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疑似特务的”同学的西部片是无法超越的,这部片子证明我错了,美利坚人民唯一让我有好感的就只有牛仔了!
“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son of bitch",他相信上帝、他熟读圣经的每一个章节,可是从他那个婊子老妈抛弃他那天开始,这些注定只能埋藏在内心。
他随意的生活,随意的杀人,轻易的玩弄对手,所有人的心好像都被他看得穿,直到他遇上了“蛋”。
“蛋”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一个在南北战争中没怎么上过战场最后却被自己人不小心打断腿的可怜鬼。
可他绝对是个最称职的父亲,因为小儿子的肺结核,他愿意在一片鸟不拉屎、天不下雨,空气永远干燥的地方养牛,即使被老婆儿子认为是窝囊废也无所谓不可一世的“笨”落到了走投无路的“蛋”手上,为了200美金、为了在儿子面前当一回英雄,他不顾一切的要亲自把“笨”押送到去监狱的火车。
事实上一切还是在“笨”的掌握之中,这只是又一个他喜欢的游戏。
面对“笨”那一群攻击、防御、敏捷都超高的一马仔,所有人都投降了,只有“蛋”一个人在坚持,攻击、防御、敏捷更高的“笨”随时都可以亲自崩了他而逃脱。
但他发现“蛋”这个“神枪手”其实是个废柴,拼了命只是为了维护自己在儿子心中的形象,为了可怜的“正义”,即使是1000美金也不能让他walk away,笨也震精了,笨决定成全他。
在蛋亲手把笨送上火车的那一刻,笨的马仔把他射成筛子,可他已经完成的自己的救赎,用最牛仔的方式死去已经足够了。
蛋呢,他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自己看不透的人,一个可以成为朋友的人,愤怒还是与过去的决裂?
他一口气把马仔都杀了,吹着口哨坐上前往监狱的火车,他还是那个边读圣经一边杀人的恶魔。
请注意,影片故事背景设定在南北战争结束后的美国,美国虽然实现了统一,解放了奴隶,但是社会矛盾并没有根本缓解。
仅在影片中工业革命后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家和小农场主之间的矛盾,资本家和印第安人之间的矛盾仔细观察都暴露无遗,但占社会主导地位的资本家解决矛盾的方式就是简单粗暴的强拆谷仓,杀戮印第安妇孺。
本·韦德是强盗不假,但影片中的资本家又何尝不是强盗??
资本家强拆谷仓时,丹的儿子建议丹找治安官,丹说没用。
资本家被本·韦德劫掠后治安官全力以赴。
这是多大的讽刺??
有网友评价丹通过押送本·韦德做了一次“英雄",但一面押送本这个“盗“,一面向一个更大的"盗"资本家(铁路公司)妥协求认可,这算是哪门子真正的英雄??
丹只是资本家的炮灰而已。
当然,资本家虽是盗,这也不能成为本做盗就是正义的理由。
但是本至少活的磊落,承认人是取其所需,而且心中还有一些信仰之光,有一些英雄情怀!两颗星全给罗素·克劳!
一星给贝尔,一星给罗素。
一个牛逼的导演会让不可置信的情节变得合理,至少看上去令人信服。
本片显然没有做到。
糟糕的剧本和生硬的情节完全浪费了贝尔和罗素的表演。
整部片子都在故作深沉的节奏中推进,导演试图用他的镜头告诉我们,这是一部很深刻很有内涵的电影,于是这种野心就像狐狸尾巴一样时不时地露出来、欲放还羞地提示着观众用心观赏。
这反而成了一种絮絮叨叨的旁白,故意把电影意旨放大导致变成了另一种说教。
显然本片导演并不懂得什么叫羚羊挂角,什么叫鸿爪春泥。
一个苦逼的想当英雄的放牛郎,一个貌似冷酷又恃才放旷的土匪头,这样般配的碰撞本可以火花四射,然而刻意做作的剧情完全淹没了角色,潮湿的火药令电影始终无法发射那颗直中人心的弹头。
片尾冷硬的转折是最大败笔,令美式英雄主义显得和我们的课本那样俗不可耐。
唯一的一点男人的热血,也成了加拿大谐星嘴里的那句“be a man”。
看完这个再回头看看西木头的不可饶恕,你会发现那才是真正的关于MAN可以思考的西部电影。
