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本片没有那么深刻的主题。
想谈论这个这个话题,只是看到印第安人在枪林弹雨中无奈地倒下之后,想发一发感慨罢了。
人与自然,西进运动与印第安人,这其实反映的是人类社会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当美国发展到一定水平,面对广袤的国土,却没有良好的交通,铁轨和火车就在大时代的号召下,应运而生了。
当然这也是人的征服欲望在作祟。
在电影中德普扮演的印第安人部落因为银矿而遭到没顶之灾,为了让白人偿还血债,他们宁愿用瘦弱的身躯与弓箭和枪炮对抗。
这其实反映了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冲突。
落后的古老文明在现代会面前不得不让步;但是古老文明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又给人类重重地一击。
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有点类似与中国的阴阳太极图。
假如一半是自然,另一半是现代化,或者说是人类前进中的文明的话。
他们必须处于一种阴阳互补的状态。
当一半的力量,超过另一半的时候;另一半自然要被缩减。
但是一旦一半吞噬掉整个部分,那么世界便非非黑即白了。
原来的世界便被打破了,或者说是消逝了。
两者必须维护在一个良好的限度之内。
只有这样,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
当然,我很难忘却在影片的彩蛋的那一幕:德普扮演的印第安人,已到了步履蹒跚的年龄,一个人抛弃的传统服饰,身着西装,在广袤的荒野上,迈着年迈的身躯,孤独地前行。
这是不是一种文明的尴尬呢?
独行侠是德普大叔和Disney以及加勒比系列导演合作的又一典型之作。
说实话,自加勒比3之后,大叔的颠峰时期已经慢慢过去了,上次和伯顿的Dark Shadows更是只能用惨不忍睹形容,自此之后粉丝都在吐槽他的选片水准,更担心他会成为下一个尼古拉斯凯奇。
就电影整体而言,其浓郁的西部风和【愣头青在看似神经质的世外高人的指点下终成一代盖世英雄】 的设定实在让人无感,毕竟这些都已经烂大街了。
在cast上,男主说的好听些是呆萌,说白了其实就是太傻太天真;海伦娜大妈还是我们的大妈,虽然这一次真心是酱油的不能再酱油了,简直是浪费了缪斯女神的高冷身份;德普大叔已经不是我们的大叔了,当年那个翘着兰花指、踩着猫步、让万千少女尖叫思春的妖孽男已经渐渐消失了,留下的是订婚后渐显发福的肚腩。
但是话又说回来,电影虽然内容老套,但在情节发展上至少还是紧凑有张力的,估计导演也害怕观众们在烂大街的剧情和拖沓节奏的双重折磨下,会彻底抓狂吧。
纵观全片,还是有几个镜头能给人留下些许印象的。
比如那一大群狂喊“有鬼啊”的清朝劳工、那只脑回路和运动神经都无比发达的白马以及那只让我看到一半还在不停怀疑“它真的挂了吗”的破鸟。。。
全片最激动人心的情节应该就是最后车顶追逐戏中,白马同志纵身一跃,赶在火车前跳进隧道的那一幕了,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回放好几遍啊好几遍。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在有过黑暗阴影的铺垫之后,我表示对大叔的这部电影还是能够接受的,加上的确不错的BGM,评个四星还是能对得起我的良心和那整整一袋子瓜子的。
P.S.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一部电影的深层寓意的,对于本片,我能想到的是:历史的车轮是不会停滞的,也许对原住民的这次屠杀能被及时阻止,可是谁又能保证下一次呢?
原始积累对于亚非拉以及印第安人的确是巨大的灾难,可对于整个世界而言,谁又敢否认其里程碑式的意义呢?
