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有一个镜头是一个天真的小孩子问:"董爸爸,人死过后会去哪里?""会去天堂。
""那如果天堂再地震一次,他们是不是就会回到地上?"一定要去看看那封信,一封真的是纸短情长的信,十年里,我从未忘记你,一直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有时候你在身边我没有发觉原来我爱你这么深,一场灾难带走了你,唯独留下了爱我的你,现在的我什么都有,却缺了最重要的你,从最初的不愿意相信,不接受到现在,我好像在让自己忘记你,可是那么爱,该怎么忘,我所尝试去交往的女孩都不是你,可是我却固执的把你所爱的一切加固到她们身上,所以她们都离我而去了,可是亲爱的,现在我要开始新的生活了,可是我不会忘记你,你依旧存在我最深的记忆里,似乎谁都无法抹去。
其实很好的一个故事,一封信,可能真的不适合被这么去表演演绎出来吧,缺失了最初的情感,那份最能打动人的情感。
有些故事就让它存在于文字里吧!
这是一部为纪念“5.12”汶川地震十周年而拍摄的灾难爱情电影,影片故事通过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体现了“爱的力量”的伟大和感人,也体现了中国人顽强不息的精神,十年的苦苦等待,十年的苦苦追寻,简简单单的话语里,我听到了失去的无奈和放不下的深情。
现实故事改编,觉得更加的辛酸感人,愿从此一切安好吧
最近,一部电影上映了,《亲爱的,我要和别人结婚了》,它悲中含笑,替我们所有人说出苦难的悲痛,也说出生活的本相:生命需要在苦难中继续,需要涅槃和重生,因为风雨永不息止。
据说,这是一部根据真实发生的故事改编的电影。
由一封《亲爱的,对不起,我要去跟别人结婚了》的信件改编而来。
我们很多人有幸没有经历过5.12大地震这样的大惨剧,这样的生死永隔。
但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并不影响我们从阵痛中获得对生命的回望,对灾难的诅咒,对美好爱情的持守和选择。
从这个意义上讲,记忆是为了忘却,是从死亡中获得重生。
《亲爱的,我要和别人结婚了》,是一部记忆的电影,也是一部忘却的电影。
在这里,我想抛开电影的内容,抛开电影的成败得失,谈谈灾难,生活,爱情。
因为一部电影总是有得有失,无法做到尽善尽美。
因为生活和世界没有答案。
观影的要义是透过故事去获得思考和力量,拥抱生活和命运的风雨。
艺术的最终归旨是美,是力量和新生,因为生活和时间不可停止。
记得许多年前读过一本书《爱,是不能忘记的》。
内容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这部小说的标题一直记着。
的确,爱是不能忘记的。
人类走到今天,爱,承担了巨大的动力。
对于人类,爱是永恒的,但灾难也是永恒的,生与死都是永恒的。
历史和个体命运的每一步,都有灾难相伴相生。
灾难使人消亡,使爱绝望,它像一道伤口,从未愈合过。
但生活和生命永远在继续,梦想和责任在继续,前行从来是需要勇气的。
面对新生活的选择的勇气就是最大的爱。
爱的本质是跨越死亡。
我们再回到电影上来,这是一部悱恻的电影,主人公的爱情,灾难面前的众生命运,那些生活的场景和细节,让人唏嘘。
但电影没有停留在悲剧的层面,它用血腥的场景,灾难的无情,人性的美好,向责任、道义,良知,生命发出声声拷问。
百年很短,十年很长。
汶川大地震不觉已经十年了。
我们向何处去?
