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说电视剧,就剧论剧。
《情深缘起》我是追着看完的,还因为这个充了爱奇艺的会员。
我觉得这部剧没有那么差。
关于这剧不好的地方早已有人吐槽,我和大家说一下我觉得好的地方。
我觉得在电视剧反映的就是现代故事,顾曼桢这样的女孩子,在我们这个时代时代还有很多,怎么讲?
生存都是不容易的——真没想到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找工作那么难。
曼桢大学毕业,好不容易才在亚美绸缎厂谋到一份工作,但是亚美绸缎厂经营得并不好,但凡进一个人,就要出一个人。
曼桢就是被“计划”掉的那个人,这样后进厂的沈世钧才能被留下。
曼桢被裁掉之后,找到的工作就比较零碎了,要么是接稿子回家打字,要么是做计时家教,要么是去孤儿院做老师,前两份工作都没能提供一种长时间的群体内的工作氛围,后一份工作孤儿院薪资微薄,工作职责不清晰,既能看到曼桢教孩子们画画、做手工、做游戏,又能看到她晾晒床单——身兼老师、保姆、杂工多职,继续在这里发展下去,她最多做到院长,但孤儿院院长首先要能保证院所的正常运转,试想她在孤儿院里当几十年教师,到社会上为孤儿院募捐,可能还不如一个明星来得有效(比如当时上海第一名媛杜小姐)——曼桢只考虑到要给孩子们爱,却不能给孩子们提供更适合社会选拔的教育——如果想做一个教育者,她更应该去正规学校,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再来孤儿院不迟,这样她将能对孩子们起到更大的影响力。
有个好的领路人很重要——曼桢的情感之路,和她的职业之路是很像的,充满了冲动,但是没有缺乏分寸感,比如她和沈世钧恋爱不久就随他去了南京沈家,这就让沈家人感觉很冒失,而且曼桢一开始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就抢着说自己是沈世钧请来的家庭教师(本来沈世钧想说这是我的女朋友、我打算与之结婚的人)。
这就不免让沈家太太和沈家大儿媳一开始就看低她几分。
又比如说沈世钧和曼桢重新回到上海之后,顾家一直在问曼桢她的男友啥时候来提亲,好确定两人的关系,但因为沈世钧的拖延,一直到两人买好船票打算逃离上海,沈世钧都没有正式来顾家提过亲,甚至吃过一顿饭。
又比如张豫瑾到顾家小住,和曼桢提过他将到一个能帮助更多人、但是更艰苦的地方去,问曼桢愿不愿意一起去,曼桢在感情失意之后打算去找张豫瑾,但临行前又留了下来。
又比如沈世钧因要资助孤儿挪用公款被石翠志发现,翠芝拿此事去质问曼桢时,曼桢说世钧的行为是“挺身相助,他是太善良了”,真是让人彻底无语!
这已经不是没有分寸,而是没有原则了!
富养女儿未必合适——顾家对小女儿曼桢,可谓是富养了:姐姐去当舞女,妹妹去读大学;姐姐养家被认为是天经地义,妹妹把工资交给妈妈还得硬塞。
《情深缘起》全剧里,妹妹顾曼桢主要负责的就是在风花雪月、伤春悲秋,最后拿着一张船票和男朋友一走了之(虽然没走成)。
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反正我感觉是曼璐把曼桢养得太饱了。
曼桢失恋,全家跟着阴雨连绵,奶奶和妈妈都心疼得不行;曼璐怀孕,妈妈给她做饭是买回市场上的烂菜再挑挑拣拣。
妈妈和奶奶仿佛把对两个女儿的爱都给了曼桢,然后,曼桢就负责宏大叙事就行,曼璐则需要继续负重前行。
曼桢好了就行,曼桢幸福了就行——这就是奶奶和妈妈对她的期待,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曼桢,一直说要养家要救姐姐,最后还是拿起了和沈世钧远走高飞的船票。
门当户对影响婚嫁关系——在《情深缘起》里是,在现在社会环境里依然是。
顾曼桢和沈世钧的爱情首先遭遇沈家长辈阻挠,就在于这四个字。
如果他们出生在现在社会,顾曼桢是家有失足妇女的小家碧玉,沈世钧是家里开皮草店的富二代,这家庭实力和家庭背景,9成还是会遭遇阻挠。
就算不考虑沈家长辈反对这层,曼桢心里就没有压力了吗?