所以马克思才告诉我们,必须以辨证的眼光看问题。
阴差阳错的缘故我看了两遍《独行侠》,电影中出现一些历史年代或者事件的时候,脑海里会不由自主与真实历史相对应,第二遍的时候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其实导演好像一直试图把他对于美国西部开发那一段历史的一些观点,和他内心的小不忿安插在电影中,像一个一个的小彩蛋。
终于话唠如我还是忍不住还是想写出来。
1.影片开始的年代 1869年这个在屏幕上显示出的年代极其显眼。
1869年,恰恰是美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建成通车。
美国东西海岸繁华,可是中间地区之前一直没有铁路通车,其间的人民种族极其彪悍,所以每次往返需要坐船绕南边好几个月。
中间广大地区成为真空实在太浪费,所以美国狠狠心决定修这条铁路。
抛开修铁路时候需要炸掉的那些山不说,这条铁路开始修建的时候美国还处于南北战争中,可见期间的艰难。
而这个史实和影片的时空是完全重合的。
2.男主John科莫傻逼在开头的火车上读的那本《政府论》男主面对一群老太太扬起自己手里的书说,“这本才是我的圣经。
”,其实我这个年龄又参加过高考的人,对这本书肯定不陌生。
书的作者洛克是英国人,是近代启蒙运动在英国发起的时候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早提出分权理论的人之一,其后他的思想被孟德斯鸠发展为大家相对熟悉的“三权分立”学说,立法司法行政权三权分立相互制衡,也就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蓝本。
当然,在书中描述的所谓“Natrual Law”的概念,并不是自然界相互厮杀,而是“人人生而平等”的守则。
又因为男主John深信分权学说,所以虽然他犯人,但绝不充当执行者。
这本书看似多余,但是和男主在影片前半段的固执是息息相关的。
当然啦,洛克的理念现在高考已经不考啦。
以后知道的人恐怕会越来越少吧咳咳。
3.那一群唱着歌清教徒老太太先大概解释一下清教徒。
中世纪时候的西欧被称为黑暗年代,基督教一度势力大到我们今天很难想象的地步。
亨利八世因为罗马教皇不批准他离婚再娶好生儿子的请求,一怒之下在英国发动了宗教改革,而这之后清减了宗教仪式,凭自己内心信仰上帝,这群人就叫清教徒。
而英国实行宗教改革以后到了斯图亚特王朝有一拨不堪忍受宗教迫害的人先逃到荷兰,再坐五月花号逃到北美大陆,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所以直到今天,在美国人的主流信仰体系中,清教徒当然有相当的比例。
但实话说这拨清教徒实在很作,基于自由的理想来到美国的是他们,接受印第安人帮助的是他们,独立战争的是他们,把黑人当奴隶剥印第安人头皮的也是他们。
导演肯定对此多少有些嗤之以鼻,那群老太太一边唱着歌穿过熙熙攘攘的晚间PARTY游园会,高唱着上帝拯救众人,那边老先生高喊着“异教徒”就冲进了红丝的房间,多么矫情啊。
4.葛底斯堡战役我们影片中那位大胡子老哥,据说在战争中丧失了做男人的能力。
而这场葛底斯堡战役其实是美国内战期间,在1863年六七月间所发生的一连串战斗的总称。
这次战役是南北战争最重要的转折点,1863年7月初联邦政府的北军与著名的萝卜特李将军率领的南军在这里打了三天,北军最终击溃南军,赢得胜利,这也是北美大陆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一场战斗。
在《国土安全》第一季中,苦逼脸男主Broody在准备炸死自己的之前带着全家来过这个地方参观,给他儿子讲解过战争的情况。
当然我们熟知这个地方,很大程度是因为战争结束四个月后,林肯总统来到此地发表了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演说中“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民有民治民享这个概念被孙中山先生介绍到中国。
那那位大胡子老BOSS,当然也是英雄啦。
5.女主家有个黑人仆人大家注意到不?
我们长的又村脸盘儿又大的女主赢得了全片绝大部分男人的喜欢。
男一喜欢她还拿她的照片做书签。
男一他哥肯定喜欢自己老婆。
反派哥俩也都爱她爱到不行,我看着女主被抢无数次竟然一直守身如玉实在不相信还特别在豆瓣发过帖子来讨论。
大家的结论是男反派一号没能力,男反派二号完全没时间,所以...说远了,其实是影片中女主家被抢之前在田里工作,有个黑人仆人一起的。
南北战争1865年结束,此时全美有没有完全解放黑奴且一说,也可能解放了还是和主人说我也没地儿可去就继续在这儿干活吧,华盛顿家的奴隶不都是这样么。
但无论如何这个人物出现的历史感恰到好处。
6.挖矿的华工鸦片战争后《天津条约》就允许华工出国啦。
其实这个联合铁路最主要的工人就是中国劳工。
你们看那会儿是被捆去美国,现在都是给美国送大把钱把自己弄去美国。
都是泪啊不说了,嘤嘤嘤。
7.和印第安人的恩怨情仇。
艾玛这个题目就大了去了,但是影片不就围绕这个说了很多事情么。
导演还生生花了很长时间描述印第安人和美国军队的那场战争,后来印第安人全军覆灭。
男主小白脸企图和印第安部落酋长沟通,说没必要战争的时候酋长不就说了么"It doesn't matter, we are already ghost."那一刻我眼泪就哗哗流啊。
其实那段打斗在影片中很硬啊加的,但是导演肯定想说,我我我就是要拍出来。
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的时候印第安人是根本根本根本就没有人权的。
这些点都是美国黑历史啊,杰斐逊大爷您是怎么好意思自己家还有一堆黑奴的时候坦然起草了《独立宣言》说some truths ar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算了不说这些都是泪啊。
不过今天印第安人也还是不太争气啊想起去Page看羚羊谷的时候印第安人对景点的管理那叫一个混乱啊,不过那个拍我们拍照的印第安大叔还是萌萌哒,咦我说哪儿去了...哇塞以上内容真的是我半小时内哗哗就敲完了耶,我的码字话唠功底又见长了。
不过我依然只是个历史系本科肄业在中学坑蒙拐骗的伪历史老师,所以肯定学术性没啥娱乐性为主啦,能看到这里的对我肯定都是真爱,么么哒。
约翰尼·德普主演、戈尔·维宾斯基执导、杰瑞·布鲁克海默制片的西部电影《独行侠》因为预算太高(2.5亿美元),前不久被制片方迪士尼公司叫停。
维宾斯基和布鲁克海默已经把预算砍到了2.15-2.2亿美元,但迪士尼则认为2亿美元才是可以接受的成本。
最近,约翰尼·德普表示,如果迪士尼公司不让维宾斯基来执导的话,他就不会出演《独行侠》!