我们需要记忆,更需要某种忘记。
需要拿起,更需要在拿起中放下。
这也是生活与生命的终极意义吧。
影片主题不错,纪念汶川5.12特大地震十周年。
故事上看小说很感动,影片中的故事讲述有些问题;人设不当;再加上非常差的影片宣传发行,又悲催的和《复仇者联盟3》撞在同一档期,以至于上映后第四天才在沈阳找到排片的影院。
影片开场是一段倒叙,老人给董萧杨介绍一位老家汶川,在上海读博士的姑娘,引出董萧杨回忆起汶川地震前的一段往事。
十多年前,学电力工程的上海男孩董萧杨修音响时和学舞蹈系的汶川女孩谢彤相遇在上海大学的排舞厅里。
二人青涩而尴尬的初识被闺蜜林菲菲看穿,菲菲想替谢彤追董萧杨,不想董萧杨的死党张毅迷上菲菲。
菲菲设计多次报音响故障,想请董萧杨再来。
引出两条故事线索:董萧杨和谢彤,张毅和林菲菲。
修音响这段就有些小问题,报故障时点名董萧杨来,却来了别人。
第二次维修组直接安排董萧杨来就行了,中间来的多个人是为了写好事多磨,但在节奏上有些磨蹭。
1975年出生的保剑锋,看过他演的《薛仁贵》《我是一棵小草》《女孩冲冲冲》。
薛仁贵很帅而孔武有力,《我是一棵小草》里的富二代兼年轻总裁也不错,演大学生遇见姚芊羽的一段戏显得比大学生老成点。
《女孩冲冲冲》演的酒吧青年帅气颜值高。
到今年33岁的保剑锋再演大学男生就真的明显显老啦。
笑起的皱纹、穿着都不像是20出头的学生模样。
演总裁董萧杨,保剑锋拿捏把握的很准确。
张毅戴着墨镜装酷,在排练厅摆下钢琴和一盆绿植追求林菲菲。
钢琴上罩着紫罗兰色天鹅绒,张毅捧着一盆花单膝跪地求爱。
如果这之前有一段钢琴曲的弹奏会很好,反之一个不会弹琴的人借用钢琴装酷扮酷,恐怕只会起到非常尴尬的求爱反效果。
张毅的饰演者年龄估计三十多岁,演大学男生显得太老气了,角色的面相感觉是狡猾的老油条,没有大学生的气质,和影片后面倒是呼应。
大排档的戏,英雄救美没得说,张毅当头一酒瓶子太冲动了。
瓶子往混混群里一扔,趁乱救走谢彤和菲菲就行。
溜冰场的戏,董萧杨和谢彤有几次是为了摔倒后抱在一起的镜头而摔的,介于冰刀鞋锋利伤人的危险性和冰面的坚硬,心疼两位演员。
有一个镜头谢彤在前,董萧杨再后,董萧杨摔倒时的右脚冰刀险些切伤谢彤的左手。
滑冰新手最好扶着栏杆逐渐找到冰面适应感,不是直接滑到冰场中间。
设计镜头,女生滑倒时男生从后面一抱一扶,揽入怀中即可。
见父母的戏,写上海妈妈对四川女生的成见看着不舒服。
讲送董萧杨出国留学的戏,又是攀外交官的戏,又是介绍外交官的女儿门当户对,更不舒服。
其实写送儿子出国,让小彤自己考虑如何面对感情就好,也是小小的考验。
男方为了爱情留在上海工作,没去出国也可以呀。
没必要又是地域偏见,又是攀门户托关系,又要门当户对,很烦。
回汶川看女方父母的戏,二人在上海一别竟成永别。
日期的设置可以有些特殊意义,如前一天或后一天是岳父母的生日。
按工作时间应该是五一假期回去,再拼几天休假,正赶上5.12地震。
地震时董萧杨在屋外,谢彤和岳父母埋在屋内,萧杨奋力挖掘营救,但未能挽回三人的生命。
这样比灾后萧杨赶去灾区寻亲痛哭崩溃要感动得多。
更加能触发董萧杨对房屋抗震性能的重视,和组建救援队的想法。
并且影片尾声还能给谢彤和父母留有墓地。
或者地震的山崩掩埋房屋无从营救,对应影片尾声留给谢彤的思念冢,而没有墓地失去谢彤的董萧杨埋头工作,在痛苦中没再想过恋爱结婚。
这时候出现私藏老板照片并暗恋老板的女员工真是不合时宜,老板身边工作的人太不懂老板的心。
还要通过看到照片墙了解这一段往事。
男助理的角色小丑化,形象气质怎么看也不像老板助理。
留在董萧杨家中十年的照片墙很感人。