有的,她在沈家第一次见到沈太太,自我介绍就是“我是沈世钧请来的家庭教师”,而不是大大方方地等待沈世钧把她介绍给沈家人。
虽然曼桢很坚强地在不待见她的沈家留下来,力图让沈家人接纳她,但是她始终没有堂堂正正地提出“是你们家沈世钧请我来和他结婚的”,一直到她离开南京,她给沈家人印象都不是那么“光明正大”。
沈啸桐给她设置的角色是“做小”,体现的就是沈啸桐本人对“门当户对”的理解。
砍柴的陪不起放羊的——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饱了,你的柴呢?
曼桢的遭遇让我想起这个梗。
在这部剧里,张豫瑾是医生,同时也是一家乡村医院的院长(后来选择投入红色事业),祝鸿才是才记洋行的老板,许叔惠是亚美绸缎厂的科长(被迫离沪后很快自力更生,后来带走了石翠芝),曼璐是百乐门舞女(这个职业不光彩,但是她做到了花魁且为才记洋行打下早期的基础),石翠芝是隆泰皮草公司的经理(虽然是家族股份企业,但她凭借名媛圈的交际能力提升了公司影响力),因为在各自职业里做到了精纯熟练,他们对于人生的选择自由度明显更高。
即使不和富二代石翠芝、沈世钧比,就和同一起点的张豫瑾、许叔惠比,顾曼桢的职业自由度和影响能力也是显得很小——张豫瑾已经能选择新的工作和生活地区,许叔惠已经能在南洋立足并能照顾好石翠芝下半辈子,就是总说自己没得选的姐姐顾曼璐,也在金钱上为全家生活提供了舒适度(不但供妹妹读完大学,家里还长期雇了佣人)。
当经历了不少事情,顾曼桢终于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不禁痛恨起自己的无力。
本剧名为《情深缘起》,对于顾曼桢来说,这“情”是爱情,她让自己的生活随着自己的爱情变化而走,产生了起起伏伏的一系列故事。
不过,顾曼桢终究还是幸运的,就像姐姐说的那样:你还年轻,你有无限的可能,就算摔一跤爬起来,一点事都没有。
加上编剧照顾,曼桢的幸运一直持续到大结局:和沈世钧终成眷属了(虽然感觉这改编狗血,但是给人希望总是好的)。
综合以上,我觉得此剧对张爱玲《半生缘》的改编,加入了很多当下社会的思考,在顾曼桢身上,体现的也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所以,顾曼桢这个角色虽然对很多观众不讨喜,但是她的确是很多年轻人的写照,能引发观众思考,并非一无是处。
没看完不敢乱评分,简单说说和原著差距吧。
曼璐妈妈期盼女儿当花魁?
这从何说起。
原著中曼璐妈妈固然不是什么明智的母亲,但是也一直为女儿做舞女心存愧疚。
曼桢号召给工人捐款?
这段为了表现曼桢独立女性的人设么?
尴尬癌都出来了。
世钧更无语了,见了曼桢第一眼就化身男版湘琴了么?
世钧如果有这么主动,那么他们最后的结局未必如此。
祝鸿才第二集就试图对曼桢不轨了,不知道编剧准备怎么圆场曼璐还要嫁给他。
看了第一集开头,坚决打一星。
这里我们不谈演员年龄,不谈演员身材。
——这部剧最大的问题是角色的基本性格被扭曲,张爱玲的叙事风格被抹杀,《半生缘》原著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段落都在被挫骨扬灰。
扮演顾曼桢的蒋欣穿着时髦的呢子大衣,烫着波浪卷,满脸苦大仇深,对着一群维权的工人兄弟振臂高呼——几个意思?
