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日谈】20131006【每周影像】《丧女》:这不是中二病!
文/丹达 【第一印象:5星】 【增加标签:感同身受】 ①看过《中二病也要谈恋爱》的人会知道,从这部动画出发,可以了解很多看着二次元动漫作品长大的一代心中到底在想些怎样的念头。
而看过《丧女》的人会知道,在成功和三次元交往的正面例子背后,还有很多被自己的中二病围困在妄想之中的反面例子。
②记不得是哪位大神说过“《海贼王》就是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追逐梦想,而《银魂》则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在梦想破灭之后生活下去”。
套用这个句式,我想说的是,如果说《中二病》等一系列动画告诉我们原来中二还可以有光明的未来,《丧女》则告诉我们,那些只是少数而已。
【文本阐释:中二病生活化】 ①任何一部影视作品,其实都是中二病的产物。
当然,这是把中二病无限广义化。
不过,冒险系作品本质就是不可实现的影像投射而已,那些《古墓丽影》《黑客帝国》亦或是纯良的《笨蛋测试召唤兽》《魔卡小樱》,都不过是略过了中二的实现过程,直接把结果呈现出来。
②能够把过程呈现的作品确实不多。
《食梦者》算一个,《潘神的迷宫》其实也算一个。
但真正去过问中二病的作品,目前我看到的也就只有三部《中二病也要谈恋爱》、《欢迎来到NHK》和《我不受欢迎都是你们的错》,也就是《丧女》。
其中《中二病》讲的是中二生成的心理症结(面对死亡的心理逃避),《NHK》是充满着性幻想的男性(亦或是被中二带成了性幻想?
)如何面对自己和社会的生活问题,而《丧女》则是在进入社会之前,学校里的生活状况。
③不管是《NHK》还是《中二病》从作品最开始,就有着极为光明的希望,中原岬也好,富樫勇太也罢,都可以成为帮助我们故事主角走出中二病的好帮手。
再不济《蔷薇少女》里面的樱田纯还有那么多关心他的人在(他姐姐真的好辛苦),但是这部《丧女》,几乎完全照搬了两个现实:正常人对这种人的态度:不是嘲笑是无视;自己对自己的态度:超级酸葡萄心理。
④中二病更多会出现在自己的中学时期,我当年就是这样一个人。
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都是如此。
从这些作品的线索也可以看到,如果中二病没有被顺利医治,很有可能会出现死宅家里蹲现象,《丧女》和《中二病》里的结局不外乎就是《NHK》和《新蔷薇少女》里面的状况,要么根本走不出找工作只会啃老,要么就是浑浑噩噩地过着,而且还自知。
【细节延展:自我想象与色情化】 ①在《丧女》里面的黑木智子无法与常人交流,里面充斥着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
她常常会把bitch这个词挂在嘴边(心里),就连自己唯一的朋友小优也是如此。
昨天听《逻辑思维》,里面是这么说的: 千万不要情绪激烈地咒骂什么东西,这种咒骂往往会报应在自己身上。
一个人最愿意否定的东西,往往不是外界,而是自身。
比如说最愿意咒骂漂亮女人是破鞋的女人往往就有一个想做破鞋而不得的心理。
②这就是所谓的补偿心理。
其实张栋梁的一首歌《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是直接明确地体现了黑木智子的内心所有想法: 你总是喜欢在人群中徘徊 你最害怕孤单的滋味 你的心那么脆一碰就会碎 经不起一点风吹 你的身边总是要许多人陪 你最害怕每天的天黑 但是天总会黑人总要离别 谁也不能永远陪谁 而孤单的滋味谁都要面对 不只是你我会感觉到疲惫 ③不过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家里蹲和中二病都会更加把精神力投射到色情方面呢?
