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唐国强唐老师的演技,果然是教科书级别的,内容也非常贴近,很好看,特别是里面的一些人物,演的都非常好,专门找一些跟他们相识的人演,不过感觉唐老师演的毛主席还是偏凶一点,可能年龄大了,演的太过用力还是怎么滴,不过作为一部庆祝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贺片,我觉得还是非常不错的,毕竟我党是从一个弱小的党慢慢发展起来的,其中的艰辛通过剧集就能表现出来他们有多么的不容易。
这部剧,我不知道评分低是怎么打出来的,也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打低分。。
也许是因为年轻演员太多,也许是因为觉得不符合历史,也许是对些许演员的刻板印象而影响了对剧的评价。。
我想说的是,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够以自己的偏见诋毁历史,贬低优秀的作品。。
至少在我看到的,在内容上,这部剧高度还原历史,每一个历史细节,每一个人物的命运,每一个重要的事件都交代的极为准确。
几乎可以说是当时的还原,有些人觉得不可能的事,现实比这可能还要传奇。。
在形式上,这部剧也足够精细,服化道做的逼真,甚至战争场景直接去当地拍摄,重要镜头都衔接,全景镜头,剪辑和长镜头都做的很不错,有很多接近电影质感。
可以这么说,除了演员也许有的有违和感,其他方面真的符合一部好剧都所有条件。。
这部剧作为历史课本的补充都不为过,所以出场人物,历史事件都很详实。
节奏也很顺畅,一点不拖沓。
今天的人们应该知道历史,也应该了解我们党和人民奋斗的进程,只有这样,才能明白今天都生活从何而来,今天的党和国家又将走向何处。。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作为学生,我很庆幸能有这样一部展现历史都剧。
我也很遗憾,要是当时高中有这样一部剧,也许对历史和政治的兴趣会更大一些,成绩也能更好一些。。
今天的孩子真幸福,有《觉醒年代》直接出作文题,也有《光荣与梦想》整理历史。。
恰好这两部剧里有些人的演员还是一致的,所以更容易接受。。
老实说,这部剧战争场面不错,这部电影很好看,写出了党的历史,党的认识都关于中国共产党新的认识新的表现。
震撼了在人们心中的精神。
显示出现在的中国宁静生活是怎么来的?
大多数都是他们用那些战士无畏的精神来战胜中国的力量这部电影写的十分深刻,不去努力很震撼。
十分流畅,非常好看。
剧情也十分的好,非常的棒。
在里面认识了很多历史上的知识和内容。
建党一百周年献礼剧《光荣与梦想》作为主旋律电视剧,必然会展现历史的光荣,可这剧并没有让观众觉得遥不可及。
因为它没有止于向浩瀚历史致敬,因为铸造这光荣的,是千万革命者的梦想。
宏大叙事下聚焦每一个投身革命的人,正是他们的一言一行汇聚在一起,最后书写了这部《光荣与梦想》。
《光荣与梦想》铺开时光,讲述了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抗美援朝这段历史,这自然引发观众对“史诗型”电视剧的期待,这部剧也不负众望,历史事件的呈现波澜壮阔,同时,历史人物的刻画也是细致入微。
虽说四十集的电视剧要讲述35年间发生的历史,但观众却绝不会有流水账式的观感。
每一集的主题都十分明确,比如第一集建党筹备,第二集第一次党代会的召开,第三集国共第一次合作,第四、五集黄埔军校众人投身革命的积极风貌,第七集北伐战争期间,叶挺率领的独立团横扫千军……观众的观感在这些历史事件种被一次次调动起来。
随着主线剧情的深入,副线剧情也穿插其中,剧情愈加饱满,可看性也更强。