而没有了这位明星,也就意味着没有了这部《独行侠》!
最初时,《独行侠》的预算高达2.75亿美元!
即使现在降到了导演维宾斯基认为的底线2.2亿美元,迪士尼仍然觉得接受不了,主要有几个原因:1,经济萧条2,所有电影公司都在削减预算,给那些所谓“支柱电影”(就是那种给予高预算、好的档期、认为票房前景大好的影片)开绿灯时愈发小心。
3,西部片在海外往往票房平平,糟糕的西部片在哪儿都不行(《牛仔和外星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4,曾经很广阔的DVD市场由于Netflix、Redbox等数字下载网站的冲击,收益越来越差。
既然DVD市场指望不上,迪士尼要拍这样一部大片确实是在冒很大风险。
但是电影公司总会需要这种“支柱电影”,也需要德普和维宾斯基这样的天才演员和导演。
《独行侠》前景如何,还很难料。
导演维宾斯基与够义气的德普《独行侠》最早是一出电台节目,诞生于30年代,之后被改编成电影、电视、漫画、小说等多种形式。
故事中,一队德克萨斯骑警遭到匪徒伏击,主角约翰·雷德(John Reid)被印第安人Tonto(约翰尼·德普)所救,之后他化身为骑白马戴面具的“孤胆骑警”,将各种歹徒缉拿归案并交给法律审判,Tonto则成为独行侠在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时的战斗助手。
做为德叔的脑残粉,去看之前先看了一些个评论,都说德普没突破,剧情扯啊之类的。
其实都没太在意,去的时候就是为了看德普,而德普本来就是个怪咖,有人愿意这么演有人愿意这么看,老因为人家没突破就批评算个什么逻辑?
能不断出现突破的那不是人,那是几何速度分裂的细菌吧。。。
再说了这种制作就算再差也总能给人看乐了吧。
结果可能因为期望值放的比较低,反而觉得赚了= = 确实不能说这片子有高水平,有些个特效做的还挺生硬的,但至少他算得上是个合格的娱乐片,你要非说剧情扯,他也确是扯了点。
各种大难不死,各种一石二鸟百发百中,各种有结果没过程的逆转,还有些明显违背自然规律的东西。
但是真的就没人看得出他其实是个换汤不换药的无野心娱乐版少年派么?
整个片子本来就是在还原老印第安人讲述的故事。
作为一个没有第三人见证的故事,他讲得再离奇也不为过吧,而且这点片子已经交代的很清楚了啊,不时穿插进去老印第安人的讲述以及听故事的孩子的疑问,都时刻在提醒着剧情的不合理是因为这本身就是个故事。
就这导演还怕观众看不懂,又在最后让孩子确认了一遍,“你讲的这些这些,也都是假的咯?
”,老头子回答,“那就看你怎么想了” 这就是个少年派嘛!
好吧,你要合理,合理的解释就是,没有大难不死,没有炸铁路和复仇,也没有白马和蒙面侠客。
就只有一个孩子救了两个白人,然后为了一块表带着白人去发现了银矿,然后被白人恩将仇报挖了银矿屠了原住民,剩一个变成了老头的孩子没吃没喝没土地,只能跟着一个嘉年华的廉价西部展览混口饭吃。
但是这个有意思么?