不管是《丧女》里的黑木智子购买的那些DVD,还是佐藤达广身边的蓝色生物,甚至说《中二病》和《蔷薇少女》其实不过是对性的耽美化改写而已。
仅仅一句“孕妇效应”恐怕不能解释清楚整个问题。
我的一个思路是:男女(同性也可以)之间的亲密关系就是与爱相对应的色情元素,对于不能进行正常生活死宅来说,设定一个非常高的目标,然后告诉我们不可实现,顺便再把身边人的思考方式拉到一个极低的水平,可以极大地满足他们内在的虚荣心,这一招在《蝙蝠侠.黑暗骑士》里的小丑,就用过。
对待文艺作品我的偏好一直是悲剧高于喜剧的,虐的越厉害越能打动我,譬如米兰.昆德拉,譬如托马斯.哈代。
这番由于第一集就中枪中成筛子,因此后续不管剧情发展的多恶心也没弃,还是把12集都给看完了。
丧女必须是小众作品,因为主角在社交经历中所体会到的那种绝望感大多数人根本没有经历过。
没有经历不说,而且很难理解,更不要说共鸣了。
我直到本科3年级以前社交依然很成问题,遇到不熟悉的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在外面迷路了宁可用手机查地图也不愿意找人问。
EP01里智子在餐厅里碰到了同学,为了避免尴尬的对话而设计路线躲开对方。
这种情节在旁人看来或许荒谬,是夸张是杜撰。
然而类似的事情曾经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身上——故意放慢步速避免赶上不熟悉的相识,看到对方进了电梯就改走楼梯,等等。
这种事情说给旁人,简直像奇闻异事一样,讲笑话罢了。
然而当事人心中的那种不适感,大概也只有动画里的马赛克变身能够表现吧。
丧女每一集的套路就是主角试图用各种方法改变自己丧的命运然后可耻的失败了。
Anime不能指望他剧本有多精良,因此重复套路也还可以接受。
问题在于如此的桥段反复多次之后对于主角的同理/同情心,无论开始的时候有多强,也被削弱了,进而开始感到一切的问题都是主角自己作出来的。
不作死就不会死。
然而我们说着这句话的时候有谁遵守过它呢?
作死是但凡对生活还有些许希望的人的本能:渴望改变。
我的社恐倾向大概处在需要心理治疗和普通人之间,虽然有些影响生活但还不至于让人疯掉。
而智子基本就是需要心理医生的节奏了。
真不知道主角是如何在这样的状态下还能每一集都热情满满要去改变自己的人参的(明明是因为不这样就无法开展剧情吧)。
主角陷入这种“不受欢迎”的死循环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信息交流机制。
必须承认智子每次试图让自己受欢迎的企图都很扯淡。
她没有存在感,因为她从来不和别人交谈。
她不和别人交谈,因为她做不到。
如此就只能从另一个方向努力,试图用各种方法引起别人注意。
然而引来的至多是异样的眼光罢了。
最可悲的是即使是异样的眼光,也并没有标识度,不能使她从人群中脱离出来,不论怎么作死,还是“不爱说话的奇怪同学”而已。
如果我们接受社交恐惧症的根源乃是太过在意他人对自己看法的理论,那么就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他人对于我们的看法到底有多重要?
说实在的,我觉得如果声称我不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只是声称而已。
你倒试试所有人都不喜欢你包括自己的亲妈?
人生活在社群之中,如果没有来自外界的肯定,也只有叔本华那种节奏才能继续自娱自乐吧。
智子最后一话那一呵呵,我倒没觉得什么。
放弃了罢了。
退回自己的壳层中,找到自己的occupation。
乙女游戏也好,学术也好,为生活找个重心。
真能跟叔本华似的,也不坏了。
七月新番中最喜欢的一部。
女主和《我青错》的大老师一样都是寂寞到无敌的人。
不过与大老师看上去朋友很少,实在妹纸基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同的是,智子是真的存在感趋近于零!
即使每集全程吐槽,但骚女的内心是很腐很荡漾的!
再说她不过是内向胆小些罢了,我想借助片中的台词说:“对于萝莉控来说得分很高!
”虽然是搞笑题材,几处情节还是很虐人的!
没有看过原作漫画;总之,坐等智子逆袭不过希望不要有什么狗血的神棍展开。。
看这部时让我联想起同样宅题材的《欢迎来到N.H.K》。
也是部非商业化的杰作,比《丧女》要严肃深刻一些,当然了也是故事的侧重点不一样。
男主脱宅的过程中,反应了不少社会问题。
推荐一下。
最后咆哮一句 这年头找一部不卖肉不搞基的良心作不容易啊!