比如第三集,李大钊孙中山两位伟人会面,李大钊提到了工农力量的重要性,同一集就呈现了刘少奇在领导工人运动时慷慨激昂的发言。
第四集黄埔军校革命志士聚集,学习军事知识,同样也展现了杨开慧细致耐心地在夜校教工人们识字。
第七集北伐战争开始,独立团作为先锋队,在两湖地区受到了农民的广泛支持和拥护。
主副线共同演绎历史事件的同时,各种细节的点缀也让这部“史诗”电视剧不仅有恢弘的气势,也充满了温情的气息。
第一集结尾处,工作之余的毛泽东给杨开慧梳头时说:“我这不是张敞画眉,不是平儿理妆,是润之啊,给我的开慧好好梳一次头。
”伟人也是平凡人,也有缱绻情谊。
第二集一大召开,参会的各个代表举手投足间,人物性格尽显。
董必武沉稳坚毅,爱护年轻同僚。
毛泽东深夜还在做文书工作,董必武带来麻糖给他解乏,并提出帮助毛泽东完成工作。
毛泽东说要请他吃辣肉面作为感谢,因为“湖南人无辣不欢”,董必武十分欢快地回应“我们湖北人也是无辣不欢”。
此时宏大叙事暂时退后,同道中人互相关心的情谊,轻松愉悦的氛围瞬间就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同样,黄埔军校招生期间,陈赓、方志敏、徐向前、蒋先云在参与面试的时候,不仅每个人展现出的气质性格各不一样,每个人也从不同的角度——战争、工业、民生、团结群众——切入,展现了投身革命的必要性。
细心的观众可能注意到,这四人面试的时候,配乐也是不一样的,而每一支配乐给人的感觉恰好能很好的呼应他们各自的性格。
这里当然也要感谢各位实力派演员的助力,在有限的篇幅里刻画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革命是不可阻挡的洪流,可这股洪流的构成正是这一个个鲜活的人。
说到历史上每一个具体的人,这部剧另外一处让人期待的地方,可以说是对女性革命者的着墨。
王会悟在第一次党代会召开的时候给予了坚实的后勤支持,并且在危难时刻提议嘉兴渔船游湖做掩护,完成会议。
杨开慧不仅是作为妻子、母亲和毛泽东的灵魂伴侣出现,她同时也是革命的一份子。
第三集中,她不仅支持毛泽东的工作,同时说:“我也要工作,我也是党员呀。
”这就呼应了上面提到的第四集副线,杨开慧在夜校教工人识字。
向警予、邓颖超等也会相继出场,这一方面观众还可以有所期待。
作为一部讲述党史的电视剧,思想方面的呈现也是必不可少,可思想毕竟是抽象的东西,怎么清晰地展现出来又不会让观众觉得生硬?
导演和编剧在这方面也下了功夫,用电视剧的优势,把这些抽象的思想生动地演绎了出来。
黄埔军校课堂上,借师生之间的问答互动和陈赓之口引出了“革命意志”是最有力的武器,这个情节也很快在下一集军校队员出征中体现出来,在独立团无往不胜的时候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也可以预料到它会是整部电视剧的草蛇灰线。
《觉醒年代》之后,《建党伟业》《开天辟地》《建军大业》《秋收起义》《井冈山》《红色摇篮》《长征》《绝命后卫师》《伟大的转折》《延安颂》《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大决战》《建国大业》《跨过鸭绿江》《东方》。
《毛泽东》贯穿始终。
可惜剧情闪过的较多,湘江之战拍的不错。
黄晓明有点拉胯。
中年毛泽东的演员感觉有点怪。
作者:杉姐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相关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也忽然多了起来,献礼剧成为荧屏热点。
最近,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光荣与梦想》上线了。
从2019年开拍,我就开始关注这部剧了,它的卡司,太让人期待了!
