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个原因,致一个花季年华的女生于死地。
十三盘磁带,引领与汉娜毫无关系的我们走向她人生的最后一段,最沉重的那一段。
在YOUTUBE看了一个星期的广告之后,我在星期五的下午迫不及待的下了NETFLIX,一口气看完了十三集。
其实还有第十四集,他们将它取名为BEYOND THE REASON,演员,剧组人员,心理专家,保护女孩的NGO的创始人和原著作者一起,讲述了拍摄这个故事是为了什么,他们又从中获得了什么。
就如同他们所说,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这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印记,或者是欺凌者,或者是受害者,又或者如大多数人这般,是无言纵容的旁观者。
我们身处不同的位置,却一同感受着暴力带来的永恒的伤痛。
十三个原因可能不是拍摄手法最纯熟的,但是就如同剧组人员精心设计的那样,他大胆地扒开了公众心中那血淋淋的伤口。
所以主创们会说:- “我们没有避开性侵的细节,因为如果只是轻描淡写的带过就无法展现主角的心路历程和青少女每天经历的感受。
” -“在拍摄性侵的镜头时,剧本上写着镜头要一直对准汉娜的脸,直到观众觉得不舒服,因为这件事就应该是令人感到非常不舒服的。
”-“拍摄期间有许多人寻问,为何我们用那种方式让汉娜自杀,以及为何我们要呈现那个过程,我们很努力在避免无谓的镜头,但我们希望画面令人目不忍视,因为我们想清楚的表达天底下没有任何事值得你自杀。
”一、男女 本剧从一开始就聚焦于高中生活对于男女不同的期待和约束。
正如汉娜坐在MONET里面所说:“Boys acting, and girls listening.”这种被动的,被凝视的地位跟随着每一个女孩,从青春期到成年后,约束着我们,管教着我们,告诉我们如何去取悦这个男权社会,告诉我们不要反抗,否则后果会更加痛苦。
而这种痛苦在所谓的身体部位选美比赛中达到了顶峰。
虽然汉娜勇敢地将写着BEST ASS: HANNAH纸条扔进垃圾桶,试图告诉那些正在开玩笑的男生,这并不OK,可是一秒钟之后,坐在垃圾桶边上的男生就可以若无其事的将纸条捡起铺开,继续在夸张的欢声笑语中传播着他们的大作。
而更可笑的是,他们从不认为这有什么错误,当对汉娜有好感的ZACH试图安慰汉娜时,竟然“发自肺腑”的说到:“我喜欢你,不仅是因为你被评选为最性感的屁股(而对于ASS的评选本身就充满了性意味,ALEX以此让其他男生相信他和两个女生都有过性行为)。。。
”此刻的他,真的是无意的。
无意的将有好感的女生贬为毫无人格的性幻想对象,无意的对她的反抗视而不见甚至是进行二次伤害。
没有人告诉他们这样是不对的,整个学校都在鼓励这群运动健将,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就是这个学校的主人,只有他们能够为学校带来荣誉。
而面容姣好的女生呢?
就只能在他们的前面翻着跟斗充当绿叶,或者以某某人的女朋友的身份陷入又一轮舆论的漩涡罢了。
而这一切的对立与冲突在两次性侵中达到高潮。
心理学家在番外篇中说到,像BRYCE这样的人被称为PREDATOR(淫魔),他们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可能拥有者无数荣誉光环加身,也可能在外人看来是谦谦君子。
而他们的公众形象,不仅保护了自己,也让受害者更加无助:“会不会有人相信这么受人欢迎的人性侵了我?
我会不会因为告发他而受到更多的攻击?
”于是,在惊恐和伤口面前,受害人选择了沉默,而淫魔则逍遥法外,继续侵害更多无辜的女孩。
所以,我们该如何才能制止或至少有效遏制这类侵害的继续发生呢?
其实美国的各种公益组织已经开始了行动,其中一些人发明了一个名叫Callistro的应用,创造了一个可以匿名举报性侵者的校园平台,以期解决大学中性侵者不会被举报,举报之后也不会受到较为严厉的处罚的社会问题,他们的主办者Jessica Ladd在TED进行了一次感人却也专业的演讲,有兴趣者请戳:https://www.ted.com/talks/jessica_ladd_the_reporting_system_that_sexual_assault_survivors_want。
可即使有了这一类平台,我们是否就真的可以使性侵受害者勇敢地站出来呢?
这或许就是本剧主创在深思的问题了。
或许只有我们从每个渠道都传输正面的信息,告诉受害者这一切都不是你的错,告诉她们只有站出来才能帮助自己,女性同胞甚至是有可能已经无法控制自己了的淫魔,这些受到了侵害的女孩子才真的有可能向前一步,勇敢行动。
也或许只有我们在各个主流频道通过各种形式,手段,告诉年轻人,没有双方同意的性行为是违法的,是会造成非常可怕的后果并且改变别人与自己的人生的行为,我们这个社会才有可能想更好的方向去转变吧。
而除了性侵这种恶性行为,平日里隐形的性别歧视我们又该如何辨别和去除呢?
今天才在豆瓣上看到友邻说从小自己的老师就一直告诉自己没有男生聪明,也没有他们能干,就应该认命的过一个女孩子该有的日子。
这太典型了。
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建构了我们的所思所想,他教化万民,以一种“自古以来”的优越感超越众生,俯视着告诉你,要遵循这个社会的“定理”,这里面就包含着,遵循男强女弱的准则,做好你贤妻良母的角色就好。
可是我们这一代人偏偏不认命,我们认的理,是人生而平等,是女性可以在经济政治生活中都努力的去平权。
这条路远没有许多人看起来的简单。
且不说我们在这条路上遇到的一个个卫道士拼命的维护着自己的既有权利,即使是怀有现代思想的女性,也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为这个男权社会添砖加瓦,为进一步物化女性而呐喊助威。
就如这剧中的人一样,你是否在男生将你评为校花或者班花时沾沾自喜?
又是否在长相不甚如人意的女生被排挤时落井下石?
在别人被荡妇羞辱时献上自己的唾液和白眼?
我们是否也很享受被凝视时不断自省自己是否完美无缺妆容精致的焦虑感?
并在被男性肯定后感到高人一等的轻松和喜悦?
我们没人能够真的可以生活在一个没有性别的世界,可这个社会常常给我们捏造一种的两性已经平等的幻象。
我们没有人能够逃脱这种幻象带来的恶果,只能奋斗去打破,去呐喊,去告诉将来的青年人:“嘿,不要再去选举什么校花恐龙,不要再去对女性评头论足,即使你是一个于此看起来毫不相关的男性。
因为当你们去要求一个女生要容颜秀丽时,这些label也终究会回到你身上,要你年轻有为,事业成功,经济富裕,最终压得你,也忘记了你是谁。
”二、生死 本剧的另一个核心议题就是青少年到底是如何认识死亡的,而我们又应该给予他们什么样的帮助。
其实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是充满了戏剧性的,一个濒死的女孩可以用尽力气去记录造成自己死亡的13个原因,并计划一系列的“探索之旅”让被点到名字的人充分感受到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她造成了多么深重的伤害。
可是,她却没有力气继续生活下去了。
她放弃了,放弃了未来无限的可能,放弃了她所憧憬的NYU或者是COLUMBIA的大学生活,在还没有完全体验这个世界之前就自己将这些亲手夺去。
而贯穿全剧的是从不同人口中说出的那一句:“只要我们有一个人做了不一样的事情,她可能就不会死。
”这一句话在番外篇中也一再被提起,我们每个人做的每一件事,都可能会改变身边人最重要的决定。
“那些小事会造成非常重大的影响,而我也见过在真实生活中那一两句鼓励使毫无希望的人突然迟疑了,开始重新思考是否要去伤害自己。
” 似曾相识的是,几个星期前,我和一帮朋友坐在酒馆里,突然讨论起了自己是否曾经想过结束自己生命的念头。
一个密友突然嘱咐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有一天她打电话告诉我们其中一个人自己想要自杀,我们接到电话的人一定一定要告诉她,她对我们有多么的重要。
不要试图劝说她未来有多美好,或者告诉她任何事情还有什么解决办法。
只要向她保证,她对我们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她我们都会受到怎样的创伤,她,作为一个活着的人,对于我们来说,就已经足够。
那一瞬间我不知该如何回应,只能呆呆地点头说道:“不要去死,不要。
”我第一次意识到我们是如此深陷于社会这个关系网中,而对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或许就是此刻身边的彼此。
是人让我们活下去,是人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不是虚妄的钱财,身份或者名誉。
“你对我很重要。
”原来是这句话让我们超越了生死。
是啊,汉娜在自杀前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向其他人求助,试图感受到她对哪怕是只有某一个人的存在的意义吗?
