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遇到中国题材背景的外国电影,国内影评里总逃不了一句“中国元素,西方内核”。
然而再继续追问本片的西方内核体现在何处呢?
估计在座的各位未必答得出来。
菲菲的父亲尚且年轻,妻子病逝,鳏夫再娶,这都是当今众多重组家庭的一部缩影。
经历了堪比灾难大电影般的2020年,如何告别过去,拥抱未来这却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与迪士尼真人《花木兰》停留在表面的说教,《飞奔去月球》对于家庭主旨更多体现在细节上。
不管是寄托思念的月饼,还是影片最后七大姑八大姨的饭桌闲谈,都足够让人有所共情。
消防栓上的火警电话、高铁建设以及溪边具有象征意义的白鹤可谓细节满满。
本片比较生硬的问题就在于“如何放下?
”,是一两句交心的谈话和一个努力闯入菲菲世界的臭弟弟就让她move on了吗?
显然说服力不够,这也是我没有给满分的原因。
但作为一部场景服装细节满满,甚至对当代中国人文环境非常有考究的梦工厂动画,仅仅是一句西方内核就搪塞了这部电影,未免也太不公平。
因为爱与成长并不是西方的专利,而是全世界的永恒主题。
1.菲菲在水边抱兔子方式合理的,一只手放在肚子下,一只手托屁股。
2. 蹦吉的性格刻画真实😂,在菲菲设计的时候,她在旁边意图吃纸。
3. 看着一只散养小兔蹦蹦跳跳破来跑去就很开心🥳,蹦吉太可爱了,在她帮绿色玉兔捣药那一段,我家兔崽子本来在梳毛都看呆了😂 不过她最后是没有回来么,为什么回到地球上我就没有见到了🤔4. 哇李诞那个配音,我真的太出戏了哈哈哈哈哈哈。
我看的国语配音版本,然后那个绿色的兄弟声音越听越熟悉…尤其是他的那个笑,总有一种他马上要拍灯的感觉……查了一下果然哈哈哈哈5. 电影情节蛮简单的,普通话台词和字幕有点没对好,但是中秋的文化和金句还是有的,在海外看真的是会挺想家的。
有的泪点来的莫名其妙…我在大家吃圆桌饭亲戚互相问候那里就很想哭…
那天,本来我们一家三口是冲着姜子牙去的,但到了电影院,看到新上映的over the moon,毫不犹豫换成了这个。
女儿四岁半,全程目不转睛、全神贯注,零食和水都是多余的了。
看完后,我们一家三口都很满意喜悦,不虚此行的感觉。
我们很喜欢这部电影,我想,这是一部绝佳的心灵成长童话剧,又不失孩童漫无边际的想象力!
(飞上月球,月宫里的一切都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孩童的世界,不是成年人用成年人的价值观,能想明白的。
孩子在逻辑、思维、经验都欠缺的时候,解读世界的感觉往往是错误的、扭曲的,而那种错误扭曲的解读,会让孩子生活在,自我营造的痛苦世界里。
电影里的主角小女孩就是这样的。
当她的爸爸,可以为她带来家庭的完整和幸福时,她解读的却是爸爸对妈妈的背叛。
小女孩如何走出自我营造的内心伤痕?
努力学习自我封闭,幻想登上月球,付诸行动,自造飞船登上月球,开始了她的成长历险记。
小女孩目标坚定,勇敢探索,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朋友,在一次次新认知的冲击下,她逐渐体会了什么是更重要的东西。
在她不顾一切地当放下自己,去帮助嫦娥的时候,同时帮助了自己。
她顿悟了生命的意义,理解了母亲的离去之于她的真正价值,此刻,她已经心变世界变。
内心重生的小女孩,带着对爸爸弟弟的爱,接悦纳了一切,从此她的心灵小孩长大了,于是她收获了无尽的爱和美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心灵成长的路,探索穿越迷雾的过程,诚然充满了黑暗和苦痛,可是因为这些探索的过程,我们才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影片中的菲菲对自己的奶奶称呼居然是“My NaiNai”????