导演刘江,既执导过《黎明之前》《岁月》以及抗疫剧《在一起》这样的大场面历史剧集,又有《媳妇的美好时代》《老酒馆》《咱们结婚吧》等现实题材情感剧。
黄晓明、张一山、关晓彤、高圆圆、李晨、黄觉、罗晋、吴刚、韩庚、李小冉、聂远、王丽坤、王劲松、倪大红等众多明星联袂出演。
首次用电视剧的方式完整、生动地呈现出中共一大期间鲜为人知的细节。
《光荣与梦想》从中共一大召开开始,横跨近三十年的历史,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历面貌,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单薄到壮大的光辉历程。
电视剧制作精细,剧中严苛考究各种制式的服装与场景,涉及的真实历史人物就超400人,场景超700个。
例如,黄埔军校的戏仅有12场,但剧组还是专门搭景,重现了当时的场景。
它是一部大气磅礴又精致如丝的艺术品。
网友赞它:一集封神!
做工精良,电影画质。
而我,完全没想到,从一开始就被其中细致、动人的故事线所吸引,原来,献礼剧也可以拍的这么棒!
虽然才看了十集,但已多次泪目,它是电视人献给共产党、献给那段历史、献给平凡伟人们最美的情书。
01在电视剧开拍之前,导演就给出了“见人、见诗,见细节、见冲突”的创作要求。
要求的重点是:要把党史中的人物生平经历,变为惊心动魄的励志故事,让历史人物更具有温度。
所以,《光荣与梦想》给我的第一观感就是:它是有人情味的、有烟火气的,滚烫的热血和生命就在其中。
故事的开始不是战场,而是回忆。
1982年,3月的某一天,瓦匠在修缮杨开慧烈士的故居时,从砖缝中发现了杨开慧当年的《偶感》等手稿开始。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
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的诵读声让故事回到1973年的中南海菊香小屋。
小屋里不是别人,正是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他步履蹒跚走到书桌前,看着杨开慧和孩子的照片,拿起一把木梳,陷入了沉思。
时间回到1919年,张敬尧公然行凶,年轻气盛的毛泽东去京城告状。
当时的政府,表面上给了一个满意的回答。
但暗地里,根本没有任何行动,只是想甩掉他们这群大麻烦。
年轻的毛泽东意识到:靠一个贪污腐败的政府,去拯救黎民百姓,这条路,走不远。
于是,他们开始组建自己的力量,起初只是想赶走张敬尧,没想到慢慢的,这股力量有了自己的党,有了自己的纲领,实现了国共合作、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壮大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开始了北伐,开始了抗日......中共一大召开、黄埔军校成立、孙中山北上、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第四次反围剿、红军长征......历史书上草草带过的时刻,在这部剧中居然如此生动,居然有那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中共一大的召开,本来是在上海李公馆,大会虽然是秘密进行,但大家热情似火,几乎是用争吵的方式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
会议间歇,他们也到处走,到处看,体察风土民情,感受百姓迫切的需求,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工农红军打下坚实基础。
大会还没有开完,一个穿灰色长袍的中年男人闯进了李公馆,外国警察随后进行搜查破坏。
李达妻子王会悟女士当即提出,大家把会议的地址转移到浙江的嘉兴去。
为了不引起注意,他们有的买到杭州半路下车,有的则直接买到嘉兴。
大家佯装游玩,在嘉兴租了一条船,借打麻将游湖的名义,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而这位提议去嘉兴租船开会的女士王会悟全程追随,她坐在船头一面激动的倾听着大会的内容,一面提高警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破坏分子。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的王会悟女士和剧中人物的神态、装扮十分相似。
(历史上王会悟女士)
(剧中的王会悟)一个出场仅仅几分钟的人物,都能如此用心,剧组诚意着实感人!
在这里,我看到了弥留之际一遍遍说着“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孙中山。
看到了在危难面前,要孙中山先走的宋庆龄,她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但不能没有你。
看到了“你我风雨十载,舍命舍子,志还在”的革命夫妻。
我看到了年轻的毛泽东,他还没有成为重要领导时,冷冷清清的宣传部,被他打扫的一尘不染。
看到了爱护后辈,给其他同志夹肉的方志敏。
看到了年轻有为、大义凛然的周恩来,把枪留给别人,要知道,有武器就是生的希望啊!