谁愿意看这个苦大仇深的白人屠杀印第安的故事,扯淡了才有意思吧?
人家没怎么宣传,也没标榜自己有什么探讨人性的野心,用了同一个框架来讲故事,却得到了和少年派大相径庭的评价,是不是有点不公平呢。
拿教授评论文的标准来给厨子做的菜打分,这不是教授和厨子的问题,反而应该是看客的问题吧?
总之我觉得这片子看得蛮爽的,爽就够了,想探讨人性和逻辑的,这片子太小容不下这么重的探讨。
自独行侠北美首映以来,票房、口碑全面惨败,最终也导致打造过加勒比系列的金牌制作人布鲁克海默和迪士尼的分道扬镳,今天带着客观的眼光来欣赏这部“失败之作”——首先,个人认为此片最大的硬伤还是叙事的风格和剧情发展的节奏,很难想象两个半小时里观众面对荒漠、铁路和风化了的岩石这种单调乏味的镜头是多么的无趣,所以观众们需要精彩的剧情、人物、配乐来点燃激情,但是导演把握的似乎有点失控,为追求真实效果开场一段火车上戏份特意在现实中打造了一段真铁路和火车据说是花了几千万,开场很精彩,但是这也导致了最后结局火车上的打斗有点严重失真,特效刻画生硬容易让人出戏……再来说说德普和汉末的表演,这次的德普感觉力不从心,最精彩的地方倒是老了之后在那声情并茂的给正太解说这几场戏,逼真的刻画出那种沧桑感!
动作戏也没有像杰克船长那么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如果德普之前没拍船长的话相信独行侠口碑会不错的,只是再三再四的表演观众也会厌烦,粉丝除外!
汉末的表演说实话有点做作,而且完全被德普的气场给压住了!!!
关于片中的笑点还是不错的虽然看惯了船长但德普的无厘头还是能让人笑出来,加二货上汉末的卖萌!
但是150分钟下来,真的有点疲惫……最后谈谈电影结尾的那段交响乐,可以说是影片最大的亮点吧!
澎湃激昂中夹杂着一丝俏皮欢乐还是很让观众提神的!!!!
不知道独行侠是不是对德普的打击太大,前不久有消息说德普叔要退出影坛的意向,然后回过头来看独行侠最后片尾字幕后他渐行渐远失落的背影,莫名的一股心酸……总之,还是很支持德普的,毕竟曾经给我们带来那么惊喜、欢笑和泪水!!!
听到背景音乐就感觉无比熟悉,这不是小时候看的那个动画片么——一个戴着面具、骑着白马的白人警长和他的印第安朋友,不过想了半天没想起片名。
回来查了一下,才知道是《孤胆奇侠》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5057820/ ,不过动画片里的印第安人一直很低调,却被德普演这SO夸张。
很明显《孤胆奇侠》没如《变形金刚》般给小伙伴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导致看了N多影评都没见有人提到,也怪这翻译前后不一致,残!
和我有同样想法的人应该不在少数,德普大叔我是你的颜饭啊!
可是整部电影我都没有看到你的帅脸,你是要闹哪样?
不要跟我说是角色需要,在Tonto年老色衰在橱窗里当模特勉强糊口的时候,你怎么不自己演?
你稀奇古怪的造型我还看的少吗?
还怕看你两眼失神,皮肤松弛的样子吗?