…………这让我有点头晕,讲真这部片子不会原版是中文版再翻译成英文版的吧?
就跟影片名称一样:Over the moon,在英文里跟月亮没啥关系,它表示“万分高兴、高兴坏了、狂喜”。。。。
………………继续头晕,大概是年纪大了血压有点高。
前面挺好的,后面是现代魔幻吗?
应该会有人接受不了这种魔幻,我个人觉得,这可能是我见过最潮最in的嫦娥了,说实话还蛮好看的,顺便问一句,妖娆的原型是黄龄吗??
这样的性格确实不是很符合中国传统,但是挺有国际范的,毕竟是中西结合,还行吧,不算槽点,这样的嫦娥估计外国小朋友也会喜欢。
说实话,该片槽点并不多,如果一定要说,可能是很地道的中国风加上全员英语,个人觉得不是太搭也不是很认可,但是,毕竟是外国人拍的中国风电影,就勉强算接受了吧,也可能是因为人家确实把中国风拍得挺地道的。
很地道的中国风,加上纯正的英语是吧,不搭,不搭!
就像外星人和海底人张口就来纯正的英语一样,总有种违和。
还有就是该片面向的年龄段,如果是面向全龄段就幼稚了点,如果是面向12周岁以下,不失为一部儿童佳片。
个人认为挺难得的,该片竟然没有兜售西方价值,做到了中西良好结合,可能是时代变了吧。
至少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值得鼓励,希望以后多来些这样的中西良好结合的作品,不要搞背地里宣扬西方表面上好的一面PK中国不好的一面那一套,估计可能有这段时间西方被扒了裤子暴露出的糟粕太多了的缘故吧。
不肯接受新妈妈和再也等不到后羿的嫦娥结尾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过去的该放下了”“可是怎么放下”都无法回答,最后得出结论:向前看吧,是新的人生。
可是这是偷换概念吧,向前看也不代表就能放下过去吧,其实负重前行更现实。
里面还有一个概念“爱”,我觉得也有点偷换概念,用广义的爱来安慰狭义的爱,动画里的意思,妈妈虽然去世了但是你还爱她啊,可是这个女孩需要的难道不是妈妈对她的爱她自己也能感受吗,以及嫦娥的“爱”更希望是来自后羿的爱情,可是女孩劝她你不孤独,你有朋友。
好家伙,这就跟我天天说“想要女朋友”,然后有人给我说“没事,你有朋友”。
合着梦工厂觉得人孤单了才谈恋爱🤦♀️这时可能梦工厂也觉得这样不对劲,于是上高度了,开始升华了,歌词与台词都总结:“不念过往,不惧未来,活在当下,去成长,去发光”“孤身一人也不孤独,没有爱也可以发光,你最美好”这动画最可怕就是,把“爱情”“亲情”“羁绊”“孤独”“成长”“发光”强行联系,就踏马离谱。
有爱情有亲情有友情,人也是可以孤独的。
能不能放下过去,跟前路是否光明也没毛关系,其实这已经不是能不能放下的问题了,而是能不能走出来的问题的了。
什么都有的人也可能一生平庸,成长有时候也是被迫的,还有羁绊真能断就鬼了🤦♀️这个动画真的离谱,就算小孩没有明确概念和阅历,也不能这样敷衍。
飞奔到月球真的惊喜到我了,一开始我都没对剧情报希望的,单纯是前段时间已经看了两部战争片不想再看了,加上想听phillipa soo唱歌才买的票。
其实故事也蛮老套的,而且剧情也有说不通的点,比如她造的那个火箭,庆是怎么上的火箭,但是不合理中又带着点诡异的合理,比如她十几岁了还相信嫦娥其实挺不合理的,但是因为是去世的妈妈讲的又是支持她反对父亲再婚的唯一动力所以才坚信,一个十几岁小孩造出能载人飞天的火箭就是胡扯,但是动力变成了了磁悬浮,虽然你知道剧情在鬼扯,但是编剧让它合理了一点。
而且剧情环环相扣,比如自称后羿后人的钟阿姨送的月饼里有信物,庆的蛙跳和倒挂金钩,菲菲高超的自行车技术,几乎每个都有伏笔。
节奏把控也很不错,我看一下,30分钟就讲完了女主家庭变故和造火箭的过程,非常紧凑。
不得不感慨一下不是说剧本有多好,但确实是非常成熟的商业片剧本。
歌舞部分真的蛮惊喜的!