难道不是她身边的人,没有一个感受到那一刻她内心的呼喊,将一条一条社会关系剪断,将她置于孤岛,才会让她重复着“孤独,孤独”,然后孤独地在浴缸中死去吗?
所以,你今天有告诉你身边的人他们对你有多么重要吗?
你有时不时表现出关心,而不是漠然吗?
你有去帮助身边任何一个像是身处孤岛的人吗?
或许,你的一句话,就会让一个人的一生都变得不同。
我们每个人,或许都应该忍住不适,认真的看完汉娜自杀的片段,意识到,死亡,真的不是一个可以后悔的选择。
而我们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将自己置于这无可返回的奈何桥头,只因为我们错估了自己的痛苦,也错估了死亡对于一个家庭和一个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
希望不会再有人将死亡看作欢乐的戏剧。
尊重每一个生命,鲜活的,有力的,亦或是消沉的。
这一切,都应该由我们一起守护。
(PS.对于不解汉娜为什么自杀的,在番外篇中有专家解释说,青少年的额叶并为发展完全,所以比起成年人更容易感觉的绝望,认为生活不会再变好。
所以青少年心理教育真的不是可以嘴上说说的玩笑话,而应该是受到我们充分重视的社会议题。
)--很重要的分割线-有友邻留言说,当他经历最黑暗的时刻时需要的只是朋友说我陪着你,而不是你对我有多重要,而且,这种强调对方重要性的话语其实反而会给有轻生念头的人更大的心理压力。
我自己思考时感觉这句话说的很对。
每个人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期待都不一样,在最后关头被拯救和压倒的方式也千差万别,所以以上我所说的只是自己的个人感受,不具有任何专业指导性质,具体的方式还是应该咨询心理专业从业人员!
或许唯一我可以分享的就是,虽然一开始非常抗拒,但是当我的一群密友开始借着酒精深入探讨死亡的问题时,我们都变得更加亲密,也更加了解。
我们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集体,分享对彼此生命的责任,并且提前开始制定对对方的保护机制。
我也在这场谈话中开始剖析自己,了解自己,并勇于直视无法忽略的生命的诘问。
关于生死没有小事,希望这篇有感而发的影评不会给各位带来错误的信息而耽误了生命。
如果有这方面专业见解的友邻也欢迎在讨论区一起讨论,生死的意义或许只有越辩才能越明。
-分割线完--- 最后,或许这部剧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他的技巧,他的设计,或许都不完美。
可是闭上眼睛,我似乎听见他再告诉我,千万不要成为那十三个原因,也不要被那十三个原因裹挟而失去生的希望。
这部剧本身就将我牵扯进一个巨大的社会关系网,给我以关怀,缓缓地吟到:“你,很重要。
” NEED HELP NOW? WWW.13REASONSWHY.INFO
那些把女主说成是drama queen,认为人物很矫情,觉得他们大题小做,认为悲剧是主角太自我造成的评论者。
他们可能就是这部剧想讽刺的人吧?
这部剧在IMDb上评分9.1,在豆瓣7.7分,我觉得这种差距的原因很有意思。
一来是我们的网络里长期流行各种励志日剧金句截图,知乎和微博上有很多的【正能量】,很多朋友在正能量的培育下有了非常棒的三观,这种一个女生因为各种原因解决自我的故事在他们看来就是一个弱者的故事。
弱者是从来不值得同情的。
自己不行干嘛要把别人扯上?
中产生活能给你的就这么多了,你还想要什么?
得了吧你,一边去,我们不接受这种人。
二来是这群人可能根本没试着去理解过他人,也没被他人理解过。
真好玩。
流行读物里到处都是QQ空间式的自觉紧要的让人莫名其妙的抒情体,明明是渴望得到关怀,却在成长以后迅速地把自己变成另外一番模样。
好像自己从来都是“理性”的,好像自己从来就不会因为冲动而做错什么事。
任何没有经过计算后果而做出的决定在他们看来就一定是愚蠢的。
可能我们的初高中生活太过单调,又或者这部分上豆瓣和知乎的人都是“精英”,初高中就已经熟练掌握了“鉴婊”方法,不屑于看一个美国的Slut的故事。
这部剧讨论的是什么他们不会在乎。
要么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要么就是真的无法理解主创想要剖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用意。
我在想可能这些人从来就不知道这样一部去反思【美国教育和社会】的【美剧】是有多难得?
这个先不说,就先说它的剧本身。
从编剧方面来说,每一集都恰到好处地留下了悬念。
也在每一集展现了其中一个少年的生活,你可以看到作者根本没有去武断地评价剧中造成Hannah自杀的角色的不是,更多的是同情。
他们或者是长期受到不正常家庭的影响,或者是被同性恋收养对自己充满疑问,或者是那种长期被边缘化的少年。
编剧尽量为每个人构筑一个立体地环境,让我们了解他们的生活,这却被很多人理解为【节奏慢】,我觉得如果理解编剧想展示少年们生活的全貌,是不会这样说的。
从拍摄方面来说,你可以看到少年站在高处看着小镇的万家灯火,看见用沙画风格的版画解释人物关系和什么是“蝴蝶效应”,你可以看到Clay站在空荡荡的走廊里然后瞬间又人潮涌动,你可以看到几乎作为片子Logo的磁带和播放器一遍又一遍出现,这就是拍摄者试图用镜头讲述的证明。
这部剧我是饶有兴致的看下去的,看到最后对整个创作团队肃然起敬。
它讨论的社交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还有家庭和学校对青少年成长缺乏正确地关注。
它尊重剧中的每一个角色,包括主角和配角,从来没有真正地说谁是“坏人”,或者去评断某个人的做法。
因为它试着告诉大家,如果有足够的关注和尊重,是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的。
中文网络环境里社会达尔文主义盛行,毫不犹豫就可以对人轻松地下一个结论。
因抑郁症做出无奈选择的女主可以说是“作”,一群渴望得到理解的少年们可以说成是“矫情”。
好像这正好就是这部剧想讽刺的那部分人。
那些看似有着“理性”世界观,迫不及待去给别人贴标签下结论的人,可能也从来没有被人真正地善待和理解过吧?
