到了秋天,Joe交了年轻美丽的女友,Mary无法掩饰自己的失落,言语刻薄,冒犯了Gerry一家。

扮演Mary的女演员演得很好,她慌慌张张的神态,喋喋不休的语速,落寞悲伤的眼神,把这个小人物的焦虑和神经质刻画的非常到位,可叹又可爱。

其实Mary并非真的爱上Joy,她只是喜欢他所代表的生活状态,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平淡温馨的生活。

她和Gerry夫妇是完全不同的人,聊天总是不太投机,甚至有些格格不入,然而她热衷于去做客,我想是一种心理上的取暖。

靠近幸福的人,自己也会分享到一些幸福吧。

Ken,过了退休的年龄却迟迟不肯退休,他并非热爱工作,而是无法打发退休之后的时间。

人生苦短,于有些人而言却也漫长。

夏天,Ken到伦敦做客,饭桌上有这样的对话:Marry:“what would you do with your time if you retired??

”Ken:“Pub……I don’t know。

”然而,即使是Pub,也让他很难再找到快乐,那里属于年轻人,不再是他的天下。

他每次出场,总是不停地吃东西,喝啤酒,像是一种孩子气的赌气,谁能怪他呢?

他那样孤单、落寞。

还有Ronnie,Tom的弟弟,妻子离世,儿子终年不肯露面,好容易在葬礼上现身,父子俩却恶语相向,无法相容。

最后只有到弟弟家去谋求一点家庭的温暖。

……他们都是不快乐的人,都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

他们被“衰老”困住,孤独、落寞,却无力摆脱,无法和生活和解。

我们总有一天都会变老。

当我们老了,要怎样去生活?

影片里有答案吗?

也许有,Tom和Gerry是一对虽然步入老年,却始终相亲相爱携手前行的爱人,他们的生活或许就是迈克李的答案。

Gerry夫妇结识于大学,有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喜欢下厨、园艺,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他们在田地里耕种的场景被作为影片春夏秋冬四个篇章的间隔,画面温柔、舒缓,相比整个片子抑郁的基调,这对夫妇的生活是明快温暖的主线。

影片里,他们总会在不经意的时候目光相遇,相视而笑。

那笑,让人温暖。

他们性情温和,宽厚有爱,乐于包容,对于进入他们世界里的人没有任何偏见和审判。

也许,生活就像Tom和Gerry悉心照料地那块田地,要耕耘,要照料,才会开花结果。

可是,这就是答案了吗?

如果你耕耘,依然一无所获呢?

人生,怎么会有答案?

《又一年》短评

还不能理解

6分钟前
  • 洮樂茜ゞ
  • 较差

7.5分 春夏秋冬,生老病死、亲情友情、爱与希望……唯有光阴在不止流逝……

10分钟前
  • 尊驰
  • 还行

难道是俺太木有内涵了- - 看不下去了 好无聊啊

15分钟前
  • Bréagnú
  • 较差

这女的我真看吐了

20分钟前
  • 豪妹儿🫎
  • 较差

无感

22分钟前
  • 上房揭瓦
  • 较差

麦克李力量是不是不济了,让人看到心碎但却孤独!充满了寒意!

26分钟前
  • 歌尔德萌
  • 还行

无法一语带过的结局。

31分钟前
  • 輕歌曼舞.
  • 还行

春夏秋冬 生老病死 这么文艺的片子 不是我能理解得了的

36分钟前
  • Bright Sun
  • 还行

春夏秋冬,起承转合,生老病死,喜怒哀乐,这么冷静的视角,讲述如此普通的人生,竟也能有强大的张力,看似平淡润物细无声,实则杀人如麻于无形;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玛丽迷茫的脸上,周遭的一切与她隔离,剩下的只有寂静,太有杀伤力。

3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3.5 对话非常英国 但演技发光点都在不说话的时候

43分钟前
  • 𝐓
  • 还行

神级的剧本,缓缓流淌的春夏秋冬下暗藏的生活历练。导演对于节奏若有似无的控制,对简单场景平稳老练的调度以及对于情感隐忍流畅的表达都令人叫绝。这种看似无高潮无爆点的流水戏最考验导演的功力,没有对生活的崇景和希冀是没有办法把故事讲出味道的。迈克李站在一个家庭的旁边指挥着人来人往的人们。

48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推荐

看不见暮年慨叹,看不见波伏光暗,只有一味旁观诉说,或许生活意义这个东西根本得不到妥善解释。一年之后又将是一年,这似乎是人生周而复始的孤独,闪烁其辞与喋喋不休之间漫长的死磕。爱死迈克李最后一分钟的特写镜头:末路狂花只是一部电影,自我恳谈才是我们的人生。

51分钟前
  • Obtson
  • 力荐

Celui qui atteint un certain age fait ce genre de film, qui nous parle de la vie, de ses hauts et ses bas, tel un bon vieux vin savoureux.

53分钟前
  • KUMA
  • 还行

老实说这部片子让我觉得平淡甚至略带乏味。连续两次半途睡着,分三天才终于看完。一对老夫妻和他们周围的人们的日常生活片段,没有意外的故事情节,没有高潮,只是生活表象之下的四季更替,一年到头都阴沉沉的伦敦。Mary是个让人心生怜悯的可悲的女人。结尾的那个长镜头着实shock到我了。

54分钟前
  • Dreamer-Echo
  • 还行

一年光阴,四个季节;一个家庭,几种人生。衰老,孤独,死亡,寂寞,就这样通过稀疏平常的生活慢慢展现,令人唏嘘。最喜欢结尾的那个dinner,镜头一一从开心,快乐,转过孤独,最后定格在玛丽悲伤的脸。

58分钟前
  • 圣无常
  • 力荐

I must say the film is so dull for me. I sympathize Mary, but she is always annoying, isn't she?

1小时前
  • Sandy
  • 很差

春夏秋冬又一年。四季变换,人事依旧,幸福的人与不幸福的人,交替在品尝各自的人生。平淡,宽容,才是真义啊。情节淡如水,但意味深久长,最后的结尾对mary太冷了,大概导演也是想告诉世人,首先得正视自己,才能拥抱未来

1小时前
  • 浮生若夢
  • 力荐

天啊好无聊 Tom and Gerri

1小时前
  • j♣lie
  • 较差

有一点东京物语的意思~

1小时前
  • Rimb
  • 还行

影片很平淡就像你我的生活

1小时前
  • 音五六// Jee Zark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