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Finding Dory,海底总动员2:寻找多莉,寻找多莉,海底奇兵2(港)

主演:艾伦·德杰尼勒斯,艾伯特·布鲁克斯,艾德·奥尼尔,凯特琳·奥尔森,海登·罗兰斯,泰·布利尔,黛安·基顿,尤金·列维,斯隆·穆雷,伊德瑞斯·艾尔巴,多米尼克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剧照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2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3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4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5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6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3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4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5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6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7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8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9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20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剧情介绍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患有短期健忘症的多莉(艾伦·德杰尼勒斯 Ellen DeGeneres 配音)曾经也拥有美好的家庭,然而一连串的意外让她与和蔼可亲的父母失散。此去经年,多莉邂逅了小丑鱼父子马林(艾伯特·布鲁克斯 Albert Brooks 配音)和尼莫(海登·罗兰斯 Hayden Rolence 配音),与他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冒险。平静的日子里,童年时期的片段记忆突然闯入多莉的脑海,于是她再度踏上寻找父母的旅程。这一次,她来到了海洋生物博物馆,遇到了不打算回到大海的章鱼汉克(艾德·奥尼尔 Ed O'Neill 配音)以及童年时的朋友鲸鲨运儿(凯特琳·奥尔森 Kaitlin Olson 配音)。循着记忆中的蛛丝马迹,她离父母越来越近。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她又和马林父子失散了。 对友情、亲情的执着,让这群小家伙无论千难万险也要坚持到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烈火男儿·业余消防员爆燃战队奔奔者剧场BOON!约定·环形跑道美女与野兽汝之名我最好的敌人夜念黎明薄冰上的舞蹈小不列颠第一季儿童法案心跳漏一拍第三季陪月猎梦人降伏魔女的手段生死英雄聊斋变异阿尔法:狼伴归途闪点行动第二季小小恶信件狼的召唤第一大总统诡音老孟说媒没有爱?盗墓笔记第一季计中计之密钥奇缘菲丽希缇大火将至超感神探第五季帝国秘符与君相刃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长篇影评

 1 ) 请善待每一条健忘的鱼!

恍惚间以为在看Discover或National Geography的海洋纪录片。

美丽的大海啊!

想象一下多莉唱着《大海啊,故乡》这首歌。

这次的续集不愧于13年的等待,创意无法超越首集,但是情感和对现实的倾述实则胜出太多。

这是一部强烈的带着皮克斯印记的动画作品,里面的气质无法被其它动画制作公司模仿,只有皮克斯才能制作出这样一部同时带着天马行空的欢快想象力和深深根植于现实世界的感伤情绪的作品。

是的,我认为《寻找多莉》本质上是一部悲剧。

纵观近期上映的几部大制作动画作品,基本都是合家欢,但有着不一样的内核:除去搞笑元素,《功夫熊猫3》是一部功夫喜剧(甚至可以说从1到3已经从喜剧滑到了闹剧的地步),《动物城》是犯罪、政治的正剧,而《海底2》则是悲剧。

主角多莉不停的在与自己的失忆症作斗争,为了不忘记亲人朋友而徒劳的努力,即使有一个看似光明的结局,这样与命运抗争的历程实际上也就是一出悲剧。

全片的节奏非常快,笑料、包袱一个接着一个甩出来让人应接不暇,但是前大半程我都笑不出来,因为这些有点笨拙的搞笑就像是要掩盖片子本身的悲剧气息又不成功,而给人欲盖弥彰之感。

片子的主要角色都有着各种缺陷,而且都不是犯迷糊、粗心大意这种“可爱”的小缺点,是严重到影响生活的生理和心理缺陷:蓝唐王鱼多莉有严重的失忆症,小丑鱼尼莫的鱼鳍一边大一边小容易失衡,鲸鲨“命运”近视会撞墙,白鲸“贝利”不会使用回声定位找不到方向,八爪鱼没了一条腿而且有社交恐惧症,海豹当中有一个傻子老是被同类欺负,就连一句台词都没有的海燕“贝基”也是丑的掉毛智商又时不时掉线很呆笨;只有马林是正常人(鱼),承担着观众的代入感。