电影整体上不是十分紧凑,计划抢火车之前那段,看的我都要睡着了。
两段高潮戏都是在火车上,可谓是设计精巧,险象环生。
德普在挖坑埋人听到响动时,那种心怀鬼胎怕被人发现而又极力掩饰的表情,像极了杰克船长,其实这种表情在他以前的很多作品中都能看到,比如《秘窗》。
Tonto和约翰去找红丝,一看是海伦娜演的,我不由得笑了,两人应该是第六次合作了吧,除了在《理发师陶德》里海伦娜演主角之外,其余的几次与德普的合作都是配角,但她每次都演出了自己的特色,有些角色都盖过了女主的光茫,就像这次在《独行侠》里的红丝。
不得不再吐槽一下,海伦娜与蒂姆波顿认识之后,长得越来越复合波顿的审美了,两眼深陷,颧骨突起再配上波顿的歌特电影风格真像是一个吸血鬼。
完全不能让人们想起她的成名作《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那个珠圆玉润的可爱模样。
即使这部影片槽点多多,但依然不能否定它是一部很精彩的电影。
漂泊正义论:正义无家可归——看《独行侠》的意识形态文/空语因明【全世界最初都像美洲,而且是像曾经的美洲…】——《政府论》,约翰·洛克。
【美国人的国家意识形态教育】 据说,《独行侠》的故事始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影响了美国人成长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代表美国特色的情节和观念。
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成长中的心智。
这个故事的发生背景是十九世纪美国西进运动的工业开发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政治经济膨胀为它现在的体积。
这个膨胀的政经体占据了本不属于它的空间,也吸引了寻找空间的移民,但盎格鲁-萨克森人或英格兰仍然是其轴心,欧洲文明是其同层面的主导,其他移民和土著居民是从属。
这反映在主角的构成上,无论反派是什么样的人,正派的独行侠是作为英格兰人去行使正义。
而印第安人Tonto作为土著人,虽然能轻易置所谓的独行侠于死地,但却甘愿成为后者的辅助。
这是明确的暗示:其他移民按照一定的层次辅助英格兰人的统治轴心。
独行侠的传奇是英格兰人的传奇,同时它作为美国人的传奇,也就表明了英格兰人在这个国家的轴心地位。
《独行侠》所具有的国家意识形态是自由主义的,可以明确看到它对政府的提防态度。
对于自由主义而言,政府存在的合理前提是通过社会契约从人民那里获得权力。
这样的政府并不等于国家,它只是国家的“临时机构”。
它从人民那里获得权力,因而它有没有合理而正当地使用这种权力,就是需要被质疑的。
因为,政府在本质上是自私的。
作为民主政府,虽然它可能不会通过明确的独裁去实现它的自私,但它可能通过阴谋去实现它的自私。
在《独行侠》中,反派人物是政府官员,他们通过阴谋去利用军队,窃取国家的财产,去实现他们的自私。
而独行侠正是以自由主义的正义观去行动的。
只不过这种正义是否是确实而具体的自由主义的,则是另一回事了。
《独行侠》和《铁道游击队》之类的故事有相似的作用,它们都可以用以进行国家意识形态教育。
不过,它们所宣扬的意识形态是不同的。
《独行侠》的历史背景是进行扩张,它宣扬的是自由主义;《铁道游击队》的历史背景是抵抗侵略,它宣扬的是民族主义或国家主义。
相比较而言,前者是平衡矛盾而具有争论的故事,后者则缺乏批判而具有独断的意味。
历史背景的差异为两种意识形态设置了相反的前提,这使得《独行侠》的故事具有优越感和自信的包容心态,而《铁道游击队》则是凝聚仇恨和用以树立自信的。
现今,《独行侠》的故事还能充当起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作用,但《铁道游击队》已经几乎被抛弃了,其中的仇恨有些狭隘。
时代在进步,天朝要复兴,天朝影视中的国家意识形态教育要么被荒废了,变得媚俗,要么代之以封建时代的国家主义,毕竟仇恨只适合于破坏体制,忠诚才适合保护体制。
【两种立国根据:《圣经》与《政府论》】 在《独行侠》中,还未成为独行侠的约翰·瑞德出场的第一幕,就将美国的立国依据摆了出来。
在那一幕中,他受邀一起读《圣经》,但他却拿出一本《政府论》说,这才是我的“圣经”。
这本《政府论》是英格兰哲学家约翰·洛克的著作,这著作论证了民主政府的合理性,它的社会契约思想和分权思想都体现在美国宪法中。