嫦娥登场的唱段刚开始清唱有一点美通,给人非常高贵典雅的感觉,之后现身了就是非常流行的唱法,超级slay!
最惊喜的就是打乒乓的唱段,嫦娥换了一套超级帅的衣服,然后唱了一段rap,哇真的超级帅!
配合超级帅的打乒乓动作,这一段真的超级超级喜欢!
然后嫦娥后羿合唱的唱段还有几句中文,phillipa soo中文几乎没有口音,后羿口音就比较明显。
虽然剧情很老套,但是真的打动我了,我从后羿说our love is forever(前面忘了大概就是我不能留下来,要放下过去)就开始哭,后面嫦娥和菲菲对唱那个唱段哭死我了,我自己都惊呆了😂😂😂😂😂😂居然被这么老套的剧情感动哭了,可能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吧😂😂
10月23日网飞上映了一部以中国神话奔月为背景的动画《飞奔去月球 》(Over the Moon)。
这部影片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和中国电影市场或明或暗的指出,建国之后不准成精、不准拍鬼片不同,这是一部将科学嫁接到神话上的故事。
倘若由中国导演来拍,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拍成哪吒、姜子牙那种古代神话故事,一是拍成火星救援那种现代科幻故事,而绝无嫁接之可能。
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对西方科学和文学而言,科幻故事本身就是现代性的神话,是现代技术中的新民俗,这个过渡是十分自然的。
前期大范围铺垫,后半段起来了,前面反正是看的有点平淡,里面有特别多的歌曲,完全可以当个歌舞欣赏,而且里面的歌舞涉及了好多个风格,挺惊喜的(唱歌已经是一种传统了.)后期起来了,我是看到后期开始心疼起来了. 你知道那种自己已经失去了,还要去安慰别人,太悲伤了。
so sad 情感抓得很好。
(嫦娥和后羿的故事,别问我为什么哭)怎么说呢,涉及到了中国的元素,尽力融入了中国元素,能看出来已经很努力了. 剧情上,我没怎么挑,我是看下来了,(我可以接受.)原版翻译字幕较官方,有些地方较生硬,可能会看不懂(我有的地方有点)中配挺接地气的,非常可以的。
原版和中配都很优秀,但我主观更推荐中配一些(我是看完了原版,看了一些中配的人.)
Over the Moon太好看了!
Netflix看完几遍满眼热泪,里面熟悉的场景和大陆乡感太强烈了: 凤凰传奇的广场舞、入侵物种大闸蟹成就的美味、少壮不努力老大去隔壁的梗、中秋节一家人团聚吃月饼大餐等等,以及广寒宫之上的中华典故和隐喻一看绝非外国人能复刻出来的手笔,可以说编剧对中华神话传说和我国国情了解到位~还有适时而渐入的音乐剧演绎,真真打脸了隔壁《花木兰》没有音乐剧和没有传统文化内核带来的遗憾。
在这部片里看到了冰雪奇缘和Moana还有Zootopia的一些影子,一度怀疑是不是Disney掺了半只脚进来(嚯 原来制作成员还是有的)。
和男票把粤语版、国语版和英文版都看了一遍,虽然字幕没有校对的很好,但是台词上可见是下了功夫入乡随俗的。
(悄咪咪说下金主是中方监制的作品就是比洋鬼子的创作好得多)。
知道这部作品的存在也是从LadyM今年由奇华饼家代理出品的月饼包装上了解到的,这波广告宣传真可!