真好,这部剧在IMDb上有9.1分。
该剧根据2007年获得纽约时报最佳销售奖﹑Jay Asher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篇,故事讲述一个少年Clay(Dylan Minnette 饰)在某夜收到一个鞋盒,内里装着自杀﹑已故的女同学Hannah(Katherine Langford 饰)的录音带。
录音带中有指令,要把录音带从一个学生交到另一位手上,以向12位同学,用13个原因解释他们在她的死亡中,有着甚么身 份,以及她为什么要自杀。
Brandon Flynn饰演Justin,饰演一个篮球员,有着星级的实力,但亦有星级的自大﹑Christian Navarro饰演Tony,一个孤独的人,不过他会为正确的事站出来﹑Alisha Boe饰演Jessica,Hannah的朋友,直至一次恶性的吵架而分开。
Justin Prentice饰演放纵风格的Bryce,有着好看的外貌﹑Devin Druid饰演Tyler,喜欢拿着相机的摄影师﹑Miles Heizer饰演Alex,会自省﹑带艺术气质﹑有丰富情感。
Ross Butler饰演Zach。
Derek Luke饰演Hannah的辅导员Porter先生。
Kate Walsh饰演女主Hannah的妈妈﹑Brian d’Arcy James饰演Hannah的爸爸,是位药剂师,有自己的小生意,但在女儿之死后,他把自己沈醉在工作及保持自己的店子免被竞争对手压垮,并以此逃避丧女的现实。
Amy Hargreaves饰演常规角色,男主Clay的母亲Jensen女士,她性格爽朗﹑与儿子关系密切﹑富同情心及关心儿子,不过在Clay口中则称她是「直升机家长」(形容这些家长会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子女四周,随时空降帮子女解决问题)。
不过这位身为公正的律师,对待儿子时的确少了一份客观。
第一个理由 Justin FoleyJustin是Hannah的初吻对象。
其后把有露出Hannah内裤的照片给他的朋友们看,其中包括Zach Dempsey和Bryce Walker。
他的铁哥们Bryce把手机抢去并把此照片群发,Justin并没有意图去阻止,导致Hannah在学校里被大家取笑。
Justin粉碎了Hannah对初恋最纯真的幻想,并带给Hannah第一次对社交的恐惧。
Justin的家庭并不饱满,不负责的母亲让Justin遭受继父们的各种暴力,而富有的Bryce作为他的朋友,支柱他的学费,帮助他的生活,也许是恩,也许是控制他,导致Justin对Bryce各种无理和残忍的欺凌他人都默不作声。
第二个理由 Jessica DavisJessica是Hannah的前闺蜜。
她们俩为同一时期的转校生,由于导师的撮合,机缘巧合下成为了闺蜜并常在咖啡厅一起喝热巧克力和吐槽学校生活。
之后一段时间她们也在咖啡厅认识了另一个转校男孩Alex Standall,三人成为了铁三角,咖啡厅成为他们的办公室,放学后喝着美妙的饮料和吐槽学校糟糕生活的友谊。
即便Justin初吻事件发生后,Jessica和Alex也义无反顾的支撑她。
但好景不长,Alex认识一些男性朋友,渐渐的与她们疏远,不再来咖啡厅,不久后Jessica也不再来咖啡厅。
Hannah也单纯的认为他们彼此还是铁三角,只是各自又有了新的朋友圈而已。
但她无意发现Alex和Jessica在餐厅牵手,并两人悄悄去看电影。
她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是那个多余的人。
更在之后Alex给Jessica提分手后,Jessica找了Hannah大吵了一架,误认为Alex提分手时因为Hannah,并扇了Hannah响亮的一耳光,且还拿Justin事件嘲笑Hannah。
女孩之间的友谊就这样脆弱,敏感的Jessica对爱情的盲目依赖高过对友谊的信任,让一个误会深深的伤害了她们彼此。
也是造成Jessica自己悲剧的开始。
第三个理由 Alex Standall曾经与Hannah为铁三角的朋友。
他在疏远了Hannah后,和Jessica在一起并成为了情侣,并有了新的朋友Marcus Cooley,并且通过Marcus与Justin,Zach,Bryce他们等人成为了朋友。
他给班上的女生排了"Who's Hot Who's Not"名单,把Hannah排为"一年级Hottest Ass"。
可他前女友Jessica从这张名单误认为Alex觉得Hannah比她更有魅力,才和她分手。
是导致Jessica和Hannah友谊破碎的直接原因。
并在这个名单出现后,Hannah受到学校男生的性骚扰,被抓屁股什么的。
Hannah感觉自己不再被别人的尊重,在家外缺乏安全感。
Alex本是心善之人,从来没想过男孩子们的小小一个举动对Hannah的生活造成如此大的影响。
在听过了磁带之后,他一步步的开始面对自己的过错,承担起这个责任。
第四个理由 Tyler Down一个偷拍Hannah的跟踪狂。
Tyler无时无刻不跟踪并偷拍Hannah,包括Hannah在自己卧室的时候。
他暗恋着Hannah,但他的爱却与其他人不同。
是监视和偷拍她的一切,并在Clay质问下并不觉得这一举动有任何问题。
这是他爱和喜好的行为。
甚至在Clay把他的背面屁股的照片群发到学校的时候,他也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是个比较双标又单纯的男孩,对他不好就是不好,对他好就是好。
从来不去理解别人的感触。
他的举动让Hannah在自己最后一个感到安全的地方,她自己家,也感到没有安全感。
第五个理由 Courtney Crimsen一个大家都觉得很友善的女生。
Courtney是一个Les,并被领养在一对男同的家庭。
在Hannah察觉自己被跟踪后,Courtney友情相助要帮Hannah抓住跟踪狂,但Courtney亲吻Hannah的照片却被跟踪狂Tyler发布出来了。
因为没有全脸,大多数人都在猜测是谁,但渐渐有人认出是她们俩,Courtney由于小学的时候被大家嘲笑有两个爸爸,所以更害怕自己被嘲笑。
所以她造谣这是Hannah和另外一个女同学的照片,并说Hannah只所以告诉她这些事因为她们想找第三人开火车(对不起作为一个基佬,我真不明白女孩子怎么开火车),而且更变本加厉说当初Hannah初吻Justin的时候她求Justin用手指玩弄她。
Courtney为了自身利益,对Hannah落井下石,把她侧头侧尾的造谣成了一个荡妇形象。
Hannah坚强的努力成为别人的朋友,这一次Hannah失去了对友谊的期望。
出柜是自身选择,没人应该去强迫或曝光别人的性取向,因为同性恋不止是需要别人接受他们,也需要自己接受自己。
但作为同性恋的人也不能因为隐藏自己的性取向而去加害于别人。
只能说Courtney可怜也可恨吧。
第六个理由 Marcus Cooley情人节活动中和Hannah匹配的对象. 情人节约会那天Marcus并不打算赴约,不过他发现Hannah信以为真而且真的赴约了。
当他去餐厅找她后,他试图强迫Hannah在他的朋友面前和他亲热或发生关系。
Hannah骂走他,感觉自己已经完全不被男生尊重和当人看了。
第七个理由 Zach Dempsey一个目睹Hannah遭遇各种不好待遇的男生。
Marcus在餐厅与Hannah发生纠葛的时候,他也在场,试图帮助可是被Hannah拒绝。
之后在学校里当着众人的面Hannah再次拒绝了Zach的帮助。
作为全校开心果的Zach,可能由於自尊心作祟,在交流帮助课里偷了Clay Jensen给Hannah的称赞信,而当时的她却是非常需要正面能量的。