作为一中国人,我尽量排除自己心里的这些“中国特性”导致对电影节局的排斥感,尽量“客观”地描述这种排斥感的来源之我见,希望能代表自己和有类似想法的。
但这种排斥感很真实强烈,客观否爱谁谁吧。
废话正文开始:如果说这个美国式的英雄主义十分传统,1忠实信仰、正义、2自我牺牲、3强悍,除了最后一条可能略有争议,大家都差不多能同意吧。
要让我说我理解的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侠义一定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这样的电影,在咱心里能共鸣的也就剩下牺牲精神一条了,这几乎是所有英雄主义必备的条件。
这所谓国产英雄主义和洋人的的区别,大概就可以说成咱这土产的英雄多少透着帮亲不帮理的劲头,匪帮的二当家,冒死喋血救主就是这份侠义的象征。
侠义这玩艺和咱身上长的任何一件玩艺一样,一定是天生的,听着名字都觉得天经地义,也就是说,都是进化来的,定能派上用场。
扯到片儿上,把情景设在美国“西部大开发”那样一个乱世,谁都是流氓恶霸,到处都是枪杆说话,想活下来活得好,就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结成团体、忠实所属集体、能牺牲自我利益。
为自己的团体效力,团体为自己的成员负责,成员的献身就等同为自己献身,为团体谋利等于为自己谋利。
或者说这是纳什均衡。
以此为基础,构造了社会。
所以侠义精神就有啦!
这玩儿咱太不陌生了,这样的片咱拍了一部一部一部又n部了,对手又是大恶人(铁路公司),救世这么扯淡的事儿咱必须不用想(导演也没咋提),在大正义的框架下,搞些小杀戮小手段,救得了自己的帮派才是正途。
要不,二当家一死,咱这些看武侠片长大的弟兄们怎么会都这么动怒?
可是偏偏人家洋人,就不这么想,非要搞成“为上帝效力就是为自己”。
就成了现在这样了,罗素演个大恶棍,但是风度翩翩,镖头是个老硬汉,结果开口骂娘不说,后边还被暴曾收取佣金屠杀妇孺,铁路公司的大财主们,个个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开局就为财焚了别人的房子。
结果,大恶棍岂不是成了除暴安良的大善人了?
这不是商业片嘛,恶事不做没人看,好人不胜又惹人恨——(大家心照不宣,转过脸去看本•福斯特)二当家,委屈您了吧先。
所以早早的,开枪+放火,鼓捣死除铁路公司、及其凶恶走狗、以及印第安杀手之外的那些倒霉鬼的这些恶事,就交待给二当家一揽子包办了。
赔人家牛钱这种长脸拔份儿的事,都给老大留着。
所以匪头都怒了,你咋能把圣人给毙了?
老大也当圣人了,老大没让观众看见干坏事,但是二当家干这些坏事,都让观众看得清清楚楚啦,干掉坏蛋,改邪归正,英雄和基督的仙气腾地就窜起来了。
所以就像开头我说的,我一不认识那位能复活的仙人,二没活在一个人人为我主的社会里,让我看大哥杀小弟、全凭着半路上认识的一个瘸腿窝囊枪法歪歪的爱吹大傻子,真是郁闷,真是郁闷……不知各位是否也是?
看了N遍,每次看仍然会被打动,尤其是到结尾处,剧情推向高潮。
许多人说结尾扯蛋,其实那才是点睛之笔。
本,人设是一个牛逼的匪徒,幽默、风趣、有魅力,在当年狂野西部,官府怕他、女人迷恋他、小孩子崇拜他。
丹,一个瘸腿农夫,人人欺负他,官府收了地烧了他谷仓,家庭上贫贱夫妻百事哀,为了生存耗尽精力,但仍在破产边缘。
结尾处,丹,成了本最佩服的人,不惜为丹杀光自己的绿林兄弟,还自觉坐上了通往监狱的火车。
为什么?
因为丹身上有他认为最珍贵、最有魅力的东西:父爱。
一个为了保护家人倾注所有、不顾一切的父亲。
剧中几处陆续交代,本,是妓女和酒鬼的孩子,8岁时,酒鬼父亲喝醉后猝死,妓女母亲在火车站给了本圣经让他读,然后再也没回来。
被遗弃的丹14岁去了罪恶之城,然后为了生存,让自己变成了恶人,他说,如果他不穷凶极恶,和查理这帮人待在一起活不过五分钟。
可以说,本,从小到大,几乎是一种绝命的经历,而他选择以暴制暴。
但他本性是怎么样?