作为一部13年的老番了,整体这部动漫的评价并不好,因为编剧实在太狠了,他把女主角黑化的已经没有边了。
回顾主角小的时候,也是美丽活泼的女孩子,甚至在初中也有朋友,可是一上高中就变得0存在感了,感到了编剧深深的恶意。
智子就是典型的不会人际交往的高中生,在班里不会交谈,孤立,没有存在感,跟人说话都会脸红的女孩子。
但是她也有自己的思想,她也想有男朋友,有美好的社团生活,有个能一起照大头贴的好朋友。
然而编剧是残酷的,她一次次的失败,出糗,甚至连弟弟都忘了她们之间的美好回忆了。
人们评论智子时都会说她傻,活该,完全是因为自己。
我只想说正因为有这些评论的人,智子才会变成现在这样。
仔细想想,我们身边多多少少存在这这么一些人,她们沉默寡言,有着自己的世界,也不会主动交流。
当我们遇到这些人时我们有主动打过招呼吗?
智子跟别人说话时脸红的表情简直萌的可爱,而她为了日常部的创立奋斗的样子也是充满魅力,只是这些美好都被编剧无情的摧毁了而已。
但是她那时候美丽的样子绝对是这部动漫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超越,所以当女主崩坏时,我并不是觉得搞笑,而是觉得悲哀。
将道理这部动漫提取其中的片段来看,绝对是一部佳作;但是,当你整个看13集时,你会觉得编剧简直太丧心病狂了,一味的以女主为笑话只能导致这部动漫的失败。
总之,还是推荐给喜欢搞笑的人观看,毕竟其中有些片段真的很经典,也希望智子终有一天能拥有美好的生活。
推荐指数:7☆虽然还没有决定社团的活动内容,不过今后可以花时间慢慢寻找现在 只想好好享受一下这时光 因为重要的不是活动... ————黑木智子
挺喜欢小丧的。
想起自己初中时也有一年半处在相似的状态,直到朋友出现将我搭救。
唉,那日子可真难捱呀。
看完后一直在思考反复折磨着我和小丧的究竟是什么。
受友邻的启发,有了两个想法,一个关于价值,一个关于两性。
假设价值是指一切人之所欲者,其中似乎又可再分成两类,一种是相对价值,一种是绝对价值。
相对价值基于人和人之间的比较,绝对价值来自于人与自然的协调。
相对价值常见的类型有权力、金钱、知识、魅力;绝对价值则有健康、敏捷的思维等。
一种区分相对价值和绝对价值的方法,是设想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幸存的人类,此时某一事物如果还对自己有意义,那就是绝对价值,反之即为相对价值。
显然,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权力、金钱、魅力都变得毫无价值,而健康的身体依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存活。
知识的情况有些特殊,是指和生活常识相对的,如相对论、量子力学那一类我们所崇拜的知识。
知识的价值,很大程度来自于其被极少数人掌握的相对性。
另一方面,人尽皆知的常识就没有相对价值,只有绝对价值。
如果我们把这一方法扩展一些,除了个体,也可以适用于二元关系。
对两个人而言,设想我们是世界仅存的两个人类,不难看出,所谓般配、郎才女貌、门当户对之类的都是相对价值,而两人间的信任和默契则属于绝对价值。
相对价值和绝对价值,很难说孰优孰劣。
相对价值衡量我们从他人那里获得资源的能力,绝对价值代表我们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
二者对于我们的生活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
不幸的是,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严重失衡的社会,追逐相对价值,忽视绝对价值,使大多数人都活得很压抑。
每一个人都变成了相对价值的狂热囤积癖,试图保有远超自己生活所需的相对价值。
而相对价值,由于其基于人和人的比较,别人的相对价值上升,就意味着自己的相对价值下降。
这恐怕就是我们被动态的来源。
除了动画中被别人定义、被别人评价之外,还有我们兜里的100元钱,即便我们什么也没有做,当馒头从1元涨到2元的时候,其价值也会被动地下降一半之多。
对相对价值的追逐已然演变成一场失控的军备竞赛,将我们所有人都裹挟其中。
在这样的社会中,内心阴暗扭曲的只有小丧吗?
