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北欧人

The Northman,北方人(台),北族人(港)

主演: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妮可·基德曼,克莱斯·邦,伊桑·霍克,安雅·泰勒-乔伊,古斯塔夫·林德,威廉·达福,艾略特·罗斯,菲尔·马丁,埃尔达·斯卡,欧文·弗热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古挪威语,旧东斯拉夫语年份:2022

《北欧人》剧照

北欧人 剧照 NO.1北欧人 剧照 NO.2北欧人 剧照 NO.3北欧人 剧照 NO.4北欧人 剧照 NO.5北欧人 剧照 NO.6北欧人 剧照 NO.13北欧人 剧照 NO.14北欧人 剧照 NO.15北欧人 剧照 NO.16北欧人 剧照 NO.17北欧人 剧照 NO.18北欧人 剧照 NO.19北欧人 剧照 NO.20

《北欧人》长篇影评

 1 ) 史诗级复仇 Epic Revenge

All performance of casting are magnificent in the film. The simple revenge story with a little unexpected twist from the truth of his mother. My favourite Anya Taylor-Joy still as gorgeous as usual but the character is a bit plain being the lover of Amleth. Stunning visual scenery in every frame. Always a fan of director Robert Eggers, expect to watch great movies from him in the future.

 2 ) 人生选择很重要—论男主智商

男主刚开始被叔叔夺了王位后飘落异乡成为一名狂战士 跟着别的国家攻城略地 男主也显示了超凡战斗力 第一次选择到了:听到叔叔的消息要不要孤身犯险回去杀已经从国王沦落到村长的叔叔 男主一听到叔叔名字智商下线加上梦到女巫 直接用了最冒险的方法去报仇 男主已经当了其他国家的战士 可以多干几年当个头头利用兵力或与其国王交易 借兵回去报仇 伪装奴隶回去实属智商不够 第二次选择:男主被女主救出来的时候 有过一次追求美好生活的机会 此时女主都怀了男主的孩 男主可以选择跟女主走的 他叔叔垂垂老矣活不了几年 或者跟女主回去养精蓄锐之后带人来报仇 结果非要回去 其实此时杀叔叔已经无伤大雅 叔叔已成囊中之物而且就他那个性格 不会报仇到男主身上第三次选择:重要的时刻来了 男主在弑母弑弟之后 叔叔放在眼前不杀 就是不偷吸 就是不乘人之危 约好到火山口决斗 男主如果趁叔叔扛走他妈他弟尸体的时候来一刀 他就能既报了仇也能回去过美满的家庭生活 前面潜伏一直不讲武德 最后来一手 到底谁是反派啊喂 所以说 人生的选择决定了命运也不为过 这样智商的王子不把国家毁灭了也要当朱允炆 或许他叔叔的对的?

 3 ) 短评写不下了

This movie has:- an adequate but (always) insufficient amount of anya taylor joy- 50bpm techno music- bjork being a fortune teller after a furry convention- the worst (collective) shroom trip ever presented on screen- anya taylor joy 在一艘帆船上用冰岛语rap in order to借东风- the most uncomfortable father-son bonding scene ever, in which they role play as dogs with willem dafoe hosting the event under a mask in the background- the most uncomfortable mother-son bonding scene ever, in which she tries to seduce her son- a white and black horse that came outta nowhere to save the day and it took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to boats that came outta nowhere- the protagonist waking up from a coma in a hot spring besides a naked anya taylor joy- american football meets cricket meets squid gameApparently Hamlet is based on this movie, didn't know Shakespeare can time travel.P.S. Do y'all think Vikings use "what's your fursona" as an icebreaker (no pun intended) question???

 4 ) 哈姆雷特,但是奥拉夫版

个人归类为肾上腺素片,打斗血腥场面还是不错的故事很简单,就是哈姆雷特无聊时可以看看,简单粗暴,一个字,爽如果抱着了解北欧历史,奥丁,维京人就别看了,故事性很一般。。。。。。。。。。。。。。。。。。。。。。。。。。。。。。。。。。。。。。。。。。。。。。。。。。。。。。。。。。。。。。。。。。。。。。。。。。。。。。。。。。。。。。。。。。。。。。。。。。。。。。。。。。。。。。。。。。。。。。。。。。。。。。。。。

 5 ) 画面满分

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画面我肯定给满分。

这个画面不仅仅是广角的风景镜头这么简单。

里面包含着很多的才思。

比如拿尸体组成的马,宗教活祭的黄金比例,都是很有冲击力的画面。

这些画面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很惊艳也很能表意。

故事的话其实不同于《哈姆雷特》或者《王子复仇记》那么简单。

总的来说,这是一次古神的成功反扑。

很难说,导演没有深黑基 督教体系。

所有的残忍献祭,恶的意图,在电影中均来自基 督教祭祀场景。

当然,这不是基 督教,说是什么导演安排的什么勃 起 神,生殖崇拜神。

导演也没有这么说。

但是从图形特征上看,就是这么干的,为什么这么干?