他内心正义,他鄙视查理这帮人,尤其,他极度缺乏也极度渴望一个父亲的形象,即使他成了流氓头子,只会欺负别人不会被人欺负。
本,在心里最深的地方,为这种感情留了一点点星火。
在印第安人地盘,老镖师无论怎么骂,本都不生气,但提到自己的家庭,本,怒了。
本,拥有了一切,但在丹身上,他找到了自己其实最渴望的东西:父亲!
本在圣经上画出了丹的形象:一个焦虑的父亲,承受着无比的艰难,只为家人能够更好,只为保护妻儿,为儿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那一刻,本一定看见了这个世界上最牛逼的男人。
虽然在所有人眼中,他是最牛逼的。
所以,剧情发展到最后,本帮助丹把自己送上了火车。
本在丹的儿子威廉姆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同样14岁,他无依无靠,需要变成恶棍来生存的时候,他羡慕威廉姆能有这样的父亲,他要帮助这个父亲尽对儿子的责任和爱,就像他是那个儿子一样。
当查理打死丹的时候,本打死了查理。
丹在小旅馆跟儿子的对话,说一些事让自己分清了黑白,教育儿子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要保护家人。
本在一旁听着,眼眶湿润,他一定是回到了童年,仿佛自己就是威廉姆,正在聆听父亲的教诲。
丹,让本找回来了自己缺失和坍塌的童年,他内心那些善良和渴望的星火终于被眼前的父亲形象点燃,他杀了查理,杀了这帮他内心厌恶的流氓地痞。
发生在眼前的这个关于父亲的故事,本是努力要帮忙把他完成,是不忍破坏的,他渴望这样一个形象圆满。
对本来说,这可能是他一辈子真正在寻找的东西。
本·韦德的那个手下感觉是有点可悲的,一路杀过来就是为了救自己的老大,期间有人有反意,也被他打了一顿后说到“你别忘了他为我们做过什么”,如此一个重情义的人,最后还是被自己老大亲手打死,虽说可悲,但并不可怜,恶有恶报但本片并没有证实善恶终有报这种说法,甚至连恶有恶报都说不上,像是本·韦德如果他没有自首,还是像以往一样逍遥法外,就像是他自己说的那样:“我进过两次犹马监狱,两次的逃出来了”而丹做了一辈子好人,参军后唯一的一次战斗也是撤退时,还被自己人误伤射断了一只腿,最后作了一次英雄,结果上身中了五枪最后身亡。
本来很不解本·韦德最后是为什么,直到我看到这段话,我想我明白了。
“丹,一个男人,生命都不顾,仅仅是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以父亲为荣,这对于被父母抛弃的本眼中,可能是最伟大的人了9分
片中的两个小镇,一个是丹埃文斯家附近的毕斯比镇,一个是押送本韦德上火车的肯塔辛嘛。
要说决战,也是决战肯塔辛喽
故事还行,但总觉得拧巴了。
西部牛仔的枪战还行,两个男主也都是有故事的人,一个是被家庭责任抛弃的孤独人,善于观察,善于读心,战友不懂他,女人不懂他,世人不懂他;一个是敢于承担责任的忍辱人,最后这两个互为补集的男人却心心相惜了,互为知己了,正是如此,Ben愿意上囚车,给Dan在家人和世人面前一次做顶天汉子的机会,赢回脸面。
也是因为知己的逝去,Ben痛下杀手,杀了战友,杀了Charlie,战友对于他而言,可能就是动物,他的内心已经冷漠了。
Ben最后再次越囚车了,一个永远的漠视世界,渴望内心自由的孤独男。
Dan也算完成了使命,拯救了家庭,并将责任感传承给家人,改变了儿子的观点,不再向往Ben样的江洋大盗,而是做过顶天立地的汉子。