英文版的果冻刚出场时男票就忽然觉得配音莫名的耳熟,一查配音演员真的是变形金刚里说“let me finish my 舒化 Milk”的Ken Jeong!
这嗓门听着好出戏!
真的不用拍出来的… 硬套中国背景好尬……原创一个会好一点
难得遇见把生活这么写实的动画。除了唱歌唱到脱离群众,对这种努力探索中西融合的认真态度,我想不出有什么不好。
流行天后嫦娥可以的。嫦娥好美!
世纪巨星嫦娥,在月出道。
兔兔也太可爱了
Netflix 上随便点开的,边看边想这片子英文名该不会叫嫦娥《Change》吧,一看还以为是励志片呢。看完出来发现我多虑了。剧情就是特别套路那种家庭亲情片,本来以为后羿的部分会有现代民间版的黑暗解释反转,结果也无。月球上的场景是偷工减料预算不足了吧,光滑贴图和建模梦幻感全无塑料感出众。中国风蛮多的,但主旋律到差点以为是嫦娥一号官宣了。比迪士尼差得远的最大的问题是,歌不好听啊……
嫦娥如果在地球上估计就没有蔡依林和安室奈美惠什么事了。
比今年的那个孙猴子好太多了
7分。故事有些低龄化,但内容上很用心,特别是在地球上的前半部分,各种细节都经过考证,并不像很多好莱坞拍的中国片那么四不像。而月球嫦娥的设计也很有意思,特别喜欢她模仿蔡依林唱歌还有打乒乓RAP的部分。可惜后半段还是有些薄弱,女主的转折有些太生硬了。但不管怎么说,这比之前迪士尼的花木兰强多了。
乱七八糟,上了月球就胡来了。用西式动画语言全面谄媚所谓中国文化,还都在表面上,感觉从头到尾在假笑
很美好的故事,极为出色的美术。最后兔子去哪了????!!!感觉没必要留一笔小兔子离开这一笔淡淡的忧伤。美中两强凑在一起可以创造多少绚烂的东西,何苦要苦苦相争,祈愿和平。
剧本确实问题太大,场景也单一。但是要记得本片成本只有四千万刀!至于风格,网飞本来就不针对中国观众,中国元素非常地道和日常化,在representation方面做得非常好!稍微改改完全有潜能上BWay。我家中文几乎荒废的四岁幼崽现在痴迷嫦娥,刷了至少十遍,国配普配原配都看了遍,油管上也出现了很多亚洲小孩跳嫦娥舞的视频,算是本片一大成功点吧。
用完完全全美国动画的套路,想去讲好一个中国传统与中国家庭故事。歌曲旋律不错,填词有些违和,还算不错。我为什么在期待嫦娥黑化……
中国的皮,外国的馅
技术不是一个动画的决定因素啊,好的故事才是。这个故事还是太低幼太肤浅,简单地把中国元素凑在一起,再稍微添油加醋,结果还是停留在表面。如果不会进一步思考故事的内核,还不如去看以前的经典国产动画。
小孩子喜欢看就好了,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小孩子的电影
里面人物都是美国化,其他东西都很中国。想象力真丰富。穿插着各种广场舞,吃螃蟹,打乒乓球,etc。感觉一点也不尴尬!
居然是音乐片。虽然感觉是用Netflix的大数据拼出来一部像极了迪士尼的东方题材电影,但居然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的嫦娥就再也回不去了…
细节做的很有趣,月饼、青蛙、蹦击、小庆、果冻都是讨喜的角色。 看的英文版 ,好一锅东西大杂烩。
感觉……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