是说张爱玲的小说不是绣花不是请客吃饭?
还是暗示顾曼桢是一个脱离了小资阶级和低级趣味的人?
更令人发指的是沈世钧对顾曼桢一见钟情的恶俗桥段,蒋欣还是绞着个眉毛满脸苦大仇深,跟谁说话都委屈弱智得像一只鹌鹑。
——为什么这么怂,这张脸甩给谁看,编剧到底想表达什么?
观摩到第八集石翠之出场——原著中自矜的大小姐石翠之当着顾曼桢和沈世钧各种忸怩作态,披着貂,扭着屁股,媚眼横飞,一度粗暴地要把貂往顾曼桢身上罩,未遂后立马又扭转屁股摸着一盒人参送给沈世钧她妈,台词是:“伯母,这个老人参是极好的……” 极好的…极好的……这是哪个宫斗剧串戏过来的泼妇?
上一次让我如此恶心,如此出离愤怒的,还是李少红版的《新红楼梦》。
《半生缘》经历了由《十八春》到《半生缘》改写的漫长过程,是张爱玲的风格从早期作品的华丽艳异向后期作品的艰涩枯禅过渡的重要作品。
如果要给这个长篇故事定一个基调,应该是张爱玲后半生一直在推崇的——“平淡而近自然。
”从外表上看,顾曼桢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女人,生长在一个灰扑扑的家庭,在一间灰扑扑的办公室工作,普通到她的办公桌在许叔惠对面,沈世钧之前经常去找叔惠,对这女的都没啥印象。
曼桢下班后还要兼职做家教,梳最简单的发型,穿灰蓝色的褂子,完全没有电视剧里蒋欣时髦的样子。
顾曼桢的美不在皮,在神——她乐观坚毅,眼眸中闪着的光芒,因为年轻,因为朝气满满,她灰扑扑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希望,她也曾发自内心相信这些希望。
这样一个清贫又独立的职业女性,为了挣钱每天风尘仆仆从一个地方奔向另一个地方,目不斜视,有一种深藏不露的高贵和定力。
她和沈世钧老家那些养尊处优的大小姐不一样,也和她姐夫祝鸿才见过那些风尘女人不一样。
祝鸿才当上暴发户后,邀请顾曼桢坐自己新买的小轿车,还特地喷了一身香水。
密闭小空间里,书中描写祝鸿才浑身散发着香气,顾曼桢则笔直地坐着,静静地散发出一种冷气……书中说曼桢有个小习惯:但凡是自己拥有的东西,哪怕再普通,也越看越喜欢,觉得是天底下最好的东西。
——沈世钧就是这么一个普通人。
沈世钧没有许叔惠好看,也没有许叔惠聪明,可是顾曼桢偏偏就爱上了沈世钧。
连世钧自己都不太自信,当他发现他爱她而她刚巧也爱他的时候,才觉得狂喜,觉得是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情。
顾曼桢是张爱玲笔下最美好的女主角之一(另一个是《多少恨》中的虞家茵)。
我一直认为,顾曼桢的人生追求代表了张爱玲本人对一个女性幸福生活的最高评价——自食其力,嫁给真爱。
曼桢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沈世钧。
她特别不赞成世钧回到老家继承家业,浑浑噩噩过一辈子。
她不在乎对方是否有钱,只在乎两个人相爱,只希望两个人独立地在大城市打拼。
世钧求婚送的戒指是很便宜的人造宝石,但因为是用工资买的,曼桢就很高兴。
“自食其力,嫁给真爱。
” 即使放在2020年的今天,这几个字仍然珍贵,仍然艰难。