显然,这才是导演的私货。

他想要还原早期基 督教,旧约圣经中的形态。

至于很多影评说战力崩了,个人不这样认为。

这个王子先被母亲砍了几刀,然后又被弟弟背刺了无数刀。

到火山决战的时候,血已经泡透了半身衣服。

所以才跟年迈的叔叔五五开。

其实全片最不能让我接受的,还是来自于画面,即带牙套的女武神。

我不理解,但是大受震撼。

不知道是这个乖张的导演故意为之,还是他忙忘了。

 6 ) 北欧人|除了妮可无他

老外的古装片,实在是难看。

第一个,这点规模也敢称国王,对于我等见惯“大场面”的子民而言,实在——不值一提。

第二个,这种“王子复仇记”的老汤,实在没熬出什么味道。

第三个,故事里头的每个人,都是神叨叨的神棍,结局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结局既然都安排好了,过程就相当的寡淡。

故事里头倒是大咖云集,伊桑霍克作为受害人,其实是有话要说的。

然而,即便是“受害人”,也不是什么好鸟。

这种权谋斗争中的甲方乙方,无非是一只狗和另一只狗的游戏,所谓复仇,和小民也没什么关系。

威廉达福也是神棍一个,当年的蛮荒大陆,日子基本要靠神棍撑过去。

作为故事反派,好像也没见犯下什么大过。

然而,关于统治就是这样,冒天下之大不韪,反正是个反派,没跑了。

而到了改朝换代的时点,好像也就不再提这样的问题了。

一个国王,窃取了果实,然后因为惶惶,逃到了鬼不生蛋的地方苟活,大概故事就是想表达这样的意思吧。

王子的伴侣,也是神叨叨的神棍。

故事冗长到只能靠其他戏份来凑合。

蛮荒时代,只能靠预言活着。

故事基本靠妮可撑着。

然而,妮可的戏份并不多。

如此“坦荡”的角色,也不多见。

老外对于权谋这回事儿,实在不怎么会玩。

人跑过来问,这边就老老实实说了。

这场儿戏,也就老外看着自嗨罢了。

 7 ) NO.60【春天的放牛班】观影团周限定观影——《北欧人》

春天的放牛班第60期周限定,就这样没有一点点惊喜地来了···让我看看有多少人的年度期待变成了年度失望?

To be or not to be 之后,该如何再看哈姆雷特的复仇?

罗伯特·艾格斯的第三部长片作品《北欧人》在资源放出后豆瓣口碑持续走低,在北美倒收获很高赞誉,但观众缘不佳,9000万成本最终全球仅收回不到6000万票房,对于初次尝试大制作的艾格斯来说并不成功。

本片吸引一众实力派出演,主角包括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安雅·泰勒-乔伊、克拉斯·邦,配角更吸引伊桑·霍克、威廉·达福、妮可·基德曼等大牌影星客串(妮可居然演E大的母亲?

(落日数羊)),顺理成章在上映之初便成为年度重磅影片之一。

但看过本片后,与其说大家对片子感到失望,不如说是对导演艾格斯本人失望。

ᚻᚨᛗᛚᛖᛏ都21世纪了我为什么还要看一个90%复刻的王子复仇记呢?

(叶底藏花)《北欧人》的故事之所以让人感到俗套甚至浪费时间是因为莎士比亚家喻户晓的《哈姆雷特》正改编自阿姆雷斯的传说。

据说阿姆雷斯的传说源自一首已失传的北欧诗歌,最早文字记载于12世纪的《丹麦史》(也有说是《史莱瑟伦斯编年史(丹麦语:Lejrekrøniken)》)一书中。

具体来源可阅读:吴其尧读《最悖人道的谋杀》︱《哈姆雷特》的由来。

因为《哈姆雷特》璞玉在前,之后又经过多种形式的改编,看也该看腻了(是的,大连英国戏剧影像展每年都安排卷福那版),一千个观众的哈姆雷特现在都快统一了,如果不拿出点不一样的想法那肯定难以服众,这次改编权交到罗伯特·艾格斯手中,大家抱着《女巫》和《灯塔》的期待,结果看到的是90%复刻的王子复仇记,那自然是不买账的。