我看到了十大元帅之一的徐向前,在参加黄埔军校的入学考试时,身形清瘦到让人质疑。
但当他表达了“我就是要一新参加革命”的决心时,评委为他亮灯。
看到了天生就就是将才,骨骼惊奇的大将陈赓。
看到了千千万万“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的年轻军官。
毛泽东、周恩来、方志敏、徐向前、陈赓、叶挺、左权、李大钊、陈树湘......向我们走来。
在这里,他们不再是神坛上的将军、烈士,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03作为一位女性观众,在所有的剧情中,最吸引我的是感情戏。
杨开慧第一次亮相,是和毛泽东相见,他叫了一声“开慧妹子”。
毛泽东远行,杨开慧送她一把梳子,那是革命的女性的柔情。
他们开办了文化书社,为工农讲课。
多少次,两个人畅谈中国革命。
不谈工作的时候,毛泽东和普通的丈夫一样,会抱孩子笑,给家里劈柴。
寂静的夜里,毛泽东拿起梳子为杨开慧梳头,我们和她的反应一样:原来毛泽东也是柔情铁汉。
中共一大召开前,杨开慧问毛泽东:这次在上海开完会,中国会不一样吗?
毛泽东坚定地告诉他:会。
我想,正是因为他们革命的精神如此之坚定,如此之纯粹,才能支撑日后更多的磨难。
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杨开慧被捕,壮烈牺牲。
她本可以登报和毛泽东脱离关系,逃过一死。
但为了稳定人心,杨开慧拒绝了友人的提议。
她托朋友翻出家里的布料,为她做一身青布衣服,奔赴刑场的那一天,穿在身上,格外单薄。
之前,我只知道杨开慧为革命壮烈牺牲。
但在这部剧里,细节都刻画的十分到位:杨开慧先生中弹后,导在地上,满脸都是沙子,她三四个小时还没有咽气,用双手在地上挖出一个两个大坑,狗日的发现她没死,又回来补了一枪。
听到消息的毛泽东,第一反应是,看看天空,他没有大哭,但天空快速移动的白云,代表着他此刻的心情。
怎么会不痛呢?
毛泽东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夜,第二天早上他开门说“我没事了”。
但风吹起,桌面上翻飞的“霞”字,是他写了一夜的思念和痛苦啊。
《光荣与梦想》是属于那些革命英雄的、是属于中国共产党的,更是属于那个时代的。
他们书写下的伟大历程啊,注定不是这几个字就可以书写的,但我们能做的是,尽最大的努力还原,是更好的呈现出一个个有血有肉、鲜活热血的生命。
《光荣与梦想》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为我们带来了一道津津有味的文化大餐。
《光荣与梦想》是真正属于当代人的革命故事!