《半生缘》的故事成型于1950年,张爱玲的文字之所以不朽,抛开她炫目的文学技巧,真正的原因是她回归了女性的本心,因而也跨越了时代。
顾曼桢给世钧写的情书,说:“世钧,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样一个人……” 但是沈世钧到底是一个普通人,对于曼桢的姐姐当舞女这件事,他一直心存芥蒂。
对于他父亲的那份殷实家业,他也并不排斥,比起在大城市打工,看人眉高眼低,他其实更享受回老家当沈某人家二少爷的身份。
曼桢姐姐的老情人张豫瑾来访,世钧马上就怀疑张豫瑾想追求曼桢。
后来曼桢被姐夫祝鸿才强奸后囚禁,沈世钧找了几天未果,很快也说服自己,认定顾曼桢跟张豫瑾结婚了。
说到底,他不够爱她,所以理所当然认为,她也不够爱他。
他就是这样一个普通温吞的男人,生活还没怎么夹磨他,他就本能地退回到了舒适区。
曼桢消失后,沈世钧也难过了一下下,转身就回老家和石翠之结婚了。
“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
” 这句承诺,顾曼桢自己也没有遵守。
她被祝鸿才强奸后怀孕,几年后姐姐死了,她为了孩子就嫁给了祝鸿才。
张豫瑾再见到曼桢的时候,她已经变了一个人,再也没有了从前的朝气和沉毅的一面。
这次见面,顾曼桢神情萧索,甚至有点恍恍惚惚。
婚后连祝鸿才都对她很失望。
他本来一直拿她当女神一样憧憬,强奸她之后都觉得还在做梦。
现在她真的嫁给了他,他发现顾曼桢像一盆素虾仁,看着昂贵好吃,其实是土豆粉做的,木木的一点滋味都没有。
然后就是婚姻中两个人无止境的相互折磨。
顾曼桢辞去了工作天天待在家里,吃饭的时候看一眼祝鸿才都会厌恶地肌肉起筋挛,又会因为日复一日鸡毛蒜皮的争吵而继续指鼻子指脸,摔盆子摔碗,活成了一个精神垮塌的无用的中年妇女。
终于曼桢离婚了,重新找到一份低微的工作,又借了一大笔钱,争取到了孩子的抚养权。
顾曼桢决定离婚的契机也很心酸。
她发现祝鸿才出轨了,让她震动的不是出轨本身,而是她目睹到祝鸿才在那个小家庭里显得很放松,父慈子孝,像个普通的好人。
这一幕彻底摧毁了曼桢对当前婚姻的最后一丝牵绊——她自己不快乐,但她从未想到,这样一个千方百计得到她又被她百般嫌弃的龌龊男人,原来这些年来也不快乐。
人到中年,顾曼桢和沈世钧再一次遇到,沈世钧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老家的婚姻也半死不活地秧着。
曼桢娓娓讲起那一年她如何如何被姐夫强奸囚禁,澄清了往事中所有的误会,面对命运的剧烈搅动沈世钧再一次澎湃了,他激动地说:“好在现在见着你了,别的什么都好办。
我下了决心了,没有不可挽回的事。
你让我去想办法。
” 曼桢打断了他:“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这个生离死别的时刻,曼桢比世钧看得透彻——这个男人不会为了她再放弃什么,也没有能力为了她再去挣扎什么,今天的重逢之后就是永别。
从这里走出去,两个人清清楚楚的,就跟死了一样。
我觉得最有意味的一段对话,是世钧听说张豫瑾的老婆去世后,酸溜溜地顺口问了一声:"他有没有再结婚?
" 言下之意是豫瑾跟曼桢可以考虑一下。
曼桢顿了一下。
笑道:"没有吧?