看着这些角色或要克服缺陷,或要掩盖缺陷,不停的闹笑话、耍宝卖萌,就像看着一个得了脑梗赛而瘫痪的老人在迈着可笑的步伐学走路一样,除了觉得心里堵得慌外一点都笑不出来。

在这些角色当中尤其以多莉的形象最鲜明,对人态度友好的不可思议甚至带着病态,健忘严重的会忘记三秒前说过的话,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经大脑凭直觉行动,不断的将身边的人带进危险当中,让担当照顾者的马林非常郁闷,不断口吐怨言。

对于这些状况,多莉也很烦恼,无底线的友善和不停的sorry,努力记起家人、不忘记重要的事,陷入会被身边人抛弃或再度失去家人的恐惧当中无法自拔。

多莉努力对抗的是天生的健忘症,就像对抗上天的命运一样徒劳,带有沉重的悲剧意味。

而所有的搞笑卖萌,都只是平衡全片悲剧气息的桥段,不至于把小朋友们吓跑;而最高明的地方,则是虽然搞笑,却没有滑落到低俗、嘲笑的地步,这些有缺陷的角色仍显出了可爱甚至是高贵的一面。

全片最让人害怕、最细思极恐的片段,不是大家被发着荧光、长着尖牙的大乌贼追杀,而是多莉被别的同类告知父母已去世、又意外与马林、尼莫失散,被废水冲下大海后的几分钟。

在得知久不相见的父母已死亡及被强制与马林尼莫分开的双重打击下,多莉的失忆症越发严重,忘记了自己在哪里,忘记了要干什么,甚至忘记了马林和尼莫,只剩下“失去了很重要的东西”的焦虑和自责,不停的在昏暗的海水中徒劳的游荡,身边是巨大的像怪物一样的海草,偶尔路过的鱼儿们都没有耐心停下来听她述说,整个画面透出了难以言喻的孤寂、悲伤、内疚、焦躁的情绪。

如果多莉找到的贝壳不是她父母刻意留下来的,如果那贝壳只是偶尔被暗流带过来的,顺着随机出现在海底的贝壳,多莉很可能会游出海湾,游到陌生的海域再次迷失,是物理和精神上双重的迷失:即失去父母家人朋友、找不到回家的路,更可能找不回自己的记忆,变成尼莫完全不认得的多莉,即刚遇到马林时的样子,像一个刚出生的新人(鱼)那样开始一段新的人生。

以后或者她会认识新的朋友,也可能在某个时点再涌现出以前的记忆,但是下一次不知道是否还有勇气再次展开回家的旅程。

如果没有硬将剧情掰向大团圆,顺着现实中最可能发生的情节,片子会快速滑向一个更加黑暗的结局。

事实是,经过了这段最悲伤的情节,看到多莉找到了父母,我才能放开怀笑出来。

多莉被失忆症折磨的样子完全与现实中的人们一样,被脑梗塞、精神疾病、阿尔兹海默症、颅内感染、抑郁症等神经心理疾病折磨的人们也会健忘,如果再出现“心因性刺激”失忆的情况会迅速加重,会忘记自己的食量而不停的吃吃到吐,会出门忘记回家的路蹲在路边哭,会忘记家人的脸把子女当陌生人赶出去,也会非常依赖身边的人,害怕被抛弃而发脾气、变得粘人或不断讨好周围的人;多莉努力的样子我也见过,为了锻炼记忆有人抄小纸条,有人像小学生一样把写着地址、电话和联系人名字的纸牌挂在脖子上,也有的人不断唠叨不想忘记的事直到周围的人都当他是神经病。