相对价值,其本身的特性决定了极端富有和匮乏的都是少数,中间的占大多数。
小丧的自怨自艾是病,中产的谨小慎微、患得患失,富人的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又何尝不是病呢。
就好像动画中,小优第一次和小丧出去玩时坦承,和小丧在一起才感到比较放松,可以聊一些宅女喜欢的动漫话题,在自己的高中都不敢聊这些。
小丧和小优的区别,仅仅在小丧得的是罕见病,小优得的是常见病罢了,但常见病它也是病呀。
有趣的是,片头曲中有一句“看我的心灵有多美”。
我想,小丧并不真的那么在乎相对价值,向往成为一个所谓的bitch,她需要的仅仅只是一个懂她的朋友啊。
另一个想法是关于两性的。
小丧表现出对男性的极度渴望,却并不让人觉得里面有任何爱的成分。
渐渐理解了就像男性物化女性一样,女性也在以自己的方式物化男性。
在小丧那里,男性如同勋章,不过是自身魅力的证明。
进一步想,这个世界上的男人和女人,很多时候正是彼此痛苦的来源。
男人恨女人,女人也恨男人。
女人被男人剥夺了所有资产,被迫依附男人生活;而男人终生处于对交配权和资产无休止的争斗中。
按《凯列班与女巫》一书所描绘的,历史有点像是,男人首先把女人推下了悬崖,女人则在最后一刻抓住了男人的脚踝。
男人开启了这个仇恨的循环,而历史在经过许多世代后早已面目模糊,社会变成了一个冤冤相报的死结。
你把我当工具,我就把你当资产;你把我当精虫,我就把你当便器。
真正爱男人的女人恐怕很少(不是那种爱上某个“优秀”的男人)。
古怪的是,当遇到女生对男生说“给我坐着尿”的时候,我依稀感到了一种女性对男性的爱……细究起来,其原因可能是:女生愿意和男生共用一个厕所女生会对男生说出她的真实想法把男生当成一个有大脑的人,可以共情、反思并改变自己的行为希望我也能做一个爱女人的男人。
最近想放松下心情准备多看点搞笑类作品,于是就翻到了这部。
典型的搞笑动画,以一个不受欢迎的女孩子试图改变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为出发点展开,借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尴尬”,“失误”来抖包袱。
看完了,尴尬了,笑了,内心早已碎得稀里哗啦。
我曾经就是这样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沉默寡言,一个人孤独地度过每一天,却又渴望着友情。
甚至动画中的一些桥段都在我身上真实发生:为了同学的赞赏与入侵教室的的虫子“英勇奋战”;故意改变自己的形象以博取关注;只是想让同学们注意到自己而装傻......我不是不想改变啊!
我不是想当一辈子独步吟客啊!
但是现实总是与希望相反,我的这些举动,徒给我贴上了“怪人”的标签,久而久之我也就接受了这种设定,自甘堕落。
其实不受欢迎的人并不是真正的“怪人”,只是周围人排斥的态度和现实的一次次打击让他们封闭了内心。
经历了十七年的孤独,我遇到了一些让我发生改变的良师,益友,我现在已经基本脱离了这个圈子。
看到了小丧我好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笨拙的搭讪引起的尴尬,集体活动时连一份力都出不上的失落,那种悲伤,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明白。
诅咒周围一切的自言自语,想到自己的处境快要哭出来的样子,对别人不经意的温柔非常珍惜,这些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看到第六集结尾处“我并不是想看花火,只是想和同道的人一起看同样的东西”,我开怀大笑,但其实我真的很想大哭一场,为了那不堪回首的过去。
从动画本身的角度来说,可以说是处理的非常好了,恰到好处的配乐和优秀的分镜设计,充分表现出了漫画没能很好表现出的孤独和心酸。
和两个男孩一起偷窥时,远处绽放的华丽焰火,以及独自站在屋顶仰望黄昏中不断变化的云彩,更让观众们增加了一份心痛(仅限真正经历过的那些人)。
耻度太大,夸张过度让我给这部片子减了一星,总的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就看你是否经历过了,如果你始终是朋友遍地的现充,请不要观看,你只会觉得女主智障而已。。。
2015-1-4我反而觉得,这并不是一部恶意的作品。
虽然小丧的种种努力确实以失败告终,但是下一集的小丧又能满血满魔原地复活地吐槽这个笨蛋一样不懂得迎合她的世界。
小丧不像某些动漫作品刻画的一样,因为挫折而眼神空洞性格黑化,而是依然充满希望的幻想自己的受到欢迎的未来,这就像是在说“喂死宅们干嘛要自暴自弃给我开心一点呀混蛋!