我们都是寂寞惯了的人。
"她在两个人之间划下一道鸿沟,甚至有一丝难以察觉的讽刺。
——曼桢和豫瑾都是寂寞惯了的人,沈世钧不是。
他有妻子,有两个孩子,靠着父辈的产业,在老家过着标准的中产阶层生活。
他恐怕一辈子都不能够完全理解——活到现在,顾曼桢还一直在坚持一点什么,这点东西说不清也道不明,但是吃了千难万苦,一个人熬过十几年寂寞的日日夜夜,顾曼桢还在坚持。
这一刻,那个在祝鸿才汽车里静静散发冷气的曼桢又回来了。
生活摧残了曼桢的身体和容貌,击垮她的精神,唯一不变的,是她的灵魂依然清冽。
《半生缘》脱胎于《十八春》,改动最大的情节之一是顾曼桢和张豫瑾的结局。
《十八春》的结尾处,张豫瑾听说曼桢离了婚,决定向曼桢表白。
——这一段在《半生缘》中被张爱玲删掉了。
“我们回不去了。
”所有人都回不去了。
张豫瑾想爱顾曼桢的时候,曼桢和沈世钧正在热恋;曼桢恢复单身后,豫瑾结婚生子了;豫瑾再次出现,曼桢又嫁给了祝鸿才;终于熬到这一天,曼桢单身了,豫瑾也单身了……可是张爱玲一支笔沉重地落下——都回不去了。
他和她,你和她,你和我,我们每一个人都回不去了。
和张爱玲讲过的许多故事一样,这是一个平淡而近自然的故事,像一只粗糙的手轻轻摩挲着,抹掉我在阅读它时掉下的眼泪,在灰扑扑的岁月中带给我们无尽安慰和共鸣。
不知道怎么就写了这么多。
大概是因为与张爱玲有关,我突然很难平静。
希望在巨大的市场和资本压力下,导演和编剧们能尽量尊重张爱玲留下的这些故事,不要再糟蹋它们。
因为在张爱玲离开多年后,它们仍然被许多许多张迷爱着,爱如珍宝。
对这版的顾曼桢沈世钧无感叔惠和石翠芝爱过了 分手了 然后顾曼桢说瞧不起叔惠顾曼桢是个傻叉石翠芝她爹丧心病狂连人都杀你一个劲儿鼓捣叔惠去爱翠芝凭什么人家要按照你的意愿呢 你是谁啊沈世钧连何书桓都不如青梅竹马了不起 没事儿就喜欢往石翠芝身边跑显得你多么善良心好其实就是个意志不坚定被家族拖着走黏黏糊糊的王八蛋沈世钧啊 石翠芝是成年女人了 你是她的爹吗?
失恋了还要连夜陪伴?
石翠芝她爹杀你女朋友未成,还一口一个伯父反正顾曼桢和沈世钧都是恋爱脑本事儿没有 麻烦事一大堆 一天爱过去爱过来的只有叔惠和顾曼璐是清醒的赶紧错过吧 期待顾曼桢沈世钧分手
看完前几集我整个人都不太好了,其实蒋欣是特别适合这个角色的,她甚至比梅艳芳和林心如更适合,本来是可以非常轻松就能驾驭的角色,但因为剧本的原因,演成了傻b。
嘉玲姐也算是有味道的女演员,我个人非常喜欢她的表演,但在这部戏里,我甚至觉得她并不是被迫做妓女的,她是自愿的,她甚至是喜欢这种做妓女的感觉,很难想象是什么原因让年过半百的,曾经的金像/金鸡影后演30多岁复杂的顾曼璐的,是因为家里四千万的古董花瓶需要护理费了吗?
我喜欢的两个演员,并且还是演技比较不错的演员,出现在同一部作品里竟然是这样的结果,除了失望,还有难看,真的很难看,难看到张爱玲想秽土重生,难看到你觉得于正都可以写的比这个强一点。
现在的国内编剧和导演水平真的有些拉胯,最近吃瓜,陈凯歌这样的导演口碑竟然都在扑街,让我不禁反思,我们观众到底做错了什么,你们资本还可以在文艺界做出多少屎来喂观众。
不纠细节,整个剧组真的是在侮辱张爱玲的经典著作,蒋欣虎背熊腰一点窈窕淑女的柔弱和知性都没有,刘嘉玲的霸气一副港姐大姐大的姿态,也完全没有顾灵魂深处的悲情,就连一向演大好人的郭晓东,在里面演祝鸿才猥琐得让人发笑,好像刚入表演系的大一学生,唉~无力吐槽,百分百烂片,真的怀疑这个导演是不是无脑啊,怎么选的演员,毁三观。
这种电视剧真的是很浪费资源,也是毁经典
天惹 这剧情删的都不连贯了,有一集祝鸿才逼曼侦把东西交出来,曼侦慌慌张张的不肯交!