在这本共有两篇的著作里,第一篇的主要内容就是批驳以《圣经》为依据的政府理论;第二篇则是自由主义民主政府的理论。
在第二篇中,政府论通过表明自然状态的缺陷去论证建立政府的必要性。
简单而言,自然状态缺乏进行裁决的共同尺度或既定法律,也缺乏按此进行裁决的裁判者和执行者。
政府存在的基本理由就在于确定法律并公正地执行法律。
因此,信奉《政府论》的约翰面对罪犯要避免动用私刑,而是要依照法律进行处罚。
当然,他之所以会成为独行侠,是由于他信奉的政治理念是一回事,而现实的政府是另一回事:自由主义的正义并未在现实中得到保证。
当《政府论》将政府存在的社会状态与自然状态区分开,它也就将社会的正义相对化了。
由社会契约所确立的正义,既不是超越的神意表现,也不是自然状态的必然限制。
它只是由像“临时机构”一样的政府确立和执行的,并且只是一种实用性的尺度,或者说它只是一种“临时策略”。
自然状态不是此种正义的本原,实际上自然状态也无所谓正义可言。
正义“在本质上”处于漂泊的状态。
(所谓的“在本质上”,本身就具有漂泊的意谓。
) 《政府论》对自然状态的阐述以当时的美洲为实例。
这样的自然状态在经济上并非带有一种贪婪心态去开发一切可用资源,相反,它保持着一定的限度。
这种限度保证了自然的生态平衡。
但这种平衡被欧洲文明的殖民给打破了。
《政府论》中说,“全世界最初都像美洲…而且是像曾经的美洲”。
之所以是曾经的,是因为资本主义的欧洲文明已经侵入并改变着当时的美洲。
资本主义来到人间,本就带着难以克制的贪婪心态:它占据一切可见的,并探险开发那些未见的,再加以占据。
正是带着这种贪婪心态,资本主义摧毁了几大洲的古老文明,并且像病毒一样吞噬了整个世界。
在《独行侠》中,印第安人的文明已经在灭绝的边缘,其中作为反派人物出现的两位探险家,是欧洲资本主义扩张中再正常不过的角色了,甚可说他们才代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正义”。
他们只是用一只怀表,这个“欧洲技术文明的雕虫小技”,就换取了大银矿的方位,并且不惜屠杀整个村落的印第安人,只为了保守银矿的秘密。
这样忘恩负义的做法太欧洲,太资本主义了。
在《独行侠》中指挥屠杀印第安人的美利坚军官喊出的口号不是“自由民主”,而是“为了上帝,为了国家”。
从此可以看到,《圣经》并未被这个国家抛弃,而是和《政府论》一起成为这个国家的立国依据。
《政府论》为美国国家意识形态提供了自由主义,而《圣经》为美国国家意识形态提供了“昭昭天命”。
虽然《政府论》批驳了以《圣经》为依据的政府理论,但《圣经》仍然是美国国家意识形态中的重要一端。
《圣经》可以赋予国家神圣的地位,但《政府论》几乎不具有这种作用。
美国人在十九世纪的西进运动中秉持“昭昭天命”的信念,这一信念认为,美国被赋予了向西扩张直至横跨北美洲的天命,甚至有时候这种信念认为美利坚应该治理整个美洲。
带着这种昭昭天命的神圣感,美利坚可以心安理得地屠杀印第安人,发动战争,进行扩张。
十九世纪之后,昭昭天命和自由主义关联起来意味着美利坚合众国要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自由主义和民主政体。
在此意义上,《政府论》确实成了一种“圣经”。
(《American progress》) 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绘画《美利坚向前行》中寓言式地表现了美利坚的昭昭天命。
在这幅画中,象征美利坚的女神(大概带着自由民主的观念)和西行拓荒者一起前行,在这个过程中串起电报线,铺起铁路,带去技术文明之光,而印第安人和野生动物被迫逃向缺乏文明的黑暗之中。
这幅画所描述的和《独行侠》的情节是一致的,只不过,时代不同了,《独行侠》不再将印第安人贬低为与野兽为伍,但也并非明确批判昭昭天命之类的观念。
其中作为反派人物的执政官并非完全的反派,他熟读《政府论》,还不忘抓住时机进行一番颂扬技术进步的表述。
虽然这个执政官的行为显得虚伪,以私欲利用公共权力,但自由主义并不排斥虚伪。
《独行侠》的故事观念更像是争论,一面是自然状态的价值观念,另一面是技术进步的观念。
从实用主义来看,这种争论或矛盾比任何一方面都要更加真实,它的作用也比任何一方面要确切。
【自然状态的悲剧】 《独行侠》中印第安人堂托的装扮是怪异的,而这种怪异并不是印第安人共有的,而是属于他个人。
那个乌鸦尸体代表他所担负的责任,代表他曾属的已经覆灭的部落,那部落的覆灭直接因为他暴露了银矿的位置。