”,这难道不是正能量么?
更何况,现实本来就不是1+1=2的简单逻辑,恐怕这部片子的主要受众也都了解这一点吧。
荒诞的现实明显更符合受众的口味,做成励志鸡汤才反而让人觉得无趣。
其实片子展现的并不局限于“怎样受欢迎”。
那一个个偶尔阴暗的想法,那一次次幼稚的尝试,谁又没有过呢?
被人比下去而觉得自悲,被人善待而感受到温暖,渐渐麻木的你还记得吗?
看似夸张的情节,其实讲的都是幼稚的你我心里隐藏的那一点点不安啊!
重新认识幼稚的自己和那时不能处理的情绪,难道不是一件好事么?
带着半自嘲的心态看第二遍,更加坚定了丧女在我心中近几年番组top3的地位。
初看丧女我是很有共鸣的,我的共鸣点并不是站在观众角度上那样看待,毕竟一千个观众,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的共鸣点在于跟丧女的思想很切合,对!曾经的我也有偏执人格的倾向,所以我太能理解丧女的想法了,甚至丧女比我更好的一点是,她始终都在想着变受欢迎并为之努力,她在想着改变现状,而另一方面又陷入改变失败,无力改变的无奈,挫败和习得性无助中。。。
那些放学后成群结队的身影向根刺一样扎进她眼里,所以她偏执的想那是一堆贱人,而后又笨拙的扎起双马尾,换上JK把自己搞得不人不鬼的样子。
她在偏执过后,又挣扎着想要变好,陷入两难的矛盾。
围观丧女的家庭环境,可能有人就是内向不怎么会和人打交道的性格,所以到了青春期的年纪会有迷茫的时候,再看看她的家庭环境,丧女的父亲和大多普通的父亲一样,成天忙于工作和应酬,和她的交流并不多,丧女的妈妈是典心的主妇型妈妈,可以把孩子们跟丈夫照顾的很好,也很温柔的女性,但是动画里有明显的看出丧女和妈妈的关系并不深,她没办法敞开自己和妈妈交流,亦或许是她不敢向自己的亲妈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所以她只是保持表面上最基本的那一层人际关系,她有点刻意回避亲妈,也许是她她不知如何处理这种亲密关系。
丧女的弟弟,本和丧女同辈,业到了青春期的年纪,应该说她们之间会有很多的共同语言,但很可惜,动画里面丧女亲弟弟对自己姐姐,表现出的是超出普通人的厌恶,他和丧女并不亲近,丧女的人格表现的很真实,她这样的人,即可怜又可厌,一个随时负能量的人真的很难让人喜欢,所以剧中,弟弟对待她的行为不是不能理解的,很可悲啊,自己的家人这么对待自己,丧女继而恶性循环下去。
以及在学生生活中,丧女几乎没有真心交往的朋友,初中同学聚少离多,而且随着初中同学本质的改变,让两人走向越来越远的路,丧女不是没有学习她的初中同学,结果动画中表现出了,那个时候的两个人已经是不同的圈子,没办法再进行灵魂的交流了。
能慢慢变好的不仅在于自身,许多人认识到自己问题的时候已经深陷其中很难自救了,如果现实中有丧女,希望你我都能遇见学生会长那样的路人,不是指望别人什么,哪怕是一瞬间就好,给一个改正的勇气!