当我们看着屏幕上的多莉犯傻而发笑时,是否有想过这条鱼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逐渐老去的爸爸妈妈,也是将来会老去的我们自己。

如果把那些健忘的家人朋友比作像多莉一样,那我希望他们也能生活在多莉的海里。

这片对健忘鱼多莉非常友善的海洋其实是全剧最具有童话色彩的情节,而不是什么八爪鱼开卡车。

电影里,所有的海洋生物,不管自已是否有缺陷,都对多莉非常友好,都在帮助她,即使有时有少少怨言,但最后也紧跟她的疯狂的举动,甚至连看似冷漠、自我封闭、社交恐惧的章鱼汉克,为了多莉也扮演了一回007。

在这片海里,多莉遭遇的最大的恶意,不过是冷漠、被忽视,但至少没有人(鱼)故意伤害她,利用她的失忆干坏事或要吃了她。

在现实中有缺陷的人生存多艰难不用多说了,因为自己不能控制的生理心理问题,被歧视、被嘲笑、被欺负、被轻视、被伤害。

比照现实,电影里的海洋美好的像做梦一样:皮克斯用美梦狠狠地甩了现实一个耳光。

所以如果想住进那片美好的海洋里的话,请善待每一条健忘失忆的鱼,帮助她,对她友善,而不要嘲笑、欺负她。

 2 ) 迪士尼时隔十多年重拾曾经名噪一时的大IP《海底总动员》,续集依然精彩却没有足够惊艳!

第一部里面的尼莫可以算得上是我童年时代最喜欢的动画角色之一了,其实也一直在期待着皮克斯重启这个大IP,不过2016年上映至今一直阴差阳错没有看,今天偶尔所拾,别有一番滋味。

续集从另一个角色多莉的身世说起,讲述了多莉和马林尼莫父子一起寻找自己爸爸妈妈的冒险之旅,依然采用了旅行式的叙事手段,穿插了章鱼、海狮、鲸鱼等角色使的剧情饱满而又幽默,依然是一部非常适合小朋友的动画作品,电影中关于亲情、友情的着墨,可以让小朋友树立更加正确的家庭观和友情观,多莉的不屈不挠永不放弃,尼莫和马林对多莉的鼓励等等,依然让人看了感到温情而又励志!

这个IP值得重启,毕竟海洋世界神秘而美丽!

 3 ) 陪着孩子,寻找多莉

父亲节前夕上线,主打亲情牌的圆满大结局,老少皆宜。

因为有第一部的参照,算不上特别惊喜,但是依然保持了上一部的幽默感。

上一次,历尽艰险寻找尼姆;这一次千辛万苦寻找多莉。

寻亲的旅程大同小异,总是在快要绝望的时候出现转机,让大家看到生命时刻充满奇迹。

只是大多数包袱早已在意料之中,所以从故事本身来说,可能稍弱了一些。

尽管故事稍弱,但视觉上带给观众的感受还是很棒。

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美妙奇幻,各种奇异的海洋生物,都还是很能抓人眼球。

还有,张国立和徐帆的配音依然是亮点。

于此同时,在惊险刺激的旅程中,还会时不时冒出一些人生哲理。

"海里没有墙","只要用心什么事情都能做到,也忘不掉",爸爸妈妈一直会在家等你回来......如果你有孩子,不妨陪着她/他一起去吃着爆米花,寻找多莉。

最美好的事总是偶然发生的,这就是生活。

 4 ) 我这辈子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时间。

我这辈子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时间。

时间的暗流,曾急促地推着我启程去经历生活,经历失望和无助,也感受世界丰饶和人心温暖。

而当我年老的时候,时间无情地收回了它曾赋予我们的矫健、健康甚至是记忆。

我正再成为一个年迈又失智的老人,目光昏暗,行动迟缓。

一切都是不可逆的。

时间,让浅薄的被淡去,让深刻地被铭记。

但有些东西就像贝壳一样,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困顿中,指引我们终将抵达我们一生都心心念念的地方。