和前两次剑走偏锋的选择相比,这次艾格斯选择对广为人知的阿姆雷斯的故事进行重新演绎,无论是翻新难度还是制片规模对于导演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

(大宝鱼)至于为何选这样一个故事,我想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这个故事依然延续艾格斯前两部电影文本的部分特点,取材于神话传说,聚焦古老的神秘主义,讨论文化或信仰对人的影响等等,是艾格斯想重现的故事,真实历史素材自然是改编的最好选择,“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虽然股市被复仇情绪所支配但其中仍有规则、习俗、艺术,以及装饰、音乐和娱乐。

”艾格斯如是说(《环球银幕》)。

其次,虽然To be or not to be 的主要框架和抉择仍然保留,这个故事也不完全是一个哈姆雷特的故事,很多细节发生了变动,除了阿姆雷斯从装疯卖傻逃避追杀变成伪装成奴隶伺机复仇这点不同之外,最后杀人的动机也从为家族复仇变成捍卫家族后代,是从儿子到父亲的转变,虽然后来的叙事和铺垫有严重问题,但明显艾格斯初衷与众不同。

最后,导演或许只想将精力放在还原北欧风情和视觉呈现上,找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试图让故事不侵扰大家对视听的体验。

ᛊᛏᛇᛚᛁᛊᛏ故事层面的不足是事实,但本片的“华”也必须要承认。

我好似喺睇啲北欧风情纪录片。

(鬈毛毛)如果说选一个颜色为艾格斯的电影定调,那大概是灰色,体现人性和神秘主义的模糊与不确定性。

在摄影方面,艾格斯用灰色将冰岛装饰出与《白日梦想家》不同的阴暗、宏大的史诗质感,无论是风景空镜还是大远景,苍茫大地上的寥寥数人都突出了北欧边缘的荒凉与故事的低沉,而且难以想象影片拍得的竟然是一个王国。

多段长镜头动作戏调度很刺激,带出了北欧人战斗的勇猛。

(一级特工)最有特点也最令人沉醉的还是几处长镜头,配合低沉音乐和鼓点,好像与角色同呼吸共心跳,杀戮的沉浸感、祭祀的仪式性都有体现,而且画面信息量很大,好几个镜头的前景后景都有重要动作发生,风格和拍摄难度都有了。

服化道不止精致而且精确,在形式感上做到极致。

近年来关于维京人的故事多了不少,不过参与拍摄的瑞典考古学家却形容,没有人比艾格斯更关心维京神话。

片子表现神秘主义和北欧民风的布景和人物形象很考究,由比约克饰演的重燃阿姆雷斯复仇之火的盲眼女巫,仿佛带着牙套的女武神(据说牙纹越多越身份越尊贵),奥丁的渡鸦(开头那段是谁向奥丁倾诉没听出来),世界之树、灵魂附体、类似曲棍球的运动等等,关于影片涉及的神话具体可阅读: 《北欧人》背后的北欧神话与隐喻。

本片徒有其表,华而不实,失去灵魂。

(野凡)遗憾的是史诗质感只存在于场景中,而没有史诗级的故事支撑,难免让人感觉华而不实。

ᛏᛖᚨᚱ(本片)在动作场面和深度文戏之间疯狂拉扯。

(wild life)其实本片拉扯的不仅文戏武戏,对如此失控的影片唯一解释就是制片方不给艾格斯充分的创作自由。

很明显艾格斯面对如此大制作,不得不做出艰难妥协,原本伊桑·霍克的部分想制作更长时间,但被制片方制止了,再加上对于疫情的妥协,天灾人祸下诞生这种夹生作品。

况且故事撑不起这不友好的时长,自然也挡不住金主爸爸的要挟,to be or not to be此时转到素材取舍上,给艾格斯留下了难题。

“我或许不会再拍这么大的电影了,其实我想拍更大的电影,但前提是不受控制。

”(《环球银幕》)不清楚艾格斯原本设想的成片样子,但为了个人风格从单一固定角度拍摄长镜头,而舍弃从不同角度、景别拍摄,缺少变化性吸引观众注意力,对于商业片来说无疑十分冒险,可话说回来,如果导演放弃个人风格那还有什么看头呢?