那个乌鸦尸体表明了他之存在的格格不入,介于旧文明和新文明之间,只是因为他贪恋新文明中一只渺小的怀表,他就为之付出了庞大部落被屠杀的代价。
那个乌鸦尸体凝聚着他无处安置的乡愁,他时不时地去喂食那只乌鸦尸体,似乎它具有灵魂,似乎它总有一天会复活。
堂托的装扮和举止在无声中讲出的故事,应该令人为之同情和悲痛。
堂托的遭遇并非特例,类似的遭遇也发生在天朝,它们是近代欧洲文明扩张过程中,古文明覆灭中的普遍现象。
从广义上看,那个乌鸦尸体代表的是古文明的覆灭和近代过程中被欧洲文明屠杀的人群或种族;那个乌鸦尸体凝聚的是自然状态的悲剧和资本主义的罪恶。
那个乌鸦尸体所凝聚的自然状态的悲剧尤其直接地体现在《独行侠》中印第安人与美利坚士兵之间的战争中。
那群印第安人拿着冷兵器冲向美利坚士兵的火枪,前者的生命在技术文明面前不堪一击,淹没在“为了上帝”的口号和火药的气味中。
就这样,古老的旧文明覆灭,以欧洲技术文明为主导的新文明崛起。
政治理论中的“进步”是个多么可爱的词汇,但在现实中,它可以是恶魔,异常可恶。
古老文明被技术文明取代的过程中发生的悲剧,并非只是由于外在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它也是古老文明自身的内在缺陷造成的,这种缺陷也是自然状态的缺陷。
在自然状态中,人对人是狼,他们自私,狭隘而冷漠。
面对欧洲技术文明的冲击,一些古老文明表现得就像一群食草动物面对几只食肉动物,他们会逃避,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些古老文明往往是等级制的,具有特权的人会跑得更快一点,从而把其他人抛在后面,眼睁睁地看着其他人被屠杀或剥削。
如果欧洲人可以给他们一点利益,那么那些人就更乐意于独享利益,随便其他人怎么被剥削。
天朝的情况就是如此,天朝之所以没有覆灭,很大的原因或许是由于它太大了。
《独行侠》的一个情节隐喻式地表现了自然状态下人们的自私,狭隘和冷漠。
[00:49:00]在该影片中,独行侠和堂托捉了野兔烤着吃,这时候其他野兔也围过来,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俩在烤兔肉。
当一块兔肉被扔出来后,那群本来温驯的野兔突然变得凶猛起来,互相去抢夺那块肉。
在这个情节中,堂托他们类似于欧洲的殖民者,而那群兔子类似殖民地上的土著人。
那群兔子宁愿互相残杀去争夺自私的利益,也不会团结起来。
这群兔子所表现出来的自私与狭隘,是造成古老文明被殖民过程中发生自然状态悲剧的主观原因。
【生存的矛盾:生态与技术】 《独行侠》中的堂托没有过多地表露他曾遭遇的悲剧,他想的是复仇,以及某种更加宏大的情感:他与所生存土地的关系或生态平衡。
如《政府论》所述,自然状态的经济不是尽可能地开发资源,而是试图保持利用的限度或维持生态平衡。
但欧洲技术文明的统治改变了这一点,资本主义贪婪地开发资源,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失衡。
这种状况尤其深刻地发生在美国的西进运动过程之中和之后……《独行侠》让堂托去强调“生态平衡”,由此表现的这样一种生存的矛盾,自然状态与技术的矛盾。
(或如第9】点所言)这种矛盾就像观念意义上的民主争议,是需要人们去参与的,而不是被克服的。
【正义本无家,何以归】 《独行侠》的最后一幕,印第安人堂托讲完了故事,收拾起行装,向荒漠场景的远处走去,似乎他要回家了。
但,他已经无家可归了。
那凝聚了他的乡愁的乌鸦尸体再也没有复活过来,即使复仇成功,所谓正义的实现也于事无补。
自然状态除了自私和冷酷之外,无所谓正义可言;而对于社会状态或政府状态而言,正义要么只是专制的借口,要么只是具有实用主义意谓的“临时策略”。
当资本主义将人的痕迹扩张到荒漠中,它也将意义的荒漠扩张到了所到之处。
正义的本原正是荒漠,其中漂泊。
当人们怀着乡愁的冲动,无法寻获正义或生活意义的本原,大概,回到动物的状态会是唯一的选择。
去之前做了心理准备期待并不高,所以看下来整体感官还可以。
Johnny的西部味儿还是不太够,突出的还是他搞怪的地方。
这片里这个角色能表现的地方挺有限的,他的演绎也没有特别出彩啦,倒是口音估计特别琢磨过比较特别。
我看的西部片很少,偶尔觉得这种沙漠游侠老火车的调调还是不错的,这种片子强调的也就是个“浪漫”吧。
佐罗式的白马游侠加上怪异的印第安人组合(那匹白马真是神马!
关键时刻全靠它!