经过一系列事故后,Hannah还是决定冷静尝试和Zach沟通解决问题,但Zach只是一味的逃避。
Hannah感觉自己逐渐在失去和人们交流的桥梁。
幼稚和单纯只有一线之隔,Zach和Alex的情况相似,从没想到过自己小小的举动对Hannah的伤害如此的之大。
也许Hannah在多次被男孩伤害后,无法接受Zach的好意,但她激进的拒绝,让孩童般的自尊心的Zach摧毁了Hannah最后的精神支柱。
*Zach伤害Hannah这个点是很多人不理解的,我举个例子吧,你在校园生活上收到排斥和欺凌,没有朋友可相信和倾述,于是你在网站上或网游里找到网友陪伴和倾述,结果别人把你网断了。
第八个理由 Ryan Shaver校报编辑,因为和Hannah一样喜欢诗词而成为良师益友。
和她分享了一些自己的诗作,而Hannah也与他分享了她的诗作。
包括一些私人日记和有些淫秽的真实内容,因为Ryan教导她要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去书写,Ryan在校报刊登了他偷来的一首Hannah写的诗, 而这首诗让Hannah在学校被人奚落取笑。
Hannah的隐私被信任的曝光,Hannah失去对人们的信任。
第九个理由 Justin Foley and Hannah BakerJustin是Hannah的初吻对象,且已成为Hannah前闺蜜Jessica的现男友。
在Jessica的派对那晚,由于喝醉昏迷的Jessica房间里,Justin让他的兄弟Bryce有机会走进房间强奸Jessica。
Justin并没有制止,可是Hannah当时正躲在房间的衣橱里,可她却因为害怕也没有帮助Jessica。
并且在Jessica醒来后,Justin还帮Bryce打掩护说是自己和她发生了关系。
Hannah把Jessica被强奸的责任怪在自己和Justin身上。
极度自责自己和Justin。
第十个理由 Sheri Holland介绍Marcus和Hannah认识的啦啦队长。
在Jessica的派对那晚她送Hannah回家时,在路上撞倒了一个停车路标。
Sheri认为并不重要所以没有报告, 这与持反对意见的Hannah起了很大的真吵,更把Hannah赶下车。
那晚Clay的好兄弟Jeff Atkins在路标倒塌那发生车祸死亡。
Hannah极度自责自己没及时报告导致他的朋友Clay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并试图表达歉意,但她没有说出实情,Clay却因为Hannah根本不认识Jeff认为她在故意装样子而生她的气。
第十一个理由 Clay Jensen默默爱着Hannah的迟钝备胎男,并在之后也被Hannah喜欢。
其实Clay认识Hannah很久,一直没能真正走进Hannah的生活,在Jessica的派对那晚,迟钝的Clay终于行动给Hannah表白行动,但受伤太多的Hannah无法再控制自己接受他,叫他走,Clay说不在意任何那些流言蜚语,愿意去尝试理解Hannah,但Hannah继续说了一句"Get Fucking Out"。
终于把Clay骂走了,Hannah内心是复杂的,一半的她是渴望Clay留下的,另外一半却是希望Clay走的。
Clay走后她蹲在Jessica的卧室哭泣,便相继发生了Jessica被强奸以及Jeff车祸事件。
Hannah很后悔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到Clay,并更了解Clay。
Clay听到这卷磁带的时候,也相对的非常内疚, 因为他没有认真尝试去了解自己也喜欢的Hannah。
如果说磁带里的人是导致Hannah自杀的原因,其他人是因为伤害了Hannah,给予了Hannah一次次的失望至绝望,而Clay侧是因为Hannah伤害了他,她让Clay失望。
Zach和Clay都是曾经想拉Hannah一把的人,但Hannah都拒绝这些帮助,也许是正处于Hannah的敏感时期,也许是因为Hannah不敢再有期望,也许Hannah真的是太脆弱太悲观。
第十二个理由 Bryce Walker发布Hannah内裤照,抓Hannah屁股,Justin的好友,强奸Jessica的人。
在Jessica的派对后,另一个他自己的派对,他强迫Hannah和他发生关系,尽管Hannah对他很冷淡。
Hannah因为发生了这件事后更加确定自杀是正确的选择。
也许人们在好奇在Jessica事件后为什么Hannah还会去接触Bryce。
Hannah的一次失误导致家里的资金丢失,本身接近破产的父母尽量控制情绪不去责怪Hannah,但看得出他们的失望。
Hannah由于此次事件开始怀疑是否是因为自己的存在,才造就了各种悲剧的发生,不管自己有多努力,最后也只能让人们失望。
空虚和悲伤的她带着破碎的灵魂来到了Bryce的派对。
本身对自己和生活都是已经近乎绝望的她,在被强奸感觉到不管她从过去到现在如何的努力都无法改变自己悲伤的命运。
死亡的决定已在Hannah心中落地生根。
第十三个理由 Mr. Porter学校社工。
在Hannah决定自杀后,她决定再尝试一次对生活的希望,所以她向Mr. Porter提示自己有自杀的打算,而他并没有认真重视,没有给予她适当的建议。
他冷漠的回应压倒了Hannah的最后一根救命草。
面对周遭不幸的一切,她决定自杀。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面对各种欺凌和误解的Hannah仍然是努力在尝试坚强和期望的,Justin和Bryce恶意的伤害,Jessica的误解,Alex不经意的错误,Tyler自认痴情的偷窥和跟踪后。
Hannah依旧努力让自己坚强并对生活充满期望,但Marcus和Courtney恶意的伤害后,不得不让Hannah变得敏感脆弱,甚至抗拒关心。
Zach尝试去关心Hannah,Hannah激进的反应造成Zach偷盗她称赞信的不当举动。
更甚至之后没有阻止Jessica被强奸,没有接受Clay的爱意,没有全力抵抗Bryce的强奸。
她的坚强和乐观在之前被一次次击碎之后,她拒绝了真正的关心和善待。
也许Hannah更坚强一些,更勇敢一些,她还能活着,但我们不能强求每个人在受到伤害后都能坚强和勇敢,也不应该要求每个人都去关心那些受到伤害的人,我们更应该防止那些伤害的发生。
其实Hannah之前只是浅浅的踩入泥潭,自己可以爬出来,可谁知人们把他送入最深处。
以至于她自己已经无法再爬出来。
即便别人简单的关心和帮助已经不足以再把她拉出泥潭。
一些恶意伤害她的人和已经片体鳞伤的她,让她感觉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期望和自己生命价值,他们和Hannah杀死了Hannah。
个别人物结局Sheri是磁带人物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召去听证会的,但是本想继续背负着过错生活下去的她,最终还是拨打了警察局的电话。
消失在了学校生活中,Sheri并不是一个坏女孩,只是她认为的一个无意小事却造就了一个可怕的错误。
她想尝试继续这样生活下去,在与Clay次次交谈中,她最后决定去承认真相和承当错误。
Courtney自私的Courtney从头至尾都没改变自己对Hannah死的想法。
在Hannah死后她虽然有少许的悲伤,但她依旧不愿意承认自己是Les以及造谣Hannah的事,在最后的听证会上别人都少许承认Hannah受到欺凌,或他们自己伤害到Hannah的事实。