丢掉风格再精致也是莎士比亚的作品。

作为复仇片来说不够爽,还有动作设计拉了。

(nickdidntsickk)如今成片与我之前的期待完全不同,长镜头像戏剧一样一镜到底有时可以加分,但台词体现过分的戏剧感绝对会为影片减分,要知道维京人在公元八世纪到十二世纪是横扫欧洲的海上力量,野蛮豪横不讲理,让他们像英国人一样婆婆妈妈简直无法想象,而且全片只有一场戏展现大家印象中维京世界的豪取强夺,打戏上很不过瘾。

在讲故事的方式上也略有不妥,故事越到后来节奏越崩,漫长的复仇自然失去了爽片感,也没留下值得回味的精髓。

英雄自然也有其柔弱之处,这是很多杀到底式的史诗电影所拍不出来的东西。

但是最终,导演还是将这些东西像走马灯一般在观众面前一闪而过,留下的只有点点星火,还忽得熄灭。

(raymexic)大家不再喜欢中世纪故事了,从去年《麦克白的悲剧》和《最后的决斗》票房扑街,以及《指环王》在中国重映后收获的差评就能看出,这些史诗传说电影自然沦为出力不讨好的故事。

ᚱ ᛖ ᛜ ᛝ ᛁ ᛖ ᚹ ᛊ 本期周限定共11位团友参与评分,平均分6.7分。

本期团友评分及完整短评: @大宝鱼8/10和前两次剑走偏锋的选择相比,这次艾格斯选择对广为人知的阿姆雷斯的故事进行重新演绎,无论是翻新难度还是制片规模对于导演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

全片以自然光源为基底,辅之以室内的人造光源,把北欧风光的冷冽与复仇火焰的炽烈展现得淋漓尽致,服化道方面也是极力贴近真实的民风民俗,基本上做到了全方位的无可挑剔。

电影的主线故事虽然简单但是绝不乏味,复仇的信念伴随着主角的遭遇发生着形变和动摇,我们透过风格化的影像看到的是清晰且饱满的人物历程和短兵相接的动作设计,几乎没有花里胡哨的电脑特效,只有实景实拍的真材实料。

美中不足的是情绪张力更多地被波澜不惊的叙事所消解,复仇的热血值得用更加外放的形式来呈现,另外用英语诠释北欧故事也不乏过时之嫌,几处维京圣歌的处理勉强扳回一城,对于情绪的渲染大有裨益。

@wild life:8/10就是维京版哈姆雷特,整个故事流程都是差不多的,只不过艾格斯的风格发挥的太强大了,相较于前两部作品而言少了太多招牌的神秘恐怖主义,向主流过渡的他明显感到了水土不服。

整个片子剪辑很奇怪,在动作场面和深度文戏之间疯狂拉扯,看得出来焦点公司对整个片子的内容插手很多,但总体而言对情节推进没什么太大的影响,是流畅的。

不得不说整个片子美术非常在线,颜色搭配与暴力场面都是极高水准,史诗般的雷霆配乐加上全明星阵容的高水准演出,结结实实给当代电影制作人上了一课。

总的来说可以一看,但希望有导演剪辑版证明一下艾格斯的原始构想。

理易封:8/10 @叶底藏花:7/10外表华丽,内里空洞。

的确是属于电影院的电影,画面与配乐足够让人沉浸其中,一些元素体现的神秘感也做得不错。

可都二十一世纪了我为什么还要看一个90%复刻的王子复仇记呢。

感觉浪费了生命中宝贵的两个多小时。

@一级特工:7/10没看过《哈姆雷特》也没看过导演前作,因此除了一些中二台词和抓马转折之外还是可以接受的。

多段长镜头动作戏调度很刺激,带出了北欧人战斗的勇猛。

一些超现实的画面有点串戏到老东家出品的《绿衣骑士》,不过也是有自己的味道。

P.S. 怎么又出来一位Vengeance???