观众云里雾里的:什么东西啊???
中间几十集全是曼侦世均 叔惠石翠芝几个人的情情爱爱,分分合合!
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曼侦就是个口嗨达人 站在上帝视角天天一堆大道理 我要养家我要拯救姐姐~最后几集像开了8倍速,祝鸿才对曼侦非礼了两次了,还非要去找姐姐!
最后一集剩一半的时候曼侦被迷奸了,几秒钟下雨躺床上的镜头!
下一秒天亮了!
这么重要的情节一分钟不到????
我无话可说……再然后曼璐化了个妆吐血死了,曼侦一身伤!
最后的最后曼侦烧了房子出来的时候抱了个孩子!
节奏就是这么快 弹幕迷惑的声音简直刷满了屏幕!
简直浪费生命
杨亚洲出品过《浪漫的事》、《家有九凤》等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加上以演技著称的蒋欣、郭晓冬,和大屏幕转投电视剧的刘嘉玲,怎么看这都应该是制作精良、自带热度的佳作。
可能是发行方不上心,本剧没什么铺天盖地的宣传,少数有缘人看过,给出了3.2的低分。
其实,在演员表刚刚曝光时,就有很多人唱衰,原因是刘嘉玲和蒋欣气场强大,说是制霸上海滩也不过分,却要演身世飘零姐妹花,大家纷纷表示不接受。
剧一开播,也是被吐槽演员本身、造型都太不搭。
其实要是我五十岁能有刘嘉玲这状态,做梦都会笑醒;只是硬要去演一个三十岁的舞女,还是比较违和。
和原著里各个角色最为贴合的,还要数97年许鞍华导演,梅艳芳、吴倩莲、黎明、葛优、黄磊和王志文主演的这一版。
这一版的演员找得很绝,几乎就是书里走出的人物。
梅姑演什么像什么,把为了养家,年纪轻轻就出去当舞女的大姐曼璐演得惟妙惟肖,凭借此角色获得当年香港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她的样子和饰演妹妹曼桢的吴倩莲还有几分相似,两人演姐妹实在太有说服力了。
吴倩莲很符合原著中对曼桢的描述:她是圆圆的脸,圆中见方——也不是方,只是有轮廓就是了,蓬松的头发,很随便地披在肩上。
当时红得发紫的黎天王,演起“沈世钧”来出人意料地熨帖,把那种喜欢又被动、善良、多思而犹豫不决的劲儿表达个十足十。
还有靠长相就稳赢的葛大爷,出演曼璐丈夫、曼桢姐夫祝鸿才。
......说他笑起来像猫,不笑的时候像老鼠。
他现在脸上一本正经,他眼睛小小的,嘴尖尖的,的确很像一只老鼠。
以及交际广阔、性格活泼的叔惠(沈世钧好友,黄磊饰);曼璐的初恋情人,后来喜欢上曼桢的豫瑾哥哥(王志文饰),基本上都是往那一站,人设就立住了,眼神、表情无一不是戏。
张爱玲辛辣而带着凉意的文笔,被许鞍华拍得极有厚度又举重若轻。
曼桢和慢热的世钧终于走到谈婚论嫁,曼璐年老色衰被祝鸿才打,借着曼桢来探病的机会,默许祝鸿才奸污了妹妹,并囚禁曼桢整整一年。
沈世钧过来找,被曼璐用话哄了去,不想朝思暮想的心上人其实就在楼上。
淡淡的几幕过去,电影中人却换了人生。
曼桢生下祝鸿才的儿子,在医院借机逃走,沈世钧心灰意冷,早就在家里的安排下和别人成婚。
两人再次见面已是十四年后,在初遇的小酒馆。
面对着曼桢述说的种种,世钧又懊悔又难过,只是喃喃道:让我再想想,想想......曼桢飞快地擦去滚落腮边的泪水,惨然一笑:一切都回不去了。