今年的《觉醒年代》堪称国剧之光,这部剧讲述了1915年到1921年间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革命党人上下求索先创刊《新青年》再成立共产党的故事,全剧用艺术化的手法将主旋律历史剧拍出了新高度。
《觉醒年代》之后又有一部新的历史剧《光荣与梦想》播出,该剧从1919年为开端一直讲到了1954年抗美援朝结束,从时间来看可以看作《觉醒年代》的“续作”。
我看完《觉醒年代》正意犹未尽呢,没想到这么快又等来了“续集”,于是迫不及待追起了这部新剧。
目前40集的《光荣与梦想》我已经追到了第10集,两部剧虽然不是一个导演,但各有各的精彩,《觉醒年代》小而精,像是在铅笔上雕花;《光荣与梦想》大而全,像是中国画一般,匆匆几笔勾勒出时代轮廓,留下大量留白让人回味。
可是有一点却让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奉行的“艺术至上”的原则。
他选择演员是全员演技派,整部剧从主角到配角没有一个是拉胯的,这些演员强强对话,激发出了强大的表演磁场,给观众带来了精彩的表演。
《光荣与梦想》的导演刘江奉行的是“兼容并包”的原则。
这部剧里当然也是老戏骨云集,唐国强、刘劲、侯京健、张桐、王劲松、吴刚等演员都是演技过硬的实力派。
不过刘江还在剧中让一些有争议的演员出演了重要的角色,受到了观众的质疑。
比如李晨在剧中饰演了张国焘。
李晨现在已经是综艺咖了,出演这样的历史剧,多少会有些出戏,剧中有几段他和侯京健的对手戏,看着就有些疏离感,像两个年代的人在对话,弹幕里也在刷着“大黑牛”。
再比如嘎子哥谢孟伟在剧中饰演了历史人物侯镜如。
谢孟伟最近因为“潘嘎之交”成为大家调侃的对象,在他刚出现时,弹幕里都在刷“嘎子哥来卖酒了。
”,后来他负伤后,弹幕里又在刷“潘子怎么没来救嘎子”。
好好的历史剧立马成为了大型玩梗现场。
再比如高圆圆在剧中饰演了宋美龄,高圆圆的美貌自不必说,可是她饰演这个角色也让很多人无法接受,前10集她还没有出场,等她出场时估计也是一片质疑之声。
以上这些演员虽然各有各的槽点,但饰演的都是配角,对整部剧的品质没有太大影响,可是有一个演员在剧中担任主角,遭到观众痛批,甚至让很多人弃剧。
这个演员是黄晓明,他在剧中饰演的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这事儿听着就不靠谱。
晓明哥的演技是毋容置疑的,看看他的履历:2个金鸡奖影帝,2个百花奖影帝,1个华表奖影帝。
国内的男演员里能超过他的只有葛优、夏雨、王景春等人。
网上大家嘲讽他演技油腻,那也是因为他经常放飞自我,每演完一部好片就奖励自己一部霸道总裁电影,时间长了就沾上了油腻自恋的标签,可是他一旦认真演戏从来不会拉胯的。
演技既然足够,为啥晓明哥演周总理还是让人出戏呢?
我总结了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黄晓明能力上不匹配。
演好一个普通角色容易,但是想演好周总理这样特殊的角色,看得就不是履历了,最关键要看自己的形象和气势是否相符,而不是说我是影帝,我想演就能演的。
这种匹配度归结起来就两点:形似和神似。
首先黄晓明和周总理都是那种棱角分明的帅哥,两人从身高到外貌确实是有一定匹配度的,黄晓明在扮演周总理是还特意贴上了眉毛,梳起了总理标志性的背后,从远景来看还真有点周总理那个范儿。
但是只有镜头对准正脸,观众立马出戏了,因为晓明哥这张脸太具有辨识度了,看剧的时候我脑子里反复会暗示:“这是黄晓明贴了假眉毛演周总理”,很难进入到人物之中。
其次,黄晓明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自己饰演周总理是“神似为主形似为辅”。
那么他的表演如何呢?
我特别观察了晓明哥的表演,能感觉他演的确实很用心,读台词的时候特意上嗓音变得浑厚,演戏时也做了减法,那种让人觉得油腻的微表情全都去掉了,在慷慨陈词的时候眼含热泪也确实是有一定感染力的。
但是在长期的表演生涯里,黄晓明的表演总是带着个人特质,甭管演什么都一股子黄晓明的味儿,你很难把这个角色和黄晓明完全剥离开。
有人或许会说了,演技本来就分为“千人千面”和“千人一面”两种,姜文、周星驰、于和伟这些演员也是演什么都是自己,为啥他们就没有受到这么多质疑呢?
