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
Atlantique,Fire, Next Time,Atlantics
导演:玛缇·迪欧普
主演:阿卜杜·巴尔德,艾敏纳特·卡纳,伊布拉西马·姆巴耶,艾玛杜·孟波,玛姆·比内塔·索恩,Diankou Sembene,Nicole Sougou,Babacar Sylla,Traore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塞内加尔,比利时语言:沃洛夫语,法语,英语年份:2019
简介:一群无薪的建筑工人们出海去异国寻找更好的生活,却一夜之间在海上消失了,被他们留在达喀尔的女人们则饱受莫名高烧之苦。17 岁的艾达私下为爱人苏雷曼(去世的工人之一)而哀悼,但是她已经被许配给另一个男人。她的新婚之夜发生了一场大火,随后一名年轻的警察被派去调查案情。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些愤愤不平的工人们回来了,而且已经..详细 >
第三世界的电影啊,可长点出息吧,别总是搞些全浮在面上不疼不痒的东西装文艺。整天不是堕胎就是附鬼的也就算了,每次还非得硬套个什么尖刻社会问题好跟白大爷讨赏,挺没劲的(翻白眼的时候瞄见了贾樟柯/我这么气纯是因为嫉妒片里姑娘们的小蛮腰加大长腿了
Une esthétique brute. 2019.10.7 夜重看,依旧喜欢这部电影。
灵魂附体是塞内加尔劳工讨薪的唯一出路,但现实主义加上零星的魔幻元素绝不该是第三世界电影仅存的表现方式。不是拍窗帘飘飘、大海涛声就是唯美,也不是无限靠近女孩黢黑的身体,就能够让爱情显得更为动人。平庸的场景和调度让这个本就零散的故事显得更加不着调,由灵异事件这个高概念伸展开来的枝丫稀疏得惨不忍睹。
不是搞电影“研究”的都最好不要看了。
形式上接受不能,呈现效果也不尽人意。刚营造出来的氛围,晚上回魂那个场景灯光环境音乐等等一切东西感觉都是对的,结果非要把故事延伸到第二天,闪光点全被当天晚上的海风吹走了(摊手)如果把时间停留在那天晚上刚刚好,表述过于繁琐平庸。大西洋上的漂浮魂魄颇具神秘主义色彩,除此之外主题上也只剩下了“人鬼情未了”,社会层面的阶级问题看着真的不是重点,民工集结半夜上老板家里讨薪只是情节背景板啊。表述能力上给人种眼高手低的感觉,迪欧普长片处女作拍成这样的确值得表彰。不过拿到评审团大奖认真的?新导演不应该先进一种关注单元?
用柔光与镜像编织出魔幻现实的场域,而上述两者不过是大西洋的两种截面。这种极具统一性的视听风格,同构于特定文化情境中的亡灵语法。浸泡在这样的影像中,我们得以从另一种角度来思考社会议题——除了冒险者之外,还存在着复仇者与守望者。
文艺-悬疑-恐怖-文艺
老牌艺术片。还能短个5分钟。虽然讲得不是一回事,但《幸福的拉扎罗》明显更高级。
黑妹腿满长
就这?特么咋拿的评审团大奖?后半段毫无预兆开启放飞模式,鬼魂的复仇?人鬼情未了?最特么要吐槽的就是这片名,跟整部片子有啥关系?确定这名字不是胡诌的?
或许是自己之前从未喜欢过迪欧普,雅克·特纳附身克莱尔·德尼,岸边之旅,与僵尸同行,海面上漂浮的,是这片土地沉痛的肉体,舞厅内的光,才是她的生命魂。
冰冷又温暖,像一首诗一样。
还不错,两个镜面镜头好美啊。
#PYIFF# 谜一样……
西非版“人鬼情未了”。细节还是有闪光点的,就是拍得很匠气,而且超现实元素太省事了。戛纳评审团大奖确定不是在精准扶贫?
就这?就这?就这?
很多人不喜欢?差点就错过了。虽然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场面,但是电影的情绪贯穿始终,很连贯。
完成度很高 (爱奇艺删减半小时多有些过分了
感觉海洋也是在响应整部片打破/模糊界线的重复主题——海洋与陆地的界线,生与死的界线,自我和他人的界线,意识和身体的界线,都在不断被打破被模糊。另一层面,它其实也可以是对自然之美的展示,用自然之美来提醒着尊崇自然的人性自然的内心,不要在现实威力下委曲求全扭曲自我。
7.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