但她依旧守口如瓶,什么也不肯承认。
太在乎别人的眼光,伤害不止是自己,还有她人。
Marcus 表面正直,但却为了自己私欲从不妥协的人,甚至不择手段。
曾为了让Clay闭嘴,他软硬皆使,甚至还故意陷害Clay带大麻进校并让他被记录在案,当时遭到Zach和Alex的强烈反对,却得到同样的心机婊的Courtney支持。
最后也如同Courtney一样,在听证会上什么也没有承认也没有说,只承认和Hannah约会过,装作正直却又关心Hannah的人。
JessicaJustin最终向Jessica吐露了实情,Jessica终于才知道Hannah在磁带里所说的一切都是实话,想保护她的人不是那些她喜欢过的男孩。
而是那个一起在咖啡厅里喝着热巧克力的女孩。
虽然知道了真相,但面对听证会她始终不愿意暴露磁带内容,因为她不想自己被强奸的暴露出去。
但她最后还是选择了告诉她父亲,她在生活中却深深的懊悔,更憎恨Justin以及Bryce他们等人。
Justin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弱者,行为强势暴力,却内在软弱不敢作为,他对自己好友Bryce是感恩也是憎恨。
最后告诉Jessica真相后,无法得到Jessica的原谅,选择独自逃离这个城市,不再面对过去。
没有去赴约听证会。
Justin是着所有一些悲剧开始的始作俑者,也是唯一可以阻止这一些发生的人之一。
但他始终没有这么做。
甚至到最后,他也软弱的选择逃避离开这个城市,不去承当任何他造成任何伤害的后果。
但或许这也是个勇敢的决定,因为这证明他不再需要依靠他母亲,依靠Bryce,依靠Zach,和依靠Jessica来继续生活。
要想保护别人,首先需要自己做一个坚强人。
在看Hannah内裤照的Justin等人Clay从Hannah的自白中,一点点的接触到了这些所有跟Hannah的死有关系的人,自责和内疚,悲愤交加的他甚至偷拍了跟踪狂Tyler背面的裸体照片群发到学校,让他感受到他给Hannah带来的恐惧。
同时这一举动也让他成为了欺凌Tyler中的人之一。
与Alex偶尔交谈中,面对自己过去的疏忽和过失。
几次失控,险些把磁带内容公布于众。
并且用自己的方式得到了Bryce强奸Hannah的证据,是磁带中唯一一个要帮Hannah和Jessica伸张正义的人。
Alex(左)安慰失去Jeff的Clay(右)Zach虽然是个幼稚的孩子,但他深刻的明白自己对Hannah的伤害。
一点点的在变成熟,与Alex一样愿意面对和承认自己曾经的过错,但在听证会上不愿意公开磁带内容,因为与Alex相比他缺乏了那么一点面对残酷现实的勇气。
最后也不再联系自己的好友Justin。
Alex在与Clay的交谈中,他慢慢明白自己的过去,而不是应该和Bryce这样的人混在一起来麻痹自己,他愿意承认自己的过错,愿意公开真相,在Hannah事件发生后,他开始关心周围的人,甚至维护过被人欺凌的全民公敌Tyler。
在听证会的前一天,他开枪自杀了。
也许他尝试勇敢的去面对过去,但他始终无法接受无法改变的现实。
Alex因为Hannah的死一天天的在绝望,后悔自己曾经为了Bryce这类人成为朋友而离开真正的朋友Hannah,他自杀的选择更多源于他的自责和内疚,如果说Hannah有过Clay。
Alex又有过谁呢?
Tyler被学校所有排斥的人,即便磁带小组的人也对他视而不见,甚至厌恶他所做的一切。
在听证会中,他主动提出了磁带存在的事情。
最后他买了许多枪支,准备去学校射杀那些欺负和忽视过他的所有人(包括Clay)。
在他决定所有要击杀目标的时候,他取走了Alex的照片,也许是因为那次Alex为了保护他差点与另一个更强壮的人打起来,以及Alex在其他人面前捍卫他。
当每个人要做出一个极端举动的时候,那些过去小小事件,都是引起这场蝴蝶效应的因由。
Alex对于Tyler偶尔的保护,就如同Hannah从Clay那里得到的温暖一样。
但这些不足以影响他们做极端的决定。
如果再有更多一点人,愿意拉他们一把。
也许他们的结局就不会如此。
Tyler的结局是最富有深意的,因为这个结局是基于美国一个真实学生在高中枪杀事件改编的。
Alex和Justin两角色的扮演者似乎在约会中 撒包狗粮❤欢迎指出剧情错误或提出不同的理解,毕竟作者脑袋不好使,可能写错一些东西。
想分享一个真实的我几乎可以触碰到的故事。
看完十三个原因已经一周多,然而最近时常会忽然想起它,一些片段会突然脑海盘旋挥之不去,有时候甚至背脊一凉觉得非常eery。
今天登陆facebook,突然发现一个好朋友在发他朋友的合照,hashtag RIP,我心头一紧。
再一细看,他的朋友自杀了。
翻阅了他和他朋友的facebook,发现有时候现实和虚构相似的可怕。
这是他离开之前在facebook留下的最后一条长post:
文字里有绝望也有释然。
读起来像是oh he went to a party and didn't like the people there, big deal.却字字泣血。
永远没有人能够体会另一个人的痛苦。
Post的一楼是在他自己在15个小时后的回复,从第一句的恐惧到最后一句的决绝,是他临死前最后的一口气。
这15小时内是否有人向他伸出过手,pm过他,打过他的电话,敲过他的门,找过他,联系过他的亲人朋友,无从知道。
但在这个他用来最后呐喊的社交平台上,这15个小时,没有人给过他回音。
还看到了他妈妈在他脸书上的留言,正式通知他的朋友他的离开:
一个母亲在脸书上看到儿子的遗言,然后在脸书上向他的“friends”们宣告他的离开。
再没有比这更残忍,荒诞,让人心痛的事情。
他另外一个好友今天的post写,这个男孩自杀的那天发了100张他生命中让他开心过的人的合照。
与13盘问罪的磁带相反,他选择再次和他生命中的美好告别。
如他所说,对于这一小部分给他快乐的人,he is sorry.心中是堵的。
最近还和朋友聊起过,包括自己在内很多体面善良的人,也都在年少时候作为孩童做过极恶的事,或者旁观着极恶的发生,那些事大概永远都无法忘怀。
小学时候大家一起欺负过的那个学习不好家里条件又差的女生,中学时候一起和朋友喊过娘娘腔并把他推倒在墙角的男生,不求他们宽恕,只求他们安好。
而更有很多人在阴暗的地方慢慢崩溃,我们的日常可能是扎在他们身上的刀,我们的笑声可能是他们的撕心裂肺。
他们就像我们每日走过路上被一脚碾过却毫无觉察的昆虫,或者是我们随手扔掉的塑料袋噎死的飞鸟。
每天看看新闻,这个世界已经早已恶意满满,人心惶惶。
只希望自己能够竖起耳朵,仔细听到身边那些无声的呼救。
2017年4月14日
刀片一刀劃開皮膚及動脈,因悲傷像脂肪般囤積在血管中阻礙了血液流動,浴室裡,放著熱水;手腕上,流出血液,減緩胸悶的情況,心臟如幫浦般重新打出血液,身體在浴缸中感受前所未有的輕,我感到自由。
完結第一季13集。
Teenagers are always too sensitive.在那個時期或許朋友就是他們生活的一切,認同感很重要。
老實說我感受不到女主被排擠,像男主這樣一個人也過得很愜意,女主只是一個被取笑過、目前沒朋友、內心沉重的一個少女。
他的確遭遇到很可怕的事情--被強暴,而且略求助無緣,但他怎麼有辦法被強暴完這麼淡定? 如果要比較可怕的霸凌及強暴,韓國電影真的是第一名。
每一青少年的自殺都是社會的問題。
家長的漠不關心、校方的毫不重視、同儕的冷眼旁觀,我們都是導致自殺的原因,如果在某個時期伸出援手或某個人做出了改變,或許結局會不一樣。
校園生活令人感到窒息當你在學校被指指點點沒有朋友時,被誤解,對很多學生來說真的會很想死。
怎麼去面對每一天,每天都不想去上學。
劇中班上有個男同學講了許多看似冷漠的話但每句都是實話。
「拜託,她已經死了兩週了,我們不能不要再提了嗎?