 5 ) 虽比不上第一部,但也挺感人

健忘的多莉在一次掉入暗流后与父母失散,跟尼莫和马林父子成了邻居,一直相互照顾。

但其实她心里一直也想寻找自己的家人,于是,她说服马林父子一起踏上新的海底冒险之旅。

影片画面很美,故事朴实感人,充满欢笑和温情,保留了“海底风格的幽默”,二萌的鲸鱼,吊炸天的章鱼哥,萌贱的海狮,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惹人爱。

但相比第一部,故事情节还是稍稍弱了些,没有太大的创新,缺乏新意,徐帆的配音也不太给力。

 6 ) 作为续作,已经非常好了

给个五星,总体来说,我觉得电影还是完美的继承了第一部的主旨以及叙事方式。

评分不如第一部,我觉得可能是存在以下两个原因,第一,通过遗失的记忆寻找双亲的动力,可能不及眼下拯救自己刚刚失踪的儿子那么迫切。

情感冲突不强。

第二,故事叙事结合过去,叙事节奏,并不像第一部那么紧凑,更多的是通过与回忆的对照,而非像第一部选取的父子俩境遇的对照。

层层递进。

如果还要说一个原因的话,那就是故事主人公的新奇色彩已经褪去,新鲜感不够,出现的人物中比较出彩的有章鱼不够讨喜,而鲸鱼之前也算出现过了……其他角色则或多或少能在第一部中找到对应,重复度不低。

因为以上两个原因,第二部的节奏以及故事抓眼球程度或许并比不上第一部,但是全片看下来我觉得第二部仍然是非常好的电影。

依旧是众多海洋生物的总动员齐上阵,有癫狂,有沉稳,十八般武艺各显身手,各色人物缤纷出场。

保持了热闹而温馨的底色。

其次,故事在结尾的升华虽有些许刻意,但是经神经质的Dory说出也算是合情合理,且立意更比起第一部算是拔高了。

续作的方向无非是继承或突破。

因为有着满分前作,第二步的成片已经做到了保证原有的风格,剧情不落俗套。

只是凡事都是少吃多味,第二次看难免感到新奇感和刺激不够,不过平心而论,我还是给他一个五分👏

 7 ) 短评

讲真,我对多莉的健忘,“帮倒忙”,“出差错”,和马林一样感到不耐烦。

然而,当多莉在阴暗的海藻区,瞎猫碰上死耗子式的,跟着贝壳一路向前游去,她找到了她的家,找到了她的父母。

而那一条贝壳路只是几十条贝壳路其中的一条。

当多莉远远的模糊的看到了父母,它们的嘴里还衔着贝壳准备再铺路。

那些以家为中心放射出去的贝壳路,让我瞬间明白,请对亲人朋友陌生人多一点耐心和关爱。

 8 ) 小故事,大反思

时隔多年,皮克斯仍然奉献出一部水准之上的精品动画:画面更精美,海水和光线的运用上已经达到了比真实更逼真的地步;新角色多了不少,还原了生物的多样性,皮克斯再次展现了处理多个角色平衡度的超强传统;多莉记忆只有几秒,隐喻了现代人在繁杂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速食文化,很快会健忘,最终迷失自己,我们在人生路上经常会忘记很多重要的事,包括忘记自我。

短短100分钟却看得眼泛泪光。

纵然已是大海茫茫,我仍对你念念不放……关于遇见、缘分、珍惜等等,如此玄妙难懂的东西,都被《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说清楚了。

因为想念,因为不舍,因为难忘,这个世界上才有了那么多的奇迹发生,让我们时刻在聚拢,时刻在消散……

 9 ) 皮克斯照这样下去,和居委会有什么区别

看《海底总动员2》之前,我特意起了个大早,把第一部又看了一遍。

要知道作为一个宽容的动画电影脑残粉,每一次坐在影院看动画片,我都是怀着坚信自己还没长大的虔诚心情,不惜坐在熊孩子中间回忆童年的。

但看完这部“2”,我失望透了。

距离前作上映已经过去13年了,而皮克斯居然看起来毫!