@raymexic:7/10看在导演勇于挑战这种大容量电影的勇气上给个鼓励,以后别拍了罗伯特·艾格斯作为拍类型独立片起家的导演,他对于自己的史诗电影的处理肯定比那些拍惯了大型商业片的导演更好一点,于是乎我们能看到诸如支撑男主角活下去的那股子信念就这样变成了一团废纸,或者是在黑暗的路上碰到的陌生人也可以成为放弃自己曾经一切念头的动力这样的情节,英雄自然也有其柔弱之处,这是很多杀到底式的史诗电影所拍不出来的东西。

但是最终,导演还是将这些东西像走马灯一般在观众面前一闪而过,留下的只有点点星火,还忽得熄灭。

我们还是只能看到复仇的火焰盲目地弥漫了整片屏幕,神界的大门在浩瀚的星空中缓缓打开,父权体制下传统无趣的传宗接代在恍惚中继续下去。

我们不可否认导演在神神叨叨的作法与昏天黑地的画面中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史诗感,但最终的效果却依然是拘泥于一种传统的样板之中,没有进步,没有革新,没有眼前一亮。

@野凡:6/10 有一种风格叫做:当风格显著的独立导演执导“大片”。

一众在独立电影中迸发灵气的导演在拿到大笔投资后都变得流于形式。

改编莎翁《哈姆雷特》的影视作品屡见不鲜,而像本片这般拘于形式而剧作漏洞频出的作品倒是少见。

同类作品中,《绿衣骑士》兼顾内核与形式,二者高度统一,本片则徒有其表,华而不实,失去灵魂。

@落日数羊:6/10哈姆雷特内核,整体质感和宏大感都没话说,但我真的非常在意,妮可居然演E大的母亲????

Nothing better than ASkars@nickdidntsickk:6/10 镜头调度感,服化道很不错,但是剧情太简单了,作为复仇片来说不够爽,还有动作设计拉了。

@MinamiFans:4/10@鬈毛毛我感觉我好似喺睇啲北欧风情纪录片,我种记得乜?

睇完头壳空空感谢大家收看第60期春天的放牛班周限定,下期《瞬息全宇宙》敬请期待!!!

放牛班是一个无门槛、无下限,注重观影及观影以外(不限于游戏、八卦、篮球、生活、爆照等)所有快乐的观影团,我仍然不知道现在还收不收人,想加入欢迎继续咨询豆瓣70后@鬈毛毛。

 8 ) 《北欧人》烂番茄评分凭什么高达89%?

这是一部几乎不怕剧透的片子,因为《北欧人》的复仇线和宿命论实在太传统了:儿子目睹父王被舅舅斩首,逃亡后发誓这辈子要为父亲复仇。

情节这么烂大街,还有什么可看的?

俗话说得好: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北欧神话、维京历史、《哈姆雷特》原型……结合电影海报和这些关键词,我以为《北欧人》会是一部传统的、带着莎士比亚改编电影式违和感的史诗大片。

然而,从画风逐渐诡异的片头开始我就意识到自己大错特错了。

与其说《北欧人》是一部电影,不如说它是一次原始的、本能的,甚至神圣的感官体验。

一切到了北方都变得残酷起来《北欧人》的主要看点就在其塑造的维京世界。

想了解背景的话,主人公阿姆雷特(Amleth)基于萨克索的《丹麦事迹》——也就是《哈姆雷特》的原型。

但我认为了解具体故事根源其实并不重要,因为你说它是《狮子王》或《冰海战记》都说得通。

你只需要知道这部电影的一切都搭建于“北”的概念。

在导演耿军的《东北虎》中,北方的复仇意象是隐晦、复杂、沉寂的,而《北欧人》的则是赤裸、单纯、粗犷的。

从《女巫》(2015)到《灯塔》(2019),导演罗伯特·艾格斯向来极其重视细节的历史考据,让《北欧人》成为还原度最高的维京电影。

真实的身临其境感得以让当代观众直接感受中世纪北欧维京文化的环境。

电影原声带使用的号角、北欧弓弦琴、冰岛雄蜂古筝等传统乐器将北方的血腥味和神秘感渗入脑髓,不寒而栗。

开场让人想喊一句 winter is coming影片全部细节都经过维京历史学家及考古学家的考核,设计精细。

导演艾格斯在采访中提到,阿姆雷特的“护身符”项链其实是一枚阿拉伯硬币,呼应了维京人通过贸易和掠夺获得的大量异域工艺品及财富。

如果用现代社会的视角来审判,维京时代的特征甚至可以被总结为“有毒的男子气概(toxic masculinity)”,百度百科定义为:“一套由各种禁忌和不可能达到的期望组成的观念,这些观念通过将身体和精神上的虐待强加给男人,直至他们沉迷于强求自己去实现那些期望。