笑,按照喜剧大师陈佩斯的解释,很大程度是建立在他人痛苦上的。
不过动画把人物折射到电视前的观众时,是该笑呢还是哭呢?
能笑是因为熟知这个群居社会的规范,丧女这个不符合规范的人的痛苦触发了笑的开关。
会哭会心痛是因为同样相似的场景自己也是有的。
赤裸裸的真实有时会比虚假的编造更为可怕啊。
丧女的定义,归根到底就是指不受欢迎不合群的丑八怪。
智子看到这段放下心来,“反正自己不是。
”为了证明这一点,她还举出了自己初中时被男生“搭讪”六次的“事实”来自我安慰。
这一点和后来小优提到的,她梦想当武器商人这个中二病症状放在一起看,足够说明主角的自我意识过剩。
上了高中后,只是延续之前的道路,导向理所当然的结局。
一点也不奇怪。
上一秒还觉得那种结成小团队的女人尽说些无聊的话题,满脑子只想着男人。
和那种bitch在一起的男人,一定也都是渣。
有什么了不起的。
与其这样还不如一个人呢,哦不,自己是在享受孤独。
酸葡萄心理总在摇摆。
下一秒又渴望成为和她们一样的人。
“他们”就是这样一群人。
在身边却够不到。
只是自己,不断地在心中给他们泼冷水,卑微地独自意淫着他们的不堪。
时不时嘲笑着他们“今天在电车里碰到色狼了”这种话题只是一种显摆炫耀。
第二集里,我回家时发现公用伞架里找不到自己的伞。
便暗暗咒骂起他们来。
但后来又在角落里找到。
丝毫涌不起对他们的歉意。
他们没有自己意淫的那般恶劣,但这本身无所谓。
“我”只有通过贬低他们才能获取生存的食粮。
都是他们的错。
但残酷的是“我”的暗中不屑,他们都不知道甚至全无理会,依然高高在上、闪闪发光。
三无少女这种角色,就算不说话也会左右逢源。
或者说正是沉默才构成萌点。
但它的前提条件是你本身得要受欢迎才行。
在第二节课上吃便当,营造吃货形象来装可爱也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想要二次元的那些场景在现实中再现,除非你可爱如天仙,否则看起来只会像个中二病或者饭桶而已。
上了高中后再会的初中同学小优,对方正好也情绪低落。
本以为小优和自己是同一战线,而大放鸡血话。
没想到对方早就有男朋友了,正在为交往中拌嘴而不开心呢。
原来过去的盟友早就跑远了,只留了一个闪闪发光的背影。
第一集里有个细节是小智玩到乙女游戏的高潮时把DS狠狠地摔了出去。
也许是游戏中的场景和现实中的不堪相去甚远。
也许是现实中不如意的自己躲在这种游戏里渴求排解和安慰的姿态显得太狼狈。
“你老姐最近在想,上了高中后人生难易度突然提高了。
但现在也就算是困难模式的话,接下来上大学出社会的话一定会变成噩梦模式吧。
不如干脆现在就来个了结。
”但是剧情并没有往那种校园深夜剧那种套路发展,一路温情一路治愈,满满的正能量。
若放到校园深夜剧里,智子这种扭曲性格早就被“异己灭”千百回了。
但是周围人却那么牙撒西,既没有欺负也没有歧视。
若放到校园深夜剧里,现实和想象差距那么大,这种折磨足够让主角拒绝上学家里蹲了。
好在这些都没有发生。
智子还是会在不顺心的时候,出气般地提起脚来朝那堆叠起来的桌椅狠狠踹去。
但是当那些桌椅真要倒下来的时候,仍然会慌慌张张地本能地去扶稳。
如此重复。
尽管这是一部因为主角日子太无聊了就要放大悲咒作背景音乐来渲染的剧。
它只是把我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的一个部分放大了一点点而已。
实际上明明没有任何客观改变,却总觉得接下来会不一样,明天才是新的开始,到那时人生会突然“啪”地一下来个360度转变。
据说金鱼因为只有7秒钟的记忆,所以尽管呆在狭小的鱼缸里,却犹如在海洋中,因为下一秒钟世界又是崭新的了,自由自在仿佛永远游不到尽头。
所以智子那股莫名其妙毫无根据,却如同野草般野火烧不尽的自信,显得如此可爱。
本番は明日だ。
这世界只属于那些活泼开朗的现充们。
而你只是个普通设定。