无!

长!

进!

至少在“海底”系列这个IP上,前作带给人的惊喜感,在这一部中被消磨的荡然无存。

从表现方式到价值观,“海底”系列两部作品看上去都几乎如出一辙。

更可怕的是,翻一翻近五年皮克斯的履历,令人完全不敢相信,曾经最擅长剑走偏锋的动画工作室,已经走到了如今保守、传统、主流到这般田地,如果放在十年之前,你根本不会把这些词同皮克斯三个字放在一起。

大概没有几个看着《玩具总动员》长大的朋友,愿意相信和接受皮克斯正一遍一遍炒冷饭的现状。

看看近五年皮克斯的动画作品,你不难发现,主题趋同已经成为皮克斯重灾区,关于家庭凝聚力的说教,从《勇敢传说》开始,就一而再再而三,换汤不换药的重复。

而其他动画工作室,即使同样涉及家庭主题,出发点显然要更加灵活机动。

Part 1: 旧瓶装新酒的“海底2”一个中心:寻亲海底系列的寻亲梗,玩了两部还不过瘾,按彩蛋的个性,如果还有第三部,八成是会让这一次出尽风头的章鱼汉克做主角。

至于故事,我们不妨大胆的预测一下,汉克年少轻狂,一言不合离家出走,长大后幡然悔悟,决定找到家人,解开心结。

原来生活在海底世界,一不留神就和家人失散了。

两条主线:主动寻找与被寻找先来简单回忆一下,第一部中两条主线的运动轨迹:马林、多莉(寻找)⇋尼莫(被寻)第二部中,寻鱼之旅的格局较之前作,的确有所复杂化,多莉成了寻找的中间环节,既是施动者,又是被寻找的对象,她心急火燎的满世界找爸妈,天生劳碌命的马林,带着儿子满世界在找她,而多莉的父母,除了贝壳铺路等待被找到,存在感实在太弱。

运动轨迹:马林父子(寻找)→多莉(寻找+被寻)→多莉父母(被寻)如果说第一部是双向相遇问题,第二部则可以看作是多鱼追及问题,主创们纵然数学不错,遗憾的是,整个故事并能从“寻找”的大框架中跳脱出来。

三个平面化的人物在续集中,怂鱼马林依旧胆小怕事,熊孩子尼莫依旧人小鬼大,而升格做主角的话唠多莉,没脑子加一根筋的程度,俨然一个海底邱莹莹。

虽然经历了第一部的冒险,但三条鱼身上,几乎找不出一点系列动画主人公应有的,螺旋式上升型性格变化。

Part 2: 皮克斯2012-2016:五年五个失散儿童退一步说,如果寻找家人作为贯穿海底系列的主题,被重复强调也姑且算理由充分,但简要盘点近五年皮克斯的动画作品,亲缘纽带的割裂与重建,这个主题出镜也有些过于频繁。

并且在表现父母与子女关系出现危机时,几部作品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离家出走的方式。

再经由一系列巧合,主角们幡然醒悟,懂得了家庭的意义。

皮克斯这双幕后之手,越来越像调停家庭矛盾的居委会,和得一手好稀泥。

除去《海底2》中幼年走失的多莉,皮克斯近几年还生产了还有哪些一言不合就离家出走的宝宝呢?