主角阿姆雷特正是被这一种毒性的阳刚气概支配着,一切非黑即白。

国王埃雅迪尔(Aurvandill)被弗约尼尔(Fjölnir)杀掉的前夜,他就让小阿姆雷特发誓如果父亲在战场阵亡,就要用生命替父报仇。

阿姆雷特逃亡后跟随维京狂战士(berserker)侵略村庄,之后在复仇过程中残酷地杀掉无数无辜的人,亲人也不放过,活在父亲为他塑造的幻象中:“Live and die in honor”(生而荣誉,死而光荣)。

原著中的阿姆雷特和哈姆雷特设定都在丹麦,但导演显然觉得丹麦不够北,于是把主要情节搬到了更北的冰岛。

环境的不同造就了他们的本质区别:哈姆雷特反复内心挣扎,带着观众一起质疑复仇的实质意义;而阿姆雷特几乎没有犹豫过,他对复仇的意念完全符合中世纪维京人的价值观:无情、狡猾、尊荣。

影片构图也反复出现“边缘”的画面,烘托遥远、孤僻的北方氛围。

被神话推动的现实情节导演艾格斯找了冰岛诗人、作家Sjón共同创作剧本,试图还原中世纪斯堪的纳维亚文学所表现的前现代维京文化氛围。

“我们和考古学家及历史学家尝试再现物质世界细节的同时,也在试图用非评判的眼光捕捉维京人的精神世界:他们的信仰、神话和仪式。

所以在他们的世界观中,这部电影呈现的超自然元素和现实元素同样真实。

” —— 导演艾格斯

据说,维京狂战士战斗前会喝一种用东莨菪碱熬成的致幻茶并随之举行仪式。

这种茶不仅毒性极强,还会让人在感受灵魂出窍的同时变得极其有侵略性。

在片头的“成人仪式”中,小阿姆雷特似乎就是喝了下这种致幻茶后才在怪诞的意识状态中许下了即将改变自己一生的诺言,也造就了他跟随维京狂战士侵略村庄时野兽般的表现。

想感叹一句《冰海战记》说得没错,真正的战士果然是不需要剑的,因为有牙就行……除了狼以外,乌鸦、熊和狐狸的意象也反复出现在影片的神秘仪式中。

北欧文化有着图腾崇拜的信仰,相信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灵兽(spirit animal)。

年轻的阿姆雷特在仪式中被赋予了狼的灵兽,并在未来完美体现了狼的习性:他像群居动物一样渴望维护自己的家庭,同时又具备着狼的独立生活能力,从小和父母分离也能在恶劣环境下存活。

阿姆雷特的父亲则被人们称为“乌鸦国王”。

在北欧神话中,乌鸦海基和穆林正是众神之王奥丁的传信者,与不断提醒阿姆雷特完成复仇使命的乌鸦相似。

乌鸦的无所不在也象征着父亲对阿姆雷特的支配。

串联这些神话、仪式和命运并推动情节的是一名诡异的先知女巫(Seeress)。

导演真的很会找演员,女巫由冰岛的先锋音乐人Björk饰演。

她用古怪、魔幻的声音和外表活跃于音乐界,即使是她在《北欧人》中的女巫装扮也和平时形象没多大区别。

先知女巫使用的是一种叫做seiðr传统的北欧巫术,而她的原型应该就是北欧神话中的渥尔娃女巫(Volva),具有与死者对话的能力。

她借助这些力量反复提醒阿姆雷特他的命运,并逐步把他推向复仇的火山口。

影片中,只有阿姆雷特情人奥尔加(Olga)的大地之神在北欧神话体系之外。

来自斯拉夫民族的她充满神秘感,目光空灵、虚幻,和维京文化的野蛮产生鲜明对比,具有与其他人相悖的一种理性、母性的能量。

因此,奥尔加与大地之神或许代表着阿姆雷特脱离命运支配,寻回自我的机会。

究竟谁是英雄,谁是反派?

(含轻微剧透)在了解《北欧人》塑造的神秘维京世界之后,我们或许能意识到这部电影的情节设定没有那么简单。

被命运操控的阿姆雷特每天念叨着同样的话:“我会为你复仇父亲,我会拯救你母亲,我会杀了你约尼尔”。

他毫无自由意志,只是父亲的一颗棋子。

而在阿姆雷特母亲古德伦的阐述中,弗约尼尔其实是为了从国王埃雅迪尔手里解救她才杀掉国王。

在故事的另一面,阿姆雷特的父亲是一名好战的暴君和奴隶贩,母亲古德伦是其受害者。

为了保护人民并拯救自己的真爱,约尼尔杀掉了自己的兄弟。

他之后放弃统治国土,带着家人定居在冰岛的村庄,和奴隶一起干活。

然而,约尼尔竭力保护的家庭最后全部遭遇阿姆雷特的残杀。

这部电影看似简单粗暴,爱憎分明,但它呈现给观众的善恶标准其实是模糊的。

只不过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世界中,阿姆雷特得到了他的圆满结局:他光荣阵亡,被骑着飞马的死神瓦尔基里(Valkyrie)挑选进入级别最高的英灵殿(Valhalla),成为了被众神之王奥丁认可的英雄,过上每日纵情欢宴的幸福英灵生活。