生活還是得往前啊~」「自殺是她自己的選擇,她自己承擔。
」是的,如果不想再受傷害,就是要對什麼都無感。
這道理我高中時知道的,直到大學開始學著應用,目前可做到減輕對所有事物的感受以避免自己太難過或受傷害。
培養這樣的能力會使自己變得冷漠,的確很多事情都事不干己,It's not my business. I don't give a fuck.這樣我會活得輕鬆一點。
如果套用阿德勒心理學的話,就是我們無法干預別人的課題,我還在努力降低去在乎別人對我的感受。
演技第一名非男主Clay莫屬。
浴室裡的哭泣、前往每一個Hannah發生事情的地方時眉間的後海及沉重,he's a great actor. 當他聽到自己的tape 崩潰時張力百分百。
“Clay. Helmet. Your name does not belong on this list. But you need to be here if I’m going to tell my story. If I’m going to explain why I did what I did. Because you aren’t every other guy. You’re different. You’re good and kind and decent. And I didn’t deserve to be with someone like you. I never would. I would have ruined you. It wasn’t you. It was me.”-Hannah這部呈現的美國高中生活真的很像Paper Towns 的感覺,男主同樣是個魯蛇,女主總是那麼漂亮。
最喜歡這部裡面的演員除了男主,死去的Jeff、總是陪伴在男主身邊的Tony還有最後一集自殺的Alex。
我可以感受到Alex的後悔及內疚。
他是他們那群中唯一一個最後站出來替Hannah 辯護的人,他其實也非常善良,但我不明白為什麼他最後選擇這樣的路,我以為他可以move on,但,人果然都不是表面呈現的那個樣子。
Hannah 的最後一天,令人心碎。
雖然他爸媽表現的方式真的很普通,但一想到發現自己女兒在冰冷的浴缸中自殺動也不動的樣子就讓人止不住淚水。
(如果想看最具戲劇張力的演出,推薦韓國電影「媽媽別哭」,裡面的媽媽一樣回到家發現女兒在浴室裡自殺,一瞬間爆發的情感真的超可怕。
)會有第二季的,因為真相大白後總有人要付出代價。
當你的遭遇已經讓你痛到連自殺都已經無感時,或許割斷動脈真的是一種選擇。
end life =end pain
could be better || 第二季只看了一点,我想让这个故事停留在大家仍被她的死亡影响的阶段,我想让这个悲伤永远存在故事里。
续写就好像在拿钱去践踏原作作者的心。
最后一集哭了一回,但我知道我没有不舍,她的理由太充分了 。
我没有任何反驳她的话。
23/08/17,草草看了一遍的一年后偶然在豆瓣看到这个条目,一种浓浓的悲伤给我击中了,不自觉就哼出了那首最最开始偶然听到的lovely,oh, i hope some day i'll make it out of here; even if it takes all night or a hundred years... 24/10/28 随机到一首没听过的原声带,没看标题脑里就浮现了这部剧,13 reasons why. 切窗口一看真的是,于是打开豆瓣想记录自己被这剧独有的这股悲伤击中了,结果打开记录,一年前的我用的也是这样的形容。。
今年曾想重新看一遍此剧,但最终没有分出时间,现在记得我的经历并不与Hannah相同,也并没有与男主建立情感上的牵绊,但真的好印象深刻。
(已经忘了自己当初为什么打下“could be better”了)
昨天看完《十三个原因》第一季,带着压抑的感觉睡下,今早醒来看见菲妥妥自杀事件,心里更是有种说不出的滋味,这样的事情其实每天都在上演。
女主Hannah善良开朗,对爱情充满期待,对待每个朋友都很友好,但内心敏感脆弱,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Justin眼睁睁看着Btyce群发照片,成为导致Hannah自杀的第一个原因。
看似混蛋,但随着剧情的深入,我们会发现他也有他的无奈,原生家庭的不幸和Bryce对他的帮助,造就了他软弱的性格。
前闺蜜Jessica对爱情过高的期盼和一些看似幼稚的误会导致了这段关系的分崩离析,也在无形之中为自己后来的遭遇埋下了伏笔。
Alex作为Hannah和Jessica的共同好友,为了挽回自己与Jessica之间的感情,想了一个许多青春期少年都会想到的办法,但他却忽视了两个女孩的友谊和无辜被牵扯进来的Hannah的感受。
Tyler喜欢Hannah,跟踪偷拍她,想留下Hannah最完整的生活状态记录,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意识到自己对Hannah造成的巨大恐慌感。
Courtney原本想要帮助Hannah,却因为被Tyler拍到了接吻的照片,为了保护自己和两个同性恋父亲不被非议,撒下了一个过分的谎言。
Zach作为一个几乎完美的男生,早已习惯了被周围的人友好对待,所以当Hannah强硬的拒绝他的帮助之后,自尊心深受打击,做出了一些幼稚的行为,他也没有想过自己小小的举动对Hannah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
……手机码字有点累,不一一赘述,但总而言之,这部剧中的大多数人,在听到录音带之前从来没有意识过自己的行为会被称之为“霸凌”。
而除了这几个主角,更多的“帮凶”可能也会觉得自己只不过是跟Hannah开了几个没有恶意的玩笑。
看剧时开着弹幕,“女主也太玻璃心了”、“为了这么点小事就自杀,不珍惜生命”……这样的评论从始至终都没有消失过。
是啊,谁没有被开过几个过分的玩笑呢。
如果换个内心强大的人经历这些事情,或许也只不过是多年以后的饭后谈资。
但女主的脆弱敏感不应该成为悲剧的背锅侠,内心强大的人也不应该理所当然的接受这样的“不愉快”。
悲剧发生时,没有人十恶不赦,也没有人是无辜的,压死骆驼的,不只是这十三根稻草。
热点事件发生时,网友们隔着屏幕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争论着事情的对错,每个人都在做着自以为正确的事情,但大家似乎都忽略了这个世界大多数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
社会风气越来越浮躁,虽然带着善意对待别人也不一定能收获好的结局,但我仍希望自己永远不要成为伤害别人而不自知的杀人犯。
不要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
看完了13 Reasons Why,两天,一口气看完的。
可怕的是,这些在很多人看起来很抓马很矫情的戏码,竟然跟我记忆中的许多片段完美的重合了。
剧中出现的每个人物,除Bryce外,都和曾经出现在我生命中的人或多或少的对应上,甚至包括我自己。
剧中的片段,也让很多似乎已经尘封的往事像幻灯片似的浮上脑海。
只不过,我的身边没有人因此而自杀,但谁又知道呢?