夜店通过富婆,董萧杨再次见到张毅。
但张毅攀老富婆的行为顿时使角色人设崩溃。
不过好在联系到林菲菲,再次得到谢彤家的消息。
从而对应尾声董萧杨一家给谢彤扫墓,去墓地,或者去一家被掩埋的失踪地,都比留下一座空空的思念冢要好。
董萧杨在救援九寨沟地震时受伤,遇见在汶川地震中痛失丈夫的护士丁思彤。
共同的伤痛时二人走到一起组建家庭,收养孤儿。
同时通过掩埋照片墙上的回忆,做一段了结,留住曾经美好的感情,也是这段感情变成过去时。
这样对新家庭更好,对丁思彤也更好。
影片没有交代谢彤一家的墓地在哪里。
之前拍摄的镜头,村落震后房倒屋塌,没有山崩泥石流掩埋导致无法搜寻到遗体的交代。
挖一座空空的思念冢非常非常遗憾。
影片没有大的宣传和发行公司加入,没有任何宣传推广的动作,默默无闻的上映。
如不少中小成本影片找大地发行,因为旗下影院数量众多可以多得到排片。
档期和《复仇者联盟3》撞车无疑是灾难性的。
如果提前做一些灾难爱情的物料发布,结合5.12地震十周年纪念日的哀悼,提前做点映和口碑营销,在《复仇者联盟3》上映前,《后来的我们》日票房回落到1500万的时间抢这段档期,5月9日上,抢在《复仇者联盟3》上映前两天,票房表现能比现在好不少 。
片头将地震经历者的访谈放出来,有贩卖情感之嫌,其实反而破坏了观影者的代入感,远不如放在结尾可以引发观众的一些思绪。
剧情。
披着灾难治愈系外衣的青春狗血片,而且是“纯情暖男富二代爱上我”(至于影片的后段就变成了“霸道总裁爱上我”)。
故事套路之极。
情节杂乱无章,且老土之极,像初学溜冰摔倒在一起,就不能玩点心思其实女主会滑冰假装不会让男主教?
又或者男主听从损友的攻略故意拉着女主摔倒博亲近?
所谓的相遇,所谓的一见钟情太大路了,经过琴室,然后就看到了。
好吧,编剧就不能动点心思?
既然导演(编剧)那么迷影,老用人家经典电影的桥段,就算你不能想出个新鲜的相遇桥段,那么变通抄一个吧,反正也懒得骂你抄袭。
男主显老,一把年纪还装大学生,装纯,真的接受不了,明明是一熟男,色迷迷的样子,装什么装!
就不能换个演员?
女主样子还对付,但其实女配(闺蜜)更可爱,就是身材有点阔。
最后还要强行字幕,对比《倾城》等片子,这个片子的完成度太差,这些字幕毫无力量可言,反而有寄生营销、硬塞情怀的味道。
十年不长也不短,痛苦不深也不浅。
在无数个夜里想把回忆下酒吃掉,但它十年的根岂是想拔就能拔的?
遗忘意味着背叛,他不会忘记你,他只是把对你的思念质变成对两个家庭的担当与责任。
他会一直爱着你,他会用这份长达十年的思绪将活着的人包裹着,保护着。
但常人怎么会知道,这思绪是他心脏的缝合线,每抽一寸,便痛苦一分。
但是作为一个男人他不得不挺起脊梁撑起一片天,化对你的深爱为抚育家人的光,在责任面前他不得不忍着撕心裂肺的痛。
你在天上也一定能理解他祝福他吧,他不会忘记你。
看过那封信,很感人的一个故事,一个人爱一个人那么深,却无奈灾难总是那么无情不是嘛,喜欢的女孩深爱的女孩就这么和自己阴阳两隔,那场地震带走了很多人,也带走了很多这么真挚的感情,只因我们之间的感情太深,所以想忘记的过程会这么长。
只能说电影没有完全表达出来这个情感,反而把这么感人的一个故事复杂化了,感情是一个很单纯的事,我觉得这种故事藏在心底,或者用文字表达出来已经很好了,这么演绎出来反而画蛇添足了,演员情感不够,毕竟不是自己感同身受的故事。
如果可以去看看那封信吧,你会发现其实不是所谓的毁三观,主人公是做了一个告别,不是每个人的爱情都会是很圆满的。
电影与文章一样的感人,不一样的震撼。
每每听到《两生花》都会感动!