《勇敢传说》:叛逆公主vs强势王后这就是那部与《无敌破坏王》同年,一度令观众惊呼皮克斯与迪士尼拿错剧本的影片。

公主从不满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再到理解母亲的用心良苦,影片最后回归到一种类似“一家人最重要是齐齐整整”的价值取向。

《头脑特工队》:敏感少女vs心大老爸这部同样是双线叙事的影片,内心戏丰富的女孩与家人的相处为一条主线,五种情绪的调和则是另一条线索,推动女孩与父亲的关系走向,以其深夜出走作为矛盾激化顶点,而后逐渐破冰。

影片所要传递的理念,成长即是接受不如意,有些不像以往的皮克斯,脑后长反骨的话语风格。

《恐龙当家》:病娇龙少爷+忠犬小野人这部电影不得了,一下就出现了两个与家人失散的主角,人类男孩和小恐龙。

与前两部主动出走的主人公不同,本片中两位主角更像《海底2》的多莉,属于意外失散。

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搭伙过程中,虽然小恐龙和小野人建立了超越种族和仇恨的情感,但故事最终还是收束在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如此中庸的价值观,说是皮克斯你信?

找不到恰当的理由来解释,为何皮克斯近年来的作品,都格外注重家庭内涵。

在家长与子女关系的修复上,几部影片也基本都安排了子女主动妥协于家长的结局,将叛逆视为不成熟,而学会自控、回归家庭传统视为成长的表现,俨然为权威家长制代言之势。

按惯例,我们对价值观本身不做讨论,只是想说,与以往皮克斯作品所倡导的,小人物也可以有大作为,这样意气风发的笔墨相比,最近的几部作品,格局或多或少都有所局限。

Part 3: 从迪士尼到梦工厂:家庭观念与时代接轨“与时代接轨”并非政治课本的专属名词,它的潜台词是顺应潮流,已经不局限在小家庭,而是时代之下的大势所趋。

与时代接轨的家庭观念,则不同于以往的家长权威,是家庭成员间基于平等话语权的良性互动。

这么说如果太抽象,我们通过以下几部,与上文所提及的皮克斯作品,相对同时期的其他动画作品为例,进行横向比较,相信你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功夫熊猫3》:顺应时代的护航者同为寻亲主题,《功夫熊猫3》却并没有把过多精力消耗在“寻找”,而是去讲述熊猫阿宝利用自己的武学修为,带领全体同胞共御强敌,重振村落。

片中阿宝的父亲绝非霸占家长权威不放松,而是认清属于儿子的时代到来后,自愿退居幕后为其保驾护航,完成了权威的交接。

懂得权力越大责任越大的道理,才是影片中阿宝成长的必修课。

《疯狂动物城》:改变传统的坚实后盾在本片中,兔子朱迪从梦想成为警员,遭遇家人的不理解,到面临人生瓶颈时,获得家人的鼓励,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弱小个体带动了家庭认知的革新。

朱迪父母同样没有固守家长权威,而是为女儿改写传统的成就感到自豪,并在女儿警察事业举步维艰的困境下,发挥强有力的后盾作用。

在这里,家庭可以被诠释为理性的指导与情感的助力,是随主人公一同适应改变的精神支柱。

《精灵旅社2》:包容差异的血缘纽带索尼的“精灵旅社”系列,虽然不如许多系列动画名头响亮,但在家族观念的解读上,却是比较有发言权。

吸血鬼和人类结合的设定,本身就挖下一个观念差异的坑,到了这部续集,老中青三代翁婿,在身份认同与育儿方法上的差异,更是不言而喻。

我们在这部有趣的动画电影中,既能看到用手机的德古拉,又能看到假扮吸血鬼的人类。

差异面前,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不讲父权与家族权威,每个人身份平等的个体,这样的家庭观念显然已经走在我们时代的最前沿。

几组作品简单比对下来,我们就能看出皮克斯近来几部动画作品,有些过分迷恋权威家长制,较之其他热门动画影片,未免显得保守的落入窠臼。

在社会发展瞬息万变的当下,不顺时而动,本身就是一种倒退。

把握不住恰逢其时的主题,故事也很难以创造新意。

作为曾经最天马行空的动画制作团队,我们还是希望看到皮克斯在时代语境下,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每一次都打着情怀的旗号高调宣传,却让走出影院的观众再也找不回熟悉的配方。