身为维京战士的他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丝毫遗憾和惋惜。

哈姆雷特和阿姆雷特的行为造成了相等的后果,而《哈姆雷特》是悲剧,《北欧人》却是皆大欢喜。

 9 ) 这边建议重看《狮子王》

每年都有那么几部莎翁本子改编的电影,《北欧人》上今年看过的第一部。

用角色的台词说出话剧风格内心独白的处理也让电影更具“舞台”的质感。

影片整体都处在一片黑黢黢的画面里,夜间戏的调色可以看出做了低饱和的处理甚至接近黑白电影的状态。

演员的演技都很精彩,尤其是在妮可基德曼和安雅泰勒乔伊的女性角色的刻画上,在男人正面厮杀的战场之外进行着幕后操盘,片中的几处剧情转折也是围绕着她们展开,但是文戏的占比又少得可怜,各种乱七八糟的肉搏和砍杀以及每五分钟展现一次血腥暴力的死法,的确很符合中世纪蛮荒生态的印象,可随之而来的是演员在发挥上并不尽人意,我想主创的初衷应该也不是把这部电影定义成一部无脑的血浆“爽片”吧。

昨天的《绞肉行动》,加上今天的《北欧人》,近期连续两部“口碑炸裂”的片子,都不是我的菜,现在压力来到17号的《妈的多重宇宙》这边了。

 10 ) 既脏乱差又无聊的电影

与其说是电影,不如说是北欧风俗纪录片,而且垃圾到根本无法看完。

首先剧情俗套,基本上就是哈姆雷特的换皮,看完第一幕就能猜到最后一幕。

画面脏乱差,滤镜黑乎乎的,角色身上也都是泥浆。

某些情节非常弱智,比如一开始反派杀主角他爹,明明知道主角就在石头后面躲着,却非得等杀掉主角他爹以后才命令人把主角抓过来,就不怕主角中途直接跑了?

还有手下随口说一句主角死海里了反派就信了,也不派人检查一下,这种智商难怪就算当了国王也被人干烂。

故事格局也不行,看预告片还以为很宏大,其实就是场村斗。

本来以为像《铁甲衣》那样走的纯写实古装武打风,结果还是加入了似是而非的奇幻元素,搞得不伦不类。

拍的什么几把玩意,垃圾到根本没法看完,我看了一个小时就弃了。

《北欧人》短评

【1】觉得Eggers从《灯塔》就已经走歪,现在则可以确认了。已经对这套千篇一律的创作法感到疲惫,摘取民俗志怪或神话传说,尽力让视觉与听觉更风格化(这次则还需要宏大!更多鼓点,更多吼叫,更大规模),动作上追求造型感,拍摄运动长镜头。实质是在掩饰意识上的苍白,毕竟在渐强的叙事节奏中最终走向的却是可见的庸俗,没有勇气哪怕如N.W.R的旧作般迈向激进。跟《沙丘》真的不是姊妹篇吗?

7分钟前
  • DeckardYang
  • 很差

用荒野猎人与灯塔的手法拍了一部哈姆雷特的故事。我的失望在于我以为会是一部关于冰岛的权游。

8分钟前
  • 竹和
  • 推荐

在商业片里保留个人气质(黑白摄影、像祷告版的台词等)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不过整体呈现出来还是比较迷人的:那种中世纪的邪典暗黑、像寓言一般的火口对决,再加上导演挚爱的神话改编,配上无与伦比的北欧自然风光,再加上一点影迷热爱的长镜头运镜,如果时长再短半小时就更完美了。