,个人感觉宣传片比电影更让人回味!
结局太匆匆!
人这一辈子,能和相爱的人好好爱一场,就不遗憾,简简单单的话语里,我听到了失去的无奈和放不下的深情!
生活还得继续,简短又有力,故事暖心又励志!
真实感动了我!
题材很好,希望不要拍成灾难片……
特别真实的、普通人的、平平淡淡的、爱与生死别离,拍成电影,并不好看。
特别是,这段爱情与生死别离,发生在2008年,那场举国悲伤的512汶川大地震中。
因为,当年旁观者的泪,不可能十年不干。
因为,体会别人的悲伤,时间越长,越难。
因为,当年的伤心事是如此之多,多到茫然。
所以,我给了电影《亲爱的,我要和别人结婚了》一星,差评。
但我又特别感谢,这电影拍的不好看。
既没有撕心裂肺的煽情,也没有起伏跌宕的剧情。
就是一对大学同学,恋爱,相爱,同居,怀孕,准备结婚,突然,灾难使他们分离。
就是一个男人,忙忙碌碌单身10年,才放下对一个逝者的执念,开始新的生活。
就是一个新郎,在婚礼上,给天堂的爱人念了一封信。
《亲爱的,对不起,我要去跟别人结婚了。
》因为,没有必要为了别人的影评,把“真实的悲伤”改编成完美。
悲伤属于自己,那封信,属于“她”,让大家看,不过是“我”的一种执念,如果看过信的人多了,它就会有灵,能传神,能飞得更高,能穿越一切,天、地和时间,把“我”的真心带给“她”电影除了票房,也是历史,任何纪念普通人情感的历史,都是真正的文明,真正的进步。
谢谢。
【备注】电影《亲爱的,我要和别人结婚了》,原作新浪微博@李小木之海 ,信件的原文和真实的故事链接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19289077982452
影片的主题为了纪念512 很有意义,以汶川地震为背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个人觉得电影的那封信挺感人的,如果写信那段能把对不起,亲爱的, 我要和别人结婚了完整的读出来效果应该会更加的感人!
现在回想起十年前5.12那天不知有多少人在那一天失去了亲人朋友,依旧是好心酸,好难过!
生命需要在苦难中继续前行,需要涅槃重生。
不由得感慨活着比什么都好,现在的我们更要珍惜眼前人,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借鉴 不妥删
披着512的外衣,消费同胞感情的烂片!
如果活着,十年我们也有可能各奔东西,分别度过自己不咸不淡的人生。生离死别或是时间并没有使爱情变得更珍贵,让爱情保鲜的,是失去。此外,真的不希望再消费这段让一些人一生悲恸难以放下的历史了。
希望大家都能过的幸福,不再有灾难!
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呃...
一般般 能看完 剧情简单
晚一步,就是一辈子。这一别,何时再相见?
一切都应该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就好。
拍的不好 题材很感人
感触很深,十年仿佛眼前
一份滚粗
挺感动的 让我又想起了10年前地震的时候 难受
保剑锋你都40多岁了,还演大学生
这分给保剑锋吧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大团圆只是美好幻象,残缺才是人生常态。去年就听说要拍这部电影,特意在今天上映,又特意安排在14:28分的场次。电影拍得其实没有真实事件那么感人。看到地震惨像和幸存者的叙述,泪奔。什么也打不倒英勇乐观的四川人民!
给自己一个友情鼓励😂
为了美笛看的
很感动,温暖的遗憾
我看哭了,可能从理智角度来说是一部一般的电影,但是从情感的角度,这真的是一部很催泪的电影。这部电影更是提醒我们要多珍惜我们目前的生活,珍惜我们身边的人。活着,能够见着,这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
强行汶川,真的拍成了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