),一看就是基友携手走天涯的调调嘛XD 剧情其实很老套,开始没多久基本就能猜到后面的发展了,Dan的死亡flag太明显,Cole一眼看上去就是坏人,和Cavendish勾结简直用脚趾头都能想到。
主角光环超级大,结局也特别理想主义,怎么说呢说好听点点儿是怀旧难听点儿就是特别俗而且简单粗暴,感觉剧情并不是导演最上心的地方。
表现偏夸张,手法带点儿荒诞的味道,特别是最后的打斗那段激昂得过分的BGM刷出了不少喜剧意味。
但这片子实在是很长,主要故事虽然不复杂但是零零散散想表现的东西很多,难免显得杂而不精。
主题似乎有点儿对美国西进运动的反思与嘲讽,又有点儿对游侠精神的歌颂,带着西部风情的幽默,估计导演是想表达自己的浪漫主义情怀,戳中了点的人可能就很喜欢,没戳中估计觉得特没劲还浪费时间吧。
我最不理解的还是现实小男孩的部分,干嘛一定要搞出一个博物馆惊魂夜一样的还魂桥段呢,不这样也不影响讲这个故事啊?
而且加得很突兀生硬让人觉得有点儿莫名其妙,是为了表现游侠精神的传承?
就凭一个面具恐怕表现得不太好吧。
对了还可以说说演员,Armie Hammer 在社交网络里面我就挺喜欢他,主要是声音够磁性><这片子实在对演技要求不高,演员发挥余地也不大,大家都是不功不过的样子,包括海伦娜也没多出彩(我还是喜欢!
)。
William Fichtner倒是演得还不错,他也适合这种角色吧。
Johnny我就不说了,作为脑残粉看到他就是开心的>///<话说这片虽然叫Lone Ranger但是明明是双男主搞基片啊!
我愣是没想到白马骑士都和他的女神都亲上了最后居然还是选择了和基友浪迹天涯!!
果然这年头不玩儿♂情的片子都是耍流氓!!
这一点上私心的要给导演点赞Orz 所以Lone什么的完全是标题党,看海报就该知道明明是double携手闯天涯wwwps.里面的动物都好什么,灵魂之马不用说了,为什么那么萌的野兔兔要那么凶残啊,蝎子真是嘎嘣儿催哦Σ( ° △ °|||)︴
打五颗星的你们都是脑残?个人崇拜也不用上升到出卖底限的程度吧。
看着挺过瘾的,如果时间再短点更好,浓缩一下。
barry pepper这张脸老让我觉得会在最后时刻跳出来说我是好人。。。
挺搞笑的
给赞!
闹哪样
德普这几年选片的眼光太次了,这部看上去也不那么靠谱,再发展下去也许就是下一个凯奇了。。还有一个问题,德普很帅吗?我真没觉得呀
五星少儿片。一个文也不行武也不行的检察官,被欺压后世界观颠覆,明白好人没好报,决心做坏人,瞬间变得文武双全,枪法比张麻子还准,然后就这么平平淡淡的惩恶扬善抱得基友归。
这也是致敬类型电影,最爱莱昂内,后世取不竭。
真心觉得超~~~~~无聊==一直快进
其中一星是为imax打的,呵呵呵呵呵…
很欢乐的一部片子
已经不是80年代了,这点东西不足以唬人,还白银咧,导演快快走进新时代吧
好莱坞流水线作业的产品,除了精心设计的几场动作戏还值得一乐,其他时候刻意设计的剧情、对白和人物都让人觉得无聊和尴尬。即使是德普和基友也拯救不了这个迪士尼商品,毫无基情反应的他俩沦为成了追逐的机器和导演个人特色世界里的活道具。相信就这种迪士尼商品,他们可以量产了。★★☆
巨烦,三星给海姨的
德普的演戏很有个人特色,故事也似《少年派》一样值得反思~
以火车为开头,以火车为结束,谢耳朵不爱死这片子~凶猛兔这个颇有寓意的玩意是不是有点扯,但有DP在有神马在不扯那才叫扯~倒是那个不知哪里冒出来的脑残小帅,你丫跑来演西部片干毛啊,船长再不济也有种奇幻的色彩,这厮到哪都散发着主妇的味道···
有野心,但维宾斯基在西部喜剧和史诗间没有取得一个好的平衡点
#北美点映快评#居然!很好看!以老年Tonto(德普饰)给小男孩讲故事的方式把全片的叙事紧密串联,欢乐程度直逼喜剧片,场景壮美,配乐恢宏,难得还有《速度与激情》的惊险刺激。其中偶像德普时而神秘莫测,时而古灵精怪,正儿八经说出名言般的句子让人笑翻!结局还感动了,算今年暑期档最爱商业大片
披着西部片的外衣,带着海盗船长的影子,其实导演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所以故事尽管不合逻辑,桥段尽管各种影子,这两个人,为了族群为了理想,最终只是孤独的行者。当然,有把枪,神枪就爽了。