这就得说到第二个原因了:黄晓明的身份属性和周总理不匹配。
我们上面说的姜文、周星驰、于和伟,他们的身份都比较单纯,就是一个演员,所以在表演时尽管带有强烈的个人标签,但观众丝毫不会出席。
比如于和伟版的曹操或许没有鲍国安版那么经典,但是让人看到了另一个侧面的曹操。
再比如于和伟版的陈独秀相比吴刚版的陈独秀外形上也不像真实人物,可是于和伟散发的那股精气神儿就让人能领略陈独秀的风采。
生活的真实毕竟和艺术的真实有差别的。
可是黄晓明呢,他的身份掺杂了太多的“场外因素”。
提到黄晓明,大部分最先想到的不是演员,不是影帝,他身上有太多复杂的标签。
他是耍酷的霸道总裁,和AB的离婚传闻闹得沸沸扬扬,张口就是金句,几年前是“闹太套”、几年后是“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这些标签帮他打开了知名度,但也消解了作为一个演员应该有的神秘感,所以他虽然奖项傍身,但就是给人一种演技不怎么样的感觉。
而周总理是什么形象呢?
他老人家风度翩翩,平易近人,讲话也是一板一眼,身为新中国的二当家从来都是低调做事,高调做人。
黄晓明和周总理从个人气质上来说完全是相反的,你让一个经常被被大家调侃娱乐的明星来演一个人人爱戴的伟人,观众就会觉得特别别扭,看见黄晓明就想笑,可是看见周总理就肃然起敬,两人合二为一时,我们的情绪管理就紊乱了。
黄晓明的这种个人特质并不完全是减分项,比如他出演《上海滩》时,自己的霸气就能和许文强结合得很好;出演《中国合伙人》时自己的中二气质反而能让他演出一个创业青年的笨拙感;出演《大汉天子》时他的“总裁光环”和汉武帝刘彻也能很好地融合。
可唯独饰演周总理,他的气质完全是反着的,这个靠化妆和演技是纠正不过来的。
而且《光荣与梦想》中,黄晓明饰演的是青年周恩来,刘劲饰演的是中年周恩来,两位演员面临一个角色衔接的问题,当黄晓明把接力棒递给刘劲的时候,观众一定会感觉到一种强大的割裂感,对整部剧的完整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其实影视圈里并不是黄晓明一人面临这样的窘境,知名演员或者年轻偶像引发争议的事情时候发生。
比如之前刘烨在《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中出演了毛泽东,他虽然也是多个影帝获得者,可是饰演领袖还是心有余力不足,刘烨在化妆师的帮助下做到了“形似”,但却迟迟抓不住“神似”,既想演出领袖的伟岸,又想演出领袖接地气的一面,最终两边都不挨着。
再比如欧豪在《建军大业》中饰演叶挺,可是他只有痞气没有正气,战场上吼那一嗓子还不忘硬凹一个造型,演出了偶像剧男主的感觉,叶挺的后人看了怒斥欧豪太娘。
我们不接受这样的娱乐明星跨界演伟人,一方面是容易跳戏,另一方面在于娱乐明星会把伟人的形象变得轻浮化和浅薄化。
伟人和一般的角色是不一样的。
一般的角色大都是虚构的,是一张白纸,观众很容易被演员的表演代入。
可是伟人的形象是鲜活得丰满的,他们不是白纸,而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特别是周总理这样的伟人,他是革命的领袖,是道德的模范,还拥有忠贞不渝的爱情。
有人扮演周总理,我们第一考虑的不是:“他像吗?
”而是:“他配吗?