韦德是西部荒漠上的枭雄,他的眼神温柔如水,令每个女人迷醉,他的枪精准快速如电,对手甚至没有时间跟死神打招呼.最让人惊叹的是他沉稳的态度,十几把枪对着他都不会令脸上起一个褶皱,但千万不要侮辱他的人格,否则下一个就是你的末日.丹,瘸腿的退伍军人,儿子心目中的英雄,迫于生计押送韦德到去犹马镇的火车上,一夜之后随行的二人因激怒韦德被杀死.途径印第安人的地域,戏剧性得丹被韦德所救,波折不断竟然到了车站,韦德的部下赶来救驾,丹孤立无援,最后又是韦德成全了他,配合演了一出英雄戏,结局是丹死了,韦德杀死了他的部下.在强势的韦德面前,丹是多么渺小懦弱,但却打动了韦德,因为他拥有的东西韦德没法得到,他有一个美丽的绿色眸子的女人,有两个可爱的孩子,有一个稳定的家,韦德要维护的就是这样一种简单的美丽,一个霸绝人寰的强者却因为一道开着几朵喇叭花的篱笆止住了脚步,在他的眼中,这篱笆比天上的彩虹还难以逾越. 人性之美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的复杂矛盾与缺憾
这部电影是1957版的翻拍。
但是,导演为了更富于感染力,刻意把主角丹尔塑造成一个处处失败的人。
不论走到哪里都被打,被吐口水,被所有人瞧不起。
而本韦又过于神通广大,百打不死。
这种过于夸张的处理,使得人物变得太脱离现实。
简直是巴黎圣母院钟楼怪人人与超人的结合。
显然导演为了电影,丢失了人性。
影片中不合理的地方也随处可见,例如,本韦说自己只读了一遍圣经(显然他没有说谎,也不必说谎),却往往能对圣经章节脱口而出。
而旧版的丹,是孩子们心目中的英雄,是孩子们爱。
他爱自己的儿子,儿子们也爱他。
为了钱他要押送大盗本韦。
两夫妻的对话,也充满了似乎是小欺骗的温情。
例如,丹尔对妻子说自己执意押送,不是为了妻子,也不是为了钱,而是因为死去的亚历克斯,为了社会。
这种假大空的话,你可以说是电影在说教。
但也可以理解为,他用来哄骗安抚妻子。
因为此时离押送仅剩最后一程,丹尔赌气的认为押送必然成功,而在这99%的地方退缩会很不男人。
总之,旧版的丹尔,不是一个枪法神准的武侠,不是一个崇高伟大的人物,也不是一个离谱失败的人物;他是一个小农场主,他是一个普通的人。
会被言语激怒,也会被金钱迷惑,也会为了虚荣而头脑发热判断不清。
但也许是因为幸运,他完成了一个艰难的任务。
而新版的丹,小人物非得要轰轰烈烈的死去,故事情节非得波澜壮阔,于是乎,一个小故事被拍成了辛德勒名单。
其结果是四不像。
漂亮的海报认真的制作但电影的处处留精让自己落入怪胡同。又.观后我跟mason说,这部电影可能包含一种自我救赎的心理,mason问自我救赎是什么,我觉得不能用拯救自己就这样敷衍过去,我说我想自我救赎大概是一个人犯下罪恶感到内疚继而作出补偿行为以结束灵魂堕落.
西部片精髓仍在,让人想起喋血双雄
这种类型的西部片并不很对胃口 用枪射来射去的打斗比起中国功夫而言太不精彩了
评价有点困难。3:10去犹马镇。一个孤独的王者本韦德,童年残缺被母亲遗弃,杀人不眨眼,看透世事;一个懦弱的父亲为了赚200美金还债,兼在儿子面前挺起胸膛,执着地押解本韦德去赶车。也许羡慕和欣赏那个父亲拥有的他所没有的生活,本韦德想成全他,因而把忠心的副手查理和跟班们@#¥?!愕然的结尾
一个强盗帮一个loser挽回面子的感人故事。
剧情太多bug
如果这是一部探讨人性的电影的话,显然不是我所能接受的人性;我能接受的,是这部电影事实上很垃圾。
我靠,剧情只能用荒诞离奇来形容了!
结尾真有情怀。
d2
难以理解
哪有这么煽情的西部片
不信服
...二当家真冤- -
傻B剧情
没落的英雄还是英雄的没落?没有英雄的西部片
奇怪的结尾
枪法那么差还去当土匪当警察?在我的印象中老美的西部片中个个都是神枪手,指哪打哪。虽然说这是部感情剧,但枪法也不能那么差劲啊,那么近的距离都打不死贼老二,而且最后贼老二就是因为没配合BOSS把戏演圆满才被BOSS杀死的?
枪战太假
讨厌结局 人物塑造还是挺到位的 结局就是屎屎屎 我的查理王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