(本文原载6月21日【电影通缉令】公众号,内容有删改,From D)

 10 ) 海底总动员2:寻找多莉 Finding Dory, 2016

皮克斯的动画长片生产线上又多了一个续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海底总动员:寻找尼莫》的续作《寻找多莉》。

两部作品一部属羊,一部属猴,相隔13年,堪称到目前为止皮克斯历史上时间跨度最大的两部同系列作品。

每一个当初曾经“寻找尼莫”的观众,现在几乎都已经进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譬若影院里坐在我前面的那个带着小女儿的父亲,13年前大概也是一样在影院里似懂非懂地盯着银幕吧?

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的是,这部《海底总动员2》并没有再将小丑鱼尼莫放到主角的位置上,讲述他长大之后如何变得畏首畏尾、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的故事,而是采用了一种“漫威化”的方式另辟一条全新的故事线,将前作中的配角多莉升格为主角,继续深挖多莉在前作中就已出现、但仅仅作为搞笑元素的“短期遗忘症”,赋予这个特征以更为丰富的内涵。

一些经典角色的再度出现和海洋元素(如洋流)的适时插入,都足以减少13年瞬间带来的生疏,让看过前作的老观众瞬间入戏。

与前作相比,《寻找多莉》的价值无疑更温和了,虽然故事中还是少不了“熊孩子”,但人类本身已经很少出现在故事的主要冲突中,也并没有对鱼类造成什么威胁,甚至还翻转了前作的意义,成为了鱼类的保护者。

鱼类之所以“寸步难行”或“妻离子散”,更多地是因为人类构筑的环境对鱼类的生理结构造成了极大束缚和挑战,而这种束缚的具象表现就是一个个坚硬的格状或盒装的规则结构——水池、鱼缸、房间、车厢以至水管,等等。

这些结构从侧面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因此也相对柔和地提出了环境和动物保护问题;而从更深的层次上看,规则的结构在片中还意味着马林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中规中矩、定式和怯懦,打破和逃离这些环境(如最后运输车落水)则意味着多莉身上诸如勇敢、追寻自由和富有创造性等品质的最终胜出。

可以说,影片展开的环境和其中的诸种价值获得了更强的内在勾连,整部作品具有了较前作更强的整体性。

与此同时,价值的温和性也让影片的功能更集中地体现为正面教育,使得童话故事和动物保护宣传相结合,突出了“放生”的重要性。

主题趋同体现了皮克斯动画基本价值的高度统一,然而其形态又是各不相同的,从《飞屋环游记》到《头脑特工队》,几乎每一部影片都能给人以全完不同的设定,哪怕是同一个系列中的两个影片,其中都多多少少蕴含着前所未见的惊喜。

退一万步讲,皮克斯不断挖掘着一部影片的“剩余价值”,不断拓展一个系列的生命周期,不断挖掘一个故事链的深度和厚度,不断寻找和构建各种表达的可能性,未尝不是一种可贵的创新。

这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模式,更是一种成熟的创作方法,而这份成熟,在我们的电影工业体系当中,充其量还只是徒具其表。

哪怕拥有再绚烂的美术设计,国产动画对人物形象的打磨往往还只是一种奢求,遑论象征性意义的呈现和挖掘。

这让人不能不担心7月8日将要公映的《大鱼海棠》,无论诚意之水有几千,观众也只会取好不好、真不真那一瓢饮。

当然,作为一部续作,《寻找多莉》的缺点也很明显,比如重要角色章鱼汉克能在陆上存活,会变色,会潜行,甚至还能开车,简直变成了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而从根本上讲,这又是全片场景设置过于复杂、故事架构野心过大的结果,这就使得合理性成了《海底总动员2》的一大痛点——大概也就比内核彻底断裂的《功夫熊猫2》好那么一点点。