无论如何都没法接受这点搅尽心思想着如何比他们更加夺人眼球,而犯着中二的你,结果连个普通人都没够到。
最后的一幕,智子拼了老命地奔跑。
不知道她是因为看见了委员长的内裤而羞愧地无地自容赶忙跑进自己的壳里躲起来,还是为了追赶那只学院祭上不知道是谁扮演的大熊递给自己的那只气球而一路狂奔。
草莓酒
俩人之间的克制与隐忍真的是太绝了。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好看好看求女同性恋们都去看!!!年上太美了😍😍😍😍😍😍😍😍😍😍😍😍😍😍😍😍
「One Last Kiss」剧本和现实的穿插非常非常好,戏剧和电影的情节和真实的我们活的现实。海边的假期如耳边的一首歌,爱是耳边的歌曲。今后的日子里海浪扑上石子滩的声音还将不断回响。那些澎湃的短暂真实。你感受到活着的时刻。就着自己的垃圾俄语和讯飞听见勉勉强强看完了,看完的感觉和她们回程路上的心境如此相似。
那个夏天会是永远属于你的。
能够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为假期和夏天的流逝而哭泣,我们永远拥有这个夏天的回忆。她把生蚝放生回大海里,而她摘下蛋糕顶上的两张巧克力面具。经历了一无所获的戏剧节,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剧作。「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只喜欢穿年上西装的那一段戏,好美好美
没想到俄罗斯人对待感情也如此细腻啊,好喜欢拿下面具的戏,以及话剧和生活台词的互文。突然感动,今年看了好几部以前没怎么看过国家的电影,同一个世界依然会被共通的情绪打动。
两位老师化学反应太好了☺️
相处短短五天,暧昧氛围拉满。至少我们拥有过完整的回忆。老鹅能不能先从崆峒山上下来会儿,会拍多拍点?
哇终于有词条了!ficbook上俄人写的同人文能有100篇了,怎么不算大热(x)俄人说其实有一丢丢吻戏被剪掉了。片子初剪一共有三小时,但制片说三小时没人看啦,剪成现在的成品。剧组特别穷,所以谢谢芬兰人支持⬆️
夏日戏剧节的吊桥效应。草莓酒、亚美尼亚婚礼、蛋糕上的巧克力面具、海边偷吻、“你记得我眼睛的颜色吗?”(不要放生五千块买来的生蚝啊😭
intimac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climax
颜值都很在线 年下自由文艺会撩 年上也好宠她啊 结局很好品 “你知道她眼睛的颜色吗” 结尾那首歌好听的 不过吻戏是一点没看到啊 是我看的版本问题吗 对了年下好像年轻的kate box
好好看😭 双女主的互动是主线,不算爱情片,但很多细节比爱情片还要浪漫。女主一长得有点像aloïse sauvage,走到哪儿都散发着姬崽的自由随性能量,一点点磨掉对方的冷漠和戒备心。她给所有人带以温暖,结尾的时候却只有她暗自伤心。她编导的儿童话剧没有得奖,评审团指责她改编的爱情故事剧本不适合儿童来演,而且缺乏情节起伏和冲突🤷♀️(在俄国播女同电影想必导演她也有类似的崩溃心情)然而我就喜欢这种叙事风格,不想要过多的抓马。结尾女一和孩子们谈心,隐喻双女主线,有don’t forget,remember的感觉了
三星半。故事选题不浮躁,演员表现都不错
假期;颜值在线,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俄罗斯人的感情也跟东亚似的克制
假期结束之后你还会记得我眼睛的颜色吗?
你知道她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没有告白 没有接吻 没有说喜欢或者爱你 即便忘记也没关系 是夏天的一部分 明白的 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