11分钟前
  • 劳永逸
  • 推荐

3.5星!你的命运就是开启另一个命运的钥匙,一切都是诺伦女神的命运之网编织而成,连接的丝线将永远不会断裂,去吧阿姆雷特,去吧,去完成你未完成的复仇使命。

14分钟前
  • Parallax...
  • 还行

好吧,这部乡村暗黑版的王子复仇记。。。也太没内容了。。。小学生作文选吗。。。

16分钟前
  • 水水
  • 较差

剧情俗的掉渣,打斗弱鸡,画面毫无新意,演员全靠吼,期待那么久就看了这…

20分钟前
  • Yan
  • 较差

歌剧不像歌剧,剧情却又稀烂的套壳北欧哈姆雷特记,完全没有任何的改编,有的只是自以为是的大段唠叨。妮可·基德曼是唯一吸引人的看点,无奈整体拉垮,独木难支

23分钟前
  • Rex
  • 较差

不算很爆款,但不得不说还是有一些惊艳之处,支撑阿姆雷特复仇的根本,是他相信自己的父亲是遭到背叛的英雄,而叔叔是弑父娶母的小人,但整个故事被颠覆在于,他发现自己的认知根本就是错的,这种冲击相比一次复仇要来得多,最终他还是要回去杀死叔叔的理由不再是为过去报仇,而是保护自己的未来。《哈姆雷特》被讲了好几百年,再不加点儿新东西确实就搅和不开了。

28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还行

一款太专注影像诗以至于忘记了要有剧情的北欧部落风情宣传片。我知道你是Hamlet式的复仇故事,但发生在这么个不到五十人的小村子,斗争激烈程度差不多就是高中选班长,到底有什么好神神叨叨地打打杀杀两个小时的!开头我在睡觉,后半部分在演员朗诵的散文诗里思考明天中饭吃什么。

32分钟前
  • Janeites
  • 还行

味如嚼蜡。

37分钟前
  • LZQIMAX
  • 还行

拿着剧本拍片完全不走脑子就是这种了

42分钟前
  • awty
  • 很差

阿姆雷特他妈竟然是尼可·基德曼 女神老啦 很舞台剧的表演风格

45分钟前
  • 阙如
  • 力荐

美国与挪威新拍的北欧版的《汉姆雷特》,据查此故事“文字记载最早是完成于1200年左右的《丹麦史》,情节虽与莎剧有明显相同之处,但差异也不小。哈姆雷特的原型叫阿姆雷特,是丹麦国王之弟霍温迪尔之子。” 本片就是以王子阿姆雷特为主角编的复仇故事。虽然完全没有莎剧的哲理与戏剧张力,但在吸收展现北欧,特别是挪威、冰岛历史、传说文化及风光方面还是下了功夫,有一定观赏价值。剧作上对王后(影星妮可基德曼饰演)一角色的彻底颠覆,可谓一“亮点”。其他乏善可陈。

48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特别漫长无聊的流水账。对白莫名的中二歌剧翻译腔。剧情种种魔幻穿插相当神棍。几处镜头有惊喜。安雅还是美。

51分钟前
  • ZeonGin Sou
  • 较差

哈姆雷特北欧if线,故事内核却与原著完全不同,倒是讲出了原著从未涉及的侧面。维京文化血腥残酷的外皮带来爆炸性的雄性荷尔蒙,把王子复仇记的男性叙事夸张化到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步。而讽刺的是故事原本的驱动力并不在于男性主导的权力争斗,而是王后这样的女性对于自由和爱情的渴望。奥菲利亚的爱情这一次也没有拯救愚昧的王子,但是至少让自己免于毁灭。整部电影为数不多的亮色调全用在安雅这边了……

56分钟前
  • Curry
  • 推荐

挺神奇的哈姆雷特改编,导演这视听实在无法拒绝

1小时前
  • 树莓雪芭
  • 推荐

很戏剧化,很有莎士比亚画面,不过总是有股劲使不出来的感觉

1小时前
  • 壹佰伍拾號🥈
  • 还行

5.5。顯然,當大銀幕觀眾因為沈浸感接納了完全由神話儀式建立的劇作節奏後,本片絕對沒有在質量上過於粗疏。只是在艾格斯個人維度,其中不僅大量穿插前作元素作為補丁,吵鬧的台詞削弱了各類儀式的嚴肅性。更糟糕的是,此種對於復仇神話毫無思辨的一比一搬演,似乎更加坐實了他在炫目技法之下內核空洞的可能性。希望他別再接這麼大製作了。

1小时前
  • Orpheus+
  • 较差

1.野生哈姆雷特2.维京人与东斯拉夫人的血缘关系3.带牙套的女武神奔向瓦尔哈拉

1小时前
  • H.C.McTang
  • 还行

艾格斯还是适合拍神神怪怪的东西,对于史诗明显力有不逮。

1小时前
  • 芥末蘸酱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