毕竟,「我和Hannah不熟。
」来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
我的小学比较特殊,不是按学籍招生而是从全市选拔,很多人冲破了脑袋想要挤进来。
在这个学校读书的人,至少有一半是官二代和富二代,平均素质和成绩在全市可以说是名列前茅了。
在那所学校,校园欺凌常在我眼前发生。
我的初中,是当时市区最好的初中,在那所学校里,我目睹过我所见过的最严重的欺凌,被欺凌的女生母亲甚至是当地教育局的工作人员。
我的高中,是省重点高中,在那里,欺凌同样时刻发生。
我的大学,是省里一所很普通的第三批院校,同样,我可以看见欺凌的发生。
我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常态,但事实是,从小学到大学,校园欺凌,都真真切切发生在我的班级里,我的眼前。
相比那些容易被发现的,生理上的伤害,我目睹的校园欺凌,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摧残。
他们一起嘲弄一个并不算熟识的同学,跟见了鬼似的避而远之,说一些道听途说甚至瞎编乱造的故事,辱骂、诽谤、推搡,跟Hannah的同学们如出一辙。
很多时候,这些行为在家长和老师眼中看来竟只是一种玩笑。
如果要说一个13 Reasons Why不够真实的一点,那么就是我目睹的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像Hannah那么善良而有亲和力。
现实中被欺凌的孩子往往有着容易被攻击的弱点,也许他们的长相并不好,也许他们的动作慢半拍,也许他们的神态很木讷,也许他们的思维很奇怪……这些,是否能够成为他们被欺凌的理由?
或者说,当他们因为这些受到嘲笑和捉弄的时候,其他人是否觉得理所当然?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是吗?
只有完美的受害者才是合格的受害者,是吗?
时至今日,我常常会回想起那些被羞辱、被嘲笑的孩子,我能真切的看见他们耷拉着脑袋,涨红着脸,一言不发,试图摆脱这一切。
然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甚至每时每刻,他们都要遭到几乎所有同学的哄闹、推搡,更别提那些背后的诋毁和嘲笑。
他们的心中是悲伤还是愤怒?
他们是否曾经想过逃避这一切?
几年之后,同学们各奔东西。
我们也许仍会想起那些流言蜚语,但我们是否有一刻会好奇,那个曾经被人欺凌的孩子,现在过得怎么样?
不是每个被欺凌的孩子都是Hannah,那么多的欺凌也不可能都发生在同一个人的身上,正是这些戏剧化的、逐渐升级的欺凌一而再再而三的落在Hannah身上,才让她在最终选择了死亡。
但是,是不是没有人因此而死,一切就不曾发生呢?
或者说,是不是这些欺凌没有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把人逼上绝境,这些行为就是无伤大雅的呢?
是啊,如果Hannah没有死亡,如果Hannah没有录下那些磁带,那13个人何尝不是继续过着自己的日子?
他们送上Hannah根本不喜欢的鲜花,张贴各种思念Hannah的海报,搞纪念会,或许还可以办一个Party。
没有人觉得Hannah的死跟自己有半点关系,没人反思自己对Hannah多做了什么,或者少做了什么。
正如很多人评论的,这13个原因,每一个都是Hannah小题大作。
要是Hannah息事宁人,Move on,这13个人也许能过得更好,是吗?
从小,我就善于察言观色,知道通过自己的行为及该行为他人眼光中的评价去调整今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一定程度上,你可以说我为人圆滑,这注定了我绝对不会是被欺凌的一方,至少不总是。
我不是那个被欺凌的孩子,但我会不会欺凌他人呢?
我不敢说。
不过,哪个孩子的家长能够肯定,自己的孩子不是其中的一个呢?
正如Clay的妈妈担心Clay在学校受欺凌的时候,Clay却说,万一他是欺凌的那一个呢?
父母心目中听话、懂事、善良的孩子,怎么可能做出欺凌他人的行径?
所以,那些他们不愿看到的事情,他们永远不会知道。
正如Hannah的父母不知道Hannah为什么自杀,Clay的父母不知道Clay为什么心事重重一样。
而很多时候,让身边的校园欺凌持续发生的,不仅仅是欺凌的一方,也许也包括了所有目睹这一切的旁观者。
我不知道,那些曾经做出欺凌行为的同学们,现在过得如何,他们会不会像我一样,在某个时刻,脑中会闪现过那些场景或是那个女孩的脸庞,心中有丝毫愧疚,反悔当时的嘲弄和羞辱呢?
也许,他们没有。
但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会让我想到他们,会让我心中有愧。
就如同Hannah留给Clay的磁带,让Clay陷入深深的自责中。
或许,我不应该把一个大家都很讨厌的人的丑事当作谈资分享给我的朋友们;或许,在没有人的时候,我应该稍稍遵照我自己的良知,和那位被欺凌的同学多聊聊。
但事实上,不该做的,我做了,该做的,我没做。
放心,我当然不会深陷其中。
但是,我对于很多人的无动于衷感到担忧。
正如很多人所说,这些所谓的欺凌在校园生活中再正常不过了,但这真的是小题大作吗?
近两年在媒体中,校园欺凌导致学生自残、自杀的案例随处可见,这还不包括那些对孩子造成心理阴影甚至诱发心理疾病的。
我不知道,我身边那些遭受校园欺凌的同学是否曾经自残或者有过心理阴影,但我可以肯定,在那样一个每天让他们窘迫不安的环境中生活,他们绝对称不上身心健康,而他们,很可能不会跟学校的老师和他们的父母提起半句。
这些事情,是学生父母和老师都不愿看见的,也许,他们这辈子都无法知道自己的孩子、学生曾经在班级里遭遇了那么长时间的折磨。
但是,这些事情并不是不曾发生。
校园欺凌,正如13 Reasons Why所描写的那样,也正如我亲身经历的那样,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发生。
也许,这些校园欺凌没有那么严重,也许,受欺凌的孩子最终能够撑过去。
但是,那些看似抓马、残忍的桥段和那些看似小题大作的反抗,每天都在上演,而你看似天真无邪、聪明伶俐的孩子或者勤奋好学、文明礼貌的学生,很可能就是校园欺凌的施暴者、受害者,或者,旁观者。
我也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
校园到底是一个多么残忍的地方,我相信每个上过学的人都能感受到。
小学是我被霸凌的一段时间,我甚至都想不出理由,可能是因为我在那一年沉默寡言,可能是因为我和对方的发小成了好朋友。
总之事情就不知如何开始了。
有个女孩,和她的朋友一起,扔我的作业,倒我的书包,在我系鞋带的时候骑在我身上直到我脸擦在地上,把我的铅笔袋仍在充满粪便的厕所里,趁我不在把我写好的作业拿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记不得忍受多久,但我好厌学,常常称心脏疼不去上学,我妈带我去了好几个医院检查都没发现任何病症。
直到有一天我鼻青脸肿地回家,我妈才知道。
知道能怎么样呢,打个电话告诉老师,老师教训另其他孩子几句。
不打我了,带领着我的好朋友孤立我。
那时候我回家就躺在书桌底下,在桌子的底板上把那些人画出来,然后在旁边写上很多很多我想说的话。
其实也无外乎那几句:停下来吧,滚开,离我远一点好吗,讨厌你,坏人。
年纪太小了,连一句傻逼都骂不出来。
多年后我曾经告诉我哥这个秘密,他和我一起躺在书桌下看了一会儿,闪着泪把我搂进怀里了。
那天他出了好多汗,特别的臭。
而书桌下,也画了他,旁边写着很多滚开。
他虽比我大,但和我同班,在漫长的小学里也欺负过我无数次。
他把纸卷成筒状,做了很多纸团子弹,老师每回一次头,他都把纸团放进纸筒里吹到我身上,下课时我周围满满都是纸,像下了一场雪。
数学老师很喜欢他,他上课时老要回头调侃我,我不理他他也不停,老师喊他一句“你干嘛呢?