他们这边是生离死别,隔壁桌却在热热闹闹地庆祝团聚。
镜头一转,又回到了十多年前,两人初识的冬夜。
年轻的世钧打着手电,仔细寻找曼桢丢失的手套。
天很冷,他不停地往手上哈气,神情却是热忱而兴奋的。
——就好像找到了手套,就能和曼桢长长久久一样。
每天一部电影 陪伴你的闲暇时光
因为全网都在说刘嘉玲演的顾曼璐搞笑,所以我抱着猎奇心态点进去看了两集。
结果,真的感觉她太冤枉了……网上群嘲她尬演少女的片段,正好出现在前两集。
实际上看过剧就知道,她在剧情里头的设定就是一个人老珠黄的舞女。
之所以穿着女学生裙子扎着双马尾登台卖唱,是因为她原先的裙子被年轻舞女剪破了,她又不想输掉花魁比赛,所以无奈之下,才穿着妹妹的学生裙,扎着马尾上台比赛,而且剧情里头也因为她一把年纪装嫩,被全场群嘲,造成超大心理阴影面积。
根本就没有装少女的事!
起码前两集我没看到!
相反,我看到编剧花了超多篇幅去深化顾曼璐老女人这件事,而印象中总是霸气十足的刘嘉玲,也抓住了这些细节,把顾曼璐这个人物做舞女的自卑(总怀疑家里人嫌弃自己)、怕老(剧里不断重复提到老了怎么办)、和人生困局表现得非常丰满。
剧里头蒋欣演的妹妹一直劝顾曼璐不要做舞女,其实本质也是表达出对舞女身份的看不起。
而顾曼璐也问妹妹,从良了怎么办?
让人嘲笑妓女从良吗?
但是当妹妹的根本给不了一个靠谱的答案。
看得出来,顾曼璐真的是有考虑过从良,但是她没办法体面的、有尊严的过普通人生活。
她之所以强硬的一定要做舞女、当花魁,也更像一个人已经掉到海里,想抓根浮木,做最好的舞女,起码在一屋子舞女里,她可以有同类,有虚假的尊严。
我没看过原著和老版,仅仅只是看新版的故事,起码顾曼璐的人物情节是很丰满,能打动到人的。
特别是家里一屋子女人吵架,骂来骂去都不愿意背让顾曼璐做舞女的锅,最后也是做大姐、一直扛着全家生存需要的曼璐自抽耳光,说一切都是自己的错,才让争吵告一段落。
那一刻我是真的感觉这个角色眼泪往心里流,妈妈不扛事,让自己亲生女儿做舞女养活全家,甚至连一个无能的罪名都不敢背。
妹妹满口为自己好,说让自己从良不做舞女,但是自己上岸之后,尊严怎么办妹妹根本想不到,只是一个劲说为姐姐好,但藏不住对姐姐活法的鄙视。
在百乐门曼璐还是舞女头头,别人要哄着,可以有短暂的自尊,但是出来就是性工作者从良,面对全世界包括家人的鄙视。
而且她还一把年纪,被客人嘲笑、同行嘲笑老了,生存困境在前两集展现的非常清晰。
作为一个习惯了刘嘉玲演霸气武则天的观众来说,她演出了这个角色的可悲、可怜和无奈脆弱。
什么尬黑装少女,刘嘉玲制霸上海滩太黑她了。
编剧和演员有用心去刻画顾曼璐这个角色,并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刘嘉玲年纪的原因,还特别为之做了很多细节去凸显、丰满角色。
结果就变成莫名其妙的尬黑,我甚至怀疑是剧组为了引起关注的反向自黑操作……我不爱追电视剧,也没看过原著、老版,只看新版头两集来说,刘嘉玲演得不错,我真的有点怜爱她……骂电视剧不好可以,但是要讲到要害吧。
我看了2集,看的我隔夜饭差点吐出来,这演的服了,少女的害羞,懦弱呢!