”道德因素、气质因素等全都考量在其中,晓明哥那丰富的业余生活是很难演好伟人的。
试想如果让张译这样的演员出演周总理,他的外形肯定不像,但他不会遭到这么多谩骂,因为他低调的气质和周总理是比较相符的。
再比如剧中王劲松饰演了蒋介石,从外形上差的也有些远,但观众还是认可的,因为王劲松身上的那股子霸气和蒋介石也是接近的。
第三个原因,黄晓明缺少对自我的认知和对领袖的敬畏之心。
黄晓明去年在直播时坦言,自己这些年热度不再,他辉煌的时候,雪片一般的剧本会找上门来任他挑选;现在年纪大了,找他的剧并不多,很多时候他都得厚着脸皮主动联系导演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角色。
晓明哥的这番表述是真诚的,可是他盲目出演周总理却有些病急乱投医,他对周总理缺少足够的敬畏心。
何为敬畏心?
其一就是在接演这个角色前做足功课,掂量好自己。
比如《觉醒年代》找到于和伟时,他已经两次饰演过陈独秀了,可是他依然阅读了大量的史料和民国文人的日记才敢接下这个角色。
再比如《觉醒年代》找到张桐饰演李大钊时,张桐第一时间表示拒绝,他觉得自己会弄脏了伟人形象,直到导演多次找他,他才勉强答应,表演时也是谨小慎微,渐入佳境。
其二是在演戏时既要和角色贴合,又要有一定的距离感。
比如《觉醒年代》中曹磊饰演了“史上最成功的鲁迅”,可是他谈到表演技巧时却说自己只是试图离先生更近一点,每进一寸都有一寸的欢喜。
比如《觉醒年代》中张桐一直在试图靠近李大钊先生,知道拍完大钊爬长城的戏份,在山上一览众山小的时候,他才觉得抓住了李大钊的魂。
同样是《觉醒年代》中朱刚日尧饰演胡适,剧中他和于和伟演一段对手戏时,眼含热泪,他说这一哭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胡适被陈独秀击中而流泪,一层是自己被于和伟的演技震撼到,情绪到位而哭泣。
其三就是在生活中向领袖靠近。
侯京健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已经是“毛主席专业户”,他拍戏时经常会有村民围拢过来,把他当做主席和他合影。
这是一份荣耀也是一份压力,他要求自己不仅在镜头前演好主席,在镜头外也要向主席靠拢,在研读毛选过程中侯京健表示自己的人生境界也豁然开朗了。
还有演员刘劲是周总理的特型演员,他有次出门打的,司机看他酷似周总理,拒收他的钱。
这种爱戴让刘劲受宠若惊,从此刘劲给自己定了个规矩,绝不出演反派角色给观众造成不必要的误解,这种坚持让他错失了很多表演机会,但也让他饰演的周总理深入人心。
拿这三点来比对黄晓明,我们就发现晓明哥做得都不够,他还是按照以往演其他角色来演周总理,没有敬畏心让他饰演的总理浮于表面。
有人或许会说,英雄不问出处,难道娱乐偶像,流量明星就不能出演伟人吗?
当然可以,但这个过程曲折而艰辛。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唐国强。
他年轻时出演《小花》而出名,是奶油小生,大众情人,在很长时间里无法撕掉这些标签。
后来在1994年出演《三国演义》的诸葛亮,刚开始也是恶评如潮,到后期才被大家接受,但最终的评奖中还是败给了鲍国安的曹操没有染指飞天奖。
1996年他在《长征》中首次扮演毛主席也是遭到了非议。
后来唐国强开始出演帝王,然而在最出彩的《雍正王朝》里,他的演技依旧被焦晃压制,再次错失飞天奖。
在演了很多帝王形象,领袖气质出来后,唐国强饰演的毛主席才逐渐被大家接受。
奶油小生、诸葛亮、帝王、毛主席,唐国强的这条转型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他也是内外兼修,在演技上日臻醇熟的时候,在生活上也像毛主席靠拢,他练习书法就是为了在气质上和领袖靠拢,现在他写的毛体堪称一绝。
而黄晓明目前还是留恋娱乐圈的名利场,隔三差五我们就能看到他的八卦新闻,这样的心态是不适合成为特型演员出演领袖的。
晓明哥如果真的想走这个路子,那就学学张译、段奕宏和余男,牺牲一点曝光度,少赚一点W,从做一个纯粹的演员开始,这样他家里那几座金光闪闪的奖杯才能真正散发熠熠光辉。
四个纵队加红五军团艰难行军的一个长镜头 牛哇 技术层面上来说 就没见过……算我孤陋 。
(下面水几句 ,因为字数不够140不让发)李德的阵地战大兵团战法彻底失败,工农红只能大转移(开启长征模式),边打边发展边撤退(敌进我退…),利用地大物博和军阀失和,证明在那个年代是先进的理念可以创造奇迹的!