从想象力层面考量,它也很难与《疯狂动物城》比肩,可以说只是相当卖力地完成了一个“任务”,“寻找尼莫”时的那份惊叹,也已经不复存在了。

影片结束之后,场灯一如既往地提前亮了起来,坐在我前面的孩子他爸睡得香甜,他的女儿则仍旧全神贯注地盯着银幕。

这大概就是对《海底总动员2》的最佳评价。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短评

靠着多莉的失忆梗和说教竟然撑完了一整部电影,而且竟然轻易就拿下北美票房冠军(目前),看来政治正确+经典续集这两个元素已经完全统治好莱坞了。为了本片就地撮合了结冰和小乔加一星。

6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小鱼小蟹很可爱,海狮和两只卖萌的鲸鱼海豚承包了笑点。

7分钟前
  • 面白饭Θ☉Θ
  • 还行

什么鬼,拜托皮克斯不要再拍续集了好么

12分钟前
  • 隐形的人
  • 较差

这么多年过去了 技术画面一点没长进。。。

16分钟前
  • 拾影片碎
  • 较差

亲情真美好,虽然我真的挺不喜欢不加思考就行动的所谓率真派。

19分钟前
  • 望仔放弃减肥了
  • 还行

皮克斯又炒了一次冷饭,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唉

24分钟前
  • 哦依稀
  • 较差

仍然是家庭的主题,贝壳汇成归家的路,瞬间泪点满满。

29分钟前
  • 胸口碎大石
  • 推荐

想再刷遍英文的 很喜欢神神叨叨又给人惊喜的角色鲸鱼超可爱 可是海里根本没有墙啊 戳泪点

34分钟前
  • 清和
  • 推荐

对迪斯尼免疫能力增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越能走心越少,这就是长大了!

36分钟前
  • 白竹
  • 较差

很不错,亲情友情都刻画得挺好

39分钟前
  • momo
  • 推荐

so fucking boring

42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较差

“美好的事情总是偶然发生的,这才是生活”。水族馆纵览,多莉寻亲记,救与被救的套路玩得太多,情感上不如前作那么纯粹动人了。不过新加入的角色章鱼哥倒是为影片增色不少,身手矫捷智商高会隐身,对主角团来讲简直有如神助。其实成长、冒险、亲情这些元素捯饬多了也很难再出什么新意,永远保持对奇幻世界的赤诚之心才是真理。

43分钟前
  • 张苑希
  • 还行

@2016-06-17 21:49:32

47分钟前
  • 天马星
  • 还行

海獅 虎鯊鯨(?)還有那隻白鯨好可愛!!(然後就沒了ug

52分钟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还行

对友情、亲情的执着,让这群小家伙无论千难万险也要坚持到底

53分钟前
  • 请保持高冷
  • 力荐

Inside out之后回归无聊合家欢的皮克斯,还是抱了那么点小期待所以失望也是正常的。13年过去了,主线剧情还是一个样,配角塑造的也不如当初的鲨鱼联盟会让人印象深刻,baby dory很可爱但全篇失忆梗也是够了。不过即便猜到了看到四面八方的海底贝壳路的时候还是感动了下,为何在美帝口碑如此高?

55分钟前
  • 仰望星空不好吃
  • 还行

今天的Pixar好像那两只占着礁石的海豹,动画这个山头,确实需要新的创业公司来颠覆了。

58分钟前
  • 皮革业
  • 还行

太喜欢1那个疯疯癫癫、记忆下线的多莉了,用时不时想起什么来推动剧情发展的2让我反感,三颗星都给Ellen DeGeneres。没有反派不习惯,以及...加州的海水真脏啊,跟澳洲完全两世界...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大写的“不思进取”,皮克斯所有续集影片只有《玩具总动员》系列不烂尾,但是!他们居然还要出第四部!P.S. 斯坦顿是有多喜欢找韦弗女王来做提示音?

1小时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三星都给配音的艾伦吧。

1小时前
  • 南赫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