看不出来,这导演,编剧,脑子都有问题,拍的时候不看看,在说,一个50多岁,你要她来演少女,你自己说合适吗?
一个40多合适吗?
后面不敢看了,我怕与世长辞,前几天雷霆战将着实雷人一下,我砸的电视,刚换上新的,你这个有来了,咋过审的呢!
狗血的剧情,狗血的烂片
情深深之后最好看的民国伦理虐恋。刘嘉玲的演技真是开挂了。我看的是未剪辑版
其实还可以看看的,整个剧的背景和台词都可以的
喜欢蒋欣
演员演技都很到位,抛开什么原著什么其他版本同剧而言,是部不错的剧。看见很多黑这剧的普遍都是看了原著或其他版本影视剧所以有了先入为主的概念,吐槽演员体型年龄之类的,不免过于表面和肤浅,气质和演技才是戏剧的灵魂不是吗,至少我看着并不出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戏剧本来就是百花齐放没必要杠精甚至恶言相向
清纯不等于卖萌,这拍了个啥啊。也就因为吃郑元畅的颜逼我看下去....
一时之间竟不知道刘嘉玲更不适合顾曼璐还是马思纯更不适合葛薇龙。。。
为原著给2⭐,尴尬给一⭐,这个版本真的有点尴尬,其实姐姐应该是美丽颓废的,妹妹是干净灵动的!但是。。。
我觉得挺好的。一部剧让人有兴趣看下去,看完还想回去重读原著,我觉得就够了。虽然蒋欣的身材没那么曼妙,但是抵不住台词功底好也演技好啊。郑元畅版的沈世钧就是我心目中翩翩公子的样子。刘嘉玲版的曼璐也很好。为什么都要有那么多戾气呢。不管别人怎么说,它是符合我这个原著党审美的。
前面拖沓 高潮戏份全部集中在最后一集 不晓得是不是剪刀手的缘故缩减了集数...好在最后曼祯和世钧居然颠覆原著happy ending 加一星 就当是他们在平行世界得到了幸福吧
希望不要有人上升到女权的身材羞辱和年龄羞辱,在剧中这种身材真的是极度影响观感,这个年龄感又让人极度出戏和想笑……我只不过是想看一部张爱玲的半生缘而已。
第二集顾曼璐左右开弓扇自己耳光有被惊到,实打实的真打惹~~~刘嘉玲真素敬业。
等了一年的剧播出却改了个好low的名字,不叫《半生缘》也就罢了,《十八春》也香啊。四星,是给张爱玲的IP和演谁都像樊胜美的蒋欣
剧情总感觉很突兀 演员也不太贴合角色
哎,,只能说是从2017年就开始期待的,,剧本改的真的太可怕,矫揉造作,头重脚轻,欣演曼桢确实乖乖甜甜又温柔,但也别在大衣里面穿这么多衣服真的肿!三星给bgm,真心不错。
其实还挺好看的。能感觉这部剧是用心去拍的,男女主角也有cp感
和张爱玲的原著还是有很大的出入的,蒋欣也是一位老演员了,为啥要接这样的本子,心疼华妃
不合适,年龄外形气质都不合适,除了名字真的看不出来原著是张爱玲的
从演员的表演,刘嘉玲 蒋欣 郭晓东都是极佳的演员,但是刘和蒋的年龄感再小一些就好了。有那么几个瞬间我是很感动的,二妹曼桢的眼神太像我的初恋女友了!
好幽默,笑得我头疼
姐姐妹妹没有林心如版的贴合人物 就还好吧 当单独的来看也可 比得水奖的好 就值得四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