若说看《觉醒年代》还会感叹正剧怕是这年头极少数不被资本入侵的影视领域,好剧本好剧组好导演好演员奉献的良心制作。
那么看这部剧,显然就能推翻这种欣慰和愉悦了。
十几二十岁的少年偶像,被追捧为流量,演少年伟人,虽然演技生涩,但能更多给青少年关注正剧了解历史。
甚至三十来岁的流量明星演个伟人,也能惊喜他原来有点演技。
教主何许人,77年生人,四十有余,同辈们已经陆续混成圈内戏骨,教主仍能凭流量接戏,可见有颜任性。
网络剧评,侵删难道教主还需要蹭伟人的热度和流量?!
给造型师加分,眉毛胡子都是不出戏的保证
入戏的眉毛,却配上了惯用的狂狷邪魅表情教主习惯性的用力过猛,这许是他对伟人的理解仅限于苦大仇深。
或者,他根本没有时间琢磨剧本打磨演技?
还有总理挺拔的身姿呢,怎么到教主这里连基本的仪态都没有?
毕竟教主自己已是资本,除了做生意、还得上综艺,就算不玩股票、也得秀秀肌肉,买rs、撤rs,和大宝贝合体洒狗粮或者澄清离婚传闻。
,,太多事要忙。
那导演为什么非得请教主这么个大忙人来演戏份这样不低又容易招骂的伟人角色呢?
难道是教主霸总演多了,觉着无趣,想演正剧转转型?
那就能理解了,毕竟正剧里只是演个普通角色怎么衬得出教主今日的咖位。
这不,随着剧集陆续播出,尬吹演技的通稿也来了,这方面竟然和他家大宝贝异曲同工。
只是要问,以教主的资历难道已经混得和大宝贝一样需要通稿吹演技的程度了吗?
不,一定是我们误会了他。
网络剧评,侵删这样一部卫视八点档首播、老少皆宜的上星剧,观众评价如何呢?
现场采访七大姑八大姨,刚打开电视的前二十分钟,都没人认出晓明同志到底演了谁,但都认出了这是晓明本明,教主的国民热度可见一斑。
直到被点破了他演的是周总理,才激起骂声一片。
“换台!
”“不看了!
”,整部戏怕是总理的角色最让人看着出戏。
这年头资本强行喂💩越来越普遍,老百姓想在电视机前看点自己喜欢的也不容易,但好歹还有掌握遥控器的权利,好歹。。。
剧拍的好不好,老百姓能说句实话评价吗?
还是非得跟着营销号一样无脑尬吹。
听说这剧是某腾出品,前有1921,让爽子演向警予,让口碑有争议的流量演毛教员。
果然最看中热度,这不教主版总理一播出,夸也好骂也好,热度又来了。
上一次让我来豆瓣发帖吐槽演技的是爽子,教主这是第二位,先做个标记。
真的太好看 了啊,黄晓明演的真好, 演技真是越来越好了 , 每天都追剧 , 啊啊啊 , 更新快一点啊, 看不够啊看的我热血沸腾!
真的是太好看了!!!
这是今年看过的最好看的剧了,很久没有看电视剧不快进了。
浪漫的革命主义情怀,一口气看了10多集合,恨不得一晚上看完,越看越上头,真的爱死了这剧剧。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