”他马上回,“艺崽非要问我答案”。
于是老师眼里凶狠的目光都射向了我。
好委屈。
而我后来与他和解了,甚至在成长的路上日益亲密。
生活太复杂了,我慢慢发现,他在欺负我时,也在经历人生的剧变。
那些校园暴力的主谋们,很多时候都是自己的生活困境无法解决,只能通过霸凌弱者来得到释放。
就像《十三个理由》里的那些人物一样,最终导致汉娜自杀的人中,除了布莱斯是个强奸惯犯外,几乎没有所谓的“坏人”——散布坏话的男友忍受着家庭暴力,跟踪狂也同样在被霸凌,同性恋少女在自己的性向中挣扎……而更多的,甚至只是一些青春期小孩的小小任性:扔掉喜欢的女孩的纸条、偷偷列一个清单、撞掉了路牌却不敢报警。
成长的路上,每个人都会做错事,每个人都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她人。
汉娜最终的死,甚至更像命运的安排,是所有的人的错都恰巧集合在了她的身上,集合在她还没有学会怎么去寻求帮助的时刻。
我们应该更爱他人一点,但正如剧中所说,“我们的爱也并不完美”,因为我们都没有见过完美的爱。
而这些不完美的爱,没办法愈合一个人彻彻底底的伤痛。
这大概就是校园的无奈,似乎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带着破碎的童年、不美满的家庭、未成熟的心智。
没有人知道怎么恰当地爱别人,没有人知道自己的一次任性能导致什么后果。
而被伤害的人,他们想要寻求帮助,却不知道如何表达;他们想要知道未来会不会变好,却完全看不到未来。
我,幸运地,在未来成长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善良的朋友和大人,最终成长为了一个乐观、阳光的人。
可更多更多的人,校园暴力给她们留下了一生难以治愈的伤痛,这伤痛可能让他们未来去帮助弱者,也可能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去促成一个新的暴力轮回。
写到这里,想起美国歌手Lady Gaga就曾是校园暴力、强奸的受害者,而即使在她人生的巅峰时刻——2011年登台麦迪逊广场花园演唱前,她在后台化妆的时候却在痛哭,因为觉得自己依然是在高中被霸凌的那个失败者。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疯狂,毕竟我们已经在麦迪逊花园的后台了。
可我依然觉得自己是高中校园里那个失败的小孩。
我每天早上都告诉自己“我是一个超级巨星了!
”,才能熬过这一天,成为粉丝心中的我。
2011年我上高中,是Lady Gaga的粉丝,买了那场演唱会的全程记录光盘。
那场演出非常震撼,但我没想到的是,她上台前竟然一直在哭。
当年在看到这一幕时,我非常地震动,我发现一个人即使真的成功了,成功到成为全世界瞩目的巨星,在她心里,自己依然是那个在校园里,被人扔进垃圾桶、在餐厅没有位置吃饭的小女孩。
成为巨星后,仍然只想回到母校,坐到自己当年无缘坐的位置上
因为身材矮小、胖,所以被霸凌的童年这就是校园暴力,它摧毁你的童年,甚至影响你的一生。
而我们都不是唯一的、最后的受害者。
而校园暴力似乎永远不会终止。
人到底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大概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我愿意相信,很多人生来是善良的,但更多的人,心里都藏着连自己也无法解释的恶意。
不善良的举动,很多时候连个理由都没有。
东野圭吾曾在《恶意》中描述了一起校园暴力,当问施暴者为什么挑这个小孩欺负时,他们只能回答“没什么原因,就是看他不爽而已”。
而汉娜也在剧中发问:why me?
为什是我?
这个问题,根本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几乎所有人都浸泡在他人的恶意中,而慢慢地,无名的恶意也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了。
初中的时候很喜欢一本叫《小牲口》的书,翻了好多遍,还借给了喜欢的女孩,因为里面写的就是我的童年:没理由地被嘲笑、辱骂甚至殴打。
里面有一段这样描写小孩: 小孩是,一秒钟前还和你一起玩一起笑,下一秒就翻脸恨死你。
小孩是,别人打你的时候他也跟着一起打你,尽管他根本不认识你。
小孩是,最冷酷无情,最学不会原谅。
小孩是,杀了人也可以无罪释放。
很棒的主旨,拍得也很成功,演员演技都不错,可以弥补强行减慢节奏和一些bug的问题。个人认为最大亮点是没有弱化自杀过程,可以让人更为直接的感受自杀时的状态和残酷的场景,这让我终于明白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自杀是一个真正无法回头的选择。
这个女主很作啊,很多事情女主都是可以避免的好吗。而且女主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感觉就是个缺爱的孩子,是个男的包括女的她都不拒绝。看了很多评论包括知乎,说此剧反映了很多校园问题,13个孩子不是什么好鸟,女主也不是,除了男主还不错就是有点懦弱。
逝者已逝,生者重生。
虽然犯错/无知不等于活该,但受欺凌也不等于无辜。Sorry I can't help if they are all assholes and you still want a "friend" from them. Improve yourself and focus on your future, so you can provide yourself with more choices when you want a change.扣一星给节奏,太拖沓。
holy fuck.
立意是不错的,拍的太慢了。没有过抑郁经历的人多半会觉得人物太矫情,有过抑郁经历的人看着会觉得很糟心。
那些拼命要把孩子生在或留在美国的朋友们 你们确定他们能活过高中么
题材和叙事概念确实是有点特别,但是很多剧情设定都很古怪看得让人分分钟出戏......光是男主带子都没听完就四处找人pk就太不合情理了
节奏太慢了,一边织毛衣一边看都嫌慢
确实让人挺压抑的剧,愤怒又无奈,同时又有点心酸。汉娜的死最大的悲剧性就像扎克说的“只要有一件事不一样,也许汉娜就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不过,觉得世界跟自己想的如此不一样,觉得care自己的人还不够care,这些都不应该是结束自己生命的原因。S02里的道德谴责应该更重吧
想起东野圭吾的“11文字の殺人”,井上厦的“12人の手紙”,而Hannah的13个自杀的理由,则是:17岁,本应卜卜脆,而她身边的同学朋友却纷纷视而不见转身而去,她又偏偏无法改变无法阻止。
高起低走 索然无味 磨叽 一季也就是csi一集的进度
尝试两次,还是打算弃剧了
这些孩子熬过高中到了大学经历完这段情绪动荡的时期就会好了,汉娜死得可真不值——这真的是这部电视剧孱弱的文笔所表达出来的
嘬死了
是一个已逝少女的真情流露,亦是一卷凄美却又不乏勇气的诗篇。也许是因为其独特的视角,太庆幸有这样一部作品能把真实的校园气氛和青年人那些繁琐的内在情绪拿捏得如此到位。像反校园欺凌这类切实又严肃的话题,能以如此令人着迷并令人心碎的方式讲述出来,我觉得它就是完美的。
青春期无小事 that‘s true
越看怎么越觉得里面一半的男生角色像基。男主越看越帅,女主也不差。节奏有点慢,男主还一直问别人关于磁碟的事。不过整体还看得过去,画面很美。男主可不可以专心骑车,第一集就摔了好几次。
剧情蛮有趣,前三四集节奏有点慢,有一种“男主tapes听得那么慢还搞了那么多drama,一次听完再搞不成吗”的感觉?但看到最后反思很多,也很震撼。配乐很棒。BTW男主演过《壁花少年》。
十三个原因造成了汉娜的死亡,汉娜造成了一场即将发生的校园枪击案,and it make sense,因为人人皆为受害者,人人也皆为加害者,无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